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能源管理导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标准;要求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24-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源自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随着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和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在我国的深入推广,一些先进企业将节能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中,把能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开发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接受先进管理思想,采用系统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能源管理体系概念逐步形成、完善。

能源管理工作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地方能源管理系统的终端环节之一。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除了做好能源的利用规划、保证供应外,更需要做好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并实现能源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2011年12月,国家12部门制定下发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第三部分“万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的第三项内容明确提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万家企业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自觉贯彻节能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做到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持续优化、能效持续提高。”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丹麦、瑞典、爱尔兰等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陆续出台了一些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主要有英国《能源管理体系要求》(BS EN16001-2009),美国《能源管理体系》(MSE2000),2005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丹麦《丹麦能源管理规范》(DS2430-2001),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瑞典《能源管理体系说明》(SS 627750-2003),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爱尔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393-2005)、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关注并组织编制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2011年,ISO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委员会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我国重视能源工作,研究能源管理标准较早,1995年国家了GB/T1558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008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对我国工业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并组织专家进行系统研究,2009年我国出台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目前我国正依据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对其进行修订,配套《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三、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特别是企业自身能源管理情况,依据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借鉴ISO90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等先进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能源管理体系。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框架

(二)能源管理体系核心思想

能源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采用其他管理体系普遍采用的、先进成熟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体系与质量、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相比,针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特点,强调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监视测量和控制,强调对用能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强调建立和持续更新能源目标指标,注重能源绩效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总体结构框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和改进阶段(A)。

(一)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包括统一思想、领导决策,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开展宣传培训,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初始能源评审,识别评价能源使用,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策划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等十项工作,我公司自“十一五”以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节能工作,但没有实现对能源管理和能源利用的全过程、及时化、系统化管理,下面根据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建议体系策划阶段开展如下工作。

1.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公司需要在2012年公司修订完善的节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基础上,重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的决策和协调,由公司董事长与能源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审议有关体系建立和实施的重大决策,协调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工作小组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策划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工作小组建议由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掌握能源管理制度、了解节能技术、有体系建设经验、有较强文字水平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从各相关职能单位抽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负责联络各相关单位,提出初步方案,起草体系文件。

2.开展宣传培训。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公司的各个单位。在开展工作之前,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外聘老师对公司领导、中层干部、内审员及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内容、能源评审内容、公司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和初步计划等。宣传教育由工作小组负责,将建立实施体系的决策和意图传达到各单位,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引起全体人员的重视并予以配合。在体系建立和实施初期,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体系建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及执行体系文件的重要性等。

3.制定工作计划。由工作小组编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计划,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工作计划编制完成后报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进行实施。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计划如表1所示:

4.开展能源评审。能源评审是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是企业对其本身的能源管理行为及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近几年,由南车集团安排戚墅堰节能监测中心对我公司进行能源监测和能源诊断,但没有进行过能源评审,而且南方汇通正在重组,建议南方汇通重组工作完成后重新开展一次能源管理评审,首先要确定能源评审的范围,即确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只要确定了范围,企业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应当包括在能源管理体系中。

公司目前的能源管理部门为建设装备部,能源管理人员配备相对较弱,建议请外部专家评审组为我公司进行能源评审,可以请戚墅堰节能监测中心或贵州的评审机构,同时,公司内部要组织相关精干力量,协助评审组工作。

能源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法律法规、能源管理现状和能源利用状况三个方面的评审。法律法规主要是识别评价收集与获取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情况,识别应遵守的具体条款和评价落实情况。能源管理现状主要是评价现有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落实情况,与标准要求的差距,各项操作的可操作性、适应性以及各规定间的系统性。能源利用状况主要是分析掌握目前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情况和控制现状、水平,发现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薄弱环节和节能潜力。能源评审结束后由评审机构为公司编制能源评审报告。工作小组将根据能源评审报告针对公司现状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5.识别评价重要能源使用。识别能源使用是工作小组针对能源评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识别出影响公司能源利用各过程、环节能源消耗的原因和条件,根据能源使用的能源消耗和节能潜力大小,评价出重要能源

使用。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确定公司能源基准,广泛收集标杆,针对能源评审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适用的工具,对产生能源浪费和能耗较高的用能设备设施进行深入系统的原因分析,找出造成能源浪费的根本原因,采取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节能改造等方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浪费。

