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发展的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纺织品;抗静电整理;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TS10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89-03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虽然纺织品的静电放电引起的电击能量较小,但也造成许多干扰,在一些特殊场合甚至造成重大伤害。衣料与皮肤所带电荷极性不同时,使衣服相互纠缠出现“裙抱腿”现象,引起肢体不适感。静电可以对人的机体生理平衡和人的情绪产生影响:短时间的静电干扰会对人的皮肤产生刺激致皮肤瘙痒;长时间静电干扰会使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血液中钙和维C含量下降,导致人们出现焦燥、头痛、胸闷、咳嗽等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引发支气管哮喘和心率失常。纺织生产过程中,静电会影响纺纱织造产品的质量;影响染整加工过程。在原油码头、轻质油品运输领域、加油站由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爆炸或火灾造成多起重大事故。在航空航天领域,静电是造成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燃烧或爆炸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充分认识到静电防护的重要性,对纺织品进行抗静电整理很有必要,而既能防止静电的产生又能保持纺织品原有性能的研究成为纺织科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静电在纺织品上产生的原因

静电(起电)是两种物质摩擦后,接触面发生脱离并在其表面间发生的电子或离子的激动能,出现电荷聚集而产生的。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变形起电以及光电和热电效应等都是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纺织材料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是纺织材料之间的相互摩擦。大部分的纺织材料是不良导体,比电阻较高,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静电。

二、影响纺织品静电特性的因素

影响纺织品静电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纤维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织物结构、环境温湿度等。

1.毛、丝、纤维素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的电荷载体是离子,导电机理为离子导电。研究结果表明,离子移动与纤维结构及其表面状态有关,离子大部分来源于纤维高分子以外的物质如残留的催化剂、添加物、染料等,离子的移动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无定形区内的分子聚集状态对离子移动度影响很大,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离子移动度急剧增大,电导率急剧增加,纤维吸附的水分的离子化,水分诱导周围不纯物质的离子化以及对无定形区域的可塑化等,都能使电导率增加,也就是说纤维内部缝隙及表面的吸附状态对其电导率影响极大。

2.一般织物的结构越紧密,内聚能越高,或者织物表面平滑度越低,越易受到较强烈的摩擦而使温度升高,摩擦时越易首先活化失去电子,从而带正静电荷。

3.环境的相对湿度对纤维和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影响显著,纤维的比电阻、静电电压半衰期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高而降低。温度对纤维和织物的影响比起相对湿度的影响要小很多。

三、纺织品抗静电机理及改善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一般静电现象是电荷发生过程(电荷移动、分离)和消失过程(电晕放电、静电泄露)复杂交错而产生的现象。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达到平衡时就是实际的静电荷水平。纺织品抗静电的机理及其方法可以总结为:(1)减少电荷的产生。(2)加快电荷的泄露。(3)中和产生的静电荷。由静电产生的原因,纺织品抗静电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纺织品抗静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织物表面亲水整理。即用抗静电剂对织物表面进行亲水整理。这些抗静电剂大多数与被整理的纤维有相似的高分子结构。抗静电剂通过浸、轧、烘等热处理与织物发生交联作用而固着,或者是用树脂载体粘附在织物表面。而这些整理剂和树脂是亲水的,通过吸湿作用,加快织物表面的静电荷的散逸从而织物上不会聚集较多的静电荷,使织物的导电性提高。这种方法工艺流程短,投资少,见效快;但不耐洗涤,手感差,受空气湿度影响大。现阶段有用超支化型抗静电剂和壳聚糖整理剂整理的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和持久的抗静电效果,但整理后的织物白度和透湿性有所下降,工艺烦琐,反应条件要求较高。

