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规定,高度为10层以上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以上的其它民用建筑和工业 建筑为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时,应采用管道供气。在刚刚通过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中又明确规定:十层以上房屋建筑的燃气管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尚未安装燃气管道的城镇,十层以上房屋建筑应当鳞集中供气系统。该条例再次强调了高层建筑实行燃气管道供应的必要性。

在我省的绝大部分城镇,液化石油气小区管道供气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尚未达到小区供气的区域,甚至还未开始搞小区供气的城镇大量存在。这些城镇和这些区域的高层建筑集中供气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气源。城镇管网化是燃气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作为要被城镇管网取代的临时供气系统,在用户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仅为房屋的报建而花大量资金建设一个气化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采用瓶组集中供气,方式用两种,一是强制气化,二是自然气化。强制气化不仅其设备昂贵,按照规范来建造瓶组间和气化间,还要绝对保证电源、热源的供应。相比之下,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便是自然气化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CB50028—93)规定,瓶组的气瓶总体积不超过1m3时,可将其设在建筑物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总体积超过1m3应将其设置在高度不低于2.2米的独立瓶组间。而且独立瓶组间与其他建、构筑物要有足够的防火距离。也就是说,在房屋建筑规划的同时,要划出足够面积的地来建独立瓶组间。据调查,一般瓶组采用的都是50Kg的钢瓶,体积不超过1m3,则气瓶总数不多于8个,那么8个50Kg钢瓶的供气能力满足多少户呢?这就涉及自然气化能力问题了。

二、单瓶自然气化能力的计算

(一)气化原理

自然气化是指容器中,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依靠自身显热和吸收外界环境热量而气化的过程。

容器尚未导出气体时,液化石油气的压力为液温与气温同为,时的饱和蒸气压P0。开始从容器导出气体后,压力下降,相对应的液体温度也同时下降。如图1所示的实践,经过S时间后,液温达t0'并保持不变,此时压力为t0'时的蒸汽压P0',容器内的气化速度为V0',气化将继续下去。从开始导出气体到S时间内,利用显热的气化速度和原有气体的导出速度的总和从v0'减少到零;相反,靠传热的气化速度由零变为v0'。经过S时间后全靠传热气化。

实际上,容器内导出的气体压力要满足调压器入口最低允许压力Ps的要求,也就是说,液温必须在不低于Ps时的温度ts的范围内气化,速度为V0。

(二)自然气化能力的计算公式

在以t0为最低允许液温时,S时间内容器的气化量为

G=G1十G2+G3 (1)

式中

G——S时间内总气化量(Kg)

G1——S时间内依靠自身显热的气化量(Kg)

G2——S时间内原有气体向外导出量(Kg)

G3——S时间内依靠传热的气化量(Kg)

上述三部分气化量分别为:

G1=1/VG'Cpm(t-t0) (2)

G2=(V—G'V)(P—P0) (3)

G3=1/VKF(t-t0)*S*1/2 (4)

式中

V——气化潜热(KJ/Kg)

G'——容器内的液量(Kg)

t0———最低允许的液温(℃)

t——空气温度(℃)

Cpm——t~t0液化石油气的平均比热(KJ/Kg·K)

V——容器的内体积(m3)

v——t—t0液化石油气的平均比容(m3/Kg)

P——气态液化石油气空化前的密度(Kg/m3)

p0——气态液化石油气t0时的密度(Kg/m3)

K——总传热系数(KJ/m2·S·K)

F——容器液化石油气的湿表面积(m2)

(三)影响因素和设计条件的确定

由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气化能力计算结果的因素有剩液量、液化石油气的组分、调压器的进口压力、容器的种类等等,这里只谈谈比较难确定设计条件的主要几个因素:

1.液量 没有液量就没有气化而言。如果钢瓶用到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时的液量(即剩液量)过多,会给换瓶带来困难,换瓶次数会因此增加。剩液量少,则湿表面积减少,传热气化年度也相减少;导致设计气瓶总数增多。我们认为,设有气体自动切换装置时的剩液量为充装量的50%,设时为30%。

