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技术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术方案;雨季施工;混凝土;吊装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unction believe that every building workers are very clear, in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the consideration, often inevitable in the rainy season to the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at present top, tall building is on the increase, this case more can't ignore the rainy seas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ny season scheme of system technology research, from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rainy seas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shall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the rainy season, the different rainy season analyze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he deficiency also please experts criticize guidance.
Keywords: technology project; The rainy season construction; Concrete; hoisting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目前气象监测技术存在一些缺陷,地方气象部门有时不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山洪、暴雨等恶劣天气常突然出现,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提前做好雨季施工的防范措施;雨水会对地基基础和建筑结构造成浸泡和冲刷,进而可能导致建筑出现突发性的破坏,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雨季对屋面工程、土方工程等室外工程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顺利施工,应提前做好雨季施工技术方案。
二、建筑工程雨季施工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雨季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先加紧进行建筑基础和结构的施工,降雨量小时应尽量避免停工,降雨量过大时可进行室内部分的施工,也就是先进行室外结构的施工,再进行室内结构的施工,以便能够减少雨天室外的工作面和作业时间,进而达到缩短施工工期的目的。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地的雨季施工特点,将不适合在雨季进行施工作业的分项工程拖后或者提前施工,施工时间尽量错开雨季;对于不可避免的要在雨季进行施工的项目,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而加快施工速度。
三、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方案研究
1.基础和土方工程的技术措施
雨季施工对于基础工程和土方工程的影响较大,若施工过程中不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就有可能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严重时可能危机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基础和土方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格外小心;在雨季时进行管沟或基坑的开挖作业时,应保证边坡的稳定性,需要时可以设置支撑或者将边坡坡度减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支撑以及边坡的质量检查,对于已经开挖完成的管沟或基坑则主要采取设置支撑的方式;对于正在开挖的管沟或基坑主要采取减小边坡坡度的办法,也可以设置支撑作为辅助措施,若工期进度允许时,应尽量停工在雨季过后再进行开挖作业;为了减轻雨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在在边坡上铺设钢丝网片后喷射细石混凝土进行加固,也可以使用塑料布等覆盖物对边坡进行遮盖。在雨季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作业面,可以逐片、逐段的进行施工;当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尽快进行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马上浇筑混凝土垫层;为了避免雨水对基坑的浸泡,开挖基坑时应设置集水井、排水沟,并指派专人进行排水作业;对于地下室以及地下的水池,在浇筑完混凝土
后应采取必要的防浮措施;当日降水量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施工现场的土方作业,对于软土地基应当停止开挖;当基坑开挖结束后,应当尽快进行基坑的回填作业;当停止进行人工抽水作业时,应对地下水对基础的浮力以及箱型基础的抗浮稳定性进行验算,若验算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则应当继续进行抽水作业,直到验算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2.混凝土工程的技术措施
在对混凝土模板进行涂刷隔离层之前,应当关注天气预报是否有降水,避免雨水将模板的隔离层冲刷掉;当雨水量过大时,应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并按照施工要求设置混凝土停浇缝,已经浇筑完的应使用塑料布等进行覆盖保护;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关注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尽量避开有雨的天气浇筑混凝土;在雨季进行混凝土工程作业时,应对粗细骨料在进行含水量测定,以便配置混凝土时能及时调整用水量;对于模板下方的土层,在回填之后要进行夯实,在土层上方设置垫板,在降雨结束后检查土层是否出现下沉现象;在下雨过程中,不能进行钢筋的对接、焊接等操作,若必须进行时,可以在防雨棚内进行。
3.砌体工程的技术措施
砌体材料以及砂浆等粘合剂的含水量直接决定了砌体结构的稳定性,而雨季施工时材料和粘合剂的含水量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雨季进行砌体工程施工时应注意以下措施:砌体工程所用的砖应当进行集中堆放,不应当向砖上浇水;在进行砌墙施工时,应将湿砖和干砖搭配着使用,如果砖的湿度过大,则先对其进行晾晒后再使用;降雨量过大时,应停止砌筑作业;在结束一天的砌砖作业时,应当在砌好的砖墙上方铺设一层干砖,避免降雨对砖缝之间砂浆的冲刷;对于稳定性不佳的独立砖柱以及窗间墙等,应当是指浇注圈梁或者使用临时支撑;在进行砌筑作业时,外墙和内墙最好同时进行砌筑,丁字墙和转角处的施工应当连贯;当遇到台风天气时,临时支撑应加载台风作用的反方向,以便能够确保墙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施工技术;混凝土;方案分析
前言: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涉及到多种专业相互结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施工过程,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混凝土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石,只有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 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其中准备方案,施工工艺,配料方案,操作方法,以及气候影响和本身变形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因此要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行合理性分析,研究一套可行性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要因地制宜,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可有效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方案分析
