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范文第1篇

小品小戏都是结构小而思想内涵不少

小品和小戏在结构上,它同样具备一出大戏“起、承、转、合”的编剧结构。“起”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承”要紧凑扣环,引人入胜;“转”要自然合理,顺畅到位;“合”干脆利落,不落俗套。这也许就是小戏、小品能给人留下细品余味的艺术魅力。小品小戏都是一个“小”的作品,都围绕着“小”字来做文章,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所摘取生活中的小片段、小事件来反映一种社会现象、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大的思想内涵。这种以小见大的好小品、好小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早已远远超越了其本体本能。

小品小戏的人物意识是相同的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戏剧,写人、表现人是舞台艺术的中心任务,一部戏剧如果没有生动的人物,肯定无法赢得观众,更不会流传久远。固然,曲折离奇的情节也能抓住观众的心,但仍需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才能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帕尔扎克说:“当思想变成人物的时候,才具有能动的力量”。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人物是一切好戏的根源,无论是小品还是小戏,我们作者都必须要强化自己的人物意识,在我国戏剧的艺术长河中,艺术家们无不靠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典形的人物性格体现出美的魅力,如孙悟空、窦娥、阿Q、林黛玉、包拯等早已成为高度典型的人物。生活是粗糙的、原始的、无序的,而艺术是精致的、提升的、典型的,我们剧作家就要从观察生活的最佳角度去捕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种子,我们既要有艺术家感动能力,又要具备思想家的感悟能力,这也是一个好作品的必备条件,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段爱情故事,该剧要阐述的是一个非常具有人生思辨意义的哲理,即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来存在,谁都逃脱不了“一片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鲁迅的《阿Q正传》就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精神逃逸的弱点,《玩偶之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唤起了很多自以为幸福的,其实只是男人或家庭玩偶的妇女的觉醒,很多人在这部戏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人物是戏剧的中心,戏剧的终极功能就是帮助人认识自身,小品也好,小戏也罢,它们的人物意识和功能都是一样的。

小品小戏的艺术类别有所不同

中国戏曲是在戏剧大概念下的一个总述,小戏是属于中国戏曲的一种类型,而小品则是新生的一个戏剧类别。“书与戏不同合也,概现身中之说法,戏所以衣冠也”戏是以演员饰演角色、来表演,把思想和内容传达给观众,主要在于看,而书则是把人物、内容、思想通过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第三人称的叙事体态来说,虽然有时也会有角色的出现,所以他适于以听,小品吸收了诸多营养,是属于“泛戏剧”,小戏则是典型的、纯粹意义上的戏剧,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而这里的“歌”和“舞”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唱和舞,中国戏曲的演剧主张是明确告诉观众:我是在演戏,这一点与话剧有本质的区别,比如翻跟头和唱段等,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而小品则倾同于话剧的演剧主张,即制造幻觉,越真越好,是完全写实的表现。

小品与小戏的文学性状不尽相同

小品的文学性状近似杂文随笔,一般以诙谐、幽默、乐天为其风格,而小戏的文学性状近似小说、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特别适应对于人心理的刻画、情感的抒发。

小品与小戏的结构特点存在区别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范文第2篇

但就《雷雨》创作而言,其人物形象就更值得我们去考究。《雷雨》在戏剧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各个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如冷酷、凶残、专横、虚伪的周朴园,善良、刚强的鲁侍萍,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的蘩漪,直爽、质朴、粗犷的鲁大海等。当我们细细分析人物性格生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基本的写作规律: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有典型表现。下面我们就以周朴园为例加以说明。

在文中几次三番地去刻画周朴园的冷酷。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工人,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块钱,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残酷镇压工人罢工,唆使矿警开枪打死30多个工人。用狡猾卑鄙地以经济手段收买、引诱那些立场不坚定的工人代表。有些行为甚至让人难以理解,例如开除亲生儿子鲁大海。但假如把这些事件都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看周朴园这一典型人物的话,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合情合理。

周朴园作为三十年代的中国资本家,就有点先天不足。他带着旧社会的血腥而来,在他的身上理所当然地折射不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光环,看不到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民主、博爱、人权与平等。专制主义依然是周朴园的基本性格,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金钱,周朴园不择手段,血腥而冷酷。假如周朴园不干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反倒显得戏剧脱离现实而显得温情脉脉,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

