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特点精细化养护管理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on city landscape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baodi district landscap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of landscape viresce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mpany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Keywords: landscape viresce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园林绿化改善生态平衡,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自2001年撤县建区以来,天津市宝坻区加大了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十年来相继建成了外环路绿带、津围公路绿带、窝头河公园、钰华街公园等十多处景观绿地,对钰华街绿地等城区主要景观绿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到2011年底,宝坻建成区绿地面积604.1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259.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9.8%,绿地率15平方米/人。对这些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景观绿地的养护管理,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园林景观的维护与持续,需要有高水平的养护管理。

1.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特点

“三分建,七分管” ,精心细致的养护管理是提高园林景观观赏水平和景观时效性的关键因素。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只有精心呵护,才能保持景观的绿意盎然,多姿多彩,郁郁葱葱。园林养护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景观的过程,施工建设实现了设计意图,养护管理维护、发展了设计,增添了富于变化的趣味性,实现了园林景观的真实场景和丰富的植物季相。通过草坪精细的水肥管理、花卉的悉心培育、树木的整形修剪,为城市营造诗意空间、动态画面,为人们休闲、娱乐营造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是园林养护管理的中心工作。持续的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是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1.1管理内容的全面性

城市园林景观分为公园、广场绿地、道路绿地、街景绿地等多种类型,内容包括廊、榭、亭、桥等建筑设施,山石、雕塑、喷泉等园林小品,乔木、灌木、常绿树、花卉、草坪等景观植物。日常管理包括植物养管、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看管保护等多项工作,是景观艺术,同时也涉及到科学技术因素,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建筑、水电、植物、气象、植保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求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

1.2时间上的持续性

园林景观主体是各种造景植物,植物是有生命的,随着季节的推移发生形态的变化。园林工作具有和大自然紧密结合的特点,和着时节变化的节拍,紧紧围绕景观植物的生长,随时展开各项养护管理工作,既急不得,也慢不得。急不得,就是把握“慢节奏”,慢工出细活,也就是做到养护管理的精细化;慢不得,就是不延误农时,浇水、施肥、间除杂草、修剪、打药等样样都是紧任务,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哪个环节养护做不到位都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管理,甚至影响整体景观观赏效果和绿地使用期限。只有发挥专业和敬业精神,时时把各个环节做好做细,才能实现整体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

1.3景观的时效性

园林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保持和发展自身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特性。园林景观通过细心地维护和发展提升,可以保持较长的使用年限,延长景观的时效性。保持景观与使用功能的统一、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和科学合理的养管措施,对于保持景观时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坪的主要使用功能是景观观赏,如果人们随意践踏,造成设计的景观难以保持。管理不力将造成花草荒芜、树木干枯、环境脏乱,导致景观的破坏,造成人力、物力、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浪费,精心细致的养护管理对提高园林景观时效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2.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要遵从生态科学和景观美学,力求做到景观的洁、净、绿、美。绿地卫生保洁是绿地管理的基本要求,对绿地内的垃圾、树挂要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清理,保持景观环境的整洁;草坪杂草要及时拔除,保证草坪的纯净;及时浇水、施肥、除虫打药,保证园林景观苗木长得茁壮、长得绿、长得郁郁葱葱,绿是园林景观的根本;绿地环境清洁,草坪纯净、整齐、美观,草坪、树木、花卉长势良好,再加以适宜的整形修剪和合理的补栽调整,呈现出绿地景观的整体美。整体景观环境保持洁、净、绿、美,营造出绿意盎然、整洁清新、充满生机的城市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工作目标。

3.宝坻区园林养护管理现状

随着园林绿地养护管理面积的逐渐加大,宝坻城区园林管理模式也由单一的专业管理逐渐过渡为专业式管理、领队式管理、承包式管理三种模式。

3.1专业式管理

实行职工包片式管理。每名职工承包6000平方米左右绿地,负责绿地的造型植物修剪、间除杂草、卫生保洁和绿地管护。绿地浇水、草坪修剪、除虫打药等较为专业或繁重的工作由单位组织力量统一作业实施。为了管理方便专业式管理的绿地一般集中于城区,多数为道路绿地和景点。

