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在当前音乐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情形下,音乐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无视散漫,厌恶枯燥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音乐教学的根本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通过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重新审视音乐、感受音乐,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构建和重塑,培养其美学能力,推动自我的全面发展,让音乐教学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基本原则

流行音乐作为通俗音乐,大多是基于生活而产生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当前流行音乐鱼龙混杂的情形下,要引入流行音乐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就需要对流行音乐进行严格的甄别和选择,选择适合教学的流行音乐,避免烂俗音乐,才能真正起到流行音乐服务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1、严格甄别原则

任何一种音乐类别都被划分成各种表现形式,如轻快、乐观、伤感、孤独等,因此在选择流行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到歌词、曲风、表达情感情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以选择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流行音乐为主,来对中学生自我认知构建和价值观形成进行引导。此外,在选择时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风格清新别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较高格调的音乐。

2、适度适量引入原则

中学生音乐教学的主导是让学生在学习欣赏古典名曲和民族歌曲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美和鉴赏音乐美,而引入流行音乐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表现音乐的美、展示音乐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应过度引入流行音乐导致教学重点的偏失。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避免忽视音乐课程内容教学,导致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二、如何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

流行音乐是与大众文化以及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类型,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和生活基础,是极具音乐实践特色的音乐类型,因此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具备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选择权

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在进行流行音乐选择上不仅要“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还要适当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利,在大范围标准约束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辨别流行音乐和选择流行音乐。比如,通过调查来分析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或者通过划分小组、让小组选择推荐来选择适合的流行音乐,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在参与选择的过程中培养出甄别音乐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流行音乐选择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甄别辨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聆听、感受、联想、思考、理解、交流分享、展示、表达;在课后要引导学生去联想延伸、去思考感悟、去自主学习更多音乐课程,从而培养自身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成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知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开设流行音乐专题鉴赏课程

流行音乐的引入作为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开设流行音乐专题鉴赏课程,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来对该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比如,共同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将其进行分类来逐个进行欣赏、学习和分析;或选择当下流行音乐中典型的音乐代表人物,通过对其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对人物本人进行了解来分析当下流行音乐的特色以及其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及价值观念;此外,结合电影、小品、话剧、个人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流行音乐,都将为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下开创了流行音乐创作崭新时代的周杰伦,其歌曲以歌词、曲风及演唱风格取胜,其作品区别于一般流行音乐的根本特点在于内容涉猎广泛,并且在歌词上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学美,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在曲风上符合了中学生的喜好和认知发展规律,在传递的情绪、情感、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等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中学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方法

在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要做到适度适当,比如在课前播放流行音乐、邀请学生表演、全班合唱等形式来起到调节学生情绪、放松学生心情的作用,以此为之后课程内容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音乐已经进入了跨界时代,越来越多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互碰撞产生出美妙的火花,推动音乐向着古典流行音乐新趋势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创新古典音乐的流行音乐来让学生们欣赏,让学生从不同的表演形式中去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涵养和鉴赏能力。

2、举行比赛获擂台赛

流行音乐的引入会让许多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尽可能设计一些环节来满足学生们想要表现的欲望,通过在课内举办流行歌曲比赛和擂台赛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根据当前比较流行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来设置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为后期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四、结束语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就要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要选择适合教学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通过流行音乐来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翠珍.刍议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17):170.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第2篇

1.上学期:声乐与器乐中的形象世界(17课时)

专 题:

美妙的音乐形象世界、俄罗斯浪漫曲和歌曲中的形象、外国歌曲中的形象、俄罗斯民歌和宗教音乐中的形象、西欧宗教音乐中的形象、原创歌曲(古典与现代原创歌曲)、20世纪的爵士乐。音乐作品欣赏目录(略)。

学生的活动内容及目的:

区分简单的和复杂的声乐、器乐作品和场景音乐。

描述音乐作品(或片段)。

判断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形象及内容;区分抒情型形象、史诗型形象和音乐剧中的形象。

