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建筑发展前景;应用性分析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利用预制装配技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结构构件的预制加工生产,再运输到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根据相关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施工。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打破了传统施工效率低的现象,是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工艺,通过利用装配预制技术对构件和材料进行整合,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应用。

图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施工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困局

(一)平面不规则与构件数量的限制性矛盾

建筑平面是甲方根据地形结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等要求进行确定。如果根据不同的平面形状进行模具制定,会增加实际的模具费用投入,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发展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因此,要注重装配式建筑和非装配式建筑特点的融合,将平面形状中不规则的两端部分,按照非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浇筑加工,或者采用钢结构形式进行施工,而中间位置的平面规则则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加工。在拆分预制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

(二)接缝节点位置的安全性和防水性处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经过拆分组装之后,接缝位置和节点位置都是结构受力和建筑防水的实际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而针对接缝节点位置的处理,通常是将构件预留的钢筋材料利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再用高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振捣处理。从大量的工程施工实例进行分析,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对抗震性和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但仍旧充分的考虑到构件拆分和组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离散性现象,对构件预留连接钢筋材料适当增加。

(三)预防构建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开裂问题

针对构件拆分进行设计时,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构件的实际运输情况和吊装施工情况,并做好运输受力和吊装受力的模拟,避免构件出现损坏情况。如果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模拟设计阶段相近,则构件是不会出现损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输吊装过程中,是很难保证其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做好拆分构件预留钢筋的配置工作。

不同项目同类构件识别性低

国内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相关配套材料研究不够,设计阶段很难充分考虑与现场装配施工相配合,造成后期二次设计,整体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预制构部件全权由工厂生产加工,而现有预制件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健全,各类构件仅能具体项目具体对待,各项目需要重新开模等,造成施工浪费。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平面设计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平面设计是优化套型模块的种类和尺寸,且住宅内部装饰品和预制构件是需要进行通用化和标准化以及系列化的设计,加强和完善建筑产业化相配套的技术形式,从而能够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且,在建筑布局方式的选择层面,需要优先选择大空间布局形式,并对管井和承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化安排,增加住宅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明确功能空间的布局分区。

(二)建筑立面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工作,需要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对预制外墙板结构进行不同的装饰,通过不同肌理和色彩的变化,来灵活的组建外墙构建,从而实现工业化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构建包括了混凝土材料的外墙板、空调板、门窗、阳台等等,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构件的装饰,实现建筑立面结构的多样化设计。

(三)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由于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位置的防水处理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装饰效果和耐用效果。因此,在构造节点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从而满足建筑结构的防水设计要求,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和体验使用效果。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浇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预制装配式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如应用了较多的轻质墙板材料,这不仅节省了实际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投入,还增加了建筑空间结构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或者这种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速度,对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促使建筑企业获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不需要使用较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增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和环保性能,满足建筑异性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开发与预制构件管理类相关的技术平台,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之间信息汇总分类,预制构件设计与加工更加灵活方便,让预制构件真正的像“商品”一样实现自由流通,更好的发挥节能节材的作用。此外,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商品房交付标准仍处于毛坯阶段,用户入住后仍需要自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增加材料与经济的投入。未来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建筑全装修,可以根据业主推出不同的风格选择,房地产开发者可以根据业主需求,将内装设计纳入装配设计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垃圾与浪费,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掌握和学习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082-083.

[2]陈凌.试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四川水泥,2016(008):082-082.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范文第2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从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长达8年的阵痛。作为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同样经受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各种挑战。2016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就建筑业而言,技术研究向哪转?怎么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集成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装配式集成建筑源于欧美的技术创新,近年来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并不断创新。国家住建部、各地政府、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企业为例,万科、远大住工及正奥科技等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的来看,装配式建筑目前已形成了以模数化精准设计、钢结构技术、围护墙技术、标准化装配技术和智慧化部品配套集成体系为主的核心技术。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由技术创新推动,呈现出以下7个方面的创新特征。

1.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装配式集成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行业在工地上建筑施工的建造方式,转变为在现代化工厂制造生产部件并在工地上装配的制造方式。由建造方式转变为制造方式是传统建筑企业向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而工厂化生产正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基础性变革。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由于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使自己从做工程变成了做产品,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产品制造商,企业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2.销售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销售方式就是参与招投标,寻找承接工程项目的机会,销售的是一种局部阶段。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广泛地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建筑构件等产品。而且是从传统建筑企业小规模短距离的销售方式转变成大规模远距离的系统销售方式,从城市市场扩大到农村和海外市场。

3.产业链转变。传统建筑企业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若干企业,甚至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盈利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收入基本靠获得施工费用。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从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投融资等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获取更高利润,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开发商,获取综合开发的垄断利润。

5.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只能依靠节流施工环节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依靠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大数据管理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

