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艺术元素

民间艺术元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间艺术元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间艺术元素

民间艺术元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动漫产品;动漫品牌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作为一种传承文化和艺术精华,不仅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同时也影响着当今的中国动漫原创与文化产业发展,所以,作为中国动画原创产业与动漫艺术风格探索,就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从角色造型设计、故事题材的多样化选取、表现技法、时尚精神与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必须有自己的原创特征,使中国动画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简洁明快、圆融通达的艺术风貌,国际化造型水准,就显得极为重要,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与历史意义。

一、燕赵民间艺术与动漫品牌分析

燕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众所周知的武强年画、曲阳石雕、滕氏布糊画、玉田泥塑、磁州窑陶瓷、固安柳编、易水古砚、胜芳花灯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驰名中外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如武强年画传承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它多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为特点。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大门类。它采取象征、比拟、夸张、双关等表现手法,充分反映了民俗、民情和人民的思想愿望。从内容到形式,到年画所表达的寓意,都正好符合动漫原创设计的要求及特点。

极富有民间特点的蔚县剪纸,它是以“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驰名。它以隐晦方式、象征手法去表现事物,其造型体系不外乎阴阳观造型体系、五行观造型和超时空观造型体系。其形式上不拘泥于表现对象的生理及物理属性,并加以改造、变形、组合。而人物造型通常采用简单的大块面结构去表现细节。如中国早期的动画影片《渔童》中的动画形象渔童就是站在莲花之上,莲在水中,与鱼相戏,用的是民间剪纸鱼唆莲的含义,其阴阳造型使人物形象概括简练,极富乡土气息和艺术价值,对塑造动漫品牌形象具有借鉴意义。

在动漫原创中,我们可以借鉴民间艺术元素进行重组与创新,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使意念化的造型形式进入现代动画创作之中。在动画人物造型的处理上同样也需要有轻有重、突出主题,只要能表现出所想要表达的主观意念,适当的夸张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富有吸引力,在这一点上和剪纸的造型方法有相通之处。这种以表达清楚内容为目的的意念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借鉴。年画艺术和剪纸艺术的造型观对创新现代动画造型设计和塑造品牌形象具有很大的帮助,它们丰富的形式与多样的表现手法是现代动画造型与品牌创新的源泉。

二、民间文化艺术对动漫品牌的影响

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对中国动漫的影响,体现在程式化和符号化的角色设计、故事题材的多样化选取、采用民间绘画的轮廓线、颜色纯艳明快彼此交相呼应、移植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技法等方面,使中国动画呈现出简洁明快、圆融通达的艺术风貌。动画形象在整个动画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有好的造型形象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好的动画形象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性,它已经成为商业运作的媒介和形象代言。而中国民间文化博大而又深远,其深厚的内容无疑是中国动漫形象的巨大宝库。

随着国内文化产业与动漫产业发展的持续升温,深入挖掘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品的内涵,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如何运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民间文化艺术的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重塑特色品牌与动漫结合。加大品牌研究的力度,重塑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打造民间文化艺术新概念,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已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和动漫品牌,以及各地有特色、有实力、有国际影响的艺术精品,以此方式,促进民间文化艺术品牌的形成。

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赢市场是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和动漫产品结合开发的发展策略。围绕特色,突出重点,深入挖掘、合理整合丰富的地方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有计划、有选择地树立一批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典型,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以此带动和促进中国动漫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结束语

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将民间艺术与动画结合起来制作动画系列片,是一种创新,有广阔的前景。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派生出既前卫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动画形式,对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动漫创作完全可以从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找到原创素材,为中国动漫产业挖出一座峰丰富的文化宝库。同时,坚持走“以精品促产品,以产品养精品”的道路,尽快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动漫产品和动漫品牌。认真研究民间艺术产品和动漫产品之间的关系,利用创新意识创作艺术新样式与新特色。

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建立以动漫品牌设计和衍生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原生态动漫产业链,利用现代科技材料、新工艺等技术手段,加快文化艺术产业开发的步伐,使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与动漫产业紧密结合,以此方式推动符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段宝林.中国民间文艺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美)霍尔特.品牌如何成为偶像:文化式品牌塑造的原理[M].商务印书馆,2010.