跟踪各种音乐形象的发展和变化。

分析各类音乐作品形象相互作用的方法。

掌握举办音乐活动的技能:演唱民歌、古典歌曲和现代歌曲,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旋律和曲调。

演唱各民族的民歌。

参加集体音乐游戏和音乐剧演出活动。

参加音乐和文学集体创作活动。

改编歌曲、歌剧和戏剧片段。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创作,再现自己熟悉的文学形象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说出国内外最杰出的歌唱家、演奏家和音乐团体。

区分声乐作品中的形象,说出作品是否有乐器伴奏。

根据演唱形式,理解并判断各种不同形式的合唱团。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或完成创作性作业,掌握音乐形象内容。

分析同一部音乐作品的各种诠释方案,判断作曲家的创作构思。

在各门类艺术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揭示音乐作品的形象结构特点。

参与创作爵士乐舞曲和声乐作品。

用最简单的方法和电声乐器演奏器乐曲的旋律(或某些乐句)。

展示音乐对人(对学生本人)的作用力;举例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与同学们一起演唱或演奏古典和现代音乐作品(器乐、声乐、戏剧音乐)。

演奏音乐作品并表现作品的艺术思想。

对自己的音乐创作做出评价和调整。

演唱或演奏本共和国、本边疆区和本地区创作的音乐作品。

选择体裁适合的作品并进行简单伴奏。

演奏爵士乐作品,说出杰出的爵士乐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姓名。

参与组织和表演民间节日、游戏、礼仪等各项民俗活动。

关注国内外最重要的音乐盛事。

为学校和班级举办的娱乐活动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

撰写音乐会、音乐剧和戏剧观后感,完成音乐练习册上的作业。

2.下学期:室内乐与交响乐中的形象世界(18课时)

专 题:

永恒的艺术和生命主题、室内乐的形象、交响乐中的形象、交响乐形象的发展。音乐作品欣赏目录(略)。

学生的活动内容及目的:

将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基本形象和情绪特点进行比较。

将民间音乐作品与专业音乐作品进行对比。

发现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共性渊源。

说出民间音乐作品与职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的典型特征。

通过亲自表演(歌唱、乐器演奏、舞蹈),再现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析和总结音乐、文学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多种内在联系。

改编流行音乐剧和摇滚乐的片段。

说出俄罗斯和外国杰出作曲家的姓名,分别列举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根据音乐作品的典型特征,判断每部作品分别属于哪一种体裁(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现代音乐)。

区分各种乐队和每个乐组的组合形式;研究艺术审美活动。

完成自己制定的创作计划,参加集体创作活动。

即兴演唱(或演奏)某一类现代流行音乐,并对自己的演唱(或演奏)做出评价。

对自己的音乐创作活动做出评价。

坚持自我修养(增长自我修养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我修养的技能)。

运用信息和现代通讯技术完善自我修养。

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和完成作业的形式,牢固掌握音乐作品的形象及其内容。

(三)7年级音乐课教学计划(35课时)

1.上学期:戏剧音乐的特点(17课时)

专 题:

古典作品与现代作品、音乐剧院(听歌剧)、宗教音乐的情节和形象、戏剧音乐。音乐作品欣赏目录(略)。

学生的活动内容及目的:

确认音乐在人生中的作用。

提高自己对音乐活动的“三统一”原则的认识。

理解和评价风格不同、体裁各异的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作品。

说明自己选择音乐作品的依据。

发现永恒的艺术与生活主题在风格不同、体裁各异的作品中的特点。

分别说明音乐语言、音乐剧和音乐表现手段的特点。

说出国内外杰出作曲家和演奏家(歌唱家)的姓名,列举他们创作和诠释的最知名的作品。

演唱民歌、现代歌曲以及所学古典音乐作品的旋律。

分析和总结音乐、文学与造型艺术之间的多种内在联系。

运用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和即兴演奏等方法,创造性地诠释音乐作品内容。

参加各种形式的个人演唱会、室内乐和集体音乐创作活动。

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创作任务。

参与音乐研究活动。

揭示音乐与其他艺术相互作用的特点。

分析世界音乐艺术作品的形象特征和语言特点。

通过网络和其他参考文献,获取适合所学专题的音乐教育知识和信息。

独立研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和演出团体的创作生平。

收藏古典音乐作品。

通过筹备和举办音乐比赛、班级和学校音乐艺术节等活动,体现自己的创作潜力。

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加强音乐修养。

与本小区的小学生、同学、家长和居民一道从事音乐启蒙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和完成创作任务等活动,牢固掌握音乐作品内容。

2.下学期:室内乐和交响乐的特点(17课时)

专 题:

音乐剧与音乐发展、室内乐、器乐套曲、交响乐、世界各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与摇滚乐。音乐作品欣赏目录(略)。

学生的活动内容及目的:

比较体裁各异、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发现不同的作品在曲调和音乐表现手段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班级和学校的音乐生活(音乐晚会、音乐招待会、为低年级学生举办的音乐会等)。

通过组织举办娱乐活动、建立家庭音像资料库等,提高自我修养的意识和技能。

说出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中心(歌剧舞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

分析某一部或某几部曲式和体裁不同的音乐作品形象相互作用和发展的方法。

分析和总结音乐作品的体裁与风格特点。

分析和思考现代音乐在体裁方面的变化。

关注并参与集体再现的各种艺术形象的音乐活动(合唱、器乐演奏等)。

独立研究某个最知名的演奏家、某个演出团体的创作经历。

与他人交流自己对当今国内外音乐大事件的印象。

即兴演奏某部现代音乐作品,并对自己的演奏做出评价。

认识爵士乐,说出杰出的爵士乐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名字。

独立研究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

判断国内外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表达自己在流行音乐方面的艺术价值观。

制定并落实音乐项目。

参与学校、城市和国家的音乐生活。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中国的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可谓非常久远,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到古典的《春江花月夜》,在发展到现在的《瑶族舞曲》,都有着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以及十分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现阶段我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很多都是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的,如“花儿乐队”的《化蝶飞》与卓依婷《化蝶》之中,都采用了传统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器乐曲调。对于器乐的运用,既有简单地使用其曲调加以填词进行演唱,也有对于传统民族器乐进行的现代化演绎,很多现代化演绎,往往区别与传统器乐,使用现代乐器进行演奏,这些演奏都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日本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更加是直接对于我国民族器乐进行流行化的演奏,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2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戏剧曲艺元素

中国的戏剧曲艺早在元代就开始发展壮大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饱含了古典音乐的魅力,也包含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底蕴,将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戏剧与曲艺吸收到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之中,为我国流行音乐增加了新的魅力。京剧在我国一直被称为国粹,尤其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是中国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花儿乐队在《穷开心》之中就吸收了《红灯记》的部分元素,其中甚至有原话、原曲的引用“一颗红亮的心”一句。又如蔡国庆所演唱的《大碗茶》其中就是包含了京腔京味。所以,流行音乐对于我国传统以及现代戏剧、曲艺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风格的借鉴,使得流行音乐在经典之中创造出了极其鲜活的新的生命力(。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和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是典型)

3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乐器元素

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有哀伤的二胡,有婉转的葫芦丝,有悠扬的古筝,有韵味久远的古琴,有易动易静的琵琶等,可见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且历史悠远,而运用民族这些民族乐器到中国流行音乐之中,相信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必然选择。例如,曾在我国流行音乐榜首的唐朝乐队,其乐队键盘手的网友,虽然其是中国摇滚的先驱,但是他始终在作品之中强调对于民族乐器的运用。例如《,往生》这一作品,以柳琴、笙箫、古筝等乐器进行创造,民族乐器与摇滚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显得整首音乐具有传统风味,与流行特征,表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同时,曾格格等人利用传统乐器对于流行歌曲的演奏,将民族乐器与流行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了时尚唯美的新流行乐。

