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眩晕症急救处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脊髓损伤;院前急救;护理
颈胸腰椎骨折大多数由间接暴力引起,是院前急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外伤性疾病,患者往往伤情较重且复杂,如果急救处理和搬运不当,会损伤脊髓,使患者出现截瘫或死亡[1]。因此,正确的急救和搬运方法是减少患者致残和死亡率的关键。自2011~2012年我们共对45例外伤性颈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和搬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5例(男36例,女9例),年龄15~57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致伤30例,房屋倒塌7伤例。其中颈椎骨折16例,胸椎骨折7例,腰椎骨折22例。
1.2 临床表现 4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伤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起立,翻身困难,损伤部位的棘突有明显压痛。8例颈椎骨折的患者出现头颈痛,活动受限,还有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
2 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2.1 快速对伤情做出初步评估 到达现场后勿立即搬运患者,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状态、受伤部位进行检查,初步判断有无颈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对疑是患者按颈胸腰椎骨折处理。
2.2 建立静脉通道 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有出血者应立即止血,以减少血液的流失。对有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用留置针开通两路静脉通道,快速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解患者衣领,避免呼吸道受压,对头面部有血液,泥土,分泌物的要及时清理,以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和误吸的危险。对颈部损伤的患者打开气道时可使用托下颌法,必要时给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2.4正确搬运患者 用硬担架进行搬运,对颈椎骨折的用颈托固定,有腰椎骨折的用腰部固定带固定后再进行搬运,搬运时,应严防颈部和躯干前屈或扭转,应使脊柱保持伸直。颈椎骨折的患者,应有4人一起搬动,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保持头部与躯干部成直线,其余3人蹲在患者同一侧,2人托躯干,1人托下肢,一起起立,将患者放在硬担架上,固定好患者头部。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搬运时应3人同在患者右侧,1人托肩背部,1人托腰臀部,1人抱住患者双下肢,同时起立将患者放在硬担架上。
3 转送途中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突然发生事故,可出现心情紧张,焦虑不安,对病情恐惧等等不良心理反应,此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及一些注意事项,给患者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转送途中的固定 转送过程中对颈椎骨折患者一定要固定好头部,在使用颈托后用头部固定器固定,无头部固定器者可使用沙袋或患者衣服固定患者头部两侧,腰椎骨折者,应使用腰部固定带固定后再多条安全带将患者妥善固定于担架上,注意保持患者脊柱平直和肢置不变,防止在转送过程中车辆颠簸对脊柱造成损伤。
3.3转送途中的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部表情,肢端有无紫绀等情况,给以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注意观察呼吸,发现有呕吐情况时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转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讨论
4.1急救人员的要求 急救护理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急救技术,在现场处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严格按照护理程序有条不紊的处理患者,认真执行医嘱,避免慌乱情况,以免影响患者病情。
4.2搬运的要求 颈胸腰椎骨折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脊髓损伤,脊髓是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损伤可造成肢体功能麻痹而致残。颈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在搬运过程中,如果搬运方法不正确就会加重脊髓损伤和压迫,引起患者瘫痪和死亡。所以说正确的搬运的方法尤为重要。由于现场的患者家属和群众的急救知识缺乏,可能会采取不正确的搬运方法,导致新的损伤。所以,调度员接到120求救电话时应认真询问,对疑是有颈胸腰椎外伤的患者,应告诉打入电话者不能随意搬动患者,急救人员在出发后到到达现场的过程中要打电话与求助的人员联系,指导周围人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并再次强调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如果现场环境危险必须要搬动患者时,应通过电话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正确的搬运,以免加重损伤。所以,正确的搬运方法和急救措施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2]。
参考文献:
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煤或任何含碳的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对呼吸道无刺激性。人在不知不觉中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从而出现各种中毒症状。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2例,年龄18~70岁,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全部患者痊愈出院后至今没有因复发而再次入院。
临床表现:迅速有效地判断煤气中毒的程度,有助于及时救治,其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度。①轻度中毒:有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心悸,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能迅速缓解。②中度中毒:患者的呼吸及脉搏增快,烦躁不安、步态不稳、颜面潮、口唇呈樱桃红色、嗜睡状态、瞳孔光发应迟钝,吸氧后意识可恢复不留后遗症。③重度中毒:患者呈现昏迷,常并发脑水肿、心肌损害、心律紊乱、惊厥、皮肤黏膜苍白或青紫,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障碍后遗症,严重者可致死。
急救处理:①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保持安静,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氧气顺利输入。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对呼吸微弱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③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④迅速给以高压氧治疗。⑤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心率等病情变化。⑥根据医嘱使用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讨 论
一般人常在无意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而自己不知道,常因中毒太深无法挽救[1]。因此予以重视加强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厂矿、企业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劳动保护,经常监测一氧化碳浓度。生活用煤要安装烟囱保持通畅,严密防止漏烟。防止在积蓄一氧化碳气体的场所逗留,以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份正常分娩,发生产后出血10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本组10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无1例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无后遗症,治愈率100%。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3-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特点是发生快、病情重,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即使来不及孕产妇死亡,也会由于大量失血而导致贫血、感染、乳汁分泌不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所以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本文对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份正常分娩,发生产后出血10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份选择在我院接受分娩产妇6082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108例,占1.78%。年龄18-43岁,出血量500-2000ml。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80例,胎盘因素23例,软产道损伤2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
1.2 方法。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使用容积清,于胎儿娩出后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垫于臀下,收集产后24小时出血量,或采用称重法,以成人纸尿布垫于产妇臀下,收集24小时内出血量。
