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人才培养 研究与应用

人才培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它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人才培养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相关因素及培养过程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人才的成长轨迹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一个长期、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既要符合企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又要满足企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需求,还要能显著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找到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满足建筑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一直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

一、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快,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建设行业继2005 年以来一直处于较高发展规模,2008、2009、2010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但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中小型城市建筑市场产能过剩,2013年以后,建筑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迎来了严峻挑战。在残酷的市场中要取得竞争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人才的竞争上升到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地位。目前,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建筑工程行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仅占到行业职工总数的19%,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高职、本科以上学历占 24%,仅占职工总数4.8%。随着行业的大发展和高增长,预计2016 年建筑业的企业人才需求增长幅度将超过26%,达2.5 万人之多,而技术类人才需求将占到总需求的40%以上。建筑行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建筑企业除大量引进技术力量和人才外,培养一支高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建筑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建筑工程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及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技术人才主要包括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机械员、预算员、安全员等,主要的日常工作包括施工资料整理、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与监督、编制预算、工程监理等。因此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施工项目资料整理、施工技术指导、施工材料管理、预算软件操作和编制预算等,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技术、工程监理等职业能力,其技术专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职业教育学校技术人才培养与教育问题及解决建议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方案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提出了学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目前在建筑工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一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学习锻炼,才能适应工作任务需求;二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遇到新问题不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学生沟通能力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高职学校在人才教育与培养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重点考虑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将企业急需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设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二是建议学校能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在校学习期间尽早接触企业,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三是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差、自我学习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等问题,专业系部和教师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课堂及课下团队合作与沟通等,在教学方法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现阶段学生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建筑工程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与应用

(一)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因素

建筑工程企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与开发,首先应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是为企业服务和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任何培养人才的措施都应当以满足企业日常工作需要和长期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应关注员工个人需求,员工是企业的战略伙伴,满意的员工才能带来满意的顾客,每一位企业领导都应关注员工的需要,在权限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需要和企业需要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为企业忠诚奉献的人才,才能保障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再次人才培养和激励相结合,激励人才应当注意使用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发展机会、工作的挑战性、责任、管辖权、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二)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职责

建筑企业领导应当在权限内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设置合理的工作目标,在业务上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为员工指出不足,帮助员工改进工作绩效,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公正地衡量员工绩效并及时反馈。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好企业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型,开发建立任职资格标准和职业化行为、能力标准,监督、检查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性,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人才保障。企业人才培训部门应严格实施公司内部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维护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保障公司人才开发和建设的持续健康运行。

(三)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

1、技术人才培养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因此必须根据个人特点来设计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建工程企业应倡导和鼓励使用针对个人的培养计划。如在测评的基础上,针对个人个性上的优缺点、工作能力的不足、工作方式的缺陷等方面,设计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根据员工在任职资格和职业化能力标准上的等级,设计不同的培训和在岗训练的方案;企业鼓励开发多样化的福利,并根据个人需要和成本情况,为需要培养的人才提供自选的福利。

2、为有目标的培养技术人才,企业应帮助员工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工作机会、工作条件和必须达到的资格、能力标准,帮助员工分析企业环境和需要,设计适合企业、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

3、在职员工的直接主管负有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主管人员需要有目的地发现人才,充分地与人才培养主管部门沟通,帮助员工设计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指出发展上必须逾越的障碍。

总之,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与企业战略、发展阶段以及业务发展方向相结合,根据建筑企业的生产任务、新业务需要等制定出合理的培养计划,由职业教育学校、建筑工程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协作,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梯次及培养标准,通过有效性的人才培养测量和绩效考核,持续地培养好职业技术人才。(作者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邱智军,浅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培养,《价值工程》,2015年第08期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第2篇