公司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工业液化石油气、氧气、压缩空气、水、煤油和汽油,识别时按照种类和车间进行识别即可,分析哪些条件或原因能够对能源的消耗产生影响,将这些条件或原因逐条记录分析结果,并分类汇总。在评价重要能源使用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能源使用是否产生了能源浪费或出现了用能违规行为;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频次及造成的影响;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原因;改变重要能源使用的技术难度;采取措施减少能源影响所需投资资金。

识别评价能源使用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识别能源使用要全面、系统并具有针对性;二是确定重要能源使用要按照程序、按步骤分类进行;三是对重要能源使用的排序应符合公司实际、切实可行。

6.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1)制定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包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为能源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框架、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以及与公司经营方针的协调。

制定能源方针时,首先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国家、省市等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公司总的经营方针、理念和目标,能源评审结果内容,公司员工的节能意识,公司能源管理现状,计量监测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然后领导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确定公司能源方针。最后由公司董事长签署。

(2)制定能源目标、指标。2010年公司虽然开展了前方修造车系统单耗定额,但指标的制定不太科学,工作小组必须根据公司已经制定的能源方针,依据能源基准,对比能源标杆,综合分析公司当前的能源状况和节能潜力,确定能源目标,而且制定的目标、指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比如铸造事业部电炉钢单耗,目前的实际单耗与标杆差距太大,制定目标、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制定的指标如果责任单位通过努力达不到,反而达不到制定目标、指标的

目的。

7.职责分工与资源管理。

(1)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合理的职责分工与充足的能源管理人员配置是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保障。能源管理职责目前由建设装备部归口管理,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如物料部采购、技术部工艺管理和计量管理、建设装备部设备管理、动力车间动能供应运行管理、储运部储存发放煤油、汽油、人力资源培训、企业文化部宣传等。因此,公司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在满足节能法律法规及《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各职能和层次的人员,说明其在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运行中的位置和作用,并赋予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对于能源利用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

(2)策划资源管理。提供适宜的资源支持,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和资金。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节能意识、岗位能力评价和培训。公司通过建立、运行能源管理体系,采取宣传节能降耗所带来的效益,提高员工认识,培养节能习惯和落实制度细化考核、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主动节能意识。公司应明确各岗位特别是关键能源管理岗位在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等方面的能力需求,每年利用公司绩效考核平台通过技能、教育、培训和经验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能力评价,并通过采取培训等措施使其满足所需的能力。

设备设施主要指基础设施、能源计量器具和用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的采购、使用、配置、维护保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设备设施是公司用能的终端环节,消耗了绝大多数能源,因此,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加强了用能设备设施的节能管理,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对用能设备应实行全过程管理,即从技术部的工艺提出、设备设施选型、选择生产厂家、设备设施安装、投产使用、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改造到设备报废整个过程。

资金是能源管理体系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建议公司每年考虑一定资金确保体系的运行。

8.策划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在能源管理体系策划阶段,公司应利用能源评审过程中现有的管理机构、制度、职责权限与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差距,对现有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整合、调整或增加,明确职责、权限,策划各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位置及具体的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将策划结果以文件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并依据体系文件定期检查、评价各岗位开展工作、活动的履行情况及效果。

9.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能源管理体系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一样,需要编制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是公司建立和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公司达到能源目标、指标,实现能源方针,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加强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依据。公司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当根据发现的问题、按照规定的程序评审和修订所编制的体系文件,以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相关记录等支持性文件。

(二)体系实施

策划阶段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体系的实施就是按照编制的体系文件要求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利用的各个过程加以控制,从而实现能源管理的规范化、系

统化。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可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体系文件,培训体系文件,执行体系文件,监视测量和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三)体系检查

检查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内部审核的手段进行。在此过程中,公司应检查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是否履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体系文件是否能够有效执行;能源利用的各个过程及采取的节能改进方案是否按照预定安排执行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检查公司遵守法规贯彻机制运转情况,评价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各个过程是否能够满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体系改进

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经常性、持续性的,主要通过管理评审的手段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在建立实施的任何阶段、任何活动和所有过程中,主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进。

五、建设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在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以现有管理为基础。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动态的过程。

