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科普性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随着现在少年儿童常识性事故发生的越来越多,学生安全意识和必要的科学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知识的匮乏必然造成了事故的频发,如狭窄封闭空间内不能长时间使用明火,对电器类的处理常识等,这些都是科普教育的一大范畴。很多意外事故其实可以避免的。这方面家长老师应该重视,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你的视线里,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为他们的自身安全保驾护航。
1.2提升求知欲与创造力
借鉴国外科普类发展经验,科普类场馆等的建设都会对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兴趣爱好造成影响。国外专家提出,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孩子思维能力要比一般的孩子更为活跃。对现如今的研究成果做研究,从不同角度了解科学,运用科学,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杜绝伪科学的欺骗,正确做出判断。这些国外的先进经验敦促我国的科普教育势在必行。
1.3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现如今素质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口号如火如荼,美国不少科学工作者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民众的兴趣。美国科技中心协会300多家科学中心和博物馆中,已有3/5开展馆营活动。俄亥俄州科学中心1997年就接待了3万多名小学生参观。积极地调动国民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近日发生的“世界末日”传言、核泄漏抢盐事件、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谓健康讲座等,之所以这么多人参与,就是科普程度不高,对伪科学盲目崇拜的结果。国民素质已不光光是文化程度上的素质,它更包含了道德、科技素养等方方面面。
2图书馆为科普教育提供的支持
图书馆作为市民学习阅读的主要场所之一,拓展科普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公众文化平台,更能在实现科学普及上做出贡献。
2.1图书馆有开展科普教育的优势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库存,能从自身职能出发,利用自身汇集信息资源的能力来开展科普活动。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图书馆一样把知识和科学汇总在一起并进行广泛的传播,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对于知识有较大的需求性。
2.2图书馆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学习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力度,图书馆也加大了对于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应用。现如今很多图书馆利用自身这一优势开展各种讲座,各种活动。高效地传播了文化成果。
2.3图书馆有公众容易接受的服务教育体制
图书馆有一重要的社会职能作用就是社会性教育,它有对公众开放、信息库存量大、受众人群没有限制等优点。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无门槛开放,可以更好地开展儿童科普教育。图书馆可以达到民众终生学习的特点,所以图书馆开展此类活动,接受的人群更多,面更广,效果也越好。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硬件资源和其优势,多多开展儿童科普讲座等活动。各地少年宫经常开展这类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反响。设立儿童科普类书架,吸引少年儿童的阅读的兴趣,组织科普竞答比赛,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其掌握的知识,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图书馆作为公众学习的平台,每年有巨大的阅读和学习需求量,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的科普教育工作更应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3结束语
的家长支持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结论 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发育较特殊,应进行适时、适度、适当的个体化性教育,家长应提高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智力;青春期;生长和发育;性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G 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14-0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青春期性教育在普通中小学的普遍开展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世界各国青春期性教育,其趋势和特点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1]。智力落后青少年智能发展低于一般人,生理上的发展却与正常人有相同需求,同样会面临性问题。国内外性教育经验表明,家庭在儿童性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做好智力落后学生的性教育工作,有必要了解智力落后学生的性发育情况、家长对其进行的性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性知识的需求和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为此,笔者在北京6所培智学校学生中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区6所培智学校学生567名,其中男生354名,女生213名,平均年龄(14.77±4.03)岁。按知情同意原则,301名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
1.2 方法 按Tanner青春期分期,专人专项对培智学校学生进行性发育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家庭对性教育的看法、子女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年龄、状况,家庭提供的性教育指导等。
1.3 资料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
2 结果
2.1 智力落后学生的性发育情况 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6.0±2.0)岁(13~20岁),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2.4±1.8)岁(8~18岁)。与正常男女生比较,智力落后学生各青春发育分期年龄比正常学生平均大2~4岁[2-3],提示其性发育相对较晚。见表1。
2.2 智力落后学生手况 72.0%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现象,12.1%的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否有现象。对于孩子的指导,家长多是教孩子转移注意力,或告知对身体有害。男生家长反映孩子有的比例占28.43%,女生有的比例为8.16%,男女生家长对此采取的主要教育方法相似。见表2。
2.3 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 仅41.9%的家长时常提醒孩子注意生殖器官卫生保健,19.6%的家长从未提及此方面知识。对孩子的性问题,20.2%的家长或避而不答,或不知如何回答;46.3%的家长认为可圆满回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出现月经/遗精现象时,82.6%的女生家长会教孩子护理方法,11.3%的女生家长告诉孩子相关知识,男生家长则主要关心其生理问题、教给其护理方法和注意其情绪变化。
2.4 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 92.5%的家长认为性知识是科学知识,应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播,7.5%的家长认为不应宣传;77.8%的女生家长担心孩子因对性知识了解过少而受到性伤害,55.4%的男生家长有同样的担心。94.6%的家长认为学校应开展青春期教育,并对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持支持态度。家长最想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依次为:如何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青春期性心理特点、青春期少年的烦恼和人际交往问题。75.2%的家长希望教师教给孩子一些青春期知识。20%左右的家长希望通过电台/广播/网络、父母/长辈、科普讲座等不同类方法的结合传授相应知识。
3 讨论
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启动年龄比正常学生晚2a左右,这种迟缓趋势在青春期Ⅲ、Ⅳ、Ⅴ分期仍存在。智力落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范围在11~20岁之间,女生初潮年龄在8~18岁之间,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大城市资料[4]相比,男生明显落后,女生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对象有迟滞现象。提示智力落后学生青春期发育较晚,且个体差异很大。若青春期性教育按统一年龄进行,效果往往不好,需结合青春发育分期及其认知程度,提供适时、适度、适当的个体化教育。
