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音乐的音乐风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 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 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 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 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创作风格;欧美音乐
一、前言
20世纪西方音乐流派百花齐放,印象主义作为新兴的一个音乐分支,以德彪西的作品为代表,增添了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通过对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感受印象主义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差别。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20世纪的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个音乐流派的开创者。
二、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
德彪西音乐被誉为“联结19世纪与20世纪的重要桥梁”,可见德彪西音乐在音乐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创始人,在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上,开启了另一扇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德彪西音乐之所以给人以奇幻的感觉,是因为他对于全音音阶的运用,他最喜欢的音节有六个全因而完全没有半音,所以令人听起来与众不同。这种对传统音乐形式的革新,铸就了德彪西音乐的成功,也成就了印象主义音乐的诞生。德彪西曾就读过巴黎音乐学院,并与其他法国音乐家们一样,赢得了罗马奖罗马奖而完成了音乐课程。在他的早期作品《浪子》《春天》《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等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出印象主义风格的影子。他的中期作品《G小调四重奏》《牧神午后》则展现了对印象主义音乐的探索,直至1901年―1904年,《版画》《意象集》《前奏曲》等作品象征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成熟阶段。
三、德彪西音乐风格的显著特征
1.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特点
德彪西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旋律上与传统音乐的不同,不再给人以鲜明的旋律线条。此前的古典主义音乐多采用大段的方整性长乐句,而浪漫主义作曲家则喜欢运用悠长的歌唱性旋律,德彪西的音乐却将一些简短的零碎的旋律片段嵌合在一起,形成奇妙的旋律感。这种模糊的似有似无,有神无形的音乐,就是印象风格的独特之处。德彪西弱化了旋律主宰音乐的传统观念,将音乐更加灵魂化,通过弱化了的旋律风格来展示德彪西的音乐造诣,更显现出了印象主义创作的独到之处。这些看似没有主旋律的乐曲,却可以在人们灵魂上形成一种共鸣,使人们体会到一种奇妙的似有似无的旋律特点,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神奇之处。
2.独特的和声体系
德彪西早期作品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古典音乐的和声技巧,而在其创作中期,德彪西大胆地突破了传统和声模式的束缚,将和声的功能性减弱到最低,转而集中在大小调的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印象主义的鲜明特征。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强调了音乐的“色彩性”,通过和声风格的转变,展现了德彪西古典音乐的造诣与大胆突破的创造性。德彪西对和声的改变,是音乐创作的革命性标志之一,在和声演变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20世纪和声创作引领时代的一场变革。
3.独特的音色魅力
印象主义着重于音乐色彩性的表现,德彪西的成熟期作品中,所展现的是他对色彩的追求。钢琴曲与管弦乐不同,管弦乐可以更加丰满的表现出音乐的色彩,而钢琴却是凭借单纯的音色魅力来实现的。因此,德彪西的作品将色彩的创造提高到了压到一起的地位上来,德彪西成熟期的作品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音色的创作上。印象主义的钢琴曲作品中的音色魅力可以与管弦乐相媲美,其华丽、斑斓的色彩效果是此前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无法比拟的。
4.调式调性上的突破
调式调性是约束音乐创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德彪西挣脱了大小调对音乐的束缚,大胆尝试使用全新的调式,但他仍然没有弃用调性。宗教音乐一直以来对音乐流派的发展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德彪西得益于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的调式,采用全音音阶的“中立调性”,进而继续创作、扩充,从而形成了崭新而独特的调式调性,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音音阶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听觉体验。