民间艺术元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 教学实践

一、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改革开发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地方高等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重视内涵建设,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最有效载体,在促进全面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在国外一流高校是公认培养第三代科学家的必修课程。目前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也存在在诸多问题。

1、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艺术门类在课程体系中的布局不合理,存在着需求与条件、目标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而且越来越表现出个性化发展的倾向。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艺术门类比较单一,如何满足大学生对不同门类艺术的学习欲望,对于教学环境相对落后的地方院校,这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急需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1]

2、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缺乏,教学内容选择面狭窄,缺乏吸引力。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形式,但是,地方高校无论艺术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艺术氛围等都难以与重点高校相提并论,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比如当地文物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民间艺术资源、民间艺人手工作坊、民间艺术家等等。

二、艺术教育中渗透地方民间艺术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江西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民间艺术资源形式丰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意蕴和赣派个性特色。例如:婺源三雕、湘东傩面具、南昌瓷板画、鄱阳脱胎漆艺、乐安蛋壳雕和瑞昌剪纸等民间工艺,写实尚意、巧夺天工、制作精良、驰名中外,被世人视为珍宝;安义、乐安的古村落等民间建筑,颇具特色,在建筑史上奕奕生辉。表演艺术异彩纷呈,有采茶戏曲、戏剧、歌舞、歌谣、器乐等;尤其是采茶戏曲,更是形式多样,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此外,还有民间楹联书法等,也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赣南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先民自秦汉初迁入后,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融,对江西民间艺术的发展以及特色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客家民间艺术已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部分年轻人包括在校大学生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江西民间艺术的传承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迫切需要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承担起这一重任。

大学生艺术教育与地方民间艺术融合,一方面形式多样、蕴含深厚民俗风情的民间艺术,可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另一方面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地方民间艺术,可以唤起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记忆、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情感,热爱本土艺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学习和继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使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2]

三、艺术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元素的教学策略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门类多样,民间艺术渗透到艺术教育中的目标不能仅满足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不能仅把教会学生一两样艺术技巧作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是要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和创新运用,通过显性或隐性的语言、符号或精神反映到学生具体的创新实践中去,这才真正体现了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真谛。[3]所以其教学策略要重点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来展开,在科学、合理性基础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进行渗透。

第一,结合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薄弱的特点,适当补充设置一些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课程,地方传统文化与地方民间艺术息息相关,民间艺术中呈现的思想、意境往往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通过地方文化与相关民间艺术比较的讲解,可力求让学生能够透过“艺术现象”看“文化本质”,领会和掌握民间艺术中的博大精深的艺术语言。

第二,在进行地方民间艺术传授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应多以互动实例的方式来进行,让民间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互动案例的展开当中,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创作,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针对民间艺术知识应长时间学习的特点,所以除了集中设置课程外,还应该让民间艺术学习分散、分流到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不定期的邀请地方民间工艺大师、艺人举办一些讲座、论坛,以此来丰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民间工艺大师、艺人的艺术气质,增加学习的乐趣。[4]

第四,在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适时地结合不同民间艺术创作方法的特点,将民间艺术知识与学生专业背景知识融合,可以设想出多种民间艺术创作方法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切入点,使两种知识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解决学生在学习民间艺术过程中学会懂得开发创新运用的最好办法。

第五,注重进行民间艺术课题实验作品创作,并提供相应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民间艺术教学过程中可大胆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民间艺术作品创作,并积极收集学生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定期公开展示,这样既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给学生交流的平台和成功的体验,又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民间美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创作过程中既能自觉的调动手、眼、脑来收集、了解、分析与民间艺术作品创作相关资料的同时,又自觉的探寻民间艺术的根源和了解本土文化的发展脉络,这对学生提高民间艺术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益的。

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精英人才的基地,高校的大学生应争做文化艺术传承的使者,因而对他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通过对其民间艺术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和视觉审美能力,让大学生真正懂得民间艺术是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的珍稀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而继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守护好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民族色的特文化底线和情感底线。

参考文献

[1]崔锦,王鹤.民间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李玉.中国民间美术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民间艺术元素范文第3篇

引言: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积聚了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底蕴、悠远的文化,其一种秉承的“尚圆通、贵含蓄、重写意”思想理念,与西方艺术设计审美理念相补充,对当代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其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越发常见,并塑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社会各界瞩目。

