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艺术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暨欢度XX年春节职工文化艺术节的
通
知
各部(室)、分场:
为隆重庆祝公司“建成投产发电十周年”和欢度XX年春节,回顾公司艰苦创业的历史,展示公司十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坚持科学持续发展观,依靠和带领全公司干部职工走向新的辉煌,讴歌热电干部职工“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丰富公司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吉详、和谐的气氛,满足公司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公司两个文明建设,为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壮大作出新的贡献.公司决定于XX年11月上旬~4月底举办庆祝公司“建成投产发电十周年”暨欢度XX年春节职工文化艺术节,为使职工文化艺术节顺利举办,现在就有关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内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成立职工文化艺术节筹备领导小组:
1.组长:xxx2.副组长:xxxxx
3.成员:xxxxxxx
4. 筹备领导小组下设办事组成员如下:xxxxxxxxxxxxxx
(二). 职工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项目:
1.知识竞赛;
2.反事故演习;
3.公司“十年创业、发展历史”图片展览;
4.书法、绘画、盆景、摄影以及个人才艺作品比赛;
5. 公司“十年创业、发展历史”征文比赛;
6. XX年度春节歌咏比赛。
(三). 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1.知识竞赛内容以安规、专业知识为主,分书面竞赛和抢答竞赛两种形式进行;
2.反事故演习由各分场以班组为单位 ,结合各个岗位专业的特点,根据反事故演习的要求进行事故预想、分析、处理和小结;
3. 书法、绘画、盆景、摄影和个人才艺作品的规格、尺寸没有要求(个人才艺作品是指公司职工自己创作的工艺品、编织品等作品),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4.公司“十年创业、发展历史”征文比赛的内容要求围绕公司十年创业发展的历史、结合本职工作如何搞好生产(运行、检修)安全管理工作、讴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例。题目、文体没有要求,要求文章统一用钢笔(黑色)撰写在16k信纸上,字迹公正、清晰;
5.公司“十年创业、发展”历史图片展览准备分“前言”、“创业篇”、“成就篇”、“展望篇”等专题,图文并茂。回顾公司艰苦创业的历史,展示公司十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坚持科学持续发展观,依靠和带领全公司干部职工走向新的辉煌等内容;
6. XX年度春节歌咏比赛以锅炉、汽化、电仪、检修、科室等五个部门为演出单位各出3个节目(合唱、独唱、器乐演奏),活动中穿插猜灯谜、抽奖活动等内容;
7.对于参加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比赛的优胜者个人,公司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
1. 知识竞赛、反事故演习安排在XX年11月上旬~XX年2月中旬进行;
【关键词】高校 文化艺术节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5-0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齐繁荣的和谐社会。高校作为国家的文化基地,不仅担负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还肩负着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为此许多学校开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文化、感受文化、欣赏文化,进而实现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了许多高校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文将就如何提升高校文化艺术节的育人效应展开探讨。
一、高校应重视校园艺术节的育人效应
艺术节既是对学生的一次美的熏陶也是一次极好的艺术教育。大学生参与艺术节活动能够放松大脑,放松心情,施展个人才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张扬自己个性,既是一次自我超越的体验,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体验。在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锻炼创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之际,努力做好艺术育人的工作,为当代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路径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组织高校文化艺术节的三个原则
1.“品质”与“多元”兼顾原则
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把有效的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必须处理好文化艺术节质与量的关系。通常不具备一定“品质”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不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不会达到良好的育人作用;而如果一味追求高质量,由于高校经费有限,资源短缺,又不可能做到。另一方面,高校文化艺术活动要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否则不能满足大学生多元的、全方位的文化需求;而过“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背离了高校教育的宗旨,其品质也得不到保障。因此,高校在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时,应注重品质与多元化的平衡。既要考虑大学文化需求的高品位性,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要满足广大学生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又要统筹考虑正常的教学秩序。
