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规划与管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改革

1 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发展研究

1.1国内城乡规划专业的起源

城乡规划专业在我国创立于1952年,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其知识结构和职业需要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建筑学”为专业主体的传统内容。《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注册规划师职业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政策管理的影响整合,使得“建筑工程类”的知识面已无法应对城乡综合发展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制约了城乡规划的学科发展。

1.2当代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科发展

城乡规划学科和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构成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学科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群,学科群培育发展,以开放的学科体系构成。

二级学科的类型分为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管理。

2 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研究

2.3 现状的课程以及学生状况评析

2.3.1 专业概况

我校是以工为主,工、管、艺术三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据此我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工学学科特点,同时兼顾管理和艺术学科的交融。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加大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等工学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同时也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如中国画基础、建筑美学以及如城市管理与法规属于管理类的课程,这是兼顾专业自身要求以及因地制宜的课程体系。

2.3.2 课程存在问题

(1)落实教学培养目标不足

个别课程结构不尽合理、逻辑关系个别错位,课程内容重复,实践类课程质量待提高,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2)通识教育不足

通识教育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民主社会中责任者和公民的教育,强调大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心灵的教养。我校当前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AB类课程,缺少艺术、管理、文学类通识教育类必修课程。

2.4 现行课程的改进措施

2.4.1 落实教学目标

根据就业调研、预测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现行的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更突出以设计为主、兼顾策划、管理,而去掉教学、政策、法规研究。

(1)调整课程结构、理顺逻辑关系

第一种是以学科加年级形成的课程结构,即一、二年级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三、四年级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第二种是实行“学分制”全面选修的课程结构,其中又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课程结构之分;第三种是基础课程与“工作室”制相结合的课程结构;第四种是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

(2)提高实践类课程质量

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学时,增加软件教学内容,增加规划集中周课时。

(3)理论课程紧缩并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原理等课程均需要在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针对课程的小设计。

2.4.2 通识教育是重要基础

我校建筑与规划设计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应以拓宽学生学科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努力为学生创建信息多元、富于弹性的教育空间,提供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创见性的人才。建议开设人生哲学、创新能力、艺术赏析、写作评论、研究方法、团队协作、领导力等通识教育课程、以适应学校以及专业新的更高的要求。

2.5 课程结构的调整对比研究

2.5.1 总课程学分及构成比例比较

总课程结构调整前,实践环节学分少,国家规定实践课应占25%。选修课比例不足,必修课比重过大。总课程结构调整后,实践环节比例增加,占24%。必修课比重下降。

2.5.2 必修课程学分及构成比例比较

必修类课程结构调整前,公共基础课比例占必修课程29%。其中25%为政治,18%为体育,37%为英语。最为重要的专业课比例过低27.3%,不及公共基础课。设计类课,比例过低,占必修课的48%。必修类课程结构调整后,专业课比例升高达到31%。

2.5.3 专业课程学分及构成比例比较

专业课程结构调整前,理论课过高,占必修课的52%。专业课程结构调整后,理论课比例下降占43%,设计类课程超过理论类课程。

2.6 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四维无融通”模式

改革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以提高教学绩效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运用教学激励与情境创设手段,在历史时空经纬坐标中实施将课堂、校园、校外三个空间维和历史时间维“四维”有机结合,构建“全员参与的复合互动式课堂”、“全过程体验的专业实践活动”、“全方位参透的大教学系统”等三大系统,建立“课堂教授与课外作业辅导相融通、原理性教学与操作性教学相融通、教师导学与学生教课相融通、情景模拟与规划分析相融通、教案教学与科研项目相融通”的五大教学模式,以解决师生平等交流欠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情感与认知匹配不力、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问题。

3 总结

建筑与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融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指导,这是促进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研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手段与途径。

对建筑与规划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是一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工作。若只有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或体会,只能是从感性的和局部的视角认识问题。往往会出现经验大于理论,而得出南辕北辙的观点,更难以使课程结构的探讨达到研究所需要的高度。而要真正推进课程结构的设计,就必须深入地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从宏观教育的高度,把握建筑与规划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方向,摆脱狭隘经验的束缚。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编,《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0―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

