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乐教学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职高幼师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弹、跳、唱、画、说、写、玩等七项基本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目前,众多职高幼师学校肩负着为幼儿园输送具有中等专业艺术基础的优秀教师的重任,虽然职高毕业还不能达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水平,但职高教学应为学生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好基础。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职高学校声乐课程教学应能突出培养幼儿教师教育能力,这可以使职高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
二、基于幼儿教育的职高声乐教学的特点
幼师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及培养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声乐教学既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同的方面,又有它自身很独特的方面。职高声乐教学与高校声乐教学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职高幼师声乐教学是努力做到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尽量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描述适合幼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理解。职高幼师声乐教学具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两大特点。
1.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受招生制度所限,职高学生她们的声音条件差,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音乐教育,艺术素质低,条件好的学生,寥寥无几。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她们的学习环境、文化生活环境的不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幼师学生无论从年龄、来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文化修养都与其它普通大中专音乐生差的很多,因此,其基本教学模式有声乐集体课、声乐小组课。其中声乐集体课,一周一次,一次课时45分钟。声乐小组课的课时也同样。一堂课除了进行发声基础训练占去大半时间,演唱作品也就大家齐唱了。因此,对原来基础差的教学对象来说,提高水平,得到良好效果是困难的事。
2.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职高声乐教学模式与高师的声乐教学模式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幼师的声乐教学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数、年龄,学校的设施等因素都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三、基于幼儿教育的职高声乐教学的设想
1.声乐教学教材的选择
职高的声乐教学,既要注重技能教学,又要注重声乐理论知识和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其目的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的呼吸、发声技能,获得全面良好的声乐艺术发展。根据幼师实际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选择,幼师生基础差、起点低、音域窄、发声散、气息短等特点,在一年级的学习上,选择重点可立足于旋律平稳,节奏简单,句逗多的作品,避免跳跃和急于求成。在教材的编写中可加入大量的幼儿歌曲。在声乐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完整地了解作品内容及故事情节来获取知识,也可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如何运用声音+音色+气息、力度、节奏、速度来表现一首歌曲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自己也能积极主动地用“情”来演唱歌曲。后两年,根据专业的不同,可探索性地加一些二部、二部合唱歌曲及一些幼儿歌曲。除了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加设声乐理论大课,以解决学生的声乐理论问题并拓宽学生在声乐教育理论上的知识面,如发声的原理、发声技巧、歌唱生理和嗓音的保护、幼儿唱歌教学理论和童声训练或童声合唱训练基础理论等,并尝试讲述“儿童歌唱生理与心理”,这样才能使每位同学大致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以适应幼儿音乐教学的需要。
2.创新教学设计
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欣赏法、演示法以及讲授法等,主要侧重声乐技能的训练,作为新型的声乐教师,应该向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先进的教学法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改善教学方法,将声乐与舞蹈、美术、戏剧、文学、影视等进行有机结合,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很有帮助。
(1)重视音乐与舞蹈的作用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肉血”,音乐的节奏又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生命,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可视、可听的艺术作品。如学习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笔者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分组表演清晨采摘蘑菇的景象,改变以往欣赏课中单一欣赏音乐的模式,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直接、更深刻。又如学习歌曲《拾稻穗的小姑娘》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笔着首先让学生做儿童歌曲的舞蹈创编,改变以往直接教唱,学生对作品音乐生疏,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歌曲。
(2)重视媒体的作用
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大大加快,而正是媒体为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架设了桥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戏剧、电影、电视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音像资料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供了有利条件。
3.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以提高歌唱技能为目的,先从简单的歌曲开始训练逐步提高到有一定难度的歌曲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的目的。这种教学虽也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但对学生整体素养地提高见效甚微而且脱离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点,所以并不可取。针对学生的现状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需要,建议把声乐教学分成了美声唱法部分、民族唱法部分、通俗唱法部分、幼儿歌曲表演唱部分、合唱等五大部分。针对幼儿园教师的特点添加一个幼儿歌曲表演唱部分教学是很必要的,很多学生在学了各种唱法后,幼儿歌曲不会唱了,要么白声要么虚声,而歌曲不知道该怎么表演,所以幼师学生还是很有必要学习一下幼儿歌曲的演唱和表演。这个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歌曲的技巧,还要学生掌握幼儿歌曲的表演。
根据幼师的专业特点把声乐课和音乐欣赏、幼儿舞蹈及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等几门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合力。在每一部分教学中都安排了1~2课时的音乐欣赏课,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如在合唱部分教学中通过让她们观赏上海少女合唱团的演唱,让学生通过听、看、议对合唱的和声效果、整体表演有一直观地感知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内在愿望。
职高声乐部分教学的开展和改革,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了对美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因为声乐教学结合了幼师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创新思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的专业幼儿园教师,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水平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主要课程。[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能力目标以及当前幼儿园对教师声乐能力的具体要求出发,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诉求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表现其创新诉求。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就目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学思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两个方面出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就要根据声乐教学内容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专业的声乐技能、能够运用声乐技能完整并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声乐作品。众所周知,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学习过声乐课程,没有声乐基础,从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师的专业标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不是一线的声乐教师,而是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因此用声乐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不合理的,这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
(二)授课形式乏味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40—50人,每周2节声乐课,通常由1个专业声乐教师负责教学,主要采取集体课的授课形式。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也无法给学生足够多的教学指导。集体课上,教师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是很难的,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也是少之又少,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学到技能要点,不能掌握正确的声乐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声乐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出发,本人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有以下两个创新策略:
(一)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声乐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声乐更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技能。准确定位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中,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大目标下进行统筹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应明确定位界限,将针对声乐专业学生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紧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这一背景,尽量符合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更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能力需要,最终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所谓专业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专业的教学水平进行教学;非专业要求指的是学校不需要达到声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声乐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既让学生的声乐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与声乐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重点训练学生的儿童歌曲演唱、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教学能力等。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清晰,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更能够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教学模式、厘清教学结构与教学思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
(二)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
单一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消极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条件,声乐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授课形式呢?什么样的授课形式效果最好呢?本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取的授课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的,具体可以是以下三种形式:1.大班授课。大班通常是40人以上的班级规模,适用于理论性的课程。[2]声乐教学强调的是讲练结合,要先让学生声乐基础理论,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是声乐?”、“什么是呼吸?”、“什么是共鸣”等理论性的内容,只需要进行基本的讲解与巩固,也就可以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的时间,又能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2.小班授课。小班通常是2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在声乐训练中就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声乐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班授课形式下,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歌唱,要突出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训练中获得一定的进步。3.现场授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声乐教学能力,因而要通过现场授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在现场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需求,引导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开展声乐教学,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什么声乐能力,幼儿园教师如何用音乐组织活动,并请学生模拟进行练习,从而训练学生的实际声乐教学能力。三种授课形式的重点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在教学创新中就可以将三种授课形式相结合运用。
作者:罗鸿敏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37-1
在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已经无法符合社会发展对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而声乐教学是音乐类高师院校的重要专业,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面对这样的现状需要针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形影的改革,这也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一、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很多高师音乐院校的发展历史较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促进高校进一步的发展,高校不断的进行扩招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不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继续沿用。特别是对于高师音乐院校来说,对学生的音乐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学生认识的增多也导致传统的“一对一”音乐教学不可能继续进行,同样也限制了高师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和师范性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高师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忽视了专业性和师范性的统一
高师音乐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为总体目标的,而现阶段很多高师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无法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就业难度加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师音乐院校注重的是声乐教学的专业性,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师范性的要求。因此而导致的是虽然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有了提高,但是在教学能力上却存在很大的缺陷。高师声乐教学没有意识到高师院校教学的本质要求,从而也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对师资综合素质的要求,高师音乐院校的专业性和师范性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2]
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面对高校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新形势,高师音乐院校需要明确声乐教学的根本目标。高师声乐教学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学生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更加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程度、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教学能力,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观念是开展高师声乐教学的有效指导,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教学观念倡导的是师生共同合作的教学课堂。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教学理念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而是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上来明确高师声乐教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高师声乐院校专业性和师范性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创新声乐教学模式
教师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教师要明白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社会对音乐师资力量的要求。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实现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教师要不断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制定真正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同时可以对学生演唱作为更加准确的评价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其次就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教学意见和对声乐教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体会,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则是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加深对音乐的领悟,同时注重对自己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实现声乐教学资源的优化共享
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是全面推行,对不同的高师音乐院校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传统声乐教学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想彻底的改变其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带来的影响,各高师音乐院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组合。首先各院校可以开展高师声乐教学的研讨会,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方式进行沟通和合作;其次就是声乐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教师资源的共享,各院校汲取不同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有效的综合,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更有效的将新教学理念应用到声乐教学改革中;最后则是各高师音乐院校组织大型的音乐比赛活动,各校学生在大型活动中的历练也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体会。
三、结论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一方面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师资力量,而在另一方面对高师音乐院校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面对传统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师音乐院校都要继续进行声乐教学的改革,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专业性和师范性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杜丽芬.浅谈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J].大舞台,2010,(07).
