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型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
(二)档案管理
第三条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年度计划、统计资料、科学技术、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第五条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2.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3.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原因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
第六条档案的销毁:
1.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2.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3.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
(三)印鉴管理
第七条公司印鉴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第八条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第九条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十条
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公司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
第十一条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新形势下企业在发展时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控制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的保障了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避免企业财务和经营的风险,所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中,管理者和生产经营者都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保证资产安全。保证企业的财产和资金的安全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对企业的财产和物资进行全面的控制,提高企业财产和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对企业资产和物资的处理程序、手续进行严格的规定,保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完成,有效的对企业资产的保护工作进行加强,提高企业财产安全的可靠性,防止贪污、盗窃、滥用和毁坏等违法行为,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发展。
2.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实施的控制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财务信息资料处理和控制方案。例如对财务信息的资料进行审核、复核和汇总处理等。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核对,可以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错误,进行改正和完善,降低企业资产的损失,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的整体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内部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财务管理中实施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资金调度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增强企业发展的自我约束力。在企业稳定的进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为基础,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才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1.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符合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应该以企业的偿债能力为前提, 提高企业资金安全的可靠性,减少资金的使用成本,建立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资金物资的验收、存储和出库工作的规范化,以“集中控制,分级管理”为原则,统一的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库存物资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提高了企业库存物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
2.加强控制监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采购漏洞和采购风险等问题,应该加强对采购环节的控制和监督,才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采购的原则是“集中采购、相互牵制”,分离了货物采购和商品的销售职能。提高采购的合法性和效益性,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监督体系,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企业成本的严格控制,提高了企业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3.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管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资金管理,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批流程管理,才能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固定的资产管理,可以分离购置和处置固定资产的批准人和执行人;工程项目的资产管理,可以分离工程项目预算的审批人和编制人。严格控制企业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全面掌握企业资金流向,保持筹资结构的合理化,制定科学、合理的额定标准费用,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和高速运转。对企业资金使用流程的管理,可以从企业资产的经营和资产处理方面进行,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促进企业融资体系的规范化。在控制内部财务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担保,实现内部控制对资金流程控制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对财务管理结构进行优化,才能充分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管理和资金的使用都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性集团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矛盾与难点;解决方案
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的活动;企业要想实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整体绩效的协调一致,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绩效和界定绩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绩效管理对企业带来的管理效益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其需求也越加迫切,特别是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今,如果能有效地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员工和企业同目标共奋斗,对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想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绝非易事,特别是在综合性集团企业更是困难。
一、综合性集团企业在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主要矛盾和难点
1.综合性集团企业体系庞大、涉及行业多、行业跨度大、行业特性迥异,一套标准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很难周全地考虑到每个行业的特殊性,例如笔者所在的集团企业有着开展大宗商品批发、商超零售、住宿与餐饮、物业租赁、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等众多行业的子企业,每一个子企业所经营的业务都各不一样,有些子企业之间很难找到或者说基本没有共同点,更不用说能适用各企业同样的考核方法了。
