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于3月17日至18日在济南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我省“十一五”时期的就业工作,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就业形势,部署安排了2011年的就业目标任务。参加这次全省就业座谈会的有各市分管就业工作的局长、就业促进科(处)长、就业办主任,省厅有关处室的负责人。会议期间,莱芜市、威海市、潍坊市和巨野县等4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省就业办毕京福主任就2010年全省就业目标考核情况作了说明;董国勋厅长、李伯平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现将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十一五”时期我省就业工作成绩十分显著。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就业工作积极应对挑战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一是就业工作成果丰硕。五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53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0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16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137万人,城乡就业连续五年实现了“双过百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来,全省各级财政共支出就业资金72亿元,累计为125.1万人次,享受税费减免19.98亿元,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5%以上,累计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258.5万人,困难群体56.4万人。二是工作体制日趋完善。以五大体系为主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初步建立。“十一五”期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返乡农民、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238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的182.1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54.6万人,支出培训资金12.04亿元。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省为企业减缓社会保险费30多亿元。三是就业工作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就业工作中,值得认真总结并需要在“十二五”工作中继续发扬光大的经验有五个方面:必须把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必须把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并重;必须把统筹就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推进由经济拉动就业向创业带动就业转变;必须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认清形势,明确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会议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的就业形势,指出: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没有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造成的“挤出效应”明显。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就业优先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就业、公平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在“优、先、转、统、长”五方面做文章。

“优”就是着力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对就业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推进就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是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努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规模。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渠道。

“先”就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头等大事,优先谋划就业工作,优先调整就业布局,优先落实就业政策,优先保证就业资金,推动就业工作优先发展。

“转”就是加快转变就业增长方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加强创业服务,努力促进就业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经济型拉动向创业带动转变。

“统”就是统筹城乡和各类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流动就业。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做好退役军人、妇女以及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长”就是全面构建就业长效机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完善就业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发挥市场促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通过以上工作措施,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就业工作对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会议强调,今年的就业工作要按照“12354”的思路开展,即:围绕“就业优先”这一主线,坚持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两手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的就业工作,着力推进产业拉动就业、政策扶持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服务助推就业五方面工作,做好素质就业、平等就业、市场就业、统筹就业。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捏脸蛋”为你整理了这篇城管局“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质的突破。我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日益齐全,功能不断完善,共建成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有害垃圾处理厂,在建的还有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全市市县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处理餐厨垃圾178吨。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模化。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发展,通过户集、村收、县(镇)运、市处理模式,构建长效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管理,广泛动员群众,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运行完好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51个涉农镇街、877个行政村均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三)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稳步推进,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推行新型环保建筑垃圾运输车制度,实现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环保化,实行渣土运输法人化,对渣土运输企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企业26家。选择约100-200亩场地,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厂建设使用,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并与部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进行了初步对接,待市政府研究后稳步推进。我市2018年被列为省级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2018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验收工作,以市政府令出台《芜湖市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现已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的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收运覆盖全市县区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实现项目稳定运行。

(四)大力推进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补齐影响生活品质短板。2017年我市启动城镇公厕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建设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共新建公厕263座、改造公厕238公厕,开放厕所277座,达到城市建成区5座/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和主城区 “10分钟如厕圈”工作要求。

(五)打造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新名片。“十三五”期间,围绕长江沿线、镜湖周边、青弋江沿线、扁担河周边区域等城市重要区域,完成了“十里江湾”夜景亮化工程、镜湖区城市亮化一体化工程、青弋江南侧楼宇亮化工程、扁担河沿线夜景亮化工程,体现芜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充分展现了芜湖的活力。

(六)加快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完成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以上面积44.31平方公里,新建和改造管渠158.1公里,新建和改造排水泵站,新增规模42.2立方米/秒,新建和改造雨洪行泄通道18.8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排涝综合承载能力。

(七)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注重公园、街头绿地、特色大道、绿化小品、城市绿雕建设,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新增绿地2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较“十二五”期间有了显著提高。

