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实验小原理

科学实验小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验小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实验小原理

科学实验小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室实验室管理

一、引言

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院校,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比较广深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大学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是两门独立的课程,有着各自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来推动和促进另一门课程的学习。工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是基础学科,大学物理实验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工科院校的实验室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载体,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一个工科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发展。所以,注重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是抓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环节。本文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做到管好、用好实验室,积极探索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实验室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大学物理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与仪器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技能得到强化,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有科学实验的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环节,是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大学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场所。工科院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应该是集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于一体的全面型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巩固大学物理理论知识,并获得一定的科学实验的技能,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多种智力因素,使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使学生的多种非智力因素,比如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富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热爱专业、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热爱集体注重协作、爱公物珍惜成果的品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从上面的论述不难看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并强化实验室的管理,真正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工科院校的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现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要做好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充分确保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教学。要实现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就应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严谨治学,严格治室,努力改变实验室的环境,认真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良好的实验室领导班子

良好的领导班子是做好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的关键。工科院校应当有一位校级领导专门分管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工作,主要职责是抓好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及发展措施。学校要配备具体的领导,全面管理业务、人员,以及实验经费和日常事物。工科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实验室,积极探索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应当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机制,积极倡导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相应的教学活动,参与科研。

2.积极调动大学物理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实验室,做好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在开实验前要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实验中能应对各种突况,保证仪器的使用,实验后再次检查仪器并做好卫生工作。在每一学期能协助教师认真完成实验课,和教师一起改进实验。所以,实验管理人员既是教师的助手,又是教师的参谋。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是服务性的,也是教学性的,必须懂得所管理的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够熟练操作。因此,实验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验管理人员素质低就会有“一流的设备,二流的管理”,这样导致的结果可能是三流的实验教学。学校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时也要注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信任他们,正确摆正实验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的位置,提高地位,重视他们的劳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能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在业务水平上,工科院校要重视实验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定期安排实验管理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并担当一定量的实验教学任务,使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以丰富。

3.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管理

(1)对教师、学生严格管理。加强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实验教师是大学物理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要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严格要求,严把实验教学质量关。

(2)合理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大学物理实验室。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开放共享是今后工科院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可以分为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指的是对本校学生开放,能让学生自由选课,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可以多次选择适当的时间来做同一个实验,因为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以一次成功,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动手能力。对外开放,是指可以接受周边学校的科研及教学任务,接待周围的人员来校学习参观,这样能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学校可增加学生创新实验室,由一些教师组成团队,带领学生一起科研创新。一些报废的仪器可以留下来给学生做研究,一些大型设备也应当增开实验次数,充分合理地利用大学物理实验的资源。

四、结语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工科院校是培养新型的科技人才的摇篮,大学物理实验室是科研的基地。要使大学物理实验室能够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学校必须有新的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来顺应物理实验室的发展。工科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投身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实践,做好大学物理实验的改革与发展,把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赵亚林主编.大学物理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科学实验小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54-02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相应地转变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逐步转变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校开设实验与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在高校首先接触到的实践课程,被作为基础必修课,是大学生锻炼能力的敲门砖,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学生能掌握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学会一些物理量的常用测量方法、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和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误差分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后续的实验课程打好基础。

对此,很多高校注重物理实验,采取许多措施,注重物理实验从演示型实验转变为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但从目前学生的状况来看,教学实践中会忽视一些问题。

一、被忽略的问题

1.忽略学生的理论基础是否牢固。我们往往强调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受到实验的检验,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实验固然重要,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全新领域,开拓新的篇章,但我们容易忽略要想通过实验达到新的领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地做实验,想必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毕竟,大学生初步接触物理,不像研究者那样发现新规律或现象,而是先来学习已经知道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没有学过电磁波,打电话时不会发现电磁波的存在;没有学过干涉现象,对阳光下肥皂泡沫上的美丽图案,不会明白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2.忽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习惯和素养。物理实验是大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课程,物理教师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起初没有养成习惯,学生容易形成对实验不重视的态度,课前不预习,课堂走过场,课后不认真处理报告等,后来想根本纠正会比较困难。不良习惯已经养成,在专业领域是一个致命伤。尤其对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优良习惯尤为重要。比如,工科院校制冷专业、建筑专业、汽车专业、机械专业,没有在设计或实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修养,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因一个小数点,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3.忽略学生的整体水平。对物理实验的课程内容设计,尤为重要。在这一这方面,在现今讲究效率的时代,大家往往要求的是时效,应用型人才更被重视,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教学改革时,我们容易忽略不同院校的学生,整体水平是不一样的。探究性、设计性实验,要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操作。

