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俗艺术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伊苏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文化也随之不断迈进,并烙刻着某时代的特征。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文化已成为整个国家及民族赖以维系的物质基础。而在大形势背景下依靠各民族祖先形成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都带上了一定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也就契合了群众文化与当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包括民族服饰、诗词古经。思想观念等在内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某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的展示。在历史车轮向前的滚动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不论是抱残守缺,还是不断更新进步,它们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都是我国的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气质的反映。而它的所有,追根溯源,都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的要求下,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于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更要注重对它的整合、创新与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2.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传递,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进步和传承中,很多都以某种比较固定的形式传承下来,并保存了它们原有的特点。比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受人喜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广布五湖四海。这就对我国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群众文化也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拓展与创新活动。为了使我国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政府方面也应高度关注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群众文化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它的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事关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对其必须充分重视。
3.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使之与群众文化得以更好的融合。由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族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进程中,并不会无故消亡,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保护和继承,以此最大性的发挥它的功能与效用。对于当今我国的一些法定节假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传统文化遗留的产物,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并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实现我国优秀民间民俗的承接与发展。同时,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要用世界的眼光,汲取外国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与我国传统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相结合而发展。群众文化在与新时期发展特点的结合中,它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例如以前的祭祀神灵至今的庆祝丰收,逐渐演变为一种平常都能够进行的娱乐活动。在这种演变过程中,不仅对传统文化赋予了其时代的特色,而且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实现了继承中的创新与发展,满足了新时期人们对群众文化提出的更高要求,推动了群众文化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传承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经济不断的发展中,消费民俗学、经济民俗学也随之兴盛起来,并成为一股潮流,从而引起许多相关学者的关注。并且怎样有效开发与利用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所重视的一大现实问题。基于这一现实问题,使其发展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形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者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民俗民间文化和群众文化对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并在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实用性。因此,为了利用好它的这一功能,我们要从它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入手,把我国的服饰、餐饮等行业不断向前推进,使之成为最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先进文化。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与课程的研究已从学科(领域)教学走向多学科(领域)之间的渗透,进而趋向以园为本,发展特色课程的构建,从而推动幼儿园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方向的发展。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园本教研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幼教界提出有能力的幼儿园应建立自己的“园本课程”的建议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了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尝试构建凸显本园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主要是结合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人文历史等资源,进行了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尝试活动。目前我市的大部分幼儿园选择使用的是外地课程(教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依样画葫芦,还不能真正消化外来教材的内容,不善于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本地、本园情况进行选择、改造;大部分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对近在身边的丰富的传统民间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不善于去抓住身边的民间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开发出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幼儿的园本课程做好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
