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科科普小知识

妇科科普小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科科普小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科科普小知识

妇科科普小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巧所本科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里的调查,分析总结了目前福建省本科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里的内容、门类、学时以及考核评价等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丰富体育课程内容;限定学分、弹性修学体育必修课;多层次、学分制管理体育选修课;明确定位体育保健课;拓宽专项运动训练课的发展空间;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系统等转型期福建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里的改革发展思路。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健康为第一要素,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评价都进行了明确、详细的界定,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生物学、社会学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川。新时期办学方向与办学层次的转型,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了解当前福建省本科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进行本次课题研究,以期从中找到契机,为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福建省巧所本科普通高校(包括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仰恩大学、莆田学院、龙岩学院)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教学大纲、计划文件,并对部分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访谈,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巧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类比较与分析。

二、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1.体育课开设项目分布情况

    如表1所示,目前福建省15所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共有52项,项目丰富多彩,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开设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上,其中三大球和武术在高校开展得最好。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在开设了这些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厦门大学根据学校的师资和场馆优势还开设了一些具有健身性、民族性的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且开展得较好;集美大学结合航海、轮机、水产学院专业特色开设了具有院校专业特色的项目如速度轮滑、航海特色体育。另外,由于田径项目的竞技性强,相对其他项目较枯燥,一些高校的田径项目逐渐转变为定向越野、马拉松、野外生存等项目。

2.体育课程门数情况

    如表2所示,福建省高校开设体育课程门数不等,最少的5门,最多的32门。其中,厦门大学是开设课程门数最多的学校,开设课程门数多达犯门(以作者收集到的实际教学大纲为依据)。

   可见,开设课程门数与学校的场馆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等息息相关。由于高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趋于多样化,这必然要求配备各专项体育教师,同时体育教师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深的知识层次和水平;另外,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是体育课程设置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体育课程设置等于纸上谈兵。

    3.体育课开设必修课学时情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川。比照《纲要》要求,福建省有接近半数的高校没有严格执行《纲要》精神(见表3)。这种情况与各高校对体育的具体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

4.体育理论课开设情况

    理论知识是运动实践的先导,体育理论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之一。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理论课时,教学时数上没有保障,必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z)《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川从表4可以看到,福建省高校开设理论课学时最少的为8学时,最多的有24学时。比照《纲要》,理论课应该开设约16学时,福建省的情况令人担忧,符合要求的学校只有6所,共占40%,另有半数以上(9所,占60%)的学校是不符合要求的。大学生在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匾乏与其在智力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5.开设体育课程类型情况

    福建省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类型丰富,其中开设比例较高的是选项课、理论课、保健课、选修课(见表5)。福建省高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形式是选项体育课(100% ),其次是传统体育课与选项课相结合,而单纯的传统体育课授课形式已经被绝大多数高校所抛弃。在对待那些体弱、病、残等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73. 3%的高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有部分高校实行体育课免修政策。个别高校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重修课、综合课和课外活动课。另有三所高校的选修课采用的是俱乐部的上课形式。这表明新《纲要》颁布后,福建省高校普遍开始重视“三自主”、理论课和学生弱势群体,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建省高校正从制度上和形式上落实了体育课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

6.体育课考核评价情况

    从表6中可以看出,福建省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定主要是期末的体育考试,考试形式虽有多种,如教考分离、自教自考等,但都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没有摆脱常规的“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的“一刀切”的应试考试方法。这种考试方法有其好的一面,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评价考虑得不够,这种缺少对学生主观努力因素和技术学习提高幅度的考虑,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特别是“体育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思路

    1.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发展,课程内容建设将朝着教育性、健身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发展。开设的体育项目应符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未来人群健身活动的需要,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

2.体育必修课实行弹性修学、限定学分的方式

    改变学生在大一、大二修完体育必修课程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体育必修课学时和学分,不对体育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体育选修课采取多层次、学分制管理的方式

    体育选修课分为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种。限制选修课规定学分、学时,但不规定具体修学年限,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侧重地区或学校传统特色项目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任意选修课有固定学分,开设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选,旨在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具体授课形式可有教学俱乐部和课外俱乐部两种。

    4.明确定位体育保健课,为终身体育服务

    对部分身体异常(功能性、器质性)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同时对康复体育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选修体育保健课。向学生讲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科学地养护身体。

    5.拓宽专项运动训练课的发展空间

    将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课纳人体育课程管理的范围,把运动训练、竞赛与学分、成绩相挂钩,体教结合,有效推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适当延长修学年限,相对集中几个专业,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学位课程,拓展就业渠道。充分发挥特长学生进入高校和课堂的隐性效益—成为高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