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路桥城市规划

路桥城市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路桥城市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路桥城市规划

路桥城市规划范文第1篇

在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工程中,将桥梁与道路景色融为一体具有重要影响。将其有效进行融合,就能够有效延续地方文化。

1.1桥梁环境景观

在道路桥梁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桥梁景观可以分为线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肌理设计以及色彩设计[2]。在桥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地景、城市景色掺杂在内,这样的设计更具有意义。例如,沈阳一环内的东西快速干道高架桥、天山高架桥等。景观的半生效果其实就是将环境中的景观和谐进行设计。当然,此过程中的环境包括了人文环境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在道路桥梁景观设计中,桥梁应当选择最合适的地形、地貌。桥梁景观对人文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颜色对建设地点自然原声景观的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1.2桥梁景观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方法

在道路桥梁景观形象定位的过程中,需要将市民的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城市的精神体现在桥梁景观设计的理念中。在对道路桥梁景观形象定位之后,桥梁上需要有相应的标志物与标志图案。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应尽可能多样化,进行多样化设计,更能体现城市生活的原动态。但是,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设计应当依据桥梁的尺度确定标志物与图案的尺度。选择合适的纹样进行设计。针对桥梁的标志颜色,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沿用城市的标志颜色。当然也可以依据城市环境、文化标志确定标志颜色。在此过程中,应当选用一个量化的标准,还必须与标志物和标志图案保持协调。另外,在道路桥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景观元素应当依据道路桥梁的附属结构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保持道路桥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还有助于整个桥梁建设的和谐统一。常见的道路桥梁景观元素有座椅、广告牌、电话亭、人行天桥、垃圾桶以及灯具等传统元素。各种元素的相互统一,促进景观效果的形成。

2结语

路桥城市规划范文第2篇

1998年底,省第十次党代会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战略决策。20__年底,路桥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路桥城市化的实施意见》。几年来,路桥的城市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世纪之初,路桥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本文针对路桥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路桥城市化进程的一些看法。

一、路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路桥自1994年4月撤镇建区以来,经济和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1995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3.20亿元,20__年已达96.43亿元;财政收入从2.35亿元提高到8.1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达到10680元和5710元。路桥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各县(市、区)的位次已从1995年的第41位升至20__年的第31位。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全区非农人口由1995年底的3.76万人增加到20__年底的5.71万人,按城镇常住人口计,我区实际城市化水平达35%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金清镇为次中心,以新桥为重点镇,横街、蓬街为一般镇,中心村五个层次的体系等级结构,形成了以104国道、白金线、机金线、机新路为骨架的城镇体系基本框架。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5km2扩展到16km2。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区集聚的速度不断加快,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

虽然建区以来我区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城市化水平略高于全市水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区“农民变市民”这种本质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并不快,城市化发展不仅速度不够快,而且质量也不高,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比,更是滞后。国际上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至少比我们高15-20个百分点。

二、当前路桥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区域集聚度低,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拉力不足

与一些沿海省份、地区相比,我区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明显落后,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一批强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我们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同时也由于小城镇建设滞后,影响了区域城镇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

路桥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已从农产品短缺,转向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过多。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全区现有农业劳动力8.9万人左右,耕地19.29亩左右,劳均耕地只有2.17亩(全国平均劳均耕地面积为5.6亩),今后耕地会进一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会继续增加。

减少农民,仅靠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是远远不够的。在前20年中,发展乡镇企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对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量和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增长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难以拓宽第三产业的就业门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第三产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我区乡镇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没有有效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第三产业难以得到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现代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如美国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现工人(制造业)也仅占总人口的17%,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下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就业岗位来自第三产业。如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四国在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分别为1:1.5、1:2.9、1:2.5和1:1.9。即第二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相应地增加1.5到2.9个岗位。我国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1979年到1996年期间,乡镇企业中的第二产业职工净增7839万,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及其他行业仅增加2739万(不是第三产业的全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为1:0.35。大到全国,小到我区,第三产业还相当落后,就业容量有很大潜力。

从我区情况来看,目前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6.1%,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3%,发展中国家约为45%。这些年来,尽管区委、区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增长速度没有象人们预计的那样快,这与我区城区规模小、人口集聚度低、城市化水平低直接相关。

(二)城市化滞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建区以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9.1%,产业结构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加速调整并有所优化,资金积累和人才引进取得明显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区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任务,正在向以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集约经营、外向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迈进,而且面临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特征的重要转折。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集聚规模。目前全区工业产值的大部分在于乡镇企业,比重超过80%。由于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实现产业的上规模上水平。从前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区经济增长有明显减缓的趋势。这就需要加快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从更大范围来说,当前短缺经济的市场环境已经过去,工业品相对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而造成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化滞后。