2.组分 液化石油气为烃类的混合物,成分以丙烷、丁烷为主,组分比例由4:1~1:2不等。由于这样大的变化,计算时只能根据当地所供应液化石油气的组分取近似值,这就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而在气化过程中,沸点低、蒸汽压高的组分气化能力大,因此,在气液量不断减少的同时其组分也随着气化过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液量的减少,丙烷的比例越来越小,丁烷的比例越来越大,气化能力也就越来越小。同时液化石油气的比热、气化浴热、沸点、密度热恒等性质也起较大的变化。由这种变化对气化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绝不能忽视的。而剩液量中的组分及其性质在设计中的变化是很难确定的。

3.环境温度、设计压力和最低液温设计的环境温度在理论上应当是30—50年本地区的历史最低温度。但是,瓶组自然气化只是作为过渡气源的方式,没有必要按此框框来设定,而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温情况和供气情况,适当调整。

设计压力就是气化的最低压力。正在气化中的液温随压力变化,压力越低,液温也越低,温差就会增大。从式(4)中可看出传热气化量与温差成正比的。我们认为,设计的最低压力就是调压器的进口压力Ps,一级调压系统0.17mPa(绝),二级调压系统为0.20mPa。

最低液温就是液化石油气达到最低设计压力时的液体温度。此温度虽然可以根据相平衡的图表来计算(如《燃气输配》、《燃气规划》中的相关图表),但由于最低压力过小,计算所得到结果往往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加上液化石油气组分的偏差,剩液量中组分及性质的变化,常常会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结论。

4.总传热系数在众多影响气化能力的因素中,最难确定的便是总传热系数。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燃气供应方式;特点;比较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town of fuel gas supply wa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st comparison

Keywords: the fuel gas supply mode; Characteristics;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人口和产业在市区高度集中,造成了交通堵塞,大气污染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一些大城市把城市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小城镇,这给中小城镇的燃气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机遇,而燃气的供应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规范化保证了城镇燃气的发展。本文对几种不同的燃气供应方式的特点及经济性进行了比较。

1、 中小城镇的燃气供应方式和特点

中小城镇一般距离气源都比较远,燃气供应时最主要是要解决远距离输送的问题,在城镇内部和市区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采用输配管网的方式。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在中小城镇的管道供应主要的方式有:压缩天然气供应(CNG)、管道天然气供应、液化天然气供应 (LNG)、液化石油气(LPG)供应及液化石油气混空气(LPG-air)供应等方式。其中管道天然气供应由于其具有建设成本高、气源充足、稳定、投资大、周期长及供气压力高等特点,因此适合用气量大距离气源不远的城镇供气。目前压缩天然气供应、液化天然气供应、液化石油气气化供应以及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应方式在小城镇中使用的越来越多了,主要是因为这些供应方式有着工艺简单、成本低、工期短而且见效快的特点。

表1不同的燃气供应方式

对中小城镇的燃气供应来说,供气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气源、距离和规模。选择不同的气源,工程的投资以及产生的成本都各不相同。如果距离越远,投资和运输产生的成本就会越高,规模越大,就会降低天然气的成本。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各种不同气源、距离和规模下供气方式的成本变化的规律,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的供气方式。下表为各种供应方式的构成。

为了从表1中的供应方式中国找出变化规律,现在以五百户,两千户,五千户和三万户的供气规模作为实例,供气距离为五千米到两千千米,确定各种不同的供气方式的方案,经过一些测算,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确定方案时的参数

2.1用气负荷基本参数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城镇燃气供应方式的经济性,居民气化率取百分百,建筑采暖取百分之二十,商业用气取生活用气的百分之十,不考虑工业用气。建筑采暖耗能指标取六十瓦每平方米,平均每户的建筑面积按一百平方米,采暖的运行时间为一千八百小时,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一些相关的数值,如表2所示。

表2天然气用气量

2.2工程投资和成本核算计算经济指标

输气管道的管径是由输气流量来确定的。该次方案的测算选用综合投资指标,根据《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通过实际测算进行确定。

3、 中小城镇燃气供应经济性比较

3.1投资和成本价格测算

依据不同的城镇规模,安装方案,计算出投资、成本价格依据距离的实际变化情况。

3.2方案投资和成本价格对比

为了更直接的反映出供气规模和输送距离对不同供应方式的影响,现以一立方米的成本价格为例,供气规模的不同,也会随着不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现以供应三十五兆焦耳的热量的成本价格为例,其随着不同距离的变化如图1-4.