2.纤维化学改性法。大多数合成纤维比电阻在1013Ω・cm以上,通过改性方法,可以使纤维获得抗静电的性能,从而得到抗静电纤维。这种方法是将抗静电剂渗入纤维内部,如磷酸酯、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或是引入第三体,如聚氧乙烯及其衍生物,使纤维在生产出来本身就具有抗静电效果。现在纤维化学改性的方法有两种:(1)在纤维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其机理和优缺点与织物表面处理相同。(2)与亲水性的聚合物进行共聚或接枝聚合,纤维及织物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风格和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耐水洗性、持久的抗静电性能,但耐碱性差,成本高,而且有些抗静电剂在与其他助剂混合使用时,在综合整理过程中必须要慎重选择合适的抗静电剂,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3.混纺或嵌织导电纱线。目前纺织品抗静电整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导电纤维。如金属纤维(不锈钢纤维,铜纤维,铝纤维等)、碳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把导电纤维以一定的比例混纺,经纺织加工后可以降低织物的表面电阻,同时导电纤维之间的电晕放电使静电消除。这种方法获得的抗静电织物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持久性。现在常用的是有机导电纤维如将CuI等导电分子制备导电纤维,其抗静电效果没有镀银纤维好。碳纤维和金属纤维柔韧性差,洗涤及揉搓过程中会发生脆损,抗静电性下降,同时金属纤维存在染色困难,造成色系不全的问题。

4.涂覆法。将导电材料如石墨、铜粉或银粉掺进涂层中,对织物表面进行涂层。用纳米溶胶和纳米二氧化钛整理的织物抗静电效果好,但耐水洗性一般。现在最新研究的纳米导电粉末铟掺杂二氧化锡(ITO)涂覆在织物上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透明性,且不受气候和使用环境的限制,且性能持久、方法简单,缺点是透气性差。在织物表面镀金属也是一种有效的抗静电方法。镀银后织物的导电性极强,质地轻薄,柔软透气,工艺简单但价格昂贵。镀铜后织物的导电性良好,但手感较硬不透气,服用性不好,耐气候性差。镀镍后织物导电性低于银、铜,但耐气候性好,性能均衡。复合镀如镀铜-镍具备复合金的优点,又能避免缺点。该方法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容易易于控制,织物柔软,服用性能好,可推广性强,具有良好的前景。

四、纺织品静电特性测试评价方法

在早期人们曾经采用的测试方法有吸灰试验法、张帆试验法、吸附金属片试验法。但这些方法测试简单相对的精度也较低,人们也逐步淘汰。对纺织品静电特性的评价有电阻类指标(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表面比电阻,泄漏电阻,极间等效电阻等),静电电压计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等指标。国外对纺织品静电性能检测标准有日本JIS1094-1980《静电行为的评估方法》;德国DIN54346-1993《电阻测定》以及美国的ASTMD 4238-1990《纺织品静电性能的标准检测方法》,AATCC 76-1995《织物的阻抗测试》,AATCC 84-1995《纱线的阻抗测试》和AATCC115-1995《织物的静电粘着性能测试》。如美国AATCC76-1995,84-1995,115-1995标准中只是测试电阻,却没有能反映出材料的静电衰减特性。在我国,采用的是新的GB/T 12703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标准,它分为7个部分:已实施3个部分:GB/T 12703.1―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1部分静电压半衰期》:GB/T 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2部分电荷面密度》;GB/T 12703.3―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3部分电荷量》;另外4个部分正在修订中分别是:第4部分:电阻率;第5部分:摩擦带电电压:第6部分:纤维漏电电阻;第7部分:动态静电压。纺织生产过程中和服装穿着使用中所产生的静电及其干扰的程度都能通过这7个部分的静电测试方法测得。目前针对面料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从测试的方法标准来说,主要有半衰期法、摩擦带电电压法、电荷面密度法,以及针对服装脱衣时衣物带电法、工作服摩擦带电法、极间等效电阻法。这6种方法电荷面密度法适合各类织物;半衰期法、摩擦带电电压法、极间等效电阻法不适合含导电纤维的织物;工作服摩擦带电量法主要适合服装测试;脱衣时的衣物带电量限于服装,可比性差。抗静电性能测试中如果采用GB/T12703中两种以上的测试方法,测出的数据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电荷密度很低符合技术指标要求,但静电半衰期降不下来。所以纺织品静电性能测试也应根据产品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进行。但静电半衰期是静电性能测量的必要指标,它是反映累积在纺织品表面的静电逸散的快慢程度。

五、结语

目前,织物的抗静电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这些工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点,经整理后的织物虽然具有抗静电性能,但可能导致整理后织物的手感、白度及透气性有一定程度地下降,影响了使用的舒适性能,同时还存在着抗静电性能不能持久的缺点。所以在保持织物原有风格的同时,具有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的工艺仍是当今纺织染整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而涂覆法是织物抗静电整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华恩,等.人体静电防护机理探讨[A]//第ll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305-311(307-308).