(三)城市化水平低,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与全省的情况一样,我区工业化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子,乡镇工业遍地开花,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污染点多面广,治理十分困难,特别是少数镇(街道)污染非常严重,从城市规划上控制已很难起到作用。路桥河网发达,但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水和空气的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区发展硬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创造条件解决这些污染问题,改善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和以城市为主体的人居环境。

我国各类城市和村镇的人均建设用地(建成区面积)分别为:特大城市75m2、大城市99m2、中等城市105m2、小城市132m2、建制镇149m2,而村庄则为168m2,比城镇的平均用地108m2高出60m2,我区的情况也是一样。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从人口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 来看,虽然几年来都在逐步提高,但整体上市民的城市意识仍很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路桥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全球竞争主要表现在城市竞争。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既是我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目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这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有效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提升路桥的城市竞争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确立“四高”目标:

(一)高起点规划,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推进城市化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路桥应突出路桥特色,根据目前经济较为发达、地域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按照“拉大空间、注重特色、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建区后,我区先后完成了分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全部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大部分的中心村建设规划,以及4.32km2的远东商贸广场城市设计、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1995年编制的分区规划在规划近期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由于路桥的建设速度很快,目前,原分区规划的远期20__年规划用地已基本实施完毕,但规划调整还未确定。近年来,这种规划滞后影响工业、商贸业发展的状况已日益显现。20__年全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先的4街道7镇1乡变为6街道4镇,20__年底,城区6街道国内生产总值57.69亿元,占全区的59.8%。6街道总面积达124.2km2,占全区45.3%,建成区面积16km2。鉴于这种状况,推进路桥城市化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规划。一是根据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制定加快路桥区城市化发展的规划纲要。二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由于我区建制镇很少、城区比重很大,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很不合理,因此,再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就没有必要。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可以明确城区与建制镇及中心村的相互关系,包括交通联系、基础设施安排、工业区布局、市场布局、其他功能互补等,科学指导并加快路桥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突出城区中心城市的功能,抓好分区规划的调整工作。分区规划要将桐屿、峰江纳入,要着重考虑道路交通体系和关系路桥发展命运的工业、商贸业发展空间。在新一轮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着重要规划和建设好五个组团:一是旧城组团。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为契机,精心保护,延续历史,创造时尚,弘扬文化。二是远东组团。在原有4.3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规划区扩大至10平方公里,建设一个新兴的以商业、居住、科教文卫设施为重点的新城区。三是绿心组团。以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体,建设一流的游乐区。四是西部组团。以吉利汽车及新建火车场站为契机,带动制造路桥、交通路桥以及物流中心的建设。五是南部组团。在路南、峰江、新桥一带建设高档次的农业生态旅游区、生产资料园区和工业园区。四是做好各建制镇的总体规划,重点是次中心金清镇,要将其作为路桥东部的另一个城区来对待,为金清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带动效应提供规划保证。五是要按城市居住小区的要求抓好中心村建设规划。

(二)高标准建设,全面改善城市化发展空间

1、建设“生态路桥”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区域之间的竞争力逐步加剧,城市发展环境已成为第一竞争点。美化城市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增强城区的集聚辐射作用,加快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必须致力于城市生态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

一是绿景观建设。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充分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绿地、阳光和空间。绿地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从有益居民身心健康,还是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来说,绿地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公共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都很低,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我们要以分区规划确定的绿地为基础,制定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和年度绿化计划,大力抓好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地等各类绿地建设,努力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特别是要以灵山、石浜山、莲花山、南山、白云山等山体旅游开发,沿山景观带及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建设生态空间和休闲空间。

二是水景观建设。路桥属于江南水乡地带,河网密集。城区河道总长近40公里。城市中的水是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好好加以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建设品位,改善城市环境。但目前我区的河道普遍淤积严重,破坏较多,污染严重。河道疏浚整治是新一轮水利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因城区许多河道地处建筑密集区,涉及大量建筑拆迁、桥梁改建、管线铺设等,整治难度很大,但我区必须以南官河、山水泾等重要河道为重点,结合河岸区块的开发与建设,有序、高质量地推进河道整治工作,逐步美化我区的水环境。