(八)有序推进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浴牛塘景观带、欧阳湖生态体育公园、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龙山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美化亮化项目。浴牛塘公园已基本建成;政务文化中心绿轴景观一期(人民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二期、滨江公园二三期、奥体公园二期、凤鸣湖公园、龙山公园等6个公园已建成;白马山生态公园、青弋江生态公园、扁担河生态公园、龙窝湖生态公园、两湖生态公园等5个公园均为生态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的生态公园建设计划,其中扁担河生态公园市水务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龙窝湖生态公园市规划局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欧阳湖公园、上新塘公园、天子港湿地公园、范罗山公园、城北公园、江北规划公园等6个公园均为区级公园,已例入《芜湖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建设计划。

???(九)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启动芜湖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工作;建成并使用芜湖市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一期),对餐厨废弃收运车辆运行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芜湖市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完成管线基础业务数据建库工作;建成智慧建筑垃圾管理平台,强化全市建筑垃圾运输监管;研发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对我市8座桥梁及2座高架桥安装传感器,检测挠度、位移、沉降、温度、索力等数据,污水管网安装了流量液位仪、COD检测站,监测管网内流量、液位和COD浓度。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提升功能品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计划从2021年至2023年,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一是实施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实施中江大道(卡子口下穿-北京路)交通提升及长江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清理、整治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坑凹不平、碎裂、隆起、积水、破损现象,实施道路刚改柔,打通断头路,形成互通互联路网格局;二是建设芜湖通沟污泥处理工程,保证通沟污泥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通沟污泥资源化,减少通沟污泥对于环境影响;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开展永安桥泵站二期项目新建,陡门巷泵站改建,弋江泵站、裕溪口泵站改造及排涝泵站双回路建设等泵站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提升城市排水防涝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充分利用芜湖市山水滨江城市园林特点,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均衡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加快公园建设,实施元亩塘等公园建设;提升道路绿化、老旧公园,实施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景观绿化项目、中央公园景观提升、赭山公园景观提升改造等,做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真正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需要;继续统筹谋划城市绿道建设,将城市绿道融入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提升城市绿道品质。结合“大绿化”任务,对新建园林工程,坚持“精建严管”的原则,按“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严格化监管”的理念,通过建设一批园林精品示范工程,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打造“山水相间精致繁华”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芜湖市城市“大绿化”建设暨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完成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绿化任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为老城区增绿添彩。

3.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是创新垃圾分类管理方式。统一垃圾分类标准、标识,探索推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和智能垃圾分类等创新做法,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城乡一体化覆盖,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二是全面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纳入各类主体工程配套建设,鼓励新建小区按每300-500户规划配建一个四分类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老旧小区按楼栋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运作模式,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站点,引导建设规范站点。按照垃圾“四分类”需求配备专业收运车辆,严格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三是大力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按照统一规划管理,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以及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等处理项目建设,形成以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补充的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置格局。重点推进无为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大桥开发区餐厨(厨余)废弃物处置特许经营权BOO项目建成投产。

(二)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1.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采取文字、音像等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可回溯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执法公信力。

2.提升违法建设防控能力。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有效推进违法建设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建立防违控违长效机制。

3.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力度,实施联合执法,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坚持绿色发展,在“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百分百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垃圾利用“减量化、货源化”。坚持环保优先、规划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经营模式,引进业界领先的垃圾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消纳场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治理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体系,为推动建设“无废城市”奠定基础。

4.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依法查处和拆除违法违规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规范设置公厕标识标志,落实“一厕一人、洁净无味”要求,推进城镇公厕建设,方便市民如厕。

(三)优化工作举措,强化管理服务能力

1.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芜湖市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科学合理的划分市、县区、街道、社区管理网格单元,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真正把前端管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部署,发挥数字化城管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作用,建立起“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会化统筹、多元化参与、协调化推进、高效化运转”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

2.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启动事部件普查工作,更新数字城管系统事部件数据。在现有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芜湖市城市管理综合指导手册》,修订完善城市道路分级管理、城市容貌管理、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3.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推动《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芜湖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等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文件的出台实施,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依法管理城市。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依法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继续推行“721”工作法。