(一)对于促进幼儿健康个}生发展的意义。适合幼儿心理特点,为幼儿能接受的地方优秀民俗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幼儿艺术教育,建构富有特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二)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学前教育专家团队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积极探索地方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
(三)对于进一步彰显本园特色,促进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唯有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才有可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三、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民间民俗文化相关研究。民间民俗文化包括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认为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创造性的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多方面深入接触、了解、认识和熟悉民俗文化的环境,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其对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关于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我国对园本课程的研究是在逐步的深入,从开始的讨论园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到寻找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再到某些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幼儿园慢慢认识到园本课程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性,从无意识地盲目跟风的设置园本课程到根据自己本园的实际情况,运用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到园本课程中,意味着园本课程已经开始逐步的发展成熟。
四、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本研究探讨地方民俗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有效方略,试图从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构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丰富园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理论。
(二)实践价值。首先,在把民俗文化渗透幼儿艺术活动过程,不但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本研究也可以为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五、本研究的技术线路
(一)文献研究法:了解本地相关民俗的背景来源,学习与幼儿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活动。
(二)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寻找依据与方向。
(三)观察法:对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班级主题活动环境创设进行了仔细观察与记录,并对幼儿园教师组织开展民间美术教学活动的环节、具体教学活动目标执行的情况以及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四)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经验进行汇总。
六、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一、北方淳朴厚重的民风形成了北方民间石雕粗犷、大气、写意的艺术特色
(一)西汉民间石雕是北方石雕简约、概括、浑厚而充满力量的典型代表
西汉时期,中国社会由动荡逐步走向稳定,由割据逐步走向统一。这一时期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简约、浑厚而且气势磅礴,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抗击匈奴的名将。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陵东北处的霍去病墓石雕群现存石雕10余件,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有名。民间艺人用极其概括的手法雕琢了一匹气宇昂扬、威风八面的骏马,用粗壮有力的四肢将入侵的匈奴踏在脚下。这件石雕用洗练的手法歌颂了霍去病剿灭匈奴的丰功伟绩,是对英雄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一种表彰和称颂。以此为代表的汉代石雕,大多依石而雕,在保留原石的基本型之后,略加雕琢,以突出雕琢对象的特点和功能。形成了汉代石雕的浑厚大气、深沉博大的风格特点。
(二)陕西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凤翔县的一种民间雕塑艺术,陕西老乡喜欢称之为“泥货”。
凤翔,夏朝时称为“雍州”,是战国七雄之一秦王朝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凤翔彩绘泥塑源自距今600多年的明代。凤翔境内出土的古代墓葬均出现大量的陪葬泥塑,最早始于先秦西周时期,距今已逾三千年。凤翔彩绘泥塑是陕西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最具北方地域特色的民间雕塑艺术品。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极其夸张,色彩多用大红大绿,色彩对比强烈,广泛地汲取了西汉画像石、青铜纹样等纹饰。往往以黑线勾勒再加以洗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凤翔彩绘泥塑的取材与百姓息息相关,凡是百姓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艺术元素均可作为素材。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到传统吉祥图案,代代相传的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乃至乡俗生活无所不包。
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方法历经数代传承已日臻成熟。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化繁就简,使得凤翔彩绘泥塑的制作简单易行。凤翔彩绘泥塑巧妙地把纸浆掺入事先制好的模子,翻好的胎坯经过阴干脱水后,上白色的底粉,然后再涂以颜色。等色干后,最后刷一遍胶以保护画面。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泥玩具,以十二生肖为最多;第二种是挂片,以京剧脸谱、虎头等居多;第三种是立人,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人物为素材。
凤翔彩绘泥塑历经几千年传承,是陕西凤翔地区民俗文化的浓缩。粗犷豪放的陕西艺人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融入了作品。这些具有明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百姓淳朴厚重的精神气质。
(三)河北曲阳石雕