2.传承与创新的兼备原则
优秀的文化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高校文化艺术节是我国璀璨文化的展示舞台,更是青年人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创作的舞台。在传承方面要注重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资源或独特资源,让大学文化融入到艺术节的精神中,使艺术节传承大学文化、宣扬大学文化。同时创新艺术节主题和开展方式,使艺术节不断地保有新鲜的元素,这样才能打造出令人耐久回味的品牌式的艺术节。
3.处理好艺术性、娱乐性与教育性之间关系的原则
艺术性是衡量高校文化艺术节质量的重要标准,娱乐性是提高校园文化艺术节参度的重要保障,教育性是开展高校文化艺术节的首要目标。缺少了艺术性,高校文化活动所追求的“育人”功能则显得十分空洞,很难与广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其影响既不深刻也不久远;缺少了娱乐性,高校文化艺术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参与度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艺术节的可持续发展;而缺少了教育性,校园文化艺术节就没有了灵魂和主题,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在实践工作中,每次应根据艺术节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形式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但三者不能厚此薄彼,长期有所偏颇的发展必然影响艺术节的生命力,要做好艺术节在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三、提升文化艺术节育人效应的策略与方法
1.明确高校文化艺术节的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校园文化艺术节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以弘扬高尚的人文精神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创新”而展开。活动目标的设定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按照“高品位、有特色、争创新”的要求,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实现高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全面繁荣。
2.充分发展学生主体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群体,同时他们具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文化艺术节的组织和开展应该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高校文化节的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成才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艺术节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
3.打造品牌艺术节,树立典型,建立学生的精神家园
良好的品牌在商业领域对产品具有着较强推销和宣传作用,对消费者具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和稳定的吸引力。文化艺术节如果能够塑造成高校文化活动的品牌,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都将倍增。文化艺术节的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的标识,大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将对她永远铭记,成为他们青春奋斗史上最绚丽多彩的一抹记忆,这种育人效应是零散地组织文化艺术活动所远不能达到的。文化艺术节品牌的塑造需要组织者悉心整合学校资源、挖掘大学文化内涵、选择特色、突出重点,以此提升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魅力。因此,每届大学生艺术节都应有独特的主题,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4.以社会为依托,提升文化艺术节的质量与内涵
文化艺术根植于社会。社会中有许多优质的资源,高校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艺术节的质量,扩大艺术节的文化内涵。对此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即把校外的优秀文化艺术资源请进来,例如请文化系统的老师、艺术团体的专家、社区的艺术能人等帮助出谋划策、裁判评价等,努力提高学校艺术节的艺术水平;“走出去”即让学校的“文化明星”到校外参加表演、学习和交流,让大学生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表演、学习、训练、提高。这不仅培养、锻炼了学生,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品牌的美誉度。例如许多高校在在举办文化艺术节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电视台也进行了相关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艺术节的影响范围,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涂俊才等.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刘开江.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感悟 [J].基础教育课程. 2007