4中国流行音乐文本内容中的民族元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中国流行音乐都是民族,在乐曲之中表现的是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爱情的憧憬,对于审美情趣的要求等等,是对于中国从古典到现代生活的基本演绎,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表现。例如,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歌手米粒,在演唱《枉凝眉》的时候,就是借用的元曲的形式,对于文本的来源则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红楼梦》。再如,宝岛台湾的著名歌手邓丽君其很多歌曲,无论是名字还是歌词都来源于我国传统的宋词之中,比较著名的是其《但愿人长久》,与《独上西楼》,这些对于古典诗词的再谱曲与演唱,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的流行音乐。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种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形式,也广受世界各个民族所喜爱。这些也正是“女子十二乐坊”等中国传统演奏组合走红的很大原因。

5结语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第4篇

在音乐教育方面似乎有这种倾向――崇古轻今,其实所谓古典音乐也是古代欧洲贵族们的流行音乐,在时间的洗礼下,古代的流行乐到了现代变成古典,所以就变的比较有深度有内函或者,比较高尚?

我想其实未必,音乐其实是文化的产物,如果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是没有优胜劣败的话,那其实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也应该没有优胜劣败才是。遗憾的是古典音乐背后附带着太多太多非音乐性的阶级指针了,这和音乐的本质无关而和听众的素质和阶级有关。

古典音乐在西方是贵族专属的娱乐,当然显得庄严持重。这种庄严持重与气质高雅是要衬托贵族们的高贵用以区别与庶民的不同。但是也因为加入了阶级炫耀与贵族背景的框框,使得古典乐显得不够自然纯真,太过层层拘束了。这也就是相比之下流行乐的优点。雅尼音乐,到(猫)音乐剧在世界的轰动,在中国的欲罢不能,它周围更多的是年轻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率的高低成为评价一个教师一个学校教学成绩的主要办法。学校教育决策者们突出抓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成为理所当然。如果他们认为音乐教育对其还算有用的话也仅仅是音乐教育的德育、智育功能。

于是造成了中小学音乐课形同虚设、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的教育现状。我们呼吁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并不否认其具有德育、智育的功能,但德与智决不能涵盖、包容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不是德育与智育的“殖民地”,音乐艺术应以其独特的形式美(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配器、曲式等)、丰富的内容美、深刻的理性美去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

教育者还必须遵循音乐艺术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而又不把获取某些知识、解释某种概念或宣传某种思想视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反音乐教育”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表面上人们并不忽视音乐教育,甚至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被人重视的原因正是被人忽视的理由。

二者的相对关系决定了音乐教学中的不同教育思想,造成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上的区别,形成两个教育思想体系。其次二者又有相成的关系。古人云:相辅相成,相成即相互促成、相互推动。先生讲“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而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学文选》)。我们追求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时,也尽可能地拓展其非艺术目的的领域,尽可能地发挥艺术教育德育、智育功能无论是对学校教育还是艺术教育本身都是很有必要的。美与善与智的相融决定了音乐教育目的的非单一性。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呼唤新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接受性而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把学生引导进一个至美、至善的艺术世界中去!

除感情外,美和形象化的音乐也是引人入胜的契机,如合唱训练,教师总是以多声部时值较长的和弦轻声歌唱开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和声的美(包括乐器),也不一定先从二部合唱再三部、四部分合唱的机械式理解秩序渐进。一开始,也可选用法国佛兰德作曲家拉索(1532--1594)的《回声》(八部合唱),这是似难而易的合唱曲,因为生活的联想(田野回声),又形象生动,起伏跌宕自然,对比明鲜,使学生兴趣盎然,似乎在合唱声中,大家都进入密林,大有宛临其境的感觉。这对锻炼学生想像力很有裨益。