[2]吴志强,《百年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 《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3]理查德―勒盖茨,《为中国规划师的西方城市规划文献导读》

[4]谢香云,师生互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1,1:64-67

[5]李文成,《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0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范文第2篇

地理科学类下设四门专业: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地理信息科学。这四门专业可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地理科学理论偏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注重实用性。地理科学类毕业生在国土资源、生态环保、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房地产开发、综合咨询、信息管理和教育等行业均有不俗表现。当然,作为基础学科,部分地理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也会选择继续深造。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是相对传统的专业,除了部分重点大学在该专业上重点培养地理科学基础研究人才,一般院校的地理科学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人才。地理科学的主干学科是地理学和教育学,核心知识领域是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教学论。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等主要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与地理科学类其他三门专业相比,地理科学是一门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科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专业。该专业的全面性在毕业生的工作中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学生毕业后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地理教师,或是从事地区综合分析研究的专业人士,抑或是城市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的专才等。当然,对旅游有兴趣的毕业生完全可以成为一名职业的旅行家,至少可以是旅游咨询师或旅游体验师!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是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门专业拆分而来的,主要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主干学科是地理学和环境学,核心知识领域为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通过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或区域地理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国土资源整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

国内开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学校较多,专业的培养方向自然大不相同。高考生如果对自然资源、环境检测保护、土地资源、房地产等情有独钟,应该在填报志愿前了解一下欲报考院校的该专业的实际培养方向,比如南京大学该专业偏向于土地、旅游、水、海洋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保护管理;中山大学该专业专于水资源和供排水规划设计;中国矿业大学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分为数字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环境与计算机应用;广州大学该专业的研究重点是国土资源。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它培养具备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主干学科是地理学、规划类,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理学类、数学与信息类、规划类、管理类、环境类。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区域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城市规划实务与图件设计综合实习等主要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建设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国土资源评价及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评价及管理等方面的公司及研究机构。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和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学科硕士研究生。

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类似,除了传统设有地理系的大学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诸如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有开设,但是考生要注意各个学校该专业的培养方向。一般来说,设有地理系的大学该专业的师资较强,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专于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偏于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广州大学的方向则是不动产分析与管理、区域物流规划设计等。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技术、地图学、遥感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实用价值巨大,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煤气电的基础设施网络监测与管理、自然灾害监测和预防等领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优势使其全面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渗透到公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例如,大家现在手机使用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此外,微博、微信、大众点评等手机应用软件都广泛采用GIS技术 。

地理信息科学前身为地理信息系统,它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其主干学科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通过测量学与地图学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范文第3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移交的档案资料不全、遗漏、丢失等现象,给城市的大规模建设、统一规划、实施现代化管理和维护城市安全带来隐患。

1.1 城建档案收集工作发展滞后。个别区县建设局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一个文件柜”、“一张桌子”、“一个人”手工管理的状态下,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极不协调,难以保证城建档案实现科学管理。

1.2 城建档案执法力量薄弱。按照城建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的收缴、催缴是与建筑业管理部门的联合执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受到人员、机制和资金的制约。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类档案,由于跨越不同行业、受行业法规的制约,接收工作开展缓慢,对城市安全紧密相关的电力、通信、地下管线等重要工程项目档案都不能及时接收进馆。

1.3 城建档案收集方式不合理。按照档案业务职责的划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建重点工程,应当由市一级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管理,但其工程档案(包括管线工程档案)受地域、环境、工程量、工程期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无法完整及时归档。区县级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又无权实施监管,给档案收集造成困难。

1.4 城建档案接收范围划分过于粗放。在档案接收时,没有严格执行对工程建设项目重要性区分划级。很多利用价值不大的小项目、次要项目重复接收进馆,不仅大大增加工作量,并带来档案堆放场地库房不够、档案的整理、归档等诸多问题,给后期的整理利用带来不便,更使得一部分重要的城建档案资料混于普通档案中,不能充分发挥使用价值。

2 形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2.1 建设单位对收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设单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对建设工程档案在收集过程中是否齐全、完整、真实等重视不够,未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建设档案的完整和齐全。

