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 文艺复兴 意大利语发音 民歌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222-01

1 歌剧与意大利的联系

在四百年前1597年(也许早在1957年就已经出现)由(Jacopo Peri 1561-1633)佩里创作的歌剧(Dafne)《达负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次上演,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这部歌剧的音乐如何,也不知道它是否成功,因为它的乐谱已经丢失。只知道这部歌剧如何走向舞台的―― 一个Medici美第奇家族公爵的婚礼。人们想出了在当时是新鲜事物―― 歌剧这个主意。也就是说歌剧并不是某一个天才歌剧发明的。之后佩里 Peri 创作了《尤丽狄茜》首演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歌剧。

1600年前的佛罗伦萨,几个对艺术感兴趣的男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关于音乐和诗歌这类话题。这群人当中有学者、诗人、音乐家,但其中大多数是艺术赞助人。这些艺术赞助者他们都非常的富有,有能力用他们的钱资助昂贵的歌剧演出。今天我们称那个时代为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们大多热衷古典世界,人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竭力效仿古典作品。当时的歌剧情节也多取材于古代传说。

歌剧诞生后,伟大的意大利歌剧先驱者―― 蒙特威尔第,他确定了歌剧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仍然被人们有效的采用:富有表现力和戏剧性歌唱旋律,歌曲采用诗节的形式,而歌剧的其他部分则为不断反复的重复乐段,即乐器表演的前奏,间奏和间奏曲。除了独唱外,歌剧还出现了合唱,并且加入了舞蹈及其乐器演奏的前奏曲和间奏曲。乐器当时会被涂上各种色彩,显得光彩夺目。

随后的一百年里,意大利最著名的的城市,或者说公爵府之间,相互竞争。17世纪,威尼斯,罗马都成为真正的歌剧中心城市。17世纪后半叶,歌剧不仅仅在意大利各大城市流传,而且也传播至欧洲各地。在随后的18世纪,歌剧的中心是那不勒斯,人们谈论的中心是那不勒斯歌剧学校,并认定那里有一流的歌剧作曲家。

2 意大利歌剧发展简史

早在14世纪和15世纪的罗马时代,意大利是欧洲的文化中心,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颠覆了中世界以宗教题材为唯一题材的创作内容,提倡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倡导人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解放。在当时欧洲诞生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题材。文学与美术直接影响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此时产生用来描述、歌颂人类爱情和大自然的大量作品。

当时,音乐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尤其是欧洲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以及浪漫时期意大利歌曲:

Se m’ami,se sospiri《假如你爱我》“son tutta duolo”《我多么痛苦》

“sebbene crudele“《虽然你冷酷无情》“Amarilli,mia bella“《我美丽的阿玛丽莉》

巴洛克时期(1600-1750)的音乐秉承了前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音乐,宫廷音乐的基脉,严肃、端正、典雅庄重的格调。

19世纪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在内容上不再有宗教题材烙印,作品表现的直接是人的情感,歌颂爱情,歌颂生活,赞美追求大自然的美。与巴洛克时期不同,不需要作品在声音上的拘谨。这一时期的歌词都采用许多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19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文艺复兴和繁荣,一些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从19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各个地域的歌曲空前繁荣起来,最著名的那波利歌曲,而因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几乎成了意大利歌曲的代名词。1880-1920年间发生了意大利南部的移民潮,许多那波利歌曲传到国外,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

19世纪末,随着一种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歌剧形式的出现,这种类型的歌曲比先前的浪漫曲更为灵活。在歌剧的领域内,意大利向世界贡献了蒙特威尔第,斯卡拉蒂,罗西尼,贝利尼,唐尼采蒂,威尔第以及后来的马斯卡尼,普契尼这样一些歌剧大师。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信息和交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流动和交流频繁,意大利语歌曲发生了变化,20世纪后期的意大利歌曲融入相当多的现代因素。与传统意大利语歌曲有很大区别,意大利语歌曲不再只是美声学派的专利,转向更多音乐领域。

3 意大利语与美声以及歌剧的联系

值得一提:不管巴洛克时期,还是古典时期,或浪漫时期的意大利歌曲,在我国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意大利的艺术歌曲以其在古典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而成为美声唱法专业学生必学内容。演唱者首先需要了解作品背景及演唱提示,需要了解歌曲的整个气氛,所以对意大利语的学习,是歌剧发音的基本,尤其是歌曲中颤音R的发音,以及了解意大利的词语是分阴阳性的,每首作品都保留了其原作者的阴阳性。一些歌曲需要改动一些单词。