各种声乐曲,在教材的安排上基本上是中西皆有,且曲曲风味迥异,尽量避免共性化、类型化的音调,以更多的获取乐曲的个性美。因为艺术是讲究“与众不同”的,同时也可让学生在感性上懂得中外古今有别,东南西北有殊,收放藏露有异,从而开阔了听域,增长了知识。对选择民歌作教材,更应该是曲曲经过词曲上的加工或改编,并配上多声部伴奏或改编成合唱曲,但需努力保留民歌的朴实和独特风韵的要素。应看到民歌风格的多样性与原始的粗劣性共存,往往有的民歌未经加工难以引起学生们美感。

未经考验的新创作歌曲一般不作教材,特别是中国人写西洋风味的歌曲更需慎重对待。对于外国经典性名曲,也要选择适合学生程度的,填词或译词要非常美,富有诗意并口语化,更要有耐思和“藏一半,露一半”的含蓄性,直来直去,总不是佳作。

音乐课还常常与戏剧、戏曲、曲艺、诗歌朗诵、舞蹈、武术、艺术体操相结合,并与这些艺术学科的指导教师合作。在“随需随学,急需急学”情况下,音乐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得到一些知识,有些则需要从校外临时请一些擅于此项的能手来帮助。不过在平时欣赏活动中,也安排一些戏曲、曲艺、舞蹈的内容。在具体活动中,随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边唱边演,边唱边舞,并可作为音乐会的节目组成内容和形式的一部分。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严肃音乐;音乐市场营销;社交媒体;观众拓展;艺术管理

一、引言

作为专业学习音乐多年的我个人,对于音乐的向往和理解溢于言表,甚至没有想过或许还有人不喜欢音乐,或者说大多数还是只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对于不喜欢的音乐类型是听而不闻的。这么多年的音乐实践,都是站在热爱音乐的立场去审视音乐的发展;或许不单单是我自己,学习音乐的我们太忠诚于自己的感受,可以感性的去欣赏音乐也可以理性的去分析音乐。

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音乐必须为自己的艺术创造自负盈亏的时候,当作曲家、从事音乐行业的人们想让自己的演绎和音乐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接受的时候,希望让受众认同的时候,站在这样的立场上看,也不得不冷静的看待音乐,从新审视我们过往的努力,面对音乐的态度,通过多年的音乐实践笔者真切的感受到了大众的态度是比想象中的还要冷静。

本文将音乐本身结合艺术管理,通过完全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严肃音乐在当今社会的生存、探索与推广。

二、“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的界定

(一)严肃音乐的界定

严肃音乐并不是按音乐品种或门类来划分的,而是以文化精神来定义的。Serious“严肃的”还包括“认真的、恳切的”等等涵义;而在翻译的时候,偏偏选取“严肃”来表示,意图是与其表层意思“轻松”、“逗乐”形成反差。艺术哲学家阿诺德・豪塞尔指出:“严肃的、真正的、担负责任的艺术必定会卷入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之类问题的探讨,这些艺术使我们面对着‘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要求,无论在民俗艺术还是流行艺术中,这种要求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此,可以给严肃音乐下一个文化学上的定义:严肃音乐是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音乐。严肃音乐的文化精神决定了它至高的审美性,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高雅音乐”,但高雅音乐更多的是指古典交响音乐,所以在本文严肃音乐不仅包括音乐厅里高贵的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同样更多的是指具有人文精神更加丰富的音乐;相对的则是较为通俗的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

(二)通俗、流行音乐的界定

通俗音乐也称为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

一般情况下流行音乐就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有的可以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快餐文化已经势如破竹的闯入了现代生活;就说我自己吧,每天都会听很多不同的作品,有古典也有流行,有主动搜索去听的,也有“每日歌单”各大网站推荐的各种音乐。我不是狂热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分不清那些艺人,一首作品开头几十秒听完不喜欢就可以切歌跳过去;反过来说,不是音乐专业的人们,面对繁重的生活工作压力后,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听音乐,他们怎么会分得清楚那些奏鸣曲、交响曲、著名唱段等等,区别那些甚至连名字、编号都一样的不同作品,或者仔细欣赏同一作品不同演奏家的不同演义。

