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范文第1篇

(一)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全面总结年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发扬成绩,查找不足,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年,根据市政府与区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万元GDP能耗比上年降低3.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49%以上,对市下达的节能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并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继续实行“双目标”考核,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和“四不一奖”规定。

(二)完善节能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领导机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坚持集中统一的节能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分析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对全区节能降耗工作进行协调调度和指导。完善节能工作定期督查和调度制度,定期对各街道、开发区、管理区节能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建立健全能耗报告制度和约谈机制。

(三)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探索建立强度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的节能指标体系,通过实施能耗总量控制,确保完成能耗强度目标。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控制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断完善重大耗能项目专家评审制度和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完善科学化、常态化的节能预警调控机制,按照科学监测、超前把握、提前干预的原则,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跟踪监测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指标。加强对高耗能单位和新增用电量较大单位的用电监控,适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方案。

(四)强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把加快节能技术进步、深入挖潜节能改造作为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鼓励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重大共性节能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热技术工业应用、热泵技术工业应用、高效节能产品等先进适用共性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区节能专项资金导向作用,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加大国家、省、市政策争取力度,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节能技改项目和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强化项目监管,全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积极组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国家备案审核,提炼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示范模式。重点推进建筑废弃物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年内争取建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3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在工业及生活污水处理、畜禽粪便产沼发电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加大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完善静脉产业链条,加强对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废旧铅酸电池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年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数争取达到6家以上。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力争年内完成审核验收单位达到4家以上。

(六)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实施节能管理数字化工程,建立健全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动态监管系统和平台。依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与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至年累计实现节能量1.75万吨标准煤。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将节能低碳融入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每一个环节。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力争年内培训能源管理师10人以上。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监测,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能效标杆企业建设。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企业用能总量与单位能耗指标相结合的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

(七)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节能。积极推进建筑领域节能,新建建筑实行更加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节能改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任务。推进交通运输节能,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等高效低耗车型。加快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应用。推动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业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加强商业企业、酒店宾馆能耗计量统计和管理,鼓励应用高效空调、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产品。落实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在居民中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家电、照明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鼓励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60-04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技改新机制,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合同。节能服务公司先行垫资开展节能技改,并从企业节能的成本中获取利润。它是一种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我国也称“EMC”(即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的英文缩写),是能源管理公司的一种经营方式: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风险的节能新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单位节能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一、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特点

EMC对能源系统改造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服务,克服了我国目前在节能工作上面临的诸如企业节能投资意识不强,节能投资资金不足,节能项目“头痛医头”,系统效率不高。以及节能投资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障碍,以促进全社会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能普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项目零风险、客户零投入和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等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可通过供需双方得以具体体现。

(一)耗能企业方面的主要体现

1 企业零投资、零风险;合同期满后,可免费获得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

2 企业可用节约的耗能费用来偿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或节能项目使用费),并获得自身经济效益。

3 可在不投资甚至不需要维护管理的情况下,确保企业实现节能效益和效果。

综上,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对于接受服务企业来说,可谓天上掉“馅饼”。

(二)节能服务企业方面的体现

1 节能服务企业的投资收回。合同能源管理,即由专业节能企业掏腰包,为企业节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节能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并从节能效益中获取回报的机制。因此,节能服务企业应在一定合同期限内从企业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

2 节能服务企业的项目资金。实施EMC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一般是通过世行节能环保贷款及其它融资来源进行项目的全部投人,并承担较大的风险。

3 EMC模式是通过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来实施节能项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节能设备的所有权问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取“先投资后回收”的做法,其节能项目投资需在一定合同期限内,从企业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所以,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在合同期内仍属于节能服务企业。

5 实施EMC可解决客户开展节能项目所缺的资金、技术、人员及时间等问题。让客户以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的发展。EMC提供的一条龙服务,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节能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

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较新的概念及经营理念,在国内还不是广为人知。目前,合同能源管理企业面临着一些不可愈越的难题,其主要集中在诚信、人才和融资等方面。

(一)企业的诚信度低下

节能服务企业的客户一般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诚信度难以保障。我国企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加上节能合同一般至少签约1-3年,有的甚至5~8年,无形中加大了节能服务企业的风险。

(二)专业技术人员难寻

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来说。节能技术和控制资金风险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然而,由于节能服务企业刚刚起步,要找到既懂全面技术,又会控制风险,还能与人沟通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困难。目前,国内也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此,人才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融资艰难