4.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忽略考核的正式性。目前,实际操作环节采取抽签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有些教师仅注重学生最终测量结果,往往忽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在做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中,往往忽略杨氏模量测定仪水平调整,忽略此实验中的测量数据是不是和要求的对象相符合。例如,测量D时,实际表示是望远镜的标尺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但有的学生在考核中测量的对象是望远镜镜头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这些细节,在重视测量结果中不会被发现。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在开设物理实验课时,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真正地从物理实验课有所收获。

1.当前学习认知比重大于探究。学生要先学习已有物理知识,然后再进行物理实验。大学生处在认知时代而不是探索时代,要先学好已有知识,打好坚实理论基础,再进行物理实验,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规则形状物体的密度测量实验,需要学生首先了解相关理论知识ρ=■、体积计算知识,然后才能进行相关实验测量。在牛顿环的实验中,学生如果之前在理论上没有了解干涉现象、等厚干涉,想必对牛顿环现象及牛顿环仪的应用也不会有很深刻的理解。所以,对高校学生来说,要给予了解与重视。对大学物理实验,打好物理基础知识,尤为重要。

2.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明确。对实验的相关章程和注意事项,要重点强调,可引起学生注意。每堂实验课要针对相应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严肃强调,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1)能够完成预习,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等主要实验程序。

(2)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基本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例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共轴调整;根据给定的电路图正确接线等。

(3)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例如:比较、平衡和干涉等方法。

(4)能够进行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热量、温度、电流强度等。

(5)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学会使用方法。例如:测长仪器、变阻器、直流电表、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常用电源和常用光源等。

(6)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数据的初步能力。其中包括: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直接测量量的误差计算;数据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7)实验过程中要爱护仪器,谨记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要排好仪器。这一点,在目前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学生的重视度不够。例如,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时,要用到螺旋测微计来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教师在讲解中强调螺旋测微计精度很高,如果直接旋转微分筒压被测物体,物体容易变形,造成误差,所以当旋转微分筒刚接触被测物体时,改用棘轮转动。当刚听到棘轮发出咔咔声时,表明物体被刚好压住,既不松也不紧,应开始测量。如再接着旋紧,会造成测微螺旋与被测物体受损。但在实验过程中,经常能听到螺旋测微计发出连续的咔咔声,表明学生对此要求重视度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大学物理实验中,每做一个实验,教师都应反复、详细而严肃地说明与强调,增强学生的重视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形成求实、严谨的态度。

3.大学物理实验大多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与灵活。因此,对大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所以,在物理实验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例如,对于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三线摆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开设这些实验,学生会发现物理实验是比较容易做的,愿意学习。如果我们只注重探索性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实验难度较大,如分光计实验,学生不明白偏向角测量及相应原理,会觉得物理实验难度大,不能理解,对物理实验课积极性不高,兴趣被削弱,主动性变差,实验课就只是在走过场,就谈不上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如下比例,比例设计得好,会引起学生兴趣,他们自然会表露出求知欲、探索欲,在无形中完成思考与创新。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希望实验开设比例如表1所示。

4.大学物理实际操作采用具体提问环节,使考试正式化,让学生重视操作过程,而不是走形式。在实际考核中,应每人一组,限定时间考核,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具体操作进行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项目点给予相应分数。在物理实验开课初期,教师应告知学生这种操作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度,督促养成良好习惯。

三、结束语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在开设过程中,重视细节设计,重视学生处于基础层面的状态,采取相应措施,设计合理内容,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功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上培养好的习惯与素养,从而培养启发、探索、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勇.物理实验教学浅谈[J].考试周刊,2008,48(214).

科学实验小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学科馆员从事的工作是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工作,这决定了知识管理将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要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对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重视学科馆员之间,学科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人际网络的拓展以及学科馆员的知识水平的提升。

1学科馆员知识管理的内容

学科馆员的知识管理一般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简单地说,显性知识就是学科馆员掌握的各类文件,他可以通过个人不需要深入研究就可以获得的知识,但是隐性知识需要深入挖掘加工才能获得,处于学科馆员个人的头脑之中,无法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

学科馆员要培养自身学习的习惯,通过接触前沿的知识,建立自身完善的知识结构,将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自己的经验,思想通过记录,写微博微信写日志等方式转为显性知识,使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的共享,流通成为可能。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也要加强隐性知识的管理,不断提高学科馆员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开发知识资源,尽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鼓励同事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象等表达出来,使学科馆员真正成为图书馆知识的导航员。

2学科馆员知识管理障碍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轻松获得显性知识,但是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隐性知识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表达、收集和交流都比较困难。隐性知识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深深根植于个体的头脑中,难以规范和学习。学科馆员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时,提供者和接收者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彼此之间隐性知识的获取。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实施知识管理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还是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管理,缺乏合适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隐性知识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文化不利于组织成员相互信任交流,都成为隐性知识交流的组织障碍。

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真正掌握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的人员并不多,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精通的专业人才更是不足,缺乏高素质的知识管理人才。

