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74-02

1 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前几位,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过去30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制造业一直都居于主导地位。截至2008年,我国已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8101.14亿美元,吸收FDI最多的部门则是制造业。从1997―2008年,我国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454.63亿美元到923.95亿美元,而制造业FDI则从255.82亿美元到498.95亿美元。从整体来看,除1998年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额有所下降外,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状态。

从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分布来看,外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外商投资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200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占全行业的产值分别达到了75.09%和54.31%。外商对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的加大,使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

2 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表现形式及测度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产要素禀赋和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同理,伴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生产要素密集度也会呈现出升级的变化趋势。所谓制造业结构升级就是加速改变现有的制造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体系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体系,或者是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比重,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推动新兴制造业的发展来带动制造业的升级。

根据王岳平对工业部门要素密集程度的分类,制造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根据此分类方法,本文通过对我国1997―2008年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出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生产总值在制造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外资对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贡献差异,来测度1997―2008年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效果。

3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3.1 FDI 通过资本供给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和资本增加,同样产业结构的升级也需要资金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积累能力不足,亦即资本供给不足,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较快,国内有效资金供应不足,利用外资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国内资金供给的缺口。通过利用外资,可以增加我国现有的资金存量,加速资本的形成,大大提高我国的投资水平,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2 FDI通过技术提升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技术外溢来实现。所谓技术外溢,又称“外部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影响除资本和劳动力以外的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

4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4.1 方法、模型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考察FDI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根据上文中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测度方法,本文分别用符号PGDPL、PGDPC和PGDPT来表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制造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上文的机理分析,外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资本供给,本文将直接以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指标来衡量外资引进的规模,用FDI表示。外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另一条途径是技术外溢,不同的投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技术外溢效果,因而会对制造业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分别考察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三种投资方式的投资额为指标来反映投资情况,分别用JV、CE和FE来表示。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分别以各产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以制造业FDI、制造业出口额以及投资方式为解释变量,构造回归方程:

PGDPL=μ+β1FDI+β2JV

PGDPC=μ+β1FDI+β2JV

PGDPT=μ+β1FDI+β2JV

其中,μ为随机干扰项。在模型回归中,为了考察不同的外资投资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将分别用变量CE和FE替代变量JV做不同的回归。

4.2 实证分析

表1方程1中,LNFDI的系数为负且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说明FDI的增加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合资企业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说明合资企业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且作用非常明显。方程2中,LNCE的系数很小,且极不显著,说明合作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明显的作用。方程3中,LNFE通过了10%的显著水平,说明独资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负面影响。

表2方程1中,LNFDI的t值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FDI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作用不明显;LNJV通过了10%的显著检验,说明合资企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产生了负影响。方程2中,LNCE的t值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合作企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方程3中,LNFE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说明独资企业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且作用很明显。

表3方程1中,LNFDI的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说明了FDI促进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LNJV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说明合资企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方程2中,LNCE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明显。方程3中,LNFE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说明独资企业促进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且与合资企业相比,独资企业的作用更明显。

通过对以上回归结果的纵向比较,我们可以看出:

(1)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在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减少,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增加。外资的不断引入必将带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2)三种外商投资方式中,合作企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明显,合资和独资企业促进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从横向来看,方程中FE的系数大于JV的系数,说明独资企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1]刘亚娟.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2]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产业集聚 江苏省

一、引言

近30年来,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迅速,且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即部分行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从全国范围看,江苏省部分制造业行业产出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大,行业集中度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的特征(范剑勇、谢强强,2010)。但江苏省另一些行业发展较慢,其集中度也比较低。从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看,外商投资较多,外资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怎样影响了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呢? 部分学者(葛顺奇、李圆圆,2010)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但他们采用全国样本为研究对象,没有考虑地区差异问题。因此,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估算江苏省制造业区位指数,并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外商投资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

二、方法与数据

首先,本文将利用江苏省和全国制造业的产出指标估算制造业区位指数,衡量江苏省制造业集聚程度。区位指数运用产值或者就业等指标比较了某一地区产业结构与全国的差异,可以反映特定行业在特定地区集聚情况(Blair, 1995; Stimson等,2006)。一般来说,就某一行业而言,区位指数大于1的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集聚也更加明显 (Miller等,2001) 。

其次,本文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考虑到影响产业集聚的潜在因素较多,我们的模型无法将这些因素一一罗列。为了避免因素遗漏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在模型的自变量中包含区位指数的滞后变量。模型的形式为:

