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商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FDI;河南省;产业结构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转变效应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0-QN-096);2010年度洛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产业升级视角下的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QR10)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力地推动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带入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正处于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阶段,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积极合理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FDI与产业结构概况
(一)河南省引入FDI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建设刚刚开始,且地处内陆,河南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近年来,随着河南省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每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有较大的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了快速稳步的增长趋势。由表1可见,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53,999万美元,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122,960万美元,到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高达479,858万美元。(表1)
(二)FDI在河南省产业分布状况。(表2)由表2可见,2000~2009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出以下特点:
1、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比重很小。2000~2009年的十年间,河南省第一产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024万美元,占同时期河南省实际利用FDI总额的1.98%。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涉及第一产业本身较少,加之第一产业开发投资大,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可控性较低,风险较大,所以,外资投资意愿较低。
2、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占主导地位。2000~2009年间河南省第二产业每年所占的比重都在60%以上,最高达到90.83%。从不同时间段所占的比重来看,从2000年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0.83%下降到2003年的80.09%,再下降至2009年的68.85%。显示出河南省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逐时期下降,主要是因为河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FDI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
3、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比重不断提高。2000~2009年间河南省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和所占比重均逐年上升。但是,从所占河南省实际利用FDI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相对较小。在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有待加强对FDI对第三产业倾斜的引导力度。
(三)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内部分布情况。表3中,农、林、牧、渔业构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其他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这样可以看出FDI在三大产业内部的分布概况。(表3)
由表4可见,在第二产业内部,FDI的分布有以下特点:(1)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内部的分布来看,制造业的比重很高,其他三个行业的投资比重较低。在2005年到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均达到60%以上;(2)采掘业、煤电水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分别较低,且从实际利用金额和比重上看,逐年波动较大;(3)建筑业所占比重最低,2008年增长明显,由2005年的320万美元增至16,079万美元,增长50倍左右,2009年略有回落。(表4)
二、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河南工业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5%、14.8%、10.5%。第一产业尽管总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仍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期的增长水平。其产值比重从2001年的21.86%降至2010年的14.22%,平均每年下降0.76个百分点。相比而言,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2001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是21.8∶47.2∶31.0,到2010年,该比重为14.2∶57.7∶28.1,非农产值比重在不断上升,这符合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特点。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而第二产业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的水平仍较为落后。
(二)利用FDI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与沿海沿边地区相比,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时间较晚,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等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的第二产业领域为主,进入信息产业、批发零售、科学研究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较少。相比较,第一产业投资变化不大,但所占比重较低,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及农业发展的情况不相称。短期内,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难以改变。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河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仍将以增长效应为主导,投资质量不高。
(三)利用FDI地区分布不均衡。从近年来河南省各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数额与比例上看,虽然FDI在河南省内各市的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北部地区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集中的地区,而豫东、豫东南地区则一直较为低迷。从投资额上看,各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郑州、洛阳两市在引入外资方面优势明显,远远超出了其他市。郑州市一直位于第一位,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为161,795万美元,洛阳市位于第二位,为91,548万美元。从所占比重上看,郑州市2009年利用外资比例为33.72%,位列第一,洛阳市为19.08%。2009年开封、濮阳、商丘、信阳、驻马店、济源等市实际利用外资均在10,000万美元以下。河南省FDI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受区位因素、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劳动生产率以及地区的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在吸引外资时率先开放,使得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投资的热点地区。
三、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政策建议
(一)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外商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能源、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治、法制、政府效率与服务质量)。要尽可能地加快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同时,加快公路、铁路、航空交通骨干网的建设。在软环境方面,应迅速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二)重视引资质量,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由于河南省处于引进外资发展的较低水平,规模有限,在引进外资时除了从引资数量上考虑总体的规模大小,还应将引资的质量问题提到一个更重要的地位上,提高引入资本的技术含量,促使外部投资在充分发挥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同时,对河南省企业总体的产业结构及科技力量产生较大的外溢作用。