4.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基于现有的芜湖市数字化城管平台,构建适应芜湖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以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模式为指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融合,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业务系统。新建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和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整合地下管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市政设施安全监测信息系统、餐厨垃圾监管信息系统、公厕导航管理系统、芜湖市建筑垃圾智慧管理平台、渣土管理系统,实现内部数据的全面汇聚和各系统业务的互联互通。建立公众服务平台,完善公众的建议、监督机制。打造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扩大智慧城管区域、类别覆盖面,建设智慧城管标准规范、运行监管保障体系 ,夯实智慧城管智能感知、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平台,拓展市容秩序、市政设施运行监管、大数据决策、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智能化应用系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城市智慧排水”管理体系,通过对流量、液位、气体、水质等实时监测,实现对管网、井盖、泵站、出水口、渠道、污水处理厂等排水设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努力打造智慧管理模式,为创建国家排水防涝示范城市夯实基础。

五、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城管工作亮点

(一)园林绿化品质明显提升。新建的多项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如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等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江城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其中十里江湾人民公园、汀棠公园、人民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最佳打卡圣地,弋江路品质提升工程彻底改变了弋江路周边常年尘土飞扬的状况,使弋江路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我市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441.5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21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49.59公里,绿地率将达到38.5%,绿化覆盖率43.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市区排水防涝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排涝工作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养护、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城市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市区多年未发生“看海现象”,特别是在2016年、2020年严峻汛情下,也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积水现象,皆能平稳、安全度汛。

(三)市管市政设施量大幅增加,品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芜湖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管市政设施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到2020年末,市管市政设施包括道路650万平方米、大型桥梁15座、城市立交22座、人行天桥13座、桥涵24座、地下人行通道2座、路灯及亮化灯具111312盏、雨水管网480公里、过路涵及盖板沟11.9万立方米、污水管网243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5座(装机33797KW)、污水提升泵站20座(装机2999.5KW),市管市政设施量相对“十二五”期间有了大幅的增长。

(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打造示范片区,全市共有1587家党政机关、公共机构、736个各级各类学校、478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五)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运。构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基本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顺利通过国家试点城市验收。现每日收运餐饮单位3452家餐饮单位,日平均收运178吨/日,资源化产生沼气和油脂。

(六)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全市现有环卫工人9204人,市场化公司54家,每年市场化经费投入4.7亿元。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范文第3篇

11月25日至27日,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全县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督查。今天上午,召开全县重点工作观摩督查总结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今年各项工作,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年终工作扫尾和明年工作谋划。会上,县委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这次全县重点工作观摩督查,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80个观摩点进行了全面督查,这些点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今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得意之笔、精品之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镇、部门今年工作的水平,也是全县整体工作的一个缩影。总的看,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六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县经济和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实干,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督查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今年全县上下坚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奋力推进,整体工作有特色、有亮点,变化大、成效大,特别是一些重点工作和民生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在,各项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扫尾和明年工作谋划衔接的关键阶段。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全力冲刺,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作中要“围绕一个目标,加快两个冲刺,抓好四个重点”。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全面或超额完成市县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交账”意识,按照任务不欠账、标准不降低的要求,认真对照工作任务和当前差距,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全县经济形势的契合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为全面或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争取主动。工作中要“把握三个关键,力求六个突破”。

一要围绕农民增收,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力求突破。新植果园8万亩,补植5万亩;新建养殖小区20个,发展养牛示范户1000户;推广旱作农业85万亩,种植瓜菜12万亩。苹果产业要继续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进的思路,大力推广大苗栽植、矮化密植、老果园改造等先进技术,下功夫抓好3级5类示范园创建,扩大果沼畜互支互促示范园规模,全面提升果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全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苹果强县转变。确保挂果园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68万吨。畜牧产业要以西北部乡镇为重点,加大资金和技术帮扶,集中力量建办和扶持一批养殖小区和养殖户,全面推进规模化养殖、规范化生产,带动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2.9亿元以上。薯菜产业要以推广旱作农业为依托,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洋芋新品种的引进、扩繁和推广步伐,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二要围绕破解瓶颈,在基础条件改善上力求突破。坚持抓项目夯基础不动摇,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拉动全县固定资产快速增长。道路建设要以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示范试点为契机,新建通村道路硬化工程480公里,续建430公里,确保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配合做好天平高速、静庄高速__段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汽车南站建设进度,改造裴麻路大桥等危桥3座,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水利建设要积极配合做好引洮供水二期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新建续建深沟西山、细巷后岔等10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9乡镇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建成城区供水改扩建二期工程,强化重点水源地保护,确保城区居民饮水安全。生态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生态造林、流域治理和城乡绿化,着力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年内完成造林绿化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每个乡镇必须建成1处2000亩以上的生态造林示范点。

