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交往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搜集网络资源,创设适宜交际话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小学生生活环境单纯,交流环境和交流对象都比较固定,难以形成复杂多变的交流对话,训练效果自然受到制约。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能够给口语交际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联网功能,结合文本学习内容,搜集网络资源信息,创设适宜口语交际的话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口语交际的经纬度。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冲击,学生自然就会有说的冲动。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话题材料,也可以形成主观意见,为口语交际训练正常操作创造条件。
如学习《变色龙》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出:“大自然是绿色课本,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挖掘。你知道哪些动物有特异功能吗?”学生听教师这样提问,顿时兴奋起来。有学生说:“我在网上看过,深海中有些水母会发光,海参在逃跑时会吐肠子。”也有学生说:“蝙蝠会发超声波,电鳗会发电,蛇会通过热感应进行定位。”还有学生介绍得更专业:“我看过相关报道,眼镜蛇的唾液能够治疗癌症,因为这些唾液中有毒,可以杀死60%的癌细胞。”学生的话题多了起来,讨论非常热烈。教师引出口语交际话题,学生有网络信息积累,自然能进入到话题讨论中。虽然这些讨论内容与课文学习有一定距离,但口语训练效果已经达成,这个话题设计就是成功的。
二、拓展网络应用,提供多元交际契机
教师在文本教学中,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网络信息材料搜索,可以获得海量相关信息,为口语训练提供话题和材料,也为学生展开口语训练提供相关资源。学生在课外已经接触过太多的网络信息,电影、电视、网络故事、网络新闻、网络歌曲、网络戏曲、网络讨论等,都是重要的网络信息提供载体,在进行相关口语交际时,学生会自然引入网络信息,为口语交际带来重要信息支持。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时,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材料进行讨论、辩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且能够说得有根有据,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才是高效的。
如学习《嫦娥奔月》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提出讨论话题:“嫦娥奔月是民间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电影、电视、童话、戏曲、故事、舞蹈、歌曲等各种表现形式都有运用,大家能够利用其中一种形式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学生活跃起来,开始议论纷纷。教师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知,利用多媒体进行网络链接,给学生展示嫦娥奔月的表现形式。学生表达欲望被激活,都想展示展示。有讲神话故事的,有介绍电影情节的,还有背诵儿歌的,课堂内学习讨论气氛被调动起来。教师进行多媒体网络链接,展示嫦娥奔月的各种表现形式,激发学生进行展示演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不仅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有效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搭建网络平台,培养良好交际习惯
网络交流方式众多,小学生也有很多接触网络的机会。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网络交际工具建立口语交际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新鲜、更有趣的交际机会,学生参与热情必定高涨,训练效果也值得期待。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唯一的网络联系途径,教师要注意拓展网络交际空间,让学生课外参与网络口语交际训练,这样就大大拓宽了口语交际训练域度。学生课上在教师带领下训练,课下还能够通过手机、电脑进行多元口语交际训练,不仅提升了学习口语交际训练品质,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学习习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口语交际训练,适合现代课堂教学实际,也是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结果当然是多赢局面。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礼仪 规范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23-0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201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迅速增长与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接受良好道德意志品质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时期养成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一生。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一 文明礼仪教育的逻辑诠释
文明礼仪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礼仪的本质涵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几乎所有的礼仪都与这个本质有关。
1.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基本礼仪规范教育
礼仪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方面。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动作方面相互表示谦虚、敬重和友善的行为规范;礼节,是指在人际交往中,
相互表示尊敬、祝颂、慰问或哀悼等的惯用形式;仪表,是指个人的美好外表和良好形象,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个人卫生等;仪式,是指在较大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规定的程式化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礼仪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方面。个人礼仪是指礼仪主体在律己方面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主要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是交往礼仪的基础;交往礼仪是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领域与各种特定对象交往时应注意的行为准则、礼节和交际语言。
2.文明礼仪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交往的枢纽
《礼记·礼运》云:“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这就是说,礼仪是做人的重大事项,是用来讲求诚信、搞好和睦而牢固地规范制约人的行为举止的。礼仪是人们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礼仪也是人际交往的剂,是沟通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人与人进行交往,双方第一个见面礼是握手问好,除此之外,还要面带温和笑容,彼此眼神中流露出诚意,这是构成人际交往首要的礼仪条件。正是通过讲究礼仪这一枢纽,达到促进情感交流、改善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3.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就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下,礼仪可以反映国格,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水准之一;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礼仪可以反映人格,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尺度之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施行礼仪,以对他人的尊重为前提,以自尊、自重、自强、自律为基础,以满流知识与信息、寻求友谊和理解的需要为目的。
二 文明礼仪教育的功能定位
1.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需要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国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以礼为核心,围绕礼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都是以礼为主线编写而成的,这些童蒙读物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篇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堪称中外儿童教育的典范。
2.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需要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少条文与礼仪有关,涉及课堂、校园、宿舍、家庭、公共场所等各种场合的文明举止以及对师长、同学、客人等各种特定对象的礼仪规范。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将规范变成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文化涵养,这将有力地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3.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礼仪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重要素质,应成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礼仪修养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协调、沟通、开拓、创新的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和行为习惯,为未来立足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 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1.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做好四个结合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具体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必须以学校日常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各项活动为辅助,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一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二是与学校日常管理相结合。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四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注重实践性,坚持知行统一
注重实践、知行统一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明朝的儒学大师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和行是不能分开的。因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既要讲明礼仪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又要讲为什么这样要求以及怎样去做。文明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归宿。卢梭也说过:“人的道德素养的真正形成,有赖于道德习惯的日积月累。这种道德行为习惯的积累,离开社会人际交往中的熏陶,只靠道德知识的讲授是无法做到的。”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付诸实践。同时还要加强督促检查,抓好总结评比等环节,促使学生养成礼仪习惯,进而内化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总之,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礼仪教育教给小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礼仪教育不应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还应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学礼仪,知礼仪,用礼仪。