(三)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目前,河南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偏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了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虽然加快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造成其与一三产业差距继续拉大,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1、应当引导FDI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好的优良品种和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应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薄弱部门,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目前,外商对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和文化艺术等部门的投资较少,所占比重较低。应当有步骤地引导外商增加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并尽快通过推进相应的体制改革,打破原来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改善。
关键词:区域经济;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3-0106-05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效果显著,对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部的河南省,相比东部沿海省份,无论是从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尽相同。普遍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不平衡的外商投资格局,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不断拉大区域间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河南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一直以来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重要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怎样更好地吸引和有效利用外商投资来服务于经济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国外实证研究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西方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认为国际资本流入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Husian与Jun应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国家1970-1988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Eduardo Borensztein在多国回归模型中,使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机制,比国内投资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第二,认为国际资本流入并不能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Gupta和Islam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时间序列与横截面序列相结合,考察了1950-1973年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作用。
第三,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有所不同。Steven J・Most和Hendrik Van Den Berg考察了11个撒哈拉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同3个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外国援助、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储蓄)关系的实证数据,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国内储蓄比外商直接投资或外国援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而后者的作用显著是因国家不同而异。Borensztein等通过回归研究表明:先进技术的引入和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是经济增长中的一对孪生要素,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结合起来对经济增长起明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受东道国人力资本的临界值影响,只有当东道国达到某种最低人力资本存量的限制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才能比国内投资有更高的生产率。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情况
厉以宁等在《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一书中提出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形成的影响以及直接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对我国国民收入的影响。间接影响即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示范效应。
李朝晖、靳向兰运用1979-1997年间的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出口、外汇储备和就业的影响基本上是积极的。于克萍、傅晓涛应用简单线性生产函数和Koyck几何滞后模型,研究了FDI的理想吸收规模。沈坤荣、耿强的《FDI的外溢效应分析》和《FDI、技术外溢和内生经济增长》认为FDI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李小建通过定量模型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它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并非是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影响变量。他还通过对大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大型外资企业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明显带动作用。这些影响通过与当地其他企业的产业关联向更多的国内企业扩散,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同时也发现,外资对区域经济具有负面影响。
夏京文提出FDI在五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一是FDI弥补了我国资金缺口。二是FDI对我国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三是FDI改善和提高了我国的贸易结构。四是FDI对我国产生了就业效应。五是FDI促进了我国的制度变迁。同时,夏京文也提出FDI对我国经济增长也有负面影响:通过对股权、品牌、技术和市场的控制来限制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实物投资与资本投资降低了我国经常项目的对外偿付能力;增加了货币投放,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赵晋平编著的《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构建了多变量计量经济模型系统,从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就业、贸易、技术进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魏后凯利用1985-1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对外商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在这期间,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
王成岐、张建华、安辉在《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文中运用计量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关系的诸种因素。他们发现,无论在全国还是各省区分组的层次上,东道主的经济技术水平和政策因素均强烈地影响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由以上综述可知,国内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FDI与中国经济整体之间关系的讨论上,而具体到某一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利用FDI的情况及FDI对该地区经济影响等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论上,无疑都对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三、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
本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
(一)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GDP增长
从1985年到2008年的24年问,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565万美元增加到403266万美元,增长了713.75倍。1985-1991年,河南省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进展缓慢;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加快;受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开始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下降,2001年达到最低谷,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为3.58亿美元。从2002年开始,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恢复增长,并于200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同一时期,河南省GDP从1985年的153.8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629.16亿美元,增长了17.09倍。总体上来看,河南省GDP与FDI保持了基本一致的发展趋势。