3.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应反映自身特点。

4.能源管理体系应融入公司其他管理体系。

5.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领导重视。

6.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防止“两张皮”现象。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朱辉.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杨申仲.能源管理工作手册[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工业锅炉产品主要以层燃锅炉为主,且以链条炉排锅炉为主,节能减排工作应主要围绕这一量大面广的产品开展;流化床锅炉虽然具有燃料适应性较广的优势,但是较小容量(35t/h以下)时,无论是在节能、环保,还是在能效、运行经济性等方面与链条炉排锅炉都不具明显优势;煤粉锅炉在理论上虽然比链条炉排锅炉燃烧效果好、效率高,但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如燃料供应、烟气净化等;气化炉在秸秆等生物质燃料集中区域可以推广使用;在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存在大量的废热资源,大力推广余热锅炉是重要的节能措施,但余热锅炉烟气腐蚀、磨损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我国工业锅炉年产量基本保持在2万一3万台,年消耗煤炭约占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3,排放烟尘280万吨,二氧化硫900万吨,二氧化碳12。5亿吨。目前全省在用工业锅炉总量约32000台,年耗煤约3000万吨,排放二氧化硫40万吨.二氧化碳3750万吨,烟尘50万吨,灰渣544万吨,能源浪费与污染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及环境污染问题越发突出,做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对我省乃至全国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都尤为紧迫和重要,应大力推进。

一、我省工业锅炉监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省乃至全国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监管工作分别由发改委和环保局负责。但管理一直处于宏观层面,不能实现全面覆盖.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在节能方面,发改委不负责工业锅炉制造和使用的注册登记,这极大地削弱了对工业锅炉节能工作的管理力度。在环保方面,环保部门只对投入使用后的工业锅炉进行登记,工业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环节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是监管工作为阶段性的“事后”监管。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与设计息息相关。在同样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能耗与气体排放量取决于锅炉的设计。发改委、环保部门对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监管是对在用或新置锅炉进行监管。质监总局虽然对工业锅炉设计进行鉴定评审,但仅限于锅炉的安全性能,包括材料的选用、焊接方式、安全附件等,不包括节能、环保。

三是监管方式比较单一,治标不治本。发改要和环保部门都是通过测试来进行监管,如测试结果超标,则限期进行整改或关停。但由于影响企业生产,执行起来成本高,难度大。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测试也尚未得到全面推行。

二、几点建议

1.建立工业锅炉节能、环保、安全“三合一”的监管体系。目前,国家对工业锅炉的安全监督较为重视,建立了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各地都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对辖区内工业锅炉产品进行注册登记、备案及日常监察,对锅炉的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等进行全程的监管和控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工作体制,为建立节能、环保、安全“三合一”监管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行的体制框架基础。安全监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也为有效开展节能监管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在保障工业锅炉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把节能、环保与安全监管体系“三合一”,可大大提高政府综合管理的效能,促进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同步、有序、健康发展。

2.充分利用现有监管力量,减少改革成本,充分利用和发挥锅炉安全监察队伍与现有技术优势,减少单独建立一套节能或环保体系所需要的在建维护成本。发挥特种设备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加快锅炉能效标准及环保测试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推进节能与环保工作进程。

3.加大监管力度,努力实现全程监管。尽早实现对工业锅炉“从生到死”所有环节的节能监管,以及设计、制造、安装三个环节的环保监管,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能耗和污染,实现由“事后监管”变成“事先预防”,从阶段性监管变成全过程监管,从局部区域监督变成全覆盖监管。

4.为指导锅炉设计开发、引导用户选用产品,同时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依据,联盟应组织成员单位对现有工业锅炉主导炉型在燃料、容量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先进性、运行使用方便与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性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制订《工业锅炉设计使用选型导则》,同时提高工业锅炉运行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配合锅炉制造企业、监管部门、锅炉运营公司及其他组织对锅炉及其辅机产品售后的运行、指导与监测,联盟应组织成员单位开展《锅炉远程运行控制指导系统》的研究开发,通过系统平台及时反馈、诊断和解决锅炉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和能源使用率。