3.2领队式管理

由园林正式职工带领几名4050人员或年老民工组成班组,正式职工负责安排工作,负责公园、广场、游园的养护管理。作业内容包括植物修剪、间除杂草、卫生保洁、绿地浇水、草坪修剪、设施看护等绿地的全方位管理。这些公园、景点绿地一般建有灯光、音响、喷泉假山等园艺设施,夜晚轮换值班负责看护。水电设施的维修统一雇用电工实施。

3.3承包式管理

将外环路绿带等城郊结合部地带的绿地承包给社会队伍养护管理。这类绿地在规划建设上以乔木、花灌木和常绿树为主体,形成以乡土树种为基调的复合式栽植结构,道路景观节点养管要求精细化,大部分绿地管理现对粗放,要求的技术含量较低。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养管标准、实施监督考核。

4. 养护管理关键环节

园林绿地的主体是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在一年中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到落叶,随季节的更替时时处于生长变化中,使多种植物搭配组合的绿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就是要依照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观赏特性,展开养护管理工作,使其健壮生长,达到最佳观赏水平。科学的土、肥、水的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及时提供充足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因素。通过规范合理的植物修剪,使植物枝叶疏密适宜,利于生长;优美的植物造型,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抓紧时机,及时间除杂草。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控制;群防群治,搞好城中村和群众单位庭院病虫害防治。及时修补草坪;及时补栽或调整树木,保持植物景观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长期性做好景观绿地的卫生保洁和设施维护。

5.存在问题

5.1对养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和城市园林建设相比,城市园林在养管上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重建轻管现象依然存在,整体养护水平不高,绿化建设轰轰烈烈,一片繁荣,养护管理冷冷清清,建设和养管之间矛盾明显。

5.2养护管理经费不足

随着建设速度加快,需要养护管理的绿地面积加大。养管经费没有随着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相应增加,造成一些绿地只能做到粗放型管理。

5.3绿地水、肥管理缺乏

绿地面积加大,给水、肥管理带来难度,造成土壤板结,部分绿地内的草坪、花卉、树木生长不良,影响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5.4管理精细程度不够

专业型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养护技术不高,标准和制度贯彻不彻底。领队式管理工资低,兼管安全保卫,管理积极性不高。承包式管理由于单位面积绿地养管价格低,养管水平不高,制定的养护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落实。

6.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的建议

6.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实行园林绿化建管并重,在观念上、意识上、政策上予以支持,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形成养护管理高标准顺畅运行的工作局面,扭转重建轻管的形势。

6.2社会支持,广泛参与

广播电视部门广泛宣传绿化美化工作,增强全民爱绿护绿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绿化、建设绿化、维护绿化,共建美好家园的的良好氛围。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保护绿化成果。

6.3提高素质,精细管理

认清专业特点,树立养护管理是行业主业观念, 制定长效机制,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和杂草间除、 植物修剪 、病虫害防治、卫生保洁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技术带头人,提高一线作业标准,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把先进技术措施应用于日常管理和养护作业中。

6.4科学规划,分类管理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城镇;文化景观;五夫镇;特色;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6-0090-02

1 引言

历史城镇的景观特色是构成历史城镇特色风貌的灵魂,在大规模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保护和体现历史城镇独有的景观特色,是我们应当探寻的问题。本文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古镇为例,采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对五夫古镇的城镇文化景观特色和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特色保护的思路。

2 历史城镇概述

2.1历史城镇的内涵

1982年中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指出“历史城镇”也称历史文化城镇,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1]。对于历史城镇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构成其物质空间的要素,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构成城镇传统格局的地形、水系、传统轴乃至古井、古树;还要对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包括:语言、民间文学、、礼仪节庆、风俗习惯、地方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工艺等[2]。