1.1 施工技术人员应熟悉建筑施工图纸,详细了解建筑施工的各个细节,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科学严密编制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具体到混凝土施工中各个技术要点及详细准备材料,应满足现场建筑施工连续浇灌的需求,所需机具齐全,机械设备完好。以及常用到的施工工具,如刮杠、铁抹子、拉毛刷、雨衣、雨鞋、铁铲、手套、绝缘劳保、皮桶、振动棒、电缆、电线等是否齐备。
1.2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地质等相关条件决定,必须经过技术人员严密技术试验,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方案。
1.3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劳动力,要满足连续施工的作业要求,同时要提前和当地供水和供电单位沟通好,做好施工期间满足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需求,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防雨防冻设施。
1.4 施工工艺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施工过程,检查建筑施工中的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和管道等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并经隐蔽验收检查合格,必须具备条件后方可实施混凝土浇灌。
2 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分析
2.1 混凝土材料要根据建筑施工结构,选择合适的施工配料方案,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泵送剂、微膨胀剂、改善砼的和易性,同时延缓水泥的初凝时间。
2.2 配制砼时,要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规格和质量。基础垫层C10砼,基础C35砼,框架柱为C40砼,墙、板、梁为C35砼;地下室混凝土墙为C40 P8抗渗混凝土,屋面梁(顶层)板为C30混凝土,其他次要结构(如圈梁、过梁、构造柱等)为C20混凝土。要根据建筑施工的不同结构,选择合适的配比关系。施工时严格按要求浇筑混凝土,各种标号混凝土严禁混淆,熟悉图纸,掌握各层各个混凝土构件的标号,按要求施工。砼浇筑时要放慢速度,采取薄层浇筑,有利于水化热的散发,振捣密实,及时排除砼表面的泌水和浮浆,保证砼密实、强度均匀,提高砼的抗拉强度。
2.3 砼浇筑与振捣的技术特点: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振捣器进行试运转,振捣器不得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操作人员应穿胶鞋、戴绝缘手套;砼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砼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筋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40;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确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混凝土发现模板膨胀、变形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处理、防止坍塌
2.4 添加剂的技术控制方案: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减水防裂剂作用:①改善水泥浆稠度;②减少混凝土泌水;③减少沉缩变形;④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⑤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⑥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
2.5 施工技术方案应确定一定的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筑时间、运输及振捣等。一般来说,应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混凝土的受拉区,确定浇筑时间的原则应尽量避开炎热天气和昼夜温差大的日子。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材料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基础砼内部预埋循环冷却水管,采用循环水降低砼内部温度,降低内外温差。混凝土灌注2小时起开始通循环冷却水,并对进出口水温进行测量,每1 小时改变一次水流方向,以保证混凝土内部上下层间温差不能超标。
3 混凝土施工技术养护方案分析
3.1 养护必要性: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混凝土适宜的硬化条件有利于增加强度。 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另外混凝土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
3.2 防护方案: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小时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4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建筑施工过程,只有系统考虑施工技术方案、严密的配合比例、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的操作方案等各个施工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早期防护方案,混凝土常见裂缝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1]胡传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5期
[2]王建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及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5期
[3]梅明荣;掺MgO微膨胀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及其有效应力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张兵;房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11年05期
