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城市能源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慧管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能耗增值服务;智慧校园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推进,已然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各方的发展也已是几何级速度的发展,在这个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社会前行的大潮中,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管理由“绿色环保,打造节能型社会”作为一项国策写入“十二五”规划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科技创新管理的概念普遍被大众所认知。管理中有一个被一再提及的词语――量化,其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需求体现。即量化要求的结果是数据的产出,这里的数据既包括管理中表面的数据,如被管理对象的数量、状态等属性基础数据,也包括对基础数据通过管理模型分析后所得到的具有决策依据功能数据,数据是实现管理智慧化关键。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具体表现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能耗大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随后,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决策数据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这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其能力尚停留在能耗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以及初级的简单报警上,对于管理智慧化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需要,应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为有益补充,建立具备对能源,特别是能对水电能源具有监控、预警、测算、系统联动和消费支付等管理决策及服务延伸能力的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系统。这将是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由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转型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的初期阶段,两种管理方法对于数据的处理及运用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学校后勤管理就是对在校后勤情况的全方位管理。[2]其中,能耗管理是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学校是否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运行,[3]均与后勤集团能耗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约型校园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3]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主要依托于多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在这套制度上经过业务流程提炼后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制度化。各地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经验累计,在校园能耗统计、校园能源审计、校园能效公示、需求管理、分项计量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了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有效协调。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了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统筹协调,兼顾利益,量化管理,促进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能耗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2)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对于能源管理工作也做了业务的流程化定制,并依托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分为计量采集部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以及用户交互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完成了能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管理中对于数据统计的需求。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实现了能耗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提高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如上,简述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制度与监管系统。制度与监管系统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下列举最为表层的三种。第一,设备的改造优化。高校中诸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用能热点比比皆是,仅就采用何种照明器具一项,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很大一部分取自于照明器具厂家的宣传与器具参数,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给出设备改造优化的决策方案。第二,消缺的即时高效。在能耗估计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和人为的因素会造成故障的出现,即时做出故障报警,迅速消除缺陷是节能的重中之重。举例而言,校园供水会存在水管爆裂故障、笼头节点故障、人为使用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人员巡检和制度约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做到有效的管控。第三,用能指标的制定。在上文中提及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模式是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超标自负。实际上这里所谓的科学合理定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用能历史数据“大致”确定现阶段的用量,看似合理,但并不科学,缺少合理的指标定制模型。
二、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变革与应用
对于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而言,仅就目前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设计目的是在与管理制度不断的交互完善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这也包括原有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功能,但绝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所有的管理变革均以建立新的管理智慧化平台为基础,提供“能源管理+能源便利+校区通信”的高校能源管理云服务。
(1)信息系统的变革。第一,系统架构的改变。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所采用的传统C/S或B/S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智慧化的需要。智慧化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决策数据。传统的系统架构,能耗数据的采集密度对于分析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加之,高校的扩招、扩建,分校机构的设立都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出了改变需求。就目前发展而言,其系统架构应该包含: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和模型计算服务等部分,以及任务调度、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底层支持。第二,存储方式的更新。系统架构的变革,为了适应更多的数据需求服务,这势必产出海量的能耗数据,随之而来的将是数据存储问题。以往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热备方式很难适应海量数据的压力,建立或委托数据云存储业务将是最终的出路,有效的数据存储将是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础。第三,大数据的分析,如上一、二小节所讲,系统架构的变革与存储方式的更新皆是为了海量的能耗管理数据而进行。对数据做了如此之多的支持最终为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何意义呢?答案就是大数据分析。例如,Google通过全美各地区搜索H1N1及流感相关关键字频率和分布,得出疫情暴发警报;对冲基金通过全球Twitter用户每天关于情绪的关键字进行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分析,用以为买入和抛售股票做参考依据;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第二天抓获嫌疑犯,制止再次作案;这些都是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的决策。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准确的预测是最大的竞争力。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核心就是对用能做出分析,根据结果做出科学的预测及决策。这也是智慧化与信息自动化的区别。
(2)应用功能的变革。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具备实时监测用能情况的功能。智慧化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及高效的分析模型为平台带来更多功能。能耗报警方面将不完全依附于计量终端的硬件功能,而是通过特定时段的用能数据分析,确定问题,并通过监控页面、短信等方式推送报警信息。例如,用水管线的查漏报警和超指标报警等。节能测算,为用能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对实验对象更换用能设备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该改造方案及所采用的设备是否真正做到了节能。指标规划,高校能耗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能耗定额管理。通过能耗历史数据的环比、同比,分析能耗大户用电趋势,结合人员设备总量,为能耗指标的合理分配提供支撑。系统联动,管理智慧化要求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响应,如能耗监管系统与课表系统、宿管系统的联动数据共享,达到根据课程及生活作息数据,利用能耗模型控制重点部位大型仪器开启与关闭时间,通过能耗合理性分析,加强重点部位能耗监控。
(3)管理的最终蜕变。大数据分析带来决策与预测依据,可以对特定用户提供用能合理性分析服务;通过对线路负载数据的分析,判断线路负荷是否正常,做出警报预测,即时整改。多系统协作,将延伸能耗系统的增值服务,如用能消费的支付手段,可以结合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用能的缴费。这样,无论是实体充值点,或是移动支付,都能方便快捷完成支付动作。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带来高校能源工作由管控到服务的最终蜕变。
三、新技术驱动下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数据核心区域,其发展中涉及的互联网(数据通讯)、移动互联网(支付)、物联网(采集传感器)、安全监控、电信(通话、短信)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再则,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正在成为未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4]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能耗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能源监管将以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逐步演进为智慧化能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念根.雾霾锁城倒逼传统能源智慧变革[J].智慧城市,2014
(3):60.