图1500户规模的成本价格曲线 图22000户规模的成本价格曲线

图35000户规模成本价格曲线图430000户规模成本价格曲线

3.3结果分析

根据图中的曲线,对各种不同规模的结果进行分析。

(1)对于管输天然气的供应,如果供气规模相同,加大供气的距离,工程的投资和成本价格都呈上升趋势,而压缩天然气供应、液化天然气供应、以及液化石油气气化供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应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2)随着供气规模的不断加大,工程投资增长幅度较小,运行的成本迅速减低,压缩天然气供应在五千户以上后,投资增加幅度较大,运行的成本也没有明显降低,是因为增加了储气设施,从中可以看出,增大规模有利于天然气的供应。

(3)压缩天然气供应在规模较小和规模较大时,产生的成本较高,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的成本较低,由此表明,该种供气方式的适用有一定的范围。范围最好控制在五百到五千户之间,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4)随着规模的不断加大,液化天然气供应、以及液化石油气气化供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应的投资增大,而成本却在一直降低。

(5)压缩天然气供应的最小规模要达到五百户,液化天然气供应、以及液化石油气气化供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应的最小规模是五千户。

总之,随着供气规模的不断增大,压缩天然气供应能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小,而且其具有不稳定性,由于其受到道路和气候的影响,规模最好控制在一万户以内。站在运行成本的角度考虑天然气的供应距离最好控制在一百千米以内,否则就达不到经济性的要求。

4、 中小城镇燃气供应发展的原则

中小城镇燃气的发展和每个地区的相关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根据燃气的需求并结合一些实际的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燃气供应方式。

4.1气源的获取渠道

随着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的建成供气,以及地方区域性天然气管网的建设,使得管输天然气已经通达许多中小城镇,随着全国天然气主干网的逐步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城镇具备管输天然气气源,对于这些城镇,当然应该选择管输气源;具备管输气源的城市大多建设压缩天然气母站,从而又为周边的中小城镇提供了压缩天然气气源。

目前,在我国液化天然气的使用量近年来增长很快,除了国内众多的利用管输气源或煤层气生产液化天然气的工厂外,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的沿海还建有多处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基地,同时还有其他在建及规划的进口液化天然气基地。上述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为其周边的中小城镇提供了液化天然气气源。

4.2采取多种融资和管理模式

中小城镇的经济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用户也比较分散,在燃气供应中的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在服从当地燃气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采用多种融资手电和管理模式来进行中小城镇的燃气供应。

4.3分步实施逐步向天然气管网过渡

根据当地的具体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出燃气规划,按照发展原则,对一些经济适用的燃气供应方式进行优先考虑,如果用气负荷增大再向天然气管网过渡。

4.4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供应方式

对天然气供应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除了气源获取渠道、投资和成本之外,同时也要重视各种方式之间的转换成本。在建设时,要在满足燃气发展的前提下,对供气的设施进行建设。

对燃气供应的经济性、技术性、环境保护以及供气规模进行综合考虑,中小城镇在选择天然气供应方式时要考虑到:①具备管输天然气气源供应的地方应采用管输气源;②压缩天然气供应的供气规模范围应该在五百到五千户之内;③液化天然气气源越来越广泛,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在有条件的中小城镇中采用;④除非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液化石油气气化供应、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应不宜再发展。

结束语

中小城镇燃气供应,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投资环境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本地的实际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供气方式,不能盲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岚.城市煤气民用供气方式研究情况综述[J].煤气与热力.2000(5).

[2]曾锦森,穆伟明.液化石油气混空气供气方式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2(4).

[3]王海皎,张文忠.小区管道燃气供气方式的造价比较[J].煤气与热力.2002(5).

[4]刘燕,马一太,唐曾乐,刘万波.中小城镇燃气供应方式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04(6).