节能服务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难题,

资金短缺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多数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的节能服务企业经济实力较小,而国家投融资政策对项目融资有很多限制,金融行业目前也仅是在探索,特别是实力较强的四大国有银行不从事项目融资业务。另外,节能服务企业的收益来自节能效益的分享。并非一次性收回所有投入,也就是说其投入要在项目投运后产生效益的若干年内分次回收。因此,还存在提前纳税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加剧问题。

融资难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企业缺乏资金和经验是普遍现象,单个项目多数投资额在50-150万元之间,对于节能服务企业,特别是潜在的能源服务公司,要想从资本市场中筹措资金是难上加难。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性质尚未充分被人们所认识、商业信誉未建立、无良好业绩作支撑,因此,较难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商业贷款。

(四)制度滞后处理两难

目前,采用的“先投资后回收”模式与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矛盾,节能市场混乱,特别是节能服务企业的界定存在问题等,企业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多为变通处理。如:将一台节能设备放在接受服务的企业使用,在合同期内其所有权仍属于节能服务企业,而耗能企业支付的节能使用费既难进成本。又无法对节能设备计提折旧。再如:节能服务公司的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节能服务,所以在发达国家,节能服务公司被列入服务业,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而在我国,税务部门总把节能服务公司看作是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把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费视同一般节能设备销售商的设备加价,纳入增值税的范畴,即把本应该是服务税的部分变成了增值税(目前,我国服务费的适用税率为6%,而增值税税率高达17%。);同时,因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来自节能效益分享,并非一次性收回投入,而我国的税收制度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因此还存在提前纳税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紧张。

此外,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应用中还会经常遇到诸如企业节能认识不强: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不完善;针对市场诚信不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较大;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三、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破解上述难题,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服务企业

在我国能够生存、发展、壮大,政府须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一)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那样,制定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扶持节能产业,或单独制定节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先试点示范,再逐渐推广;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相关财税制度,以支持节能产业发展壮大。

其次,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建立节能行业认证制度。设立节能服务认定机构,对企业是否能成为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严格的认证(认证的重要标准为:在合同中是否规定以节能效益分享来支付公司的服务费用),以防止某些企业(如出售节能设备的公司)混水摸鱼,借口节能服务偷税漏税:也可以防止税务部门钱权交易等不正之风的盛行。

最后,在严格界定节能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修订会计相关法规,对节能服务企业取得(或分享)的节能效益――服务费收入,变“权责发生制原则”为“收付实现制原则”加以确认,以便客观、真实地反映节能服务企业收入实现的全过程;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法规,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双方的具体业务会计处理,以便促进节能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首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发展平台,营造诚信的环境,并有针对性地帮助节能服务企业建立防范风险的市场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专项基金进入节能服务领域,为合同能源管理搭建更为广阔的融资服务平台。

其次,针对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大的节能项目。建议政府借鉴国外的作法,即对正在参与的现有节能改造项目,通过节能服务企业与跨国银行的合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为其提供相应的信用再担保,以确保节能服务企业的顺利融资。

最后,建议政府出台带有强制执行的措施,建立节能减排基金,支持耗能企业、节能服务企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如贴息、担保等:也可考虑安排专项贷款或国债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三)建立节能服务平台

建议政府用补贴资金建立节能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权威的节能信息和准确的节能指导,积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构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机制。即建立一支能“发现、挖掘节能市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实施节能服务措施”的节能服务平台体系。

首先,建议尽快建立能“发现、挖掘节能市场”的部门或机构。目前,国内企业节能的积极性很高,节能的需求旺盛,但面对还不规范的节能市场,特别是面对纷杂混乱的节能信息,企业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构建节能服务平台体系,不仅要提供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信息,更重要的是组织一批节能专家为企业进行全面的节能诊断。同时,政府还要给予用能单位权威的节能信息和准确的节能指导。通过其深入耗能企业单位,特别是高耗能企业单位,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发现节能问题,经过可行性研究,加以归类汇总形成可靠的节能信息,最终提供给节能服务企业。

其次,建议确立和扶持一些能“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企业,适时满足节能产业发展对资金和技术的需要。目前,我国从事节能事业的公司多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技术缺乏已成困扰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政府应从各方面给节能服务公司以政策上和财政上的帮助。