三是居住区建设。加强居住区建设是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自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居住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21世纪的首要命题。改善和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也是国家重要的社会目标。路桥是新兴城市,居住区建设存在不少缺点。如因规划起点不高和开发上的缺陷造成居住区“先天不足”;因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环境和社会效益,导致配套设施不足、绿地匮乏、空间层次混乱;缺乏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人性化的重视,加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居住区缺乏交往空间、社区环境凝聚力不足。重新认识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切实加强居住区建设,对路桥城市化的推进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居住区的一切建设都是为居民服务的,居住区规划和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把方便于人、关心于人、服务于人放在首位。要注重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规划要充分体现居住区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时代性和灵活性。居住区的整体设计必须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整体环境的空间轮廓、群体组合、 单体造型、绿化种植、地面铺砌、环境小品、色彩运用等一系列环境要素进行整体把握。要考虑发展的需求,在小区配套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小区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善住宅的功能。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一个良好的住区应该体现出人类居住地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和社会目标。

2、建设“交通路桥”

交通设施是城市化发展最基本的基础设施。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建设,我区已修建交通道路近30条,基本建成区域交通骨架。当前,我区必须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一批重点交通道路项目的实施,构筑互联互通、配套齐全的交通体系。抓好台州新机场、铁路线及场站、台州大道、黄琅码头、路桥至泽国一级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路院一级公路、滨海大道、白金线拓宽等交通建设,健全对外交通和区域交通网络。抓好西南外环线、北环线、工业区中心大道北延、双水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分流过境交通。抓好腾达路东西延,南官大道南北延,南山街西北延,吉利大道南北延等道路建设,墨池路、卖芝桥路、月河街改造等,完善城区路网体系。根据分区规划,加快其他主干路网建设,拉开新区框架。滨海大道、台州大道等建成后,可以和现有的国道、省道、县乡道等组成便捷的区内交通网络,能迅速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区内文化、娱乐、教育、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3、建设“商贸路桥”

路桥是台州市的商贸城区,路桥的城市化建设应以建设现代化商贸城为目标,紧紧把握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为主线,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推进传统专业市场整合重组和功能创新,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加快商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商贸路桥”建设首先应超前规划市场体系、市场设施。规划布局上应按照批发市场郊区化原则和同类型市场相对集聚的要求,在空间上重新组合位于老城区中心的专业批发市场及新建扩建市场。根据现状分布及发展空间要求,可考虑在城区北部、东南部和西部布局远东商贸区、生产资料类市场园区和生活资料市场园区。

在转移出部分批发市场功能后,可以在城区中心建设中心商业区。对中国日用品商城10万平方米的建筑进行整体改造,以拓展零售功能为主体,建设室内商业街,开设大型零售超市以及家电大卖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置换出批发功能后,可结合旧城改造,建设与十里长街整体风貌相协调、具有路桥特色的集购物、旅游、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在城区主要商业街富仕路、邮电路、卖芝桥路、银座街区块建设大型商厦和服装、电器专业街区,力求建成高档次的台州零售商业中心。

其次要抓好商贸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物流业和会展业。当前,物流业被许多城市摆到很高的位置。物流业在许多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发挥的作用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带动力的产业。会展业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这两个产业在台州市域内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路桥抢先一步发展物流业和会展业,可以占据新世纪产业高地,带动商贸业和其他三产发展。当务之急,路桥区要抓好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和台州市物流中心的建设。第二步要抓好各专业市场及中远期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4、建设“制造路桥”

工业化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是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依靠企业积累财力、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壮大规模。

20年来,我区走了一条以农村工业化为主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条特殊的工业化路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区工业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区已形成汽车、摩托车及其配件、节日灯、塑胶、机电、鞋帽、制冷等支柱产业。但我区企业普遍存在“三低”现象:一是产业层次低,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附加值不高;二是组织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松散,分工协作度低;三是集聚度低,公用设施难以共享,环境成本高昂。为尽快改变乡镇企业这种分散落后状况,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推动,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应统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园区的水、电、路及污水、固体废料等处理以及员工宿舍、管理用房等可共建共享,也可依托城镇,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将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小企业向城镇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

当前,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除大力抓好吉利汽车工业城等在建的工业园区建设之外,还应尽快在金清、蓬街的东部腹地规划建设市级或区级的大型工业园区,吸纳大多数工业企业,形成制造业的大型基地,这对于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和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质量经营,全方位筹措发展资金