[5]周伟国,江金华,刘步若. CNG和LNG作为城市燃气气源的优越性[J].城市公用事业. 2002(4).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

为切实加强我区燃气安全生产管理,杜绝燃气安全生产重大事故,促进燃气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基本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平安建设为目标,按照注重宣传、预防为主、整防结合、查治隐患、遏制事故、强化基础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燃气安全长效机制,不断规范燃气市场行为,强化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燃气安全检查,加大安全隐患整改,有效遏制安全事故,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工作重点

(一)规范燃气工程建设管理

一是加强城镇燃气设施报建审批管理。将燃气设施设计、报建纳入业务主管部门前期审查范围,严格按照住建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对不符合燃气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燃气设施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在燃气设施设计建设过程中,加大先进安全保护设施、施工工艺的使用推广力度;按照《省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从严把握燃气经营企业尤其是罐装液化气经营企业准入条件,力求压缩数量、提高质量。(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消防大队,各燃气企业)

二是强化燃气工程建设过程监管。提高燃气工程各环节安全监管的市场准入门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必须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质量和安全责任;严格遵守住建部《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等规章,严把管材质量关,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在燃气管道安装后,严格按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确保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各燃气企业)

三是严格组织燃气工程竣工验收。燃气工程建设完工后,严格按照《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认真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的燃气工程不得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消防大队,各燃气企业)

(二)强化燃气安全使用管理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媒体专题宣传,精心制作燃气安全宣传教育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并刻录光盘发至各村(居),定期组织居民观看学习;在相关媒体开设专栏,普及燃气安全知识。要深入开展文字书面宣传,结合供气和季节特点编辑制作《致用气居民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宣传海报、用户手册等安全生产资料,逐一向广大用户发放,并在社区宣传栏张贴;要印制瓶装液化气安全使用须知,及时向每个用户发放。要深入开展社区巡回宣讲,成立专门燃气安全宣传教育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宣传教育员;充分发挥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和居民学校的作用,定期邀请燃气安全宣传员进行教育讲座;要注重加强回迁小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空巢老人等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宣传教育;要通过农村集市集中宣讲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天然气、液化气安全使用知识;各学校每月要在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安排不低于一个课时的燃气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培养青少年安全用气意识,提高全社会燃气安全意识。(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教育局、电视台,各镇、街道,各燃气企业)

二是加强燃气使用检查。按照市建委《户内燃气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及户外管线安全巡查规定》,积极开展燃气使用安全检查。要定期进行集中专项检查,各燃气企业每半年组织一次居民家庭入户安全检查,每三个月组织一次对工商业用户集中专项安全检查,并根据企业自查情况定期组织复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罐装液化气经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强化日常入户检查,通过组织专门入户检查或利用查表时机逐户检查,重点检查胶管、管道阀门、燃气灶具使用状态及有无擅自拆、改、装燃气设施和违反安全规定安装使用燃气器具等违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并通报村(居)委会(物业),共同督促整改;对存在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并拒绝整改的,燃气企业经报请燃气主管部门同意,对该用户所处的整条燃气立管进行停气,并由燃气主管部门按照《省燃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给予处罚;罐装液化气经营企业要对瓶装液化气用量较大的生产经营用户进行登记造册,主管部门和经营企业要定期入户进行安全用气检查。要加强高危设施重点巡查,强化对过路燃气管道、老旧铸铁管道、阀门井、挤压燃气管道地段、市政、绿化施工地段等高危设施燃气管线的巡查力度,确保燃气管网运行安全;要强化对瓶组间的安全检查,重点是安全隔离设施、警示标语、消防设施、通风散气设施、泄漏报警设施和报警远传设施的巡查,确保燃气设施安全运行。危险性较大地带和设施每周巡查,高度危险地带和设施要坚持每日巡查,形成巡检记录并妥善保存。要积极开展有奖举报活动,鼓励群众对燃气隐患点、泄漏点进行举报,若举报属实,隐患有效排除后,燃气企业要对举报人进行物质奖励。(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安监局、工商分局、消防大队,各镇、街道,各燃气企业)

三是加强燃气燃烧器具市场监管。要加大对燃气器具市场秩序的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查处未取得《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证书》的相关企业和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假冒伪劣的燃气燃烧器具产品,坚决打击无照经营燃气燃烧器具行为,从源头上杜绝燃气安全隐患。(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工商分局)

(三)强化燃气设施升级改造和风险管理

一是积极开展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升级。认真做好灰口铸铁老旧燃气管道地域分布情况和管道长度统计,根据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科学制定老旧燃气管道改造计划,报燃气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后组织实施,争取2013年底前完成区范围内灰口铸铁燃气管道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各燃气企业,区住建局,各镇、街道)