1 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价值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长河流淌中,“民间美术”概念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作为一种集体大众创作艺术,是对人民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亦是他们审美思想的集中呈现,具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俗话说,艺术设计源于生活。现代艺术设计逐步摒弃了繁复的表现手法,而是追求更加简单纯粹的美。民间美术则更加强调内在精神塑造,追求韵律审美的同时,善于运用夸大手法来表现艺术本质。由此看来,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发展在理念内涵上存在一致性,奠定了其应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科学技术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但同时对其灵感束缚作用越发明显,导致其缺乏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进一步凸显了其民族化特性,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通道,因而十分重要。然而,现实中,很多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过于形式化,简单地生搬硬套、引入拼凑,揭示了对民间美术的肤浅理解,其内在价值得不到释放,是当前艺术设计发展面临着的瓶颈之一。

2 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建议

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当代艺术设计的特点及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深度研习

民间美术之所以能够沿袭发展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蕴藏着宝贵的知识、丰富的情感,更是缘于其对民族文化中最本源艺术精神的汇合。悠远的历史、深厚的内涵、多样的形态以及丰富的种类,都奠定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的基础,并日渐成为了业界共识,引发了新一轮的思考课题。纵观民间美术发展历程,其起始于原始社会,成长于奴隶社会,并在漫长的封建统治形态下得以丰满,因而不可豁免的附有旧社会文化的印记。对此,当代艺术设计从业者不能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而是需要深度研析其文化内涵本质,包括表现形式、创作理念等,始终秉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善于从中汲取精华养分。在此过程中,相关从业者应广泛涉猎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把握好其隐含的精神文化实质,并逐步转化为自身修养,自然流露在作品中,提升其审美价值、吸引力。只有深度领悟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在精神,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进行创新式的融合,才能创作出世人认可的作品,其本身存在的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得以激发。

2.2 提升技能

在民间美术系统学习中,手绘技能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手绘作为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之一,能够帮助设计师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梳理随时涌现的灵感,进而实现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一体化。例如世界级著名设计师理查?德迈耶、安藤忠雄、弗兰克?盖里等,无一不是手绘表现的高手,他们对空间形态超乎寻常的理解与想象由此表现出来。因而,手绘不单是民间美术的传统技能之一,亦是现代艺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工作方式,其培养价值显而易见。然而,需客观提出的是,手绘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并未一蹴而就,这与艺术设计师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对此,艺术设计师应加强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手绘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夯实自身悟性和绘画基础,深度透视其内在规律,并逐一呈现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在此过程中,艺术设计师需注重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充分领悟手绘内涵,积极参与业内交流探究活动,分享各自思维成果,并从中获得启发,进而提升自己对艺术设计的整体掌控能力。

2.3 创新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引导,更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灵魂。源于生活的艺术设计灵感是十分广泛的,其作为一项特殊的创作互动,应注重把握对不同元素的整合与吸收,因而要追求具备兼容并包思想。民间美术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艺术创作元素,设计师对其应用不应局限于延续艺术生命层次上,而更多的是将之视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善于汲取精髓,并善于从中发现一种能够准确表达自身精神世界的语言方式,进以传达给受众。如此看来,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不单单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保护,更是推动其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具体而言,在兼容并包思想的培养过程中,艺术设计师首要突破自己对民间艺术观念、情感上的偏执,能够深刻理解其在精神文化内涵表现方面的特殊意义,基此将之转化一定的审美思想融汇到设计思路中。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这也是艺术设计长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民间美术元素并非一成不变,其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有赖于设计师的发现创新,如此才能更加契合社会主义发展需求。

2.4 活学活用

综合来讲,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秉持原则是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设计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富足的社会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愈发多元化、个性化,一味地固守传统艺术,只会故步自封,并逐步走向灭亡的道路。因而,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秉持原则是创新,可以说?]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设计发展。但同时需注意的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即本民族文化传统与审美情趣,如此才能延展其内涵。具体到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上,就是实现形与神创新。其中,“形”的再造,要求现代艺术设计活用民间美术造型方法及表现形式,着力于民间美术“形”蕴与现代设计思想整合,凸显出作品的民族性与文化性,满足现代审美需求。而“神”的传承,要求现代艺术设计逐步摆脱民间美术的物化表象,深入探寻其精神领域,并在思想层次上实现融会贯通,准确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通过特殊的视觉语言传达给受众,使之精神思想得到升华。