[5]陈晖;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裂缝控制[J];建筑科学;2005年05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混凝土浇筑施工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因此,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并且要切实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采用针对性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满足振捣要求,全方位、多视角的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各种骨料、化学外加剂,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强度很大部分取决于所使用的水泥标号,水泥标号越大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因此对混凝土质量的掌控。首先,要确定所使用的水泥标号,如果用错了水泥标号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好水泥的标号,把握好水泥的质量。除了水泥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在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大,粗骨料也就是平常混凝土所使用的石子。一般对石子的粒径控制在1~3 cm,选用碎石而宜选用卵石,这是因为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在搅拌过程中它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合度更高,能更好的粘结在一起,使混凝土成型后抗压强度更强,从而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下所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各项质量要求,选用的砂石在混凝土搅拌前就要进行仔细筛分,筛除里面的杂物和泥土,保证所使用的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所以混凝土在浇筑后应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夏季施工要防止暴晒脱水,冬季施工要有保温措施防止冻害。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2、配合比的控制
(1) 配合比的确定。
试验室按照不含超粒径颗粒和干状态的粗细骨料确定配合比。但在商品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粗细骨料中不可能不含超粒径颗粒,含水量也并非干状态。因此要求商品混凝土现场试验人员应根据粗细骨料各项指标的现场实测值,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转换为生产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配。
(2) 准确的混凝土配合比的作用。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配合比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保证配合比符合要求。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掺入3%的外加剂可优化配合比。采用优化配合比的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避免了卡管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施工质量及速度,并且早期强度也能提高1 /4。由此可看出,科学合理配制的混凝土与提高早期强度、加快材料的周转速度和施工进度有很大关系,最终体现出的是综合效益的显著提高。
3、 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搅拌过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进行原材料计量控制。搅拌机必须配备用水计量装置,这样可以控制好水量,不能单纯凭经验调整用水量;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进行加入,这样可以保证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反应,严禁凭感觉随意添加;对砂石料,应每次下料前进行称重计量,这样可以保证每一次搅拌的质量相同。另外,还应控制好每盘的搅拌时间和加料顺序,实时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离析情况,杜绝搅拌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浇筑。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每罐混凝土工程车都要出具其搅拌混凝土的合格证和材质单,现场管理人员在检验其混凝土的合格证和材质单无误后方可使用,并要每罐车留有试块,以便进行复检,试块要按相应的要求进行养护。
4、控制好混凝土运输质量
混凝土运输方案的确定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运输距离、气候条件以及混凝土的实际工程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优的运输方案,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一,混凝土运输应确保浇筑的需要,以此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其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一旦发生离析或是分层,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其三,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转运次数。
5、 混凝土入模的质量控制
按照两侧腹板同时对称灌注的方法,保证层与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m,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 当大于2m 时,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 ~ 30℃。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
6、混凝土浇捣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作业必须经监理人员验仓合格,并取得准浇许可证方能进仓作业。振捣顺序从底层开始,逐步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振捣质量和混凝土密实。在振捣过程中,避免早振、漏振、欠振、超振。
7、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对混凝土采用定期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湿养护措施养护14d 以上,且确保混凝土获得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及时回填。
总之,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技术,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也需要充分考虑的,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的全体施工人员应当做到同心协力,共同把关施工质量安全状况,实现建造高质可靠的建筑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亚.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 科技资讯,2012( 25) : 95-97.
【关键词】高层建筑,供配电,方案,可靠性
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的高层建筑,既是为了缓解建筑需要与土地紧张的矛盾,也是为了改善我国的城市风貌,使百姓获得更好的居住体验。高层建筑较传统的建筑形式更容易发生质量事故,供电系统的失灵和破损就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因此,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就一定要提高高层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高层建筑的负荷与供配电特点
1.1高层建筑及其负荷的可靠性分级
现代高层建筑几乎集中了各种现代化的电气设施和技术,具备诸多安全和服务系统。各类负荷的运行特点和重要程度不同,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各不相同.对于高层建筑供用电的负荷容量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规定:根据居住区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负荷性质不同分为一、二、三级负荷.一级负荷包括:高级住宅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19层及以上居住类建筑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Ⅰ类汽车库、机械停车设备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车辆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电;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人防工程.二级负荷包括:10层至18层居住类建筑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Ⅱ、Ⅲ类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m2的人防工程;区域性的增压泵房、智能化系统网络中心等。三级负荷是指其他不属于上述一级或二级的负荷。