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应发挥政府信用引导市场资源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更好地为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特别是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信用再担保或短缺补贴;出台优惠、倾斜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使其克服初创时期从资本市场中筹措资金的困难。

在技术方面,政府应积极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节能技术专业队伍。一是通过大力开展专业培训来造就人才;二是建立节能检测机构为政府对能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三是可以吸引外资公司进入,带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最后,建议政府培育一批能“实施节能服务措施”的企业大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涉及耗能单位(接受节能服务单位)、节能设备供应商和实施节能服务措施单位等多家企业。其中以提供综合性节能服务为优势的节能服务单位尤其重要。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节能设备供应商仅专于某个或某些节能技术,无法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潜力分析:二是在为企业采购节能设备时理所当然的选用自己生产的产品,而非面向全社会优选,这样其产品在耗能企业是否适用,节能的效率是否最优就大打折扣:三是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需要许多技术和设备配合使用,而再大的设备供应商也不可能生产出某企业所需的全部节能设备:由不同的设备供应商分头给一个用(耗)能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就会存在综合性差的问题。为此,建议政府在严格而准确地界定节能服务公司的基础上,集中各类节能技术专门人才,成立以综合性节能服务为优势的节能服务公司,并在各方面给其以政策上和税收上的优惠,使其快速、稳步地发展壮大,成为一批能“实施节能服务措施”的企业大军,更好地服务于节能减排事业,

(四)给予节能政策优惠

建议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多给政策优惠”的方式来支持节能产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不仅对参与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企业、中介单位和服务中心等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鼓励:还要对使用省级以上权威单位认可的“节能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进而实现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共赢。

(五)强强联合,做大做强

首先,建议政府积极鼓励有资金、技术实力的国内企业组建合同能源服务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促使我国节能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其次,要大胆地引进国外的一些大的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这样,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融资风险管理模式,借鉴国外银行对节能服务企业节能项目的评估经验和方法,同时又可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设计出适合我国银行系统的节能融资风险控制、管理工具等,进而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快速、稳步发展。

最后。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承担我国节能服务主要任务的现实,建议政府应对其进行及时正确地引导,使其能将有限的资金或技术真正用于节能事业上:同时,还应制定节能服务考核标准(如:核定每年应完成的节能减排量指标等),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做到优胜劣汰,进而使节能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六)制定标准,完善监督

结合现状,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早出台鼓励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管理办法”,尽快修改现行节能法律,出台更多指导性、强制性的各行业的具体能耗标准,建立并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形成“政府引导、节能服务企业实施、能耗监控、多方监督”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同时,还应把“节能降耗”目标作为考核各级领导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发展,提高此类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

引进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一系列鼓励节能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已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上拥有巨大潜力,节能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的机遇。只要政府有所作为,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节能新机制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龙海.石油危机催生市场化节能新机制阴.“合同能源管理”有待广泛推行[M.大众科技报,2007-06-14.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范文第3篇

主题词: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考核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共建筑高能耗的问题日益突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具有高度的示范作用,对实现“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筑节能考核机制是衡量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标尺和评价节能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对于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构建公共建筑节能考核体系进行探讨。

1.当前公共建筑节能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节能目标实行一刀切。如“十一五”期间,各地节能降耗的考核目标均顺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对公共建筑节能的考核亦按照20%目标执行,未分析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的客观实际。而由于要完成该硬性指标,必然滋生一些人为干扰因素,最终影响能源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出现能耗降低与实际不符现象。

2)节能考核内容比较笼统,考核制度不健全。未对节能考核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或分解项目过于繁多而无量化细化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差,以至于考核工作的主观判断较重,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节能工作的实际情况。此外,用能单位节能考核未实现常态化,甚至仅限于上级部门的年度考核,日常考核机制流于形式,无法及时发现节能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节能改进方向。

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考核的范围应涉及能源管理模式的全过程,要使节能考核评价结果有效促进节能工作开展,成为节能规划的分析决策依据,必须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则,根据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模式和内容,科学构建节能考核体系。

2.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考核体系构建

2.1节能考核实施主体及考核对象

公共建筑节能考核体系的实施主体是由各级建设、财政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抽选地方有关专家组成考核评价组对考核对象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各级政府机关办公楼用能管理部门、公共建筑的业主或产权所有人。