参考文献
[1]黄正平.文明礼仪教育:为学生成长奠基[J].人民教育,2011(18):24~27
[关键词] 文明礼仪 养成方法 学校 家庭
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儿童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具备优秀品德和良好素质的人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习惯都逐渐养成,礼仪习惯也一样,在这个时期形成。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运用教育时机进行礼仪教育,使孩子处事有准则,言行有遵循,逐步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塑造健康人格,让孩子终身受益。我对此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要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体现在平时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二)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要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老师;在家里,尊老爱幼,关心邻里。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
(三)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大多数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还是知道的,整体较好,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应训练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礼仪行为比高年级学生普遍要好。其次礼貌用语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交流,学生对尊重和敬佩的人运用起来就比较情愿;对方回礼少也会减少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热情。同时,男同学相对女同学而言,礼仪行为又普遍不及。男同学一般比较顽皮好动,女同学比较文静,说明男同学的礼仪教育要难于女同学。所以应针对高低年级和男女同学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在体验中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一)榜样激励
学校是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中心场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教师依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时刻渗透
文明礼仪教育要和其他各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体育中结合礼仪教育,在各种体育竞技中,比赛重要还是文明礼貌重要,学生常常有停止自己的比赛,去帮助他人,教育者就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礼仪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还有在劳动教育中,互帮互助也常常见到。德育本来就是渗透在各育之中的,离不开教育,就象在语文教育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比比皆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起来,背名句,读故事。语文教育只能德育渗透其中,缘文释道,因到解文,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受到熏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正是赫尔巴特说的:“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的反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三)活动体会
结合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针对特殊的节日开展规律性的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我校与读书相结合,开展“读文明礼仪一本书、讲文明礼仪一个故事”和“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书活动举行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与艺术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之声”文艺演出。与强化常规训练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活动,每周评出“流动红旗”班,以次鼓励班级及学生参与竞争,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与建队日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规范中队检阅”等活动。这样使全体学生真正认识礼仪、了解礼仪、学会礼仪、实践礼仪,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使学生能更直观的接受文明礼仪教育。
(四)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室、走廊、专用室分别挂上国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广播、墙报、校刊宣传着好人好事。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持之以恒
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礼仪知识的回生、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所以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应持之以恒。
三、家庭教育的有利配合
在家庭中孩子学生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家庭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儿童,是明天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他们在明天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坚持养成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付出创造性劳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配合,养成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任丘一,新茝 《文明礼仪教育》河北出版社 2006.4
[2]握思品教学特点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安徽教育论坛》 2006.6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099-02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小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强,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阶段。而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一、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文化教育水平和文明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要求一般重智轻德,也缺乏必要的礼仪指导。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造成相当普遍的“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现象,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乏有效监管与教育,文明礼仪相对较差。同时,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娇惯,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谦让与合作,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常识,不遵守公共秩序,待人接物时不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尊敬老人和师长,缺乏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所有这些都会大大影响农村小学生人格的成长和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2.学校因素。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偏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其次,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随意性较大,仅仅停留在宣传和号召的层面上,导致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淡薄;再次,学校教育方式过于宏观,不关注细节。学校没有把“守则”、“规范”与“礼仪”的内容扎扎实实地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最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缺乏,其中许多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和培训、质量不高,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和教育,对其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更是力不从心。
3.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明礼仪受到严厉的冲击和挑战。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文明礼仪相悖的思想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现在农村学校周围出现了很多的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这些场所会对那些沉溺于其中的小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与符号,如超女现象、网络语言,等等,都导致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行为失范,影响了他们礼仪素养和人格素养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
1.明之以礼,开展礼仪认知教育。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农村教育条件与环境相对落后,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例如,在与人交往中要谈吐举止文明;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应说声“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关心、帮助、支持时要说“谢谢”;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这些要求都非常明细、具体,有助于小学生自觉遵守,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执行情况的检测。