三、提出关于严肃音乐推广的疑问

同样是互联网,同样伴随着伴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有时候会感到疑惑,为什么饱含艺术价值的音乐默默无闻,得不到他们应得的关注,而那些“极其通俗”的音乐,却可以广为流传、人人传唱。当代人已经自嘲的说“没有网络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互联网给予音乐爱好者一个直接的方式,可以轻松地听到世界上几乎每一首歌,查到创作这个作品的音乐家,甚至还可以找到同样喜爱这种音乐的人和这些人进行交流。

结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严肃音乐市场有限这两点来看,严肃音乐已经快变成了:拥有超高艺术价值,但在当今社会并不甚流行的音乐领域的代名词。在所有音乐体裁和种类版本都平等的面对消费者时,如此庞大的市场下,虽然严肃音乐的细分市场和整个现在的流行音乐市场比起来比较小,但是面对众多营销手段的推广途径,严肃音乐却没办法适者生存、广泛推广,为什么?“生路”是e人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我们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或努力。

四、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思考或设问

(一)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市场定位

前文已经对比了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内容上的不同,抛开这一点,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在营销推广方面,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市场定位。

流行音乐会把某个艺人或歌星定位到一个具体的领域,比如韩国当红组合Big bang就是“混音舞曲”、玖月奇迹的跨界合作红歌新唱等等,而在这个具体的领域里总会有真正喜欢的人,这些人会具有一些相同特点,例如喜欢跳舞、喜欢红歌,逐渐的他们就会成为忠实的听众;同时他们也会喜欢一些向相同类型的其他艺人。

而严肃音乐因为艺术价值高,所以老少皆宜,很难说可以针对某一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群,好像就形成了所有人都是受众,但除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以外,却没有相对固定的群体。在很多关于市场营销和拓展观众的观点中,都提到了“目标观众”和“目标市场”,当营销活动中有这样的划分时,宣传推广会带有明显的或者潜在的针对性。

举个例子:女子十二乐坊在2003年成功进军日本市场,成功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唱片市场没有明确针对日本当时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35-45岁之间的人,提供可消费的音乐、唱片商品,女子十二乐坊是专门针对这个人群提供的,虽然到底女子十二乐坊能不能算做严肃音乐,学界众说纷纭;但这可以带来启发,如何将严肃音乐定位到具体的市场中去,例如古典音乐用于胎教、特殊儿童教育等等,逐渐产生、积累出固定的受众群体。

(二)严肃音乐更主动的宣传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除了内容、音乐本身的区别之外,在大的市场环境中都将其视为产品,为什么同样是产品,从精神内涵角度,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大众更多的选择了简单的流行音乐,而果断放弃了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严肃音乐呢?

音乐的产业化趋势,使音乐除了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就是音乐的公民社会属性,还拥有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所具有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商品属性,或许严肃音乐的推广,不能单纯的依靠他本身的艺术价值不菲,还需要有营销让别人知道他价值不菲,并对其有兴趣。品质固然重要,但也要先让人知道有这样的存在。

关于音乐营销这方面,其实也有很多的误解(在本文中我们先不讨论非营利艺术机构,仅限营利艺术机构严肃音乐的推广)。很多从事音乐行业或者是专业音乐人士会觉得“音乐好=听众多=名气大”,做营销就是噱头吸引眼球、华而不实,觉得自己尽全力做好音乐,或精心准备一场高品质的音乐会,把它放在商店里、公开售票或是网络平台上,然后下载量就会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名利双收。其实,其实这种心态不就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理念中的“以产定销”吗,“我们生产什么就买什么”、预设假定“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然而,现代市场营销最核心的是:以顾客为中心,那么在音乐领域就可以称之为:以听众(观众)为中心。