5.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工业锅炉供热节能途径可分为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包括:发展能源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合理、深度、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改革工艺流程,改造更新能源设备,改进设备维护和运行操作技术,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等。管理节能是以能源的科学管理要求节能。能源科学管理,从国家层面看包括:按照科学发展观制定能源政策和产业教育,行政监管手段,对各种能源的资源配置、生产运输、贮存、转化、消费实时全过程科学管理;从能源用户层面看包括:科学规划选址用能系统,制定科学的能源管理制度,对能源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科学用能培训及考核,对能源设备选型、购置、安装、验收,既有设备改造、使用维护和能源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进行全过程科学管理,以保证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6.改造燃烧系统要实现减排目的,对现有工业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主要措施是优化锅炉燃烧室,如安装省煤器,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一般来说可将燃料效率提高5%左右。目前此项措施在工业锅炉改造上运用时运用比较广泛。

7.开发高效的清洁燃烧技术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课题,我国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制造出使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的工业锅炉,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突破,包括以下几种技术和设备:其一,循环型流化床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鼓泡床与汽化床锅炉两者的优点,可达90%左右,容量较大,1台75蒸t的锅炉年均可节煤1万t左右,在其寿命期内能减少25万t左右CO2的排放。其二,抛煤机链条炉排燃烧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抛煤机与链条炉排锅炉两者的优点。热效率在80%以上,1台75蒸t锅炉年均可省煤8000t,其寿命期内约可减少20万t的CO2排放。其三,翻转型炉排锅炉。该锅炉采用了万用炉排,热效率也在80%以上,不过该锅炉容量相对较小,适合小规模使用。其四,改良的水火管锅炉。改良后的水火管锅炉效率有较大提高,可达80%,较传统提高了10%,并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

参考文献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范文第3篇

一、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二、宣传形式

采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宣讲团巡讲、技术交流会、展览展示会、现场体验活动、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内容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行动

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责任部门:省教育厅、团省委

(三)开展节能低碳科普宣传行动

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部门:省科技厅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省属国有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责任部门: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

(五)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责任部门:省环保厅

(六)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开展建筑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责任部门:省住建厅

(七)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八)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责任部门:省农委

(九)开展商务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部门:省商务厅

(十)开展媒体宣传专项行动

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责任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行动

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省管局

(十二)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吉林。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责任部门:省妇联

(十三)开展低碳发展宣传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涉及部门较多,宣传覆盖面较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好本地区、本领域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obacco machinery Co., LTD of xuchang pursuing technology reform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green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nd the key point is to consider the question.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of four section one ke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an use shallow technology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workshop layered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fresh air heat recovery technology, solar power supply lighting technology, sewage treatment regeneration (water) recycle technique, air compressor heat energy recycling technology, roof greening technology, etc.

Keywords: green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Four section o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今社会,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平平爆发(地震、洪水、干旱等),人们不得不关注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界上3/4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退化速度超过自我更新速度的国家。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已达30%。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仅次于美国,已排在全球资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之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 的10%左右,且所有造成环境污染的排放物中,70%来源于制造业。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跨越;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方式,体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厂,已成为目前工厂设计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

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案例

绿色工业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绿色工业建筑的理论和基本框架下,结合机械制造行业工业建筑的工艺需求、负荷特性、使用规律等自身特点,并考虑不同气候类型的影响,所实现的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生产、科研和人员提供适用、健康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建筑。

本文就我公司最近承接的许昌烟机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2.1工程概况

许昌烟机新厂址位于许昌新区中核心区的烟草工业园内。厂区总征地面积约452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50亩。一期新建面积83345m2,其中空调建筑面积55449m2。一期建设投资50850万元,是一个以机械加工、焊接、涂装及产品装配为主的机械生产厂。

2.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标准

本项目遵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理念,落实以“四节一环保”为基础的绿色工业建筑要求,按照《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对实现建设绿色工业建筑进行系统设计。

2.3 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

许昌烟机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场地

① 厂区从总图布置上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尽量设计成联合工房以节约土地,同时缩短物料运输路线。协作关系较紧密的厂房之间以运输短捷顺畅为前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的,建设现代化绿色工厂打下良好基础。

② 在厂区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为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性能,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框架混凝土部分屋面采用屋面种植技术,结合防水及承重要求,选用喜光、根系浅的低矮灌木和草皮。

