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化;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RWE集团是德国第二大能源及公用事业企业,也是德国大型综合能源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该集团成立于1898年,总部位于德国埃森(Essen),集团业务范围涉及发电、输配电、电力贸易、煤炭、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等多个领域,主要业务分布在德国、英国及中东欧,其交易机构遍布全球多个地区,包括伦敦、新加波、日内瓦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也是RWE业务关注的重点,已在中国开展二氧化碳减排项目的开发与购买等业务。通过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投入,不断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

二、国际化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企业国际化管理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成功推进的关键要素。RWE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坚持围绕核心业务,适度拓展国际化业务范围和领域,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1)适应环境变化,调整发展战略,防范发展风险。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基础。作为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世界经济环境、能源发展环境与企业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对RWE国际化经营的影响越发显著。为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把握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有利机遇,RWE集团通过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更加可持续、更加国际化和更加稳健”的三维发展战略,以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防范集团国际化发展风险。更加可持续:集团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将从2011年的8%增加到2020年的20%;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11年的0.79吨/MWh下降到2020年的0.62吨/MWh;提高发电厂的效率,促进用户节能。更加国际化:确保在德国、英国和荷兰等核心市场获得稳定收益,在中东欧和东南欧市场实现有机增长。更加稳健:保持目前在能源领域的完整价值链,将一体化业务模式作为稳定收益的基础;保持在管制业务(电网和天然气管网)和非管制业务(发电业务)间的平衡;将创造价值作为投资增长的原则。(2)聚焦核心业务,优化业务领域,防范业务风险。RWE集团业务范围涉及发电、输配电、电力贸易、煤炭、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等多个领域,早先还涉及电信、土木工程等领域。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RWE不断优化调整业务领域与经营范围,逐步将业务聚焦到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领域,增强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目前,RWE集团旗下拥有RWE电力、RWE新能源公司、RWE供应与贸易、RWE能源服务等子公司,业务范围贯穿了整个能源价值链的所有环节(表1)。同时RWE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企业经营情况,不断优化传统电源业务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对企业业务进行动态优化调整。

表1 RWE主要业务分布图

(3)参与全球交易,丰富产品种类,防范市场风险。产品交易的国际化,是RWE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RWE防范要素价格风险,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手段。RWE是欧洲能源交易市场主要参与者之一,其能源产品交易主要由子公司RWE供应与贸易公司(RWE Supply&Trading)组织管理(表2)。RWE拥有欧洲最大最尖端的能源交易大厅,附属网络运营中心分布在伦敦、新加波、日内瓦、荷兰登博斯等地。其交易产品种类包括电力、天然气、煤炭、货运、石油、气候、排放权及可再生能源,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

表2 RWE Supply&Trading 核心业务分类

(4)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产配置,防范经营风险。根据欧盟相关法令要求,大型能源企业需要将网络业务与发电、批发、零售业务分离,并对中间环节的传输与配送业务实施反垄断监管。RWE燃气和电力的网络运行管理机构(TSO)是欧盟监管的重点,为适应政府监管要求,RWE于2009年将其天然气TSO机构出售给独立的第三方。对输电网的运营,RWE通过设立内部相对独立的TSO进行管理,该TSO在法律形式、组织和决策方面独立于集团的其它业务,以适应欧盟监管,防范经营风险。作为与经济运行结合紧密的能源基础设施产业,近两年RWE集团受欧债危机及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收入及利润明显下滑。为有效适应外部经济形势变化,RWE不断优化资产配置,通过出售盈利能力较低资产,提升国际化经营业绩。2011年至2013年间,RWE集团先后出售电网公司Amprion74.9%的股份,剥离油气公司RWE Dea以及部分地区配电和售电公司的资产,剥离柏林水务公司Berlinwasser和Rostock燃煤电站的股份,出售天然气管线子公司NET4GAS等。通过优化集团资产配置,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5)加强研发投入,注重新产品开发,防范技术风险。近年来,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业务领域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并逐步成为企业新兴利润增长点。RWE逐步加大在电动汽车充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投入,并继续增加对传统化石能源及新能源使用技术研发投入。2011财年,RWE集团研发投入1.49亿欧元,比2009年增加投入3900万欧元。专门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规模也逐步扩大。RWE在德国建立了500多个充电站,与20多个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为其提供电动汽车和充电站设施。