2.2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特色的内涵及其结构

2.2.1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特色的内涵

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文化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它是基于特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通过人的作用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 [3]。

2.2.2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特色空间体系

历史城镇文化景观可分为物质文化景观系统(实物景观),包括:建筑风貌、街巷尺度、用地布局、空间格局、景观脉络等;精神文化景观系统(抽象景观),包括:、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等。

按照凯文·林奇“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的城市意象理论,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的物质文化景观系统可分为:

⑴文化景观区域:指具有整体性历史风貌的街巷、建筑群落、用地布局和聚居形态等;

⑵文化景观节点:指能集中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院落空间、开敞空间;

⑶文化景观路径:指联系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特色区域和节点的街巷、道路、水系、景观廊道和视线走廊等;

⑷文化景观边界:指经过人类作用的景观区域与自然景观(自然水体、山体等)相结合的边缘;

⑸文化景观标志物:指能够表现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或古树林木,如古井、小桥、坊门、碑石等。

3 五夫古镇文化景观特色分析及现状问题研究

3.1五夫古镇文化景观特色

3.1.1物质文化景观特色

3.1.1.1保留完整的街巷肌理。五夫镇较好地保存了宋代、清代直至民国时期的古街古巷。其街道呈鱼骨状布局,由兴贤古街贯穿整个镇区,串联起横向的次要街道(图1)。街道尺度宜人,兴贤古街宽2.5-3m,其他次要街道宽度在1.5-2.8m间;某些名胜古迹和重要建筑临街有2-5m的退让,使之形成开敞空间,赋予街道空间一定的变化。

3.1.1.2风格鲜明的建筑风貌。古镇建筑多为明清时期庭院式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中,面阔以“三间”为主,纵深三至五进,以庭院和天井为核心组织向心围合的居住空间。建筑色彩与“闽派”和 “徽派”民居近似,马头墙比徽派的更坚实厚重、丰富多变。

3.1.1.3古风遗韵的河道水系。五夫镇河道主要有籍溪、潭溪。籍溪源自五夫黎岭,由北向南从古镇东边拂过,水面宽敞,水流和缓。潭溪源自五夫拱辰山,自西向东从屏山北向北麓蜿蜒汇入籍溪。古镇从潭溪引渠而入,顺着兴贤古街而下,贯通全镇。籍溪和潭溪是镇区物质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形成了古镇特有的滨水空间格局也是居民取水、交流的公共空间。

3.1.2精神文化景观特色

文化景观是抽象的不易被直接描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相应的物质实体来分析精神文化景观。

3.1.2.1源远流长的闽越、理学文化。作为先秦至汉初闽越族居住地之一的武夷地区,其文化形态中的古闽越文化脉络至今仍清晰可见,如崇拜蛇图腾,火耕水耨,断发文身等。汉代以后,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儒学逐渐成为闽文化的核心。五夫古镇是中国朱子理学的策源地,理学宗师朱熹在这里讲学、著述,朱子理学在这里成熟、传播。

3.1.2.2丰富多元的。五夫古镇所在的武夷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类宗教的融汇交集之所,是儒、释、道三教同山的典型。道家称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

3.1.2.3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岩茶文化,武夷岩茶被誉为“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谷花香之胜”;饮食文化,如五夫莲羹、八卦宴、文公肉、天鹅肉、五夫笋等;此外,还有五夫牛会、龙鱼制作、龙鱼戏、母牵婚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武夷民俗活动。

3.2五夫古镇文化景观风貌现状问题分析

3.2.1古镇风貌完整性受到新建建筑的冲击。新建建筑从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尺度均与古镇中形制传统、古朴淡雅的老建筑格格不入,异常突兀。此外,兴贤古街的巷道设施和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因年久失修、空置,结构朽坏、倒塌或被拆除。这些残破、空缺的地块被作为菜地或垃圾、杂物等的堆场,成为古镇区中的“残破区”。 “残破区”和新建建筑破坏了古街协调的整体肌理结构。