6.创新手段转变。传统企业创新有太多局限性,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既可以依靠互联网沟通市场信息,实现网络销售、线上指导、售后服务,也可以分享互联网金融服务,甚至开发国际市场。

7.市场外延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可依靠制造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里可以做到包括医疗、教育、文化、智慧交通、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内的跨产业联动,迅速扩大其外延。

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建筑业是与新型装配式集成建筑业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把主要以现场施工方式为主的建筑企业称作传统建筑企业。

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建造为主、以承包工程为主。一般很难掌握项目的开发权和主导权,在市场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其命运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开发者手中;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分阶段中的一个环节,巨大的利润空间被产业链两端挤压,盈利能力不强;商业模式单一,创新空间有限,科研动力不足;其生产模式受季节性影响很大,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缓慢,往往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设备资源浪费、资金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成长空间。传统建筑业的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上。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核心优势

装配式集成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建筑节能,同时95%以上的构件可拆解、可回收利用,符合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目前,中国的建筑材料无论质量、价格,还是品种、规格都可以满足未来装配式集成建筑的需要。装配式集成建筑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核心优势如下。

1.低碳环保。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在选择材料时完全倾向于低碳环保,大量应用低碳、生态、环保科技,所以会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实行了工厂化制造,循环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非常少。

2.节约能源。装配式集成建筑可以是零能源建筑,其所需的电能、冷能和热能全部来自建筑本身的蓄能装置产生的自然能量,而无需外部供应,其节能指标最高可达50%以上。

3.缩短建设工期,加快资金周转。装配式集成建筑的结构构件大多在工厂制造。施工周期大幅缩短,一般而言,按照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一座大楼,工期为两年,而按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建造时间大约会缩短为5个月,可加快资金周转。

4.提高抗震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装配式集成建筑不管是木结构、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都可抗9级以上地震,适用于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这种建造模式中集中使用了经过防火技术处理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阻燃耐火性能。在钢结构模式中,还大量使用钢材这种具有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

5.节约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用钢材作框架,保温墙板作围护结构,可替代黏土砖,减少了水泥、砂、石、石灰的用量,减轻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装配式集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建筑拆除垃圾极少,便于“建筑迁移”,还可节约原材料的5%以上。

6.增加建筑面积。由于结构体系基本采用了重钢、轻钢、薄壁轻钢、木结构、混合结构等,传统建筑使用率一般为75%左右,而集成房屋使用率可达80%-90%。增加建筑面积8%-12%。

7.比较建安造价降低。此模式以建筑结构主体为基础,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各种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结构、节能墙体、建材、内外装饰、配套电器家具、装配新能源系统、智能系统等部品,最终交付可以使用的各类完整建筑产品。如果同一建造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比例,其造价会低于传统建筑造价。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难点

1.小规模企业很难覆盖成本。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果生产规模太小,成本就会增加。如果高于传统建筑成本,市场就难以接受。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范文第3篇

在近日召开的天津市房地产工作会上,天津市将在去年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所有新建房地产项目中,推行住宅“四步节能”设计标准,在现有标准“三步节能”基础上再降低供热负荷30%。

据介绍,“三步节能”是建筑供暖能耗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第三阶段,即要求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在1980—1981年天津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约65%。“三步节能”于2005年强制执行,标准达到每平方米14.4瓦。天津将推行的“四步节能”标准在“三步节能”的基础上,最终实现降低供热负荷30%。

此外,天津还将研究出台计量收费政策,供热计量收费面积从目前的6,500万平方米,年内扩大到8,500万平方米。天津市建交委表示,加快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是促进建设节能减排、构筑生态宜居高地的重要内容。为此,天津将采取4大措施,推广并鼓励开发“绿色建筑”。年内将重点推广20项新技术新产品,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加大节能、环保、生态等示范建设项目宣传推广力度,让群众和社会认可,培育品质消费新亮点。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编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另外,编制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推广目录,因地制宜推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高效空调、热泵、雨水收集、隔音等成熟技术。并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示范城镇建设等示范项目,使今年绿色建筑占同期开工量的15%,到“十二五”末达到30%。

重庆市新闻办表示,为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今年开始重庆新建公共建筑将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据重庆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介绍,绿色建筑标准主要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4个指标,分为3个级别,级别越高越绿色环保,建筑成本也相应增加。一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的成本较普通建筑高40元至60元。重庆今年对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的是一级标准。记者了解到,重庆从2004年就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2008年又颁布了相关条例,把建筑节能纳入法制轨道。据统计,重庆目前共有200万平方米的建筑获得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但仅占每年新开工面积的10%左右。

吴波表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并建立了相应的资金补贴制度,对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给予45元补贴,对三星级的给予每平方米80元补贴。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补贴数额基本与建设成本增加数额相抵。