1.3 结果。本组108例产后出血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无1例死亡病例,无并发症,无后遗症,治愈率100%。
2 护理
2.1 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如贫血、妊高症、双胎或多胎、巨大儿、胎盘早剥等的孕妇均列入专案管理,加强监护,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临产后做好输液、备血和急救用药及用物等准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理原因,也与产妇心理因素有关,如担心不能顺利分娩,担心胎儿健康问题等都可能导致产妇心理紧张、焦虑,因此,在产前要予以心理护理,使孕产妇以最佳的心态接受分娩。
2.2 产时观察及护理。第一产程应密切观察胎心、宫缩情况,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观察,防止产程延长,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避免孕产妇处于衰竭状态。第二产程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若胎儿娩出30分钟后胎盘仍未娩出,则产妇可能出现了胎盘粘连或胎盘剥离不全,此时要给予人工剥离胎盘术。
2.3 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产后出血量多而急,会出现明显的血容量下降而导致的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细弱、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2.3.1 抢救。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马上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使用套管针掌握输液速度,抽血交叉、配组,在短时间内补充血容量,同时按摩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血窦闭合,同时应用宫缩剂,以加强宫缩。缩宫素20单位肌注或静点,卡孕栓肛塞,垂体后叶素及欣母沛治疗等,效果不佳者可采用双手压迫法或宫腔内填塞纱布,24小时后取出。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流量为4-6L/min,产妇休克恢复后仍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防止产褥及再次出血的发生,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2.3.3 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各种检查、配血,密切病情变化。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并记24小时出入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于抢救记录单上,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3.4 护理。给予患者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产后出血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应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发生。
2.3.5 心理护理。大量出血后,产妇抵抗力低下,体质虚弱,活动有困难,应稳定情绪,耐心听取患者诉说,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用药情况的护理,如告知产妇早吸允,不仅可增加母子感情,而且可反射性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教会产妇自我按摩子宫底及判断子宫收缩强弱的方法,鼓励勤翻身,早下床可以帮助子宫收缩,分娩后2小时协助产妇排便,以免影响宫缩,加强营养,促进恢复。
3 讨论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的87.5%,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时间是产后2小时,因此处理第三产程及时冷敷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产后出血抢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产时发现产后出血又需依靠护理人员耐心、细心地观察,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1],严谨科学的态度,审慎和慎独的精神做好病情观察,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特别要警惕产妇大出血休克的一些症状,发现产后出血时要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同时只有掌握了各种抢救常规、急救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2],才能保证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预防 产后出血 监测 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功的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产后出血的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1]。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助产技术,预防产后出血。临产前制定好预防产后出血流程和产后出血急救方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措施,根据孕产妇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做好各项高危因素的的监测。产程中严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精心护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经阴道分娩(包括臀助娩、臀牵引、胎吸、产钳)总数1873例,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 39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8%,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0岁。主要因子宫收缩乏力31例,占出血总数的79.48%;胎盘胎膜黏连、残留6例,占出血总数的15.38%。软产道裂伤1例(2.56%)。其他情况引起出血1例(2.56%)。在这些病例中,有的因妊娠合并症导致出血,但主要以上述情况出血为主,有的出血有相互交叉发生。
方法:加强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⑴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⑵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这类产妇包括:①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②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③有子宫肌瘤剔除史;④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⑤妊高征;⑥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⑦宫缩乏力产程延长;⑧行胎头吸引、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特别是并用宫缩剂更需注意;⑨死胎等。
制定合理的预防方案及处理措施,临产前制定好预防产后出血流程和产后出血急救方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措施,根据孕产妇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做好各项高危因素的的监测。产程中严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精心护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产程严密监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产妇有休息机会。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有指征者适时适度做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肌注催产素10U,并继以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加强产后护理: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因产后2小时内是发生大出血的高峰期,约占80%以上[2]。故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因此,助产人员应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充盈。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同时注意有无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产妇产后较疲劳,易入睡,往往忽视自身流血情况,助产人员应主动观察血压、脉搏、阴道流血量的多少,产妇的表情是否淡漠,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渴、打哈欠、恶心、呕吐等。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产妇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如一般情况尚好,生命体征正常,阴道流血少量,方可将产妇送回病房。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应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以做到环环相扣,达到预防为主的目[3]。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掌握和识别产妇大出血休克的一些症状,如:眩晕、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若产妇有明显休克征象,应立即启动急救方案。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迅速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在紧急情况下可行静脉切开术,以保证输液、输血的进行,防止DIC的发生。临床能否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关键,在积极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以后,均需要输血治疗,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给氧,流量为4~6L/分,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小时后无异常可回病房。