3.2.2古镇区中缺乏满足居民活动需求的公共活动场所。目前古镇里虽有日常的商业和文化活动,但缺乏能够彰显地域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活动场所。古镇中原有宗教和祠堂建筑的公共聚集作用也因建筑主体老旧破败、建筑内部格局尺度较小、建筑物主入口前缺少尺度适宜的集散场地在逐步弱化。

3.2.3古镇历史街巷肌理尚存但道路网密度低,道路狭窄,局部过境交通进入镇区,影响镇区居民正常交通出行。串联古镇区主要历史建筑、景观节点的步行游线不成体系,局部还是断头路,道路质量较差,部分路段过窄,难以满足消防要求。人车交通混杂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3.2.4自然景观元素或未充分利用或遭到破坏,古镇区文化景观边界残缺。历史文化水资源结合度不够,古镇格局与水关系密切联系没有体现[3];建设开挖山体现象严重,对山体造成破坏,直接对风景旅游资源造成长期的影响,使自然风景景观质量下降,同时也破坏了人文景观环境。

3.2.5古镇中现存的文化景观标志物未能得到充分保护。古街历史文化古迹遗址部分脏污、损毁。古镇街巷中牌坊林立,分隔兴贤古街的六个坊门(籍溪坊、三峰坊、过化处、儒林坊、中和坊、邹鲁坊),其中儒林坊和中和坊已经完全损毁。现存的牌坊中,部分坊檐杂草丛生,柱体结构破损,坊檐上挂瓦条和青瓦部分腐烂。

3.3五夫古镇文化景观特色的利用及保护

在历史城镇保护总体框架下,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镇区生长空间,并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优化聚落空间布局。按照“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的层次,重点保护古镇历史街巷肌理、历史建筑、特色居住院落,完善古镇文化景观体系,彰显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图2)。

3.3.1保护古镇整体格局,完善和重塑历史风貌。新建建筑应当尊重古镇现有空间肌理、整体空间品质及综合性文化的特质,使传统建筑、自然环境与历史氛围多元统一。因此,新建建筑要与老建筑及环境的保护、整治、修复相结合。保证文化传承见证性、文化类型多样性、风貌整体性、生活原真性。

3.3.2修复景观节点,结合公共空间进行有机更新。城镇的空间形态具有动态性,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换。功能的发展与转换是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动力,将过去的形态进行调整使其功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就会使得原来的传统空间重新焕发生机。对古镇中宫庙前广场这样的重点位置,进行整治拓宽;对违章修建、严重破损没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予以拆除,得到的空间进行整合,修建用于居民健身交流活动小广场和活动中心。

3.3.3疏通街巷使之成环,构建完善步行系统,引导对外交通,进行人车分流。以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为原则,保持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原有的街巷格局和街巷尺度,将镇区内断头路打通拓宽与主次干路相连形成环路交通。以兴贤古街为纵向步行主轴,潭溪两侧的滨河步道为东西向步行主轴。籍溪东侧沿岸修建纵向游览步道。新建道路建设应在古镇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规划新辟道路和改造道路的尺度与走向应顺应古镇整体的街道格局。

3.3.4融入自然景观元素,创造丰富多层次文化景观边界(图3)。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必须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于古镇内外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荷塘农田、林木古树和周围山水景观、自然风貌均应从总体上予以保护,不允许破坏和人为改变;古镇范围内不应修建破坏古镇尺度的建筑物。对镇区里人视线可达范围内的古树、林木应进行经常性养护、培育,对水系水源应进行经常性保护涵养。现状水系,应适当地加以整治,在局部节点位置可结合古树、小品,形成绿化园林空间。

3.3.5整修具有代表性的构筑物,重现其地标性作用,切实保护古井、古木。对史志记载及口碑印证的有重大历史影响的古镇历史环境及重要构筑物应予积极修复,如主要牌坊、坊门等。对名人赋诗记载的景观可选择地加以保护性开发建设,如刘子翚所作《潭溪十咏》等;对镇区的古树名木,应做好统计工作并挂牌标识,同时制定专人负责,对于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消除。

4 结语

总之,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不仅是为了延续历史、传承文化,更重要的是重建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和谐人居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保护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由于传统历史文化的封存,剥夺了其适应现代环境的能力,也可能加速传统文化的衰退[5]。继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融合功能的更新,以塑造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Z].2007-12-29.

