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音乐教育 问题 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笔者在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回顾时,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又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尽管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从现实的音乐教育来看,部分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因此,音乐教育仍然摆脱不掉在学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愿变革,这些教育观念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教学方法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养成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则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音乐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二,音乐老师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3、满足不了学生兴趣需求问题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音乐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难满足这些90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自然学生在音乐课中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音乐的享受。这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对音乐进行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为契机,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科性质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式的音乐教育。
2、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变我们以前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鼓励音乐创新,教学中应努力鼓励学生解放思考,独立思考,敢于求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师的辛苦教学说到底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把握好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的“度”。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避免滥用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发挥音乐优势向学生进行美育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向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持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想像,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音乐课程 课堂教学
初中音乐课程作为我国艺术教育在的一大模块,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着发展与改进。但是随着多种因素的存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面对中考大关的沉重压力,初中生难免会觉得疲劳。在这样子的环境下,音乐就可以缓解初中生沉重的压力。初中生对于音乐的认识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的限制,使得一些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很少。所以,侧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十分重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我国广大音乐教师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对于如何实现在初中音乐中的多智能教学做如下的分析:
一、多元智能的理论认识
要想在初中音乐中实行多元化智能化。那么,首先就得对多元化和智能化做一个初步的了解。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根据这些的不同,加德纳将人类的智能分成了至少八个的范畴:
(一)语言。这种智能的强弱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强弱。它主要表现为个人是否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二)逻辑。逻辑智能是主要运用在数字和推理上的智能。这种智能一般适合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员。他们学习时靠推理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可对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三)空间。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来说,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的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四)肢体动作。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音乐。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能敏感地感知单调、旋律、节奏和音色。
(六)人际。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七)内省。内省智能主要是指人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的一种能力。
(八)自然探索。自然探索智能是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的能力。
由上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知道音乐教学是属于其中的第五条。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能敏感地感知单调、旋律、节奏和音色,那么要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就得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二、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工作中
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初中生的音乐教学工作中,这是一个需要音乐教育者思考的问题。那么,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以往的学生观。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育者们不应该因为学生的差异性而对学生有不同的态度。相反地,应该一视同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在对待音乐智能相对比较弱的学生,教育者应该持以引导和挖掘的教学态度。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与优点。
(二)重新定位音乐的教学观。在音乐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最终让音乐都成为每一个初中生的优秀之处。
(三)音乐教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重点培养音乐中的擅长部分。比如,有些学生具有创作的潜力。那么,音乐老师就应该多给他灌输一些创作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有些学生适合民乐,那么就让他多练习一些民乐方面的东西。音乐老师不能抱着每一个人都成才的想法去进行教学,这样子,既不现实也不可靠。因此,音乐老师要合理地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四)音乐教学行为的变化将会随着观念的变化而变化。音乐教育者们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用“多元智能“来教学的策略,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进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在音乐智能上的多种能力。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在音乐教育学习过程当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力争使初中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将“多元智能”合理地运用到初中音乐课堂中来。
相信随着“多元智能”的广泛推行与运用,音乐教育者们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初中的音乐课堂会变得很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敬环,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学(R)
论文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扎实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义务教育是指1-9年级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①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音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功、音乐教育目的的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及音乐课的任务
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的学段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2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7-9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前两个学段学生有了明显提高。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这些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②因此,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实现音乐普及教育,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音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目的的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主要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③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热爱、忠于人民教育事业。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对培养具有良好人类情感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依法从教、严谨治学,热爱、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其次,热爱、关心学生。音乐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要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并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
再次,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模仿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最后,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想完成学校中的音乐教学任务,音乐教师需要与他人相互协作,包括与家长的协作、与同事的协作、与学校的协作、与社会的协作等,以保证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扎实的专业素养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音乐教师要有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素养以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和音乐普及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素养:
专业知识素养,是指除了要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知识。当今教育的发展强调多元文化和学科综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④同时还强调,“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⑤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将扎实的音乐理论与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以科学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为指导,以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求。
专业技能素养,主要是指教师要有全面的音乐技能。义务教育阶段要想实现音乐普及教育并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离不开音乐教师的综合技能。但当前许多中小学面临音乐教师都是“专门性人才”的尴尬局面,比如:特别会唱歌但不会跳舞、特别会跳舞但不会唱歌、或者只会弹琴但不会唱歌等等,不能适应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以实现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因此,音乐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保证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依据,音乐教师要全面的分析、理解教材,找出教材的显性知识点和隐性知识点,并找到合理的切入口对知识进行传授。