[2] 谢珊.学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
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
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Z].2008.
关键词:智能建筑 独立能源管理系统 分项计量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70-01
目前,我国主要靠BAS系统,即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来实现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BAS系统通过保持对电力、空调及照明等电能设备的随时监控来检查这些设备是否具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运用编排好的程序(如预设的季节、时段、温湿度经验值等)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控制并加以优化,从而实现电能的节约。
1 独立能源管理系统
统计表明,我国至少80%的智能建筑内的BAS系统只用于两方面,即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很少甚至不应用于能源管理及计量方面,因此,BAS系统运行过程中,电能浪费情况极为严重。现阶段,电能、气、水、油等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构成成分,其中,电能仍旧是能耗最大的部分。因此,在智能建筑中构建独立能耗计量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建筑能耗的监测、分项计量以及能耗数据信息共享,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分析处理所接收到的能耗数据之后,就能选择出最佳的优化方案,从而维持系统的节能高效,实现“绿色智能建筑”。
2 智能建筑中独立能源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能耗计量子系统
能耗计量系统的构成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首先,感知层主要由电表、气表、水表、流量计等计量仪表构成,这些仪表同传输层有个接口,能够实现数字的直接输出及传输,为数据库采集各类能耗的监测数据并传输至最上层的管理平台,实现建筑能源各个管理系统之间信息的有效流通。其次,在传输层中应用集成网络和通讯管理机技术来实现各个设备层与管理平台中所有装置之间的通讯。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输处理数据时可供选择的传输模式越来越多,而在独立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中,需要通讯层通过两级的传输模式来转发管理平台发出的控制命令以及从底层采集来的能耗数据。第一级是完成能耗数据由感知层至数据采集器的传输;第二级是完成数据由数据采集器至能源管理综合平台的传输。最后,应用层由数据采集软件、能耗信息软件、节能监测管理软件及SQL Server 数据库组成,其中数据采集软件能够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读取,并将其存入数据库。节能监测管理软件主要是对各项能耗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及分析等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则发挥其存储功能。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包并分析上传来的数据,通过采取相关操作来完成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优化建筑能源的配置,实现能源的节约。
2.2 BMS系统与能耗计量系统的结合设计
能耗计量系统虽然能够统计建筑内能源设备具体的能耗情况,然而在控制和管理能耗设备方面,却缺乏有效的手段。BMS系统虽具有控制智能建筑中各个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但是由于其高度的自动化,缺乏实际的评估数据,不能明确的判断出产生最优能源配置的具体行为和操作。因此,通过集成两种系统,可以实现计量功能与设备管理功能的结合与互补,对智能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3 电能分项计量子系统实例分析
为了使智能建筑中电能消耗的分项计量产生更好地效果,需对电能分项计量回路进行合理的设置。一般来讲,不同建筑内配备了不同形式及较多数量的配电系统支路,而对每个设备的能耗进行计量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在单独计量的外供电回路、制冷机组主供电回路、变压器低压侧出现回路、特殊区的供电回路、照明插座主回路以及电梯回路以及其它应该单独计量的用电回路[2]等主要的配电支路中配置单独的计量表。
一般来讲,新建筑中通常依靠改变建筑内的配电线路的方式来获取分项的能耗信息,这种方式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只能在新建的建筑中适用。为了实现已建建筑内能耗的分项计量,可以在下级支路中安装计量表,但是采用这种办法通常会产生一种极端,对建筑内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然后把计量表内相应的能耗数据相加,这样一来,会产生过高的系统投资成本,包括计量设备成本、数据采集成本以及结点连接成本。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建筑的现场条件根本不能提供计量表合适的安装位置。还要一种不太提倡的分项计量方式是对每个支路的能耗进行直接的计量,再根据每个支路相应负载的特点对数据进行拆分,最后各个负载上的用电量得到合理的分摊。然而,无论是哪种计量方式都是建立在充分获取配电系统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实践表明,在智能建筑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够在投资适当的前提下,获取可靠具体的分析能耗信息。能耗大、功率大、数量少的设备适宜采取直接计量方式,确保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而功率小、数量多、分布广的设备适宜采取间接计量方式,即先对支路的总电耗进行计量,然后对其进行拆分计算来获取分项能耗。
4 结语
通过构建智能建筑中独立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内能源更加精细的管理及能耗的动态监测,提升设备运行及管理效率,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小军.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J].江苏建筑,2010(2):48-50.