为更清晰判断FDI对河南省GDP增长所发挥的作用,我们以FDI/GDP的历年数据进一步进行观察。图1描绘了1985-2008年河南省FDI/GDP的变化轨迹。1985-1994年,FDI/GDP呈增长态势,尤其是1990年开始至1994年期间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这与全国FDI/GDP的变化趋势是相吻合的;而从1994年开始,FDI/GDP进入一个下降时期,直至2001年,该比值再次趋于上升。
总之,河南省FDI与GDP在总量上的增长是基本趋于一致的,说明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但FDI/GDP值的变化轨迹在1994年前后和2001年前后并不一致,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对不同轨迹变化时期FDI对GDP的增长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1 实证分析
我们选取1985-2008年河南省FDI和GDP数据,并以1994年和2001年为结点,比较结点前后不同时期FDI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弹性的角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使用的模型为:
In(GDP)1=α+βIn(FDI)t+u1 (1)
由于模型(1)是双对数模型,因此,参数B的经济含义就是产出的FDI弹性,即如果FDI增加1%,则GDP将增加β%。其中,α是常数,u1为随机干扰项。In(GDP)t和In(FDI)1分别是各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单位均为亿美元。考虑到图1中FDI/GDP发展趋势,1994年和2001年前后FDI对GDP的贡献可能发性显著变化,我们将整个测算期划分为1985-1994年、1994-2001年和2001-2008年三个时段分别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区间FDI对河南省GDP的贡献。
回归结果如表1、表2和表3:
从以上实证结果可知,1985-1994年和2002-2008年两个区间回归模型都显著,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因此可用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贡献。其中,1985-1994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0.124723%;2001-2008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0.556471%。1995-2001年的回归模型在统计学意义上不显著,模型难以成立,这与我们由图形得出的直观感觉是相一致的,表明在此期间,FDI和GDP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背离,FDI对GDP的促进作用没有显现出来,其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
2 结论解释
1985-1994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还基本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梯度安排,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等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相比而言,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缓慢,但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
1995-2001年这一时期,所建模型无法客观合理地解释FDI对GDP增长的贡献,但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本期FDI实际投入额在1997年前增速下降,1997年后投资额趋于下降,而GDP则始终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河南省FDI与GDP发展存在阶段性背离,这可以从以下方面的历史因素来加以解释。一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投资信心造成较大的打击,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从投资数量上还是经济贡献上都不尽如人意。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主要依靠政府各项政策维持GDP的增长趋势。
2002-2008年,河南省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1985-1994年这一时期。这主要有以下层面的原因,一是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00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进程加快,2004年外商独资企业投资首次超过合资企业,并于2006年以后占据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外资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本产出效果强于内资,独资经营比重的加大进一步扩大了这种优势效应。二是2002-2008年这一期间,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趋于优化,投资行业更加多元,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各个生产部门的影响不断加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内外部效益边际递增。
从1985-2008年这一整体区间来考察,河南省FDI运行轨迹与经济增长基本一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技术进步
张薇、于丽先通过回归模型,选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18个城市作为样本,选取2000-2007年之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工业部门的技术溢出是正的效应,从总体上看,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带动河南省工业增加值增加0.179个百分点。
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际经验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向受资国家和地区输入了资本,而且还输入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设备和高新技术,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甚至填补了它们企业技术上和产业上的空白。就河南来讲,外商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非常复杂且难以度量,虽然通过大规模利用外资,河南省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管理人才,加快了河南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部分技术产业发展,但外商对河南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水平总体来说不高,即使是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其投入技术也只处于相对较低层次,或者只有生产技术,没有研究开发、设计技术和动态技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和开发能力的欠缺,从长远看对河南省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升级推动力小,甚至产生了阻碍作用。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外贸发展
一般认为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其国际市场的渠道优势,能够为当地外贸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对出口商品的贡献率更大。长期以来,河南省外贸出口规模小,外贸依存度低,这与来河南省投资的外商企业少、经济外向度低有
直接关系。近年来,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河南省,省内企业借助于利用外资迅速发展壮大,都使得河南省经济的外向度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外贸发展,促进了河南省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河南省出口的重要企业。但总体来看,外商企业对河南出口贸易的贡献与全国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从图2可以看出,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1992年以来,进出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大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一种抛物线趋势。1992年河南省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全省占比为11.77%,1996年达到最高点31.49%,此后逐年下降直至2008年的18.3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比由1992年的3.43%增加到1999年的20.98%,并随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的15.96%;同样,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占比1992年为31.47%,1996年达到最高55.16%,此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的22.05%。而同期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逐年增加,进出口占比、进口占比和出口占比等各项指标均超过50%,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已经超过内资企业。