二是积极推进瓶组间改造。全面掌握瓶组间具体分布情况和燃气供应范围,科学制定瓶组间改造计划,报燃气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后,积极有序推进改造工作,争取2013年底前将区范围内的瓶组间改造成管道天然气。在完成改造前,要确保瓶组间安全运行。(责任单位:各燃气企业,区住建局、各镇、街道)

三是加大燃气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加大对违章占压燃气管道的清理力度,依法对违章占压燃气管道、燃气设施的建(构)筑物进行清理和拆除,杜绝因违章占压燃气管线引发的恶性事故。加强城市管理,防止出现新的压占燃气管道现象。市区市政、园林等各类土方开挖施工前,施工单位须提前与燃气企业充分协调沟通,确保燃气管道安全。对在居民用户燃气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燃气企业、镇(街道)和相关村(居)委会(物业)要共同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各燃气企业,区住建局、城管办、市政筹建组、园林筹建组,各镇、街道)

四是严格规范罐装液化气企业经营行为。强化对罐装液化气企业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其完善安全设施、规范经营行为。对安全生产管理不达标的液化气储配站、瓶装供应站、气化站要坚决予以取缔关停。按照属地化、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严格防控和取缔流动倒罐式液化气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安监局、城管办、工商分局、消防大队,各镇、街道)

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区住建局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做好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考核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各燃气企业是燃气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燃气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投入,落实安全措施,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镇(街道)要按照安全生产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切实抓好居民燃气安全宣传教育,与燃气企业共同做好燃气安全检查和隐患联合整改,确保辖区燃气使用安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燃气安全责任,抓好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形成燃气安全工作合力。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镇燃气管道设计规范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概 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城市燃气快速发展,城镇燃气管道输送量及调峰量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多城市在城区建设高压天然气管网,管道的设计压力也越来越高。而因城镇燃气管道建设标准规范制定或修订的滞后,在城镇燃气高压管道(主要指高压A和高压B管道)设计时,执行现行规范存在不少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

2、城镇燃气高压管道钢管断裂韧性要求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6.4.4条规定“高压燃气管道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9711.1(L175级钢管除外)、GB/T 9711.2和GB/T 8163的规定,或符合不低于上述三项标准相应技术要求的其它钢管标准”。

GB/T 9711-2011 PSL1钢管(规范重新起草后,GB/T 9711-2011替代GB/T 9711.1、2、3) 和GB/T8163钢管应用在城镇燃气高压管道中须慎重。此两种管材主要应用在一般流体输送,如应用在高压天然气输送系统中应充分考虑其抗延展性断裂的性能。防止管道在工作条件下断裂,其中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就是提高断裂韧性。而GB/T9 711-2011 PSL1钢管及GB/T 8163钢管对钢材的断裂韧性未提出完整控制指标。

钢材化学成分方面,对提高钢材韧性不利的元素允许的含量偏高,其中GB/T9 711-2011 PSL1钢管化学成分除对C元素含量允许值较高外,P、S元素含量允许最大值为0.030%,GB/T 8163中牌号为10#及20#钢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669的规定,其允许最大值为0.035%,牌号为Q295、Q345、Q390、Q420和Q460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1591的规定,其允许最大值为0.30%,。并且GB/T9 711-2011 PSL1钢管及GB/T8163钢管对钢材中能使材质均匀,晶粒细化,改善管道韧性的Mn、V、Nb、Ti、Ni等元素要求宽泛,可高可低。

钢管的试验和检验方面,GB/T9 711-2011 PSL1钢管未对断裂韧性试验(一般为夏比冲击试验)和落锤撕裂试验(钢管外径不小于508mm时要求)提出要求。GB/T 8163中对牌号为10#和20#钢管未要求进行夏比冲击试验,而对牌号为Q295、Q345、Q390、Q420、Q460,质量等级为B、C、D、E的钢管,且外径不小于70mm,壁厚不小于6.5mm时要求进行夏比冲击试验。因此,上述两个标准未对钢管的韧性性能提出完整检验要求。