[2]翟亚丽,等.纺织品检验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91-199.

[3]陈煜,等.超支化阳离子抗静电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3,(11):13-18.

[4]胡志波,等.导电纤维及其抗静电织物设计[J].陕西纺织,2011,(1):58-59.

[5]谢家祥,等.抗静电纺织品的设计和开发[J].现代纺织技术,2011,(6):50-52.

[6]柯贵珍,等.纳米二氧化钛用于涤纶纤维的抗静电整理[A]//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C].2010:174―177.

[7]王瑞莉,等.新型抗静电整理剂ITO(掺锡氧化铟)[J].印染,2010,(16):49-53.

[8]胡雪玉,等.纺织品表面化学镀综述[J].国际纺织导报,2010,(9):62-66.

[9]Ali.H.Development of polyester and polyamide conductive fiber[J].Journal of Material and Science,2005,(40):5365-5371.

[10]陆肖莉,等.纺织品抗静电技术及测试评价方法的发展[J].中国纤检,2010,(10):61-63.

[11]John ments on Method for Charge Decay Measurement[J].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2004,(62):73-80.

基金项目:本文受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CS-1309003项目资助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电建施工 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建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已呈现出“肉搏战”的白热化局面。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走出一条求生存的发展之路,是电建施工企业所必须面对并解决的紧迫难题。

一、电建施工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生存环境恶化,市场危机加重。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去调整规范,电建施工企业大都“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地统筹协调机制。为了在“僧多粥少”的市场中顺利中标,企业便不断压低投标价格,逐步陷入越压价越无利可图、利润越少的无序竞争恶性循环,而随着“煤荒”、“水荒”等资源问题的频繁出现和核电、风电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建施工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市场危机明显加重。

2、流动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

目前,电建施工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业主压级压价和拖欠在建工程进度款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企业又往往会先行垫付材料费,一旦出现结算不及时或应收账款回收不力等情况,企业的流动资金便会不足,资金压力将骤增,这也将直接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货币资金去偿还债务,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运行的危险状态,影响企业保持一级资质以及承揽更多的施工任务。

3、素质人才匮乏,队伍结构失衡。

由于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施工作业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员工待遇偏低等原因,大量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流向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各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造成部分电建施工企业人才匮乏,甚至是断层。同时,企业的队伍结构失衡,富余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比例过高,这让企业背上了的沉重包袱,难以轻装上阵。

二、电建施工企业发展的可行性举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增加,“电荒”在全国不断蔓延。这激发了电建市场的投资热潮,尤其是随着以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为代表的低碳能源经济的兴起,一大批电建项目纷纷上马,给电建施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发展战略。

电建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寻求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扶持,努力申请对低效、无效的不良资产进行清理处置和少量担保性质的短期贷款,缓解紧张的资金压力,顺利度过资产变现前的过渡,同时积极承揽扶持性质的工程项目,实现发展环境的优化,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只能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氛围,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营战略。比较而言,行业整合成立集团化公司是电力施工企业改革发展的最佳模式,有利于把电力施工行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同应对生存压力。另外,在电建低峰时期,企业可进行机械、起重、运输与租赁等业务,提高资产利用率,维持企业发展。

2、加强资产管理,加快资金周转

电建施工企业应围绕打造“优良资产”的目标,在深入调查相关资产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资产整合战略和资产处置方案,重点清理与主业无关的资产部分,如业主用以抵偿债务的土地、房产、股权等,达到盘活整体资产的目的。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是将部分时间较长、回收希望不大的应收账款向外部金融机构出售,盘活有效资产;二是建立严格的工程款回收业绩评价和考核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项目经理作为应收账款回收的第一责任人,将其业绩考核奖金同工程款回收情况直接挂钩,提高项目经理关心工程款回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或减少形成新的应收账款,从源头上避免形成新的呆、坏账。3、树立品牌形象,开拓国际市场。