其中,为第t时期江苏省第n 个制造业行业的区位指数,FDIn,t为在第t时期第n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指标, εt为回归残差。由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估算。同时,为了全面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不同方面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我们分别以外资资产总值、外资劳动数量和外资企业数量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指标。如果c1>0,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的集聚。

本文将利用江苏省以及全国制造业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测算江苏省各制造业行业区位指数。本文还将利用江苏省28个制造业行业外资企业资产总值、劳动总数和外资企业数量等指标,工业总产值和资产总量的单位为亿元人民币,劳动的单位为万人,企业数量单位为个。全部数据来自2001-2010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本文先估算了江苏省制造业2001―2009年的区位指数,区位指数的描述性统计检验结果见表1。从2001-2009年,各行业区位指数也具有明显差异,江苏省制造业区位指数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

我们再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估算(1)式,分别以外资企业资产、劳动和企业数量的对数作为外资指标,得到三个模型的估算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三个模型调整后R2均大于97%,说明外资指标和上年区位指数可以解释区位指数变化中大约97%的部分,模型的解释力很强。F值均能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所反映的线性关系成立。D.W.值说明三个模型的回归残差都不存在序列相关性,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在模型一中,外资资产对数的回归系数为0.014136,且能够在5%的水平上通过系数显著性检验,说明外资资产对数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资资产对数提高1个百分点,江苏省制造业的区位指数就会提高0.014136个百分点。模型二和模型三中,外资劳动对数和外资企业数量对数的回归系数都能够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外资劳动和外资企业数量的提高也能够促进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这两个回归系数分别为0.030665和0.021757,说明外资劳动和外资企业数量的增长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积极影响更大。此外,上一年度区位指数的回归系数都大于0,而且能够在1%的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具有相对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部分行业集聚程度高,另一些行业集聚程度偏低;外商直接投资是影响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显著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能够促进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江苏省是我国利用外资的大省,多数外资涌入了制造业行业,同时江苏省制造业也表现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的趋势。本文利用区位指数衡量江苏省制造业集中度,以反映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并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在不同行业中具有显著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越多,江苏省产业集聚程度就越高。在当前情况下,要促进制造业产业的集聚效应,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要重视利用外资,更要提升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第一,必须优化利用外资战略,提升外资技术含量,促进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第二,必须提升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增强本土企业接受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能力。第三,地方政府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善对企业的服务,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范剑勇,谢强强. 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 经济研究, 2010(4).

[2]葛顺奇,李圆圆.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 [J]. 国际经济合作, 2010(9).

[3]Blair J.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actice[M]. Sage, London, 1995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第3篇

1979~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9610.1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7666.65亿美元,占79.7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弥补了我国发展建设的资金不足。特别是在1992年我国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10年间,年平均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达到12.7%,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

提高我国的就业水平。据测算,截至2006年,我国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2万家,约占注册企业总数的3%,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直接就业人数约2800万人,并通过外资企业带动的其它相关企业发展解决了更多人数的就业问题。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截至2006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不含关税和土地税费)达到7976.94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1.19%,同比增长24.81%,高于同期全国税收增幅(21.93%)2.88个百分点。

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我国外贸总额,还是在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上,外资企业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向以汽车、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的升级发展。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外商投资逐步增加,特别是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增幅显著加快,反映了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正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业方向发展。此外,有研究指出,外商投资企业中,有45%使用跨国公司母公司比较先进的技术,42%使用母公司先进技术,仅13%采用母公司的一般技术,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外资投向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而流入非房地产服务业的比重则偏小。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统计,全球流入制造业的外资比重从1990年的41%下降到了2005年的30%,全球流入服务业的外资由1990年的49%上升到2005年的61%。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调整政策,鼓励外商在其服务业部门开展投资。

区域发展不均衡。地理位置的优势与率先实施对外开放带来的先发优势使得东部沿海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集中地,而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进展仍然有限。

外资企业加快抢占我国市场。随着外商独资企业与外商控股份额的增加,目前在某些领域开始出现外资垄断的迹象,制约了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二、建议

(一)保持竞争意识、继续优化投资环境

据测算,我国占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30%下降到了2007年的18%,而巴西、土耳其等国的比重则大有增加。我们既要从全局考虑,坚定两税合一以及反垄断法的实施(从一定意义上使得外商享有的优惠政策减少了而且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也受到了监管),也要发挥我国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改进行政效率,维持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