以上数据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的促进效应逐年递减,相对而言,内资企业对外贸的促进作用则越来越大,这与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外贸进出口占比逐年上升的趋势存在方向上的不一致,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河南省内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河南作为内陆省份由于缺乏国际交通运输便利,省内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外贸贡献相对较小。
(四)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南省就业增长
作为普通意义上的资本,外资同其他国内资本一样提供就业机会。一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有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影响。直接就业影响是指外资企业的雇员总数;间接就业影响是指外资活动在东道国内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间接就业影响涉及三个方面:宏观影响,指外资企业工人和股东在当地消费间接带来的就业机会;水平影响,指与外资企业竞争的其他当地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垂直影响,指外资企业在当地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为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就业的综合影响,我们选取1985-2008年的历史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模型如下:
In(LAB)=α+βIn(FDI)+μ (2)
其中:In(LAB)分别代表总就业人口的对数,In(FDI)表示FDI的对数,c为常数项,μ为随机项。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从上表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所有回归参数均显著,回归方程拟和效果很好,弹性系数约为0.07,即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河南省就业人数约增加0.07%。
上述回归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但效果并不太明显。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外资的进入给河南省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外资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所要求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对提高劳动质量和就业稳定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历史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就业贡献几何,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以来是以中外合资方式为主,由于内资力量的作用,中外合资的投资方式对河南省就业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但2000年以来,外资企业独资化进程加快,独资方式进入的外资数量增长迅速,由于独资的自加大,外商投资对就业贡献递减。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河南省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本地就业增长做出较大贡献,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河南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之一,这将会对省内就业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方差分解
一、引言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外资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79年到2000年底,流入我国的外资累计达5185.64亿美元,其中“九五“期间,我国累计利用外资2135亿美元;并且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连续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7年居世界第二位。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利用外资对于更新观念,加快我国改革的步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东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79―1998年间,广东累计协议利用外资金额1765.86亿美元,签订利用外资项目202852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61.9亿美元;其中协议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556.15亿美元,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651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3.7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拟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分析
本文变量以GDP代表经济增长,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GDI代表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数据都是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来变量的协整关系,并能使之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GDP,FDI,GD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以LOGGDP,LOGFDI,LOGGDI表示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自然对数。
协整(Cointegretion)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恩格尔-格兰杰(Engel-Granger)提出的,实际上某些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有可能是平稳的,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作协整关系。我们首先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同时考察变量的单整阶数,即对变量及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
1.单位根检验
由于大部分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不具备方差齐性和均值为常数的要求,属于单整变量。所以在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对变量做平稳性检验。我们利用ADF检验分别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OGFDI, LOGGDP,LOGGDI是一次差分平稳,也就是说这三个变量均为I(1)过程。见表1
2.协整检验
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说明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本文使用Johanson(1995)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LOGGDP,LOGGDI,LOGFDI进行协整检验。Johanso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进行协整检验以前,必须首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用赤池(Akaike)信息准则(AIC)或用施瓦茨(Schwartz)准则(S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选择k值的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使AIC的值或SC的值达到最小。同时我们知道在VAR模型中适当加大k值(增加滞后变量个数),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从另一方面看,k值又不宜过大,k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最后选择k=3,同时,用Q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有无自相关,怀特(White)检验和ARCH统计量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JB(Jarque2Bera)检验残差的正态性,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上各方程回归的残差序列均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模型为协整空间中有常数项,有线性趋势项,数据空间有线性趋势项。
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在滞后四阶的情况下LOGGDP与LOGFDI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率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长期的均衡关系保证了各变量在增长率水平上的任何短期偏离最终会在这一协整关系的引力作用下回归到长期的均衡状态。
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也表明在滞后三阶的情况下LOGGDP与LOGGDI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率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关系
由于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包含一个协整方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结构选择保持与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构的一致性。由于单个参数估计值的解释是很困难的,同时意义也不大,我们这里就省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具体形式,只写出相应的协整关系式。首先估计出LOGGDP与LOGFDI的协整(长期)关系为:
loggdpt-1=0.286287logfdit-1+3.128233
从上式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286287,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可能起一个较大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增加0.296287%。
其次估计LOGGDP与LOGGDI的协整关系:
loggdpt-1=0.881075loggdit-1-1.78778
上式表明,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881075,这也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所以广东省在大力引进外资的情况下,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自身的能力上。
三、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
基于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了更好的观察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广东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同时对三个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方差分解。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可以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具有因果性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验证。Granger(1969)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提出了一种检验方法,即Granger因果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滞后期为3。
如表可以看出LOGGDP是LOGGDI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东省高速的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国内投资。LOGGDI不是LOGGDP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LOGGDP不是LOGFDI的格兰杰原因,而LOGFDI也不是LOG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外商投资之间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2.方差分解
Granger因果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但是不能够测度这种因果关系的强弱,因此我们采用方差分解来对这些变量不同预测期限的均方误差(MSE)进行分解。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信息相互关联的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详见表3.表4.表5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LOGGDP与LOGFDI两变量的系统,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误差影响很小。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LOGGDP与LOGGDI两变量的系统。LOGGDP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其自身。而LOGGDI对LOGGDP的影响从第7步开始稳定在13%左右。
从表5可以看出:LOGGDI的预测误差主要来自于LOGGDP,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主要由于经济增长的原因。
四、结论
1.资本是推动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国内的固定产投资还是外 商直接投资都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起着正面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比较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还应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也要积极,审慎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2.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三个变量都不是平稳变量,这三个变量的自然对数都是I(1)变量,其中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在增长率方面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率方面也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从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中看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是其省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没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薄文广:“FDI,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和检验” 《世界经济研究研究》 2005年第9期
[2]刘 明 张冬霞:“FDI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广东数据的经验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6年1月
[3]戴金平 王晓天:“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年第11期
[4]黄海南 府亚军:“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统计与咨询》 2005年第5期
[5]李 军:“ 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面面观” 《国际经济合作》 1999年第10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利用外资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7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FDI),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FDI的流入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普遍认为FDI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河南省作为我国一个内陆省份,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吸引FDI的数量累积额占全国的比例较小。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进程中,提升利用FDI的水平及其经济效应对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深入分析河南省利用FDI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河南省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利用FDI的数量快速增加。1985-2010年,河南省签订FDI协议(合同)个数、协议利用FDI金额与实际利用FDI金额都呈现显著增长,尤其是1994年以来,利用外资数量呈现单边增长态势:签订协议(合同)个数由1985年的29个增加到2009年的362个,增长了11.5倍;协议利用FDI金额由6870万美元增加到578385万美元,增长了83.2倍;实际利用FDI金额由565万美元增加到624640万美元,增长了1104.6倍。河南省利用FDI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FDI以独资经营为主要投资方式,2010年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58.7%,合资经营所占比重为30.6%,合作经营所占比重为9.7%。(2)FDI主要来源于我国香港地区,2010年来自香港的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分别达到52.7%,2008年高达64.6%。(3)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是利用FDI最多的产业,2005-2010年期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FDI的比重分别达到74.6%、74%、72%、73.3%、68.2%和72.4%,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48.8%、52.8%、46.5%、45.6%、51.1%和52.5%。
1.1 FDI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效应分析
对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省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大根本性问题是经济总量的扩张和市场主体的成长。这两个问题的背后,都回避不了一个最重要的支撑因素――资金投入,而这恰恰是中部地区最为稀缺的要素。对中部地区而言,解决投入问题,一个最现实的选择是招商引资。资本稀缺的中部地区可以通过引入国外、境外的资金,培植市场主体,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对河南省尤其如此。
为更好研究FDI和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统计关联,以每年的FDI对GDP回归(取双对数计量模型),建立回归方程LNGDP=c+αLNFDI+μ,选取1985-2010年的河南省GDP与实际利用FDI金额(其中GDP单位是亿美元,FDI的数据单位是万美元,数据都是以1985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得出的实际值,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采用Eviews.6.0数据分析软件对时序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下:LNGDP=1656.515+0.047LNFDI。方程表明,当FDI每增长1%,GDP增长0.047%。这说明引进FDI对GDP有扩张效应,引进外资的经济效果很明显。