除了冷酷外,在戏剧中周朴园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专横。在戏剧中,周朴园作为家长,专横独断,唯我独尊。当得知眼前的女人是鲁侍萍时,蛮横地解雇女仆四凤和佣人鲁贵。当周冲说了几句同情罢工的工人的话后,周朴园严厉地教训了儿子说:“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周冲听了吓得不敢再说。

周朴园这种典型的家长作风也是在周公馆这一典型的封建家庭环境中滋生的。三十年前周朴园为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把刚生下第二个孩子的鲁侍萍赶出周公馆。可见周朴园就处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中。后来,周朴园继承了周家的家长地位,口口声声要把周公馆建成“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他的思想、作风、气质都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在他的精神威慑下,周家犹如一口残酷的井,是呼吸不到一点自由的空气的。

冷酷、专横这两大典型的性格特征,在周朴园身上得到完美的统一。周朴园的所作所为都很好地阐释了他作为资本家与封建家长双重身份的性格特征,很好的印证了“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有典型表现”这一写作规律。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叠字;秦观;宋词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200-01

叠字,又名“重言”,指的是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在许多的楹联或诗词中,甚至在一些戏曲和小说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见叠字的身影。叠字在诗词中的运用更是历史悠久,给诗词的创作增添了几分魅力。叠字不仅能够增加诗词的音律美,更能加强语言的形象性,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历代的文人大家更是偏爱这种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毫不吝啬地运用叠字,留给后人无数意味深长的佳句。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了,这首词可谓是“叠字运用艺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一朵奇葩”这首词包括题目,共出现了二十对叠字,首句的十四个叠字将此人的无尽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下文又用“垫垫底”与前面相呼应,将李清照那声声的愁绪表露无遗。

叠字的运用发展追溯源头可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风》《雅》《颂》中运用了叠字的诗歌数不胜数,虽然初用歌谣叠韵,但是运用的技法已经相当娴熟了,最典型的当属《关雎》。《诗经》三百零五篇诗作中,运用了叠字的就有两百多篇,可见叠字运用之广泛。到了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运用更是比例很大,十九首故事中就有十三首运用了叠字,而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在运用叠字方面更体现古朴自然的特点。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ā6鸲鸷旆圩保纤纤出素手。”(《青青河畔草》)还有《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叠字在古诗中的运用使得古诗的语言更加自然、古朴,却也内涵丰富。唐代出现的近体诗也好用叠字,虽然近体诗在格律上受一定的限制,但是人仍然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如白居易的《赋得草原古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还有崔颢的《黄鹤楼》,王昌龄的 《万岁楼》等,也都钟情于叠字。

叠字的运用达到一个顶峰应当是在宋代,随处可见的叠字,使得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更加彰显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前面已经提到几乎关尽后代人之口的《声声慢》,当然宋代如此多杰出的词人创作出来的如此多的杰作中也有许多偏爱叠字的代表作,如长于小令、工于言情的晏几道就十分钟情于叠字。无论豪放或是婉约派词人,都十分喜欢在其词作中运用叠字,如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等。当然,其中被称为“婉约之宗”的秦观,更是运用叠字的高手和能手。当叠字发展至元、明清时期时,它也会出现在一些戏曲或者小说之中,而且叠字在戏曲、小说中的出现绝不仅仅是偶然,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如关汉卿的《大德歌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小说的代表则有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

叠字的艺术魅力如此之大,令众多诗人词人为其折服。秦观则是其中能够娴熟运用叠字的大家之一,叠字的运用令其作品更加和婉纯正。其词作中出现的叠字可谓最是繁多。在其运用了叠字的词中,有各个时期的:如早期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有中期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有晚期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创作,秦观词中运用叠字的量多特别大。在这些词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题材,或伤春,或悲秋,或怀人,或感叹人生,大部分基调都比较低沉,但也有部分诗词是作者得志时期所作,如《满庭芳》《浣溪纱》。各种各样的题材,都运用了叠字,都写得十分纯正。

秦观词叠字的独特艺术给后世词人留下了宝贵的学习材料。后代词人不断地受到他的影响,直至清代,叠字艺术在诗词中的运用还比较频繁。清代词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的作品中也随处可见叠字的身影。如朱词《高阳台》(桥影流虹)“付诗事事回眸变,纵佳期约得”;《百字令・度居庸关》“瘦马登登愁径滑,何况新霜时候”,“画鼓无声,朱旗卷尽,惟剩萧萧柳”等。陈词《点降唇》(夜宿临虫洌“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而纳兰性德词哀婉顽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如其作《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i”;《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背立盈盈故作羞”,“ 云澹澹,水悠悠”;《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人杳杳,思依依”。由此可见,秦观的词及其词作中叠字的运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

