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特点 要求 原则 方法 内容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艺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善变” 的转变.因此主体性特点是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的本质特点.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启发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学科素质教育艺术,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某一个教学环节,也不是只适用于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在旧课复习、新课导入和知识巩固,授课结尾、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都有所体现.

教育家第斯多德惠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 启发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而且这种创造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艺术贵在创新,启发式教学艺术作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特别是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思维形式和发展规律及不同的特点,依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恰当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具体方法.且不断丰富启发式教学艺术,同时教师个体具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教学观,具有不同的个体特点,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学是有目的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运用教学启发艺术以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使其逐步做到勤思、会思、善思.著名的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首先,教师会运用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反复激发、唤醒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次,勤思还要会思,即教师运用各种启发手段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比较法等一旦被学生所掌握,既促进他们勤思,又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水平.研究发现表明,思维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具有转换功能的.正像赞可夫所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再次,会思还要善思,也就是要运用启发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诸如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等.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目前来看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勤思、会思、善思,达到发展多种思维能力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

运用启发教学艺术必须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提高启发的效果.要针对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启发.以低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往往只能维持原有水准,达不到提高的目的;以高于学生原有思维水平为起点进行启发;没有必要的“垫铺”则会导致启而不发.总之,找不准“基点”,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要针对学生容易出错之处进行启发、学生易错之处,往往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教师应予以启发之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防错,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估计到学生的易错之处,用启发式的形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技能;第二是纠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自我发现错误,自我纠正错误,因而纠正更深刻、更彻底.总之,针对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启发,以改进其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开”通道”.要针对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启愤发悱”,就是要针对学生的求知的兴趣点、思维的兴奋点进行启发.抓住了这两点,就会做到事半功倍,进一步提高启发的效果.

3.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课堂民主气氛,是运用启发教学艺术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我们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检查启发的效果并有效地予以调整.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北京市宁鸿彬老师对学生有“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总之,努力捕捉学生思维的每一束“火花 ”,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闪光点”,并适时地予以“收聚”和“放大”,是启发教学艺术的前提.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的启发.

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自己的信心不够或者是兴趣不足,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可极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常常布置一些诸如:查询一下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大教育家,他们有怎样的业绩,从他们身上你有何感想或者收到怎样的启迪等,在适当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自己交流、总结,结合实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在思想上的这种启发给教学带来了思想的内涵,在使教学变得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品质的启发.

有些学生学习的理念不健全,运用知识的意识十分淡薄.这也是教学与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极为肤浅的知识原理往往花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让学生明白.为此,应极为注重在这方面的开导与启发,抓住生活和课堂的每一个机会,启发学生用知识说话,用知识描述生活,用知识分析事理,用知识理解世界.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从意识中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的距离.这种启发式教育的长期坚持,使得教学更加的轻松.

3.灵感的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迸射出极为智慧的灵感火花,有些思想甚至能令人欣喜若狂.而这些闪光点,一点一点地被发现,被认可,被放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还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会十分活跃.上课时对学生的灵感进行适时的引发,把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出具的观点、方法进行“苛刻”的质疑,引发激烈的讨论.但有时 灵感可望而不可及、不过这样的课堂气氛是老师们十分渴望的.

4.方法的启发

它是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大多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合理.对此,在平时上课时,并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实施,对比过程与效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或者学生共同讨论哪种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而哪种习惯应该是摒弃的,以及怎样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等.在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老师也从不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应该不怎样,而是和同学们一起质疑,适当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从中进行启发教育.

结束语: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应用于素质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应该结合每门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董百志.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

[2]董国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3]陈春荣,孙菊茹,谢云.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4]崔向录.素质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2月.