在设计者对钢管提出韧性控制指标时,应符合管道的使用环境的温度。因为在一定范围内钢管的韧性是随使用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设计者应将钢管的使用温度来作为夏比冲击试验的温度。韧性指标的提出,还要充分考虑钢种的强度等级、管径、壁厚、焊接方式等因素。

3、城镇燃气高压管道焊接及验收

(2)城镇燃气高压管道焊缝质量检验

CJJ 33-2005要求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焊缝内部无损检测,当设计无规定时,抽查数量不应少于焊缝总数的15%。GB 50184-2011中关于焊缝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是按照不同管道类别确定不同的焊缝检查等级,根据不同的管道焊缝检查等级分别规定焊缝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按照该规范中表8.1.1及8.2.1条要求:设计压力为4.0Mpa的高压燃气管道焊缝检查等级应为Ⅱ级,对应的焊缝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为不低于20%;设计压力为低于4.0Mpa,大于1.6MPa的高压燃气管道焊缝检查等级应为Ⅲ级,对应的焊缝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只需不低于10%。

天然气长输管道焊缝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按照《输气管道设计规范》中 10.1.9条和《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10.3.4条要求,所有焊接接头应进行全周长100%无损检测,并规定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为首选检测方法。

城镇燃气高压管道在输送介质、管材选用、施工焊接工艺、施工环境及管道的功能方面更接近长输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高压管道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应参照更适用的GB50251和GB 50369执行,建议CJJ 33-2005修订时应针对高压管道焊缝无损检测的检验比例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CJJ 33-2005中5.2.5条规定管道焊缝内部质量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合格标准应分别执行国家标准GB/T12605和GB/T 11345。而GB/T 11345-2013规定“本标准规定了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低超声衰减(特别是散射衰减小)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手工超声检测技术” 。实际壁厚小于8mm的高压燃气管道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需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此时一般执行JB 4730.3-2005或SY/T 4109-2005,其中JB 4730.3-2005中适用母材壁厚最小为4mm,SY/T 4109-2005中适用母材壁厚最小为5mm,可满足城镇燃气高压管道焊缝内部质量超声波检测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压管道焊缝内部质量射线检测合格标准应执行JB 4730.2-2005或GB/T12605-2008(此外GB/T 3323-2005也适用),高压管道焊缝内部质量超声波检测合格标准应执行JB 4730.3-2005或SY/T 4109-2005。建议CJJ 33-2005修订时应提出适合高压管道无损检测的合格标准。

4、城镇燃气高压管道试验

(1)高压管道强度试验稳压时间

CJJ 33-2005制定时引用的GB/T 16805版本为GB/T 16805-1997,该规范标准性附录A1.1要求“管道(内压管道)的各个部分,如其操作环向应力大于20% SMYS(规定的最低屈服强度),则各个部分的任何一点,均应经受压力不小于该点设计内压1.25倍的静水压强度试验,并且在试验压力下持续时间不小于4h”。高压燃气管道试压时的操作环向应力(1.5倍设计压力)多会高于20% SMYS。

现行规范GB/T 16805-2009中关于强度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的稳压时间是通过“液压试验升压稳压图”明确,图中明确要求在强度试验压力下应稳压4h(第三次稳压区)。

综上分析,城镇燃气高压管道强度试验稳压时间按照CJJ 33-2005中12.3.8条执行是不合理的。应执行GB 50369-2006中相关条文的规定,稳压时间应为不小于4h。

(2)高压管道强度试验介质

用空气作为强度试验介质虽然存在较大的危险,主要因为空气在管道破裂时减压波传播适度远大于水,可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次生灾害。据此CJJ 33-2005中12.3.5条规定高压管道强度试验介质应为清洁水。但工程实际中常遇到水源缺乏或试验期间气温低于00C等问题,导致液压试验实施困难。该规范对是否允许采用气压试验代替,未明示。鉴于城镇燃气高压管道与天然气长输管道在较多方面相似,建议CJJ 33-2005修订时考虑高压管道强度试验介质借鉴GB 50251-2003中相关条文规定。比如在一、二级地区允许采用气体做强度试验介质;在三、四级地区应采用水做介质,在满足该规范中表10.2.3安全条件时可采用空气做介质。

城镇液化气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城镇;液化石油气站;监管;安全隐患

Discusses the small towns of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station safety