四、德彪西音乐的创意来源
德彪西之所以对传统音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源于他具有别人不曾拥有的灵敏的听觉,特别是对音乐的识别能力异于常人。德彪西能够听得见普通人难以辨别出的泛音,除了主音之外,那些随之而来的共鸣式振动也能够为德彪西辨别得出。德彪西对泛音的敏感,促使他更加追求音乐的色彩性,这样才能够满足他敏锐听力的要求。泛音的不同造就了不同乐器间音色的差异,德彪西创作的曲目就建造在那些空气中难以听见的振动之上,融合在一起就散发出柔和的乐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起初德彪西的音乐并不为人们所接受,人们更加青睐于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但听着听着便会习惯于那种玄妙的音乐氛围,印象主义音乐开始广泛流传,并对整个欧美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尽管德彪西本人并不认可“印象派音乐”这一说法,但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名杰出的新流派音乐创始人,他创作的奇幻音乐,给人以冷漠飘忽的感觉,和声细腻、繁复,配齐新奇而富有色彩,因此,被人们冠以“印象主义”创始人的美誉。德彪西虽然不是一名高产的作曲家,但他的每一首传世之曲都是经典之作,且具有突出的特色,成为“印象主义”典范。研究德彪西音乐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印象主义“音乐的神奇魅力,领略20世纪音乐革命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并从中找寻现代欧美音乐发展的起源。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一、西班牙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西方古典音乐自从文艺复兴时期展露萌芽之后,一路蓬勃发展,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近现代等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相对于欧洲主流音乐的发展,西班牙的音乐无疑无法与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相比。
在18世纪左右,欧洲主流音乐的发展全都依赖于各国皇室及贵族们的青睐,由于西班牙皇室内政混乱,强调军事力量,并不重视音乐,导致18世纪以前流传至今日的键盘作品几乎完全没有。
19世纪上半叶的西班牙钢琴音乐,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大部分的音乐风格受当时以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年)为首的意大利键盘作品的影响,并没有发展出能够代表西班牙音乐风格的作品。
19世纪与20世纪的交接之际,西班牙真正意义上的迎来了一个在音乐发展上的时期,带有西班牙民族风格的作品数不胜数,犹如雨后春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分别是:伊萨克?阿尔贝尼斯、恩里克?格拉纳多斯、曼努埃尔?德?法雅,他们3人的音乐风格成为了当时西班牙最为主流的音乐表现形式,他们的音乐作品,最大限度的表现了西班牙人热情如火、欢乐愉悦的民族风格,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西班牙浓郁的民族情感。后世的人们也把这一时期看作是西班牙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西班牙音乐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讨论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法雅等,这些西班牙音乐的“先驱者”们对于西班牙音乐发展的贡献时,不得不谈及另一位西班牙作曲家――费利佩?佩德雷尔。
费利佩?佩德雷尔(Felipe Pedrell,1814-1922年),西班牙作曲家、音乐史料研究家、音乐教育家。他被称为“西班牙民族音乐之父”,他的一生都在积极的支持着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发展,引导着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复兴,几近狂热的民族主义情感促使着他对于西班牙民族音乐发展的坚定信念,他大量的整理编辑了古老的西班牙民族音乐作品,并教导后人从西班牙民族音乐元素中摄取能量,鼓励创作出属于西班牙民族风格的作品。他的理念极大的影响了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法雅等人对于西班牙音乐作品的创作,为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伊萨克?阿尔贝尼斯(Isaac Albeniz,1860-1909年),西班牙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少年时期曾获得西班牙皇室的资助前往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学习并获得钢琴大赛一等奖,此后,他在西班牙国内大量举办音乐会,并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名声大噪,在钢琴演奏方面已达到了他个人的巅峰。在创作方面,由于受到恩师佩德雷尔的影响,创作出大量充满浓郁的西班牙气息的钢琴作品,例如:《伊比利亚》、《西班牙组曲》、《西班牙舞曲》和《西班牙随想曲》等。晚年时期,他移居到英国、法国等地,除了定期的音乐会活动之外,他继续深入研究自己作品的创作,对于早年的创作深感不足与欠缺,从他的晚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内涵以及复杂的作曲技巧,一如不变的是他那与欧洲印象派及浪漫主义音乐相融合的西班牙民族音乐风格。
