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普教育元素

科普教育元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普教育元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普教育元素

科普教育元素范文第1篇

1 地学科普教育的地位与现状

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星球。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如大气圈、水圈、地幔地壳的相互作用,大陆与海洋,山脉与盆地的形成等;地球物质构成,各种元素—矿物—岩石—矿床—地层的成因、分布及其迁移富集规律;地质事件,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在地表的反应,如火山、地震、海啸、断裂等;预测和预防将来发生的地质事件。简言之,地球科学是探索地球成因和演化、勘探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门科学。

由于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直观性、亲近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地学科普一直是世界各国科普教育的主要学科。矿物、岩石、古生物等各类地质博物馆是地学科普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同时,各类地质遗迹,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夏威夷现代火山公园、中国的黄山地质公园等实地地质科普基地不断涌现。随着地质理论的发展(地球板块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等),各类声、光、电地学科普形式日益生动和便捷。

我国地学科普基地主要分布于国土资源系统,包括科技博物馆类、地质公园类和实验基地类。国家地质博物馆已有百年历史。据国土资源部信息,我国目前认定的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有地质博物馆类36个,地质公园类61个,实验基地类8个。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地学科普馆、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进入认定之列。

尽管我国地学科普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不论是数量、质量以及科普方式上仍存在很多不足。

1)地学科普基地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有13.4亿人口,40多万所中小学,1.7亿中小学在校学生。每个省仅有1~2个地学科普基地。

2)科普馆大多面向大众,对中小学生的针对性、趣味性不强。大多数博物馆仅仅以实物和标签作为主要展示内容,对标本实体的解释简单专业,不够生动形象,忽视了观赏性和趣味性,难以提高中小学生的兴趣。

3)地学科普馆多以参观为主,学生动手参与不够。事实上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科学,与物理、化学、自然、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从矿物标本的质、形、色的观察,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显微镜下欣赏美轮美奂的矿物微观世界,到宝玉石的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丰富的理化知识和实用价值,激发着学生的动手兴趣。

4)许多场馆、地质公园与旅游经营为一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学生参观学习。

5)由于科普基地十分稀少,以及上述种种原因,地学科普实际上仅仅是一游而过,走马观花,达不到科普的目的,更谈不上科普进课堂的要求。

总之,推广中小学矿产资源与地球知识科普基地建设,无论是对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和科技能力的智育教育,还是热爱祖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素质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国民的科普教育,也是地质学家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中小学矿产资源与地球知识科普基地的可行性

学生需要、国家鼓励、社会支持,当前普及中小学地学科普教育基地的条件全面成熟。

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科普教育,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把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21世纪科学教育的核心任务。《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法律规划,全面明确了科普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方向。2011年,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为此联合下发《建立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普遍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通知。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为中小学科普基地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受学生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激励,社会办科普全面兴起。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中小学科普基地建设,一些有条件的中小学在专业力量的支持下,在校园内开办了科普基地。以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例,2011年,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地学科普馆、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雨花石文化博物馆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全国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在城市、中心教育区和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科普基地,全面推广地学科普基地建设的时机日趋成熟。

3 矿产资源与地学知识科普基地的内容和形式

现有地学科技博物馆的不足表明,中小学矿产资源与地学知识科普基地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必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并引入现代计算机手段。科普内容包括以下主要形式。

3.1科普内容

1) 实物标本。

矿产资源类:如图1所示,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矿石标本。介绍这些资源的性质、产地、用途、冶炼加工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目的是普及矿产资源知识,了解祖国宝藏,感知资源的稀缺与可贵,培养爱国主义和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

矿物晶体类: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构成。矿物晶体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稳定化学成分、规律的内部质点排列和独特外观形态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矿物成份、结构和形成条件的千差万别,不但赋予了每一种矿物不同的品性,而且呈现出鬼斧神工、美轮美奂的大自然艺术品的气概。矿物晶体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化学、自然、地理、艺术甚至民族文化知识,是学识结合,兴趣教育的难得素材,如图2所示。

古生物化石类:化石是地球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经过石化作用保留在地层中的形体,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素材。化石形态的直观性,以及所反映的生物演化过程,对中小学生有很强烈的吸引力。

根据学校特点和周边教育资源的分布,以上内容在基地建设中可以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古生物化石(图3)可作为辅助内容。