2.2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不及时。造成档案收集范围随意和档案收集质量的下降。

2.3 相关部门协调管理待加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未能积极参与城建档案的产生、收集过程,工程备案和档案进馆之间脱节,出现疏漏。

2.4 工程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加强。建设单位的工程资料收集大多是由施工员来兼职,对城建档案的建立、整理的水平较低。

3 改进的具体措施

3.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城建档案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城建档案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建档案工作列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3.2 加强执法力度,改变收集途径。积极督促政府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的规章,建立由建筑业管理部门、城市行政执法部门和城建档案主管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体制,形成相对固定的管理队伍,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执法活动,确保城建档案及时全面接收。

改变收集途径。一是主动收集。城建档案馆通过服务咨询、技术指导、现身说法等形式,促使建设单位愿意把档案交送进馆。二是强制收集。以城市建设档案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强制性地将档案收进馆。三是协议收集。城建档案馆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报送责任书,协议收集。

3.3 有所侧重,提高收集质量。一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做好重点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跟踪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制定工程技术档案编制办法,依法及时地把城建档案接收进馆。三是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城建档案信息尽快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全文档案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服务。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范文第4篇

工商管理:王者之剑

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李文心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好比《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不仅精通六脉神剑,段家剑法也自成一家,气度庄严,气势恢宏,有王者之风。

初拜门下

最开始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是因为我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就是到工商管理局工作,不要笑话我哦,估计还有不少同学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真正喜欢上工商管理专业,是因为案例研讨、课堂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深深吸引了我。此外,由于工商管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涉及经济管理类的知识面较为广泛,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

闭关修炼

如果你有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或者立志于从事管理学方面的学术研究,那么工商管理专业将是你最优的选择。对该学科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建构企业管理的知识框架和系统思维,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分支学科梳理和融合,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日后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全面的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认为在本科阶段应该追求知识的广度,因而我对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从中也发现了自己今后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兴趣。

通过自身的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如何利用矩阵结构设计项目团队,如何进行高效沟通等。此外,我的同学们相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具有更全面的领导能力和素质,我想这是与本专业综合的课程设置、以职业经理人为培养目标,以及强调战略思维的培养理念分不开。

由于实践和应用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我的业务技能和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比如英语水平、办公软件的运用、演讲水平、沟通技能等。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我不仅收获了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业务技能,同时提升了自学能力以及管理沟通能力。我相信这些都将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也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财务管理:精湛之剑

中山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李理想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犹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他所创造的“独孤九剑”,不依赖内力,而是以无招胜有招,攻敌破绽,有进无退,相当精湛。

初拜门下

对于有扎实数学功底的同学们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更适合考研深造。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扎实认真,善于发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学会管理时间和提升学习效率。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还有机会参与到案例教学、ERP沙盘仿真实验以及专业实习当中,切身融入企业环境或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体验企业管理运营的过程。当然还有各式各样的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比赛,不仅考验和提升了我们的财务分析能力,还能培养与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拓展彼此的知识面。

闭关修炼

财务管理是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无论是保研、就业还是出国留学,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从就业来说,现在基本上每个公司都会招聘财务工作者。我们主要从事的行业有以下几大类:银行、房地产、会计师事务所、各类大型企业。中山大学的财务与投资是整个华南地区最好的财务专业,她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企业会直接从我们这里内部招聘,我们有更多机会进入大型国企、外企。

其次从保研和出国来说,中大的学位能得到很多名校的认可。我们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方式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被要求建立财务的架构,融入管理的思维,不仅能够将财会知识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分支学科更好地融合,还能够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洞悉财务现象,大到整个资本市场的价格走向,小到一个企业做的每笔细账,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去年我有幸进入中国银行广州海珠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我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主要经济业务与工作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与把握,总的来看。我一个月来的实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业务跟进、客户贷款卡的年审和文书写作与整理。

银行作为典型的金融机构,是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付之运用的理想单位,无论是银行的“三性”,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还是其贷款的五级分类等等,都是我们在书本上有所接触的知识。将此类专业知识与理念加以具体运用是非常不容易的,仅仅掌握其表面的概念远远不能胜任专业的工作,对各类交易流程的熟悉把握等才是实际运用的关键。