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是关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人才质量又是企业选择学生的关键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是市场紧缺型的,且需求量在逐年呈上升趋势。随着自动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智慧城市的兴起,以及智能社区的发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进而促使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对此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据中国发展网获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设备与工程等专业是2001年至2016年建筑企业在整个土建大类中需求量较大的,且在不断大幅上升。建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企业紧缺热门专业的排行里一直处于前列,且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稳定且不断上升。在调研中得出,企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有机统一的,要求掌握建筑电气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经过对全国各个职业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与探究,可得出以下共性问题:

(一)专业理论性知识讲授比重多大,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讲授未能达到紧密结合。

(二)由于本专业实践操作性强,但很多院校的实训室条件又很差,其中包括设备工位不足,设备落后等,且达不到建筑行业对该专业的要求。

(三)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未能充分体现行业属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一)建筑电气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修改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和理论、建筑配电与照明技术等一定范围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面向建筑电气设备行业,从事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有较强岗位能力,适应现代化建筑小区电气系统安装、检修、运行维护、智能化管理等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岗位适应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建筑工程公司、建筑消防工程公司、建筑安装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部门,从事电气工程一线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监理员等岗位群。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路

通过教师进现场学习,教师进课堂互听,教师进企业锻炼等多种手段,扩展思路,积极思索,研究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创新型课程发展道路。在与企业的深入学习锻炼中,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职业岗位,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提炼岗位的任务及要求,分析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确定出一套创新型教学思路。即:“专业基础功专业核心功职业综合功创新创业功”。再在职业素质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提炼出公共基础课与素质能力拓展课。课程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发展规律,以现场的真实工作任务要求,实际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来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将内容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来教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每个教学项目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以及岗位能力的循序渐进,争取做到与工作过程相吻合,零距离接轨,切实达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建议

高等职业教学意在培养出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需求,若在教学模式中构建出以政府、企业、学校与行业四位共同培养这种架构,即: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共同育人,利用学校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办公及教学用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施工图纸、设备安装等文件,行业为学校提供行业标准,以达到资源共享,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三方育人的优势表现在:1.学校向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定期或不定期有秩序输送学生去企业学习,实实在在参与到真实的设备安装、维护、调试的工作过程中,使得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使得企业生产成本降低。2.学生在定期或不定期进入现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同学也可将在学习课堂上遇到的操作问题带在实际工作中去不断体会最终得到解决,这样其教学效果就会更好。3.专业相关教师在寒暑假可在企业进行连续时间的锻炼,从而使得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4.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就融入到工作过程中。到实习时,学校安排学生去学校的电气工作室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工共指导下,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更显著。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BIM教学平台;卓越高职院校

正文: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所在。依靠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进度的精确掌控。同时,将建筑行业全过程完全贯通,将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住建部发文,在2020年,凡国有投资项目90%以上必须采用BIM技术。在此趋势下,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201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教育厅申请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获得立项。同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正式组建。笔者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骨干成员,有幸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全程参与,对如何基于BIM平台建设建工专业群,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从三个大的方面谈谈如何建设。

一、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从建立坚实的发展基础开始,主要体现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和教材四个方面。

1、针对BIM技术,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只有刘孟良院长一人对BIM技术较为熟悉,要想开设BIM系列课程,师资匮乏,无从谈起。

为此,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大力培养师资。(1)院长带头学习、授课、培训、科研,以示范作用引领专业群发展;(2)分批委派黄治、刘钢、曾猛、谢奕欣、陈东艳等专业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驻马店多地参加BIM师资认证培训;(3)组织胡超雄、李峨、马慧、张又方、曾丹等专业实训教师参加有关BIM考核的相关文件、报名程序、组织流程学习;(4)提供信息,动员专业课教师参加BIM学习&交流研讨活动;(5)发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调研,加强教师对BIM在行业一线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针对BIM技术,完善实训条件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在校内来说比较好,对原来的专业教学也足够,但是在新形势下,针对BIM技术搭建教学平台,就显得拙荆见肘。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湖南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专业群课程体系无缝对接,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室,基于BIM技术平台,建成以“教学+生产+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新建BIM建模一体化实训室(40台高配电脑)、建筑工程多工种技能培训室外实训场、BIM考试中心(40台+30台+30台)、BIM大师工作室(“刘孟良大师工作室”)等9项实习实训场地。更新与购买BIM系列应用软件。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基于BIM技术共建技术推广中心5个和1个培训中心。