2.体系庞大、行业众多导致难以兼顾公平。正如以上所说每一个行业的特点都不一样,其经营难度也难以一概而论。例如大宗商品批发企业的经营者需要精准地判断商品未来行情走势,适时地买进卖出以获取最高的利润,类似钢材、化工产品等的大宗商品行情起伏不定,存在容易造成大额亏损的风险,同时也承担着容易出现大额坏账的压力,但商业、写字楼、房屋等物业租赁行业则不一样,在现今房价稳步上涨的带动作用下,物业的租金水平也跟着不断地上涨,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物业租赁行业的经营者们相对不需要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招商、招租任务,并且飞涨的租金也能带来可观的利润,相比起来物业出租的经营难度要比大宗商品贸易要来得小。又例如某一位经营者被任命经营一家所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且多年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另一位经营者则被任命管理一家经营状态稳中有升、有长期稳定客户资源的企业,两者的经营难度也不在同一水平上;虽然经营难度不一,但是同处在一个集团系统中,两人级别一致、职务相近,如果一味给予经营难度大的一方更优厚的待遇,经营难度小的一方难免会认为自己跟对方处于同一级别,且自己做的事也未必就比对方容易,应该享受一样的待遇,容易造成负面情绪;但如果双方给予一样的待遇,又会让经营难度大的一方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多付出没有获得更多的回报,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集团企业内如何把握考核公平的尺度也是难点之一。
3.绩效考核与企业协同性之间存在矛盾。在一个综合性集团企业内,会存在着许多企业级次,五、六级企业均属常见,机构较大的甚至存在两位数的企业级次,通常集团企业在梳理组织架构时,会将行业、职能类似的企业归为一个小型集团,例如将卖场、超市、便利店、生鲜、配送归为一个集群,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酒楼餐饮归为一个集群等等,在这些级次较低的企业中,总会存在一些业务较为重要、上层较为重视的企业,对这些企业集团层面通常会越过其上级企业直接对其下达考核指标,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背负了考核任务,他们希望可以自主经营实现目标,希望减少外界对其经营决策的影响,那么其上级企业此时对其控制力就相对减弱了,需要企业间协同时如触及利益关系通常就难以得到响应。除了上下级企业以外,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也会有一些协同业务,例如商超生鲜配送供应酒店布草及餐饮原材料、物业出租拿出持有的店面、写字楼供其他企业经营使用等等事项,对于集团整体来说,这些协同事项是能够促进集团总体发展的,但由于经营者个人其背负着考核任务,协同事项可能导致其利益减少,出于私利角度考虑不愿意参与和执行。
4.考核指标设定的问题。首先,考核指标的设定需考虑各企业的管理重心,不能简单以几项主要财务损益指标为基础。例如大宗商品贸易企业除了创造规模和利润以外还需要控制风险和坏账率、加快商品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商场超市除了零售额和利润外还应负责品牌格局、招商以及控制门店商品损失率;物业租赁除了招租、提高租金水平外还应紧抓租金款项的回笼等等;如果对所有企业单纯地以收入和利润做为考核指标的话则无法覆盖各企业的管理重心,造成企业经营者盲目追求规模和利润忽略风险及企业其他管理事项,因此如何针对不同企业科学地设置考核指标对考核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企业考核指标的基础一般以企业当年度申报的预算,经营层为了能获取相对容易完成的指标,通常会通过夸大市场竞争程度和经营难度、隐瞒部分可能实现的业务量、捏造费用开支项目撑大成本费用总额等手段来将预算报低,由于受预算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考核团队本身对企业经营的业务可能熟悉度并不高等因素限定,常常容易导致对经营者下达的指标较为宽松,造成企业经营者不思进取,只要完成宽松的指标就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那么对于整个集团来说则付出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又没有换来整体效益的提升,如何下达科学的指标值又成为另一个难点。
5.能否建立严厉的考核机制是考核制度能否有效推行并对企业产生推动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中应该有奖有罚,其中奖是起到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对于进取心强的经营者非常有效,但对于不思进取的经营者来说,不求得到额外奖励,能够原地踏步保持现有收入就是最大的目标,对于处于完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来说,竞争对手在不断进步而自己在原地踏步就相当于自己在不断退步,此时惩罚机制则能够代替奖励机制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但光有惩罚机制并不足够,惩罚机制多严格、执行力度多大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出于我国实际,在机制运作的过程中通常离不开人际关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通常可能导致惩罚机制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领导职务能上不能下,导致企业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不断留用一些不胜任、不能创造价值或不能产生推动力的人员,严重阻碍企业发展。
二、综合性集团企业绩效考核主要矛盾的解决方案
以上的几点问题已足以反映综合性集团企业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实际的绩效考核制度之难,当然,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远不止这些。笔者所在单位的考核团队针对这些主要矛盾尝试了以下解决方案。
1.团队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一支财务、业务、审计、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考核团队。
2.由集团层面直接赋予考核团队参与到下属各企业日常经营各个环节中去的权限(参与并非干预,企业仍拥有自主经营权),逐步了解各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管理情况、经营难度、人员团队分工、分配制度等各方面内容,理清不同企业的个性与特点,考核团队中的每个人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将所有人的评分情况汇总平均成一份企业业态、规模、经营难度等项目的得分表,以以上工作为基础制定出一套能适应大部分企业实际情况的考核制度,再将个性化程度较强的那些企业的考核制度作为补充制度纳入到总体制度中去,最终形成一套共性与个性并存的考核制度,并重点对奖惩类条款进行优化,使奖惩办法能够严格量化和周期化,减少主观因素对奖惩最终执行的影响。紧接着完善内部结算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等与考核制度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减少各项制度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使整套制度体系能够更加一体化,各项独立的制度之间更加相辅相成。然后对整体制度进行试点测试,抽取不同业态的几家企业先行试验一段时间查看效果,出现问题后不断进行修正,测试完成后再进行全面推广。
【关键词】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盈余管理
小企业在我国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的比例已经占到90%以上,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符合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维护小企业的稳定发展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初次颁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将面临着如何应对、合理规划的现实问题。
一 恰当的盈余管理是小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合理巧妙的盈余管理措施,是企业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相同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下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就会能得出不同的财务报告信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除了合理的内部控制和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外,盈余管理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选择来管理盈余、调节利润。