叠字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作家的亲来,是因为叠字本身具有其他普通自此难以比拟的优势,运用到作品中更是意义深刻、作用巨大。我们可以用秦观典型的词为例,分析叠字在诗词中运用的艺术特点及叠字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以秦观《鹊桥仙》为例。首先,叠字运用到词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世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表明距离很近,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和语态都宛然在目。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不用繁育,而是直接用“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无际,牛郎与织女相距之遥。这样一改,感情就更深沉了,突出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迢迢的银河水,似乎永远也无流尽的一天,永远也无消失的一天。下文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道出了爱情的另一番真谛。“多情自古伤离别”固然是人之常情,但秦观的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的分离和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作者用“朝朝暮暮”代替“朝夕”,这两对叠字的运用更加表明了作者眼中的爱情,使得文章在提升诗词韵律的同时,也加深了词本身的意蕴。虽然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经典不可能一次次出现,但在秦观的词中,能运用叠字来表达作者细腻地思想感情以及内心世界的词作却不会少,除《鹊桥仙》外,再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是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用语清新自然,色调清浅、意境幽远,含蓄地描绘出一个女子在春阴天气里寂寞哀怨的心情,也借女子之口诉说了自己的伤春之情。其中“漠漠”这一对叠字,因建有弥漫和轻淡之意,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了作者心中的丝丝情愁到处弥漫。不仅将词中女子的哀情表现出来了,更将词人自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叠字在诗词中的运用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叠字的运用不仅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帮助诗人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叠字在诗词的韵律方面也能起到了增加音律美得效果。其中秦观作为词学史上的一大奇迹,其词作中叠字的运用影响深远,其叠字艺术更是作为一种文学习惯影响着历代文学。

参考文献:

[1]翁源昌.从“桃之夭夭”到“寻寻觅觅”――略论叠字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艺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唐圭章.词学论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姚蓉、王兆鹏.秦观词选[M].中华书局,2005.

[5]徐培均、罗立刚撰.秦观诗词文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周义敢、周雷.秦观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2001.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艺术 审美理想 认识

一、概述

艺术由多个领域组成: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等,这样的多种视角使得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审美性,是常人鉴别一部艺术作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一部艺术作品的“美”取决于它所反映的观念与体现的现象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它可以拥有自然美,也可以拥有社会美,更可以去表现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我们可以从深层次的多个角度来审视一部艺术作品的“美”。例如,作品所要表达的声、情、意,运用的创作技巧、体裁形式,表现的神韵,体现的风格与流派,等等。同样的,最简单的审美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来体验,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触到的,即使是一部作品所要表达的初元是个悲剧,它若是能让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有所感悟,也算是“美”的。

二、对艺术审美理想的认识

(一)古代与现代艺术审美理想

相较于古代与现代,思想的进步,环境的改变,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艺术审美理想的认识千差万别。我国古代的四大艺术为人熟知,包括“琴、棋、书、画”。“琴”即古琴,一种承载中国千年历史文明的器乐。古琴的美是意韵悠扬的,古人弹琴前要“焚香沐浴”表达对琴的尊重,对曲的感慨,现今谁又能否认古琴的美?“棋”即围棋(古语中的“围棋”是一种闺阁游戏,跟现在的围棋不一样),棋艺代表一个人的智慧,古时帝王常用与将领切磋棋艺的方法来断定将领的引导作战能力,拥有精湛的棋艺,就代表足智多谋。在现今的人们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封建思想,但在古代,这确实是一种可以判断人的能力的具体方法。“书”即书法,谁人不见书法的极大魅力,这门独特的艺术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学问,“笔、墨、纸、砚”这四个部分就将书法演绎得出神入化。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大草、行草、行楷、行书、楷书……各领,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书法的美是显而易见的。“画”即水墨画,2000多年前,战国的时期帛画(丝织品上的画)开创了中国古老画艺的历程。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写意画成为水墨画中的主流。画中或是意诗,或是描绘人们的生活娱乐场景,更值得人们去体悟的是画家所寄予的个人情感、理想,细腻如丝,悲切凄壮。看看这些历史留下的印记,不由得由衷感叹:这画如此之美。古代人将自己的理想寄于“琴、棋、书、画”这些美好的事物中,用现今人们的眼光来审视这样的美,也应算是美好的。

现如今,艺术领域不断拓展,影视、戏剧成为艺术的一种“新时尚”。

影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影视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有机地综合到一起。