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8-1916年),西班牙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格拉纳多斯12岁时才开始学习钢琴,16岁时在普霍尔学院举办的钢琴大赛上获得了大奖,这给当时的著名作曲家佩德雷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之后,格拉纳多斯便跟随佩德雷尔学习和声及作曲的技法。作为演奏家,他曾多次在西班牙、欧洲各地及美国举办音乐会,并与许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合作;作为教育家,他创办了巴塞罗那古典音乐协会、格拉纳多斯音乐学院等这些重要的音乐教育机构;作为作曲家,他将他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了艺术,他的钢琴作品既富有西班牙气息,也富有浪漫主义的诗意。他拥有“西班牙的肖邦”的美誉,他的钢琴作品既带有肖邦式的柔情与温暖,又融合了西班牙人们的欢乐,这使他的钢琴作品拥有了新的元素,并不是表现直率的欢乐,而是夹杂着一丝忧郁的色彩,使这种欢乐更加真实,更加升华,从而表现出更为深层的情感。
曼努埃尔?德?法雅(Manuel del Falla,1876-1946年),西班牙作曲家,最具西班牙当代音乐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法雅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他的妈妈便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少年时期的法雅就开始接触钢琴及作曲的学习。在跟随佩德雷尔学习作曲期间,激发了他对于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他的故乡弗拉明戈,当地的风土民情以及民间音乐形式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得出来。1907-1914的7年里,他移居巴黎,在结识了德彪西、拉威尔等法国印象主义大师之后,深受他们的影响,他尝试结合印象派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西班牙音乐情调。他的钢琴与乐队作品《西班牙花园之夜》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以安达卢西亚民间音乐为基础,一方面表现民间音乐的韵律,另一面又不拘于民间音乐的形式,作品中又穿插着印象主义的情感,使整部作品拥有惊人的吸引力。
三、其他音乐形式对西班牙钢琴流派的影响
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其所有到的影响都是复杂而繁多的,这里我们只是简述两个对西班牙钢琴流派影响最多的因素:
(一)吉他对西班牙钢琴音乐的影响
在西班牙音乐的发展浪潮中,吉他这个乐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几乎一直影响着各类西班牙音乐的发展,有许多西班牙钢琴作品中都存在着模仿吉他演奏的部分,甚至大量的西班牙风格的音乐被精心改编成吉他曲,流传后世。由此可见,在西班牙,钢琴音乐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吉他音乐的影响。
(二)西班牙民间舞曲对西班牙钢琴音乐的影响
结合西班牙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其民间的音乐形式富有特色,音乐资源也极其的丰富。西班牙的舞蹈对世界音乐文化产生着重大的意义,西班牙一直都是以舞蹈闻名世界,很多西班牙形式的舞曲体裁,都被欧洲主流音乐艺术所采纳,众多伟大的作曲家都以“西班牙舞曲”这种素材来进行创作,比如,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莫什科夫斯基、李斯特等,其中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舞曲》、《西班牙狂想曲》等。
音乐让我有很了大的收获。喝一杯白开水,听着唐磊的丁香花,那优美的旋律,将我陶醉,那不快不慢的歌词,既潮流又有些琅琅上口。音乐是一种语言的结晶,它比语言更进一步,它是一种风格表现,就如麻吉的口吃伶俐,一分钟唱500个字;像唐磊缓慢地表现其旋律。音乐以它的新潮、浪漫吸引着我们,是我们对它念念不忘、对明星崇拜。就这一点,音乐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我。音乐深深地将我的心陶冶。
歌词是音乐必不可少的,歌词也是音乐的“前锋”,它的文字表现突出了一首音乐的主题,就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歌词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养育之心,儿子对母亲的报答。歌词是吸引我们的一大亮点。歌词启发了我,有些歌词讲述人生哲理,使我心潮起伏,让我的人生修养受到了熏陶。
音乐不仅仅只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也是受人们欢迎的一个种类。就让我们敞开心思来谈谈这两种音乐的含义。
流行音乐,众所皆知,要让你说出几位流行歌手,就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些新新人类已经听惯了流行歌曲…...我是流行歌曲的忠实听者,电脑里、车里…...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除了跟上时代,我也从中体会到创作者的良心用苦,为了让我们大饱耳福,尽力开发新的概念,创造流行、再流行的歌曲!流行音乐,一种音乐专家开发音乐最高境界的成果,换句话说,我们对崇拜的明星,不都是流行音乐的宣传者么?