河北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西倚太行山脉,是一个古迹众多的县份。曲阳石雕的源起,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曲阳境内的庙宇碑刻上,有记载最早的曲阳石雕是西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在曲阳修行,号令众多工匠修建庙宇、雕琢神像。
曲阳石雕的兴起和曲阳盛产适于雕琢的石料不无关系。曲阳城南的黄山,又称少容山。方圆70平方公里,盛产大理石、花岗岩。其中以雪花白大理石为主,其次为金云母、汉白玉、及豆青大理石。曲阳当地汉白玉质地细腻、洁白温润,易雕琢、耐风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世代曲阳众多的能工巧匠。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一是题材丰富,包罗万象。从雕刻的品种分为圆雕、浮雕和镂空雕;从产品的种类分为栏板、碑刻、动物飞禽、佛教神像、建筑构件等等。在封建社会,曲阳石雕多服务于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建造宫殿、王府、庙宇、陵墓。近现代以来服务于大众百姓的雕刻日益增多,凡是日常所需,在曲阳石雕中均可见踪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曲阳石雕艺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美化了城市、装点了百姓的生活。
曲阳石雕的艺术风格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源起于西汉的曲阳石雕,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自觉地将属于曲阳本地的宗教信念、审美情趣融入到每一件雕刻作品中。也就是说,曲阳石雕实际已经成为一个物质载体,承载了曲阳地域内属于精神范畴内容的、造型及建筑审美等文化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曲阳石雕的造型特点也追随时代的审美而变迁。北魏时期,曲阳当地雕琢的石狮、人物等以写实为主,形体偏瘦,追求朴拙的古韵,但缺少神采。到了魏晋时期,曲阳石雕作品逐渐向丰腴发展,但仍旧古板而缺乏生机。盛世大唐时期,国力雄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佛教被作为国教而尊崇。随着各地大量庙宇的兴建,曲阳石雕获得空前的大发展。唐时以胖为美,因此当时的曲阳石雕无论造型手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无不体现大唐盛世的大国气派;以圆刀法塑造的佛教人物端庄丰满,气韵生动;走兽飞禽,花鸟鱼虫,刀法流畅,层次清晰,极具美感。宋元明清时期的曲阳石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逐渐世俗化。这一时期的曲阳石雕比以往更为精细,作品造型更加注重形式美,是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二、勤劳聪慧的江南艺人创造了精巧细腻、意境悠远、极具观赏性的南方民间雕塑艺术
(一)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顾名思义,产于浙江东阳,相传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东阳木雕自唐兴起,而盛于明清,宋代时期已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平。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极具南方的清秀隽永。从雕刻类型讲,传统的东阳木雕以装饰性的平面浮雕为主,分为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多层叠雕等类型。层次丰富,细致入微的东阳木雕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纹理,成为南方民间雕刻艺术的一朵奇葩。
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在材质上讲,多使用银杏木、白桃木、香樟木、椴木等。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是“素面朝天”,不加彩绘,以清漆透明色罩染,使得木材的天然颜色完美呈现。没有颜色的喧宾夺主,雕工的高超技艺显露无遗。
东阳木雕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在题材和手法上多以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为主题。画面的构图和设计借鉴中国画的白描技艺,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在透视上,多采用国画的俯视和散点透视,国画中的“三远法”更是被广泛应用。
(二)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东南的大足县,大足石刻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比肩而立,是南方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由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艺术水准高,1999年被联合国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其一就是题材和内容集天下之大成。佛教、道教、儒教的题材在大足石刻中都充分得到了表现。三教在大足石刻中不再以斗争为主,而是互相融合。多教派和平相处,共荣共生的造像理念,使得大足石刻在内容和题材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
其二,大足石刻的综合规划布局极其巧妙。大足石刻的设计者把石刻与周围的山水结合,使人工美与自然美天人合一。大足石刻的提前规划,分批开凿使之不零乱,整体性很好。
其三,大足石刻的艺术形象是佛教世俗化的一个代表。大足石刻的佛教造像,已不像以往的威严,不拘言笑。佛和菩萨的形象已近于鲜活世人的景象。以菩萨为例,脸型逐步清瘦,双肩不再平阔,而是和真人一样消瘦,衣饰汉化,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融入到石刻艺术中。
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晚期石窟代表,在借鉴和融合前期石窟艺术优点的同时,在诸多方面均有突破,尤其以佛教造像世俗化为最。
(三)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艺术源于浙田。青田石在六朝时期已成规模,历经多展,已成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
青田石雕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绚丽的色彩和多样的纹理。色彩方面,青田石的色彩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青田石的纹理也是包罗万象。100多个品种的青田石所包含的色彩和纹理数不胜数。多彩的青田石雕创造激发了历代石雕艺人的创造灵感,创造了无数色彩斑斓的民间石雕艺术精品。
青田石雕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写实且写意,追求形神兼备。青田石雕艺人依据石材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尽可能掩饰石材缺点,最大限度地展现优点。在一些有较高造诣的艺人手中,石材的缺点往往被转化为神奇的点睛之笔。青田石由于色彩丰富,使得青田石雕在造型物与自然界的相似感方面更是得心应手。在追求写实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青田石雕开始追求写意的境界,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作为南方民间石雕艺术的代表,青田石雕把精工巧做、形神兼备的雕刻技艺推向了历史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经过对南北民间雕刻艺术的代表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南北两大区域内的雕刻艺术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的雕刻追求浑厚大气,往往大刀阔斧,直抒胸臆;南方的雕刻往往更加精巧入微,追求作品的意境。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隽永共同构成了中国民间雕塑艺术的秀美画卷,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薄松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孙建军.中国民间美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4]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2013(课题号201303239)《美术鉴赏教学在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作用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4)《河北动漫衍生品开发转型思路研究》;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2014(课题号201401935) 《河北动漫衍生品地域性特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民间美术 产业化 品牌化 现代设计