而在我国最北部的省份黑龙江,已经有人做起了零能耗建筑的文章。据哈尔滨鸿盛集团董事长林国海介绍,该公司开发成功了7个EPS模块建筑节能体系,利用这样的体系可以全面解决墙体、地面、屋顶、门窗等保温问题,如果辅以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建造出“零能耗”建筑。

除了建筑保温材料外,建筑涂料在建筑节能中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专家刘国杰表示,建筑物外墙保温层最外层的饰面层(涂层),在建筑保温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外墙保温体系的装饰与保护“外衣”,不仅可起到防开裂、防水透气、抗酸雨腐蚀、耐候等作用,同时还具有隔热保温的特性。对于已有建筑物的改造,如果采用外墙保温材料,不仅造价高,而且施工不便;但如果采用隔热保温涂料体系,就可以减少施工环节,大大降低成本,完全能达到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

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天气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一旦现在所建建筑不节能,今后很难修正、更改。实施公共建筑实时能耗监测和能耗公众排名,将带给建筑拥有者和治理者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城市的未来更加绿色。

数据表明,假如我国推广城镇住宅全装修,每年可以减少300亿元的物耗和相应的能源消耗。据测算,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约20%,水耗可以减少63%,木模板消耗量减少87%,产生的施工垃圾量减少91%。正因如此,要在施工阶段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只能采取全装修办法和装配式施工。但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推广也有难点,一是我国有大量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气力有限,导致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难以推广;二是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导致本钱加大,企业缺少积极性;三是专业技术相对比较复杂。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可采取的主要对策为:首先,启动一批大的企业推行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通过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如万科等大型企业,已经率先公布要在全国范围内投资的房地产项目中采取装配式施工和全装修;第二,通过政策鼓励,如北京市已经通过容积率补贴以及城建配套费部分返还政策,来鼓励开发商采取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第三,加快标准规范的制定,使得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施工办法能够被广大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装配式;叠合板;支撑系统;定位;混凝土结构

目前的房屋建筑结构基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该结构施工模式属于粗放式,主要弊端有建筑垃圾较多,施工现场容易出现脏、乱、差等现象,文明施工水平较低;钢筋和混凝土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浇混凝土楼板质量通病较多,容易出现开裂现象;施工工期长,人工成本高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又称PC结构,预制构件集中在工厂进行生产,预制构件的质量受人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质量有保证。PC结构是将预制构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和连接并与现浇形式组合而成的混凝土结构,主要优点是节能环保、缩短工期、集约化程度高和减少环境污染。2015年,福建省住建厅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

1工程概况

君逸花园上部工程(含地下室)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机场连接线以东,凤池路以南,总建筑面积151279m2,其中地上面积119897.99m2,地下面积31381.01m2。本工程1#楼为地上28层,2#楼为地上30层,3#楼和5#~7#楼为地上33层,8#楼为地上29层,9#楼为地上26层,8栋高层建筑均为住宅楼,主楼结构为剪力墙结构;10#~13#楼和15#楼为地上3层,5栋建筑均为商墅,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幼儿园为地上3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室为1层,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其中3#楼和5#楼为装配式工程,2~32层采用预制构件,主要预制构件有叠合梁、叠合板、楼梯、阳台板和空调板等,主梁、屋面梁板和剪力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工程施工难点分析

(1)叠合板的规格各异,数量众多,其对塔式起重机的选型要求较高。本工程根据叠合板最大重量来选择相应的塔吊型号,要求臂长回转范围内均能覆盖作业面。(2)叠合板的支撑系统不仅要求满足承载力,还要求立杆顶端能够满足调整到同一水平标高。(3)叠合板的厚度为70mm,在吊运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对起吊工具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合理的吊装工具。(4)由于楼层高度较高,跨度较大,叠合板吊运与定位较为困难。