三、案例启示

分析RWE集团国际化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举措,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如下启示:(1)风险防控是企业国际化发展重要基础。积极防范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等关键领域风险,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是保障企业稳步推进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降低风险,即是增加效益。RWE通过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的不断优化调整,有效规避了市场经营中的一系列风险。尽管相对于其他特大型能源企业,RWE的排名不算靠前,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也并不突出,但正是凭借其稳健经营的理念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举措,使其有效规避了历次金融危机与能源变革对企业的影响,并经历百年发展,逐步成长为全球综合能源企业稳健发展的典范之一。(2)交易的全球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交易,丰富市场交易产品种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是RWE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RWE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设置、能源生产销售、参与国际能源市场交易等多方面经营模式,都充分体现了大型能源集团一体化经营与多元化发展的优势。针对不同环节不同领域,RWE通过成立专业化公司实施运营管理,充分发挥集团化运营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优势。如通过RWE供应与贸易子公司,统一参与欧洲能源市场交易、对集团资产进行统筹优化,以市场为基础,引导与调整能源生产企业日常运营,降低集团整体成本,提高集团整体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鲍明铭等.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模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字: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有效途径;防范措施

一、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风险是一种具备不可避免性、广泛性、潜伏性、持久性、偶然性、可控可测性的更其趋向于对企业进行控制经营的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活动。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涵盖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原因体现为被审计企业内部不协调、审计业务复杂化拓展引起的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具体事项难以细节面面俱到统筹兼顾、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无有效执行力度;主观原因体现在未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执行、审计程序紊乱、决议层的风险意识淡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层次不齐、内部审计质量把控过松。不同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同,华西能源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华西”)作为制造业的领头羊,有规范的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套路,屋企人财务会计制度、利润分配制度都依照国家行政标准制定实施,尤其内部审计制度有专职审计人员监督华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以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仅基于委托-理论即评价职能来定义,而华西内部审计职能有重新概念,包括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咨询职能三方面,最终治理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为核心进行。

二、内部审计结合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及框架模型

(一)内部审计结合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风险管理审计在于预估、评价所有诉讼风险、重大报错风险、检查风险、经营风险,具体涵盖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等方面。首先,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程序开展,是周转于企业、部门、事业单位、分公司四基点,并且总体流程为有效风险管理的设计风险管理活动执行力效果高层管理风险报告汇总董事会商量确认风险标准制定及传达核实有无遗漏,继而有效内部控制。再次,风险管理基础审计是90年代末新出现的审计方法,较之风险基础审计更纳入战略目标、风险容忍度、管理层监控计量三种为审计计划的编制工作。然后,控制自我评估(CSA)在西方使用更为广泛,因其基本特征是由管理层与员工共同进行,且以结构化方式开展自我评估来关注业务流转和控制成效。基本上是从软控制评价、控制环境、预测控制风险开展内控评价改革。接而,咨询管理为受委托后会提供相关资讯服务,内部审计人员有一定技能和专业素养才可提供咨询服务。最后,协调管理是由于风险战略、评估、分析并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彼此渗透,比如内部审计师对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设计,才能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接而基于风险基础审计由专业人员担任咨询,并将相关风险情况整合来助于审计师识别风险。

(二)内部审计结合风险管理的框架模型

内部审计结合风险管理的框架模型有5个子系统,是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评估、抽样技术的结合。整体可分为三个,关于高层风险管理框架模型是站在高级管理者层面定位的,由于华西的运营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才能顺利拓展业务,其中对职员、成本、系统、预算都能按部就班达到标准方可利于战略执行,且对员工适当放权,形成巴塞尔协议中的“高级管理者应负责执行委员会比准的经营风险管理框架”。关于战略业务单元的风险管理框架模型,此部分基于占据积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会、执股员工等,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报告风险、合规风险都是值得注意问题,这关系到华西制定目标能否实现,会影响整个组织运行,战略业务单元的风险管理框架模型需要上述4类风险。关于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框架模型,考虑到风险容量的本质在于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非书面合约,那么华西职能部门需要充分介入控制风险,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毕竟硬指标和软指标完成离不开风险意识培养以及华西文化的驱动作用。