1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创意文化产业近年来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跨界热点。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具体实践中已具一定的优势。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目前只是起步阶段。现今我国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建设,我国是文化发展的大国,尤其是甘肃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大省,有着许多的民间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类型,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主要方面。甘肃的民间美术极其丰富,比如剪纸艺术、刺绣艺术、香包、兰州刻葫芦、泥塑等。这些伟大的民间美术是本民族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是我们生活态度的反映,是人民群众智慧的凝结。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甘肃民间美术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危机。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我们立足民间美术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在“保护中开发”,实现民间美术发展的新空间,构建甘肃省民间美术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2 甘肃民间美术发展的现状
2.1 民间美术在现代的遭遇
现今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导致了现今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逐渐下降,比如说在春节期间,人们都是极其的忙碌,但是却不是忙碌的筹备春节,而是忙碌自己的生意场,对于春节的筹备热情大大的下降,早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剪纸贴春联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但是却有很多人遗忘了,这说明人们对于民间美术艺术文化已经渐渐的忽视了。
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今的社会发展过快,新鲜事物让人们眼花缭乱,对于一些传统民间美术无暇顾及;其次,人们的生活方式相比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民间美术似乎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冷落;再次,先进媒体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民间美术传播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导致了很多的民间美术失去了传播途径,失去了市场占有率。
2.2 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影响很大
现今由于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的冲击很大,使得民间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小,导致人们对其忽视。由于民间美术的发展缓慢,所以人们对于民间美术的关注不够,但是现今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民间美术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积累,对历史的肯定,所以民间的美术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展现形式,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崛起,工业文明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冲击力很大,尤其是对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的冲击力很大,最终导致了民间很多美术艺术流失,使得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逐渐地要趋于瓦解①。
2.3 在经济与文化之间的民间美术
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必须要通过经济的形式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在现今的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的时代,必须要利用经济的发展来带动文化事业的传播发展。但是现今由于经济事业的大力发展,有很多传统的文化产品都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情况,这样导致了传统的文化产品失去了价值意义,并且由于为了经济的发展,很多的工业机械制品与传统的文化之间产生了矛盾,无法很好地将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表现出来。最终会导致传统的文化逐渐的流失。
3 甘肃民间美术创意产业构建策略
3.1 政府加强开展民间美术资源的调查
对于甘肃省民间美术的传承,首先要政府带头,积极组织开展对民间美术的调研,加强对其的认识度和重视度。政府要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理收集,比如针对剪纸艺术、根雕艺术、刺绣、泥塑、兰州刻葫芦等,整理收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让民间美术发挥更长远的价值。以政府行动影响社会和大众,以政府的重视度影响整个社会对民间美术的重视度,使人们在新时代的消费观念中始终为民间美术发展留有一席之地。
现今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着手于文化事业的建设,并且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所以对于民间美术艺术的保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甘肃省的很多地区,民间美术被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对甘肃省民间美术艺术的保护十分重要。甘肃省是我国的文化发展大省,政府只有对省内各地区的民间美术艺术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来加强对省内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的保护。但是现今由于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所以对于甘肃省内的民间美术艺术的了解程度不够。政府必须要成立相关的小组,由专业人员对省内的民间美术艺术资源进行收集,并且去了解相应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策划,从而来加强对其的保护。