良好的品牌形象,走品牌化之路是企业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以及提高企业资本积累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将品牌信誉化为竞争优势,拓展到公司的工程和服务中区,不断开拓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力争以较少的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以较小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前期过程中,企业要充分重视市场培育工作,从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队伍素质、服务定位、履约水平等全方位查找不足,查找与先进同行的差距,坚持标本兼治,扬长避短的原则进行全过程更新改造,提高全员的市场、竞争、成本和效益意识。同时,把培育市场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履约的全过程,以良好的履约能力和员工素质不断丰富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优化企业市场环境。

4、强化人才培养,加快企业转型。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成功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拥有更多的人才,这一点在电建施工企业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目前,电建施工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前沿,强化企业人才培养,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关系电建施工企业能否顺利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快建立和形成适合企业特点,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调动职工学习、有利于企业吸纳并留住人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用人机制,培养技术过硬、管理高超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由劳务性向管理型的转变,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玉光. 电建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探索与思考[J].电力建设,2003,(1).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2146-03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of Developed Country’s Typical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HUANG Xiao-juan,LI Guo-jie,WANG Yan,WANG Hua-sheng

(Shen 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China)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s, an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needs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of developed country had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reco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were summarized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gislat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farmer training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Some usefu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in China should be adopt to provide strong scientific surpport, such as sound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and statute system, perfect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service system as well as developmenting rural education and farmer cooperative orgnizations.

Key words: developed country;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echnology support; experience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支撑农村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有利于弥补不足,让我们少走弯路,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1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的典型经验

1.1政府牵头,为农村发展提供立法和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政策和立法为农村科技服务推广提供保障。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制定了《莫里尔赠地法》和《哈奇试验站法》,为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先决条件,后来颁布的《合作推广法》又将合作推广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日本依照1948年颁布的《农业改良助长法》、《农业协同组合法》,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和1999年颁布的《新农业基本法》相继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体系,从而在法律、制度和组织上为农村开发、农民教育与生活指导以及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1];英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立法规定在全国设立必要的推广机构,并明确规定了其任务、职能权限以及编制构成。

1.2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2.1美国――以大学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美国实行以大学为基础,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模式。美国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结合的“纽带”在州立大学农学院,各州立大学农学院均设有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它是美国农技推广工作的中级管理机构。此外,还设有农业试验站,主要对本地农业生产课题进行研究,解答农民生产应用中的问题。

1.2.2日本――以政府与农业协会双轨并行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一是政府所属的各级农业推广组织,另一个是农业协同组合组织(即日本农协),两个系统均由国家和地方县共同出资建立,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2]。政府体系自上而下又分为四级: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普及部、地方农政局、各级农业改良主务课、农业改良所。日本农协协组织庞大,其推广活动包括农业技术指导和农家生活指导两个方面,这两项工作由各农协中的“营农指导员”和“生活指导员”分别负责。

1.2.3以色列――以政府农业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这类推广体系由国家投资建立,以行政管理部门推动为主导,同研究与教育部门联合实施。推广体系隶属于政府农业部门,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负责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机构设置上,主要是按照自然区划设置并实行垂直管理,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支付。以色列政府每年的农业科研专项经费有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

1.3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1.3.1加拿大――最具特色的绿色证书培训加拿大农业职业培训制度中,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成效最显著的当属阿尔伯塔省(简称“阿省”)的绿色证书培训项目。该项目始于1970年,其培训工作由省农业厅绿色证书培训管理办公室主管,设有专门机构和3个专职人员代表省政府进行“绿证”培训管理。对参加培训的个人是免费的,培训者大多为富有管理和实践技能的农场主或熟练技术工人。其培训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阿省的财政预算和教育部门转拨的高中学生绿色证书培训经费。

1.3.2英国――系统化的农民技术教育与培训英国农民教育由农渔食品部农业培训局负责,辅以大批由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的业余农业学校及短训班,如农工夜校、农民夜校、农技训练班、农业青年培训学校等。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高、中、初三个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位证、毕业证、技术证等各种教育目标相互配合,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互结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担任培训任务的教员与辅导员除了邀请农业学院的教师和研究、咨询部门的科技人员外,还聘请有在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任教。为保证培训质量与效率,政府建立了严格的奖励与考核制度,学员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987年,英国还设立了“国家培训奖”,以奖励在技术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3]。