2)科普贴图。一类是有关地球演化的示意图,要求把专业性和通俗性相融合。第二类是矿产类,形象表示我国典型矿产的分布和数量,配合矿产标本,起到热爱祖国、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第三类是资源利用类,包括矿产开采—冶炼加工—产品的过程,特点是每一个过程融入相应的理化知识说明,让学生学识结合。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可以增添宝玉石加工的过程。第四类,配合学生动手参与,张贴一些物质理化变化过程的图表。

3)电脑演示。结合展示内容,采用触摸屏,生动展示地球演化、地震、火山、生物进化、矿产资源、矿物晶体等知识。为增强学生兴趣,还可植入知识问答内容,开展互动参与。

4)动手实践。这一环节是当前地学科普中普遍短缺的内容。准备一些矿石、矿物晶体小标本,化学试剂、折光率测试仪、显微镜及其矿物岩石薄片等。①让学生亲自触摸标本,感受实物质地;②学生用化学试剂,亲自实验不同矿物的化学变化过程,增强和巩固化学知识;③用折光率测定仪、硬度仪等简单物理仪器,测定矿物的物理性质,增强和巩固物理学知识;④显微镜下欣赏美轮美奂的矿物微观世界,感受地质学家是怎样鉴定矿物。

3.2 科普形式

1)参观学习。结合实物、相关图片和电脑演示,组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学知识,长见识,养兴趣。

2)科普进课堂。结合中小学课程教育,在适当环节把物理、化学、自然、生物等教育课程搬进试验基地,真正做到科普进课堂,课程进基地。要点:学识结合,培养学习兴趣,增加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3)爱国主要专题教育。结合实物,让学生了解国情,开展热爱祖国宝藏、保护资源环境、厉行资源节约等爱国主要素质教育。要点:我国资源稀缺,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制约;资源开发难度大,成本代价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高消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4 推广路径和条件

根据各地区中小学科普教育规划和条件,可在城市、中心学区、典型学校建立矿产资源与地球知识科普教育基地。当然,一般学校也可以在校区门口、教学楼门厅旁或楼道内陈列具有观赏性的典型地学标本,花钱不多,既可起到科普作用,又可美化校园,增强学校的“气场”。

市级科普基地:科普内容全,以知识普及为主,规模相对较大。一般场馆面积500~1000 m2,配置实体标本300~500件,标本要求尺寸较大,观赏性强。市级科普基地可以市场化面向公众开放。

中心学区科普基地:科普内容较全,以知识普及和和教育为主,规模中等。一般场馆面积200~300 m2,配置实体标本200~300件,标本尺寸适中,并具观赏性。这一级别的科普基地应配置学生动手参与的实践内容。

校内科普基地:面向课程的科普教育,规模适度,试条件规划场馆面积,配置实体标本100~200件,要求标本大小适中,配置适量观赏性强的大标本。学校科普基地应配置较为丰富的学生动手参与的实践内容,实现科普进课堂或课程进基地。

科普教育元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6-4340-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6.067

科普旅游是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新兴旅游形式,是科学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进入高层次的表现[1]。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2]。因此,地质公园是科普旅游发展的重要阵地,是提高旅游资源科学品味和科技含量的重要载体。截止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GGN)共有111个成员,分布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有31处,是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中国非常重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自2001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已先后批准建设了7批、共240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在科学知识普及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地质公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等。最为典型的是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中国三大世界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给予“黄牌警告”,原因是“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等方面有所不足[3]。这次事件对中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敲响了警钟。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3年间,中国旅游业发展令人瞩目,国民人均年出游率从不到一次发展到超过两次,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党的十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旅游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和较快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作为一种科学品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地学旅游资源综合体,开展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科普旅游”是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中国地质公园进入了由数量增长向内涵扩展和科学发展方向转移的新时期。

1 中国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研究现状

中国地质公园自开建以来,发展迅速,专家学者们从资源评价、旅游开发、线路设计、顾客满意度等多方面对地质公园进行系统的研究[4-7]。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逐步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国土资源部颁布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明确指出普及地学知识是建立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之一;国土资源部发(2008)126号文件中,更是强调了地质公园科学普及问题,地质公园亦可申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可以看出为了更好的保护地质遗迹,加快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开展科普旅游成为地质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经过文献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对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国外特别是美国国家公园科普旅游建设发展的经验介绍。如美国十分重视各类公园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确立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强化政府规划和约束机制等方式加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8-9]。美国国家公园解说兴起历时上百年,所带来的启示包括对解说的价值应有充分认识、解说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以解说进行教育以及发展解说项目应因地制宜[10-12]。