关键词:文本输入强化;意识提升;语法习得;语意加工
输入强化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本质上是一种“意识提升”手段,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操控特定目标语言现象的物理特征,提高其显著性,进而引导二语学习者将注意力投向特定的语法现象,以协助启动学习者对相应语法特征的认知加工,改善其语言习得效率。从模态上看,输入强化可分为视觉输入强化、听觉输入强化和混合输入强化。从形式上看,输入强化包括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从操作手段上看,输入强化包括对目标语言形式展开讨论、元语言描述、改错、密集输入、请求澄清和花园路径技巧等。
文本输入强化(以下简称TIE)最先由Sharwood提出,属于视觉输入强化范畴,一般通过配色、加粗、斜体、下划线、大写和字体差异等方式,实现语言形式特征输入强化效果。有关TIE研究大多在实证层次上展开,主要关注三个问题:第一,TIE能否有效提升语言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关注目标语法特征;第二,TE能否真正提高学习者的语法习得效率;第三,TE在突出某一语法特征时,是否会同时消解学习者对其它内容的关注,从而影响他们对某些文本意义的认知加工。综观相关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国内外研究者对此所得出的结论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的具体表现如何?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以后的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是本文的直接写作动机。
一、文本输入强化的理论基础
了解文本输入强化背后的理论逻辑,是分析和发现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存在之不足的基础。一般认为,“输入假设”和“注意假设”为“文本输入强化”提供了理论支撑。输入假设由Krashen提出,强调输入的可理解性、充分性、趣味性和层次性。根据输入假设,真正掌握一门二语,需要在潜意识参与下通过习得途径实现。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仅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不足以有效改善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语法准确度。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注意具有选择性。
面对输入假说这种解释力困境,注意假说应运而生。该假说由Schmidt首先提出,强调语言学习中注意和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无“意识”的参与,则无有效学习的发生,输入必须和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启动认知加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有些语言成分特征比较细微和抽象,不易被注意到。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以Sharwood榇表的学者们提出了TIE概念。TIE支持者依托输入假说和注意假说,主张通过改变输入语言的视觉特征,提高目标语言现象的显著性,从而影响甚至改变信号接受者的感知方式和感知深度,加速语言习得进程的发生。
二、TIE研究争议及成因
为了验证TIE作为意识提升手段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通过实证方式开展了研究,然而得出的结论却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甚至互相矛盾。争议的第一个焦点在于TIE是否真正能唤起语言学习者的注意。Wong以法语定语从句中的过去分词一致性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验,结果并未发现可以说明TIE具有意识提升作用的证据。Leow以西班牙语中的现在完成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虚拟语气为对象,用72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同样不支持TIE假说。而Winke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却发现TIE可以显著提升学习者的注意。TIE研究的第二个争议表现在语法学习收益上。Williams的研究证实了TIE对语法学习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Leow在研究中却发现,文本输入强化对语法学习没有任何促进效应。TIE处理是否会影响学习者对文本语意的正常理解,则构成了本研究领域的第三个争议。Overstreet通过50名被试,以西班牙语中的过去进行时为研究对象,发现TIE处理显著妨碍了学生对相应文本的理解。Winke利用眼动追踪仪所做的研究却发现,TIE对文本语意理解并没有任何负面影响。Lee&Huang的研究结论则介于前述两种观点之间。他们在对12篇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TIE对文本意义理解仅产生了较小的负面效应(d=-0.26)。