3.2 开展民间美术学科建设
青年学生永远是时代的主流,主导着社会的主流方向。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冲击,青年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了解越来越少。根据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学校有选择地把民间美术的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使中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感悟民族文化的灿烂,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只有在青少年中做到普及教育,才能增强他们保护民间美术弘扬民文化的意识②。另一方面,高等学校也要肩负起发展文化传承的重任,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为民间美术培养创意型人才,发挥高等学校智力和人才优势,结合甘肃地方特色,在高等学校中设立民间美术学科,为甘肃民间美术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借助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结合起来,体现学科学习的价值,增强学术研究的时代价值,发展时代化的文化产业,促进甘肃地区经济的发展。
3.3 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
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是保护民间美术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现今,由于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情况,导致了现今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去主动学习民间美术艺术文化,从而使得甘肃省省内的民间艺术艺人大部分都是年老的老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使得很多的民间美术艺术手艺都被流失。所以现今必须要加强对民间美术艺术艺人的保护,以及要扩大民间美术艺术艺人的影响力,使得人们能够了解民间美术艺术的重要性,使得人们能够对民间美术艺术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来主动去学习民间美术艺术,来保证民间美术艺术的传承发展。
3.4 工艺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工艺美术都是在手工艺条件下完成的,为了使工艺美术形成产业化,工艺技术的改进是非常关键的,在制作技术改进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科技与审美相结合,把传统民俗文化、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甘肃民间美术中,尤其是结合丝绸之路的文化发展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优势和特色。例如,剪纸艺术若要有新的突破,除了深入文化内涵与结合地方特色外,必须与其他科技媒材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特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技术。剪纸剪镂、刻镂的技术仍在,但加入现代科技雷射灯等光源的透光性、有色性,与玻璃色块镶嵌的透明性、晶莹剔透的表现特点,整体跟现代建材的搭配设计,让剪纸艺术与当代建筑的空间合成一体成为装置艺术或与生活空间结合,这是可让传统剪纸艺术再生,免于淘汰命运的方法之一。如图1所示,图1 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波兰馆的设计,被称为最精致的“剪纸作品”。 整个设计外观犹如折叠的纸张,在设计上融合了波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时尚元素,镂空花纹的剪纸图案营造出明暗对照的独特透光效果,白天阳光透过镂空的雕花射入,在大厅中留下斑驳的光影;而黄昏降临,变幻的室内光线又将穿透“剪纸”图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这将是一个在白天非常引人瞩目,而在夜晚愈加金碧辉煌的建筑。”在“人类创造城市”的主题下,聚焦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城市和乡村的相互影响,传达出人是现代城市最重要主体和创造者的信息。
3.5 加强民间美术工艺的宣传与市场推广
政府要加强对民间美术艺术文化的宣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使民间美术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等到宣传,使人们能够真正地对民间美术艺术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政府要利用网络来加快民间美术艺术的普及化以及大众化,从而来增强民间美术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民间美术艺术文化得到普及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文化走向大众,加强民间美术艺术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6 品牌化、产业化、现代化的融合
企业可以结合地方优势,创建品牌化产业,将甘肃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产业化、品牌化的建设中,促进消费,带动民间美术的发展。文化品牌是剪纸文化创意产业的护身符,也是产业行销的利器,甘肃民间剪纸要在这一波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文化风格与品牌。艺术文化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在全球各国开始行销自己本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品牌,艺术文化已经变成消费品,从创意与竞争力的角度,重新思考民间美术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应该寻求跨国合作团队的行销策略,以提升民间美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品质。例如图2、图3是为“婉凤”纸巾品牌制作的包装设计,在设计中运用到传统和民间艺术的元素,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形成特定的文化产品。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建设的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及其发掘工作愈显重要。甘肃省作为我国的文化大省,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民间美术文化分布广泛,特色鲜明,对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甘肃民间美术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挖掘,开展学科建设,提高民间艺人的地位,改进工艺技术,加强民间美术工艺的宣传和推广以及与品牌化、产业化、现代化相融合的策略,促进甘肃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之瑜.剪纸研究[J].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6(5):50-56.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12):20
-24.
[3]唐家路,孙磊.中国吉祥装饰[J].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5(6):40-46.
[4]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J].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20(21):
113-116.