分析一部影视作品,要从运动性、造型性、假定性和逼真性等方面入手,整部作品中镜头画面的连贯及生动,人物形象的典型逼真,直接地体现了这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当今的影视作品逐步向现代生活靠近。同于音乐美术,影视作品也寄予了导演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思想影响力,使得它拥有一种自然的莫名的力量引导着我们的视觉、听觉甚而是触觉。

现代艺术还有一种类别就是戏剧,戏剧是综合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音乐剧、木偶戏、话剧、歌剧、舞剧等,它是一种典型的感官艺术。戏剧与影视作品两者都是运用叙事的形式来陈述一段或喜或悲的故事,从而在典型人物的身上体现当下社会中的矛盾冲突。

大部分的戏剧作品就是围绕这样的矛盾冲突而展开的,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作为整部作品的重要线索,这样别具一格的“冲突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美的享受。

(二)东方与西方艺术审美理想

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系统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因此,东方的审美理想就更加偏向于中国化。东方偏中国式的审美理念拘于传统、保守、束缚的思想,这样的“历史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体现。东方老一辈的艺术家在审视一部作品时,所寄寓的理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审美束缚于落后的社会环境及设备环境中,老艺术家常常借助于古老的传承方式――查阅历史文献来表达传统思想。正如《诗经》,一部最古老的艺术作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部民歌总集。现实主义的传统就是由《诗经》所开创的。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气”、“心”、“舞”、“悟”、“和”这六个字为中国的传统审美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源于本土历史,源于历史中旧社会及反映旧社会文化生活的东方审美观念虽说是传统的,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审美存在,原始的图景才付诸现实再现于人们的面前。

西方的审美观念应是具有时代性的,这取决于西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西方的艺术中也囊括了古老的历史文化。就拿西方的文学来说,《荷马史诗》(古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合称)是欧洲文学的开端,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史诗,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部史诗就可以当作被审美的对象,而它的价值所在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审美打破传统的束缚,领先于世界前沿成为与现代艺术最为符合的审美观念。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地革新,使得现代主义更加丰富,而现代主义的流派在增加,风格在创新,西方的审美自然就占据了审美主流,这正体现了西方审美理念的先进性。

三、结语

由于时间的差别,笼统地将人类所生活的与人类未生活的年代区分为了古代与现代。也正因为年代的不同,造成了人类对艺术审美理想的不同认识。生于古代的人们,在艺术领域中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对现实的不满,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对安逸生活的向往都有可能在审美意识中体现。与古代人相比,现代人则忽略了“琴、棋、书、画”,他们注重的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艺术领域。即便是这样,古代与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理想还是有交集的,虽然说现代的人更注重时代的潮流,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执著地追寻着历史的足迹。

同样的,西方与东方的审美观念虽然截然不同,各个地域人文风情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艺术作品来说,运用各种审美来审视它,得出的结论虽不一样,但相信,最终人类想要表达的一定是作品中所独有的“美”,这样的“美”寄托了别具一格的理想。

参考文献: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家族民歌;幽默诙谐形象;夸张怪诞形象

      土家族民歌内容丰富、情感浓烈,刻画出大量生动精彩的狂欢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来源于平凡生活,却又高于日常生活,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 幽默诙谐形象

      土家族民歌中塑造了丰富的诙谐幽默形象。例如泼辣的新娘子和小丑式的媒人;火辣热烈、幽默可爱的热恋青年男女;自卖自夸、风流浪漫的歌师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新娘和媒人

      土家族特色民歌“哭嫁歌”刻画了一些典型的狂欢人物,最具特色的是泼辣胆大的哭嫁新娘和小丑式的媒人形象。她们生动地表现了妇女们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精神。

      首先,哭嫁新娘无所畏惧,敢于痛斥一切不合理的婚姻现象。不论是对媒人的唯利是图还是对父母的包办等,都发出了强烈的咒骂。这主要体现在哭嫁歌中的“骂媒人”环节。例如:

      对门坡上栽豆子,背时媒人死独子;