在杭州众多产业园区里,杭州东部软件园早已声名在外。不仅因为园区内有舒适的创业环境,还因为它是一个智慧化园区。
在东部软件园上班,企业员工不用担心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问题。在这里,每个房间的空调上都通过二氧化碳传感器,测算房间里的含氧量。如果房间内人数多,含氧量下降,就会自动开启新风系统,将新鲜空气送到室内。
此外,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利用遍布在园区各个角落的上千个采集器,东部软件园的工作人员能够实时地监测各入驻企业的用电量,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给企业提出优化用电的报告。
东部软件园对智慧园区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在此之前,东部软件园还进行了楼宇智能化和智能园区的建设。智能园区阶段主要是发展物联网应用。在这一阶段,东部软件园意识到,传统的智能园区建设存在三个问题:首先,重物业管理、轻客户服务;其次,重商业开发、轻产业培育;第三,硬件投入较多、软件投入相对较少。因此,东部软件园主动转变发展理念,打造智慧园区。
东部软件园董事长宋小春说:“智慧园区建设首先要明确其作用和目的。”在他看来,智慧园区已经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理念层面,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
宋小春认为,打造智慧园区的过程,实际上是优化管理流程的过程,流程梳理是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观念更新、自主设计、思想发动、领导带头。信息化既可以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服务,也可以为政府的投资管理服务。而东部软件园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科技创新氛围和客户管理水平。同时也明确了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责任、优化了工作职能。“信息化能够使我们的服务质量变得更好,把管理思想变成管理行动。人的管理能力、管理范围都扩大了,这样企业才能给客户带来效益。”宋小春说。
东部软件园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智慧产业的应用。东部软件园成立了网络科技公司专门负责科技产业的发展,结合园区积累的经营发展理念,承担了智慧园区各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开发。这不仅解决了园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推动了园区内科技产业链的培育,为企业提供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示范应用的平台。
宋小春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发展理念问题。要发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首先要理解智慧这个概念。所谓智慧,是全面的信息化。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要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层次发展结合起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研究如何进行城市管理,更要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作为一家起步于重工行业的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成功地从产品专家转型为能效管理专家,在2012年实现了240亿欧元的销售额。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基因,让这家拥有170多年历史的公司能够在非本土之外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常绿常新?
比满足需求更进一步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主导,可以说是施耐德电气的基因。”施耐德电气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国销售业务负责人曹玮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这次活动中,集中展现施耐德电气在中国25周年发展历程的新书《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也正式,书中关于施耐德电气与社会、客户及合作伙伴共赢发展的成功故事数不胜数。
不过,在曹玮看来,以客户为主导,并不是销售产品那么简单。“如果说,销售光会吃苦,肯定不行。大家看到的,往往是销售吃苦的一面,其实背后最重要的是要把客户的需求弄清楚,然后再和自己公司的情况相结合,这才是一名真正的施耐德电气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正是这种素质,不断地推动着施耐德电气前行。作为一家依靠制造业发家的企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如何调整结构,挖掘服务在制造转型中的价值,成为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今的施耐德电气,已经不再是一家生产低压电器、插座或断路器的制造型工厂,它提供的商品是“服务”、“应用软件”、“一揽子解决方案”,它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我们现在还不敢说完全转型成功了,而是处于转型过程中。”曹玮坦言,转型并不是由于产品所限,而是市场需求所致。
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对于能源短缺没有顾虑,大家考虑的是产品安全。而今,随着能源的消耗,各国开始对节能减排有了要求,施耐德电气的客户也开始有了新的需求——如何使用尽可能少的消耗,实现同样的产出?施耐德电气的答案是不仅仅销售节能产品,而是对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在此基础上,施耐德电气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便应运而生了。“其实,我们是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意识再相对超前了一点。”
如今,施耐德电气的“智慧城市”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上了,施耐德电气已经有了布局智慧城市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在这套方案中,分为家居、楼宇、交通、水务、输电、安全几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施耐德电气已经制定出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能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实现智能化。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模块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智慧城市就出现了。”曹玮不无期待地表示。
虽说目前的施耐德电气已经在全球众多城市开始进行智慧城市的战略布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施耐德电气放松原有的拳头产品。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施耐德电气将未来的战略布局到了国内的中西部。
“即使我们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能效管理专家,我们的业务仍将包括产品和解决方案两类。”曹玮表示。