1.2供电可靠性要求
由于高层建筑存在着一、二级负荷,因此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应有两个独立的回路供电或采用一条回路电源和备用电源(发电机)供电。高层建筑一级负荷的逻辑联锁必须且重要。《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能源电[1993]228号)第五节第134条、第135条《高层建筑用户》中提出: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应备有保安备用电源,必要时还应自备发电机组等以作为紧急备用。当其中一路电源失电时,母线联络开关自动投入,以保证大多数用电负荷的正常供电。当两路10kV电源均失电时,自备应急发电机组自动启动,并在30s内投入低压母线供电,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1.3用电设备多
由于高层建筑复杂的空间跨度以及各种立足于城市生活的功能设施,使得高层建筑较之于传统建筑需要更多的用电设备。这些用电设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照明设备、通风设备、自动化设施。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功能,需要更为复杂和更为多样的照明设施,这些照明设施通常分为两大类:室内照明和楼面照明。高层建筑尤其是用作商业和酒店的综合体,需要在原有照明系统上增加一部分辅助设施作为建筑整体的外部灯光造型体系,这使得供电系统需要在更多隐蔽工程的位置进行更为周密的布置,即为系统设计增加了难度,也为施工带来了不便。
这些地方在建筑整体完成之后,很难进行后续的施工维护,一旦发生故障,整体功能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高层建筑的通风设施也更为复杂,需要地上和地下两部分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需要围绕通风设施进行更为细致的设计。高层建筑综合体中往往存在比较多的自动化设施,这些自动化设施需要更为灵敏稳妥的电力供应,比如监控系统和电梯系统,是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因为供电问题导致失灵,在进行电路设计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的进行辅助电力维护,以免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2、高层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2.1电源的合理布置
电源的布置应该合理适宜,这和建筑主体的施工不同,施工中为了确保安全往往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之上进行多余的配料和布置,但电力系统的布置应该以此为忌,如果供电的电源电压大于实际的建筑需求,就会容易因为过大的电流引发火灾。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建筑实际的用电负荷,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该采用两个回路进行电流的引导,防止局部发热而引起火灾。如果建筑需要一级负荷的供电,建筑内部就应该设置两个供电电源,防止因为一个电源的失灵而导致供电回路的中断。在一些城市特定的商圈建造的高层综合体,内部商场、酒店、娱乐设施较为密集,建筑单位还应该设置应急电源,防止因为一时的电力间断遭受经济损失。
2.2供电电源电压及主结线
高层建筑由于用电负荷较大,它一般采用高压来供电,供电电压国内多为10KV(香港地区11KV,日本22KV,美国13.8KV)。高压供电系统主结线一般多采用单母线制。单母线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需用的设备少,投资省,经济性好,因而一般高层建筑及工矿企业采用较多。
2.3有关用电负荷的计算问题
对于高层的电负荷计算目前尚无一个权威而准确的计算方法,国内外大都是采用需要系数法或变形的需要系数法及单位容量法等。
2.4变压器的选择
现在高层建筑中使用大容量变压器(单机容量超过1600KVA)已非少见,相对而言,大容量变压器效率较高,但投入时涉及的负荷面一也宽,因此,科学地综合各种因素,再根据各相关专业的用电要求,适当的确定变压器单机容量及其台数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说来,根据空调设备的分组来设置专用的变压器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就可随着空调机组的投切来投切相应的变压器,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5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
城市土地紧张,高层建筑辅助设施用房如换热站、空调机房、水泵房、厨房等而这些机电设备的用电量很大,变电所进楼后靠近这些电机设备,以缩短供电线路,减少电能损失,同时为保证对高层部分供电干线的最大压降不超过允许值,变电所的设置地点应有所选择。住宅小区可设独立式配变电所,也可附设在建筑物内或选用户外预装式变电所。一般来说,变电所的选址有以下几种:①在地下室和最高层设变电站;②分别在地下室、最高层和中间层设变电站;③仅在中间层设变电站。
3、提高供电线路的可靠性
3.1选用合理的供电系统连接设备
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导线和其相关配套设备。在进行供电系统的布局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的实用功能合理的选择导线,这个过程要对后续的扩大电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由于高层建筑的房地产营销策略,很多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不能在初始阶段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用于商业和办公的高层建筑在建设完成后招商还没有结束,这就为建筑的使用功能带来较大的变数,用电需求也相应的产生变化,如果前期的电力系统布置不够合理,就会使得整个建筑物的电力供应处于满负荷的状态,造成火灾隐患。设计者要选择能够充分保障建筑安全的导线,防止由于电流的热量效应而发生老化熔断。与导线
相配套的发电设备也要充分适应建筑功能的变化,在设计中留有提升的余地。
3.2选择尽可能安全的接地方式
想要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更为安全的接地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中,接地系统比以前更为复杂,常常是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合在一处,进行接地系统的整合。首先接地系统的整体电阻要小于我国规定的4Ω国家标准,其次可以结合建筑物的建造基础,如果基础中的钢筋等结构原料可以满足电阻的要求,就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人工接地系统的铺设,将不同高层建筑的基础连成一个接地网,加强了相互供应,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3.3变电所位置的合理设置
高层建筑的变电所要在设置过程中尽可能的靠近电源,并回避使用过程中的震动。值得注意的是,变电所的设备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安装设置的过程中不能安装在浴室、厕所等的下方,防止受到水汽和潮气侵扰,带来使用的可靠性下降。
结语
供电系统是高层建筑的功能基础,需要从业人员不断探究,应当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对高层建筑的供配电技术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从根本上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安
参考文献
[1]易晓东.高层建筑供配电技术方案及其可靠性分析[J].机电信息,2010,(30).