三要围绕扩大总量,在地方工业发展上力求突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6项,其中新建10项,完成投资12.7亿元。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建设园区西滨河路、次七路,维修改造主次干道,持续抓好绿化亮化美化,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入驻园区。不断壮大工业总量,新建欣叶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绿洲新型墙体材料改扩建、2000吨震源药柱生产线、万吨果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新能源开发步伐,全力配合实施好三峡新能源公司风电场、太阳能光伏发电、天然气利用工程,确保及早开工建设。抓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等6个前期项目,持续壮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红光淀粉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1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纵深推进生态县创建,不断改善大气质量,确保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要围绕扩容提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力求突破。坚持城镇规划引领、建设管理并重、改善民生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全县城镇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要提升规划层次水平,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科学划分功能布局,高标准编制城区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努力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和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形象品味。要完善城镇功能配套,认真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协调推进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抓好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路水电讯热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增强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威戎、界石铺等重点小城镇建设,突出抓好路网框架、绿化亮化、环境卫生、商贸市场等基础建设,努力建成富有特色、风格鲜明、配套

完善的中心小城镇,带动城乡一体发展。要加强城镇精细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持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研究探索城镇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办法,下功夫解决执法管理不到位、市政设施管护不到位、环卫保洁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着力改善城乡面貌。五要围绕激活市场,在加快三产发展上力求突破。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抢抓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抓好界石铺旧居纪念馆、成纪文化城景区设施配套和扩容提质,续建伏羲文化生态园、曹务张屲民俗文化园、九龙山生态园等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围绕构建辐射周边的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全面推进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健全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快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强化银企合作,协调解决非公企业投资融资、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壮大。积极扶持引导鑫龙等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完成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以上。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范文第4篇

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参保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新密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所有社保工作参与者共同努力、拚搏进取的结果,为此,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深深的敬意!