1.2 FDI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分析
(1)资本形成效应。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省资本形成的带动效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FDI弥补了河南的资金缺口,增加了该地区的资本存量,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与“双缺口”理论相反的是,河南省不存在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反而存在“双溢出"现象,即省内储蓄超过省内投资并且一直存在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盈余。
其次,弥补了河南省的技术缺口,提高了河南省投资质量。外资企业同省内企业相比,具有更高的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河南省投资效率。
(2)贸易促进效应。
一般来说,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衡量的最直接方法是考察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情况。自1992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大幅增加,特别是2003年随着进口额和出口额的跳跃性增长,进出口总额也上了一个新台阶,FDI为河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出了贡献。
1.3 FDI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分析
(1)技术进步效应。
根据资本外溢效应的作用机制,FDI对河南省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内外资企业的联系效应。按照现代产业价值链理论,企业是其产品价值链中的一环,它要向其上游的企业购买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要素或服务。事实上,许多外商投资企业产品价值链的上游企业大多是国内企业,外资企业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必然会将其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向国内的供应商灌输。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这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质量。例如,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黄河租赁有限公司,新乡汤川精密机械金属有限公司,平顶山中南小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和爱迪生电力系统有限公司等;②外资企业带来的竞争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当地市场的竞争程度,会对国内同类企业产生显着的竞争效应。同时,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也会对外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反过来迫使其提高技术,从而达到一种技术的螺旋型进步趋势。这类企业主要有洛阳哈斯曼制冷有限公司,平项山双鹰联合电力有限公司,中原桑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郑州中法原(供)水有限公司等。
(2)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要素禀赋结构理论表明,生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化将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作为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必然产生影响。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必然要实现产业结构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演进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上平稳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小幅上升但是不稳定,具有阶段性。
2 提升河南省利用FDI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目前河南省的发展既存在动力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支撑,又存在缺乏竞争意识、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其利用外资的速度和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切实改善包括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建设、努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造就开放型的社会文化环境、改善融资环境等内容的综合环境,努力营造公开、平等、自由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是河南省提高利用FDI水平的关键。
2.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造就开放型的社会文化环境
打破内陆封闭意识和传统思想束缚,扩大开放程度。要摒弃陈腐的观念,学习吸收国外尖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收入与就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最大程度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提高对外商和外资的认识,一切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积极主动地吸引外商来河南省投资办企业,敢于推出骨干企业与外资合营和合作。
2.2 切实抓好基础设施与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改善投资硬环境
(1)大规模开展能源、交通、通讯、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
除少数城市外,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为满足改革开放、扩大引进外资的需要,增加河南省投资环境吸引力,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邮电能源等。同时还要努力改善涉外服务条件,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在主要城市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星级宾馆。
(2)加强商业和市场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商业和市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金融、技术、信息、劳务、房地产、产权交易市场。要采取灵活政策,和邻省搞活边贸,严格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流通,加快市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树立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观念,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陈旧概念,彻底解决在商品紧俏时限制本地商品外销、产品积压时又制止外地商品流入、人为造成自我封闭状态的问题。
(3)加快郑州和洛阳的铁路、公路、航空口岸和保税区建设。
远离海岸线和缺乏直接对外联系口岸,是内陆省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和世界经济联系最大的障碍因素。因此,利用河南省四通八达的内陆交通优势,特别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开通的有利条件,在河南省交通枢纽地区建设内陆口岸,将海岸线引伸入内地,建立和世界经济联系的直接通道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大大提高河南省和国际市场与经济的联通能力,改善河南省投资环境状况,增加吸引力。同时,加快保税区与保税仓的建设,也是进一步改善河南省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
2.3 改善投资的金融环境
(1)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
吸引外商投资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资金,解决资金问题的重点是在发挥金融部门职能作用和优势的同时,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金融体制可仿照经济特区实行金融业务交叉,打破各专业的业务分割,另外还要创造条件引进外资银行,一方面可引进竞争机制,推动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减轻河南省银行贷款资金不足的压力。开放外汇调剂市场,外汇管理部门应放宽对兑换范围的限制,不仅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加,也允许内资企业参加,保障外资企业资金的合理流出的自由。
(2)健全外商投资的服务体系。
软环境的改善除了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形象的改变以外,还要具体搞好外商投资一系列的服务体系和建设,它包括进出口海关服务体系、政策咨询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体系、项目审批的一条龙服务体系、生活物资保障服务体系、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等。
(3)优化外资产业结构。
制定引进外资的合理产业政策,加快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由加工型向基础型转变;②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③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系列化配套化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袁伟,贾建华.我国吸收FDI的特点及趋势分析[J].江苏商论,2011,(10):71-73.