(三)基于华西能源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良好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一个完善现代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具备全面性、一致性、关联性、集权性、互通性、创新性。华西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风险进行微观预测控制,更重要的是带领企业在风险中拽住发展机遇。华西整体指挥系统和子系统需要有良好沟通渠道,并在内部建立军事化的管理信念,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风险管理经验也大胆发散思维。

1.独立内部审计并建立完整法规制度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可以依据权利适度分离原则划分层次,最高决策层明确指出企业的风险阈值,即企业所能承受风险的最大值,一般是指财务风险的临界点,确立管理条框。其次经营层建立相互制约均衡的委员会,相互监督并严格执行管理政策,对风险由专门检测和分析部门。华西内部审计需要有完整的法规制度,因为内部审计风险是局限性的,对国家和单位持负责态度,没有政府行政法律支持是难以实现平衡的。独立内部审计则由于过于复杂工作属性,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是只以查错纠弊的财务会计为主,现代华西规模的扩大对内部审计提出更高要求,故而独立出来,会有全面高效的提高。

2.健全审计风险意识及规避转移

我国1996年颁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2000年修订《会计法》到2001年以后陆续的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昭示我国开始关注内部控制。财政部2007年重新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规避是控制风险最常用手段,基本上企业处于被动状态,即采取躲闪、回避或放弃方法来消除风险的危害,尽量避免给企业带来耗损。对我国企业而言,风险防范意识差是导致企业陷入经营与财务风险的导火索。华西同样应具备相关手段培养高层管理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且有专门的规避转移手段来调控内部审计风险。

三、结语

文章通过对华西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分析、控制、防范进行研究,深入探讨我国国情下企业风险的应对方案,带动企业风险管理的防御性、平衡性职能,也充分展示风险意识培养的迫切性。企业风险管理应遵循四大原则:稳定性、适应性、合理性、低成本高收益。华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员同样要求不断学习进步,力求在风险中取得主动权,培养内部审计员的分析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选择投资项目时,企业加强对其预测分析及管理,准确利用风险管理方案实现防范风险、改善经营、增加价值的优质利益。总言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控制需要系统策划,也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牢记风险意识,启动预警方案,将风险变为机遇,华西能源股份公司才能立足社会,为自己谋福祉。

参考文献:

[1] 沈启凤.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J]. 《新财经(理论版)》, 2013年12期.

[2] 姜鹏.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经济视野》, 2013年20期.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风险管理 问题对策

一、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未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电力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框架还不够完整,很多风险分析工具如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尚未引进,导致很多时候对当前的风险状况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不仅如此,电力企业还缺乏诊断核心内控流程以及制定相应内控优化方案的经验。事实上,企业在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企业风险管理应用存在局限性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风险包括生产、市场、财务、法律等。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则需每个领域都要涉及。但在某些企业管理者的观点看来,进行除生产领域外的其他领域的风险管理,是浪费资源、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会使企业的收入不增反减。所以,他们一般只重视占据资源最多的生产区域的风险管理,为此各级的电力部门甚至出台相当大量的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实施细则》、《电力设备红线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等等,以帮助电力部门的生产区域进行风险回避和善后处置等规范化管理。但多数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忽略其他领域的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工作没有秩序

风险与风险之间能够互相影响,在工作中同时出现不同风险时,风险可能可以互相抵消,对工作不产生影响;也有可能叠加在一起,加剧对工作的影响。对电力企业的部门而言,由于每个部门在风险管理上重视的东西各不相同,不同部门在共同管理上便存在漏洞,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工作产生风险。另外,很多部门希望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中心在本部门上,向管理层描述时有意放大本部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的管理层错误估计该部门风险后果,分不清不同部门的不同风险的轻重缓急。

二、提高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

电力企业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受到冲击,企业在运行时面临着“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局面。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导致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开展合适于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可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增设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健全体系的内部结构,包括管理策略、理财措施、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电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培养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提升企业的效益。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要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所有风险进行统筹规划,也就是将所有风险都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范围。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架构,以此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然后,企业可分配给各部门相应的风险管理任务,使各部门都有参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责任分配与监控体系工作的工作人员;其次,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明白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以帮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流程规范化;同时,各部门日常工作中需实施动态的风险管理,即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工作是否有成效,并根据效果对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以便风险管理的体系得到完善;此外,还要培育风险管理工作人才,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所有流程中,必须保持信息沟通。