[5]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6月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启发式;体育教学;方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71-02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普遍采用注入式的而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这在不同程序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将获得哪些效果?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心理学原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1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相结合的统一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传授知识,而且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以教师的主观想象为依据,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之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他们的思维没有被激发起来。这种方法是与实际脱离的,它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窒息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展。从两者对比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注入式不看教学对象,不理教学效果而是一味照本宣科,而启发式则按对象的实际情况去制订施教方针和教学计划;注入式的教学效果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启发式的教学效果则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注入式的观点强调的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即让学生在学习和接受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为被动思维,启发式则认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性,只要善于调动他们,就能使他们原有储存的知识活化,增长才干;注入式以机械的讲授为主,启发式重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基础,贯彻少而精原则,让学生有时间自己多想多练;注入式认为学生只需像听圣经那样深信不疑,但学而不问,实行抱着走的教法,而启发式则要求活跃学风,发扬民主,在提问、讨论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学能力。综述对比,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较为民主而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实现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感知与理解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良好的自学兴趣习惯,进而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

2 启发式教学可采用的基本手段

一堂体育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材本身,而往往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目的。这些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内部基础――学习者心理状态。唯物论指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通过实践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弄清其本质和特点,找出客观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这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心理基础和认识过程原理,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要领、用力程度和方法等,经过反复实践和思维建立完整准确的技术概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进行的效果如何,基本上可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和自学能力的强弱来衡量。但是启发式教学须按不同的实际性去灵活处理,没有机械模式可循。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一些基本手段,将从学生的看、听、想、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2.1 看

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仪表态度和动作示范、直观教具的使用及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实地观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教师的仪表。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穿着、仪表、态度,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注意仪表整洁、姿态端正、举止大方,对工作严肃认真、公正,耐心热情、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型师生关系。

(2)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示范质量,做到示范正确熟练,轻松优美,使学生看了教师的动作示范后有一种美的感受,从而产生欣赏、羡慕、向往和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

(3)直观教具的利用。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时,如动作过程快、结构复杂、动作在空中不能停留或放慢速度等,这就需要借助于动作技术挂图、模型、录像、幻灯等间接直观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

(4)场地器材的布置。在课前采取措施,把上课的场地器材准备好,如跑道的起、终点,跨栏跑的起跨点、栏间步点等课前标画好。

2.2 听

听是启发式教学中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口令。口令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效果。口令喊得好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振奋,动作迅速,整齐而有力;口令喊得不好,不仅收不到上述效果,还会使教学纪律涣散,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发令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预令吐字要清晰而稍悠长;使学生能及时知道教师的口令意图。

(2)讲解。讲解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本课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任务、所学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和做法,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技术、战术的方法。讲解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通过思维建立正确的形象概念,同时还能起启发教育的积极作用。讲解要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目的要明确,态度要认真,不夸张,不庸俗,用词要确切、精练,口齿清楚,语言肯定,表达生动活泼,要使学生能听懂。如果讲解语言重复、冗长、枯燥无味,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提出信号。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适时作出正确反应和正确动作,除可用手或旗来指示方向外,还可用口发出信号,提示学生的练习。

2.3 想

在体育教学中,要按照人的思维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思维,边练边想,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高教学质量。

(1)提问。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检查学生对讲解的理解程序和存在的问题。提问要准确、具体、适时,目的性明确并符合学生的理解程度。

(2)正误对比学生的错误动作。可由教师或学生作正误动作的表演进行对比,以启发学生建立正误动作的差别,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然后再进行练习,以使学生强化正确动作的形象。

(3)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利用学生已知科学知识,联系专项运动理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道理。学生知道了这个所以然,并且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课堂评价。教师在体育课结束时做一个生动简明、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评,指出本课的教学优缺点,肯定成绩,表扬先进,明确下次课要改进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2.4 练

体育教学中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体育教学强调精讲多练、练要适合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训练程度,要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练什么、怎么练?初学阶段可结合完整技术多做模仿练习、分解练习,基本技术练习到巩固提高阶段、重点在于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同时,把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技术较难的动作应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教学。练习的方法主要有:

(1)重复法。即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根据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反复地练习同一动作。运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及其任务要求、对象和项目特点来确定每次练习和重复次数、练习时间和具体要求。

(2)变换法。即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变换练习的场地环境,用越野跑来练习中长跑,变换练习的条件,器械的高低度、轻重量和动作的难度、速度、强度等进行练习。

(3)测验比赛法。在教学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测验和教学比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其中对有些比较枯燥的练习,如单足跳、双杠双臂屈伸等,由于动作单调,学生练习时往往不够认真,如用竞赛法组织,就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辅导诱导性练习。在教学中培养采用的一些辅导练习、诱导性练习,目的就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启发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5)保护和帮助。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安全措施。除了教师正确熟练地运用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应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做好保护帮助,以保证安全,解除同学的害怕思想和依赖心理,以期增强学习信心,完成任务。