3叠合板施工技术

3.1叠合板安装要求。叠合板体系是由下层的预制叠合板与上层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共同组合形成受力体系。预制叠合板由工厂定制后运输到现场的堆场进行码放,由塔吊吊运到设计的安放位置进行安装与连接,接着进行钢筋绑扎和水、电管预埋,最后浇捣混凝土。本工程的预制叠合板厚度和上层现浇层的厚度均为70mm,总厚度为140mm。3.2塔吊的选型与锚固。根据装配式结构所在的位置、堆场区、卸车区、运输道路和吊装构件最大重量等因素对塔吊的回转半径、位置以及型号进行确定。本工程经过多方比较后选择型号为QTZ80(6013)的塔吊,其臂长为40m,末端可吊最大重量为2.56t,满足本工程装配式结构的吊装要求。塔吊的锚固点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锚固在现浇剪力墙上,采用预埋钢梁形式进行锚固,确保塔吊的安全施工。3.3支撑系统的确定。本工程模板工程采用铝合金模板支撑体系,在铝合金模板设计时应对叠合板的支撑进行优化设计,在叠合板区域增设一道支撑龙骨,如图1所示,增强叠合板的支撑和便于立杆标高调整。支撑龙骨独立立杆的安装间距为1.2m,步距要求≤1.8m,当立杆的间距1.8m时,则应在两个立杆之间增设1道独立立杆。该立杆支撑采用铝合金模板支撑所带的立杆,在立杆顶端设置流星锤和橡胶垫。独立立杆应加工成三脚支撑架形式,如图2所示,三脚支撑架的主要作用是临时固定立杆。本工程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配置3套竖向支撑体系,而三脚支撑架对立杆所起的作用是临时固定,叠合板现浇层的混凝土浇捣完成即可拆除重新利用,因此配置三脚支撑架配置1套即可。3.4测量放线。在叠合板吊装之前,在下层楼板上对支撑立杆和叠合板尺寸等定位线进行测量放线。叠合梁吊装后,由于预制叠合梁表面存在粗糙或者凹凸不平现象,在梁面上需要搭设的位置进行打磨平整,一般打磨宽度为20~25mm,接着在距离剪力墙和梁的搭接位置10mm处设置水平控制线,采用水准仪将水平控制点布置在盘扣架的立杆上,将可调U托上的方钢或者木方通过丝扣调整到设计规定的高程。3.5叠合板检查与堆放。叠合板出厂前应对其规格尺寸、预埋件位置、吊点数量、外观质量和锚固筋长度等项目进行检查。叠合板的质量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方可出厂。叠合板的堆场要求平整具有一定的刚度,叠合板底下应放置垫木,板底向下,垫木设置在距离叠合板端部200mm位置和跨中位置。跨中垫木的数量根据叠合板的跨度进行设置,板跨≤3.6m时设置垫木1块,反之则增设垫木1块,垫木应平整和上下对齐,叠合板应按照编号分类堆放,堆放层数≤6层。3.6叠合板的吊装。(1)吊框的制作。叠合板采用专用吊框进行吊装,吊框的规格为3m×1.5m。吊框的材料采用16#工字钢焊接而成,纵向布置2道,横向布置3道,如图3所示。在距离纵向工字钢4个端部450mm位置设置4个滑轮,每个滑轮公用1根钢丝绳,钢丝绳下端与叠合板2个吊点进行连接,相当于8个吊点在共同受力,吊重后滑轮实现自平衡,使得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受力均匀。该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因叠合板受力不均匀而出现开裂现象。(2)叠合板的安装。叠合板吊装前应对剪力墙和梁侧铝合金模板顶口标高和叠合板独立支撑的顶标高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对吊框、吊具、钢丝绳和锁具等构件进行检查,确定其满足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方可进行吊装。由于楼层较高,叠合板跨度较大,这给吊运指挥人员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叠合板安装定位难度较大。为了准确定位,在叠合板边线位置采用红漆进行标识并设置临时挡板;采用吊框将叠合板从堆放区垂直起吊300mm后停顿5s,试吊稳定后再匀速吊至距离安装面500mm处停顿,由4位操作人员手扶叠合板4个角进行稳定和调整落位,当叠合板四个角与临时挡板顶死时即可缓慢下放进行定位,临时挡板的设置提高了叠合板定位的精度。叠合板安装完成后应立即对板底接缝的高差进行检查与校核,如果检查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应重新将叠合板起吊并微调可调U托的高程直至板底接缝高差符合设计要求。叠合板的拼接缝宽度为5mm,塞缝材料采用直径为8mm的泡棉条,并采用专用砂浆进行填堵密实,预防上层现浇层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

装配式建筑技术难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 结构 设计

Abstract: well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technical clarificait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its not familiar with 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process, the approval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 and new structure, etc, must be carefully for technical clarificaiton.

Keywords: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作为现行比较常用的实际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建筑中,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因而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需要在遵循各种规范下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重点。

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说明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主要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施工图中未画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³等等。

1)建筑结构类型及概况,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深度。

3)设计活荷载值。

4)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等级、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

5)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图选用,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6)建筑物耐火等级、构件耐火等级。

7)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措施

(一)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

(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措施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 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干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件与图纸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全面理解设计文件,并规范进程加以实施,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看懂容懂图纸的每项内容,达到按图纸施工的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交易纠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认真地组织与实施,该项工作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进行。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程、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平承重体系一各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空间的整体结构体系。其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竖向承重体系,它们承受由楼盖和屋盖传来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做好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队的技术素质状况对其不熟悉的施工工艺过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艺参数指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测办法,并认真的加以实施。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粱、柱、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