2.2节能考核体系设计原则和思路

1)客观性原则。影响公共建筑节能效果的因素较多,考核指标要尽可能反映节能工作的实际情况,减少受主观判断影响,为节能改进提供客观依据。2)层次性原则。根据考核预想的内容,设立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避免同一指标重复出现。3)可操作性原则。选定的考核指标,应当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以量化以及便于数据采集,应使考核程序和工作尽量简化,避免纷繁复杂,影响考核结果。4)可比性原则。应尽量选取各地区公共建筑带有共性、有代表性的指标,从而便于指标的纵向、横向比较,增强考核结果的可比性。

节能考核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组织管理,表现为节能组织规划和制度建设的考核评价;二是过程控制和措施,表现为各项工作内容和措施的实施过程的考核评价;三是目标和产出层面,反映在节能量、节能投入产出比等直接结果以及节能管理产生的各种外部效应上。节能考核一般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2.3节能考核指标的设置

考核指标是节能考核体系的核心内容,根据节能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将节能指标分为组织管理、过程控制和措施、目标和产出三部分,即一级考核指标(以1)2)3)……符号表示),对应一级指标又可划分二级指标(以①②③……符号表示),各级考核指标的具体分解细化内容说明如下:

1)组织管理

①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包括成立用能管理部门,配备有关人员并明确岗位职责,履行节能管理、监督等职能情况。

②节能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编制节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日常考核制度、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规程、能耗统计、审计、公示等监管体系管理办法、能耗定额标准等。

③节能培训宣传。包括节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制定节能宣传教育计划、方案并实施,加强节能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执行。

2)过程控制和措施

①能耗统计监测。包括能耗统计队伍、能耗情况普查、数据记录统计周期、能耗分项计量措施、能耗利用效率、能耗数据监测等。

②节能运行控制。包括是否对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调整,是否定期评估设备运行方案,是否给出设备能耗分析和设备故障报告,以及对有关运行管理过程中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③节能改造。主要包括节能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节能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节能改造项目完成进度,是否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是否对能耗项目节能改造的投入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报告等等。

④能源审计。包括审计的范围和对象、技术支撑单位机构资质、审计的深度和内容、对能耗过高项目是否提出整改措施,是否确定能耗定额。

⑤能效公示。包括公示信息是否详细,是否公开,公示结果是否引起较大反响等。

3)目标和产出

①能耗分项目标,分类制定水、电、汽等能源资源考核目标,并进一步分类制定能源资源分项(如中央空调、电梯、照明系统、办公设备等)节能考核目标。

②节能量目标。包括考察建筑物年度单位人均面积耗能量降低值,能源利用效率评估考核、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前后节能量的对比,改造后总节能量占建筑物总能耗的比例。

③示范目标。主要针对政府办公建筑节能管理模式的示范效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业主参与的效果,节能成果推广前景等等。

2.4节能考核指标权重的分配

为保证节能考核评价指标合理反映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完成情况,应对考核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确定。权重是各个指标在总体中的重要程度的度量,因此权重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评价的准确性,是评价过程中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赋权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5节能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是用于评价公共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业绩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地方决策管理部门对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二是用于促进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各项工作内容协调有序进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可以发现节能管理工作中的差距和优势,达到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挖掘潜力,促进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3.完善公共建筑节能考核机制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分配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各级考核指标及权重分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公共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往年节能考核实施情况进行适当增减、调整和优化,以保证考核结果更加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的原则。一般地说,考核体系在较长时间内是适用的,但在建筑节能形势和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了使确定好的指标更趋合理,应对其修订和调整。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范文第4篇

一、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考核问责

(一)细化分解年度目标。按照县政府与省、市政府签订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和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双三十”单位2014年—2015年年度节能目标的通知》(冀发改环资〔2014〕867号)要求,制定年度节能降耗计划和节能工作预控方案,坚持有保有压、统筹兼顾的原则,实行属地与行业相结合管理、节减办全程监督的方式,将全县2014年用能指标按乡镇、重点企业进行分解,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二)搞好用能监测预警。把控制用电量增速作为实现节能目标的监测指标,坚持规模以上工业用能月分析、全社会用电月会商、全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季通报制度,按月对乡镇用电指标进行汇总,及时通报全县用电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召开全县用电调度会,强化用电指标控制。建立用电预警机制,对上半年用电超出控制指标的乡镇,由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节减办)给予黄牌警示;对前三季度用电指标超限额的乡镇,县政府主要领导约谈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三)严格督导考核奖惩。将节能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年终目标综合考核体系,将节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对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健全节能降碳表彰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乡镇、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年度节能降碳目标任务的乡镇和企业实行建设项目禁(限)批,并取消授予该乡镇和企业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节能方面的荣誉称号。同时,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乡镇,在考核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向县节减办作出书面报告,并制定限期整改措施。