(二)把握国际服务业转移机遇,改善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结构

全球跨国投资向服务业部门集中已经是大势所趋。我国具有人工成本低、电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等有利因素,具有承接诸如国外呼叫中心服务外包、技术研发外包等产业转移的潜力。我们应当抓紧强化人才培训体系,提升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并进一步降低电信资费,降低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和传输等综合运营成本,尽快开展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外包转移的承接。此外,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对外商投资行业的引导,结合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部门的开放,推动外资进入这些非制造业行业,提升我国利用外资的层次与质量。

(三)继续引导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

内陆地区应当着力改善其投资环境,特别是建设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多式联运服务,降低其到港口的物流成本,以有效地承接东部沿海的制造业转移。中西部有一定产业、科研基础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参与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当中,与沿海城市一道推动服务业外商直接 投资的发展。

(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发展跨国并购外商直接投资方式

近些年外资对我国跨国并购额有所增加,但我国以跨国并购方式吸引的外资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还很小,比重最大的2005年也才达到13.68%。2006年又下降到10%以下。

另一方面,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全球跨国并购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2003、2004和2005年分别达到53.06%、53.08%和83%。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85-02

1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

1.1 数额增幅较快

外商直接投资是辽宁利用外资最主要形式,并且绝对额逐年递增。1998-2003年间实际直接投资额增长率由1998年的6.46%上升到2006年的63.54%,年均增长率为26.08%,比同一时期全国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的3.58%高出22.23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辽宁省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并且在近几年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1.2 以制造业为主

辽宁利用外资产业布局主要在第二产业方面。从投资领域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及社会服务业。而主要流向则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辽宁制造业基础雄厚,多年来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2006年全省第二产业合同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89.8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9%。这与整个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是一致的。

1.3 外企发展迅速

跨国公司发展迅速,为辽宁经济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纷纷在辽宁建立制造业生产基地与技术开发基地、零部件配套基地和地区总部,大力投资石化、化工、建材的基础产业,提升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促进辽宁省制造业的改造升级。

2 外溢效应检验的模型设定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我们得出:

Q=ALαKβ(1)

Q代表企业产出,K代表投入的资本,L代表投入的劳动。A代表外生的技术因素变量。α代表劳动的弹性,β代表资本的弹性。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是通过变量A来实现的。A又可以写为:

A=BFθ(2)

B代表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所共同拥有的技术因素。F代表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行业内的技术因素的变化。θ代表这种技术因素的弹性。

我们把公式(2)代入公式(1),则有:

Q=BLαKβFθ

公式两取对数,使其变为线性。

Ln(Q)=Ln(B)+αLn(L)+ βLn(K) +θLn(F)(3)

在公式(3),θ代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辽宁企业的外溢效应,如果θ为正,且系数显著,则证明了这种外溢效应的存在。

3 数据与计量方法

根据前文所提及,辽宁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特点是投资的重点以工业企业为主,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特点,工业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总投资额很高的比重(超过50%)。所以本文以2003年辽宁省的39个工业行业数据来进行外溢效应的研究 。

Q表示工业企业的增加值,采用的是行业的增加值数据,单位:万元。K表示投入的总资本,采用的是行业的总资产数据,单位:万元,L表示投入的劳动,采用的是行业的职工人数。变量F用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因素的变化,这里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资产占整个工业企业的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整个工业的外溢的效果 。为了证明模型的正确性与强健性,我们另外采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净资产占整个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比例来表示上述的外溢效果。

由于采用的是2006年辽宁省工业行业的数据属于横截面数据,在采用最小二乘法的过程中,存在着异方差性的问题,影响我们模型回归的结果。因此本文采用横截面数据常用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来解决模型回归中存在的异方差性问题。

4 经验分析与结论

表1给出了计量分析的结果。

通过表1我们看到θ为值,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在行业内产生了正的外溢效应。它所代表的含义为行业内外商直接投资总资产每增加1%,则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加0.1958%,行业内外商直接投资净资产每增加1%,则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加0.1636%。

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工业行业内产生了正的外溢效应,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增加比例却不高,王志鹏、李子奈采用2000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得出行业内外商直接投资总资产每增加1%,则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增加0.761%的结果 ,二者的值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果不显著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不多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缺乏引资主体。国有经济改革进展缓慢,引资动力不足,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不高,对外投资与境外生产带动出口的能力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某些省区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在辽宁地区还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投资环境较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重“引资”轻“规矩”、裁判不公、执行难等问题,是困扰招商引资的一个主要障碍。思想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形式主义严重等等,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3)配套产业不全。产业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产业集群,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因此,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更往重寻找产业配套环境,使自身融入其产业链中,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