③ 广场、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使厂区透水地面面积不小于场地总面积的35%。

2.3.2节能与能源利用

① 科研大楼和部分车间屋顶设置太阳能接收板,采用光电互补供电方案,照明母线为直流220V,太阳能发电直接供给照明母线。

② 科研大楼空调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提高制冷机能效比,达到节能目的。

③ 科研大楼新风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由排风预热(冷)新风,额定热回收效率为65%,达到节能目的。

④ 厂房空调采用分层空调技术,与全室空调相比节能15~20%。

⑤ 热交换站设气候补偿器,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标准间温度自动调整供水温度,实现供水温度的智能控制,节约热能;循环水泵、补水泵变频控制,根据负荷变化调节水泵流量、扬程,节约电能。

⑥ 各空压站内设置一台变频式空压机,可根据负荷的变动灵活地调整空压机的转速,节约电能,并使空压机的启动更加平稳,避免峰值电流。

⑦ 空压机60%左右的电能转化为了热能,而空压站冷却热风含有大量的热能。利用空压机余热,作为淋浴用热源,节能减排。

2.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工业能源管理导则范文第5篇

量化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08年万元实现GDP能耗0.3155吨标煤的结果已经意味着海淀区提前两年完成了北京市下达给区五年20.82%的节能任务指标。但辉煌的“绿色成绩单”背后,海淀区最大的感受并非轻松,海淀发改委副主任王澎在接受采访中毫不掩饰海淀今后的节能减排压力,“经过全区上下多年努力,节能降耗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海淀区业已形成的高端、优质、轻型、低耗的产业格局,特别是第三产业GDP已占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寻求节能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海淀区今天的境遇对于北京市来说同样具有“标本意义”。此刻的北京,经济结构日趋优化,服务业已是经济主导,节能降耗也已不再是起初的关停几个重点工业企业那么简单,而且能够再关的污染企业也难以找到,接下来的节能降耗正步入攻坚克难的第二阶段。现阶段,在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引导用能单位践行节能减排的同时,如何与这些用能单位形成良好的配合与互动,也就是说,双方能否真正形成台力才是决定节能减排快速推进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在《国家节约能源法》的硬性约束下,用能单位从不缺乏节能减排意愿,但在力行节能减排之时也存在着诸多瓶颈和困惑,致使意愿到行动缺少动力。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不可能因此停滞,即所有的问题和矛盾只能在前进的过程中消化,因此分析这些用能单位当前面临问题的产生根源,并寻求破解之道,可为北京市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探寻一些有效的解决途径。

部属单位想说节能不容易

在节能减排方面,部属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即便不是国内率先“吃螃蟹”的单位,但不仅是在海淀区,即便是全国的高校领域也绝对算得上首开先河。从1983年开始,北师大的时任领导就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专题研究组,时至今日,节能减排的理念从未间断,在本届校领导的奋斗目标中建成绿色大学就赫然在列。

十八年节能减排的实践,给北师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以节水为例,主管节能减排工作的北师大后勤管理处处长张强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帐:1985年北师大的占地面积73.6万平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米,在校师生1.5万左右,年消耗水量199万吨,到2009年北师大的占地面积没变,建筑面积和在校人数都翻了一番,分别达到了87万平米和3万人,但年用水量却下降为122万吨,比北京市下达给校区用水量198万立方节水76万立方米。如以1985年的用水量计算,全部下来北师大已累计节水850万吨,相当于三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

“自1983年开始北师大在节水方面平均每年的投入为100-200万元左右,但省下来的钱是投入的两倍左右。”张强用北师大的案例回应了很多人认为节能减排投入产出难成正比的质疑。

节能减排的好处多多虽已众所周知,示范先行者的成功案例又摆在面前,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被再次证明,但在海淀的管辖范围内,诸如北师大的部属高校仍对节能减排表现出“想说节能不容易”。