(二)电力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

1、以理论为基础

企业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参与者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所以企业员工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包括与风险管理的策略方法、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等,同时也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如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2、结合发展战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人员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对风险管理工作先进行总体规划,然后再分步实施工作。方法是:从某一领域出发,在取得相关的管理经验后再推广到公司的其他业务领域。比如,可以以公司的财务领域为试点,进行针对对财务风险的规划管理、定性分析、定量评估、制定应对计划和监控等工作,在工作中提出财务风险管理的的措施,由此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的框架并健全财务管理风险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以此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把风险管理工作推广到企业的其他领域,从而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服务。

3、培养人才

企业可制定风险管理培训计划,定期按计划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培训。由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及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培训的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达到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打造一支强大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队伍。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与国家能源安全息息相关,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要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各种风险,清楚认识本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只有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面临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郑洪涛教授分享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趋势。

>>朱卫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主题发表演讲。

>>麻蔚冰强调“不稳定时期正是发挥风险管理作用的最佳时期。”

伴随着依旧动荡不止的全球金融市场扰动,2011年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复杂多变程度堪称空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外部环境变化在为企业带来机会和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虽然央行连续两次降准,标志着国内宏观经济已经进入“后紧缩时期”,然而整个银根仍处于偏紧状态,国内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此之际,着眼于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完善,聚焦于核心业务风险防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严密,无疑都成为本土企业重回上升通道的决定性保障。基于此《首席财务官》杂志社在2012年3月30日联合国内外企业风险防范的专业机构,面向CFO人群,共同举办“不稳定时期的企业风险管控”论坛,邀约知名内控专家、著名企业嘉宾和CFO与现场嘉宾汇聚一堂,进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论坛由《首席财务官》出版人田茂永主持。

北京国家学院副教务长郑洪涛教授分享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趋势。分别是由营运控制向治理控制深化;由报告合规向战略营运扩展;由控制活动向控制环境延伸;由人控为主向系统机控转化;由临时职能向专业职能演变;由错弊防范向风险评估渗透;由单一部门向综合职能推进;由基础流程向顶层设计发展。

IBMOpenPages总监朱卫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主题,介绍了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建设背景、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方案并辅以案例介绍和实施方法论,以某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和杜克能源实施内控解决方案为例,与嘉宾展开交流。

能源企业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源金融;能源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36-02

1选题背景

目前能源市场不再是单纯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日益成为能源市场问题的归宿,能源市场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瞩目的焦点。能源金融一体化是正在兴起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它是能源与经济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对于我国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2相关概念界定及能源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能源风险及管理

刘贵生(2007)认为能源信贷投放结构潜藏着较大金融风险,日益向能源倾斜的金融结构同时也暗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刘传哲、何凌云(2008)总结,能源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治风险、制度风险、外汇风险、政策风险、融资财务风险、勘探风险、开采与加工相关的技术风险、生产经营与销售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

能源风险管理是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技术手段,对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能源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的资本(包括有形资产、有形商品和衍生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使风险化解到比较小的程度并能产生增值效益,从而使企业能有效地运作。

22金融衍生工具

严国荣(2002)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传统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房地产、外汇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是合同形式的金融工具(陈瑶,2007)。

23能源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能源企业必须加强能源价格风险管理,其主要原因在于能源价格波动大于其他商品,对能源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50%,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我国工业生产成本,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研究能源风险管理,有效利用衍生工具规避能源价格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3国内外能源金融研究综述

31能源金融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能源金融尚无一致的定义。按照系统学的观点,能源金融是传统金融体系与能源系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能源金融可以分为能源虚拟金融与能源实体金融两个层面(佘升翔、马超群,2007)。本文主要针对能源金融的第一个层面,即能源虚拟金融,也就是能源金融衍生品的运用来进行初步的研究。

32能源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

Fleming Jeff 和Barara Ostdiek(1999)研究发现,原油金融衍生品证券会增加市场波动性,使潜在的市场效应发生动摇。2001年在得克萨斯大学的能源金融教育研究中心会议上,学者们一致认为,能源金融衍生品和公司的风险管理行为,导致传统的能源企业产生新的财务模型,使得公司的发展战略改变。Deng SJ和Oren SS(2006)认为,电力金融衍生品会减少市场风险,为发电厂、负载服务企业和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构建对冲策略,也可以增加市场的广度,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陈锡坤(2009)总结认为,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以石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性产品为基本标的,通过金融工具进行即期和远期金融衍生交易的新型金融市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能源金融的研究多理论性阐释,还没有关于国内学者对能源金融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将针对金融衍生工具在能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进行初步的研究。