2)关于国内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个案与对策研究。如彭华等[13]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丹霞地貌区的科普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丹霞地貌区开发科普旅游需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提升观光旅游品质的同时,谋求科普旅游的深层次发展;林明太[14]对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以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指出目前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杨廷锋[15]对中国喀斯特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喀斯特地质科普旅游的开发对策;董晓英[16]通过建立科普旅游游客感知测评指标体系,对翠华山园区科普旅游游客感知进行定量分析,了解游客感知状况以指导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

3)关于地质公园科普旅游专项研究。首先是开发模式研究。如陈锐凯等[17]在分析咸宁岩溶地质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者学历高低、年龄大小等的不同提出了初、中、高级科普旅游开发方式和内容;于雪剑等[18]提出并分析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乡土科普教育、教学实践科普教育和普通游客科普教育3种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其次是科普载体或项目研究。如施广伟[19]利用模糊数学和Dijkstra算法进行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设计研究;钱洛阳[20]和王艳[21]对地质公园科普解说系统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武媚[22]引入国外服务质量评价模型(SERVQUAL模型量表)对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进行测评并提出对策;屈天鸣[23]和梅耀元等[24]则分别探讨了地质公园博物馆设计和导游解说问题。

2 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因子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评价指标因子选取时,遵循系统性、层次性、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标准和原则来选择评价因子。在选取评价因子时,一方面参考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和《国家地质公园资格验收标准》等文件精神;另一方面运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地质学、旅游地学、地质公园与地质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调查访问,最终确定了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的8大指标、20个评价因子(图1),这8大指标分别是地质博物馆、解说标志牌、科普影视馆、地质公园网站、地学科普书籍、导游科普解说、地学科普线路、地学科普活动等。

2.2 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的确定

在层次分析法中,建立判别矩阵可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在判别矩阵中,需要对各层因子进行层层比较来确定因子之间的重要性。通过对专家进行调查,综合大部分专家的意见,然后运用层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各因子的绝对权重。然后运用层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各因子的相对权重值。其具体做法为,根据同一层n个元素x1,x2,x3,……,xn相对上一层某元素y的判别矩阵A,求出他们相对元素y的相对排序矩阵。记为w1,w2,w3,……,wn,称其为A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向量,其中w1表示第i个元素对上一层中某元素所占的比重,从而得到层次单排序。最后将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CR≤0.1,表明判断矩阵的结果可以接受,反之,其结果要进行修正,直到检验结果符合该要求为止。

根据综合评价指标和各因子的权重值,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得到各因子总排序后同样需要进行一致性的检验,经检验,CR

2.3 评价指标因子的无量纲化

在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中,各评价指标均有自己的量纲,不具备可比性。因此,为了评价的方便,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后,要对其中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2),这样评价才具有统一的评价依据。

3 结语

中国关于科普旅游的实践发展很早,但相关研究比较滞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中国地质公园研究成果多在2000年启动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后,理论研究滞后于地质公园建设实践。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对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基本原理方法、措施、实施规划和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个案研究和问题对策类定性研究成为中国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研究的主体。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评价受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制约,基于专项研究和引入数学模型方法的定量研究来探讨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评价体系成为未来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本研究利用专家访谈调查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8大指标、20个评价因子,其中地质博物馆、科普影视馆和解说标识牌是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的硬实力指标,地学科普书籍、地质公园网站、导游科普解说、地学科普路线和地学科普活动属于软实力指标。地质博物馆、解说标识牌、导游科普解说和地学科普活动4个指标所占的比重较大,总和为0.6,说明四者是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建设的重中之重,但同时科普影视馆、地学科普书籍、地质公园网站和地学科普路线等指标也是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创新性要求很高,随着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一系列新的措施和方法将不断涌现,将会极大地推动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地质公园将会在公众科学知识普及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昌南.科技旅游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8(7):98-100.