前述研究之所以出现诸多争议,原因有多种。第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与研究设计的差异有关。本文作者在对十多篇TIE研究进行梳理时就发现,有的学者采用合体设计,即在文本输入强化的基础上添加第二甚至第三变量(如增加曝光度等),而有的研究则采用非合体设计,即特意将TIE独立出来作为唯一变量。由于第一种设计中糅合了TIE以外的变量,即便得出积极结论,也往往无法准确界定是什么因素发挥了作用以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自然会影响到它与第二种设计研究结果的可比性。除了研究设计,被试特征不同也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这些特征包括学习者的相关先验知识、样本大小、年龄差距、语言和国籍背景等。另外,由于以往研究涉及多种不同的目标语言现象(如定语从句、虚拟语气、指示代词、被动语态等),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复杂程度,而且所处的文本背景长度也有差异,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被试对TIE的敏感度。处理时长和频率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干扰因素,如Leow研究中的处理时长不足30分钟,而Wong的处理时长则达两小时。最后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与测量手段有关。判断TIE是否改善了学习者对特定语言特征的关注度,是否有助于提高被试的学习收益,是否影响到他们对相应语篇的理解,都非常容易受到测量方法的影响。这是因为,“注意”的表征稍纵即逝,学习收益有内隐和外显之分,而文本理解也有局部和全局之说,如果测量手段不够细致和严谨,必然会污染实验结果。
三、TIE研究优化建议
针对以上争议及成因,以后的研究应从多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首先,研究方案的设计需要保证最终能够独立析出TIE影响数据。其二,在选取被试时候,应注重他们的同质性。具体操作时,必须控制好他们的个性化特征。例如,为将前知识结构差异影响降到最小,研究设计者可以先通过前测选取被试,然后等到前测效应大致消失后,再采用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文本输入强化组和控制组中去,接着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即时后测数据进行组间分析比较,以确定文本输入强化对被试语法学习及文本语义理解的影响。再如,将被试年龄差距控制在合理幅度内,并适当考虑被试的注意力广度影响。第三,在选取研究用语料时,应仔细分析其交际价值、复杂程度、被试对该语料主题的熟悉程度、背景文本长度、TIE处理内容的曝光频率、曝光时长和曝光间距等,尽量将研究结论之间的比较控制在相似条件水平上。
在测度TIE对“注意”、被试知识收益、文本理解等的影响力大小时,应尽可能采用较新的手段和较严谨的方法。例如,在测量被试的注意力水平时,比较适合采用眼动追踪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注焦点的变化路线、凝视时长以及对某一位置的聚焦频率,通过相应软件分析,确定注意力变化水平。在衡量被试语法知识收益时,应首先区分出接受性知识收益和产出性知识收益。而接受性知识收益,又应进一步分解为内隐收益和外显收益。为了提高研究测量的精确度,本研究建议采取“语法判断”的方式来测量接受性知识收益,同时结合“信心指数评级”和访谈来识别被试的知识收益是内隐性还是外显性。对于产出性知识收益,考虑到不同被试的即时记忆差别,建议借用“图片提示”产出法进行测试。
至于TIE处理对文本语意理解影响问题,可以考虑在局部理解和全局理解两个水平上进行测量。以往的研究往往简单地采用选择或者问答的形式考察被试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而忽视了全局性理解和局部性理解的差别。经过输入强化处理的文本,由于溢出效应,其影响往往仅波及附近的文本区,而不是全部语篇,因此只有区分出全局理解和局部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测算出文本输入强化对文本意义加工的影响大小。
四、结语
文本输入强化的提出为综合验证输入假设和注意假设提供了手段,但其自身的有效性在学界尚未形成定论。这主要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TIE实验条件和环境的控制程度不同,所选实验语料在复杂程度、交际价值及主题熟悉度等方面有所差别,实验方案也有较大差异。同样,在TIE处理后效应的测量方面,研究者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具有不同的精确性。以后的研究,应当考虑借助诸如眼动追踪之类的技术,综合利用“语法判断”、“信心指数评级”、访谈和“图片提示”产出等较为严谨的方法,在区分接受性收益和产出性收益、局部理解和全局理解的前提下,从方案设计、被试选取、语料甄别和测量手段方面进行整体优化,以便进一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普及度,从而加速TIE相关理论在二语习得实践中的落实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衡仁权.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发展综述[J].外语界,2007(6):25-31.
[2]Wong,W.Textual enhancement and simplified input:effects on L2 comprehension and acquisition of non-meaningful grammatical form[J].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2003(13):17-46.
[3]Leow,R.P.The roles of textual enhancement and type of linguistic item inL2 learners’comprehension and intake[J].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2003(13):93-108.
[4]Winke,P.M.The effect of input enhancement on grammar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13(35):323-352.
[5]Williams,J.N.Memory,attention,and inductive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9(21):1-48.
[6]Overstreet,M.Text enhancement and content familarity:the focus of learner attention[J].Spanish Applied Linguistics,1998(2):229-258.
[7]Lee,S.-K.&Huang,H.-T.Visual input enhancement and grammar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8(30):307-331.