(4)相关人才缺乏。因为南方沿海城市开放得早,所以吸引了很多高级人才。大有“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而且辽宁省的工资水平在全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再加上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意识,使人才管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难以留得住人才。所以辽宁省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同时也要提高内部员工的待遇,减少与发达省区的差距,提高人才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意识,避免“人才挖角”的现象,对于现有的员工,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尤其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进口;出口

一、现状分析

(一)FDI规模逐年增长,独资经营企业迅速增长

从2000年起,江苏省利用FDI快速增长。2000-2008年,9年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1294.77亿美元,2006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74.31亿美元,2007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18.92亿美元,2008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51.2亿美元。随着一系列吸引外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外商在投资中更加注重控股权,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逐渐增多,且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各个领域。1985~2008年,独资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6.94%,29.55%,3.19%;2008年,独资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所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分别为:81.54%,17.32%,0.81%。外资投资股份制企业为0.33%。

(二)FDI行业分布不均衡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2008年的数据分析,2008年流向制造业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为70.18%。从制造业行业分布看,FDI主要投资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三)FDI主要投资于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由于三大区域的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地理位置等差异,导致FDI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在苏南,苏中,苏北投资额分别为:168.02亿美元,54.01亿美元,29.17亿美元。

(四)FDI来源向多国家或地区发展

FDI来源由以香港为主向多国家和地区发展。2007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第一位是香港,为67.40亿美元;第二位是韩国,为15.08亿美元;第三位是新加坡,为14.87亿美元;第四位是日本,为11.20亿美元,2008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第一位是香港,99.51亿美元;第二位是新加坡,达16.41亿美元;第三位是日本,实际外资额13.55亿美元;第四位是中国台湾,实际投资8.99亿美元,此外,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也占有很大比重。

二、相关文献综述

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投资者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从而将东道国因缺少资本和技术而没有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发掘出来,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Mundel.R.A.(1957年)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得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的方式进入别国市场,认为投资对贸易会产生替代效应,并且当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比较接近时,替代效应特别明显;Vernon(1966年)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随产品生命周期运动而进行的,这是对企业出口方式的替代,从动态角度阐述了FDI对贸易的替代效应。

FDI究竟产生贸易替代效应还是贸易创造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模型的理论假设和实践数据验证。近年来,国内较多学者对FDI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学者杨迤(2000年)、张毓茜(2001年)、洗国明(2003年)、江锦凡(2004年)等认为,FDI对中国对外贸易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戴金平和冯蕾(2003年)以1985-2002年的中国各省数据为样本,采用分布滞后模型,从FDI的来源、资金规模、外资企业的出口数量、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科技人员数量和投入研发比重六个指标分析了FDI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因地区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马凌远(2008年)采用2003-2006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我国外向与内向FDI存量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的FDI与进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因此FDI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中又以出口创造效应为主,这说明我国的外向FDI的出口效应大于进口效应,即具有“净出口”效应。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出口数据分析

根据江苏省2009年统计年鉴及江苏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有关数据,见表1。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进口的效应分析

选取1995~2009年江苏省FDI和Import的数据为样本,考虑到滞后问题,对FDI、Import数据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得出滞后期应选择两期。根据ALMON多项式法消除序列相关性,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最终模型为:

从模型(Ⅰ)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FDI变动1%会引起Import增长2.301%,即当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进口增长0.91%;上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进口增长0.491%;滞后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进口增长0.9%。分析表明,江苏省FDI对Import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出口的效应分析

选取1995~2009年江苏省FDI和Emport的数据为样本,考虑到滞后问题,对FDI、Emport数据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得出滞后期应选择两期。根据ALMON多项式法消除序列相关性,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最终模型为:

从模型(Ⅱ)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FDI变动1%会引起Emport增长2.17%,即当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出口增长0.95%;上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出口增长0.3%;滞后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出口增长0.92%。分析表明,江苏省FDI对Emport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FDI对江苏外贸的进口与出口效应十分明显,FDI对江苏进口的效应大于出口效应。江苏外贸发展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这反映了FDI的“来料加工”特征比较明显。

(二)政策建议

江苏应改变利用外资的方式,提升外资质量,提高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的比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FDI向江苏现代服务业流动,向苏中和苏北地区流动。加大引进欧美及大洋洲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江苏外贸持续均衡和谐发展。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看,江苏省不应将外贸发展建立在FDI的基础上,要引导外商更多地利用江苏本地区的市场资源、人才与技术,以促进江苏省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江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毓茜.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1(3).

[2]洗国明.我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