民间艺术元素范文第4篇

一、邕宁壮族八音等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

所谓“八音”,原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将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D、铙)、石(磬)、丝(琴、瑟)、竹(箫、})、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恰)八类,即八音。邕宁壮族八音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乐器组成,曾受“广州八音”文化影响,后又吸收了邕剧、壮师剧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逐步演变成今日以唢呐演奏为主,打击乐为辅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民间有“八音一响,喜事连连”一说,可见该艺术形式在当年的流行盛况。1983年,邕宁县文化局组织文艺专干深入农村开展文艺辅导活动,对壮族八音这一民间音乐进行挖掘、整理、加工,组建起以农民为主的百人“邕宁农民八音队”,形成了更具浓郁民族气息和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综合性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在原以唢呐为主的吹打乐器基础上,增添了四人齐擂的大鼓、师公“岳”鼓、壮家姑娘喜爱吹奏的无孔笛,另外加入壮族人民喜欢唱的壮族山歌“嘹”调、彩调、采茶调等,在单纯吹打表演的基础上配以“抬花轿”、背新娘、师公舞、“岳”鼓舞、舞春牛等民族风情表演,并在演奏内容上创作了一批热烈欢快的新曲目。此后,邕宁农民八音队每年都出现在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上,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旅客和当地百姓,还应邀参加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迎宾和表演活动,在中外嘉宾心目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如今,邕宁壮族八音已经成为邕宁的“文化品牌”。

尽管邕宁壮族八音等本土民间艺术形式在政府层面受到了格外的保护,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这些民间艺术与当代的年轻人和孩子都有相当的距离。

二、在艺术教育领域融入民间民俗文化的实践探索

(一)广泛搜集邕宁民间文化中的艺术素材

为了把邕宁本土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我们的园本课程,我们两个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集、民间采风等方式,收集到大量民间民俗音乐的音像及文字资料,包括一些邕宁原生态的山歌、歌谣、舞蹈等。我们组织教师走访邕宁区文体局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向他们了解邕宁各地特有音乐形式的传承情况;走访邕宁区花婆节研究会,了解花婆节节庆活动内容;前往邕宁区最负盛名的“八音之乡”――蒲庙镇那路村,在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壮乡八音传承培训基地那路小学调研、学习,并走访了壮族八音第六代传人黄才定老人;到“嘹山歌之乡”新江镇那蒙村,在那蒙完小向素有乡村百灵鸟之称的潘碧清老师了解、学习嘹山歌的知识和唱法;等等。

每年一届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更是我们学习采风的良机,每次我们都会派老师去现场观摩、拍照、记录。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融入艺术领域园本课程

保育院的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寓教育于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游戏活动中。本土的民间艺术虽然来源于本土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艺术都是适合幼儿的,关键在于幼儿对它们是否熟悉和感兴趣。如果艺术形象鲜明、生动,便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唤起幼儿欣赏和表演的兴趣。

1.音乐领域的园本课程选材。我们首先挑选那些幼儿感兴趣的、浅显易懂的素材,直接应用于我们的园本课程。如白话歌曲《大西瓜》《花婆送福》,嘹山歌《星星》,白话童谣《团团转》《点虫虫》,舞蹈《鲤鱼与白鹤》《蚂y舞》等。这些音乐作品,内容生动,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如:嘹山歌《星星》是用方言演唱的,歌词诙谐有趣,歌曲旋律中透着民间艺术的特有魅力;舞蹈《鲤鱼与白鹤》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鲜明,表演者的表情诙谐有趣,舞美造型独特、新颖。其次是筛选、整理、改编一些成年人所参与的、稍显陈旧或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的艺术活动素材,使之更具时代感,更易于被幼儿接受。如:民间流行的《花婆送福》歌曲原来的歌词较长,幼儿不易理解和记忆,旋律也不够美,我们从中截选了一段幼儿易于理解和演唱的词、曲,稍加改编,使之有说有唱,非常适合幼儿演唱,深受幼儿喜爱;大班舞蹈《鲤鱼与白鹤》是根据邕宁区百济乡一带的一个传说故事改编的,原来是成人舞曲,音乐旋律多变,舞蹈动作难度较大,我们先从舞曲中截选了一段快慢分明、生动有趣的音乐并稍加编辑,再简化原来的舞蹈动作,配上鲤鱼和白鹤的动作,改编成了幼儿喜欢和易于接受的幼儿舞蹈。这样的舞蹈编排工作,对专业的要求较高,但我们依靠集体的智慧,总算小有收获。