[2]周文娟,张坚.经济转型时期江苏省吸引FDI的现状与建议[J].江苏商论,2011,(10):74-76.
关键词:直接利用外资;投入产出分析;产业结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5-0065-02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至今已30多年。在此过程中,河南省利用FDI也有明显提高。据统计,河南省2007年FDI为30.62亿美元,是1985年0.06亿美元的500多倍,FDI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FDI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有多大,对全省的经济结构影响如何?我们试图进行定量测算,准确把握FDI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为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政策依据。
二、河南省FDI对全省经济带动作用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进行分析测算的假定条件
假定1:假定FDI全部当年形成固定资产。一般而言,固定资产的建造并非当年投产当年竣工。我们这里测算的是河南省2007年FDI将能带动全省增加多少总产出而不是在这一年内带动全省增加的总产出。
假定2:假定这些固定资产全部来自国内。FDI形成固定资产时通过所需投资品直接或间接地对国内各产业起到带动作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全部来自国内。
假定3:投资结构相同。“投资结构相同”的假定,就是假定不管这些投资用于能源,电力、交通,还是用于农业、教育等,只要是用来形成固定资产,对建筑材料、人工的需求结构是相同的。
(二)FDI对河南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测算
河南省2007年FDI为306162万美元。为便于对比,我们以2007年的平均汇率(100美元对760.40元人民币)把FDI换算成人民币为23280.6亿元。
我们根据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依据投资结构把23280.6亿元的FDI转化为对各种投资品的需求。应用投入产出行模型X=(I-A)-1y测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通过直接和间接需求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经过测算,河南省2007年23280.6亿元FDI通过对投资品的需求带动全省的总产出为68352.4亿元,是FDI总额的2.94倍。其中FDI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占总产出总额的83.73%,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测算结果见表1)。
FDI对各部门的带动作用也是很不平衡的,河南省2007年在表2中所示的21个部门带动的总产出占FDI对全省带动的总产出的92.02%,说明这21个部门与FDI有密切关系,产业关联度较大。
同时也发现,河南省2007年FDI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大,带动该产业增加的总产出超过1000亿元的有18个部门,而带动第三产业增加总产出超过1000亿元的只有三个部门,即“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与餐饮业”。
(三)河南省FDI对全省经济带动作用的动态对比分析
为考察河南省FDI对河南省经济的动态影响,我们将借助河南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对河南省2002年FDI对全省经济的影响进行测算。
2002年,河南省FDI总额为45165万美元,用2002年的平均汇率换算为人民币为3738.31亿元。FDI带动全省的总产出为10219.2亿元,为FDI总额的2.73倍。带动各产业分析增加的总产出如表3所示。
河南省FDI总额2007年为2002年的6.23倍,而带动的总产出2007年为2002年的6.70倍,可见FDI的经济效果有所提高。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带动第一产业的总产出比重下降了10.96个百分点,同时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产出比重分别提高了9.07百分点和1.8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