其次,形象、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强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应如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除了要运用精湛的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以符合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再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主要是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根据音乐的学科特点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最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是现代教育对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
(四)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是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包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指音乐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教育教学的情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变化、掌握新规律,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育规律的探索者。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指教师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建立本土化和校本化课程,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三、总结
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音乐教师的素质关乎基础音乐教育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教师自身也要树立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实践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观念,提高、完善自己,使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郑莉.初中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杨秀治主编.教育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注 释:
①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③杨秀治主编.教育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04页.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初中音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0-02
现阶段,尽管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层出不穷,但在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 “一言堂”的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正如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第八章“视觉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中指出的那样: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最大的薄弱点在于要求学生记住一般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却不具备经验去理解。
随机走入中小学课堂,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等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才能杜绝言语主义教学的弊端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去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就算无法完全改变现状,至少也应该在现实教学情境中增加一些新的元素,使现状有所改进,这也许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更好的诠释。
人是通过五大感官系统直接获得信息的,有关科研人员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在人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占6% 。其中,占83%的视觉,主要是生动鲜活的画面,而不是抽象的文字。
因此,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多地选用视觉媒体承载知识,让学生在视觉享受中,在对美的追求中源源不断地获得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形成各种能力。同时也应力争体现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应根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科特点,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也应尽可能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宜的内容的呈现方式等。
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结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些尝试,希望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良好的课前教学环境
目前,初中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考试学科,或多或少地受到学校和学生的轻视。传统课堂中,音乐教师要将学生从课前的兴奋状态“拉”回到学习状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往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一个与之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营造出良好的课前教学环境,让学生快速回归课堂,并对当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如在进行《乘着音乐去旅行》一课教学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利用PPT创设了这样的课前教学环境:阳春三月,渴望旅行,可是现实条件并不允许,那么我们就乘着音乐去旅行吧!(文字展示)《荫中鸟》、《鸭子拌嘴》、《野蜂飞舞》、《赛马》、《羊肠小道》(背景音乐)陪伴着我们愉快地向科罗拉多大峡谷(图片循环展示)进发! 学生在进入音乐室的瞬间,都被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所吸引,“收心”效果十分明显。
课后有教师这样评价:该节课充分利用了各种素材,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身参与到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但让学生学习了音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完成了一次对美的感悟,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在传统课堂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只能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因此,教师单独教学每个声部的时候,学生往往觉得比较容易。但如果几个声部结合,比如碰到3个以上声部时,学生就觉得合起来唱的时候找不到音。假如学生的音准概念不是很好,再加上教师的即兴合唱伴奏的能力不是很强,就会给常态课中的合唱教学带来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给出关键性和弦,这样方便了每个声部的学生找到自己声部的音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
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有高有低,乐器的使用有强有弱。去年笔者参加了一次市级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课题是《茉莉花》的公开课,开课教师别出心裁地用古筝奏出二声部而自己范唱一声部,这对初中音乐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
这个设计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一般说来,有器乐基础的教师是可以进行展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但是如果不是器乐专业的教师应当如何有新意又能高效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呢?再比如,音乐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即兴伴奏,如果音乐教师对该项乐器的演奏能力较弱,就会导致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拿笔者来说,本人对笛子的使用能力不是很好,在传统课堂中对《帕米尔的春天》进行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这个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对笛子进行了全面介绍,让学生明白了笛子的发声原理,对笛子这种乐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播放名家演奏的笛子独奏曲,让学生不但了解了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乐器,而且提高了音乐素养,同时也弥补了笔者教学能力的不足。
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来说,音乐教师不可能成为门门精通的全才。因此,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成为许多音乐教师的首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定可以取长补短,弥补我们能力的不足,使音乐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手段比较单一,如让学生单独演唱或者合唱,这些方式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评价的目标。比如独唱,只能对极少数同学实现当堂评价;合唱无法发现“滥竽充数”的同学。
为了改变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现状,实现全面化、多元化的评价目标,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一般会预先准备好一些可以用于录音的耳麦,甚至将学生带到学校多媒体计算机室进行教学,在课件中设计录音环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自己演唱歌曲的录音,并将学生的自录歌曲通过计算机网络(网盘、FTP、公用邮箱、普通共享)、电子档案袋等方式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其他同学的演唱歌曲并进行播放和相互评价,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学生从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中不断反思、总结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共享,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
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实现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化和多元化,是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有益的扩充,对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符合初中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传统的“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教学观提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课件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突破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而且能对学生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探究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这不但是对现代教育理念最好的诠释,也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理想和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叶澜,丁证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关键词】 音乐教师 幸福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7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浙江省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就新一轮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来谈谈提升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幸福感的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大致呈现出“强—弱—更强”的变化趋势。1-5年教龄的教师主观幸福感相对较强;6-10年教龄的教师主观幸福感有所减弱;之后,随着教龄的增长,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强。从教的第6-10年是教师感到最不幸福的时间段[1]。音乐教育能提高审美力、创造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技能,并带来积极的正向情绪。幸福感是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增强教师幸福感,能促进课堂的有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学生才有真正的发展。影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的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如何因势利导,让教师的幸福感相对保持较高水平呢?