4 意大利语语音拼读和歌曲鉴赏的教学内容

课程系统的讲述歌剧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意大利歌剧发展历史的重要人物,意大利剧院的设置,意大利语声乐方面的专有名词,意大利语发音规则讲解,意大利歌曲鉴赏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歌剧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歌剧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并且每节课详细的介绍意大利语发音的方法,编有大量的口语练习,相当部分的词汇来自艺术歌曲和歌剧。

这对学习和歌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增加熟悉词汇的几率。歌曲同时需要对大量的歌词内容分析鉴赏,属于理论教学范围。以欣赏歌剧和歌曲作品切入点,我们知道歌曲不只是音乐,它具备时代性,名族性,个人风格的一种创作。每个作品有自己产生的特殊背景,我们通过分析作者的背景和歌词内容来完美的诠释作品的意义,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欣赏歌曲,感悟歌曲,陶冶在歌曲的意境中。

总之,意大利语语音拼读和歌曲鉴赏课程,可作为声乐学生和一美声唱法为主攻方向的歌手们,以及爱好美声和歌剧知识的学生们学习意大利语语音和相关歌剧知识,以及热爱艺术学生们的鉴赏类基础课程。而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探索,结合专业学生的特点,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滕失初.歌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范文第2篇

美国纽约市9月中旬举办的一场“心灵的超越”跨时空抽象音乐会,引起了艺术界许多人士的关注。这场由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室外音乐会组委会和“音乐无国界”两个机构联合举办的题为“800年抽象音乐――心灵的超越”音乐会,在长达三小时的时间里,演奏了8个世纪来不同种类的抽象音乐作品。该音乐会由德国著名抽象派作曲家、吉他手高斯卿(Gottsching)、美国抽象音乐研究学者、作曲家查塔姆(Chatham)以及约书亚(Joshua)歌舞队和“受赐福之妇女――Beata Viscera”合唱队联手同台演出。这场以现代方式来演绎几百年前作品抽象音乐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纽约市民以及在此驻足的游客。

高斯卿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他于1981年创作的作品《E2――E4》,这是20多年来他第三次现场演奏这部作品。高斯卿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一颇有名气的乐队Ashra担任电吉他手,1981年他的《E2――E4》问世后,在乐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E2――E4》突出了用电吉他演奏带强烈舞蹈节奏的旋律,因而受到了许多“迪斯科”舞蹈家,尤其是纽约舞蹈家的极力推崇。高斯卿的作品也为电吉他演奏中的伴舞音乐谱写了崭新的一页。

杰塔姆在音乐会上率领200位电吉他手演奏了作于2005年的《红色的圣盘》,杰塔姆早年师从著名抽象派音乐家扬(Young)并致力研究流行音乐与抽象音乐之间的共通之处。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创立了一个名为“厨房”的俱乐部,作为演奏他和其他年轻作曲家处女作的基地。正是这些新锐的实践经历,奠定了崇尚强烈节奏,声音响亮、旋律优美的风格。1977年他的成名作《吉他三重奏》中那震耳欲聋的演奏,彻底打破了纽约传统摇滚乐的演奏方式。

由女高音歌唱家卡威尔(Culver)和男高音博汉斯(Burhans)率领的合唱队演唱了13世纪法国作曲家佩罗坦创作的声乐作品,犹如现代建筑中点缀的点点绿色,把人们带回到了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中。许多现代抽象音乐作曲家包括查塔姆、高斯卿等都是深受文艺复兴音乐特别是佩罗坦作品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巴洛克 音乐特征

