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金融结构,投资基金,内部治理
一、引言
在19世纪中后期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投资信托基金首次在英国出现。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投资基金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上蓬勃发展,目前美国共同基金总规模已增长近1000倍。基金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最显著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进行投资基金的尝试,逐渐形成了投资基金市场的雏形。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60家基金公司掌管了纳入统计的464只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共计18864.60亿元,份额规模共计24638.56亿份(不含QDII,以下数据均不含QDII)[①]。其中31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共计685.52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3.63%投资基金,份额规模共计768.10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3.12%。其中433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共计18179.08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96.37%,份额规模共计23870.46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96.88%。[②]
根据美国2008年度行业统计报告,全美约有600家基金发起人管理8889支共同基金,总资产净值为9.60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共同基金总资产净值19万亿美元的51%。综合1995~2008年的数据统计,共同基金占美国基金总资产净值的比重约在92%~96%之间。[③]
【关键词】直接对外投资投资战略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截至2007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179.1亿美元。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存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相比,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还比较薄弱,海外投资企业数量、每年海外投资的金额与海外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都还比较小。而且,中国的海外投资大多数为中小型项目。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企业500强中,仅有35家中国企业,且排名大多数位于下游。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研究
1.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作为突破口
我国现在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并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资源开发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国际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资源开采业对外投资的环境极为优越。对于一些行业,如采矿业、林业、石油开采业,世界上一些国家资源的供大于求,我国企业应该因地制宜的到国外去投资,开采、加工和运回国外的资源以满足国内需要。
2.以制造业和贸易替代为海外投资重点
对我国现阶段的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投资重点应放在生产能力过剩、拥有成熟的适用技术或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制造业上。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我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这些技术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3.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应与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相一致的标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并购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或与当地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合资合作,可以直接获取一般技术贸易和引进外资所无法获得的先进技术,然后将技术传播回国内运用,从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例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事业部。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1.以发展中国家作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选择
我国地处亚洲,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需求偏好等使得进入障碍较小;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技术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边际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大,投资机会较多;还可以利用东道国享有的优惠贸易条件,把产品销往第三国。
2.有选择地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
美国、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因为其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投资法律法规健全,金融市场发达,各类人才丰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理想场所。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掌握的高新技术反馈回国内。
3.积极谨慎地发展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投资
这些国家正处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急需外国在那里进行直接投资。这些国家拥有仅次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基础、民众的教育和工人的技术水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但是其产品出口能力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比欧美产品更适合于该地区的市场需求。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选择战略
1.重点发展具有垄断优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其直接的效果是创造经营的中间产品的内部市场,避免外部市场交易的风险;使资金的转移、税赋的合理避逃有了通畅的渠道;同时降低了谈判、询价等交易成本;保证本企业的技术、技能等不外泄,以持续获得利益。对资源寻求型的投资还可以保证母公司所需资源的稳定来源。
2.大力发展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大部分却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由于其拥有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优势。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劳动力成本低,产业转移产品的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也比较低廉;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形成了简明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优势;拥有符合当地市场需要的实用技术。
3.促进企业集群的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一个国家的成功是来自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国内有大量的企业集群地,如宁波的服装、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产业等。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选择的重要战略。从跨国公司成长的角度看,企业集群可以作为一跨国公司成长发展过程中内部化优势的一种替代。
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1.根据跨国公司的投资目的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国外的自然资源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然寻求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以合资为主,有利于冲破对于自然资源开发的控制以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这种进入方式能够直接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充分提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
2.根据中国的行业特性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关键词:FDI 产业结构 招商引资
海南建省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海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南省在招商引资方面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海南省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新、更高的要求。然而,海南招商引资战略的选择中缺乏从产业选择和区域选择方面对外资投入的方向性引导,研究海南省招商引资战略方向问题和外商投资项目评价体系问题对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三次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外部资金的投放、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正的溢出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海南省产业发展和升级,同时,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方式和效益。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结构、流向受制于外资吸收地产业结构因素,即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