3建立学科馆员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势在必行,学科馆员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图书馆需要搭建便于学科馆员进行知识管理活动的相应平台。

3.1建立知识管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

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组织环境,学科馆员是这个学习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学科馆员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学科馆员之间,学科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也能够建立起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平台不但能够满足学科馆员快速搜索获取业务知识的需要,更要便于图书馆学科馆员更新知识,便于知识的日常维护。这样不仅显性知识得到了整理和利用,隐性知识也得到了传播和交流,通过所有馆员在该平台上就业务知识自发提问,其他馆员可以就该问题进行解答、探讨和经验分享,使馆员间能相互了解,互相交流或合作研究。

3.2建立学科馆员人际网络的拓展平台

学科馆员与学院教师学生之间也建立交流与沟通,建立人际网络的拓展平台。学科馆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取知识,通过不断的充实自己,学科馆员能够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创新,利用知识管理的交流平台进行广泛的传播,使知识的受益者不断扩大。拓展学科馆员的人际交流网络,要使学科馆员团队成员能够经常而广泛的接触,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隐性知识的交流平台也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设施。图书馆应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交流平台,以促进隐性知识的充分交流。

3.3建立学科馆员继续教育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要实施知识管理模式必然要求符合知识管理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业务和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采取相对措施对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知识管理模式下各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对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可以建立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培训计划。内部培训计划,是指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知识创造性和有着良好培训能力的学科馆员,使他们成长为图书馆内部的兼职培训师,这样不仅优秀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迅速被其他员工获取,而这种知识来自于图书馆工作的实践,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为其他馆员接受和使用。外部培训是指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对象的专业往往不是其所学专业,图书馆可以通过进修的方式深化学科馆员本专业或对口专业的学习,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与接受教育,保障图书馆学科馆员不断提高知识服务,知识挖掘和知识传递的能力。

结语

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营造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氛围,提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优势和竞争力。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需要我们足够重视并积极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欢.探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深化[J].办公室业务,2014(05):110-111.

[2]蔡彤霞.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69-71.

[3]邱锦.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222-225.

[4]石晶,卢小宾.基于咨询服务创新构建隐性知识共享机制[J].情报资料工作,2007(04):82-85.

[5]龙艳军,邹香菊.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0(03):14-18.

科学实验小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是目前全球教育界前沿的教学理念。它的出现,被认为是变革传统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为高校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理论,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翻转课堂起步早发展成熟的现状相比较,我国的翻转课堂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阶段。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科学性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实践主体地位得以突出,由原来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则由原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导学者、助学者、督学者和评学者。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在教师有步骤的逐级引导下,高效地甄别和利用资源,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较好结合。

其次,教学流程更为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模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将理论知识讲解过程放在课下,把学生对知识深度理解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学习小组的交流研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等。

最后,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教师精心编排、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捷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对理论难点和重点可以实现回放和重放。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及巩固。而且,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学习氛围也更为轻松。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寻求帮助,与同学进行研讨和交流。

二、高校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的“翻转”型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翻转课堂的特征与理念和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目标相融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准备多种类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原理概论的电子教案、相关微视频、参考书籍、相关专题的学习网站等,并将采用专业件制作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课程上传,方便学生随时下载观看。此外,教师还需设计包括主题任务、活动指南、评价规则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并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或通过组内研讨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2.课中理解应用阶段。课中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教学过程起始于教学目标的导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课件,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选择、分组讨论辩论等,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课程内容。教师综合采用个性化指导、总结点评、参与小组合作等方法,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之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小组项目等学习活动,做到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之中。

3.课后综合评价阶段。课后,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特点,学生可通过学习笔记、实践报告、小组辩论、组内互评等形式,展示学习效果。通过综合评价既能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评价的结果表明既定教学目标已经实现,则可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评估的结果不甚理想,则需要重新回到原来的教学目标导入,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邵霞.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0-121.

科学实验小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作者简介:刘成城(1987-),男,福建厦门人,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福建 厦门 361024)潘金志(1987-),男,福建永春人,福建农林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福建 福州 3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A类(项目编号:JA13494S)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57-03

党的十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从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青年学生,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针对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1]从中可以看出,民办高职院校同样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平台。一是民办高职院校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像普通高校一样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此外,民办高职院校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了解新情况和问题,而且要研究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充分发挥用。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思想状况比较复杂,而且整体素质偏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用理论武装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顺利地发展,为未来服务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根据中央“05方案”的精神,民办高职院校开设“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民办高职院校从本校实际出发,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升师资质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取得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成就。但是,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1.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在不断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民办高职院校在着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在机构建设、基础设备、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保障,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

(1)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求。[3]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和管理者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严格按照中央“05方案”的精神,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机构为校二级教学单位。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的教学时间,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都能有效进行。投入足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保障教师的科研活动经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支持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