[2]刘清伟.高层建筑供配电技术分析及可靠性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6)
1、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主要施工机械选择的经济分析。
3、缩短施工工期的经济分析。
关键词: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效益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content and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gram; choose the best construction program; exam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evaluatio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econom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each unitprogram in need of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three main areas:
1,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2, the main construction machinery selected economic analysis.
3 to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economic 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gram;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economic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建筑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就要求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支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每个工程项目在施工前就要寻求到适合本工程的最佳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施工方案包括工程的开展的先后顺序和施工流水的安排和组织,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方案和机械的选择,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等。
选择施工方案的目的是寻求适合本工程的最佳方案。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就是为了避免施工方案的盲目性、片面性,在方案付诸实施之前就能分析出其经济效益,保证所选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经济性,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二、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的方法
要选择最佳方案要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标准,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评判施工方案的优劣的标准是其技术性和经济性,但最终标准是其经济效益。
1、定性分析法。是通过对方案的优缺点的分析,如施工操作上的难易和安全与否;可否为后继工程提供有利条件;冬季或雨季对施工影响的大小;能否给现场文明施创造条件等。定性分析法受评价人的影响大,加之评价较为笼统,故只适用于方案的初步评价。
2、定量分析法。是对各方案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计算,如劳动力、材料及机械台班消耗、工期、成本等直接进行计算、比较,用数据说明问题,比较客观,让人信服,所以定量分析法是方案评价的主要方法。
三、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的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施工方案,最终是方案的各种指标的比较,因此建立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对于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方案的评价指标可分为以下几种:
1、技术性指标用各种技术性参数表示。例如,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的技术性指标可用现浇混凝土工程总量来表示。
2、经济性指标反映为完成工程任务必要的劳动消耗,由一系列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及劳动量组成。比如:工程施工成本,主要用施工直接成本来评价;主要专用机械设备需要量,包括配备台数、使用时间、总台班数等。
最重要的是,施工中主要资源需要量,(只与施工方案有关的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施工措施所需要的材料资源。
⑵、不同施工方法引起的结构材料消耗的增加量。
⑶、施工期对其它资源量。
⑷、主要工种工人需要量。可用主要工种工人需要总量、需用期的月平均需要量和高峰期需要量等来表示。
⑸、劳动消耗量。可用劳动消耗总量、月平均劳动量、高峰期劳动消耗量等来表示。
⑹、工程消耗指标。反映采用该施工和方法后预期达到的效果。包括:工程使用工期、(可用总工期、与工期定额相比的节约工期等指标表示)工程效率(可用工程进度的实物量表示)。
⑺、经济效果指标。包括: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材料资源节约额或节约率。
3、其它指标如安全指标、、环境指标、绿色施工指标,风险管理指标等未包括在以上两类中的指标,此类指标可以是定量指标,也可以是定性指标。
四、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示例
1、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选择施工方案首先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然后是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拟定出的若干个方案中加以比较,如果施工方案均能满足技术要求,则最经济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因此,要计算出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
由于施工方案多种多样,故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应从实际条件出发,切实计算一切发生的费用。如果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投资,就要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若不仅仅是再施工阶段的临时性一次投资,由于时间短,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例】某工程项目施工中,有现场搅拌混凝土和购买商品混凝土两种方案可供会选择。原始材料如下:
⑴、本工程混凝土总需要量为5000 ,如现场搅拌混凝土,则需设置容量为0.75 的搅拌站;
⑵、根据混凝土供应距离,已算出商品混凝土平均单价为350元/ ;
⑶、现场一个临时搅拌站一次投资费,包括地坑基础、骨料仓库、设备运费、拆装费及工资等共为50000元;
⑷、与工期有关的费用,即容量0.75 搅拌站设备装置的租金与维修费为10000元/月;
⑸、与混凝土数量有关的费用,即水泥、骨料、外加剂、水电及工资等共250元/ 。
对上述两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分析:
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单价计算公式为:现场制作混凝土单价=搅拌站一次性投资费/现场混凝土总需量+与工期有关的费用×工期/现场混凝土总需量+与混凝土量有关的费用/现场混凝土总需量
① 当工期为12个月时的成本分析
现场制作混凝土单价= (元/ )<350元/
结论:当工期为12个月时,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单价小于商品混凝土的单价,现场搅拌经济。
② 当工期为24个月时的成本分析
现场制作混凝土单价= (元/ )>350元/
结论:当工期为24个月时,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单价大于商品混凝土的单价,购买商品混凝土经济。
③ 当工期为多少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与使用商品混凝土的费用相同?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