作者简介:
关键词:明星运动员;解说;体育比赛
一、引 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扮演了我国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的重要角色。赛事的播出丰富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内容,为媒体增添了不少活力。而在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解说员与评论员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联系比赛与观众的一架桥梁,他们的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于比赛的认知。近几年,荧屏上不断有明星运动员参与到赛事的解说中来。杨扬作为中国冬奥代表团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的优秀运动员和中国拥有冠军头衔最多的运动员,在明星运动员参与赛事解说的部分有着强烈的代表性,受众在心理上会给予她很大的信任感,这使得她作为赛事的解说嘉宾有了很好的受众基础。本文就以2010温哥华冬奥委会中杨扬对于女子短道速滑比赛的解说为例,说明明星运动员介入到赛事解说中,在带来专业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利弊,进而为明星运动员更好的解说体育赛事建言献策。
二、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原因
(一)从体育自身出发
从体育本身出发,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增多,每年的各大联赛、世锦赛、世界杯等赛事接连不断;奥运年、亚运年等“体育大年”的接力出现,为明星运动员提供了解说的机会,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直接原因。放眼国际体坛,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国际赛事不断增多,已经成为了当今体坛的特征之一。而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群众体育中,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普及;在竞技体育中,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群众对于体育热情的高涨,我国成功的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必将再掀新一轮的体育狂潮。众多的体育赛事,众多的比赛场次,这就要求体育媒介在赛事解说方面做足功课,储备人才。
(二)从媒介的发展来看,落脚于受众的需求
从媒介发展出发,媒介产业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间接原因。体育产业作为社会变革中的骄阳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育与传媒的融合,体育传媒业做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的速度也是飞快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体育传媒业(这里仅指电视媒介)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提高其收视率,那么在比赛转播中有明星运动员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视率,达成其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受众数量的激增和其对于比赛解说水平要求的提高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直接动力。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到受者时代,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的“把关人”,一个电视播出的体育事件,一场体育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只有在受众感兴趣并且关注收看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在明星效应越来越强烈的当今社会,受众喜欢看到或者听到明星运动员对于一场比赛的专业解说,这会给他们带来精神视觉的双丰收。另外,受众人数的增多成为了一种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自己家门口举行,无论是比赛时间和比赛地点,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奥运会期间,央视收视份额高达52.19%,占据全国荧屏半壁江山。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24日闭幕,收看央视奥运转播及相关报道的观众人数累计达11.2亿。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经过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取得金牌零的突破之后,队员表现渐入佳境,夺金点也越来越多,中国观众较之以前更加关注冬奥委会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负责人就必须想办法完善整个赛事播出的过程,请明星运动员来现场或演播室解说体育比赛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明星运动员担任解说嘉宾的可取之处
(一)明星效应吸引观众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明星运动员往往具有“明星”与“英雄”的双重角色,当然,这种角色或多或少也是从观众和体育爱好者身上来的。有一些人,关注看林丹的比赛,关注王濛的比赛,他们会认为这些运动员在有超强的竞技水平的同时,还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他们的这种作风,在现实生活中是大家学习的典范。这些运动员在赛场拼搏的时候带着强烈的民族感、自豪感,他们甚至被当做国家的“英雄”来看待。所以学习的明星运动员的参与更能提高观众的响应程度。
北京奥运会和温哥华冬奥会这两场大型的体育赛事,受到了很多体育爱好者的追捧,这其中有老有少,可有一部分人群却不能小视,那就是与共和国体育事业共同成长起来的体育迷们。这些退役的明星运动员的解说,可以给这些人带来很多过去的美好回忆,使人们还可以关注到除了比赛之外的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史。原体操世界冠军马燕红在解说北京奥运会的体操比赛时,就有网友对其这样的评价:“她在当运动员时就一直关注她,这回第一次听到马燕红的解说就被她的声音迷住了,专业而富有激情,动听有韵律。你真是太棒了,我喜欢你,加油!”