[2] 蔚东英,刘昌明,秦大河,等.Geopark发展动向、全球网络及若干问题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5):515-521.

[3] 中国广播网.三大名景区因“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不足被督促整改[EB/OL].http:///NewsFeeds/201301/t20130113_

511769990.shtml

[4] 陈安泽.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资源与产业,2003, 5(1):58-64.

[5] 鄢志武,杨 茜.我国地质公园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2):189-190.

[6] 许 涛,田明中.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J].旅游学刊,2010,25(11):84-92.

[7] 方世明,李江风.香港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147-150.

[8] 陈苹苹.美国国家公园的经验及其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2):55-58.

[9] 陈 飞.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对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10):58-59.

[10] 谢洪忠,刘洪江.美国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特色及借鉴意义[J].中国岩溶,2003,22(1):73-76.

[11] 彭绍春.中国风景名胜区和美国国家公园开发与保护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40-43.

[12] 孙 燕.美国国家公园解说的兴起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2(6):110-112.

[13] 彭 华,张 娟,周婷婷.丹霞地貌旅游区科普旅游开发探讨[A].全国第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地质学会,2005.

[14] 林明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地质公园管理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15] 杨廷锋.喀斯特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2):140-144.

[16] 董晓英.基于游客感知的陕西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园区科普旅游开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17] 陈锐凯,钟学斌,孙志国.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204-206.

[18] 于雪剑,杨晓霞,程永玲.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7):1-5.

[19] 施广伟.基于模糊数学和Dijkstra算法的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0.

[20] 钱洛阳.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以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1] 王 艳.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22] 武 媚.面向游客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科普教育元素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到景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现在景区规划中不仅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还能通过多种方式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的科普知识,所以科普导览标识牌成为景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本文以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户外科普导览系统标识设计为例,通过分析景区特色及科普导览标示牌设计要点,遵从自然,力求使标识牌系统成为整个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到景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在游客游览的过程中,游客需要户外导览标识牌来引导完成活动,所以,旅游景区户外导览系统是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立景区科普导览标识有三点意义:首先可以提升景区地域文化,形成景区独有的景观特色。其次,科普导览标识牌设施的完善能够提高游客的游览品质,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最后,科普导览标示牌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信息,提高科普教育性。

1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户外科普导览系统标识设计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公园将“红叶”、“丁香”、“望龙”与“科普”四个概念作为主要的创意策划点,推出“首都最早变红最艳丽壮观的长城红叶景区”、“北京六月最香的山谷”和“碳汇与生态生物科普示范园区”等森林游憩形象。公园已被评审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未成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等资质。

通过每年举办红叶生态文化节和丁香生态文化节,在人们游憩的同时,还加强了人们对于林业的关注与了解,了解林场如何建设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教育的场地。在2011年通过申报课题立项,主要目的是在林区内将选择林场植被较好,可到达性较强的位置安装科普展示牌,该项目通过科普展牌和宣传资料展示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市民诠释北京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经营措施(间伐、修枝、目标树等科学技术)、与国外的合作项目等知识,以及取得的先进林业管理理念和林业碳汇科普知识。

1.2景区现状

景区现有解说牌标识与道路指示标牌,附以安全警示的标牌分布在上山路线上,但是在主要地段还缺少必要的导向标识,而且没有介绍植物生活习性的专题标识,通过课题立项,需要增加科普展牌和宣传资料展示,

2景区户外科普导览标识牌系统

2.1景区户外科普导览标识牌设计基本原则

系统性,标识的设置应该协调统一,对景区内同一类型的标识牌在材质、规格、式样、颜色等方面应统一,不同类型的标识牌的整体风格尽量保持相近,使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标识牌和谐统一,融入到周围环境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使游客能够更详细的了解景区,完成游览体验。

规范化原则,随着国内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国外游客入境旅游迅速增加,标识牌的设计应与国际规范接轨。首先,文字和图形符号要规范化,文字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而且英文翻译要做到准确、恰当。其次.色彩要规范化,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和制作。

合理性原则,设计的标识牌首先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合理的摆放位置,合适的设计尺度。其次,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对标识牌的影响,比如长成的大树对于标识牌的遮挡。最后标识牌内容表达要通俗易懂,以科普为目的,信息内容一般应达到简明、准确、完整、科学、醒目5个特征。