二、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整体协调推进

(四)工业领域。工业是当前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依据企业与县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县节减办要加强跟踪督导,重点抓好现有51家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用能管理。规模以上重点耗能企业要制定节能规划,并严格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同时,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碳工作需要,对现有生产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和节水型企业建设,挖掘节能潜力,不断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五)建筑领域。城镇所有新建居住建筑和公用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节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要达到100%,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量比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建筑占比达到30.5%以上。加大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推进以办公楼、商场、宾馆等为重点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逐步取缔自拌混凝土。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屋面保温节能技术、节能门窗保温隔热和密封技术。推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及热计量控制系统,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推行新建居住太阳能一体化工程,探索公共机构建筑应用太阳能技术。

(六)交通运输领域。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运力结构,加快建设便捷、高效、节能的交通运输系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流通业,实行集中配送,最大限度降低运输能耗。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鼓励机关、企业、公众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和甲醇汽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施机动车排放标准,按期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运输车辆。

(七)公共机构领域。强化公共机构新建建筑节能评审和监管。加快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保温、采暖、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用电设备和电力分配系统加装节电设备,提高综合电效。加强供水系统的节水改造和日常维护管理,采用节水型技术、设备。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格用油定额管理,实行单车能耗核算和单车奖励。组织实施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绿色照明、零待机能耗、资源综合利用等工程,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能耗监管体系建设。到2014年底,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同比分别下降4%,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2%。

(八)农业领域。加快淘汰老旧农用机具,鼓励采用节能型机械设备,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和高效低排、省柴节煤炉具。以基层建设年活动和新民居建设为契机,推进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加大沼气、太阳能在农村的普及力度,推进养殖场规模化沼气试点工程建设。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减少地膜残留,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三、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九)节能技改工程。谋划实施锅炉技改、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节能工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依法拆除落后设备,力争节能项目及淘汰落后产能形成的节能能力占全社会节能量35%以上。加强跟踪督导,实行季度通报、半年调度、年度考核制度,确保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按计划进度如期完成。

(十)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推进循环发展,构建消耗低、污染少的现代生产消费体系。推广工业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重点培育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及工程的推进力度;培育新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及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减少服务业一次性用品使用和消费,引导采用可再生、能降解的包装材料,加强餐厨垃圾管理、回收和利用。

(十一)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实施国家财政补贴节能产品推广工作。加强节能产品宣传、指标分解、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在企业、社区、农村、公共机构等领域的推广力度,确保完成年度节能产品推广任务。及时发放对交通工具、工业设备等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大幅度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强化结构性节能,力促产业优化升级

(十二)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项目审批,对所有新上或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拟建的单位产品(工序)能耗达不到《省部分用能行业能效对标指南》准入值的项目,坚决不予通过节能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要督导项目主体严格落实各项节能措施,使用节能设备。对未按设计要求使用节能设施或节能措施未落实到位的项目,要采取综合措施禁止其投产运行,从源头上实现节能降耗。

(十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必保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结合我县工业现状,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改造升级。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矿业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水平,并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引导县内传统企业,深入谋划实施一批技改扩建项目,加大资金扶持争取力度,确保年内投产达效。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安全环保型外墙防火保温材料,提高新型建材及建材制品增加值占行业总量的占比。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石材加工小区建设,推动石材产业向产值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十五)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加工、金属压延等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推进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聚集区和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构建比较完善的城乡流通网络。实施重点景区升级改造工程,不断扩大祖山、桃林口等景区规模。大力发展生态游、采摘游和农家游,全力打造环京津地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名县。

五、强化综合治理,应对气候变化

(十六)控制燃煤消费总量。加快推进风能、生物质能、沼气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占比,采取有效举措,逐步降低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燃煤消耗控制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燃煤消费重点企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和所在乡镇节能目标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完成省、市定燃煤控制目标任务。

(十七)扎实推进低碳试点。谋划实施产业低碳化改造工程,大力改善城乡能源消费方式,降低生活碳排放量,创建低碳示范小区;推进低碳旅游交通、绿色消费产品市场、节能产品消费市场等低碳旅游服务体系,构建低碳旅游示范区;创新低碳发展管理体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带动机制。