[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Z].2008-7-1.

[3] 傅伯杰 .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城市环境;影响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的环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不断地开垦土地进行城市建设,导致土地的占用面积加大,生态环境难以平衡,根据目前社会情况,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环境问题,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有很高的关注度,但在具体实行促使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在现有情况下进行环境建设由于土地占用量过大很难保证很好的进行环境建设,所以对于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1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居住在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这样就导致一部分的开发商,将开发的目标转向了人口较为稀少的远离城市的自然区域。虽然这样能够保证人民生活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修建楼房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是不可估量的,逐渐对土地的开垦一片片的森林变成了高楼大厦,绿地也变成住宅区,人口的增多不断向城市涌入从而导致城市车辆增多,光污染、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都在逐渐产生。人口逐渐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口减少,乡村人民人均土地又被开发商建设楼房,这样持续下去,虽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对生态环境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2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与矛盾

2.1 自然中心论与自然环境恶化的矛盾

长久以来的发展当中,“人”作为世界的高智商生物一直占据自然生物链顶端的位置,“人”经历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发展变化,从对自然的恐惧到学会利用自然资源,演变到今天人们已经能够完全控制和“掌握自然”。就是这样“人”一直认为自己区别与其他生物,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人”以其聪明灵活的大脑而骄傲,不断地利用自然资源,占用自然环境致使其他生物无处生存,甚至濒临灭亡。不知从何时开始,“自然”开始发出警告,自然灾害频发,山洪、地震、海啸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由此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开始融入“自然理念”、“低碳理念”,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并且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重点。

2.2 价值观错误对于资源环境的破坏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中,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如空气、水或者土地等,都是大自然的免费供给。长久以来的错误观念导致人们对于自然资源不珍惜,随意砍伐树木、不断地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长此以往自然环境资源所剩无几,土地沙漠化、空气受到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总最开始的认识不明确从而导致自然资源的临近枯竭,人类的发展起源于自然的给予,最开始的人类对于自然来说是渺小的,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现在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自然的负荷量,所以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才是人类能够长期生存发展下去的有效办法。

2.3 生态伦理与环境发展的矛盾

人们只有合理处理与土地的关系,才能奠定生态伦理理念基础。在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将一些理想转变为现实,但是也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人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而不能企图控制自然、摆布自然,否则必将受到来自自然界的惩罚,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促进繁荣景象。

3 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议

3.1 树立科学的持续性发展观念

长期的滥砍滥伐大肆利用,已经使自然“不堪重负”,自然灾害的频发为人类敲响了警种,要想能够真正使人类发展下去与自然和平共处,现阶段人类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将资源可持续发展下去,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现存的自然资源已经在一个不可透支的程度上,只有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仅存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也应持着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进行下去,在工业发展注意资源的整合利用,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应注意一次性制品的使用,对于木制品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控制,是保证自然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

有关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其公平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实现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就是人们在注重消费、注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同时,不能提前享受后人应具备的同等消费权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同代之间的公平,也就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得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3.2 试析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空间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以当前实际发展形势来看,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以供给为主,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起到指导意义。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已经大幅度减少,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并将“保护每一寸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上升为基本国策层面,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将城市的开发建设与环境资源有机融合,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积极运用可持续发展策略。