韩国弱智儿童性教育研究结果表明,是智力落后学生中出现率最高(20%)的,15~17岁是出现该行为频率最高的年龄段[5]。如何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行为指导,成为性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且要在该行为出现前就给予特定的行为指导。笔者研究提示,是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性教育时不容回避的指导内容。对正常学生,应告诉他们是一种“行为”,对健康无害,以帮助他们解除沉重的心理负担。对缺乏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智力落后学生,同样应持这种正确的态度,但又必须时时提醒他们注意方法和场合,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通行的行为准则。对此,今后还应就正确、直观的教育和指导方式,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目前人们已普遍承认智力落后者的性权利,但他们对性的看法和感受却往往被忽视;研究他们性态度、性感受的资料也极少[6-7]。Kempton等[8]追溯人们对智力落后者性态度的认识史: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对智力落后者的性表达持否定态度;其后,逐步转为承认他们正当的性需求和性权利,并为他们开展了很多性教育项目。尤其是近年来,智力落后者中出现的HIV/AIDS感染,以及、性犯罪现象的增多,对如何向这一特殊群体开展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不仅要进行与性问题相关的知识培训,还涉及社会关系、自我保护等。但在所调查的培智学校中,大部分教师、校医对智力落后学生的性教育需求了解很少,亟需接受有关培训。智力落后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也知之甚少,多数仅被动告知其来月经/遗精时的处理方法,极少关心其生理反映和情绪变化,或用粗暴的方式加以制止,或简单告诉孩子“有害无益”。至于如何指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免遭犯或避免性犯罪就更无从谈及。说明在特殊教育中,青春期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若不及时加强,很容易使智力落后学生在不良环境因素下成为性犯罪的受害者,或成为施暴者。
【关键词】科普教育;时效性;探索
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在各发达国家受到广泛重视。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启动,科普工作的地位已从法律高度得到确立。然而,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有必要深入探索科普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性,积极探寻可行、有效的科普教育活动方式。
一、科普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历史实践证明,从古至今、由中及外,任何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传播应用都离不开科学的普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如此。科学的普及加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人类的进步。科普教育是一个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浅显的向社会表述、向全民普及的过程,包含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维度”,横贯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三个始终”,立足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意义重大。一段时期以来,科普教育也只能是见缝插针,始终摆不上应有的高度。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对科普教育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科技教育的普及面不广,一些科技活动、科技比赛仅仅局限于部分参赛学生;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没能形成合力,社会与学校、家庭的科普教育很难接轨;科普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当前的科普教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普,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2002年,我国还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随之启动,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不断深化,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利于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使命。
二、当前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加快素质教育改革实验的同时,也加大了科普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对待科普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说到科普教育,虽然科普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公众往往有一种认识上的错位,将科普教育简单的认识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忽视了社会科学知识学习。当前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科学普及的重点应当在教育,教育的重点是“三位一体”。
2.没有健全的科普教育保障机制。科普工作既是政府行为,也是公益行为。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科普教育队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许多科普教育在社会层面还停留在了口号宣传阶段,为此国家出台了《科普工作纲要》。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经费投入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科学普及教育需要。
3.科普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示范性体系。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参与科普教育的人才匮乏,科普教育本身科目繁多,各行其是,也没有一套示范性教育脚本,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科普教育工作在形式上往往出几张挂图、几块展板、几幅广告了之。有的搞一个“科普周”或是“科普日“,热闹一阵子就销声匿迹;在内容上涉及的知识面较窄,涉及的学科不多,许多学科没有参与进来;组织和参与人数也较少,没有发动公众共同参与,受众人数有限,对象覆盖面少;科普基地的建设更是不够理想,如许多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学校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只当作专业培养的基地,而没有同时也作为科普的基地,或者只是挂了牌子。
4.科普教育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实践不相适应。科普教育力度不够,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专门从事科普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少之又少。目前我国科普教育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缺乏对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系统、全面研究,缺乏社会效应。
5.科普教育吸引力与需求之间产生的共鸣不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经济社会、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虽然公众从儿童至青少年、从中年到老年均对科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进行科普教育,缺乏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如何进行科普教育,普及哪些内容等等研究不系统、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以致于科普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般灌输的状态。
三、科普教育实效性的探析
科普教育是一个经常性、日常性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在科普教育方面无论内容或形式都需要不断更新,积极探索丰富的、多样的、高效的科普教育形式,使之充满生命力。