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较为简单的核算要求和方法,这就必然缩小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限制了企业盈余管理策略的有效使用。但是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赋予了小企业选择执行会计准则的权利,小企业依然可以通过选择执行会计准则来运用盈余管理措施实现企业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二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发现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
1.会计核算力求简单
《小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相对简单的核算要求。例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五种计量属性,而对于小企业只是规定了历史成本一种计量属性;由于小企业不在公开市场上筹资,其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银行、税务部门及其管理者和所有者,所需求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为此不要求小企业编制《股东权益变动表》,会计披露的内容也大为简化;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尽量减少了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业务类型,使得特殊会计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清晰明了,加强了可比性,降低了对小企业财会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
2.借鉴国际惯例,通过差别报告制度降低对外报告成本
由于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很难真正分离,企业所有者在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而不必像公司制企业一样完全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获得;另外,小企业的交易类型大多固定不变,业务简单,如果要求提供过分详细复杂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必将增加财务会计操作成本。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实行了有差别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更好地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
3.对会计实务的处理采用了相对简单的核算方法
针对小企业交易类型相对固定、业务简单、特殊业务少的特点,《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会计实务的处理采用了相对简单的核算方法。具体体现如下:全部资产都按照历史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期末计量,不在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取消权益法;每期末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及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的核算采用了与税法一致的方法;在确认收入实现标准的条件中减少了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避免了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性,并且收入确认的时点与税法规定的所得税及增值税的确认时点基本一致等。
三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选择对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按照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是这一规定不是绝对的,小企业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选择执行。既然准则赋予了小企业选择执行的权利,小企业就应该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不同影响,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角度,综合考虑企业会计成本的承受能力、未来公开募集资金的可能性等因素,选择本企业最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不同选择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准则下各期折旧额的不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对于企业发生的某些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其账务处理往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估计。既然是会计估计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折旧额的计算方法以及到期报废处理时的预计净残值应当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复核一次。一般而言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都比较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都会对当年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只要有证据证明其使用寿命预计数及预计净残值与最初的估计数有差异,就可以通过会计估计变更,重新计算各期折旧费用,形成不同的会计盈余。而且这一变更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进行追溯调整,简化了相关帐务处理,便于通过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修正各期会计利润。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如果企业期末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采用了与税法一致的方法,就很难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作出不同的会计估计。
2.不同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的不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本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并且都要与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相挂钩;如果相关资产的构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以外的一般借款,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按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应予资本化的金额,既占用在固定资产上的一般借款的利息也允许资本化。更为宽泛的资本化条件给企业盈余管理带来了更多空间。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负债利息费用的处理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在没有采用实际利率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为计算实际利率而估计贴现率的问题,减少了人为估计的因素。另外,企业在固定资产开始建造至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专门借款费用,均可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不必与资产支出数挂钩。这虽然简化了借款费用核算过程,但可能会导致资本化金额夸大,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本期利润。
3.不同准则下计量属性的不同选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有条件的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例如,在债务重组中重组双方均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债务重组收益。重组中原债务的帐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是作为资本公积直接进入所有者权益。与此同时,债务人转出的非现金资产也要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处置收益,其重组收益将会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改善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还有诸如按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期末计量等等,也有着同样的盈余管理效应。
《小企业会计准则》仅仅规定了历史成本一种计量属性,即对所有会计要素的计量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减少了盈余管理空间。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财务;有效措施