个性化特色,标识牌的造型设计要体现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地域文化,要根据森林公

园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枫叶,梅花,梨花等森林公园特有的景观元素作为设计的依据,设计出具有八达岭森林公园独有的标识牌体系。

2.2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科普展示牌设计类型。

大型导览解说牌主要是方便游人游览的风景名胜区总平面图、 景点分布示意图以及历史人文介绍等的标识牌。包括景点说明、 景物说明、 历史人文展示、 设施使用说明等,有助于游客了解游览路线,顺利完成游览,途中能够了解相关的景点信息。

专类科普牌主要有林业碳汇的相关内容、特色植物专题、定点观测样地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站等标识牌,使游客了解林业碳汇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及重要性,还能了解八达岭森林公园特有景观植物的特性,作为科普基地,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场所。

2.3景区标识牌设计要点

2.3.1标识牌的选址

森林公园标识牌的选址是整个标识设置的重点,在入口处、转角空间、交汇空间等地方都要设置具有重要信息的标识牌,而且依据不同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角度设计的标识牌的体量、形态也不一样。

2.3.2标识牌设置的视角要求

游客随着游览的深入,所处的位置不同,相应的游览视角也发生变化,这样在标识牌设计中也需要随之变化。例如,在入口处需设置导览说明标识牌,用来指导游客的游览路线,这个体量设计可以增大,采用平视或者仰视的视角,方便游人观看。此外,在具有森林公园特质的区域,像专类科普区域,设计多种多样具有科普知识的标识牌,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在设计上就需要多样化,可以采用平视或是俯视的角度,利于学习解标识牌上的内容。

2.3.3材料

材料的外在属性能带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和触觉,在对现有的森林公园标识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不同材质的特性效果。由于八达岭森林公园的主题是植物主题,所以选择原木作为主要材料,再配以石材,有机玻璃、不锈钢作为辅助材料。各种材质因为其自身的质感、肌理不一样,带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不一样,在风景区标识牌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场地尺度、环境特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材质。

2.3.4标识牌设计尺度的合理性

在景区指示标识设计中,尺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解说标识牌的体量大小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标识牌所要承载的内容来确定,由于森林公园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展示,可以使用大体量的标识牌,方便游人详细了解旅游信息。

2.3.5标识牌的平面色彩

标识牌的平面色彩是是引导游客视觉认知度的重要因素,平面构图的效果对于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标识牌设计中要注意颜色与解说主题,以及颜色明度、亮度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使宣传内容直观、美观的传递给游人。

3八达岭森林公园标识牌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以八达岭森林公园红叶作为设计要素,红叶是八达岭森林公园的象征,一到深秋,满山的红叶点缀在山野中,观赏红叶的人们络绎不绝,在导览标识牌中加上红叶的元素,材料以原木为主,让标识牌与自然景观融入到一起,增加标识牌的美观性。在红叶系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行走路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将桃花、梨花等元素也增加到设计中去,增加标示牌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小结

在景区中,告知和提示游人,帮助游人顺利愉悦的完成游览,既是一种大众文化,更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是一个景区现代化服务水准的重要标志。我国景区标识的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营者在旅游景区环境建设方面,重视景区硬件设施而忽视了景区软环境的设计,轻视了游客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对景区标识优化设计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也影响了景区标识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本课题的研究点就在于对景区的标识设计提供优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对于当前景区标识建设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1].徐柯健, 郭薇与范晓, 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方法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资源与产业[J].2010. 12(6): 73-79.

[2].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2):27—29.

[3].盛非.风景区标识系统分类与特征[J]. 科技资讯. 2006(08)

[4]卞贝佳.浅谈风景名胜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以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景区为例,福建林业科技[J],2009, 9(25):219-225.

[5]庞丽,谢宝元.基于隐形服务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4):4-7.