回顾20__年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成功与困难相随,但20__年也是社会保障工作浓墨重彩,收获颇丰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继续解放思想,切实改善民生”为主旨,充分发扬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的开拓精神,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总的来说,去年的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外促内驱,狠抓进度,加快扩面参保进展步伐。去年以来,我们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在充分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等外部力量前提下,以严格内部考核,加大工作驱动为手段,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原参保企业的临时工、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以福利企业退税把关为机遇,赶时间,抓进度,不断加快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步伐。截止7月底,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企业养老保险年内新增参保达到6324人,缴费总人数上升到33323人。同时,继续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行业,以农民工为重点人群,大力推进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高风险企业达到223家,农民工参保17545人,如期实现了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三年预定目标。在养老、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扩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它险种参保的扩面工作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止年底,失业保险参保39012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1046人,生育保险参保21690人,全部完成了郑州市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参保人员的持续增长,大大拓宽了社会保险费征收费源,为基金征缴增添后劲,再创新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突出基金征缴清欠效果。在强力推进扩面工作,通过“以扩促征”为基金征缴工作注入活力的同时,经过对征缴清欠形势的科学分析,去年把强化社保稽查减少基金流失、清理重点企业欠费和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补缴欠费做为基金征缴清欠的三个重要增长点,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想方设法加大落实力度,收到了明显的工作效果。全年通过稽查手段清理往年欠费405万元,并通过规范申报和加大稽查力度,把少报、瞒报、漏报现象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基金流失。另外,把生产经营逐步好转的欠费企业作为日常重点监控对象,经常排查企业资金动向,加大征缴清欠力度,适时下达催缴通知书或督促企业履行还款协议,大部分企业都能积极配合及时清理欠费,其中部分企业还把多年来的欠费全部清理完毕,一举摘掉了欠费帽子,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通过采取各种制约把关措施,去年全市企业主动清理欠费累计达1200 万元。目前,我市原国有集体企业当中,除停产倒闭企业以外,近87%的企业已实现无欠费目标,企业缴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常轨道。另外,为解决企业离岗职工和失业再就业人员断保及缴费不及时、长时间欠费问题,5月-6月间通过采取有效的宣传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企业离岗职工、失业再就业人员这部分群体的缴费热情,激活了这块庞大的费源,补缴人数达到2600多人,补缴总额2300多万元。个人补缴欠费的成功推进,不但成为今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一大亮点,而且也成为促进基金征缴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总计完成34161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1409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2236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5011万元,居民医疗保险费225万元,失业保险费1388万元,工伤保险费1049万元,生育保险费153万元。各项基金节余41511万元,基金征缴和结余额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紧扣核心,严格标尺,按时足额支付各项待遇。抓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工作,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立足之本和核心任务,能不能及时足额地把待遇发放到参保职工手中,事关社会保障的信誉。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五个一标尺,即“一人不少、一分不欠、一次不缺、一起不漏、一日不拖”,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支付,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参保人员的权益。全年为12142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848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为119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616万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为596450人次的门诊病人支付医疗费1966万元,为5062人次的住院病人支付医疗费1977万元。为182名工伤事故受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金450万元;为269名生育女工支付生育保险金69万元。另外,又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待遇支付比例和报销额度,顺应了民心民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四是夯实基础,注重服务,创新退管工作特色。退管所站建设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和载体。为了加大退管所站建设力度,夯实退管工作基础,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严格按照“4132”标准,不断提升示范所站设施建设水平和档次。去年以来,我们在巩固提高原有11个示范退管所、22个示范退管站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建了6个示范退管所和27个示范退管站。目前,全市17个退管所全部达到了示范化建设标准,示范退管站达到49个,并且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有2个以上示范退管站。其中,来集镇亮点示范站达到5个,城关镇、岳村镇和西大街办事处分别达到4个。另外,继续加大“六到位”退管站的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坚决做到不留死角,切实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退管服务网络建起来。按照每10人建一个退管站的标准,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共建成退管站302个,占全市

社区、行政村总数312个的97%,并全部达到“六到位”,真正实现了乡乡有示范、村村“六到位”、享受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离退休人员达到100%的工作目标。去年元月和11月,郑州市和全省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会议及经验交流会分别在我市隆重召开,通过经验介绍和现场观摩,我市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最近,郑州市社保局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市亮点示范所站进行了考核验收,我市在亮点示范所站数量和档次上名列郑州12个县市区第一名。

为满足广大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去年投资6万多元,为全市302个退管站和17个退管所订阅了“老人春秋”、“老年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报刊杂志。为解决好困难退休人员的生活问题,20__年全市共通过各级退管组织探望重病、孤寡、工残、高龄等人员1312人次,送去慰问品价值近几十万元;捐款资助特困家庭257个,捐助物品现金共计388193元。

在不断完善服务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退管站月例会平均签到率由过去86%增加到目前95%。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没有发生一次因退管机构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事件。近13000名离退休人员、遗属供养人员和托管人员认定率达到99.6%,认定准确率达到100%。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方面是最好的一年,在郑州市20__年度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综合考核中又获得第一名,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20__年重点推广示范性工作。