3.3 妥善处理资源短缺和环境建设的关系

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必然面临郊区和农村的资源短缺问题,在城市房地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不能对环境、资源造成肆虐般的影响,否则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性、健康性发展。面对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我国城市中心以集约化建设道路为主,势在必行。

结束语

结合以上叙述,城市土地规划和利用空间不光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同样关系着自然环境,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已经被人们使用,对于现阶段状况的环境资源保护,只有将现在仅存的土地资源加以保护,并对现阶段已经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控制,这就需要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处,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在保证这一举措的前提下,对于每个人来说也应注意环境保护意识,从小培养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这样保护环境的观念根深蒂固,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杨战社.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略[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

[3]赵燕青.城市可持续的土地规划[J].规划师,2007.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ERP 金税系统 核算效率

随着国内经济市场化日趋成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利用先进、规范的管理理念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各种系统手段来优化业务流程,全方位的提升销售管理水平,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销售过程中需要为用户开具大量的发票,而ERP系统与金税防伪开票软件是两个独立运用的管理工具,双方的数据可以起到互相核对的作用,但又彼此独立存在,如何利用ERP数据直接通过金税防伪开票系统生成凭证,提升销售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ERP与防伪开票系统对接的必要性及意义

ERP销售管理系统能实现对企业销售业务的全程处理和跟踪,并已形成了企业完整的销售记录,防伪税控开票系统根据企业的销售记录开具增值税发票。但由于特殊的原因,致使这两个本应紧密联系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对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解决销售分公司在长期使用税控机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ERP与防伪开票系统集成的设计与选择和开发,将开票数据通过程序引入直接生成凭证,达到两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开票、凭证、账务一体化,既解决了核对,又解决了财务数据来源的准确性问题。共享ERP与金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销售业务的数据,避免数据输入出错,实现了ERP的数据和金税防伪税控金税发票的数据一一对应,真正满足了企业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要求。

二、接口方案设计与实现

(一)方案要求

ERP系统与防伪开票系统集成开发要求是:要求将防伪开票系统集成到ERP系统中,在ERP系统中直接开具防伪发票。实现ERP系统数据对防伪开票系统中发票数据的统一集中保存。实现在ERP系统中对发票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接口方式的选择

文本接口实现原理是用文件作为发票信息传递媒介,实现比较容易,把ERP系统中导出的开票数据用文本的方式导入到税控机,经过加密,再由税控机开具发票,切实实现了数据共享、多票量的连续打印问题,针对我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确定使用文件接口。

(三)方案实现

维护难度大且今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变化不大的内容由开发人员维护。ERP系统中提取发票数据,主要来自合同,销售订单,交货单,发票,客户供应商主数据等;ERP系统进行统一操作:合并,拆分,折扣等;导出文本文件;金税开票机读取文本:通过参数传递数据,注意1分钱误差问题(参数传递导致);回写。

(四)实际操作

开发人员与销售关键用户认真研究ERP系统发票与纸质增值税发票的特点,对开发票时需向文本接口的文本文件传递发票参数,传递货物的名称、价格、税率,或货物名称、金额、税率、数量等参数,进行系统定义,使系统发票通过文本接口完全转换为符合金税票据管理系统要求的发票。

传入ERP系统的商品销售数据,用于生成发票。IT人员通过金税文本接口文件格式,结合宣钢ERP系统的特点,新创适合宣钢的金税接口文件。结算人员进入ERP系统主界面,选择“金税接口”条目,就可将在系统中对每个交货单开具发票进行分类整合并开票。

(五)对接后能够实现的功能

(1)基本业务控制功能。清单控制功能:支持在引入发票数据时由企业决定是否控制所有的发票数据不打印发票的清单,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求所有的发票不打印发票清单,系统则自动将超过8行明细的发票数据拆成另一张发票数据来填开,如果企业要求打印发票清单,系统则自动将超过8行的发票打印成“超过8行,详见清单”。?最大发票金额的控制:支持填开发票的最大金额,一般情况下是发票的最大金额是由税务局来决定的,一般是100万,但如果某个客户特别要求发票金额不超过某个数值时,系统就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进行设定发票的最大金额。单价和数量计算和打印的小数位数的控制:不含税单价和数量税务局要求是8位小数,但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定单价和数量的计算小数位数。系统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定在打印时单价和数量需要打印的小数位后面的0的数量,如数量1可以打印成1.0也可以打印成1.00或者可以直接打印成。