Peng Li-xiong

(Hunan Institute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Detection, Yueyang Branch, 414000)

Abstract: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filling and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station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but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has a lot of problems, bring hidden dangers to the society. I have made a discussion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Keywords: small towns;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station; safety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液化石油气在农村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村民已经抛弃了木材甚至煤炭做饭烧水的传统,用上了液化石油气这个清洁高效燃料。与之配套的小型充装站如雨后春笋在农村掀起了建设高潮。据统计到今年6月份我市农村有小型液化气充装站近100家,每个乡镇至少有2家。每个站占地3~5亩左右,配2个储罐、一个残液罐,储量在50~150立方不等。管理与操作人员一般都是一家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类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大多无法满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文对此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一探讨。

2、小城镇气站常见事故隐患

2.1缺少应有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知识

液化石油气为炼油厂原油催化裂解产生的副产品,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常温状态下为气态,加压和降温可凝结为液态,具有易燃烧、易爆炸(其爆炸极限1.5%~10%)、易气化、受热膨胀、腐蚀与窒息性等特点,属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运输、储存、充装等环节管理技术含量较高,有关职能部门对其从业人员有极强的专业要求,国家标准GB27550-2011《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充装站应配备工程师技术职称以上的专职安全生产技术负责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对农村来说能够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员是微乎其微,有的县域管理者基本无一人具有工程师职称,当出现重大事故苗头或需要技术支撑时往往束手无策。

2.2、不能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建设

农村建站大多投入不多,在总体设计、设备材料采购、设备安装上资金都会显得不足。

设计方面大多私人设计然后出点钱找个单位盖章,不具备设计资质的人员和不负责任的设计审查出具的设计图纸在气站的安全性、设备单体布局、操作运行、紧急处理措施等方面问题百出。

安装单位由于工程量小,资金回收难,有实力成规模的单位都不愿承接气站安装工程,基本上都是一些个体人员挂靠进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规章制度不配套;安装过程缺少质量控制手段,只求进度不注重质量;专业人员临时拼凑,缺少技术培训;施工前技术准备不足,施工方案不实用,多是照搬照抄的条文,现场焊接质量差,焊工无证施焊或焊接项目不全,施焊环境不满足要求无防护措施;不按设计施工私自改动管线设计等。

材料方面包工不包料,一般都是业主采购,缺少材料质量证明书或证明书与实际不符,设计上管线要求采用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采用GB/T3087《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两标准中的20#钢管,往往是建筑用结构钢管;阀门、弯头、法兰、紧固件等组件采购随意性大。

2.3、检验检测难以执行到位任由隐患存在

消防、防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附件等的检测校验是气站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一环,农村气站规模小,地处偏僻,效益相对较差,无论在建设验收还是在设备日常的检验检测上,资金支付能力不足影响检验检测的开展。在建设阶段留下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产生的隐患也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

2.4、储罐与管道系统存在缺陷

储罐制造与安装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储罐与管道系统的安全,大量事故案例表明,气站气体泄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设备制造过程中留下的缺陷在运行中扩展而引起,还有一部分是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焊口缺陷引起;在使用过程中阀门操作不当或者法兰垫片老化等引起泄露。

2.5安全附件保养不善

压力表、安全阀和温度计是液化石油气储罐系统主要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是灌装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命令的关键环节、安全阀是系统压力异常时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这些安全附件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整个气站运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因素。因此它们的维护和保养尤为重要,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使用者应对这些附件进行经常维护保养的同时还应进行定期校验、检修,然而因各种原因忽视安全附件的维护和保养,甚至不严格执行安全附件的定期校验,为运行埋下事故隐患。

小城镇气站隐患治理建议

3.1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农村气站建设的监管,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场地、设备、安全附件、安装质量进行验收,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放宽监管标准。

3.2加强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对储罐与管道执行一年一次年度检查,运行三年进行全面的定期检验;安全附件按照有关要求每年校验,对失效的附件及时予以更换。

3.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有关部门应制定定期培训教育制度,帮助农村从业者及时掌握操作知识特别是应急处理常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让安全法规深入到这些从业人员心中。

参考文献: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石油规划设计》1996年03期

2、液化石油气站危险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