健全完善的设施建设,贴心到位的管理服务,激起了广大通休人员奉献社会,贡献余热的热情。我市离退休人员目前共创办经济实体176个,成立绿化美化、环保卫生、传统教育、移风易俗等组织206个,义务修理、义务修路、义务宣传等事迹在离退休人员中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这些离退人员在新密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顺利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20__年郑州市确定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继20__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民医保”之后,又一关乎全市民生的又一件大事、好事。为了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尽早实现全民养老目标,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们按照“抓好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从8月1起在超化镇和西大街办事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点运行。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于8月29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借鉴两个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思想抓认识,明确责任抓落实,健全机构抓基础,迅速部署抓发动,精心组织抓效果”的工作步骤,在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参保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已录入参保人员信息41297人,缴费人数达32990人,缴费总额达到1.7亿元,享受高龄补助人数达7539人,并且已有34911人正常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由于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效果显著,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发亮率郑州市人大调研团一行16人于10月23日莅临我市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逐步深入,基层经办机构建设也日趋完善,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统一建立了“社会保险业务办理大厅”,配备人员2-3名,业务办理用房平均达到3间面积计60m2。为满足工作需要,我们又投资50万元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购置了42台计算机和打印机,有条件的乡(镇)为了给广大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环境,还为办理大厅配备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目前,基层经办机构全部达到了“机构、人员、场所、设备、经费、制度”六到位的标准。另外,我市招录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培训,将很快充实到一线岗位。基层经办机构的不断充实和加强,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及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调整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居民医保平稳运行。我市于20__年9月份成功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之后,为了及时让广大城镇居民享受到医保待遇,20__年我们认定了市第一人民医疗、市中医院等6家医疗单位为第一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并从4月1日起正式运行。止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市内、市外住院达1579人,报销医疗费用337万元,初步显示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为提高群众参保续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平衡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去年通过调整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个人缴费标准,提高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并建立了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挂钩机制,从而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在由各乡(镇)、街

道办事处和教体部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居民医保参保续费工作的同时,我局也集中人员和精力,实行领导包片,各科室包点的任务分配机制,把人员分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直各学校进行蹲点,直接参与参保缴费工作,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掀起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已达到5.3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纵观20__年,我们不但圆满完成了各项硬性业务指标,而且在业务管理、服务水平和队伍建设上又更进一步。一是通过5月份省局对我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情况的检查,在认真整改问题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举一反三,扩大整改范围,重新梳理和规范业务管理运行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安全防控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管理水平,有效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二是通过对定点药店进行的多次检查和整顿,净化了定点药店之间的竞争经营环境,服务行为得到了制约和规范;三是通过改建新业务办理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快捷、舒心的服务环境。新大厅宽敞通透、光线充足,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处处显示了人性化的特点,服务设施建设居全省先进水平。它的投入使用,不但改善了我局的办公条件,而且使我们的服务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服务特色也更加丰富和具体,极大改善了我局的窗口形象。四是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个载体,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办事窗口,实现了把服务延伸到基层的跨越。五是通过公开招录人员,吸纳优秀人才,干部职工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年龄结构得以优化,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形成了一支符合未来发展需要, 富有活力的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职工队伍。

同志们,去年的工作尽管存在着很多困难,但却亮点纷呈,成绩突出。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得益于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更得益于广大参保单位的大力支持。当然,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落实者,在座的各位同志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更多,没有你们的认真负责和辛勤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为此,我代表社保局党政领导班子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去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企业缴费清欠不到位,工资申报不实,没有全员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0岁以下人员参保率较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年度缴费比较迟缓,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20__年的工作,我简要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是要明确指导思想。今年的社会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基点,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努力实现工作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服务高水平,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个险种的综合实力和业务的管理水平。

二是要理清工作思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外联内驱机制,巩固扩面、征缴两项成果,着力推进社会保险从覆盖企业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覆盖从业人员为主向覆盖城镇居民转变,从覆盖部分群体向覆盖全社会转变等三个转变,以强化基金财务、基础信息、业务运行、内控监督为抓手,实现和达到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办公信息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等五种水平,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开创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要以“五个一”为标准,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要继续坚持私营企业和高风险企业养老、工伤保险扩面不松劲,并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向民营私营企业的转移覆盖,继续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力度,年内全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80%,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60周岁以上人员要保证应保尽保,60周岁以下人员要逐步纳入。

三是要结合当前形势,改进社会保险费征收手段和方法。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形势有所下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要对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尽可能把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第一,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要继续巩固其缴费,不能出现欠费;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可缓缴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第二,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具体降低幅度经过测算并报市政府及郑州市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出台。第三,医疗保险按照20__年度的缴费基数进行缴费,不再申报20__年度的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第四,要积极争取政策,解决企业职工有档案但没有参保等历史遗留问题。第五,要认真做好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后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续费工作,保证其缴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引导自由职业人员和离岗职工积极按时缴费和续费。