      对门山上种韭菜,背时媒人绝九代。

      歌中运用了狂欢的降格和粗鄙化手法,诅咒媒人们受到断子绝孙的惩罚。

      还有:               女儿别家把嫁出,今日出嫁心不服,

                              一恨媒人心刮毒,贪嘴只想吃鱼肉……

                              二怨爹娘太心粗,专听媒人讲好处……

      歌中强烈抒发了对爹娘、哥哥的不满和埋怨,抨击了当时的不合理婚姻制度代言人。

      其次,“骂媒人”中大受责骂的媒人形象,是一种小丑式的喜剧人物形象。他们具有着双重性格,既被取笑又不可或缺。

他们花言巧语、唯利是图。例如“媒人尽念多多经,不怕来世作癞母猪” 或“叔啊,他从此莫想是出他那狗洞门,莫再出去是乱咬人啦”,便写出了媒人的丑恶嘴脸。

      媒人也具有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是小丑,也是狂欢广场上的“国王”。巴赫金认为“在民间节日的形象体系里,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的否定” 。这在独特的“媒人骂”环节有集中表现,唱出了媒人们撮合美好姻缘的功绩,形成了人们自由自在的“第二种生活”。

      (二)热恋男女

      土家族的浪漫情歌塑造了丰富的热恋青年男女形象。例如,土家经典民歌《龙船调》便是土家男女的美妙颂歌。其中的一声呼喊“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喊出了土家女子的撒娇可爱,喊出了女子的激情与渴望,体现了女子的自由勇敢。

      这在土家族山歌中也有表现。例如:  

                        郎在高山把歌唱,姐在河下洗衣裳。

                        郎唱歌儿往上走,姐儿抬头望歌郎,

                        棒棒捶在石头上。

      歌中写出了热恋女子的痴迷状态。当洗衣女子见到心爱之人时,竟然忘了自己手中的活计,使“棒棒捶在石头上”。甚至还有“恨不得挑起相思卖”的奇特幻想。

      (三)跳丧歌师

      土家人丧鼓歌中乐观旷达的歌唱,塑造了鲜明的跳丧歌师形象。

      他们自卖自夸、骄傲自豪,谈情说爱、风流浪漫,具有着一种“丑角”特色。这在丧鼓歌上的开场歌中有集中表现。例如:

      好个马儿无鞍配,好个歌师无对头……

      说起唱歌就唱歌,说起推船就下河。

      唱歌不怕歌师狠,推船不怕烂岩壳。

      歌师狠,烂岩壳,捞姐不怕丈夫恶。

      歌中体现了歌师歌唱时的开心和大胆,既有自夸自擂又有“捞姐不怕丈夫恶”的戏仿与风流。

二 夸张怪诞形象

      每个民族都有受到人们崇敬与敬仰的民族英雄和巫师形象,土家族民歌中就刻画了本族的民族英雄和巫师形象。他们神圣而可爱,不仅神通广大,而且人情味十足,是一种典型的怪诞人物形象。下面简要分析摆手歌中亲切可爱的民族英雄形象和梯玛歌中无所不能的梯玛大神形象。

      (一)民族英雄

      土家族的史诗摆手歌,塑造了大量的民族英雄。他们不论是具有人情味的天上神仙,还是具有神力的人间英雄,都亲切可爱而易于接近。其中土家祖先廪君和盐水女神之间就有一段缠绵美好的爱情经历。还有敢与皇帝斗争的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力大无穷的土家族英雄将帅拔佩,受人尊敬具有神力的女神阿密婆婆等,都是土家族的“巨人”。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疏远人民,而是忠诚地捍卫着土家人的安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二)梯玛大神

      土家族的祭祀祈神、赶鬼驱邪、还愿求雨等宗教活动均由梯玛主持。他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在进行仪式时,要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法刀,边舞边唱神歌,具有着丰富的怪诞特色。例如《长刀砍邪》唱道:

      有啊,哥兄啊,日梦不祥啊。

      我要砍了它,你夜梦惊砍了它……

      不好不利的,统统砍了它。

      歌中生动地刻画了梯玛与邪恶势力的勇猛斗争场面。梯玛的神奇咒语和拉伯雷笔下的巨人“渴渴渴”的呼唤有着一致的作用,可以有力地摧毁一切落后事物并建设着新生力量。

      总之,土家族民歌塑造了鲜活的狂欢人物形象。其中既有日常生活中幽默可爱的人物,又有土家族独特的宗教巫师、民族英雄等。他们共同代言了土家人独特的精神面貌,也使土家族民歌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陈朝霞: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溯源与特征.(2011-1-20) zgcqxs.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801.

土家族传统民歌——利川新闻网.(2009-1-7)lc-news.com/culture/s4/200901/20090107094705.html.

(苏)M.M.巴赫金著,钱中文主编;晓河.贾泽林.张杰.攀锦鑫等译.拉伯雷研究.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