而这在张强看来,节能减排对于其他部属、市属高校或者企业确实是“可做可不做”的事。

他一语道破天机,“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高校或者企业而言,工作重心是建设重点学科或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节能减排至少在现阶段不可能成为工作重点。”张强笑言,对于像北师大这样的高校或者一些央企而言,一年的能源开支5000万或者7000万,在财政全额拨款的前提下,其实差别并不是很大。再者,像北师大一年的运行成本15亿,能源费用只有5600万,即使一年能够节省10%,也只有560万,只相当于北师大开一天门的费用。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是:让我自觉去实践节能减排,你地方政府拿什么刺激我的神经。张强认为,因为类似北师大这样的部属或央属单位,虽然钱不是问题,但能够像北师大领导一样自觉去实践的毕竟是少数。况且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周期又比较长,往往会长过单位领导的任期,也就是说这任领导在任时的大笔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效益往往是卸任之后才会产生,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自然是应者寥寥。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节能减排与领导干部考核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同样关键。

“虽然在国家层面上始终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但真正具体到一个微观单位的实践,显然还需各方共同努力。”在张强看来,长期缺乏除口号和有限资金支持手段之外的、能够刺激这些部属单位主动节能减排的兴奋点,才是事关海淀乃至北京现阶段节能减排能否顺利推行的本质所在。

“被动”变“主动”的根本

将用能单位的节能减排意愿真正转化为主动实施的动力,区县无时无刻不在用政策手段积极引导,采访中被张强多次提及的海淀区能源审计试点便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王澎告诉记者,为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2008年以来海淀区发改委遴选政府机构、高校、大型商业企业等9个领域19家单位,由海淀区财政出资462.76万元,开展了能源审计试点工作,通过委托专门的能源审计机构,对用能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能源活动进行检查、诊断、审核,并对能源利用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2008年开展了4家单位的能源审计试点工作,2009年,海淀区继续扩大能源审计范围,选择了自身意愿强烈的9大领域15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第二批试点,北师大也是第二批试点之一。同时区政府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2007-2009三年间对115家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以及重点

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6058万元。

张强曾对“能源审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胖子想去减肥,得先让大夫去分析哪块胖,胖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减。“通过诊断、分析、提出方案,再设置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展,促进了一些具有节能减排意愿的用能单位去实施节能改造。”他认为,对于处于节能减排在部属单位遭遇的梗阻现状,海淀采取的能源审计试点显然是一个聪明的作法,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对节能减排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政府与用能单位之间正试图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但问题是这一措施仍难以让用能单位保持持久兴奋,对这些节能减排不差钱的部属单位而言,其刺激效果有限。整体上看,用能单位的节能减排意愿仍未从被动变为主动。

但至少,能源审计试点的推行又再次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即政府要想推动一项艰难的工作,必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刺激政策。

事实上,并非是缺乏让这些部属或央属的用能单位变被动为主动的政策工具,而是需要市级层面去努力破解形成制约的政策瓶颈,更重要的是,还应在政策之后及时出台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

王澎对此也颇为认同,她指出,“比如近几年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了诸多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不久前市里还出台了《绿色北京三年行动计划》,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

其实,一个政策从提出到最终出台,期间会有大量的调研、论证,但往往政策出台之后缺乏配套跟进措施或者执行力度欠缺,这种似乎长期存在于现实之间的制度性缺陷,最终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却并不会真正发挥实效。

而作为多年力行节能减排的实践者,眼下让张强感觉颇为迫切的是,北京应根据国家和市里的相关政策,尽快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行业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并明确奖惩措施。

他仍以高校为例,2008年教育部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制定了《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导则》,但颁布之后,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东西、南北的学校存在着较大差异,教育部明确这个标准只作为参考标准,由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去区别实施。“其实这在某一个省市形成一个统一标准还是可行的,比如北京要推动高校的节能减排,应该着手出台一个专门针对高校的地方标准,我们也曾对此充满了期待,但苦等了两年,至今仍未见到,事实上,类似的国家部委层面出台的有关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还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到了地方上,只是在开大会时被领导们‘拎出来’强调一下,之后的政策落实便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了。”

不仅要有地方标准,张强认为必须还应配以相应的处罚奖励措施,“如在用水方面,市节水管理中心经过测算之后每年会确定某个用能单位的用水量,如果节省了,每年会奖励一些资金,虽然不多但很重要,如果超过了,节水中心不仅会关闭供水阀门,还会处以相当比例的罚款。但这些在用电、用气等方面却没有相应措施。”

