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统计是在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下,通过特有的计量形式和科学的统计分析,对能源的各个过程进行研究,并揭示其内部规律和平衡状况的专门统计。能源统计能反应能源的各运行环节之间的特征和相互联系,反应制约和平衡状况。企业在能源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运用能源统计,规范能源统计制度,优化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1.为国家制定与确定能源政策,为国家制定能源计划和保证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依据。
2.加强企业的能源管理,为节约能源、发展生产、提高企业能源的利用率和改善环境等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3.对企业执行国家能源计划和政策进行调查监督和统计分析,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查原因,作出改进[1]。
二、能源统计的基本方法
1.原始记录。通过卡片、表格、?尉莸刃问剑?记在能源活动过程和成果。如进购能源的原始记录、能源的领料单、退料单等,能源库存的盘点记录和结存的记录等等。
2.统计台账。基层按照填报能源统计表,分析工作、能源管理和其他核算等制作资料账册,一般包括统计报表台账、专项指标台账、能源管理台账、历史资料和分析研究台账[2]。
三、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能源统计分析,能有效帮助能源使用进行预测。统计人员通过到车间具体调查了解,掌握能源的产出、消耗等信息,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能源变化的原因,发现企业生产和能源消耗的薄弱环节,判断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从而进行更新和淘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出有效建议。
1.能源管理机制不完善,部门职责不清晰。很多企业没有专设的能源管理部门,在用能方面也没有采取长期有效地管理手段。部分企业片面地追求产业值,忽视能源统计的基础保障作用。有的能源管理部门对相应的法律缺乏了解,只做数据记录和数据上报,没有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2计量设备精度不够。很多企业的计量设备配备不足,有的没有按期检查校对,有的精度不够,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在计量上的不准确,从而影响能源统计的准确性。
3.能源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低。能源管理部门应该依照企业情况进行专业能源管理人员配置,很多企业的能源管理人员确山能源统计的技能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专业能源管理经验。很多企业的计量还是用人工来抄表,一方面浪费人,耗费精力。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问题和问题的出现,达不到精细化。
4.计量数据管理使用混乱。许多企业没有把统计数据作为基础,很多部门各自为政,步调不同,甚至让数据出现矛盾等。
五、提高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1.健全能源管理体系。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制定实施计划,也可以增加能源统计的内容,健全能源消耗体系。其次,要对企业的能源支配作出明确规划,对能源计量、能源消耗、能源回手利用作出明确划分,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记录数据。最后,要精确换算数据,正确分析能源的记录情况,为能源利用和管理提供准确的分析。
2.加强企业能源的统计管理基础。第一、要建立健全原始数据和统计台账,完善原始记录,并进行加工整理,制成统计台账,最终建立起符合实际和高效率的能源统计管理制度;第二、完善计量管理,精确能源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具体要对各种计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管理和有效配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和校验。此外,还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实效性,病及时反馈信息,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3.提升能源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明确责任。在能源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有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注重专业人员的配备,确保统计队伍额稳定。统计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和能源管理和计量的知识,熟悉掌握生产的工艺流程,计量技能高,能够对数据展开判断和分析。此外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了解国家的相关规定,提高整体素质[3]。
4.细化能源统计管理。企业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在能源统计管理中会涉及到多个部门,能源管理要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和目标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地将能源统计工作做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管理制度;提高
企业是能源管理的主体,企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是降低能耗、提升效益的根本,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要想实现能源节约,必须进行精确的能源计量。并且,能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能源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所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能源管理需求,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实效性,促进能源的节约,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目前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情况
1.1 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概况 近些年来,原油管道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管道输送具有持续性强、安全性高、输送量大以及能量消耗低等特点,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近几年,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输油量持续增加,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输油量将会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加强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2 石油储运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虽然中石化在能源管理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能源计量足够的重视,企业侧重于经济产量,在能源计量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第二,企业部分能源计量器具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部分能源计量器具已经损坏,此外计量器具的检修及更新都不及时,严重影响计量工作的精确程度;第三,企业能源管理以及成本核算没有将能源计量数据纳入考虑范围,造成企业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据统计,企业在2010年燃料油消耗将近5万吨,天然气消耗达到了2000万立方米,电力消耗达到了10亿千瓦时,这些能源均产生了较大的消耗。所以,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数据搜集和分析,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能源使用的有效控制,是企业目前所需落实的工作。
2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提升策略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再根据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现实,本文提出以下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效率的方法。