[2]江伟.高师声乐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声乐是一门技能性的学科,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崇高地位。声乐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歌声来进行情感的表达。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声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声乐教学要紧跟潮流,不断促进教学体系和方法的革新,积极进行高素质的声乐人才的培养。因此,针对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有必要加强声乐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改革路径,以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声乐教学水平。从当前的高校声乐教材应用情况来看,很多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教材应用也存在片面性,这也是需到学生感到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作为声乐课程开始的基础,声乐教材要满足一定的层次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较高难度的内容设置或许利于专业水平的培养,但理解较为困难的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利的影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二)对声乐教学定位有失准确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存在着多数教师在对声乐教学的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较为广泛认为的是声乐教学多培养的是演唱方面的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而在情感审美及价值等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殊不知,要想声乐表演真正打动人心,取得较好的反响,演唱者的真实情感流露和表演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多数声乐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声乐教学和演出的功利性,多强调声乐的表演价值,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有所偏差,因而造成了声乐教学呈现效果的不理想。(三)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严重由于声乐的技能性要求较强,传统的声乐教学也多成了“技能型教学”。表现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就是教师过分重视声乐技能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声乐理论的教育多被“边缘化”看待。在再加上声乐教学考评体系的局限性,就造成了高校声乐教学中严重的“重技能轻理论”现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和限制。如有的学生虽然演唱技能较高,但缺乏理论教育或者心理素质较低,也会出现忘词、走调的现象。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声乐理论认知缺乏,也会使得学生的声乐素养大打折扣。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基于以上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保证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切实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笔者认为,声乐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进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的探索。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优化课程和教材设置高校声乐教学教材设置不科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也必然不利于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为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基于学生现有的声乐水平和能力,积极优化课程相关的教材设置,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专业化课程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对以后的就业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作为高校声乐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的关系,并基于此进行相关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更新教学观念和模式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潮流。对于高校声乐教师来讲,也需要积极树立新时代的教学观,正确定位声乐教学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积极对了解声乐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其次,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形成整体的歌唱技术观念,以利于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发音的正确方式,形成完整的声音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声乐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经实践发展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也已经落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一次你,在现代技术发展背景下,声乐教学也应积极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并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如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见声音的波形及五线谱,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四)促进理论与技能并重声乐教学兼具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的内容。其进行的是舞台表演者的培养,这要求表演者不仅要展现优美的歌喉,还需要有感人的艺术表现,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进行培养,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知识,促进学生演唱中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歌曲的内涵和感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声乐教师要结合声乐教学现状,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专业培养方向,不断完善相关的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声乐实践教学经验,积极进行创新改革路径的探索,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4,03:31.
[2]王国峰.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4,04:104.
一、当前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尽管从教学内容设置和选择上,其已经实现了极大完善,但是在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具体为:首先,在整个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缺乏职业性元素的有效融入。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更多只是从普通声乐教学的视角来开展,整个教学缺乏对职业元素的结合,声乐教学缺乏职业特色和具体应用需求。其次,在整个高职声乐教育活动中,缺乏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客观的说,高职声乐教育活动在开展教学时,不仅需要完善音乐内容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和理解的内容予以实践应用。但是当前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更多老师只是在意教学内容是否完善上,并没有对学生实际应用状况形成相应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并不能对所学的声乐知识内容形成具体实践应用[1]。最后,在整个高职声乐教学活动中,从课程内容设置到人才培养思路上,都缺乏系统化融合,整个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应用价值。目前很多情况下,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曲目时,更多的只是老师认为当前应该教育学生掌握那些曲目知识和内容,既没有合理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对市场需要进行体系化融合。因此,整个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高职声乐教学中,其使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大大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二、当前高职声乐教学创新发展的具体目标
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知识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而高职教育做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要尽可能围绕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开展,通过推动教学创新,从而实现理想教学效果。在开展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创新发展过程中,其需要实现以下目标:高职声乐教学要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无论是声乐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还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思路,都要紧密围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开展。客观的讲,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了扎实的就业能力,才能帮助其实现顺利就业。而想要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就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完善实践应用元素的有效融入,也要完善整个教学体系,确保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素养和知识[2]。高职音乐教学要与市场需要相结合。高职教育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职业性,只有满足职业性要求,才算符合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完善市场元素的融入,通过满足市场需要,从而实现高职音乐教学的理想效果。此外,高职音乐教学还要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声乐教学做为一种艺术培训,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其参与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不能从兴趣视角对整个声乐教学活动予以切入,那么整个教学根本无法实现理想效果。
三、实现高职声乐教学创新发展的具体思路
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符合高职教育需要,整个教学内容中,必须融入职业特点,通过职业性的有效展现,才能实现声乐教育的价值。在高职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与用人市场的具体需要结合,通过深层次融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具体内涵,从而实现整个声乐教学活动创新的理想效果。在开展高职声乐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声乐教学体系化结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声乐演唱功底。只有学生对声乐知识、声乐素养形成准确认知,才能最终实现高职声乐教学的理想效果。而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就是当前该教学活动创新的核心突破方向,当学生具备了这一系列能力,无论是其就业竞争力,还是其对声乐教学内容的理解,都有了实质性提升。在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声乐演唱能力时,要注重完善学生参与声乐演唱的途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创作及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在引导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各项涉及元素形成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声乐知识内容[3]。在开展高职声乐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无论是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革新,还是教学理念转变上,都要予以改善。以往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时,其更多只是从普通声乐教学视角进行切入的,因此其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职业应用性的有效融入,因此在开展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以职业要求、市场需要为具体切入点,通过融入职业元素,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随着当前教育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日益注重完善教学创新活动的体系化实施。客观的说,只有引导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才算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在高职声乐教学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市场上对人才的具体需要,同时将职业发展要求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而实现整个高职声乐教学创新发展的理想效果。
作者:罗曼丽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万珊珊.高职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音乐大观,2013,(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