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教资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践行着课改纲要的要求,从原来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能力的发展;从原来的过分追求数学的学科严密性,转变到现在注重数学教学的育人性:从原来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到现在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核心根据地。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和这十年来积极投身新课改的感受,本人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要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能力。那么该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信息不但面广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而且更新变化也极其迅速,稍不留心,有用的信息就会从身边溜走、过时。所以,在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报刊杂志上搜寻并整理和利用相关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中强调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关注有用信息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时候,学生认为“商品利润率”的问题有点难。我并不急于直接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探讨一节课。我结合班上有位学生的父亲下岗了,需要再就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同学们帮助他筹备开店经商。我让大家自主交流,探讨前期准备中需要掌握哪些信息,从哪些渠道去了解,才能保证新店开张的盈利不亏本。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表达各自观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为:开店前可以通过看电视、打电话、到供货商那里调查、到同行店里走访、上网查询等方法,弄清楚成本、售价、销量等方面的信息。具体说来,要开店,首先要了解房租、水电、税额、商品进价、运货费用等成本情况。还要比较同样的商品该在哪里进货最划算,同样的商品在别的店销售的价格以及网上售价如何,才能确定售价。另外,还要摸清消费者对预售商品的需求,估算商品的销售前景。总之,通过这节课,大家都明白要想赚钱,事先搜集、处理和利用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学习也是一样,有的题目可能条件充分,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唯一的正确答案。但是,也有的题目可能条件不全或者信息不明确,这就需要学生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最后解答出这类开放性试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应该多设计这类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搜集和处理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成就学生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一个人能否收获成功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新知识去更新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相当重要。只有学生具备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根本没有明确地讲解负数的概念,而是通过一节讨论课,让学生自己探讨,归纳总结出负数的概念。我以自己某个月入不敷出的实际情况,把我的收支情况公布给学生,学生们立刻就兴致勃勃地着手分析我的经济情况了。我上月结存300元,当月工资2392元,给孩子买奶粉5听,每听233元,母亲过生日,送贺礼1000元,交水电气费用265元,生活零星开支840元,有位朋友上月向我借了450元,这个月如数归还给我,请同学们帮我算算我口袋里剩余多少钱。这个问题很简单,初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很快就想到把我收入的钱“+”在一起,把我支出的钱“+”在一起,再用收入”-”支出,就算出我究竟剩没剩钱了。也有的同学用黑笔表示我的收入,用红笔表示我的支出,很快就算出了我的“财政赤字”。同学们在这个有趣的计算过程中,轻轻松松地揣摩到了负数的存在,总结出了负数的概念。这种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的新知识让他们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更坚定了他们自己探究获取新知识的决心。经常在数学课堂上开展这种训练,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班上的学生总会出现这个问题:上课听懂了,课后不会做题。我知道,这是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欠缺所造成的。要想解决“听得懂,不会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在这方面也从不停息地进行尝试,虽然还没有真正找到精囊妙计,但有个办法还真可谓是“行之有效”的,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出题求解答。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作为迅猛的技术,它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尤为突出的是它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使得教育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和突破,信息技术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教育信息化也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全国信息技术研究规划应该以满足学前教育、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研究为重点,由此可见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1]。
一、信息技术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以及教与学的方式引起了巨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开发应该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中,尤其应该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从这个理念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已经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积极地作用,也将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必须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为理论依据,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通过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科的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所以,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进一步形成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双主教学模式。
我国从1998年开始已经开始启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研究,1998年5月18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中国教育报》创办了题为“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经过这十几年的研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卓有成效,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产生了积极地作用,而且应用形式也丰富多样不拘一格,通过笔者调查研究总结出一下几个主要作用。
第一,教育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此处笔者所说的课堂效率并不是说在单位时间内上所教授的知识容量增大,因为学生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不一定学习的知识量越大越好,而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是通过用相同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这一节课时,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黑板上列表、描点、连线来画函数图像,这样很费时间,效率势必不高,而使用几何画板,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而且还可以增加小组内部的讨论的机会,这样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更容易掌握,通过讨论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节省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组织学生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这样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效率要高得多[2]。
第二,教育软件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使得知识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化,知识的表现形式不再是传统的纯文本的形式出现,知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文本、图片、动画等形式,这就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形象,经过笔者调研发现,60%的数学学困生主要问题是对数学没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抽象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在解决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时,中学生往往不能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而通过flash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的感官刺激,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学科专用工具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活动,通过教育应该使学习者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现阶段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指标就是看这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数学教育软件及数学专用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强有力的工具,给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教学革新,它的使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学生使用数学专用工具,如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工具,可以自主地探究数学概念与数学规律,亲自体验与感受各种数理知识的形成以及模型的建立、探究规律的过程,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
第四,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在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新知识,讲解例题,学生认真听讲,记住新的知识点,然后照搬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新的同类问题,可以说学生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机会去考虑为什么,学生只能把抽象的知识和规律死记硬背然后照搬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根本没有达到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数学是对人的活动的反抽象,所谓反抽象是指主体对活动的抽象,学习数学需要逻辑经验的支持,而数学中的逻辑经验是从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无法来研究数学,没有人的活动的数学研究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数学学习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4]。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而且通过网络手段还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交流机会,获得更多的学习支持,这才是信息技术对中学数学学习最大的帮助,只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学改革才会有质的飞跃,中学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虽然有这么多的作用,然而在目前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出现了倦怠期,笔者对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中学教师做了调研,有90%的老师在上课时任然没有用到信息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教师压力太大阻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于数学教学中,这里的压力既有教师自身压力,也有来自外界的压力。自身方面教师面临的是生活的压力,数学教师既要教好课,还要照顾家庭生活,大部分教师认为力不从心,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另外大部分数学老师自身技术方面的能力很是薄弱,
根本没有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他们也没有精力去学习这些技术。外界压力指的是升学压力,学校每年给代课老师都会有升学指标,成绩考核等等,这些都和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老师根本不能静心下来学习技术,即使一些老师能够掌握一些技术,也不会冒险去使用信息技术,以防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第二,教师不愿意接受教学方法的改变。在中学中,有80%的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来自于自己学生时代老师的经验,这些经验在他们看来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所以自从他们任教之后就不愿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一直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后搞题海战。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能提高很快,但是没有真正达到育人的目标,即没有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仅仅是培养了一批批“解题机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第一,学校在政策上应该支持数学老师搞教学研究。对于搞教学研究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支持,可以适当放宽教师的成绩考核,减少教师的课时量,给做教学研究的数学老师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项目,等教研工作成功后,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慢慢推广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选取实验班进行教学改革。在教研初期,不宜大范围的盲目的搞教改研究,应该先选取部分学生,以这些学生为教改研究对象,对个别班级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改进教学策,及时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数学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合作完成教学改革。要把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仅仅靠数学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数学老师应该与信息技术老师合作。在笔者调研的学校中,笔者发现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就像是学校的IT修理工一样,那位老师的电脑要装系统,那个教室的多媒体有问题,都来找信息技术老师,而很少有人和信息技术老师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有充分调动信息技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给数学老师提供技术支持,这样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才能顺利进行,进而推广,这样数学老师面对的技术压力也能得到解决。另外,学校应该组织信息技术老师定期给数学老师做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更好的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基础教育中。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大大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且对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有巨大贡献。由于笔者能力原因,本文研究不是很深刻,希望本文研究会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一些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马丁,张进宝.信息技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43页
[2]王贤国.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