3、针对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

新技术推行后,原有的课程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基于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建筑行业,通过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等途径,构建“基础理论学习+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进阶”的三平台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信息化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基本方法理论类课程通过慕课探索“线上学习+综合考核”;技能类课程通过微课、建筑信息模型(BIM)探索“线上模拟+线下训练”。

4、针对BIM技术,重视教材开发

目前BIM的系统教材比较少,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深入浅出的BIM教材就更少。所以开发相应的教材,是老师们应该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任务而编写,为名利而编写。

为此,我们强调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几个原则。(1)为课堂服务.以教案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进而中南大学正式出版,相关院校争先选用;(2)为实训服务。以实际工程项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实训基地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编写的模块化教材;(3)为比赛服务。教材编写认真,内容全面细致,可以作为参加各类BIM建模及应用比赛的最好指导书籍;(4)为教师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加强自学,尽快提高BIM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5)为教材开发服务。以示范方式为BIM系列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树立模板,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出更多、更好适应于专业教学的教辅书籍。

二、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紧紧围绕核心目的,那就是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开设、专业比赛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1、针对BIM技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专业群内每一个专业都需要重新审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因需施教、订单培养”、“项目主导、学岗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经验上,进一步探索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将分别在“系企一体、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工作室+企业”三层次的专业建设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针对BIM技术,逐步开设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

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我们的研究来看,必须遵循先基础后综合,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思路。

(1)核心专业率先开课。开设BIM课程教学三届(13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选修课一个班,14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必修课,15级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方向)选修课两个班);(2)其他专业紧随其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含土建、安装两个方向)14级、15级教学中全面应用Revit 、MagiCAD、广联达GQI、广联达GBQ等BIM系列软件;(3)全专业群共同开设。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学习全面铺开,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BIM建模作为专业群里四个专业的专业共享课程,将BIM审图、梦龙、MC等作为专业技术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

3、针对BIM技术,开展比赛训练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是高职院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比赛寻找差距,打开局面,树立信心,打响名声。

(1)校内组织BIM专业比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定期组织“广联达算量计价比赛” 、安装方向定期组织“安装专业识图比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定期开展“Revit 建模比赛”;(2)参加行业企业比赛。笔者多次带队参加广联达举办的“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建协举办的“ BIM网络大赛”等,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3)参加院校、主管部门比赛。每年参加技能抽测,经常参加区域院校之间的技能比赛,都有不错的发挥。

4、针对BIM技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新鲜血液,更要注重对于社会行业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功能。

所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我们专业群的口号。具体来说就是: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向行业输送8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开展BIM社会技术培训年均达10项,实现培训年均达3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实现年均鉴定达600人次以上;开展建筑工程多工种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社会技能培训达10项,实现培训达500人次以上。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正式授权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报名考试点”。我们拥有了BIM资格考试和培训的资格。

三、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走出去,广泛的开展BIM技术拓展合作,这样才能真正的引领行业发展。

1、建立大师工作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建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涵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设计、BIM应用、管理等主要专业工作内容,对专业群建设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师工作室已经建立有几个月时间,工作成效已经开始凸显。(1)201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2)和湖南众智、沙坪建筑等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指导协议;(3)积极筹备2016年6月BIM应用技能考核;(4)已组织参加多种国家级赛事。

2、科研服务

目前,专业群基于BIM技术的研究,已经正式立项两个课题。一个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方案研究》;另一个是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研究》。

3、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盟

依托湖南交通职教集团和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对湖南建工集团、湖南第六工程公司、中建五局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与湖南中天置业有限公司、湖南点石家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居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诚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

2016年5月25日,湖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作为理事单位,正式受邀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第4篇