四是要突出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作,及早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的顺利衔接。

五是要按照《河南省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的基本政策精神,对我市现行的生育保险办法进行全面改革,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六是要积极组织开展日常稽查、重点稽查和举报稽查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保险稽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继续延伸社保稽查业务范围,在全面稽查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情况的同时,要将医保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履行协议情况纳入重点稽查范围。在加大稽查力度的同时,更要突出稽查效果,稽查整改率要达到100%。

七是要把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做为主题,在管理上创新意,在服务上创特色,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社会化管理服务优质品牌,确保在郑州市、河南省及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八是要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严密、完整的业务运行和防控体系,形成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业务办理链条,杜绝各种差错和漏洞的产生,科学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对退休、失业、工伤事故、女工生育、慢性病体检等各项资格的认定把关工作,实行阳光作业,及时向社会公示,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信誉。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考核指标体系,扩充考核内容,提高考核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考核和监督。同时,要逐步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引导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第四要加大对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以“大进快出”来有效解决“进得来,出不去”的难题,真正实现失业保险的良性循环。第五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网络系统建设步伐,确保“金保工程”建设在郑州市居于前列,以业务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

同志们,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多事之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将会更多更复杂,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克服,但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本着尽职尽责的态度,勤勉务实的作风,干事创业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取得更加良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的社会

城镇精细化管理亮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意农业;人力资源;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033-02

创意农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首创于台湾。目前,北京、上海、成都、大连等地均有不同程度发展,比较典型的如北京的京郊创意农业园区。当前,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农村人口创意素质的普遍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意农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合理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农业创意人才资源,对于推动我国创意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意农业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创意农业的定义

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融合生产活动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综合效能,从而充满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既具有创意产业的共有属性和特征,也具有农业特色,包括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农业旅游开发等。

(二)创意农业的特征

一是高赢利性。创意农业属高回报性、高赢利性的朝阳产业,生产者往往以追求更高的比较利益和自我发展及智慧展现为目的,并在创意农业活动中,获得较高的利益回报。高额比较利益的存在不仅能够促使农村人口和城市创意资本自发地向创意农业转移,还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并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北京门头沟村的一对麻核桃顶级精品“狮子头”,这些长在山上的野核桃加入当地文化创意元素后,标价达到1.8万元;上海奉贤农业园生产的一篮五颜六色的小南瓜、茄子和西葫芦,色彩斑斓,命名为“缤纷年华”,使原来非常普通的瓜果、蔬菜一下子“身价百倍”,每篮价值达300多元。二是产品新颖性。创意农业生产者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或集体的智慧,以传统的农业资源结合特有的文化艺术、旅游设计和农业技术等创意手段,将农业资源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农业资源的文化内涵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蕴含在农业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高文化型、高环保型的新“三高”产品,这是对传统农业资源进行的“二次开发”,能够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比如,用麦秸做成的梅兰竹菊图、用各种豆子做成的长城游览图,还有用蝴蝶翅膀粘成的古代四大美女肖像等,这些原本并不值钱的原材料经过农民的创意加工,都成了时尚新颖的畅销产品。三是文化艺术性。创意农业的文化艺术性就是通过农业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赋予农产品以文化内涵,引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时尚, 拓展消费空间,能够形成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如市场价格每只卖到80―100元的方形西瓜集营养美味、医疗保健和优质瓜皮于一身,雕刻有各式脸谱的白雪南瓜以及樱桃番茄,在南瓜上绘以京剧脸谱,将葫芦依形处理成乌龟栖息、天鹅起舞等造型等,很受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青睐。