六、完善政策机制,依法监督监察

(十八)严格执行节能限额。严格执行上级节能有关法规,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格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主要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标准及节水、节材、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推行绿色产品、绿色企业标准体系。

(十九)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现有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县级节能专项资金规模,积极争取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中央、省、市预算内补助资金及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支持。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所征收的惩罚性电费专项用于支持节能。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鼓励大宗用户采购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

(二十)完善节能奖励约束机制。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引导作用,研究制定能耗超限额加价制度,利用价格机制约束能源消耗,进一步建立健全电、油、气等能源价格的传导和联动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节能奖励办法,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要建立节能奖励制度,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节能奖励。

(二十一)强化金融支持政策。完善绿色信贷评估机制和差别电价政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创新适合节能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模式,切实加大对节能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单位、通过备案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及国家、省节能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社会捐赠资金和国际援助资金加大对节能的投入力度,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企业融资担保支持力度,鼓励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

(二十二)依法监督监察。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督促各项节能措施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监察监测、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监督抽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虚标产品能效标识等行为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超标准限额用能严重的企业执行惩罚性电价政策,直至关停关闭,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严等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县节能监察中心要对重点用能企业依法开展节能监察和监测。县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委托专业机构对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进行专项核查、审计和绩效评价,规范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七、搞好宣传培训,动员全民参与

能源管理与考核制度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energy problem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of all mankind,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human civilization each significant progress, coupled with improvement and replacement of energy resources. The world energy fa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oice. The energy saving of the central idea is to adopt feasible in technique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cceptable measures, to mor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The measur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f important technical foundation, is also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energy monitoring and energy sav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assessment, and is an energy consumption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energy saving in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benefit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the important means. Energy measurement work the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Energy measurement work to the enterprise energy measurement examination evaluate standard "as the basis, help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energy measurement evaluation system,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gular and random inspection of the enterprise the work of evaluation of effectively promoting enterprise sav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chieve the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 goals. From the source to ensu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made long-term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E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能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全世界生命的共同家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承载着人类进步源泉的家园却逐步走向枯竭。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支柱,如果没有必需的能源,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将会终止。

煤炭、石头、天然气等是人类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能源。以被誉为工业的“粮食”煤炭为例,在化石燃料的地质总储量中,煤炭约占80%,显然是能源的主将。煤炭在当今世界能源年消耗量中占1/3。在石油的黄金时代即将告终之际,今后20年内可大量增产和弥补石油不足的能源仍是煤炭。煤炭成了传统能源过渡到21世纪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为主的未来能源的桥梁。虽然有人预言未来100年内,煤炭难以避免地仍将是一种主要能源,但地球上的可开采储量有限。剩下的煤炭资源再也难以独力支撑一代又一代持续增长的消耗。

火依然在闪烁,煤炭王国的光环是否还能像神话那样永不消逝?!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问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目前,世界上的能源专家都在研究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历史上每一次能源技术的改进和更替,都有阵疼。历史告诉我们能源技术的改进和更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持续好几十年,全世界能源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抉择。

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煤的探明储量达6000亿吨以上,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天然气的理论储量也很丰富。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每年的能源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实际情况,中国已确定开发与节能并重,近期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将优先开发煤和水电;大力勘探并积极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在严重缺能地区将有计划地建设核电站;广大农村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沼气和薪炭速生林,推广新型炉灶;积极开展新能源的科学试验和示范利用工作。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事关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和历史命运。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我国实现了年均9.6%左右的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扭转,未来5到10年内,基础资源趋于枯竭和环境成本明显加大所形成的硬约束,很可能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增长。为了以历史眼光做好未雨绸缪的事情,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 必须切实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

计量工作与能源节约的密切关系

在严峻的世界能源问题中,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所以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各大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

节能的中心思想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则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节约常规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这些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尤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贮量相对很少),千方百计地寻求代用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同时为了更好的节能,需要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到终端利用,更好地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以达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费。

计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政府和企业开展能源监测和节能评价的基础,是进行能源消耗统计、用能效率分析和节能效益评估及能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只有依靠能源计量监测提供的客观数据,才能准确分析能源利用状况,为政府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在企业中,准确的能源计量可以杜绝“跑冒滴漏”,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本身也可以直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缺少了计量的支持,节能降耗只能是一句空话。