1.4农民合作组织发挥重大作用

1.4.1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成功的产业化模式日本农协既是日本规模最大、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合作经济组织,又是由农民依法成立的,以相互协助、共同提高生活水平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日本农协分为基层(市町村)、地方(都道府县)和中央(全国)三级组织。农协的工作包括:提供农业生产的信息、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从事农村医疗保险、文教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在整个产业化链条中,农户并不直接面对市场,而是由农户组成的农协面对市场,形成了一种“公司+农协+农户”的产业化模式[4]。农协还非常重视农民教育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人才培养,建有完整的农业教育体系,国家设有农协中央学院,各地方设有40多所农协大学及各种研修中心,这也是日本农协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1.4.2韩国农协――国民的生命库韩国农协成立于1961年,它是由农民出资建立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组织。农协分为中央农协和基层农协两级。省(道)市一级不设农协,只设中央农协的派出机构。基层农协以县(郡)乡(邑)农协为主,但并非每郡、每邑1个,而是由8~15个邑组成1个基层农协[5]。韩国农协有四大职能:①教育普及与农业技术推广。为成员农户提供教育培训与支持服务是该国《农协法》规定的农协责任与义务。②建立购销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农协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农业流通活动,包括集中、储存、包装以及各种产品的加工,致力于降低成本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③从事信贷、保险业务,向农民提供资金(主要由农协银行承担)。④充当代言人。一是与政府对话的代言人,二是与社会对话的代言人,三是与国际市场对话的代言人。

2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的特点分析

2.1政府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强大后盾

政府通过农业立法、政策制定、提供低息贷款、兴建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及开拓市场等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由此直接或间接地对农业科技的应用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农业向产业化、科技化发展。为农业科技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等。

2.2拥有健全和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拥有健全和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发达国家农业的共有特征之一。其推广体系均具有以下特点: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推广组织;组建了高素质的推广队伍;有着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拥有现代化的推广手段;有稳定的推广保障,包括法律保障和经费保障。

2.3构建了运行良好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从各国发展农民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实施“全民教育”,大力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通过立法和政策保证了农民教育的发展;政府提供农民教育的经费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灵活高效;非正规农村教育促进了社区发展。

2.4建立健全了农民合作组织

依靠农民的主体力量是推动科技更好地为农村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而农民主体力量的发挥则要依赖于完备的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既是先进科学技术进入农业、农村,先进知识进入农民头脑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农民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通过合作组织保护自己在农产品交易中的权益。

3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特点的启示

3.1健全农业科技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应制定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法规。建立布局合理的科学研究体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体系、精干高效的科技人才体系、协调有力的科技管理体系和鼓励创新的科技运行体系和相关政策法规[6]。其次,建立健全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相关的政策体系。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用于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助或贷款贴息;鼓励涉农企业、科技成果持有者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将科技成果带到田间地头实现转化;培育和扶持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等。第三,应加大奖励力度,完善科技奖励体系,提高奖励的透明度、权威性、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最后,要制定措施来保障农业科技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

3.2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应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工程。通过设立专门的电视广播频道、网站、服务热线等各类信息渠道,因时因地因需地常年向农民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完善并深化农村科技人员培训工程。各级政府要多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把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加强基层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为他们提供进修培训、外出考察等学习机会。第三,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即从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搭配,组建科技支农队伍,分期分批下派到亟需科技支持的农村去支农,以“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技术推广方式,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入户面授、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让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先进的种养实用技术。

3.3发展农民教育

发展农民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基本出发点。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及科技知识培训等。向村民传授先进的养殖、种植技术,从而培养出种植、养殖大户。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让农民们认识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强大推动作用。

3.4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我国农民数量庞大,但都相对独立,大多力量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发展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来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首先,从立法上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的保护。明确农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使其发展更规范,以此来理顺农业合作组织与政府间的关系。其次,政府应对农业合作组织提供政策支持。适当减免农业合作组织的部分税收,对新的合作组织提供一定财政补贴。同时,国家还应设立专项基金,对合作组织的发展、科技普及、低息贷款等给予相应支持。再次,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的管理。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协调农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引导其朝着为农民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及启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51.