1.以“三新“吸引公众关注。一是方式新。当前科普方式主要包括示范法、教学法、媒介法和综合法,其中综合法因重视“亲身感受”效果最好。利用科普展览开展科普活动。展览活动是以展具、教具为主要教材进行科普活动。一个好的展览不但可以教授人以知识,甚至可以影响人的志向,因此,在设计展览时,不能只追求展品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更要寓科学知识于娱乐之中,符合新时期人的特点和需求。比如近期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以“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为主题,将科技科普知识与艺术展览进行有机的结合,展示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理念。如此的科普活动,不再是相对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和关于创新的头脑风暴,使人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体验到科技的魅力,提高了对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这种科普展览的举办,就是提高科普活动实效性的成功案例。科技体验作为一种有意识地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活动,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对科学技术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对科学技术的理性认识。还可以增加科技博物馆、科技旅游等科普活动,使这些形式成为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科普形式。二是内容新。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跑步前进的时代,大学科普的内容也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突出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科技与社会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尤其是我国确立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也要求大学科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校有很好的资源,各学科的新进展和特色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科普的内容。三是手段新。以前传统的科普手段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和科普画廊、橱窗等,在学校开展广泛的科普讲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此外,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其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互动性以及检索的方便性,使其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科技信息。
2.以培养“两种精神“感悟科普魅力。在加强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聆听科学家故事,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在科普教育中向大学生介绍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真理而奋斗和献身的故事,感染大学生,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勇于批判,敢于斗争的精神,形成他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科技职业道德感。一个人精力和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具可塑性的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强化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公众感悟科普的魅力。
一、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是儿童活动的又一重要场所。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已经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发展趋势。社区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地理与天然物质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与资料、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公共基础设施等人文资源。将社区的这些内容开发整合成教育资源,并充分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在教室之外开辟直观形象的课堂,展现生动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观察活动、思维活动,有利于丰富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开发社区人力资源。社区内往往卧虎藏龙,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才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可以为幼儿园丰富教学内容。幼儿园可以鼓励社区人员、科技人才走进幼儿园课堂,通过开展“编外教师执教日”活动等形式让社区中的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幼儿园设置的一个《车》的主题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索的欲望,从小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园可以邀请社区内各个领域的人员带着卡车、警车、救火车等车的模型来为幼儿进行表演。这种与社区合作的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同时又能对向幼儿科普各种车的知识[2]。二是开发社区的物力资源。社区内有菜市场、水果店、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公共场所,将这些场所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有帮助,也能增强儿童的生活经验。三是开发社区的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为幼儿园的户外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活动场所,如在公园环境中,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儿童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公园环境的基础设施设备,开展合作互动的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儿童的交往需求,又能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四是开发社区的文化资源。社区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并在不断变迁发展中形成稳定的文化特征,挖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幼儿园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应注意:制定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每个学期的户外教育教学计划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及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特点,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设计具体的活动流程;要注意搞好与社区的关系,尽量争取到社区人员的支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园要注意观察挖掘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个性,真正将整合出来的社区资源用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科普工作总结1 科学技术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提升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基地科普工作汇报总结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员参与
基地领导层高度重视基地的科普工作,由主任室潘卫成主任亲自任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潘主任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基地工作要为科普工作开绿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大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力度。
基地全体员工能将科普工作渗透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广泛开展科普类实践活动,有专职教师对科普类实践活动做指导,每组实践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基地、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证了基地的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基地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基地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做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工作的开展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二、加大投入、营造氛围基地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宣传橱窗、班级板报、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基地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基地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馆、环保馆等的教育资源,基地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基本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基地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学生实践活动,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活动科集体备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有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