推进城市化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首先,科学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强政府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利用区位、功能、性质、开发指标,基础设施布局等综合因素对地价的作用机制,挖掘城镇土地的潜在价值。有条件的城镇可建立专门的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筹集和运作城镇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其次,大力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社会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放开对民间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限制,大力推行对项目投资主体的公开招投标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公有民营、民办公助、公办民助、自建自营等方式,吸引私人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入城镇建设。再次,改革公用事业价格收费制度。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对供水、燃气及污水、垃圾处理等进行收费,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企公开”、“事企公开”的原则,推进企业化经营和政府的合同制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保证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高效率运营。

推进城市化应当是一个城乡土地总量和存量利用结构调整,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密度和利用效益,降低城乡建设总用地的过程,是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根本途径。我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防止盲目扩大城镇规模、乱设农居点、乱占耕地、无序开发。应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鼓励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鼓励土地置换,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居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规划区选址,可允许乡镇企业在征得被置换用地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同意,并签订协议的前提下,将原厂房用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

应进一步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规范城镇土地批租。抓好土地收购贮备中心的工作,加强土地市场的调控和监督,要加强供地计划管理,对近期要建设的规划区内用地,特别是工业区和住宅小区近期建设用地应进行一次性预征,先办理“农转用” 手续,储足土地,随时满足建设需求。

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路桥在市场资源、河道资源、民营经济资源和商业文化资源等优势,走综合经营城市之路。

(四)高效能管理,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路桥区应切实改变目前城市管理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局面,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子,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内容的多元化,努力构建“统一指挥、统一职责、综合管理、条包块管”的城市管理框架。应坚持依法治城,注重法规建设,严格依法照章办事,克服管理的随意性。

路桥城市规划范文第3篇

一、上阶段工作情况

尽管受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土地、资金从紧,以及征地、拆迁困难等影响,都市路桥项目建设在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总体完成情况仍较好。截止9月底,有15个项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30个项目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31个项目因资金、天气、规划调整等原因延缓了实施进度,有11个项目由于土地政策、征地、拆迁等较大问题而严重延缓工期或无法推进。

(一)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完成较好,路桥分区规划,新行政文化中心区块详规、远东商贸广场西扩区块控规、中部工业区商业街区城市设计等规划已通过会审,并上报审批;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方案正在修改中,给水、排水专项规划正在设计委托中,村庄布局规划方案、金清镇总规方案已基本完成,其它一些规划编制也都比较顺利。

(二)城市设施建设

1、交通设施建设。因用电紧张,滨海大道一期工程进展受到影响,现路基、桥梁已完成,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已完成招投标,预计能在11月份完成;椒新公路路桥机场北段改造工程、路泽太公路北延工程、椒新公路泉井至新桥改造工程因受土地政策限制,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双水路(银安街-徐翁泾)因涉及后蔡、前蔡、三角陈等村民房拆迁,目前停工;腾达路西延因涉及徐翁村民房拆迁及土地等因素目前停工;银安街北延因涉及蔡於民房拆迁,目前尚未动工;中心大道已完成路基填筑、排水、排污,推进较为顺利,能在年底前完工;洋叶村二条半圆弧道路正在进行路基填筑。

2、水电气设施建设。市供水二期工程已完成管线铺设测定、土地丈量及管线内的青苗评估工作,并已上报农转用供地审批;供水保障工程已按时完成;城区截污工程进展良好,已基本完成单位排污纳管工程,螺洋干管、桐屿干管、迎宾大道东西延干管已完成,峰江干管及樱花路干管已完成工程量的一半以上,1#泵站已完成,4#泵站已完成工程量的50%;污水二期工程正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管道燃气工程已敷设主干管300m,望景湾小区庭院管网已完成70%,新安安置小区庭院管网已全部完成;电力设施建设总体推进良好,220kv双水变、110kv横街变主控楼快要结顶,城区配电网建设已完成9座开关站和6条线路。

3、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路桥小学扩建工程、桐屿中心小学搬迁工程均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南山小学因资金无法保证而停建;恩泽医疗中心已完成立项上报工作,疾控中心办公业务用房土建工程招标准备工作已完成,二院迁建工程已完成土地征用上报工作。