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发展时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音乐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流行的音乐,是通向古典音乐的桥梁。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地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一复杂迂回的曲线形状,夸张地纹样形式和华丽的造型去表现动感和情调。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规则比作浑圆的珍珠,那巴洛克的美学规则就是形态不规则的珍珠,这也是为什么用巴洛克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时期,。它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庄严、四平八稳、统一协调的艺术风格,崇尚奇特精雕细镂的风格。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推进了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器乐曲和声乐曲同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古钢琴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为钢琴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洛克时期,贵族掌权,乐师都为宫廷、教堂服务,他们所创作出的绝大部分的作品是为了取悦上流社会。而宫廷音乐在这段时期占最主要地位,为了显示宫廷的富丽堂皇、贵族的奢华,宫廷乐师创作出的音乐都有着精致细腻和华丽的风格。这一时期崇尚的美学观点是“情感论”,即音乐的目的在于直接引起听众或观众特定的情感,所以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使用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状态。例如自然 音阶、大调式、简单的织体引起欢快的、向上的感情,而半音音阶、小调式、复杂的织体带来忧郁的、深沉的感情;大音程使人欢快,小音程使人忧伤;刺耳的和声配上急促的旋律可能引起愤怒,把几个高度独立的旋律作对位化的结合时使人固执。而由于更多对音乐的需要和更多对情感的需求的出现,已有的音乐体裁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音乐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曲式体裁,比如陆续出现了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奏鸣曲、协奏曲、组曲和赋格等重要体裁。其中很多体裁在之后的时期不断地发展、演变,成为了经典的、成熟的体裁形式,至今仍在使用。而在作曲手法上,由于古钢琴的发展和改进,作曲家更加可以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所需的情感,如在旋律中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作曲家们也开始使用节奏、旋律、调式、音色的变化和对比来引导听众们的感情。这时乐谱中开始引入速度、力度的标记,但划分并不精细,而且同一速度一般贯穿一个乐章的始终。这段时期复调音乐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开始逐渐发展,但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奏法方面,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总体说来,速度中庸,音乐平衡、庄严。由于古钢琴音量非常小,钢片拨弦有局限性,所以力度上没有很大的变换,只是采用音区式力度和阶梯式力度,不能做渐强、渐弱起伏的变化。和声上以复调音乐为主,产生了对位法,即在大小调式的基础上吧不同的旋律线条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不仅要求横向线条独立,同时还要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复调音乐史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在声音上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同时还要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奏法上也非常讲究。当时古钢琴演奏强调表现力时靠奏法和装饰音,通常有两种奏法,即连奏和断奏。在奏法上基本有两种基本原则1、音阶性-级进的音弹成连奏,三多以上的音处理成断奏2、八分音符弹成断奏,十六分音符弹成连奏。装饰音是为了使旋律更美,更富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当时古钢琴的局限性而大量出现的一种记法。在演奏上有很大争议,如颤音是从这个音的上方音开始的,装饰音必须在拍子上开始。古钢琴没有踏板,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等人的作品时可以尝试用一点踏板,以模仿古钢琴的音响,但一定要慎用,不要将踏板踩得太深,也不要将踏板踩得时间过长,以保持复调各声部的清晰。在弹奏方法上,强调手指的单独弹奏,保持固定的手型与平静的手腕,后来转变为一种轻而浅的触键方法。

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古钢琴作曲家有法国的库普兰,拉莫,意大利的斯卡拉蒂,德国的巴赫,亨德尔。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巴赫,他代表了巴洛克音乐的顶峰。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裕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和吸收了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与形式,把巴洛克的音乐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巴赫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十二平均律运用到创作中,大大推动了键盘音乐的发展。巴赫的作品不仅数量上浩如烟海,而且质量也很高,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以及异常完美地音乐技巧。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及《赋格的艺术》等。巴赫成为了巴洛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也为后来西方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巴赫被世人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

参考文献: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范文第4篇

A:1986年我们做了《暗恋桃花源》,2013年还有剧团在演出,到今天它还是一种新奇的东西,这就是创意的一种力量。我从来不会去参考别人在做什么,这是我的个性。

Q:你在艺术方面有自己的偶像吗?

A:当然会有,会有非常尊敬的,不一定是戏剧方面。我从小喜欢音乐,一些伟大的爵士乐手,或者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都是我的偶像,当然戏剧里也是有的。

Q:文化艺术在一个社会中意味着什么?

A:过去不同的文明中,一切真正辉煌的时代不可能唯一成功的是企业,如果是的话,那是很悲哀的事,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化。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他们在生意方面很厉害,主宰整个欧洲金融,同时也培养出了米开朗琪罗。整个族群艺术家的创造影响了全世界的艺术潮流,它不只是艺术,它是在影响你的生活、眼界、品位。我觉得后人记得这个家族不是因为金融,而是为了它培养的这些艺术家。

Q:你所理解的慈善是什么?

A:我多年来学习佛法,慈善在我们的语言里面叫做布施。在修行的过程中,布施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我太太经常教我,街上看到乞丐,就给,旁边有人说他们是一个“集团”的,我太太就说我不管,他有伸手问我要东西,我就要给他。这是一种布施的精神。

Q:你对戏剧的社会责任有哪些思考?