(2)合并发票功能:支持合并相同客户的发票数据,同时也支持在合并发票时是否需要合并相同单价的相同产品,支持在合并发票时对产品单价不相同的相同产品由企业决定是否不合并产品还是重新计算产品的单价。

(3)拆分发票功能:系统支持的拆分的情况有二种。超过最大值需要拆分发票,也就是说超过了最大设置的明细行数、超过了发票的最大金额的发票数据进行拆分成多张发票来进行填开。?手工拆分发票明细数据,也就是说由操作员决定某一张发票的发票明细数据拆分成多张发票数据来进行填开,手工拆分可以支持按百分比来进行拆分,可以支持按数量来进行拆分,也可以支持按金额来进行拆分。

(4)备注内容设置功能。系统支持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设定备注的内容,如可以设定提单号、提单日期等固定和不固定的内容打印在发票的备注上。

(5)产生红字发票功能。支持将已经打印过的发票数据产生一张跟原发票金额相反的发票数据,正数发票产生一张负数发票俗称红字发票数据。

(6)发票数据导出功能。支持将各种发票数据导出成EXCEL或企业要求各种格式。

(7)ERP系统与税控机数据之间对应查询。支持查询ERP系统的数据对应税控机开发票数据,能够很方便的查询管理系统中的某个单号的发票对应税控机开了多少发票。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 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监控;管理系统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高层建筑、公共场所、地下建筑、现代化厂区等得到了高速发展。这些建筑根据消防规范都安装了独立的火灾报警系统。这些系统在防火救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作出了贡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火警信息需经过保安值班人员的处理,人为的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的要求较高,需常备不懈。平时的消防检查与监督由防火监督部门逐个建筑进行查访,效率较低,而且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故难免有疏漏处。在城市规模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大城市都对火灾自动报警设施采取网络联网管理,通过多媒体管理微机,利用公共电话网及时了解各防火单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行状态、人员值班情况,发现报警设备的故障信息和火警预报。这样大大加强了对各建筑内消防设施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消防部门和消防队伍及时作出判断,从而实现快速反应、有效扑救火灾的城市整体防御功能。

1城市火灾报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城市恶性火灾时有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从对多起重、特大火灾原因的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 目前, 城市消防重点保卫单位普遍存在着消防设施特别是自动消防设备维护保养未能认真落实, 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设备系统完好率较低; 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 消防控制中心(室) 值班人员擅自脱岗、违章操作, 发生火灾后迟报、漏报现象较突出等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消防报警多年来一直依靠公共电话网, 采用有线“119”特服中网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对于火灾报警这一特殊事件, 这种单一的报警方式主要存在下列不足:

(1) 从火灾发生、发现到消防部门确认火警并下达灭火指令的过程中间传递、转接环节比较多, 响应时间较长。一般流程为: 火灾发生值班人员发现火警拨打“119”电话市话交换局间传输汇接交换“119”中继消防指挥中心。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或故障均会直接影响火灾报警的时效和准确性。

(2) 不具备城市火灾报警自动监控管理功能。目前, 许多公共建筑和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安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集的火警信息只能封闭在单位系统内部, 须经人工通过电话转报, 消防部门才能得知。人为的因素常常导致漏报、迟报, 从而延误灭火战机。

(3)“119”电话报警系统从属于公共电话网, 具有开放实用等优点, 但不能提供专用报警网所需的专用、简捷、可靠等特点, 同时不能有效避免网络堵塞、骚扰虚警等问题。