(二)增强比赛解说的深入性
随着传播手段的发展,观众能看到更多的比赛,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已不再停留在以前“知道场上在发生什么”的看热闹阶段。这就需要解说员对项目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向观众介绍他们不太清楚的东西。明星运动员大都是退役的职业运动员,他们对于自己项目的规则及一些临时状况的应对都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细节之处可以很好的被照顾到,而且场上的运动员大多与自己大多师出同门,谈论起来更加熟悉,情感上有共鸣之处,有了他们的解说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而这些都是普通解说员做不到的。例如,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决赛的第一场比赛中,杨扬全面分析了第一组的道次情况,并指出周洋在道次排序上的被动性,及加拿大选手洁西卡身高腿长的及起跑快的特点,旨在说明周洋在后程超越中的挑战比较大。在这一组的解说中,杨扬还为所有的观众补充了短道速滑中“危险冲刺”这一专业知识。女子500m半决赛的第二场比赛中,杨扬介绍了短道速滑冰场的专业知识。由于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共用一块冰场,花滑的冰面要求软、厚,而短道的冰场要求硬、薄,因此在短道选手滑行的时候,会影响一定的速度。女子500m决赛中,由于不断有人抢跑,运动员不得不四次重新回到起跑线,针对这一现象,杨扬说:“反复起跑会给运动员的体能带来消耗。”女子1000mB组决赛中,杨扬还介绍了短道速滑的起源和现状。
身为运动员的他们,也拥有更多的消息来源,例如,王濛的感冒。王濛在比赛期间患了严重的感冒,在她500m决赛当天还去打了吊针,嗓子几乎说不出话,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以完美的速度得了冠军。杨扬通过对这个“八卦”的介绍,很好地诠释了运动员的顽强作风。
四、明星运动员解说的不足
(一)解说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明星们曾经的战场是训练场或者这比赛场,不是演播室,他们在奥运会解说席上还只是初试牛刀,对于一些赛事解说的基本知识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因此在转播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结巴、话语不流畅的现象频繁出现。以杨扬为例,她解说的冬奥会的比赛场次为(均为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决赛、500m决赛、1000m半决赛、1000m决赛、1500m半决赛、1500m决赛、3000m接力决赛,据粗略统计,杨扬在解说以上赛事时共有13次的明显结巴,在500m第一组的比赛解说“危险冲刺”的时候,结巴3次;在解说500m第二组时就出现结巴的现象5次。比赛时也时常有言语不流畅的情况出现,如在解说500m第一组的比赛时,有两句话只说到一半:“鲁特尔还是……”、“这个时候要根据前面的一些……”。其次,明星运动员在解说比赛时的用语不当,口语化明显。“美国选手不会消停”、“搅在一起”、“滑的很猛”(1500m半决赛第二场时杨扬的点评);“周洋要学会利用外国选手,不要一个人和好几个人在一起折腾”(1500m决赛);“鲁特尔滑法很冲,滑不好会在她身上栽”。这样带有明显东北方言的用语对于北方的观众可以说是倍感亲切,但是对于南方的一些观众来说就会在理解上出现障碍,所以在大型体育赛事解说时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些用语的出现。
(二)解说的情感化问题
一些明星运动员在解说时存在着没有保持中立,感情过分流露,调动情绪方式不恰当,感染力不足等问题。如1500m决赛还剩下最后四圈时,杨扬连续喊了8次“周洋注意节奏”、喊周洋的名字11次、周洋冲线之后又断续喊了8次“周洋”、在比赛过程中,杨扬有6次明显的喘息声,这些现象会使观众明显感觉明星运动员缺乏主持人的基本播音素质,对于什么时候该说什么缺乏整体的认识,这些都表明了明星运动员在解说体育比赛时的不足之处。重要的是这样过激的表达就像是明星运动员自己的“表演”,感染力不足。1500m赛后,杨扬也自评1500m解说是失态:“确实当时有些失控,太激动了,有些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多人在已经知道结果,回过头来看重播的时候,就会觉得我这样的解说不合适。”那么如何才能有感染力、调动观众情绪?黄健翔在解说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那场经典比赛时的表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五、对 策
(一)媒体加强培养,运动员自身加强学习
对于媒体来讲,明星运动员加入到赛事解说的队伍中来,无疑给这个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活力。但是怎么样去培养和利用这些明星,运动员自身要怎么样去适应赛事解说的要求,是一个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媒体对于转为职业解说员的运动员的培养
一些明星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着自身职业的转换。有些人选择以职业赛事解说作为自身的出路。例如,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杨影经过4年的学习,于2002年6月20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2002主持播音专业的毕业典礼”上拿到了学位证书,并且以较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电视台正式录取。2008年杨影入选“中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乒乓球项目解说员。这说明经过专业学习的明星运动员们在赛事解说上是有一定地解说水平的,解说员的基本功也可以比较到位。所以媒体如果想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为了满足应时之需,可以为这些退役的明星运动员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为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运动员自身也多加强赛事解说的专业学习,双管齐下,找到明星运动员与媒介的较好结合点。
2.媒体组织明星运动员参加演播前临时培训
对于一些不需要以赛事解说作为本职工作的运动员来说,赛前参加培训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解说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媒体可以请一些资深的体育赛事解说员为这些明星运动员培训,拿出一些实例为大家作以解读,带领大家熟悉演播室的环境,告知在播出过程中应该如何与导播导演进行沟通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增加他们心中的信心,使他们可以胸有成竹的为大家解说比赛。