(6)课内、课外结合。体育教学仅靠每周两节课,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配合是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督促辅导,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

3 结 论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一、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和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是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将其贯彻和落实于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改革的今天,启发式教学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这是因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仍然采取单纯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的。

其次,改革开放促使人们生活、工作的节奏大大加快,思维方式和各种观念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这正好与青少年儿童学生热烈奔放的心理相吻合。学生对节奏缓慢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对“填鸭式”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有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内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再次,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管采用何种启发方法,何种课堂教学形式,都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避免直截了当地给予现成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问题的解决也要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的有力措施。常听到有些老师埋怨道:学生基础差、头脑笨,启而不发,无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持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是对“启发”含义理解不透。孔子早就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意为:(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心中有了体会)不到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也就是说,一是要把握好启发的时机;二是“启”要有针对性,要恰好“启”在学生心坎上,即启在学生想表达却表达不出之处。再者,“启发式”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愤”“悱”情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因此,创设“愤”“悱”情境应做到:(1)教师应把创设一种学习数学的良好情境当成自觉设计的产物,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而贯穿于教学的始终。(2)注重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样,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情感共融,以情感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情感诱导学生,用积极情感作调节。(3)为了使启发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备课时,教师应能准确地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佐之以适当的启发方法。总之,不能让学生不思考,便将结果和盘托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步步引导,在学生思维障碍处“搭桥”,启发思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下面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设疑启发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水平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必要的疑难问题,启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设问:如果把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怎么看出数值的大小呢?学生很容易得出只要末尾添上一个0、二个0、三个0即可;那么0.6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该怎么计算呢?诱发其思维产生“愤悱”状态,然后教师层层分解,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2.直观启发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其中思维还有动作思维的成分。根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运用幻灯片、图表、实物等教具,特别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启发教学。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认识分数。教师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用手折成四份,再让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剪成四份,并按要求取出1份、2份、3份、4份,分别表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教师要反复强调“平均分”,是谁的几分之几,再请学生把平均分的4份拼成一个正方形,这样,通过剪—取—拼的过程,既达到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较形象地得出结果——分数之和是1。

3.迁移启发

从已知到未知,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新旧知识常常是紧密联系的,温故而知新,新知的获得是以旧知为基础的,帮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智能的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迁移规律。在讲解“未知”时,要帮助学生将“未知”和与“未知”有关的已知进行联系。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注意提供与新的学习课题具有共同的构成部分的材料,使已经获得的知识成为后面引入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材料的基础,确保从已知到未知,以促进学生以旧驭新,不断提高认知能力。

4.比较启发

小学数学概念中有些概念比较相似或相近,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如“周长和面积”“质数”等,因此,为了防止学生对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产生混淆,采用对比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它们的本质差异,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启发方式还有讨论启发、激励启发、练习启发等,对这些启发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交叉组合运用,以收到最优的启发效果。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思考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启发式教学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坚持的。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由于注入式无视学生在学习上主观能动性,而启发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启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里各个系科都有开展,是一门公共课。从这点来讲,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这就造成计算机教学对象的多样性,不仅仅理工科的学生要学,文科的学生要学,艺术类学生也要学。同时计算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状况造成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

而正是因为计算机教学对象的多样,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项应用技能,而是掌握计算机学科的行为思想。

一、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行为,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但是如何备课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却存在分歧,现在的许多计算机教材都配套电子教案、多媒体光盘,这一点是很好的,减轻了教师查找素材的负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造成教师的懒惰,有些教师直接拿这些资料去给学生上课。造成了教材与教师的脱节。