2 提升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幸福感的策略
2.1 从学习理论中寻找幸福感
有人说,看书是与伟人对话。专家学者睿智的思维、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论断,会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共鸣。博览群书,胸有成竹,幸福感油然而生。
面对繁杂的教育教学理论如何选择兴地学习呢?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音乐教育法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才能少走弯路,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音乐教师要多看书,多读书;也要看好书,读对书,善读书。例如,《中国音乐教育》、《教学原理》、《走进新课程》等就是比较好的书籍。有不同地区、不同的层次的教师,也有不同的要求,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取长补短,有选择地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规划,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2 从锻炼基本功中体会幸福感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音乐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一个音乐教师不可能各种唱法轻车熟路,吹拉弹唱样样拿手。要根据自身实力,一个音乐教师最好一专多能,选择性的苦练音乐基本功。 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锻炼。徒劳的练习和学习,会带来消极的情绪。
音乐能给人愉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用心弹琴,放声歌唱,让自己沉浸在美妙的的旋律中,幸福感便笼罩着你。
2.3 从课堂教学中体验幸福感
本人的专业特长是声乐,教师能做到正确的范唱在音乐教学中起到重要重要,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很多例子,如:在《爱我中华》歌唱教学中,我进行了范唱后,教室里马上响起了掌声。因为我跟宋祖英的歌声很像,问我为什么不去当歌星?那节课学生唱得很卖力。《黄河水手歌》是一首原生态歌曲,我播放了一遍原唱,学生们哄堂大笑。他们认为这首歌太土了,太夸张了,羞于启齿。我让学生稍作安静,便问:“想不想听老师唱一遍?”他们带着怀疑的眼光盯着我。等我歌声未落,掌声一片。学生们的表情明显发生了变化,眼光里透出了敬佩。之后,带着他们学唱。他们放开了声音,效果奇好。学生的鼓励使我幸福感倍增,更加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和成长。
2.4 从观课议课中感受幸福感
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1
我有一次听语文课,课题是《中国石拱桥》,授课的是一位刚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听后感触特别深。课上,教师出示石拱桥的图片,问:“你用什么词语描绘石拱桥?”学生回答:“形式优美的石拱桥。”老师夸她说:“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随后,妙语连珠,精彩不断。
“我觉的你是欣赏美的专家。”
“你是个热爱历史的孩子。”
“你是个观察细致的孩子。”
……
这些优美的评语深深地吸引了我。想想当时的自己,也算有评价语了,也不外乎是:“你真棒”、“你真好”、“很好”,或者鼓掌祝贺。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有哪些可取之处,仅仅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加以笼统地肯定。长此以往,这种程式化的评价语言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麻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好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此后,我在音乐课的听课议课时,收集了一些带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这些优美的语言,令人幸福感倍增。如:
(1)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2)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你们的声音让我陶醉了!
(4)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5)你听得很仔细,这段旋律这么细微的变化也被你发现了!
(6)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7)未来的音乐家要诞生了!
(8)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9)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10)××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手,请你回答!
能在观课议课活动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好象为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血液,使我的课堂变得更有魅力。
2.5 从教研活动中享受幸福感
人总有惰性的一面,要巧借外力,适当施压。参加各级公开课,各类评比活动,是提升自身素质好途径。非常时刻,会有非常之思;非常之思,或有灵感闪现。
(1)借班上课,先“声”夺人
借班上课,学情难料。有一次到外地开公开课。经了解,开课班级的学生非常活跃。学习习惯不太好,随意性强。回答问题从不举手,想说就说。面对困境,焦虑许久。我劝自己只能淡定,心想:总会有办法的。我从好的地方想,学生们对我会有新鲜感,有那么多听课教师,他们总会有所收敛。我精心设计了开场白。上课后,我说:“同学们,我们相聚是一种缘分,我们一起上课是一种福分,愿我们大家的友谊地久天长!”。顺利的引出课题为《友谊地久天长》,还赢得了阵阵掌声。有了好开头,同学们渐入佳境,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
(2)突发事件,急中生“智”
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总会有差距。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和突发事件就需要教学机智。成功的体验最能产生幸福感。
渴望春天2
在一次县优质课评比中,课题是《渴望春天》。在初次欣赏歌曲时,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聆听歌曲时你想象到了春天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完毕后,也许是公开课学生紧张,教室异常安静。我再次提问,可没有一人举手。我走近一位学生微笑着邀请她:“你来说。”她轻声的说:“树。”“还有吗?”她说没了。我继续邀请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只说了一个字:“花。”我当时的心开始紧绷着,这个属于过渡性的问题不能拖太长时间,不然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脑子不断想对策的同时,邀请了第三位同学,他说“有鸟叫。”我马上感觉柳岸花明了,接过去说:“有树,有花,有鸟叫,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吗?”原本以为即将进入僵局的场面,开始化解了,学生与我开始放松开来,顺利的完成了之后的教学任务。
3 结语
幸福感的获得途径还有很多,难以一一阐述。新一轮深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苦行僧”,教师可以是“快乐的使者”。尤其是音乐教师,要让音乐课堂充满笑声,更要让音乐教育充满幸福,也让提升教师素养之路伴随幸福。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增强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幸福感,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随着时代的进步,理念的更新,幸福感的内涵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陈一先.好为人师[M]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07.
[2] 龙秀敏.论音乐教师专业上的自主发展[M].北京市:中国文化报社,2007.01.
[3] 谢鞅;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注
[1] 谢鞅;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