自己觉得“我很有才华”,和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才华”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想让别人承认你的才华,要先给他们一个能听到你音乐的机会。更主动的宣传,不论受众们以前是否对严肃音乐感兴趣,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他们争取过来,让他们以后对音乐感兴趣。

(三)把音乐看做一项服务

虽然上文一直在说音乐已经商品化了,但是音乐等娱乐消费的提供,带来的是一种体验,其实本质上都可以显示出其服务业的天职。“第三产业,又称三级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过行为或行式提供生产力并获得报酬的行业,即俗称的服务业。”

1.非现场的音乐

音乐本身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在题材、体裁等各个方面有差异是历史的必然。只是,随着留声机的出现,音乐转换成了一种产品,这个产品储存在实体的媒介上,即为录音;直到今天的数字下载及其他音乐载体。网络、数字音乐的发展,使得二级市场[13]伴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消失了;之前音乐的载体如磁带、CD等,让人们认为“音乐”是他们可以拥有并且可以收藏的体验,享受、收藏甚至售卖,那是一种综合的体验;现在我们只需要。

2.现场的音乐

传统的现场表演是一种服务,无论场地大小与气氛取向,售票演出即是商业行为,灯亮鼓声响的那一刻,就开始与外界产生连接,创作与演出,是企图寻找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兴趣,也是和作曲者、音乐家内心沟通的媒介。

所以,在音乐产业化的同时,将其视为“有形的服务”而非“无形的产品”,就加深了音乐的体验感,使消费的内容变得多元化;“有形的服务”代指音乐变成商品以后可以像有形商品一样进行市场交换,但音乐本身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无形的产品”指的是将音乐提供的这种“服务”视为产品。受众被观察到的偏好和显示出来的喜好,并不一定一致,所以商家才需要市场反馈和广告调查,以此达到“消费音乐”而不是“买了首歌”。

(四)放弃向“内容”收费

严肃音乐如何自负盈亏?一直以来严肃音乐都是“象牙塔”里的“奢侈品”,人们如果喜爱就要付出多流行音乐几倍的金钱和经历。然而音乐的知识产权问题在国内目前还是非常混乱无序的,这一点正如石建平所说的:“毕竟付费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什么时候行业有了统一的规范,什么时候来讲对音乐内容收费才有意义。”

什么叫“放弃向内容收费”,举个例子就能很清楚的说明。在2013年09月苹果在音乐流媒体领域推出的iTunes Radio已经正式上线运营,该服务分为“免费广告版”和“收费免广告版”,下单的广告金额从500万美元到数千万美元不等,而根据《广告年代》的资料表示:音乐电台的广告产品包括音频、视频广告、占据用户屏幕的互动广告等类型,覆盖的终端设备包括iPhone、iPad以及所有安装了iTunes软件的电脑和Apple TV机顶盒。就像免广告版的广告赞助和收费免广告版的用户下d费用,都是营利的体现,但不是音乐本身营利。

那么严肃音乐不依靠“精神食粮”营利,不是说不赚钱,而是换一个角度,严肃音乐可以向其他文娱行业学习,在向内容收费时,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来加大顾客购买总价值。附送的周边产品:购买CD或者去现场听音乐会,听众的消费可以不仅仅是音乐内容,同时包含一些其他无关音乐的产品服务等;如排练时间参观的入场券,下次购买音乐会门票打折券,或是对音乐会体验的调查卷、最喜欢的乐手年度投票券,购买CD附送的DVD拍摄花絮、乐团介绍的写真画册等。这会让购买者觉得物超所值。

用户习惯了听免费音乐,这并不代表用户不愿意为音乐付费,反之证明音乐服务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从音乐到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物,这个整体才是产业化。

(五)寻求整个行业的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严肃音乐领域――上下有传承,横轴有同侪,但是却在大的音乐文化领域一直都特立独行,笔者认为这是:高举“内涵”大旗的结果,整个平衡就倒向艺术至上的那一边,这会令消费者感到混淆。