具体做法还有:阅读一些礼仪故事,熟记一些礼仪格言,开展礼仪知识培训,针对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常规》,让学生系统地知道在礼仪习惯上具体应该做到哪些。要充分挖掘《品德与生活》中有关礼仪的内容,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并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同时,利用班会、礼仪课,结合《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地讲解适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的礼仪常识,如举止、谈吐、服饰、社交、家庭、公共、餐饮等礼仪,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
2.动之以礼,践行礼仪实践活动。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校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知礼明礼。《礼记・冠义》中也有这么一句话:“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因此,各种实践活动的选择注意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农村实际:一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舞蹈、合唱、健身、演讲等活动。通过各班的专题学习园地和红领巾广播宣传文明礼仪专题,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二是结合班团队、课外实践活动和国家重大节日,有计划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强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三是将礼仪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四是组织学生参与礼仪教育专题活动,突显礼仪教育的特色。例如,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文明礼仪伴我行”专题教育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机渗透。
3.导之以礼,营造礼仪教育氛围。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继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整体效应。由系统生态观可知,“人的心理与行为总是环境的函数。”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与礼仪的形成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楼梯走廊上张贴关于文明礼仪的宣传标语、常用问候语、名人名言、礼仪故事等;精心布置文明礼仪提示图片、文明行为标志,等等。其次,家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对其子女的品德行为发展有明显影响,同时,家庭气氛和家长的期望程度也是影响儿童品德和良好礼仪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比如,针对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及教育水平举办专题讲座,如“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举办“家长咨询会”,为家长提供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看电视、上网以及打游戏等。最后,重视社会的大环境优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指出,“只有健康的社会,才有健康的人。”学校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社会教育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应整合资源,营造全社会“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环境氛围。
4.约之以礼,加强礼仪制度管理。礼仪教育要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而行为约束的可靠途径则是管理制度。美国知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而不是用人来约束人。通过礼仪制度建设,在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训练中,以制度作为保障,既给实施者以明确的评定、判断标准,又给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认可感,如文明礼仪常规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文明礼仪评比制度、奖励制度、家访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奖罚、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小学生礼仪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礼仪常规,并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中。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童蒙养正”文明礼仪教育已经受到农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学校的重视。所以,农村学校只有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从点滴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学生才会享受到良好礼仪习惯带给他们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35.
[2]吴飞.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0,(3):35-36.
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教养,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个人素养的标尺。礼仪教育自孔子时代就成为对人的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我国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所以,学校和家庭必须从小抓好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一、提升学习礼仪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礼仪、品格是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提升学习礼仪重要性认识是落实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学校对礼仪教育存在着不够重视、无计划、随意性大、忽冷忽热的问题。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比较薄弱,更谈不上讲礼仪。要知礼,就得先学礼仪知识,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所以,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常识,熟记礼仪格言,形成一定的动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说教,往往效果不大。
针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落实好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首先制定了《彭阳县第二小学学校礼仪教育方案》,使学校礼仪教育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根据学校礼仪教育方案我校开设了礼仪课。礼仪课的编制以《小学生礼仪规范》和《弟子规》为蓝本,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从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就餐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尊师礼仪等十八各方面系统编写了《彭阳县第二小学礼仪常识》课本。
二、家校协同增强文明礼仪教育实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众星捧月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年轻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和溺爱,望子成龙心情迫切,造成了家庭养成教育的淡化,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缺乏礼仪教育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是,目无师长和他人,随心所欲,骄横不羁,不懂礼貌,不知礼仪;缺乏礼仪教育的家庭表现是,孩子坐上座,父母站着忙;电视霸着看,父母靠一边;家长未动筷,孩子早先吃……凡事父母“礼”让,孩子优先。小学生在礼仪方面表现参差不同的表现反映了家校教育的不平衡和家庭成员礼仪素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影响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
三、实践活动丰富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不是教育者将礼仪规范强加于受教育者,而是需要受教育者通过认识、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正确的自发性的外在的表现活动。礼仪教育要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礼仪教育必须开展一些实践教育活动。
1.举办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学校每学期积极组织各班召开“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开展礼仪教育角色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是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是学生礼仪习惯训练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表现拘谨、羞怯、被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表演如何问候、就餐、待客、打电话、购物等,学生心情愉快,乐于参与,可以强化学生对礼仪常识的掌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进而习得他人的行为、积累社会经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3.举行学期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可以达到巩固和检查的目的。学校每学期分年级举行一次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不但巩固了同学们已具有的文明礼仪知识,而且让学生学到新的礼仪相关知识,增强礼仪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4.组织观看礼仪教育视频活动
各班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利用班会课时间,播放各种礼仪教育视频,内容直观形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代公民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以及各领域的交往礼仪技巧,使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的礼仪有新的认识和具体的行为指导。
四、树立典型引导文明礼仪教育方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教师要以深厚的思想感情、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处处给学生示范。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要热情还礼,教师有错误,要敢于承认,要向学生道歉,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要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实效性强。我校每年三月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全校举行“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表彰;在宣传橱窗张贴文明标兵照片和自我介绍;利用红领巾广播大力宣扬文明标兵先进事迹;推选文明标兵轮流进行国旗下讲话,当期手,当礼仪监督岗监督员;组织文明标兵参加春游、扫墓等活动;以点带面激励、带动所有学生自觉形成文明礼仪习惯,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实现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五、注重细节做到礼仪教育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