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可以被定义为如下:是指从中国国家的传统文化出发,在满足不同时代人群共同的审美情趣的前提下,禀陈出新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同时展现出中国文化特征的艺术美。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文化的钢琴作品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中国钢琴演奏的技艺与技巧主要还是源于西方钢琴音乐的演奏技巧,但在钢琴音乐在中国经过多年的本土化发展后,中国钢琴音乐具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中国钢琴音乐不在依附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而发展。钢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结合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确实给人以新的气本文由收集整理息,这些具有内涵的中国风格钢琴艺术作品,不单单体现出至真中国艺术美的风格,也是世界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本土化的体现。
一、中国风格与古典美学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与古典音乐美学的基本测量标准。中国最早提出的“韵”的范畴,是在南朝画家谢赫记录的《古画产品》序言中出现,但作为中国美学最高的范畴,正式出现于宋代的“韵”说。在中国艺术中,“韵”是等同于“美”,属于西方艺术审美中的最高级别。
“气韵”经常被用来作为一个词运用,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韵”是指音乐风格的外部特征,而“气”是在内部蕴含的[1]。构成“韵”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单一的音调、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音调,在每首音乐作品中通过各要素的变化来实现一首音乐作品中“韵”的展现。“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仅是实际存在的,也是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决定性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气”和“韵”是内外对应的关系,只可“共融” 而不可“独存”。因此在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中,“气韵合一”是一首作品的灵魂所在,做不到“气韵合一”则作品就会失去灵魂,其韵味也会大打折扣。总之,在创作中国钢琴音乐中把握住“气韵”艺术的运用,便是创作出一个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
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音乐学术界已达成一致的认识,这就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最主要难点在于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表演意识相一致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意识把握上。作曲家只有在深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文化精华,深入了解古典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所要表达的审美观念、音乐作品产生时代所具有的时代影响力,才可以准确地把握古典作品风格的艺术范畴,诠释古典作品的艺术美。
二、中国风格与民族文化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氛围,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世界上不同民族各具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音乐的发展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异的历史背景,差异显著的社会形态,因此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在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音乐素材的搜集和筛选是极其重要的,由于音乐作品具有特殊的美学性能,这些素材是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背景。任何表演艺术都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因为是“再次创造”就要求创作者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缺乏了对原作正确的、深入的、全面的了解,是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符合原创精神的艺术作品的。
中国音乐在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曲中存在大量以五声化、节奏化,加强旋律线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作品,而这也正好填补了没有西方和声立体结构陪衬的空白[2]。中国古典音乐是我国音乐发展的源泉,想要创作出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首先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调性、和声、复调、曲式结构、民族风格的音乐文化等要素的理解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学习,才能加深了解中国风音乐,有权表达中国文化思想内涵的钢琴音乐作品。
三、中国风格创作特性
中国风钢琴音乐并不是狭隘的融入一个地域或者单一民族特定的音乐元素,而是使用不同民族音乐语言或中国地域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民风民俗文化和古典艺术风韵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从而创作出中国风钢琴音乐作品。20世纪至今中国风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现代钢琴音乐发展的基础上熟悉和了解现代作曲技法,对中国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进行多维的思考与探索。许多作曲家大胆使用不同的衍生变化的方式创造,如音调、泛调性、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等其他现代技法[3],为创造中国风钢琴音乐提供技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