2.1 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制度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应该建立各部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能源计量问题进行处理。并且还应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的质量管理、责任管理、统计管理、设备管理等。改进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保证器具的使用价值,使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持续提升能源计量检测的控制效果,强化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整合,对能源计量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成本核算以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加强能源计量有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针对能源计量有关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考核体系,给予计量人员一定的在岗培训时间,提高计量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使其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定期进行相关培训考核计划的制定,安排好培训的时间、内容与规模。在培训的过程中,落实好培训教案、专业传授、培训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强化能源计量有关人员的培训考核,保证在岗人员都能通过考核。努力促进计量有关人员的学习交流,参考其他企业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促进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3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企业应将能源计量器具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企业应建立关于能源计量器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产品合格证、检修记录等。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设定专门的人员进行档案的管理,明确其管理责任和注意事项,包括档案的整理、收集、分类、查阅等工作。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避免档案意外失窃或丢失等情况的发生。计量器具的档案按照一个档案记录一种器具的方法进行存档。进行计量器具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资料的收集,此外还应包括器具的技术报告、检修记录等。
企业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查,有关部门应根据分级管理的需要,明确计量器具检修的时间安排,并且还应明确计量器具的种类、作用、检验方式等。国家严格要求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测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保证检测的合理性、全面性。对于企业引进的新型计量器具,必须事先进行检测,确定其质量可靠时才能投入使用。对能源计量器具设定独立的编号,有利于计量器的使用情况。
2.4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 企业的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涉及计量数据多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数据的获取、整理及分析等。其中,数据的获取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检测的实际情况,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真正地体现企业能源的损耗情况,有利于数据的有效分析和企业相关措施的制定。除此之外,企业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通过计算机完成对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管理,使用先进分析手段,结合实际需求以生产周期为单位对能源的损耗进行及时而又精确的测量,进而推出可行的企业能源节约措施和提高能源管理的办法。
3 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能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企业能源的节约、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定是实现企业能源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并完善其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其管理工作的实施。本文以井下测试公司为例,指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广大企业的能源管理提供参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建新.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202.
[2]马海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能源审计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税收法规操作性细则不明晰目前,我国扶持节能服务产业的专项政策规定不够明朗,只是明确规定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总则。节能服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基层税务机关人员以及会计人员对此本身就缺乏认识,再加上实施细则的缺失导致基层税务机关和节能服务公司在实际税务处理工作中的操作不当。
(二)税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首先,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未必能够减税。节能服务公司在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时,不能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的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进行税额。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分享收入不大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利益,用能单位也不能抵扣进行税额。但是,如果节能服务公司放弃免税、减税优惠政策,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减税。其次,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门槛高。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收优惠条件只限定在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除此之外,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还在注册资本、技术等各方面加以限制。这种税收优惠限制使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取税收优惠。不利于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
(三)税收征收管理难度大节能服务作为一种新事物,税收政策的执行本就不理想。“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税务处理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和开具、进项税额的认证和抵扣、设备和不动产的判定、进项税转出和视同销售等关键环节,比营业税的税务处理要复杂很多,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也比营业税严厉得多。此外,营改增后增值税核算体系和原增值税项目核算体系同时存在的情况也加大了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
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流转税政策
(一)细化合同能源管理税收政策基于现行合同能源管理税收政策,立法机关可以携手税务机关,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税务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尽快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合同能源管理税收政策的实施细则。如制定类似于“合同能源管理增值税管理暂行/试行办法”的行政法规,就合同能源管理增值税问题,包括征税范围、纳税主体、税率、计税发法、减免税等,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定,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里增值税征管。
(二)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流转税优惠政策首先,实行完全的消费型增值税,彻底消除重复征税。营改增后,节能服务公司购进的节能设备,有较大一部分进项税额可在最终纳税时进行抵扣,从而减少企业成本。但是作为其经营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人力资本又无法抵扣,以致税改的效果降低。因此,只有将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各项因素中,才能彻底消除重复征税。其次,针对节能服务公司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导致进行税额抵扣链条中断的现象,税务机关可以将“免征”改为“即征即退”。最后,适当降低税收优惠准入门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最基本的模式分别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和节能量保证型。在节能服务市场发展早期,普遍采用的是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客户无需承担较大的风险,从而吸引客户进入市场。当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成熟时,节能服务需求规模随之扩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始逐渐向节能量保证型模式转变。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只适用于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因此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节能服务市场发展的初期,对节能效益分享模式给与税收优惠,在后期,对节能量保证型给予税收优惠。其次,可以适当降低节能服务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注册资本,但同时要严格节能量审核,以使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充分享受到合同能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综合能耗;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12-01