一流的基地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基地的灵魂”,是基地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科普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普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基地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普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普教育,争当科普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二)专家引路,培养骨干。
基地积极与县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作学术报告,如20XX年下半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来基地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普教育骨干,有了这样一批科普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基地科普工作。
(三)科研导航,开发科普资源
为了丰富基地内涵,整体推进科普工作,倡导研究之风,以研促教,基地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普思想,围绕科普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普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普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大批教师在科普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普型的教师队伍。以他们为主体,不断开发新的社会实践课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基地开展科普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每年约有4万中小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科普课程,有《生态调查》、《急救自护》、《航模》等十余门实践项目。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开放科普教室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各科技活动室的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地各类科技活动室包括对学生免费开放,每天有人值班,责任到人,加强管理。并做好接待和讲解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XX年9月14日,基地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了为期7天的“科技活动周”活动。在这七天里,教师开展案例设计、模拟课堂、环保演讲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南黄海一日行、海鸟观察、儿童科普画创作等竞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科普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普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科普工作。组织对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提高教师从事科普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科普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基地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科普工作总结2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
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起初的我带有几分忐忑、几分憧憬。但是此时的我是满怀着建设我国新农村的热情。这样的一年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各位导师的辛勤指导教育中,自己不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学到了新知识,而且我很快的适应了农村环境,熟悉了基层工作。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科普宣传工作显的尤为重要。
一、利用科技宣传基地,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旨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人才兴国。这样就要求我们结合科普工作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这样,科技长廊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就是我的科普宣传工作的基地,充分运用这一有利优势,积极的做好相应的科普宣传工作。并通过组织活动等形式来带动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科普知识普及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应用,每个月在宣传栏中更换相应科学宣传画,补充宣传单以作发放之用。使农民兄弟月月有新技术学、有新知识看、有新信息知。
二、依托农村科普学校开展农民培训。
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水平。依托农村科普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培训工作:XX年3月,我的农业技术辅导老师、县动监局鲍杰老师来我村为养殖户进行培训,鲍老师解说了科学化的饲养。其中介绍了: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等。详细的讲解了各种养殖项目的投入和收益,简单明了。同时将种养殖业结合起来,让农户看到发展的前景。并发放相关材料:《绒山羊人工受精技术手册》(附光盘)、《养猪实用技术》、《种草养畜禽生产技术手册》等。通过组织这样的培训,我深深认识到,农民渴求致富,希望致富,他们需要的是好项目,好方向,好环境,我要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来为农民兄弟开拓眼界,树立致富信心。同时,我将向鲍老师学习相关农业技术,使自己也有一技之长,更好的为农民兄弟办实事。
三、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做好实用技术和党员培训工作。
科技兴国,同样的科技兴农。在这个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也带动着农业的发展。当代的农民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自己原有陈旧的观念,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使自己看清致富的方向。远程教育在这里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党员的定期集中学习时,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对党员进行转变思想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以党员带动,扩大到村民范围中去。实用科学技术也是在科技示范户带动下集中进行学习,学习远程教育中播放的内容。
四、做好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为农民服务。
我作为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就是要将相应的科学技术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农户手中,并将农户的有关问题传递给农业项目的专家。起到一个纽带与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常深入到田间地头,真真切切的了解农民兄弟的问题和困难,将这些实际的问题系统地总结起来及时的向农业项目专家反应。对于我来说这更是一个深入了解、认识农村和农民的锻炼机会。在此,我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流程:
(1)按月定期收集广大村民在进行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反馈农业专家的回应信息。
(2)根据需要,定期收集广大农民对致富项目、新型科技成果、突发病害等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3)协助农业专家做好农户调查、实际成果反馈等相关活动的宣传工作。
(4)参加农业专家的培训,积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时至今日,在农村工作的又一个年头,这是一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于我是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一年。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做好自己的“六员”本职工作,即科普知识宣传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农业项目专家智力扶持项目联络员、便民服务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为农民兄弟办实事、办好事。
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县、乡镇党委和村两委的领导,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大学生村官各项管理制度》来进行自我管理,使自己能更好的在工作中锻炼和提升自己。
最后,我在这里感谢各位领导和导师对我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将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我的实际工作来报答你们。
谢谢大家!