计量对企业节能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企业节能工作的基础。

能源计量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在节能监测、节能诊断、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等能源管理中,能源计量是基础。没有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虽然政府通过政策导向、舆论宣传、教育培训、财政政策等方面引导企业主动节能是必要的,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再优惠的政策也难以打动那些只热衷于追求局部利益、短期效益而置国家大局于不顾者。奖励永远不能代替惩罚,因此,依法实施节能监督,通过贯彻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能源消费者的用能行为,并对违法者依法予以惩治。这都需要计量工作的统计与管理。节能工作的法制化管理,概括起来说就是把节能工作上升到法律高度,国家对节能事业的鼓励、支持,对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的措施,对合理用能的监督管理原则及违法者的责任用法律形式予以确立,并通过相应的配套法规、标准,使之具体化、规范化。

所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能源计量,是促进节能的关键性工作。

三、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近年来,通过政府与企业以及计量技术机构的各方面的努力,我国能源计量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能源计量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并得到有效实施,部分企业能源计量薄弱和严重浪费能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能源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但是,在能源计量工作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1、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

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能源就是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工作也是能源的主要消耗方式。现在大中型用能单位普遍比较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量检测保证体系;但是很多中小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普遍比较薄弱,装备水平低,更谈不上信息化,能源计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认为能源计量是只投入不产出,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

针对企业认识上的差距,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宣传,不断增强企业及全社会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和计量意识,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关注节能降耗,重视能源计量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能源计量工作的影响力。用大量的事实和专业数据来向企业宣传和推广计量与能源的相关知识。使企业可以预见到计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以及能源计量工作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使企业领导熟悉国家能源与计量的法律、法规,掌握相关政策,领导和组织协调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的程度体现在找准和选好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狠抓落实,并在行动上支持节能项目改造,特别在实施新工程、新项目时将能源计量作为新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免留下隐患。

2、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培养

能源计量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掌握现代化计量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切实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才能适应现代化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型的计量仪器、仪表逐步替代能耗高、准确度低的传统仪器、仪表这对计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但是现在大部分用能单位特别是民营用能单位缺乏熟悉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管理、技术),用能单位计量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特别是能源计量体系的建立。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能源计量队伍的建设。在加强企业能源计量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能源计量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同时应该根据企业需要,配合和帮助企业对企业计量人员进行培训,帮助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企业计量检测和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各个企业计量人员情况,举办各种能源计量技术培训班,邀请各有关方面的专家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讲解能源统计、能源平衡测试、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标准宣传、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企业能源计量人员素质。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懂计量技术,又懂计量管理的能源计量队伍。 内外兼施,以取得长久稳定的计量人才队伍。

3、夯实企业计量基础

在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提高的同时,计量检测手段和水平也有待提高。

现在许多企业计量基础薄弱,在前期投入时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许多环节计量不准或缺少计量,没有建立和形成有效的能源计量监测体系。

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开展能源监测分析。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的管理要求,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仪器仪表,提高企业计量检测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能源计量监测水平。并且按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检查和督促企业对所配备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组织和监督计量检定机构按时完成企业计量标准和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

4、进一步加强计量仪器仪表质量的稳定性

企业对能源计量工作的支持与信赖,离不开计量工作为其提供的各种测量数据。能源消耗量和工业产品质量都要靠数据体现,数据要靠准确的计量来实现。所以在企业进行节能化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紧抓计量器具检定等基础性工作。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认真细致地开展计量检定工作,通过提高计量器具的准确度,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过程控制能力,使各类能源入库量、消耗量、产出量有准确可靠的核算标准和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减少了因废品率过高导致的大量资源性浪费。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计量工作的指导

从实际计量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普遍存在政府服务不到位,缺少针对性的问题。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没有帮助企业解决能源计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政府部门对企业计量工作的服务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加大科研和技术投入,研究能源计量仪器设备在线检定、校准的方法,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因能源计量器具难以拆卸而无法检定和溯源的实际问题。

同时大力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搭建一个企业间相互交流、协作的平台,组织企业广泛进行经验交流,推广先进的节能方法和经验以及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能源计量技术水平。建立各企业之间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绿色通道。将重点耗能企业列为特殊服务对象,为企业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以节能降耗为中心,以能源计量为基础,加强指导,强化服务,突出重点,分类帮扶,着力夯实企业计量技术基础,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