4能源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能源市场风险控制方法很多,其中衍生品将是通过对冲迅速减少某些风险的最有效的工具。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对于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规避风险。二是降低成本。能源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能源远期合约、能源期货合约、能源期权交易和能源互换协议。下面将介绍不同的衍生品以及它们如何用于价格风险的分离和转移。

41能源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现金交易或现付自存交易的简单延伸。在一个标准的现金交易中,所有权的转换和对商品的实际占有同时转换,而远期合约的交割活动被延期到未来执行。

利用能源远期合约,可以使能源商品原价格和加工企业的成本锁定在特定水平上。价格水平可以是合约双方确定的固定价格,也可以是按特定公式计算的价格。通过锁定的价格,可以使原来不确定的价格可以预期,从而规避了能源价格风险。但是要有效地利用远期合约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必须要协调好远期合约交易和现货交易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的期现货交易比例合约价格,其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不确定性,即价格不确定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

42能源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指在规范的交易所内交易的标准化活动,交易双方不一定认识,期货交易大多不以实物交割为主,而远期合约往往是私下约定的协议。

利用能源期货合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能源价格风险。以石油期货为例,当石油价格上升时,勘探开发投资相应增加;当石油价格下降时,勘探开发投资相应减少。在目前我国没有石油期货市场的情况下,石油企业可以利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条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进行交叉套期保值来管理油价风险。

43能源期权

期权是指在特定的期限内,以事先给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某项标的物的权利。基本的期权有两种: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看涨期权的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看跌期权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

利用期权工具能够规避能源价格风险,可利用的期权工具有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及领子期权。

431价格上限、价格下限与双限价格

价格上限是实物资产多头与看涨期权空头的组合,适合于能源购买者对作为原料的能源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它可以使原料成本得以控制;价格下限是实物资产与看跌期权多头的组合,适用于能源生产商进行销售价格风险管理,它使企业售价的最低水平得到保证。双限价格协议则是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的组合,这种组合通过限制超长能源市场价格波动为能源生产商和用户提供价格保护,可以将合同价格控制在某个范围之内。

432领子期权

领子期权实际上是价格上限与下限的组合,即在拥有或将拥有实物资产的同时,持有不同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空头和看涨期权多头,这种组合交易基本上不需要多大的资金占用、买卖双方在期权交易上也不发生资金转移。通过领子期权的交易,可以将能源价格控制在一个范围,减少了由于能源价格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44能源互换协议

互换协议(亦称掉期、差价合同),是金融领域最新的一项创新。创造互换是为了以比期权费用更低的成本提供价格。互换协议是一种私下缔结的协议,协议中双方同意在一定期限内互换特别的价格风险暴露。

能源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签订互换协议,可以是纯粹的金融活动而并不涉及实物交割。金融机构作为互换协议的买方,即固定价格的支付方或者浮动价格的接受方,则能源企业可以将因能源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转移到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从中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组合使其所承担的风险得以有效的分散。能源企业也可以与能源用户签订互换协议,这样能够锁定销售能源时的价格,而用户则锁定购买能源的价格。从而,使双方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收入。

5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平台。在我国,能源风险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完善过程中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相关经验,加强对能源的风险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和企业的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城雄金融与能源:越来越难以分割市场[J].现代商业银行,2008(3):12-13

[2]佘升翔能源金融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7(8):3-8

[3]付俊文,赵红控制能源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7(2):62-67

[4]严国荣煤炭价格风险与能源风险管理[J].中国能源,2002(11):21-23

[5]Fleming Jeff,Barbara OstdiekThe impact of energy derivatives on the crude oil market[J].Energy Economics,1999(21):135-167

[6]Corporate energy sector of University of 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roundtable on energy derivativ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S[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1(10):51-59

[7]Deng SJ,Oren SSElectricity derivatives and risk managementEnergy,2006(31):6-7

[8]陈瑶衍生品与油气行业风险管理[J].国际石油经济,2007(8):9-18

[9]陈锡坤我国能源企业提高价格风险管理能力的研究[J].财经市场,2009(5):70-71

[10]谭忠富能源市场风险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