一、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公司下属分厂的动力能源管理集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现代化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全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现对公用工程各个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
公司本部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11年6月,建立公司能源动态监管系统。系统采用B/S结构为主的设计模式。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对公司能源消耗数据的及时、准确的监测,以及科学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提高了能源数据的应用水平。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能源消耗数据库
主要包括综合能源消耗情况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各分厂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掌握全公司水、电、汽、气、油和其它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能耗水平识别评价软件
利用综合能源消耗情况数据库,对各分厂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照国家、烟草行业和公司的用能考核指标,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进行能耗水平识别,分析和评价各分厂的用能情况,查找问题,为相关部门掌握、分析信息和研究节能改造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平台。
(三)能源安全预警系统软件
通过系统全面掌握整个公司能源使用、消耗、配置及调度情况,利用预测和预警技术,根据相关分厂的能源消耗总量限值进行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和报警功能,为公司的能源使用、保障、调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建立公司级能源安全预警系统。
二、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合问题
公司信息系统整合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和分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二是公司和分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分系统(ERP系统、MES系统)整合。现有各分厂的动力能源管理集控系统在分厂内部独立运转,已形成数据冗余和数据的不一致性,使得公司和分厂管理层无法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持。技术方面,各系统间缺少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不能获得共享通用的数据源。各分厂间由于地域相隔较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时动态监管和预测的问题
公司目前能耗动态监管平台实现了能耗数据的事后统计分析等功能,但并未实现动态监管的作用。现行监管运行和分析的不足是:每月报表上报的能源数据只是抄表数,并不是月初到月末期间的实际消费量,加上上报的卷烟生产数量通常是入库数,不是实际生产的卷烟数量,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月或季度单箱能耗数据不准的主要原因。
(三)公司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系统架构问题
公司现行的能耗动态监管平台向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系统转化过程中,系统架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能有效整合利用各分厂已建成的动力能源集控系统的资源和成果。
三、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采取的对策
(一)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整合的对策
能源信息系统的整合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功能进行完善,避免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不一致和功能重叠。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和通讯技术已能较好地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接口和连接,以及跨地区远程系统整合等技术问题。
(二)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动态监管的对策
能源管理实现动态监管离不开数据采集网络化建设和采用先进、准确、稳定的计量监控等仪器。在实时动态数据和多年数据整理和分析基础上,区分能源上报数据和实时数据的不同方式,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数据层层挖掘技术,最大限度地发现数据价值。准确预测未来能耗变化趋势,同时对影响能源消耗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处理,为年度节能项目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建立公司能源管理中心,深度挖掘企业节能潜力
通过整合分厂现有的动力能源管理集控系统,在公司能源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两级监管的公司能源管理中心,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一)对分厂的日单耗情况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并对其进行能源预测、预警、能效对标等的科学管理
利用其所具有的功能模块,对分厂的耗能情况实施远程在线监测、实现能耗数据预测、预警等的科学管理等。通过该系统平台所具有的"能源专家咨询系统"模块,还可以为公司和分厂管理者提供优化能源管理的决策支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对能耗高效管理的需求。
(二)加强对现场数据来源的监管,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加强多元化、多角度的能耗数据汇总分析,在能耗数据真实、完整的前提下,搭建数据模型实现对分厂、公司耗能情况进行趋势预测,为公司、分厂实现节能量目标提供有效的工具;加强公司和分厂两级平台数据共享,为分厂优化生产、挖掘节能潜力提供有力依据。
(三)探索公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
建立公司能源管理中心,有利于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单位能耗,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烟草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烟草行业走新型公司化道路的发展模式,促进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
五、公司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立足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系统与ERP系统、MES/DSS系统的无缝连接。以能源动态实时数据为基础,提取MES/DSS系统的卷烟生产数、生产计划、财务数据等信息,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提供给各级能源管理人员全面、真实、及时、有效的数据,创新能源管理方式,实现能源管理到班组、工序、产品批次,以及具备有效的能耗指标预测功能,提供专家咨询和应急预案,建立"能耗在线监测、能耗超标报警、能源审计"三位一体的烟草行业能源管理与信息监控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
[1] 先进制造企业管理方向MBA 核心课程培训课件[D].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简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O)通过能源服务合同为客户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人员培训、节能量检测、节能量跟踪等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按合同约定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节能机制和商业运作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九十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正式引入我国。当时,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就在我国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达成了共识,并决定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以推动我国广泛开展节能工作。