关键词:民间传统艺术;平面设计;文字;图形图像;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68-0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几千年来积淀之一,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如果将其在平面设计中加以合理的运用,不但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还能够对我国艺术设计的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与我国平面设计作品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所启发。
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内涵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顾名思义就是源自于民间的,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能够生动的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示的服务于其日常生活,且集审美与实际功用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形式。例如:剪纸、民间年画、版画、皮影、刺绣、石雕、泥塑等等,均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而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也就是构成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整体形态的各种因子,是出自于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能够体现中国民间审美和创造最本质的精神的艺术元素,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二、常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一)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之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文字较其它的元素而言,能够更为直接的表达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寓意和情感,这一点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也不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书法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同样非常常见,经常被用来利用谐音或者是寓意的方式来表达作品内在的情感和审美。例如: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汉字应用的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吉语,吉语通常与图形并用,如:喜、、富贵有余等等均是汉字与图形(喜鹊、桂、鱼)并用来表达直观生动的表达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喜悦态度和美好祝愿的方式。
文字是现代平面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果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文字元素如果能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加以巧妙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有效彰显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如图1所示:泸州老窖・喜酒就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字巧妙的融入了招贴设计之中,不但寓意吉祥喜庆,形式优美,而且有效的突出了我国婚俗的民族特色和喜酒的特点,达到了很好的设计效果。
(二)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之图形图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早在汉字出现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利用图形图像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和传达感情,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带有内涵和寓意的图形图像不但为劳动人民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还逐渐的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剪纸、版画、刺绣、皮影、石雕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利用了各种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图形和图像,如:人物、植物、动物、符号以及图腾等等来做为艺术元素,这些带有寓意的图形图像生动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朴素的审美追求,而这些均可以作为平面设计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例如:在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中,蝙蝠常常寓意为“福”,仙鹤则寓意为“长寿”,葫芦则寓意“子孙万代”均体现了民间传统艺术中图像图像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的需求,合理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但是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实现民间传统艺术图形图像元素的合理、有效应用,并不是简单的挪用就可以的。而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设计的主题,有选择的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或是图像,还要在充分了解了所选择的传统图形图像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作品的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变化和创新,以更好的突出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让其在具备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特色和风格的同时,还要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的特色和意蕴,从而让所设计出的平面作品成为中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如图2所示,凤凰卫视的台标就利用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常见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一凤一凰,一阴一阳两个主体,将其设计成两团燃烧的火焰的形式共存于一个圆内,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凸显了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而且将品牌的特点变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成功的将中国传统图形图像应用于设计作品的案例。
(三)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之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色彩理念就是流传已久的“五色观”。五色观不但呈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于色彩的认识,而且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民间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元素进行挖掘和研究,不仅对于我国的色彩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色彩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色观实际上就是将青色、黄色、赤色、白色、黑色被定义为最基本的五色,而将其它颜色定义为间色的一种色彩定义理念,这一色彩理念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有着诸多生动的解读与应用,而且具备各自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黑色通常被定义为神秘、红色则代表了喜庆吉祥、黄色代表了权利尊严、白色代表了纯净神圣、青色则代表了朴素善良,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五色还分别代表了五行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赤色、土为黄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除此之外,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颜色的搭配还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口诀。如:“红配黄,喜煞娘”“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等均反映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色彩元素的运用特点,如能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运用能够让作品在具备了民族特色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民间传统艺术的色彩元素时要注意,虽然说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很好的体现了民间特色,但是却要注意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色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和内涵会随着地域的变化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将民间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应用于设计作品时,一定要确保全面了解各个民族和地区人民对于色彩的喜好和禁忌,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用色习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影响作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间色彩与现代创意的有效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不但能够体现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真情颂扬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而且其生动、自然的特征能够让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融入民族的灵韵和才气,让所设计出的作品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对现代平面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想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再创造,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在世界平面设计的舞台上绽放其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承华,董德丽.谈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J].美与时代.2004(08).
[2]谢秩勇.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