讨 论
产后出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因此助产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实习,提高助产技术,并能及时筛选高危孕妇,加强分娩期监护。临产前制定好预防产后出血流程和产后出血急救方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措施,根据孕产妇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做好各项高危因素的的监测。产程中严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精心护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加强各种急救物品、设备、药品的管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并有专人负责。在抢救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时,既要沉着冷静,又要反应快捷,做到急而不乱,分秒必争,高效率地对患者进行抢救。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妇在最短时间内转危为安,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江森.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56.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位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如何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以2005-1~2011-10我科住院的106例产后出血达500ml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方法和体会,以期达到提高母婴生存率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在我科住院产妇出血达500毫升以上的106例,其中初产妇74例;经产妇3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9例;顺产87例;子宫切除的4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94例(占88.7%);胎盘因素3例(占2.8%);软产道损伤2例(占1.9%);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子宫破裂6例(占5.6%);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79例(占74.5%)。
2 产后出血的护理
2.1 产后出血的预防
2.1.1 加强产前保健。(1)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必要时应在孕期终止妊娠。(2)宣传计划生育,做好避孕宣传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3)对有产后出血危险的孕妇,要加强产前检查,督促提前到有抢救条件的医院住院分娩。
2.1.2 产时预防. (1)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注意产妇的休息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度冷丁,使产妇有休息机会。 (2)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及早开放静脉通路。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予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准确收集并测量产后出血量。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避免过早粗暴地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正确按摩子宫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1.3 产后预防。(1)产后2小时内,产妇应留在产房进行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每30分钟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2)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毫升,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检查宫底和阴道流血,注意观察有无休克症状,如:口渴、眩晕、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3)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4)协助早吸吮、早开奶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5)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畅,以备急需输液。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
2.2 产后出血的急救。
2.2.1 医护人员密切协作,统一指挥,在确定病因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急救措施。
2.2.2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尽可能使用大型号静脉留置针,采取周围静脉两路输液,在未接输液器前可直接采血急送,进行交叉配血、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2.2.3 输液的同时要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方法是:用一手置于产妇腹部,触摸子宫底部,拇指在子宫前壁,其余四指在子宫后壁,均匀而有节律地按摩子宫,促使子宫收缩。
2.2.4 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及指甲颜色、四肢的温度、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休克早期征兆。
2.2.5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4―6升/分,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与节律及吸氧地疗效。
2.2.6 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2.2.7 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出入量记录。
2.2.8 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并处理。
2.3 产后出血的一般护理。(1)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指导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3)保证产妇充足睡眠,鼓励产妇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进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注意少量多餐。(4)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注意防跌倒。
3 体会
3.1 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医院应建立建全孕产妇抢救机构,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抢救、急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药品、器材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尽可能降低产科的医疗纠纷和差错。
3.2医护人员在为孕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要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及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分娩过程中多加关心和爱护孕产妇,使用保护性语言,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向家属通报病情、讲解治疗方案。
3.3产后2小时内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所以我们产科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复旧、阴道流血等情况。每次检查宫底高度时,应按摩子宫,有效挤出宫腔内和阴道内的积血,以促进子宫收缩。
3.4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不管原因如何,首先应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并进一步检查原因。对小量持续性出血也不可忽视。
3.5 产后出血往往有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如:瘢痕子宫存在侥幸心理想自然分娩者、想生男孩而又生了女孩、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隐瞒生育史、婚前生育史、不愿意剖宫产者(有手术指征),以上种种情况,需要我们以良好的沟通技巧,耐心与孕产妇交流,收集真实的资料,发现潜在的危险性。正确予以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使孕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分娩。
3.6 严格掌握催产素使用指征,使用中严格执行用药原则,严密观察记录宫缩情况,确保催产素使用安全。
3.7 教会产妇及家属在腹部按摩子宫、观察子宫复旧、恶露情况的方法。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喂养方法,促进产妇子宫复旧,预防产后出血。
总之,我们必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宣传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卫生保建意识,加强孕前宣教、孕期管理及产褥期指导,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对倡导“降消”项目工作和畅通“绿色通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