[2] 刘志民,郭霞,倪浩.国外农村科技服务的组织框架与政策法规探析[J].科技与经济,2005,18(4):33-36,64.

[3] 邓志军.美国农业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6):59-61.

[4] 林梅.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分析和借鉴[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65-69.

[5] 丁国杰,朱允荣.欧盟三国农民教育与培训的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农业,2008(4):51-53.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范文第4篇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招商引资方法培训会,为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树立了新理念,明确了新重点,交代了新办法,提出了新要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欢迎大家阅读。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听收看了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招商引资方法培训会,为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树立了新理念,明确了新重点,交代了新办法,提出了新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X省长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散到聚、从小到大发展,形成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X个千亿级和X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积累了招商引资的经验做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形成了浓厚的招商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尤其是各县(市、区)和市直、县直各部门共同努力、狠抓招商引资的结果。当前,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要准确把握招商引资工作新变化、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总结提升招商引资已有的好办法、好经验,进一步练好内功,学好本领,紧密结合X产业发展实际,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在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中适应新要求、创出新业绩、推动新发展。要对我市产业缺乏竞争力、创新力和整体实力的现状保持清醒认识。

面对疫情冲击,我市企业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今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近年来我们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外贸型企业,但总量较少、规模较小。我市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2018年的X%,到2019年的X%,再到今年上半年的X%,呈逐步减少趋势。尽管有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我市工业不够强、不够大。做好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下面,就贯彻落实好省会议精神,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明确招商任务,强化责任落实。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是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相关负责同志是分管行业的领导责任人。尤其是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招商引资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组织实施,抓好工作落实。刚到X工作时,我和同志们一起研究确定各(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招引X个X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项目,分管负责同志招引X个X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项目。目前来看,当时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我们要继续坚持好这一有效的做法,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一要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总体来看,目前我市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碰到了“天花板”、进入了“瓶颈期”,推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难度较大。我们一定要咬紧牙关,突破提升,绝不能改变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刚才,X县在发言时讲到,他们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宁可让产业集聚区空起来,也不随意落地企业,经过五年努力,才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我们要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想方设法促进前几任培育的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决不能随意改变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把特色丢失。比如,我们为什么对夏邑印染产业园项目紧盯不放、全力推进?主要原因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抓好夏邑印染产业园建设,才能巩固提升既有招商成果,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近几年,我们扎实推进X电镀生态产业园建设,也是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X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围绕煤化工精细化发展,积极谋划推进招商项目,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X市要进一步坚定煤化工主导产业发展不动摇,积极引进和培育煤化工及配套企业,促进煤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我多次讲过,如果不能把冷链运输核心技术和项目引过来,X制冷产业就会缺乏核心竞争力,就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可喜的是,随着英诺二氧化碳制冷机组项目建设投产,X制冷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X县一定要瞄准制冷机制造向前推进,着力在发展制冷机等核心零部件上求突破,着力在降低成本、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制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各县(市、区)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不动摇,尤其是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肩负起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责任,在前任领导招商引资、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进一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推动我市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在坚持质量和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规模,切实巩固提升招商引资成果。

二要注重招商实效。近年来,各县(市、区)积极探索政府入股、厂房租赁等方式,注重招商引资成效,招引了一批优质主导产业项目。比如,夏邑的恒天永安智能纺织项目,示范区的北汽福田项目。要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产业领先企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结合X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努力引进一批具有资源整合力的“头部企业”。要落实X省长提出的招商重在谈产业发展前景、谈自身产业优势和产业生态等要求,谋划好细分行业招商项目,学习借鉴X、X县招大引强的经验做法,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

要在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上下功夫。坚持把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作为积蓄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通过“”做优存量,通过招商引资做强增量,着力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引领型企业。各县(市、区)要围绕自身主导产业,绘制好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招商重点方向,找准招商引资突破口,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储备库。比如,示范区要依托X项目,在招引电池生产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打造良好产业生态。要按照由生产车间打造生产基地,由生产基地打造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打造资金结算中心,由资金结算中心打造研发中心的思路,招引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落地发展。