大学计算机教育绝不只是让学生懂计算机,更重要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通”教材,教材、教材配套材料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紧紧扣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即使课堂情况发生意外变化,也能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掌握不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不但不能做到教学偏题,而且会形成课堂无法驾御的尴尬局面。总之,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CPU工作原理那一章讲到了指令,在计算机软件那一章讲到了机器语言,仔细研读教材就会明白机器语言其实就是CPU的指令,在讲授的时候就能够把已学和未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像这些细节问题只有对教材仔细分析了才能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材体系结构有一个把握,让自己提高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师生互动,使教师思考转变为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从小学到大学,很少训练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一些全面发展、能力突出的学生也许很能适应这种方式,但一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许不敢主动质疑、主动阐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姿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科中的某些规范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老师也不是神仙,也不一定式正确。经历了以考试为中心的中小学教育,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评判是非,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学生只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这种转变,而有些学生则需要两三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但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灌输这一观念。课堂上要多加鼓励,甚至可以使用利益驱使,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或回答问题的难易度,适当的增加平时分。另外在课外也要鼓励学生参看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讲TCP/IP模型的五层结构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分为五层?这个问题教材没有解释,我也没有深入的探讨过,我明确地讲我也不清楚,我给出的可能性观点是下层的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我鼓励他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一番的资料搜索,他终于给出答案否定了我的观点:分为五层结构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TCP/IP只是一个协议的集合,即使在同一层中的协议也可以为同层协议提供服务,比如Internet层中,IP协议就为ICMP协议提供服务。这位同学最终认为划分为五层只是为了方便学习。我没有否定他的答案,因为这是他的观点。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能够独立去判断问题,追求答案了。

三、课堂设计,方法得当,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要施行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对课堂设计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在备课的同时一并完成的。有些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多提问,多让学生练习。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表象的,或者说没有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例如,有些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老师心中早已有一个答案,而学生却没有,老师千方百计地想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提出来。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问:拷贝文件有几种方法?学生一个数一个数地猜,猜到三个的时候老师开心了。这样提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学生没有思考,没有一个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时的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主动的思考和准确的表达,使之能够轻松、活泼的获得发展。

例如,在讲CSMA/CD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时候,我把教室比做一个局域网,而我们每个学生比作电脑。我提了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对另外一个同学讲话,别的同学能不能听到?这个问题有两个好处。第一,能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局域网的广播式通信,多路访问。第二,在讲话的同学停止了讲话。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两个人同时讲话,会出现什么状况,应该怎么解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载波监听,如果有人讲话就先等他讲完了,自己再讲。最后,一个我问题是如果两个人同时讲话,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引出了冲突检测重传机制。最终学生们通过这个类比的例子轻松地掌握了CSMA/CD的工作方式。

四、总结

现代与未来的计算机教育,是培育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这不仅是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着眼于和着力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统一的启发式教学,成为现代乃至未来计算机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模式,也是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山而.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教育探索,1998,5.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前年,我顺利的生下了我的宝贝女儿,现在她24个多月了,在哺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忽然体会到了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学生更愿意接受。

1 启发式教学

中医应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问,所谓有黑匣子理论,就是说中医的理论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抽象的很,所以在课堂上讲课,想让学生接受就要相对困难一些。我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苦恼,今年生了女儿,在给她教育和喂养的过程中我发现,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她的好奇心决定了她喜欢什么,爱看什么,爱玩什么,这使我联想到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疑问,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讲的内容上,但是又不要把谜底很快揭开,要让他们有一个思索的过程。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对某个问题还不能解决,但有强烈要求知道的时候,给予开导(即“启”);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经过认真思考有所得,但不十分明确,还不能表达出来的时候,给予提示(即“发”)。朱熹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作为老师就不去开导、不去指点。这句话主要阐明了启发的时机,但是并没有说明怎样去启发学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现代汉语启发共有3个意思:(1)开导其心,使之领悟;(2)阐明;(3)发挥掀开覆盖物;暴露。我们今天所说的启发式教学主要是第一种意思。

今天我们讲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式教学是相对注入式教学而言的,现代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中医学习对很多人而言是枯燥的,在入学之初,让学生们从感性开始认识中医,一味的让他们在头脑中强化记忆什么是五行,什么是六,是很难的,而在课堂上举一些古人或今人成功的案例,会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传达给学生,甚至有的老师连讲都不讲的,将教材上的东西直接读一遍,学生将黑板上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夜自修时自我消化掉,学生只管“记”(包括记笔记和记忆),老师只管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想象力,创新的能力就相对欠缺。启发式教学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正如《论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中心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中医教师实行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教师能够深刻领会、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其次要从中医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如在幻灯片中充实进去一些形象的图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病理现象,把学生不断引入“愤、悱”的学习心理状态,并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继承传统、发展能力的目的;三要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贯穿于中医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把“启发”的条件不局限于“举一反三”,使学生们能够推陈出新。

2 鼓励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