通过对当前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现状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的了解及调研分析,结合建筑行业、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制订本专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核心专业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并提出教学实施建议,以使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市场、企业需求。

二、调研方式及对象

1.企业和施工现场调研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一线施工企业现场和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员进行调研。

2.毕业生跟踪调查

以调查问卷或电话沟通对本专业已就业毕业生进行调研。

3.网上调研和资料调研

收集网上和行业部门的公开资料进行比对和调研。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急需大批建筑技术人才

1.建筑业的大发展,迅速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增长,2011年已达55131亿元,较之2010年增长了12.6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以上要由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完成。近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64%,增加值年均增长7.29%,都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6.98%的增长速度。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近五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增长4.25%的速度不断增加,使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逐年大幅度递增。

2.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建筑技术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当前,在建筑业3893万从业人员中,生产一线人员技能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和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采掘业。建筑技术专业人才数量上的严重短缺,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建筑业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比例按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18%计算,需要700.74万人,目前仅有349.20万人,总量缺口为351.54万人。

2.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以能力为本位还有很大差距。建筑类职业教育离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还有很大差距。课程内容体系,尤其是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还远远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还没有成型,尤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在初步探索之中;“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即能顶岗工作的需要;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能动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尚不畅通。

(三)本专业职业分析和教学配置表(见P16)

四、调研建议

(一)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建议

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体系

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教学的束缚,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教材编写工作。

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以能力为模块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投入力量编写实践教学的教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2.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行“订单”式教育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技术类专业而言,由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可重复性,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在真实工程项目中的现场实践,毕业即能顶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学校与企业双赢互动的新机制,使企业全面介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培训的新模式,树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对学生实施校企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

3.切实有效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目前我省各成员学校的实训基地及实验设备数量相对不足,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

(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议

1.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

(1)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2)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形成体系;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体系;

(4)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形成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

(5)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2.专业知识结构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促进;就业

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很难实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直接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可以适时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岗位人才需求,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能力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拓宽了学生就业发展空间,也与企业建立了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1.坚持校企合作的多赢性,使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

为企业量身培养适用人才,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我校建筑学院与山河建设集团、武汉法雅园林集团、黄冈广益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湖北大鹏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等7家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与山河建设集团、嘉禾装饰公司等企业分别共建了4所校企合作学院。其中,校企合作学院实行相对独立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理事会管理制度,设立了院务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能更好地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型人才。在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学院完善了专业技术交底和安全上岗、实习导师、日志和周汇报结合、巡回检查、总结报告、联合答辩等6种制度,与企业共建顶岗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在教学中强化“会吃苦、知感恩、敢担责”的职业素质渗透教育,强化“会学习、强技能、善沟通”的职业能力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接受磨炼,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实习就业零对接,凸显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2.推进“零距离”对接岗位要求

为有效地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直接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进一步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新机制,让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受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推进“零距离”对接岗位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项目式训练,进行跟企业运作模式一样的实际操作和学习,岗位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一毕业就能从事相关的工作。我校在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直接对校企合作 “订单班”同学进行职业考核测试。考核的内容分四个方面,包括在校学业成绩、管理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和在校获得的荣誉奖。通过考核测试的同学,被选派到集团公司各项目部跟岗实习。这样与企业对口联姻、双向渗透的“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落实就业导向、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3.加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就业环境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可多方位选择与建筑工程技术有关的单位就业,这样,学校就可以与众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技能锻炼、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知识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为各用人单位提供充分的人才考查期,从而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到单位就业。

4.通过在对口企业的就业式实习,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在公司实地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他们实习期满后返校进行实习答辩之时,将在外实习意见反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在实践教学中学院重新设计部分实训项目,充实了实训内容。加上学生实习结束时已成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的“准员工”,绝大多数毕业生就留在所在企业工作,这为下届在校生就业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

我校多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与校企合作企业建立了可靠的合作关系,办学信誉和质量得到提升。我们还要继续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培德.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