科普工作总结3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科普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科协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校园资源优势,坚持把科普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校科普教育特色,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我校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校重视,组织机构和组织队伍健全,校园科普氛围浓厚
学校充分认识到科普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普意识,把科普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把科普工作提到作为检验新课改工作成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为了加大科普的力度,学校成立了创建市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制定当月的科普工作计划,规划创建市科普特色学校的方案。成立了各项兴趣小组,并配备专任辅导老师,形成学校三级科普教育网络:校长、分管领导——科普工作小组成员——科普工作科技辅导员,下设各科普兴趣小组、各学科竞赛小组等,各机构分工明确,制定科普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进行科普推广、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学校将科普工作成效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调动了辅导老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确保科普教育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非常重视对科普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专业资源,组建了校园局域网,开设了校园网站、广播站,增添了大量的科技活动设备设施;还建立了完善的科普活动档案,除了活动计划、记录和总结外,还有大量的科技作品和科技活动照片,并定期对学校科技成果活动进行展示,为全校师生创建了一流的科普活动平台,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氛围。
二、科普设施设备日趋完善,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配有与科普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活动设施:科技活动室、科普展览室、电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园、生物园等;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各个学科功能室都已配上电脑多媒体电教设备;全校有学生电脑100余台,教师办公电脑,学校还有学生电脑室1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并设有科学探究室,科普宣传栏。学校的网站建设完善,设有专门的科普教育网站,实现科普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三、健全科普活动运行机制,打造科学创新型科普教师队伍
1、建立科学的科普评价体系,保证科普教育落到实处。
科学的科普评价机制是科普活动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学校把科普活动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科普活动实效和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
2、“走出去,请进来”,培养科普教师骨干队伍
学校非常重视科技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从考评制度方面、对科技骨干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外,还多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外出学习,学习他校的科普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普育人本领,每年派出辅导教师先后到省、市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校园科普教育骨干,使我校的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内外科普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活动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
1、组织各项科普活动兴趣小组
我校采用选拔和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挑选了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科技苗子,组建了各类科普兴趣小组,占全校第二课堂活动小组一半以上,参加学生达300余人,。如:科技创新小组、小记者团、环保小组、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等。
2、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崇尚科学、传播文明”“健康伴你行”、“防震减灾”、“我与合肥”等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上开展征文、演讲、绘画、知识竞赛,到科普活动基地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举行科普讲座,组建科普志愿队参加社会科普服务。在神七发射之际,我校组织学生收看了航天员舱外活动现场直播。然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神七飞天的介绍给广大学生,把航天知识普及开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和学习热情。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我校地理小组的老师们录下了整个过程,开学后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广播讲座,从地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向学生阐释了日食这一天文奇观产生的奥秘,及观测日全食的科学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天文地理知识。
3、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科普竞赛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展示学校科普教育成果,让学生有更多、更高展示科技创新能力的机会。我校李清容同学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吴文海、张庭赫两位同学科学小电影《挂包器的秘密》获得全国二等奖,张钰同学获得市科幻画比赛一等奖,陈天泽同学的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太地区二等奖,多名同学的电脑制作和科技动手做作品获得上级表彰,张慧芳老师获得最佳辅导奖,我校也荣获最佳组织奖。
4、校园科技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