流行音乐正在应用一种叫做“众筹”的筹资手段,就是音乐人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在网络上建立众筹平台,向喜欢他音乐的人筹集资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向他捐款,没有任何限制,音乐人用这笔资金发展自己的音乐追求。虽然这个做法还不是非常普及,也带有一定争议,但这就像是整个社会都在帮忙,并且会给已存在的乐迷带来归属感和参与感,有利于增强“顾客忠诚度”。

历史是连贯的,现在的古典音乐也是昔日的流行音乐,随着时代的变革,没能留住他昔日的辉煌是有诸多的原因,但是现在,严肃音乐的推广者们可以建立同盟,例如像巴西那样建立基金会,不同的基金会针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等不同类型进行规划和组织,合理分配资源。

换一个方向看,从业人员自身也都是消费者,将营销对象从“他们”转换成“我”再放大为“我们”,可能会有个拨云见日的新视角。

五、反思音方逃

这一点看起来好像和严肃音乐推广、生存毫无关系,但是,回归本源优秀的产品是营销的基础,任谁都不愿意消费劣质产品。

(一)“技能”方面的反思

随着音乐实践的不断积累,感受到音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乐随心动,夸张的说当心情好的时候,就没办法投入进去演奏出灰色的贝多芬,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没办法随意的诠释出粉红色的莫扎特。

而我们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是把我们训练成:不管心情好不好,不论能不能感受到音乐的表达,我们都会通过技术上的装饰,让自己的表演看起来是灰色或者粉红色,那种感觉就像“画皮”一样。在练习技巧的同时,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将七情六欲化作音符随音乐表达,正所谓“音乐是语言尽头的表达”。

(二)“内涵”方面的反思

在观众拓展的途径中,节目设计有一条原则叫做“导赏”,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会单纯的形式以外对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进行解释、分析,引导大众欣赏;而能够对观众进行“导赏”的前提是自己懂;就像老师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还怎么教给学生呢。

本科期间学习和音乐相关的大量公共课,例如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可以帮助我们感受音乐的存才、音乐的“涵义”,但听的太多理解的太少,背的太多用的太少,变成了单纯的文化课;而在应用到音乐的“导赏”中时,更多的需要传达出音乐的“意义”。

(三)语言对于音乐

其实对于严肃音乐在表达什么,大众知道的太少,我们自己做的也不好,甚至说自己都感受不到,这不能用一句“艺术至上”搪塞过去,甚至还麻痹自己说“受众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或许真的应该更多的自省,看看自己演奏的音乐能否真的表达出什么涵义。

六、结语

严肃音乐和社会,都是复杂的,就如同“权变理论”所强调的“组织不同、所面对的情景不同,所以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强调了“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放在音乐中,就是不存在简单和普遍大众、所有人都喜欢的音乐形式,严肃音乐对于庞大的音乐家族来讲,也只是冰山一角。

在昔日准则纷纷失效的当代环境里,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快速点明并提供严肃音乐营销的未来出路,而是希望大家能停下脚步,更仔细地感受一下我们身处的世界,“如果在当今社会的这种情况下,那么对于严肃音乐而言,这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6次印刷.

[2]阿诺德・豪塞尔,陈超南,刘天华译.艺术史的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02-01.

[3]谢大京.艺术管理[M].法律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吴建安.市场营销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4版第1次印刷.

[5]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6次印刷.

[6]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0-04-01.

[7]Tony Hymes,Elise编译.社交媒体对音乐的影响[OL].:,2013-09-27.

[8]Elise.音乐人须知的7个营销法则[OL].:音乐人攻略,2016-10-13.

[9]将你的音乐当做一种服务,而非一种产品[OL].:,2013-07-06.

[10]陈弘树.兼谈主流与独立音乐营销新视野[OL].:iTaiwan Music,2013-09-30.

[11]宁萌.多米音乐CEO石建平:别纠结于内容收费[OL].:,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