中国节能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然而,面对国内庞大的节能市场需求和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的成功实施,节能服务公司却远没有像预期那样的快速发展,相反,这些节能服务公司目前的处境相当被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原国家经贸委利用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增款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并于1997年成立了3家示范性的能源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1997年到2006年底,北京、辽宁、山东3家示范企业的能效投资逐年稳步增加,累计为405家客户实施了475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3.31亿元人民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能源服务公司获得净收益4.2亿元人民币,而客户的净收益是能源服务公司的8~10倍。这些项目产生的节能能力每年达151亿吨标准煤,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能力每年达145万吨。这充分说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是可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已经启动项目二期,并将继续得到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其目标是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推动我国新兴节能服务公司产业化发展,以此帮助我国扩大能效项目的国内投资,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预计在项目二期实施期间,累计节能量约为3,533万吨标准煤,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342万吨。
虽然项目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技术力量薄弱、项目融资困难、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1、政策方面。(1)企业缺乏实施节能项目的动力。现行节能法律约束力较弱,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或行为没有明显的惩罚措施。对节能行为缺乏明显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没有与节能的环保效益挂钩。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因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没有节能的积极性;(2)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不规范,缺乏评价标准。能源服务公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诸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办法、合同规范及其履约道德准则等。同时也缺乏评价节能服务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节能服务市场比较混乱。
2、融资方面。(1)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多数运营的节能服务公司经济实力较弱,无力提供保证其贷款安全性的担保或抵押。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大项目一般在投入几年以后才会有回报,企业要进行后续投入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又是新生的企业,商业资信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资金不足,大量好的节能技改项目无法实施;(2)缺乏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授予信用额度低。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节能服务公司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强,常常无力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银行对这些公司的信用度水平存在质疑,授信额度很低。此外,目前中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是很明朗,银行缺少对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机制的深入了解,这更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
3、能源服务公司方面。(1)能源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强,缺乏运营能力。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是全新的,又比较复杂,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基本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多数缺乏综合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计划制定能力、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后期管理能力等,降低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2)缺乏权威的节能量核准手段。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问题,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但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上,经常难以与企业达成一致,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节能量的核准和评估。
三、促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建议
基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现状,对推进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信息传播方面。以能源服务清单为载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终端消费者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限制下,对节能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为此,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应该制定一个全面的能源服务清单,清单具体包括项目描述、功能描述以及示范性案例研究。通过对服务清单的传播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信息障碍和认识障碍。
(二)政策方面。规范能源服务市场。为了保护顾客,提升能源服务公司的公众形象,避免不规范的能源服务公司混乱市场,必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在欧洲,欧盟各国正在努力为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建立一个征信系统,以避免有些公司为了牟取暴利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对整个行业的信誉和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公司要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行业的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公司要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公司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进行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三)融资方面。在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担保计划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面对我国目前巨大的节能服务市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设立专业化的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和相应的运作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担保基金启动银行贷款的节能融资中介机制。要对EMC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这种模式类似于世行、全球环境基金的运作模式,唯一的不同点是资金提供主体的差异,这里的节能专项担保基金主要由财政支出负责。财政支出突出了政府对节能事业的重视,同时财政支出的金额大,作为担保基金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提供保证。
节能项目担保基金应该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国家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国家财政出资,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节能项目担保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这两级节能项目担保基金有不同的职责,国家一级的主要负责国家大型EMC节能项目的担保,同时可以作为地方一级节能担保基金的后援支持;而地方节能担保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EMC项目的支持,负责培育地方节能服务市场。这样的分工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各个地区的EMC发展水平,避免发展不均的现象出现。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继续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国际上新兴的节能新机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EMC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有助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