(二)专业主持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项目转播都采用“专业主持人+嘉宾”的解说组合,嘉宾可以充分解释技术和讲运动员故事,专业主持人则把握全局,配合节目的流程,照顾观众的感受。所以,在解说的过程中,专业主持人应该保持较好的应变能力,当嘉宾出错时,可以及时为他改正,避免尴尬状况的出现。所以,总体上来说,整个赛事播出的过程还是由专业主持来驾驭的,这就对专业主持人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主持人较好的应变能力可以给播出过程增加成功的砝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星运动员加入赛事解说行列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受众的需要。明星运动员的解说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满足受众对于比赛规则及周边事物特别是对明星本身的好奇心。但在这个磨合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解说水平不够专业、过分表露自己的情感等。笔者认为通过对转为职业解说员的运动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临时解说员的赛前培训及加强专业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很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明星运动员的加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的赛事播出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斌.体育新闻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艺术;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艺术始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其发展有助于推动群体人民日常生活的发展,丰富了群体人民的精神世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群众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是一个范围较宽的概念,也可以当做一类人们在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来理解。文化艺术的起源于历史紧密相关,任何一个国家、城市的文化形成都受历史的影响。从广义角度看,物质与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艺术;从狭义角度来看,文化艺术则是人文精神的映照。
而群众文化艺术,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由人们自身创造的具有社会生活性的文化艺术。群众文化艺术的主要参与者就是群众,其主要建设发展形式就是通过个人参与,体现个人的精神世界。具体内涵有:一,群众是群众文化艺术的主体,文化活动由主体创造但服务于主体;二,群众文化艺术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以娱乐性活动为主。
二、群众文化艺术建设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发展建设群众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保障,增强人们的群众文化意识,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丰富人们日常文化活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时代背景下,建设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
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特点。如社会化和开放性。面对人民群众不同的层次、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地区差异等等,文化艺术的创作也变得多种多样。在当今时代,网络艺术、大众文化传媒、民间传统艺术等,更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传播与发展的阶段。鲜明的社会化和地域开放性对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发展有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特性
(一)多元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基数较大,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艺术文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群众文化起到影响作用。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创新发展,增强群众文化意识,群众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形势下艺术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挖掘艺术文化独有的魅力,促进人们参与,实现群众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二)平衡性
我国各地区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的迥异,都决定了群众文化艺术存在差异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中,城乡地区的差异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想要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我们要掌握重点,将解决城乡地区文化艺术存在的差异性作为首要目标,大力发展平衡文化,促进城乡地区间文化艺术的平衡与发展。
(三)通俗化
由于群众基数较大,文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平均水平一般,而通俗文化是一类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文化艺术,能够更好的接近群众人民的生活,让人们觉得更为亲切、生动。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举办戏曲、歌曲的演唱活动等类似此类的活动。通俗文化艺术有助于提高群众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只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参与,才能够达到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目标。
(四)综合性
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文化广场与文化活动中心的设置来实现其综合性,广场与活动中心可以发挥一定的传播与培养作用,以此将文化艺术推近群众。例如,在广场设立图书馆、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等。并增设供文艺活动举办的活动场地,如报告厅一类。在活动中心的建设中可以加入休闲设施、音乐美术培训师等,为群众提供综合性文化艺术的空间,加强群众对精神文化艺术的追求。
(五)创新性
保证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性,是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相关的工作中,需要适当与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实际相结合,在满足当地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基A上,进一步发展其潜在的相关艺术活动。例如,根据当地风俗习惯、重大事件等来进行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新,使文化艺术融于生活,新于生活,以领先的艺术活动来提升人们的兴趣,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及其意义与特点的简单分析,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惠晖.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