2.美术领域的园本课程选材。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选编了那些幼儿易于接受、有助于提升他们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课程内容。如大班综合艺术活动《春牛》,引导幼儿用莲藕、杨桃等材料给春牛设计花纹,不但可以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理解,还可以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之后,把自己制作好的春牛舞起来,合作活动的氛围非常热烈。

(三)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隐性课程,创设环境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营造民间艺术教育的氛围,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了整体设计与规划。

1.在特定区域创设兼具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双重功能的互动式环境。我们巧妙利用楼梯、走廊、墙面、门窗和房梁等空间位置,布置了大量含有邕宁民间元素的手工艺术作品,有春牛五谷庆丰收图、竹匾花婆脸谱、农家小竹楼图、布艺画、蓝印花布、泥塑、创意草帽、创意蒲扇等,为幼儿营造一种民间艺术的氛围,丰富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感受。此外,我们还在幼儿园的创意空间提供了竹筒、稻草、五谷、布艺、竹匾、蒲扇、灯笼、草帽、藤艺、石子、种子、树叶、瓶子、纸筒等材料,让幼儿与环境中的材料充分互动,鼓励幼儿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自主绘画、剪贴、拓印、编、捏等方式“创作”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力。我班乐乐一直对美术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动手,说自己不会画画,但是在这个丰富的创意环境中,他主动选择喜欢的石头进行涂鸦,涂得很专注,作品完成后还很兴奋地拿给其他小朋友欣赏,并慢慢爱上了美术活动。还有一些小朋友,在教室里画画时喜欢模仿别人,在创意坊欣赏了别人的艺术作品后,竟脑洞大开,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了。

2.在开放式区域为幼儿的艺术创作体验创设良好的环境。我们把民俗音乐室创设成开放式的活动区。每个星期、每个班级都会有一至两次的区域活动时间,幼儿可以在里面选择喜欢的活动区角,自由地舞动、吹打、唱跳,分享快乐,提高自信。我们的“民俗音乐室”以“邕宁八音文化”为主线,通过图片、墙饰等把邕宁民俗文化如《水上婚礼》《壮乡歌舞乐》《抢花炮》《龙狮庆丰年》等展现出来,让幼儿进到音乐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在民俗音乐室,我们还创设了“小小音乐室”“妆扮区”“龙狮庆丰年”“壮乡歌舞乐”“表演区”等几个区角,每个区角都有丰富的活动材料,如“妆扮区”有各种民族服饰、现代服饰、环保自制服饰和化妆品,“龙狮庆丰年”区有大鼓、竹筒鼓、锣、镲、唢呐等乐器以及我院老师自制的竹龙、纸龙、狮子、春牛等音乐活动材料。

3.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活动中,营造艺术教育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本土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如:将本土音乐融入各年龄段的早操,配合体育老师创编《簸箕操》《铜鼓操》等;利用晨间、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民间民俗歌谣、乐曲等;亲子运动会上运用自制的“纸龙”“布龙”“竹龙”“牛头”“狮子”等道具开展《龙戏珠》《舞春牛》《狮王争霸》等游戏活动。

最后,引导幼儿直接参与到本土的特色民俗活动中,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本土民俗文化的精髓。如一年一度的“花婆节”活动极富地方特色,我们会告诉家长带上幼儿,让幼儿实地欣赏独特的民间表演和民间趣味竞技活动以加深认识,再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去再现“花婆节”的热闹景象。

(四)开发适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

《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遵从这些基本原则,我们以邕宁民间艺术为切入点,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兴趣,发展幼儿人格。

1.音乐教育要用音乐打动和陶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将本土文化有效地融入幼儿的音乐教育活动当中,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传承本土的音乐文化。表1为我院大班“舞蹈《鲤鱼白鹤》”的活动教学案例。

2.美术教育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如:结合邕宁八音文化艺术节我们设计了“我的小铜鼓”手工装饰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铜鼓,知道铜鼓是八音艺术节的主要乐器;农历三月十二是邕宁传统的花婆节,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漂亮的花婆脸谱”绘画活动,初步激发幼儿对花婆文化的兴趣,将花婆“乐施好善,济贫扶困”的精神植入幼儿的心里;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上有个花灯会,我们便设计了一个亲子“创意花灯”手工活动,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传播环保理念;结合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我们设计了“五色糯米饭”手工撕贴活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庆期间,我们设计了“创意龙”“春牛”“我的小花炮”等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便于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表2为我院美术教研组开发的系列民俗文化美术课程。

民间艺术元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建筑 人文艺术 现代设计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