(三)发展创意农业的意义

一是发展创意农业是农村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在从事创意农业的同时不仅解决了就业,也提高了收入,使农民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效益。比如,双流县三新村农民种彩色糯玉米,亩产量可达1 000公斤,纯收入每亩4 000元,是普通玉米每亩800元的整整5倍;该县的草莓经过“情人节”的创意包装,9颗就可卖到99元。这些通过借助艺术化和个性化将创意文化要素融入的生产方式能够获得高附加值和高赢利性,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创意农业的发展能够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促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为农业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创造条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回报率,更将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使农村向景区转变,一产向三产转变,使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是有利于推进新型小城镇建设。农民从事创意农业既可以引进城市资本和实现自我资本积累,又可以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聚集,使小城镇成为农村创意农业发展的平台,形成以创意农业为核心的生产生活聚集区域,使农村成为经济的亮点和投资的兴奋点,吸纳更多的资金,从而推进新型小城镇建设。四是农民从事创意农业可增长文化、科技等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能够带动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本地的农业生产上来,形成新型的农村社会格局,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创意农业蓬勃兴起背景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

农业或农产品创意不是凭空而来,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善创意的新型农民去探索。目前,我国农村很多有文化、有技术的知识型农民都进城务工去了,而留下来的农民素质整体偏低,致使农业发展不仅面临着科技和文化人才的缺乏,也面临着农业创新创意人才的缺乏。农业生产者综合素质低给他们在接受新思维、获取信息、提高文化知识、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带来极大障碍,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而创意农业本质上是一种产业新理念的运用,推崇个人或集体的文化创造力,因此,生产者文化程度越高,越易于学习和掌握创意农业的知识和技能,也越易于从事创意农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也就更容易从创意农业中获得成功。但是欲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绝非易事。一方面,创意农业是否能够迅速发展还取决于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从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创意农业的蓬勃兴起对迅速、高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显得尤为迫切;另一方面,要加快创意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或培训,从而让他们掌握从事创意农业所必需的创意知识和能力。因此,创意农业的蓬勃发展就必然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

三、为实现创意农业快速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建立创意农业学习型组织

创意农业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发挥农民的创造力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符合创意思维的、能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农村,为了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应该将学习型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念体现在我国创意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之中,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一方面,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信息基础上,应该注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业生产者开展经常性的创新创意知识培训,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有关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进一步培养具有更高创意的人才,并通过合作项目的辐射带动效应,提高农民参与创意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多元化培训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种培训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有创意潜力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懂创意的新型农民。农村的技术培训等职业教育也不能仅局限于农业生产知识,还应当更多地关注从事创意农业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在培训中要尽可能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鼓励他们从干中学,从经验中学,从而达到提高创意知识水平和创造力的目的,造就一批知识型、创意型的现代创意农民,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二是采取定向、委托、实习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开展以文化传承、艺术创作为主的内容,和以经营管理为主的外贸知识、语言能力、市场拓展等内容的专业培训以及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主的技术知识等内容的技能培训。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职业院校资源与创建新的创意学校并重。一方面,要加快创意技能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做好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如利用好原有的职业中学、职业技校等,通过短期的创意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创意农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尽快创建创意学校,从文化艺术教育、农业科技教育、创意理论教育三个环节同时入手,将农民的整体创意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三)启动百万创意农民培训计划,推进创意农业典型示范项目

创意农业项目可以推动农村的教育,提升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促使他们逐步从分散型、粗放型的体力劳动者,转型为技能型、集约型的脑力劳动者。由此所吸引的人才流和资金流又会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营造多彩的农村社区,产生“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如成都市三圣街道近年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并对参与学历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的村民给予一定奖励,推动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五朵金花”的发展壮大才有了创意人才基础。

(四)注重培植专业化的创意农业研发团队

通过与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建立专家团队为创意人才的培训与教育服务,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排忧解难,确保创意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注重在当地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具有融合生产活动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综合效能的乡土创意开发团队。在一些地方和院校的“村官专业”或者“村官培养基地班”中,恰当的时候可以植入创意农业的概念和知识。

(五)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

国家应制定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并将它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题。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机制,吸引有志之士投身于创意农业发展,真正把人才吸引到创意农业的第一线,给发展创意农业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引进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设立“创意人才奖”,对在创意农业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 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6).

[2] 陈晓倩,邓婷. 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挑战[J].人力资源,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