施耐德电气的西部大开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施耐德电气的产品业务也在不断丰富。
曹玮介绍说,施耐德电气以前的产品是不具备通信功能、也不具备能源监测功能,不是智能化的产品。现在开始,施耐德电气的产品上开始附加这些功能,使得产品在安全可靠的同时,能够起到对能源监测的作用。
目前,国内东西部区域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市场相对成熟,西部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也坚定了施耐德电气的选择。
现今,施耐德电气已经在西安建立起了第二个研发中心,同时也将客户服务中心移师武汉。在曹玮看来,将研发中心建设在西部腹地,才有可能研发出更加适合当地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对于施耐德电气而言,将武汉和西安作为企业布局中西部的两个中心,并不意味着公司战略的转移,而是扩大了业务范围。
谈及对未来中西部业务的展望,曹玮充满信心:“目前的中西部,就像是十年前的东部,产品业务将拥有非常多的机会,如今,随着产品线的日益丰富,中西部的业务增长将会发展得很快,也许会继续施耐德电气在东部的辉煌。”
国内东西部的差异,让施耐德电气看到了不同的商机,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业务模式。未来,东部重点发展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方面的业务;而西部,将把产品业务作为重点。
能如此深刻的理解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不多,当提及“跨国公司如何本土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曹玮用一句颇为绕口的话,表明了施耐德电气的态度:“我们希望自己是一家非常本地化的国际公司,同时也是一家非常国际化的本地公司。”
他向记者解释说,施耐德电气在人才、生产、营销、市场,包括战略、研发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本地化,但是在管理、经营和战略理念上,应该有国际化的视野,这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吸取不同方面的优点,在当地拥有自己的特色。
积成电子秉承着“积文明之精华,成高科技之大业”的理念,积成电子专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软件密集型系统和智能电子设备研制、信息系统集成,以客户满意的“专家型服务”赢得市场。积成电子拥有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客户遍布国内30个省(自治区)、市,300多个地市的电力系统单位,成立了北方、西北、华中、华东、南方五个营销大区及部分直属省区,部分产品已经出口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产品在电网地调系统中市场占有率已近30%。高效灵活的销售网络和广泛覆盖的市场体系,是积成电子满足客户需求的有力保障。
积成电子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本,质量至上的方针,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持续进行过程改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积成电子6项产品荣膺国家重点新产品,10多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和产业化专项,拥有15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约3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近4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2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此外,积成电子还是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核认定的“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计算机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企业”“2008年中国软件业收入前百家企业”,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火炬计划优秀软件企业”和“中国软件出口工程企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的骨干企业”,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流动分站,山东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1999年,积成电子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完成IS09001-2000版的换版认证;2004年,通过CMM2级评估,获得国际认证证书;2004年,依据GB15496、GB15497、GB15498的要求建立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并将标准化理念和标准化行为渗透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2005年,实现了IS09001标准和CMM标准的融合;2008年,获得“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荣誉称号;2009年,通过CMM13评估,质量管理水平又上新台阶;2011年,通过IS014000和OHSAS18000体系认证;2011年,荣获首届市长质量奖;2012年,通过IS027000体系认证;2013年,通过CMM13复评。
积成电子是多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行业内标准化工作组成员,如EMS-API( IEC 61970)工作组成员、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 IEC 61850)工作组成员、电力企业信息集成一配电管理系统接口( IEC 61968)工作组成员、建设部城市公用事业自动化技术规范工作组成员等。积成电子参加完成了8个系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在IEC61970、IEC61968、IEC61850等国际标准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还正在参加起草7个主要行业标准。另外,积成电子还是城(农)网电力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积成电子近年来逐渐向敏捷制造型企业转变,从生产布局、车间环境、库存预测、采购计划到生产工艺、流水化作业,都严格遵照“精益生产、柔性制作”的标准规范。研究开发能力是积成电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才是研究开发的第一要素。积成电子现有员工891人,其中硕士和博士学历员工占15%;公司有正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17名,副高级职称39名,中级职称110余名。电力自动化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力行业技术的交叉领域,积成电子在这个领域中,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从事电力自动化行业30余年的过程中、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企业,曾在我国电力自动化行业创造了多个第一。
目前,积成电子拥有门类齐全的系列产品,涵盖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发电厂自动化等领域,拥有38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