[6]田中直人.标识环境通用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科普教育元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类型;存在问题;功能

1 湿地公园基本概念

湿地公园适应于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兼具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公园,与此同时,也是保障城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开放体系,其功能主要包括科普教育功能、资源合理利用功能以及景观、休闲设施营造功能[1]。

2 湿地公园存在问题

城市湿地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场所,总体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生态效益,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的飞速发展,全国城市湿地数量和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湿地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功能恶化,湿地面积与数量大幅下降[2]。本文从三个方面简单的描述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水体污染、富营养化严重

湖泊是城市湿地公园的核心,湖泊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湿地公园的健康状态,保持湿地公园良好的湖泊水质十分重要。湖泊水质受到污染或负营养化都会导致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不良发展,例如,水中营养物质过量会引起水体植物的大量生长,严重破坏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境。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业以及生活废水不经处理的排放,导致湖泊负营养化现象加重,其必然会引起水质恶化、溶解氧减少、透明度降低、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导致渔业减产、水生物大量死忙,这无疑也破坏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

2.2 湿地面积减少迅速

中国人口快速的增长趋势,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政府等部门没有计划不合理的开采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难免会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维护造成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退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牟取暴利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惜牺牲湿地公园,对其填土造房,导致湿地面积大大减少。

2.3 生物入侵

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境环境主要受到人为因素带来的物种入侵的影响,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本土水生物种的灭绝,使湿地生物种类变的单一。最典型的就是外来引入的“水葫芦”,水葫芦的吸附能力特别强,具有净化污水的能力,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引进曾一时起到改善重金属污染。但是,水葫芦生长繁殖速度极快,湿地引进后很快遍覆盖水面,抢夺了其它水生动物的养分,并且其耗氧量极大对其它水生物单位生长构成了极大威胁,破坏了湿地公园自身神态系统的平衡,使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

3 湿地公园的功能

3.1科普教育功能

人工湿地公园一般都专门设有普及湿地公园常识的展览馆或者场所,以供游玩参观的游客掌握学习更多的湿地系统相关知识,完善的城市湿地公园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如果湿地公园足够大,它也是一些迁徙鸟类途中必经的栖息地或是部分动物的常住地,这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城市湿地公园根据不同季节水生植物或动物的活动情况,定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既完善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又较好发挥了科普教育功能[3]。

3.2 资源综合利用功能

湿地具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其自身生物和化学过程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不但可以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量,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也可以保障当地河流下游区域的环境质量。湿地公园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良好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湿地公园的具体情况和市场需求,在科普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湿地公园种植业和养殖业,有计划的合理整合公园资源,使其成为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游客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的最佳去处,并结合当地湿地公园的特点,开发创造拓展训练或是文化体验类的特色娱乐项目,彰显其资源综合利用功能,以形成湿地生态系统产业链、提升生态系统价值链、辐射带动周边、共享建设成果。通过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地方收入,提高周边社区群众收入,增加湿地保护的经费来源;另一方面,可以转变社区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湿地保护意识,促使群众自发地进行湿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功能是湿地公园健康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4]。

3.3景观和休闲设施营造功能

湿地公园自身就是一道亮丽的景色,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具有景观和休闲设施营造的功能。城市湿地公园能够为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便于人们更好的了解湿地公园的生态重要性,也会提高人们对生态湿地公园的维护管理和保护意识,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工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应将水体、土壤、农田、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的各种要素包括在内,这些要素构成了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及景观特色的框架。

4 城市湿地公园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探讨得出:城市湿地公园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并潜移默化的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湿地公园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能够更好的发挥湿地公园的功能,服务于城市居民;城市湿地公园的合理规划能够促使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确保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不被破坏和干扰,规划设计要考虑到湿地环境的长远发展,做到生态与美学兼顾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的良好结合;城市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良好的水质又可以种养海生植物和不同品种的鱼类,还可以作为环境优美的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做好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才能有效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城市湿地公园丰富了游客的游玩类型,培育了游客绿色环保的生活意识,对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G]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2010.

[2] 王胜永.城市湿地公园分类与营建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3]郑燕. 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及其利用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2011,v.39;No.34823:14334-14335.

科普教育元素范文第5篇

关键字:湿地公园; 生态; 旅游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etland park rise increasingly, these wetlands in the edge of town area, is the back garden of the great city residents, in close touch with the natural forest oxygen bar, also offer provided many biological species thriving there good environment,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ark how to better will wetland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ourism, combined with local features make card.