我们班今年申请出国的同学有好几位都拿到了很不错的Offer。在财务管理专业当中,我们学到的知识大多都是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而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因此研究的领域也更加专注和深入。注重实用性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场上能更充分地发挥专业特长。撇开学习的过程,财务的思维也有助于大家日后培养理财观念,改变大家对于财富的简单看法,这些都是一生受用的。学院的其他专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合理配置、科学管理。

闭关修炼

相信大家不论在BBS上也好,在各招聘网站上也好。一定看到不少企业都在招人力资源的毕业生。每每我说出自己的专业,很多人就会用艳羡的目光看着我,说,人力资源这个专业很火啊,找工作很好找。确实,国内的企业也好,事业单位、政府组织也好,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把自己的人弄好了,企业也跟着好了。所以,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都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在企业里面有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HR。这个职位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对人的管理。当我们成为老板、管理者、家长时,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了,了解和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它至少可以让你知道,当今后遇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时,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来解决。因此,大学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一定要非常重视。

人力资源的职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为企业招聘人才。不管哪个企业,各个岗位都要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哪个岗位需要什么人才,你都必须心中有数。最尴尬的事情一定是面试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应聘者,生怕哪里介绍得不专业、问题问得不恰当。让对方抓住把柄。因此怎么hold住场面,学问可大了。我们在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安排了模拟招聘的实践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中,扬长避短,不仅学到了面试技巧,更掌握了作为招聘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对员工的培训。要协助领导撰写培训教程,或者根据企业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员工培训计划,联系专业的培训公司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上学期,我们有一门课的期末考试就是把自己设定为一家新办的旅游公司的HR,于是我买了很多关于人力资源的、关于旅游的、关于管理的书,每天研习做笔记,制订了一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考试成绩。我认为这样的考试形式是非常好的,让我们有种提前接触社会的紧张感,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享受案例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这也算是中山大学人资管理专业的一大亮点吧。

调节员工关系。你在处理员工争议时有没有正确地看待职场摩擦?有没有调整平衡自己作为HR双重身份带来的角色转换压力?自己能否客观公正地看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提前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开设组织行为学的课程,在课余阅读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为员工办理保险,了解办理流程以及人事局的相关政策:还要参与企业的绩效管理,为企业做长期、短期目标……没想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如此繁杂吧,但是,有高风险才有高回报。听老师说,HR从来只有炒公司,而没有被炒的,甚至在金融海啸的时候,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基本上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寒意。很多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真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确实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将会有较好的就业空间。在国内,专业的HR人才依然是很紧俏的。我还听说过在外企工作的HR牛人。在加拿大某家知名公司,年薪达到了70~90万人民币。高薪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奋斗目标。

中山大学招办主任吴晓枫访谈

记者:吴主任,您好,欢迎您坐客《高考金刊》。很多同学想知道除了上文提到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外,中山大学还有哪些管理类的专业呢?

吴晓枫:管理学是12大学科门类之一,下设多个专业类和专业。上文提到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类,此外,还有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等共计9个专业类,46种专业。

我校开设的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学、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

记者:李理想同学提到了财务管理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比较严格,是不是管理类的专业更加适合理科生,文科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

吴晓枫:我校的管理类专业基本都是文理兼招,但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课程,或许部分文科生会感觉相对来说吃力一点,但具体情况也因人而异。而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等管理类专业,在数学方面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记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几年来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吴晓枫:我校的管理类毕业生除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就业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国企、国际知名外企、大型民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行业和领域,地区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北上广”等竞争激烈的发达城市,也有亟待建设发展的中西部地区。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根据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中山大学201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均高于全国“985”院校的平均值。管理类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排序位居学校所有专业的前列,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科 石河子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8

Initi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Subject Background

YANG Ruixuan, XU Liping

(College of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ed in the background from different subject in the colleges in China nowadays and they had different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eograph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link and strengthen the teacher strength were put forward as the specialty orientation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hihezi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jor and direction of it in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ubject; Shihezi University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均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有50多年历史,但在上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个专业,其在不同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因此在不同院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也就不同。本文在对目前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发展侧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石河子大学新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