我国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在不断地推进,各项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被运用于企业的实际管理实践中,为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有效的方式,但是在整体看来,我国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上还不容乐观,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会计财务管理观念的模糊,其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落实程度不够,这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埋下隐患。
一、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规避财务风险
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的正常运营和资金以及资本的有效回笼,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企业在运营之外的资本占用时间,通过企业对会计财务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掌控企业资产的流动,保证企业资产配置和资产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业务方面的账务追偿也起到有效的警示和监督作用,可以保证企业账务的回收,也可以及时对企业债务进行偿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二)获得有效收益
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投入以及固定资产、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应付债务形成严格的财务报表和数据,对企业决策者的有效正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数据财务报表,对企业的投资方向、收益预期、风险控制提供保证,最终为企业获得有效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三)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会计财务的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和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可以通过会计核算和财务的管理合理配置公司各方面的资源,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和销售业务的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也可以通过预算或者财务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内部运营成本合理控制,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会计财务管理缺乏认识
在当前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最高管理层中缺乏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必要认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通过个人主观意识的投资和对财务管理的干涉,对公司财务会计管理的认识程度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公司会计财务客观记录的主要阻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和盈利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消极作用。
(二)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与决策层的畸形关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演变,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由于大多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难以在心理上接受现代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现实,往往依旧以个人或者家族的力量进行公司的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对于外来的会计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在实际会计财务的工作上,财务会计的管理人员在许多公司事项的决策上不能参与和有效表达公司财务会计现状,造成企业决策层和财务管理层的断层。
(三)缺乏长期的财务计划
中小型企业的决策管理者往往在决策中存在很大程度的主观性,所指定的财务计划和政策缺乏长效性,对企业的经营领域和投资领域缺乏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在企业运营中,缺乏长久的计划,比如一般制造企业,在上一轮房地产行业的热潮中,大多抛弃了本行而追求眼前的高收益;另一方面在企业的融资方面,认为融资规模越大产生的效益就越高,这些都是典型的主观臆断,缺乏长期的财务管理计划,为公司的长效发展带来隐患。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会计财务人员的配置,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人员应该分别设置工作岗位,但是在一般的中小企业中,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不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其会计和财务的职位设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一旦出现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其对企业的发展和合法经营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
三、对策与建议
(一)端正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地位
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该从自身意识和行为上对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对待,会计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工作效率以及企业外部的营利能力的直观表现,只有树立以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完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依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应该依靠和信任现代化的会计财务管理,根据实际的财务报表和决策参考进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规划,提高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三)发挥会计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功能
中小企业决策者应该通过对现代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思想的认识,根据财务人员制定的相关计划,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制定详细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合理配置企业资金,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财务管理的风险预警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四)完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努力建立和健全企业会计财务部门,与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相结合,通过政策的说明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会计财务部门的岗位风险进行准确的预判和配置,在财务部门中形成互相监督,相互制约的基本态势,保证企业财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利于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在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上,特别是中小企业,落实的不够规范,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引入现代化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模式和思想,是中小企业继续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保持企业持续营利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赵惠君.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5
[2]蔡晓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