本论文在产业结构因素方面选取1988-2009海南省三次产业(分别记做PI、TI、SI)的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通过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短期内,第一产业(PI)及第三产业总产值(SI)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和外长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以上因果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得到:lnFDI=0.322847-1.566542*lnPI+2.140983*lnTI
即: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FDI自然增长0.322847;第一产业每增加1%,海南省吸引外资下降1.566542%,第三产业每增加1%,海南省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2.140983%。这个结论符合海南省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迅猛增加的客观事实。
二、招商引资的产业方向选择
近些年,海南招商引资的发展迅速,卓有成效,开放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的进行,第三产业的开放也在逐步推进,在新时期海南做好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吸收外资的产业规划、区域规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外资的投资效益。
(一)坚持把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作为长期的战备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海南发展第三产业具有五大优势,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海南省现阶段第三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外资第三产业中的很多领域都有着明显优势,海南在法理发展对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的同时,应对第三产业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层次要求,充分利用外资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来发展海南较为薄弱的生产行业。海南招商引资围绕建设热带海岛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产业发展方针进行开发建设,使海南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将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经济行政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产品互动、体制创新的全省第三产业一体化。
(二)对房地产业的招商引资注重质量,进行适度引导
海南的房地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保持高涨态势,在海南省经济增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房地产业在保持现在招商引资方针的同时,不能对其过度依赖,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质量取胜。开发应顺应海南形成旅游岛的形势,加大发展旅游度假的产品,主要的发展与旅游、与体育等产业相关的房地产相关的产品,配置地方稳定税源,并适度控制普通商品房的开发。
(三)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的招商引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海南农业是地方经济中的弱质产业,突出表现在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加大对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加快对农业先进技术和项目的引进,加大政策倾斜度,对农业投资进行合理布局,着重引导资本流向独具海南特色的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吸引外资投入到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产业,培育一批热带果蔬、水产品、畜产品、橡胶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此外,进一步鼓励和落实大型农产品贮藏集散物流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控制和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使海南农产品走上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
三、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选择
海南省的招商引资初期以合作方式为主;90年代中期以前合资企业成为首选;90年代后期直到现在,独资方式占绝对优势地位。步入“十二五”,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南在招商引资的投资方式选择上,应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根据不同的产业性质和区域的不同特点,合理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式,积极引入跨国并购、产业外包等新兴投资方式。
(一)坚持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
海南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资金缺口,但更大的缺口则是技术、管理缺口。经过了10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推动本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成长的策略的成效并不理想。外商投资企业多采用独资方式,省内企业一般无法从中获得和享用外商拥有的先进技术,对产业技术升级的促进作用没有和合作经营和合作经营所起的作用较小。
在外资投资方式选择上,海南应该注意充分掌握自身的特有资源,防止外方获得该资源后谋求控股甚至独占,坚持利用外资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新开放的领域,外商为了迅速打开市场,仍然会积极寻求合资,在合资过程中,我方应该对自己的权利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一味满足对方的要求而减少自己的合理条件。在一些关键资源领域,建议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限制。
(二)鼓励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1、积极承接外包业务
业务外包是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新方式。一般来说,业务外包主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外包。海南省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对不同的方式的业务外包进行承接,同时需灵活应对。
一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业务外包,海南省劳动力要素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有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业务外包的天然优势。在承接此类外包业务时,应考虑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在省内企业目前不具备竞争能力时,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至少引进两家跨国公司投资,形成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通过对同类产品进行关税补贴,使跨国公司的产品与进口商品形成竞争。
二是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外包,此种产业外包是外包企业充分利用承接地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产业专业,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海南省在对此类业务进行招商引资时,应对保持适度开放,并重要资源进行有条件控制,引导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实力,应进行科学引导,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三是重点承接服务业的业务外包。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是优化海南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重点方向,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转变经济和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的战略选择。海南要大力培育本地有实力的服务供应商和外包承接商,逐步培育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本地服务供应商。
2、有条件鼓励跨国并购,实现直接利用外资与间接利用外资的有效结合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入世后逐步的政策的消失,外商直接投资领域逐渐放宽,跨国并购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更加常用的方式。海南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金融领域会更加开放,跨国并购将成为海南利用外资新的增长亮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下,海南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并购市场。在招商引资时,应注意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的融合,引入企业参股、收购或兼并模式,根据不同行业类型,进行适当的引导。
海南对大部分竞争性的工业行业,应放开对跨国并购的各种限制,包括股权比例、并购方式等。放开这些行业对跨国并购的限制,有利于行业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改善行业的组织企业将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实力。
对存在明显规模经济的工业行业,主要是重工业产业(汽车、重化工业等),由于这些产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如果外商所占比重过大,将不利海南省的产业安全,并可能造成利润转移,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加大,所以应有步骤的放开对跨国并购的限制。
对服务业的跨国并购,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服务业开放程度较小,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省内企业难以承受国外服务业的冲击。且目前大部分服务业存在的高额“租金”,利润较高,如果允许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很大一部分利润将被转移出去。因此,服务业跨国并购应对外资的股权比重进行限制,同时在审批环节上从严把关。
3、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因此,海南省在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扩大产品市场,降低经济风险,获取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并可获取技术和生产性资源。