这种观点记者在总部位于海淀的另外一家央企那里同样得到了印证,据一位不愿让记者公开身份的央企负责人透露,虽然他们也有节能减排的意愿,国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政策意见,但在北京市没有任何强制标准或者处罚措施的前提下,节能减排只能算作企业诸多工作重点中的一个可选项而已。

他告诉记者,像城管、卫生等部门他们都是不敢惹的,可对于能源管理部门却并不害怕,“因为供应能源的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我用多少能源交多少钱就行了,能源管理虽在政府,却对企业行为又不可能过多地指手画脚。”但他同时表示,如果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再参照对水资源的管理办法将处罚权力下放到区县,一旦用的电或者气等超标了,区里能源管理部门就会过来关闭阀门,无论再大牌的单位也会坐不住。“到那时,就不是现在地方政府求着我节能了,而是我主动找政府去实施节能改造。”

在他们看来,这些部属和央属用能单位的能源费用是国家全包的,用能的管理单位又没有出台用能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应该是用能单位难以从“被动”变为“主动”的根本所在。

合力节能的政府作为

对于社会上普遍流传的“现阶段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央地互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说法,张强皱着眉,“且不说将来标准和处罚措施都具备了,节能减排便不再是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到时央地肯定会互动,就现在而言,政府若从中找准定位,双方同样能够在节能减排上形成合力。”

其实在他眼里,部属、央属的单位节能减排推行缓慢其实还存在一些“技术”。

张强坦言,尽管北师大18年前就开始推行节能减排,但仍有近40%的校区属于上世纪建设的非节能、非环保的建筑,节能改造的空间是巨大的,北师大尚且这样,其他类似的用能单位状况可想而知。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今的节能改造已经不再是换个阀门那么简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设计,“这些都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和节能服务公司来做,可任何一家用能单位都不可能找到所有专业领域最好的专家,即便能找到,也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像我们北师大为了系统设计、有序开展校区节能减排工作,经社会公开招标,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完成了北师大节约型校园总体规划。尽管方案都做完了,钱也花了不少,但真正的节能改造实施仍存有很大难度,因为哪家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好,改造之后会不会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都有待进一步评估。”

“其实,政府在这方面恰恰有用动之地,而且付出的成本也不会太高。”张强认为,拥有如此众多的国内顶尖理工类学府和科研院所的海淀区,又是国内优秀节能环保企业最集聚的区域,海淀区就完全可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技术咨询服务团队,一来可为区内乃至北京市的用能单位提供服务,二来可降低用能单位节能减排的选择性风险和投资成本。“政府选择的技术和服务团队对用能单位来说相比自己寻找还是值得信任的,如果这样,相信一些有意愿进行节能减排的单位会积极与海淀区进行配合。”

令人可喜的是,张强的这种期盼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事实。记者在海淀区发改委了解到,2010年除了继续推进能源审计试点、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及2009年率先于全市开展的能耗在线监测等,海淀区将再次在节能减排方面开区县之先河,组建成立区循环经济发展协会,并依托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培训、咨询服务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等活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

技术服务有了政府支持之外,张强还认为,区级政府还应考虑由一个综合部门去协调区属相关涉及节能减排的部门,把各个部门的相关政策、项目支持等列一个清单给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在申请政府支持时,再交由这个部门统一受理,由这个部门再分给各相关部门去实施落实,“要是让用能单位为了争取政府资金,跑上个数十趟都找不对门,政策的引导和政府的支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其实设在海淀区发改委的海淀区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如同张强口中所说的综合部门,但因为现在的用能单位对待节能减排的态度并不积极,每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相关活动时,用能单位派出参加的人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人员,回来之后的“会议精神”自然也不会得到真正意义的传达。

“即使这样,区里面还应该一如既往地这么做下去,因为如果其他单位在得知北师大在节能减排上得到了一些海淀区政府的支持资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陆续加入到这个行列,到那时,区里再组织类似活动,一些主管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领导可能就会去,校领导参加也并非没有可能。”张强说。

而若是央地真的在节能减排上形成了合力,张强还呼吁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在预算体系上也应进行一些改进。“比如,用能单位真正做到节能了,是否可以考虑把节省下来的资金一方面继续用于推进节能改造,另一方面拿出部分资金奖励相关人员,如此一来,用能单位负责节能减排的相关人员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