(4)“119”电话报警系统不能有效抗拒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的影响。

2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应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 建立一套城市火灾报警无线通信专网及数据采集系统, 加大对企业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管理力度, 实时监控企业消防值班人员在岗情况, 使“119”火警指挥调度中心由被动接警转为主动接警监控, 缩短火灾报警时间, 做到早发现、早报警、早扑救, 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已成为新世纪消防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目前国内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主要采用两种通信方式, 有线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方式。由于有线通信方式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且运行成本较高,因此,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应当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蓝牙技术(B luetoo th )的应用, 使无线信号的传输成为可能。基于无线通信基础上的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如下:

2. 1系统应具有的基本组成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应是一套以无线电为传输媒介的大区制遥测遥控系统, 全系统由计算机局域网、无线电通信网和数据采集器组成。

计算机局域网由通信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和文字信息系统组成的接警台、网络监控计算机、数据维护计算机、数据传送计算机等组成。

无线通信网应是由网络控制器、主信道机和安装在用户端的报警发送机组成。利用无线单一频点实现双向数据通信, 同时实现主动查询和报警优先的功能。

数据采集器安装在企业的消防控制中心, 负责采集用户已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相应联动控制设备的工作信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 能与国内外各种型号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兼容。

2. 2系统构成框图(见图1)

2. 3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1)系统应能接收用户端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探测器报警信息及其它状态信息, 通过无线传输迅速将信息传送到中心站, 在中心站计算机以文字和图形两种方式分别显示报警单位的相关文字信息、地理信息、报警内容;

(2) 系统应具备与“119”接警中心双向通讯接口,能自动或手动向“119”接警中心发送接收到的火灾报警信息;

(3) 系统应在用户端和中心站计算机局域网中储存各类历史信息, 可自动远程调用历史数据, 为消防部门监督企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质量、运行情况、设备维护状态等提供科学依据;

(4) 系统应具备GPS 校时功能, 保证系统全网报警记录时间的准确性;

(5) 系统应能主动查询用户端的各个单位, 确保报警链路畅通, 同时兼容突发事件强制报警;

(6) 能实现全系统自检、系统内部设备故障、与原系统通信故障及系统违章操作报警;

(7) 系统应具备自动和手动查岗功能, 监控中心可随时主动查询被监管单位值班人员是否脱岗;

(8) 系统应具备虚警控制功能, 减少非火警上报;

(9) 系统报警数据库应具备开放式接口, 便于具备一定数据库知识的使用人员随时根据需要统计查询、完成报表, 同时为消防办公自动化提供基础数据;

(10) 当出现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等造成公网通信中断, 提供应急报警手段;

(11) 系统的监管半径应较大, 比如平原地区应大于30 km , 且监管单位多, 系统容量应满足大、中型城市发展的需要;

(12) 系统的报警响应时间应少于30 s;

(13)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发送机在交流电掉电的情况下可支持4h 正常工作。

2. 4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系统具有有线通信网络无可比拟的许多优势, 但系统目前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系统应尽量避免同频干扰;

(2) 系统应尽量避免可能会出现的盲区(点) ;

(3) 目前系统不能对监控现场情况进行图像传输;

(4) 对用户端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屏蔽掉的那部分探测器无法进行监控, 也不能监控其屏蔽行为本身。

3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已安装了此系统, 并有成功报警的案例。上海等城市的消防部门也已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从发展前景来看,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消防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尽管如此, 在实际应用中, 仍然存在下列问题需要解决。

(1) 系统所需要的无线电频点只能由消防部门提供, 势必对本就很紧张的消防无线通信频道、对消防部门利用无线通信指挥灭火作战或开展抢险救援等产生不利影响。

(2) 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管理系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 现在执行的只有企业标准。

(3) 消防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的实施依据。目前已安装此系统的城市多是以政府文件的方式贯彻实施。

(4) 由于该系统是有偿服务, 有偿安装, 有偿使用,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