三要着力招引农业产业化项目。各县(市、区)一定要把农业作为优质资源,把粮食作为核心竞争力,把优质农产品加工转化作为独特优势来推进,并结合县域特色农业,着力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地位、有网络、有研发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X政﹝2020﹞X号)精神,以创新的做法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比如,省里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业用地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这既是优化土地保障的创新做法,也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举措。同时,省里意见规定:坚持集约节约利用,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前提下,现有工业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征收土地价款差额。各县(市、区)要切实用好这些政策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目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粗放型用地现象较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政策机遇,研究透政策,运用好政策,切实盘活低效用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做好业务指导。各县(市、区)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是加强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平台化建设。我在市委X届X次全会上提出,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强“两个平台”建设,一个是公共服务和资源要素配置保障平台,另一个是基础设施模块化建设、规模化经营、集中式处理保障平台。目前,各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和资源要素配置保障平台都已建成,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整合。近年来,我们着力建设的印染产业园、电镀生态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不仅能够降低生产企业的建设运营成本,而且有利于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助力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和“二次创业”。这些平台我们要进一步建设好、运营好。同时,要加快市人才公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两区”建设,聚集更多咨询、检验监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生产业企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范文第5篇

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巧妙?结合本节课,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先进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可以建立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科教兴国的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法)的获取。

(2)对教学内容(结构、难点、重点)的准确把握和处理。本节内容为理论性较强的经济类知识。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前夜。这一时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进而引起了双方力量对比的逐渐变化。这种变化正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在17~19世纪70年代间的发展简况,特别是英国、美国的发展简况,得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的根源”、“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源”的认识,以利于知识的前后衔接。为此,我设计了“回顾17~19世纪70年代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发展概况”这一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原因。教材在阐述这一问题时,知识点多,琐碎而且重复。如果按教材顺序逐一讲述,不但耗时,而且学生负担过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发展情况及原因的规律性。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的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提高认识;二是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来归纳琐碎的知识点。为此。我为课前学生的预习设计了两道问答题。一道为“英法、美德经济发展共同原因的对比分析及启示”:一道为“联系我国政府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谈谈你的认识”。前者的解答能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者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现实生活的学习习惯。本节课的难点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国家特点。教材在介绍这一问题时。简明扼要。但是,因为其中的名词生涩、深奥,如托拉斯、容克、高利贷等,学生不易理解。我的设计是从国家特点的形成原因人手,将国家特点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一些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3)符合学生情况的学法指导和教学方法。高二年级文科班学生,以高考升学为目标。这决定了教学的要求是:既要讲清知识点、历史概念,还须弄清知识点间联系的方法和对历史规律的总结、认识。本节课的学法指导,我概括为:找规律,教方法。建立联系。“找规律”就是依据史实得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的根源”、“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教方法”主要是针对重点、难点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方法,我推崇的是眉目分明的列表法。“建立联系”就是通过导入、习题等环节。建立由外而中、从古至今、从历史到现实之间的联系和联想。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实施

有了巧妙的教学设计不等同于能上好课。课堂教学是生命个体之间在特定情景下的交流与对话,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正因为如此,即便是非常优秀而又有经验的老教师,也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体现自己教学设计意图的情况。

本节课在我提出“回顾17~19世纪70年代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发展概况”这一问题后,就出现了意外。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感到迷惘,因为他们尚未养成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的思维习惯,对大跨度问题缺乏必要的解题方法。这让我感到为难。如果要解决此问题,必定要花较多的时间,而这一问题又不是本节的重点。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对课文中“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一结论的理解就不很完整。我决定调动学生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付出了25分钟的代价,以至于在处理本节的重点“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原因”时。显得仓促,而本节课的难点“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国家特点”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有心而无时间了。

三、课后思考: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

在一节课内,教师未能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是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们往往有两种无奈的处理办法:要么不顾学生感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拖堂将问题讲完:要么教师带着遗憾离开讲台。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矛盾、顺利地实现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

(1)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置于核心地位,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大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程度。也会考虑全体学生及个性的差异,但是,较少去考虑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每节课学生们的情绪和思维会因为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的情景、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充分的估计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