Keyword: wetland park; Ecologic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太湖湿地公园背景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苏州高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丰富了苏州高新区旅游的构架和内涵,已成为苏州旅游的新地标。

2、功能定位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苏州宏观生态恢复战略的重要一环,作为苏州西郊最完整的生态湿地之一,保护和修复这块湿地意义尤为重大。苏州太湖湿地公园依据现有规划,加快建设,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核心吸引力。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同时在规划的中后期逐步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功能的转换,强化科普教育功能,建设科普教育设施,使之成为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中心。届时,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将建成为一个城市边上的湿地恢复区,主要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恢复太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同时拥有保存和传承太湖文化的“太湖博物馆”,成为城乡居民进行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为游客提供近距离了解和欣赏湿地的机会。

3、整体评价

在积极发展以生态湿地旅游的同时,景区也开发了其他方面的旅游品类,以求旅游业态的多样化。如熊猫主题广场,湖滨沙滩浴场等,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旅游品种方式的新花样缺乏固有的地域特色。

整体来看,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功能是其他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太湖湿地公园在涵养水源、滞洪纳洪、降解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应该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另一方面,公园的生态体系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一定的人工生态保育措施予以弥补。

4、生态旅游模式

在延续苏州太湖湿地特色和保育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地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特色,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建立一套功能多样、主题鲜明的游憩体验系统。一方面满足了市民和游人感受自然山水、领略田园风光、接受环境教育等多重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提升公众的环境和文化保护意识,促进对太湖湿地资源的全面保护,是一种积极保护的策略。针对太湖湿地公园的几种旅游模式探讨:

(1)定点体验模式

该模式强调在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优势明显的节点,形成以某种特色为主题的游憩吸引物,及配套的服务设施,提供游人在固定地点的游憩和体验活动。根据太湖湿地资源分布特点,规划形成农田展示、农业体验、古村寻访、文化交流、湿地展示、科普教育、科研监测、山地活动、宗教游览、度假休闲等多个主题节点,分布于湿地公园各处。

(2)线性体验模式

该模式强调以某种线路为核心,串联不同的主题景点,并在线性移动过程中,得到丰富多样且富于变换的视觉感知体验。体现在规划中,一方面是满足基本游憩通勤的交通系统,包括机动交通系统、自行车道、木栈道、登山道,以及水上交通线路等;另一方面则是根据不同体验主题,通过连接符合该主题特征的多个景点从而形成的主题游线,如历史文化主题游线、渔耕文明主题游线、民俗文化主题游线、宗教体验主题游线、湿地教育主题游线等。

5、市场开发模式

(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做出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游湖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变迁,依然保留着一些浓郁的吴地习俗。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游湖地区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变迁,依然保留着一些浓郁的吴地习俗。如何把环境做优做美,关键在于挖掘当地的文化个性,提升文化品位,拓展地域文化体验的形式,弘扬地域特色。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多次指出:“文化是城市的品位和魅力所在”。城市如是,生态湿地亦如是。

(2)发展深度游,突出主题,引导建立各种特色休闲度假项目

在太湖生态湿地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挖掘特色,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民风的保留。特色是景区旅游的生命,也是这个产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特色既可以是自然景观的特色,乡土文化的特色,也可以是服务项目的特色,旅游产品的特色,这样才能使景点资源或项目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就此为品牌效应,开展与苏州太湖渔文化发展相关联的一系列旅游项目,如每年的捕鱼节,可让游客参与互动,体现娱乐性。通过寻求与各方的合作,建立各种特色休闲度假项目,如各种帆船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这些主题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吸引一大批中高端消费的客源,还能因为这些活动本身的性质,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使得游客能够长时间逗留,大大延长游客旅游时间。这类主题休闲产品或活动,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非常明显,也使度假休闲的特色更加鲜明,更能提高景区的层次和竞争力。

(3)融入现代元素,体现古今交汇,打造自身特有品牌

世博会闭幕后,世博苏州馆被移建回苏州,高新区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成为了世博苏州馆最终落户的永久展示地。作为苏州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此前,在为期184天的世博会中,苏州馆曾以缤纷多姿、古典雅致的形象接待了世界各地的125万游客;如今,市民们将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领略它的风采。湿地公园的开发可坐拥新鲜血液,与时代接轨,打造自身特有品牌。

当前苏州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整个旅游业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太湖生态湿地公园可以抓住新契机,把握当下,谋划未来,创造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邝奕轩,杨芳.城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问题, 2008 (3

屠苏莉.苏州城市湿地景观构建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