A:剧场应该是一个为人们提供思想、心灵交流的地方。一个社会可以有两种剧场,一种是观众进来可以忘记世界,忘记时间,看一个娱乐性很高的戏,目的是要遗忘,遗忘烦恼,但是我觉得这样就可惜了。我想建立的剧场,希望人们能够来重新充电,更有力量面对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挑战、烦恼。透过戏剧看见自己、看见社会、看见世界、看见人类,然后成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公民。

Q:创作了这么多戏剧作品,你心中有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

A:我的理想你听了会晕倒。我常觉得自己是个嬉皮(士),跟主流社会无关。我希望戏剧能够随我的条件演,票价非常便宜,甚至免费,海报上连是谁做的都没有。我经历过一些很单纯的社会,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它不见得多完美,但可以看到单纯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怀,那是很美好的。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典音乐;通俗音乐;音乐文化;受众群体

音乐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成熟而逐渐发展、丰富、复杂起来,多年来,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美价值大小的议论。《是谁杀了严肃音乐》一书的出版,则又一次引起了大家关于严肃音乐当前面临市场危机这一问题的关注。许多音乐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评论,贬多褒少。占典音乐遭遇冷脸,取而代之通俗音乐充斥市场。许多人认为这是音乐审美的退化现象,是商业化效应产生的不良市场导向。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浏流演变的必然趋势,是音乐形式上去繁存简的一种选择。然而,大量推崇“通俗音乐”的言论往住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只看到人众审美转变中的片面影响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的判断依据、分析得到大众普遍认同的价值判断倾向,不应简单地灌以孰好孰坏。

一、对古典音乐概念的梳理

“古典音乐”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通俗音乐”(即“流行音乐”与“轻音乐”的统称)相区分被提出来的。Classical一词在英文中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一般所说的古典音乐,即是特指西洋古典音乐,它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对于其时代范围的界定一直有着若干不同的说法。狭义的解释是,把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 。广义的解释则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19世纪术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 “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另外常用的解释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600一]750)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它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很多古典音乐来自早期为宗教仪式庆典而写的音乐。

然而在日常语义的理解中,这个概念的所指,却与使用者的实际所指有差异。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别的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 、“古典音乐” 、“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 、“严肃”、“古典” 、“经典,这四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邪恶、凶险、刺激、恐怖、滑稽、可笑……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轻松、明快、温柔、甜蜜、清新、秀丽……还包括“古典” 、“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问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还是用加了引号的“古典音乐”一词来称谓我们实际所指的音乐类别。

古典音乐创作本身在结构上力求平衡,在形式上力求严谨完整,旋律上力求优美,思想内涵意图表现得丰富而深邃。演奏过程也很有讲究,演出中,乐团成员西装革领,行为端庄。音乐厅格调高贵典雅,气氛肃穆。同样,听众也是行为得体,很少在场中喧哗吵闹,而是充分尊重演出者,安静悉心聆听。正因如此,古典音乐又被人们称为“严肃音乐”或“高雅音乐”。

现在的所指古典音乐包括各种传统经典音乐和一切专业作曲家用传统或现代作曲手法所创作的音乐,外延更加广阔。它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严肃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诠释深刻的命题,追求音乐技巧的创新和完美。因此,严肃音乐作为一种 “精英文化” ,它的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 (特别是前二者) 都必须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专业修养,听众要想充分地、深入地领受其意,也要求具备读懂复杂音乐语汇的能力,常常也需要一定的音乐美育熏陶。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称这种音乐为“学院音乐”更为合理。

古典音乐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印象就是“严肃深奥”。与大多数通俗音乐相比,从某种角度来看,“学院音“的确显得难以亲近、晦涩难懂。这些特点也生就了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地位。

二.对通俗音乐概念的界定

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可以追溯到远古。“通俗音乐”的创作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其以爱情歌曲居多,当然也不乏描写亲情、友情、思乡之情以及理想、伦理、道德的种种内容。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通俗音乐”据称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二战以后,通俗音乐以它独特的手法和较自由的风格风靡世界各地。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大陆同港、澳、台之间的往来深入,电声乐器的出现和现代先进的电视、网络传媒更使通俗音乐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远航,走入千家万户。从形态结构上看:它往往形态较为简单,音高使用不多,且多在人类最容易听的音区范围内:音乐的发展变化较少,没有很多的转调,特别是缺少频繁快速的离调;节奏相对单纯,大量的作品存在着循环重复的机械性节奏型:力度变化不很复杂,力度的幅度小,较少极端力度的对比变化:音响结构的层次少,未经训练的一般听者,也能够很清晰地分辫出来旋律与伴奏的层次。现在,我们已很难将通俗音乐从其他音乐中分割出去,它与其他音乐之间互相渗透、融合,组合成一个五彩纷呈的音乐世界,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故此,用“大众的音乐”可以概括和形容当前的通俗音乐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通俗音乐中很大一部分由通俗歌曲构成,结构大多比较短小精练,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内容贴近生活,因此传唱很快。通俗音乐的演出,十分强调群众性,常常带有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学院音乐比起来没有那么拘束,听众很容易参与进来。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现代化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在很多大型演出中,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建筑、特技等的综合运用,往往使得演出既具有听觉上的感染,也具有其他感官上的震撼效果,演出形式也可谓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三.受众群体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