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

1956年,东北农业大学率先设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前身――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开启了我国土地管理高等教育的先河,该专业的发展在十多年后,因“”而停滞;1979年在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呼吁必须加强土地管理,许多高校逐渐恢复了相关本科专业的招生,自此,土地管理本科教育才得以恢复。1986年,国家颁布《土地管理法》;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率先建立了“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硕士点;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首设博士点,自此,土地管理高等教育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的系统教育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更为迅速。1998年,教育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由原来的“土地管理专业”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而来。

2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特色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技术、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生态等学科领域,由于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不同,客观上也形成了经济管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工程类等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院校有很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农学、地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均有密切联系,因此,各类院校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上主要体现了两个特色:一是院校特色。由于不同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于不同的学科,也就形成了以原有学科为基础的士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农业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是在原来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上设立的,侧重于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类,而地质类院校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则依托其深厚的工程技术类特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及实践能力,而依托地理学科发展起来的院校,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则依靠其深厚的地理学科背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技术。

二是地方特色,各个院校的学科发展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每个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资产化经营管理发展迅速,因此,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以经济管理类为主;东北农业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与南京农业大学的同属农业经济类学科,由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着重偏重于农学类,如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学、植物地理学、农业生态学等。①

3 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人文背景、学科基础等科学地制定专业的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石河子大学也必须积极发展面向未来经济、社会的学院,合理规划,制定出该学科今后的建设方向。

3.1 以地理学科为基础

新疆的土地管理相对其他省份略显落后,目前只有新疆农业大学与石河子大学两所院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中,石河子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于2013年开设,作为新办专业,必须首先找准定位,完善专业顶层设计,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确定办学思想和专业的定位。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在地理系,地理系拥有比较深厚的地理学科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依托地理学科,设置一定比例的相关课程,培养具有理学素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还能为其今后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地理系信息系统方向的师资力量较强,该系培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均具有较高的“3S”技术素养,而随着国土资源部信息国土工程的推进,“3S”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土资源部门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②因此,可多开设“3S”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表1 新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3.2 重视实践环节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提升。③

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属于国家行政管理范畴,但在新疆,尤其是兵团,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仍然十分欠缺。而且行政机关的招聘形式过于单一,也造成不少专业人才的流失。同时,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相关的各类事业单位和土地行业中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出口,而这些单位对于相应的土地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设置时还应注重其合理布局:(1)实践环节应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在内容设计和方法上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内容由浅入深,方法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3)强调实践环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让学生能够模拟完成某类完整的土地资源项目,也可设置小学期,将时间集中,集中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3 加强师资力量

为保证新办专业的良好发展,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成为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高校通过引进、培养、激励、提高等各种手段,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水平。④

地理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仅有1人,新办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在职称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科班出生没有高级职称,职称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学历方面,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有16人,占全系师资总数的94.1%,学历层次总体较高。

师资队伍对于一个高校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否、教学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办好新办专业的关键。但石河子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目前相对薄弱,亟需对其进行优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

(1)土地资源管理所在的地理系多数老师具有自然地理、生态类等理学背景,而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学类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这与本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工学发展方向是不符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业特长,必须在此方向上引进人才,尤其要积极引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此专业背景的青年骨干教师。

(2)在学历方面,石河子大学应给予相关专业的教师以专门的学费扶持,以鼓励他们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进修为主,辅以通过对口支援高层次人才代课促进专业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补充和以博士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在职称方面,可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在此基础上,还应大力引进校外、尤其是土地资源管理实力较强高校的毕业生或教师补充本专业的师资,逐渐优化本专业的师资队伍。

(3)另外,随着新的培养计划执行,综合性、实践性实习增多,面临着人员和实习条件的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引进有土地方面相关实践经验、技术扎实的人才,或者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在该专业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模式。

资助项目: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编号:SF08007)(2011-2014)

注释

① 黄贤金,刘友兆,陈龙乾,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50-54.

② 阳艳弟,王力,陈宵,等.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