近些年来,海南省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也建立起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如海南航空、海马汽车等。随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和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对东盟的产业比较优势开始形成,对东盟资源类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期间内海南可加大与东盟国家的战略合作,以越南为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杨建龙,关于外商投资与外资政策的博弈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赖明勇,包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2(6)
[5]张骁,杨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借鉴――来自日韩经验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6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创新高,达63.5%。自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逐步放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外资进入对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的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越来越大,直接投资进入对本国市场结构效应的分析一直是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
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市场结构的机理分析
Hymer(1960)首先提出了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并指出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的不完全让少数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从而进行企业规模的扩张,形成跨国投资。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阐释了跨国企业选择海外投资方式的动因,当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直接投资方式也可分为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两种。绿地投资又称作新建投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新建厂房,购置新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绿地投资会增加厂商数量,在东道国市场引入竞争效应。并购投资是通过合并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获得股权,形成对东道国在位企业的控制,并购投资方式没有直接增加东道国市场厂商数量,初期不会对东道国市场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但长久看溢出效应的作用使东道国在位企业效率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会对东道国市场结构产生影响。
三、基于我国信息服务和软件业的分析
1.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市场结构现状
通常刻画市场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是市场集中度,它能够比较真实的体现市场中企业相对规模的大小,综合地反映出市场的竞争状况。经常使用的集中计量指标有: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本文将采用CRn指数反映行业集中度,式(1)是CRn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其中,xi/X表示第i家厂商的市场份额,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前n位的企业对市场的操控能力越强,本文计算了2005年-2014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中度指标。
2.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准确估算FDI的规模能够如实反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状况。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FDI存量,根据国家队外资企业的最低残值率10%,折旧年限15年,用固定资产折旧的平均年限法,最终按照年折旧率6%计算得到各年的FDI存量,计算方法如下:
2005年-2014年,我国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存量总体增加,其中,2006、2008年增幅较大,分别由584337624.3万元、1784867185万元增至1401269652万元、2796713019万元,涨幅达139.8%和56.69%。2008年后,除2012年达到最高2823027243万元,其余各年无较大幅度增减。
3.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市场结构关系
我国信息服务和软件业行业集中度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现状呈先大幅上升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可以推测两个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验证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本文拟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加以验证,将信息服务和软件业行业集中度作为因变量,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运用Eviews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3:
模型总体R方达0.504693,整体拟合情况良好;F检验中,模型在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行业集中度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存在回归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系数为正,T检验P值为0.0213,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与行业集中度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由此,可以认为在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行业集中度有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竞争力。
4.影响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市场结构的其他因素
首先是政策因素,国家对不同行业实施的产业政策的异同也会对行业集中度产生影响。其次是行业因素,市场容量的大小会对行业集中度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56-02
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大量消费为前提的。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集中体现为石油消费急剧增长,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中国能源(石油)企业必须学会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走资源获取型道路。对于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刘宏杰博士在《中国能源(石油)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一书对中国能源(石油)企业走出去路径进行了深刻研究,较圆满地回答了该问题。
一、走出去的必然性
经济研究离不开历史研究。刘宏杰认为,发达国家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14年前的能源对外直接投资初步形成阶段,1914—1945年扩张阶段,1945—1980年比重下降阶段,1981年至今的适应性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脉络中显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化工业时期,发达国家都是以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来支持本国的工业化发展。
经济学是实证科学,刘宏杰利用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实际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中国石油消费与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有较强依赖性,石油消费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这样,国内能源生产的不足和消费过快增长势必引发能源安全问题,其核心是石油安全。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日益加快,能源生产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无论是从借鉴国际经验出发,还是从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中国能源(石油)企业必须走出去。
二、去哪里
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考虑的是资产均衡价格如何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中的形成问题。刘宏杰创造性的将这一模型运用到中国能源(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战略选择中:是继续在国内进行零风险生产,还是直接投资到高风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应该不断扩大投资区域,减少国内石油供应风险。从高风险高收益角度看,中国石油企业放眼世界各个产油区域,不回避对政局不稳、纷争不断区域的直接投资,重点加大对中亚和里海地区、俄远东、非洲、亚太和拉美地区投资,同时积极关注世界局势,寻找进入中东地区的投资机会。
三、怎样进入
目前国际通行的石油投资方式主要有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两种方式。股权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并购投资和绿地投资,非股权投资包括许可证协议、租让制、产品分成合同、经营合同等。刘宏杰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市场条件下中国石油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以采用并购高技术水平公司、低技术水平公司和绿地投资三种不同方式进入目标市场。
在国家战略条件下,中国石油企业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目标,通过决策树和期权分析相结合,分析论证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该以并购为主。
另外,石油和政治总是紧密联系的,中国石油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要注意处理好与东道国政府以及相关国际企业的关系。
四、效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