受众群体既是接受音乐的人民大众,大众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复杂的社会

心理问题。由于人的审美能力总是从头培养的,因此,从个体审美能力发展进程的分布来看,总是能力越高,人群越小,相应的,从总体上看,越是复杂的艺术作品其受众群体也就越小。

通俗音乐在中国的流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结束后,长期被束缚了的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同其他文化一样,终于解放了出来,原来封闭已久的大门,向I廿界敞开,而音乐创作更像是一块吸收营养的海绵,在中国的大地上急速膨胀开来。涌进的不仅有来自欧美的占典音乐,更有欧美流行音乐,在这样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通俗音乐势力,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最能代表人们心声、贴近群众生活的流行音乐作品,并且不断有爱好者加入其中,乐此不疲。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努力寻求一种解脱和发泄便融入了音乐创作者真实的情感元素,构成了适合群众口味的音乐新领域。这样的音乐往往具备听觉的感官美的特征,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与注意力的专注程度要求很低。由于不要求听者有较高的听知觉把握能力,因此它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听觉经验不是很多的人。由于听觉经验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多地喜欢这样的音乐:反之,这个群体也就拄往不喜欢对他们的听觉来说“古典音乐”中比较复杂的作品。

通俗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从一开始就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往往以市场趋势为导向,以大众的欣赏喜好为风向航标,打破了原来古典音乐听众局限于狭小范围的情况。可见,通俗音乐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社会状况和社会中多数民众的普遍心理状态为背景的,也是作为人们表达生活中细微的或者敏感的情绪变化的一种手段生存下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通俗音乐在音乐中的地位是历史、社会、人类赋予的,是顺应时展潮流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敌视视它的存在,反之,我们应该庆幸音乐在发展到完美得无以复加的古典主义音乐之后,还有这么多形式多样手段多元的道路可供选择。

四.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契合

不论古典严肃音乐还是通俗流行音乐,二者都源于生活,都是时代和生活的产儿,没有可以脱离社会背景而孤立出现的音乐作品。两种音乐形式,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二者之间无不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古典音乐可能反映一些所谓的重大历史题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大众生活的反映,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系列。通俗音乐中也不乏大量反映历史事件时代精神的严肃内容。如歌颂党和国家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迎的《七子之歌》等。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运用通奏低音的演奏形式,在旋律下方标记数字,演奏者可以根据喜好以及和声要求即兴演奏,这样便形式多种多样。到了后来,音符以固定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演奏也按照乐谱固定进行。即便是这样,古典音乐中但还是有许多供演奏演唱者炫耀技术、自主发挥的华彩乐段部分。与现在的很多通俗音乐中演奏过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很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家也在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音乐家不会单纯只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进行创作,而将不懈地作大胆创新的尝试。听众也不断跳出孤自欣赏的小范围,音乐生活还将愈来愈包罗万象。通俗不等于不严肃,严肃也不代表不通俗,二者之间的界线是可以被打破的。从内在功能上来看,音乐本身就是为了使人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放松神经。人们可以在熟悉而亲近的通俗音乐氛围中,去体会高雅艺术的美丽,去触摸高雅艺术的魅力,也可以在超越传统的流行音乐中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传奇魔力。音乐形式可以在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诉求形成。听众在感叹于多元音乐之荚中得到到心灵的升华。

有人认为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不在一个层次上,难以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二者互不相容、互相排斥。这些观点是欠为妥当的,把严肃音乐视为阳春白雪,而把通俗音乐视为下里巴人是片面武断的看法。诚然,不管是在理解严肃音乐,还是在理解通俗音乐的时候,都要力求从音乐中体现感情,力求发现音乐中所蕴涵的作曲家的真实感受。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但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还是有着基本的相同点的。现在许多流行音乐演出也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气魄宏大,将演唱、舞蹈和特技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与古典音乐剧的锵调如出一辙,谁能说其中没有受到严肃音乐的影响,融入了古典音乐元素呢?在现代的社会背景这个新的媒介指引下,产生了一批将民歌风、古典风、流行风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也使大家看到了鱼与熊掌可兼得也!

【参考文献】

[1]王次荨都壑德鄣囊衾旨匝探讨》.《音乐研究》,1986,2。

[2]曾遂今《大众音乐价值考析》,《中国音乐学》,1993,3。

[3]罗小平《音乐价值三议》,《中国音乐学》,1997,2。

[4]金兆钧:《1994――中国流行音乐的局势和忧患》,《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4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