(三)重点建筑工程。部分进展比较顺利,如世纪大厦已完成初勘和方案设计,可在年底前开工,三友大厦已结顶,电子数码城已完成桩基工程的40%,市教材发行中心已建至三层,质技监大楼桩基工程已完成一半,家私城扩建已完成投资1970.3万元,塑料化工市场二期已开始打桩,山水华庭小区已完成投资额3.6亿元,部分多层已结顶;水天一色小区已完成填渣,开始打试桩。部分项目因拆迁问题突出,推进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商业银行大厦方案已评审,涉及松塘村22间民房拆迁未落实;玉峰大厦方案调整完毕,涉及松塘村5间民房未拆迁;装饰城二期工程建筑方案正在调整,后蔡村征地拆迁未落实;龙头王村旧村改造,将开始土地征用工作,因工业企业、学校安置地未落实而难以推进。而另外一些项目还处于前期阶段,因土地、政策等问题推进缓慢,如华东塑料城规划正在调整中,业主还未确定;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规划选址已上报市局,准备地质勘探;恩泽医疗中心还在项目审批中。

(四)市区环境美化。河道整治工程因受汛期影响及政策处理难度大等原因,进度稍显滞后;世纪公园、文化公园因选址未确定而停建;南山植物园、花木桥花木路、山体游步道及景点建设已基本完成;城东公园、莲花山生态体育公园、肖王生态居住区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旧城改造及安置房工程工期比较紧张,施工难度大;路北三山小区、沧前车安置小区因拆迁未完成而影响工程施工。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对照现代化推进年排定的进度计划,都市路桥建设的许多项目进度滞后,完成任务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所剩时间不多。在最后一个季度,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准着力点,突破难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我们的许多项目都涉及到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以及业主单位,虽然都明确了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往往出现错位、缺位现象,把许多保贵的时间“落在路上”,导致工程延误。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加快各项目的推进速度。

路桥城市规划范文第4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河海大学有水力学与流体力学中心、环境水利科学研究所等与该专业相关的机构;沈阳建筑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

建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建筑学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天津大学的建筑学一级学科也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拥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最早开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拥有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建筑大学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风景园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队伍最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园林教育基地,全国排名第三,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东北林业大学为东北地区园林教育最好的学院,全国排名第五,拥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博士点。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我国仅有两所大学设置该专业,其中同济大学是首批设置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高校;开设该专业的另一所高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中南大学拥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博士点,优秀学生可本、硕、博连读;西安理工大学依托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等学科优势,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山东科技大学的“地下工程实验室”为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长安大学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底蕴长远,方向为道路,有交通部的大力扶持,号称亚洲唯一的专门公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福州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城市规划: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三所学校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大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路桥城市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城市;规划

1. “生态经济”概念与相关研究

“生态经济”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尔丁(Kenneth Boulding, 1966)出版《一门新的学科―生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协调”理论中,生态经济协调的核目的在于如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平衡上。城市的实质就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特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将进一步要求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生态经济城市”与在目前社会界流行的“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当前在探讨“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时,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生态城市”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低碳则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交通和城市发展形式。相对来说,生态经济城市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多样的衡量标准。

生态经济城市规划,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是以“人与自然协调”为规划原则,在多学科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态经济规划技术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广泛的部门协商和公众参与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等来实现城市复合系统的良性运转。目前,城市规划已从基于解决具体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常规规划路径如彼得.卡尔索(Peter Calthorpe,1993)提出的“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 Development,TOD)和安德雷斯・杜安伊和伊莉沙白.普拉特夫妇(Andres Danny& Elizabeth Plater, 2001)提出的“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发展为“一体化规划发展模式”,如集能源、交通、水、固体废物于一体的城市规划―哈默比湖城(RonaldWennersten,2007)。

2. 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

湖南最大河流湘江,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湘江孕育着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自古以来,湘江就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通江达海的航运河流。国家经济战略向内陆中部转移之后,对其重视度日渐提高,湘江经济走廊势必逐渐发展壮大。湘江作为湖南沿江带城市群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滨水景观,同时,在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态基底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规划措施

2.2.1总体规划策略

我们把湘潭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定位为湘潭的城市名片,文化之源、生活之乐、休闲之所、生态之谷。其总体规划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

2.2.1.1结构规划

形成“生活居中,产业两头”“商贸入城,休闲临江”“拥抱湘江,江城联动”圈层发展,梯度推进,江城共生的整体发展结构圈层发展:区域空间发展以湘潭城区为核心,向南向北,圈层发展;商业商贸旅游为中心,居住向外,产业两头;绿地东西向楔入分隔,层次分明。

梯度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为沿江至城市内部,东西向梯度推进,沿江以服务休闲,生态绿化休闲为主,商贸入城,工业外拓。江城联动:沿江产业功能,与城市广大腹地产业功能共生共融共进,空间格局透江透绿,绿脉通江。最终形成,内外衔接,有主有辅,绿蓝相间的和谐城市蓝图。

2.2.1.2功能规划

坚持腹地与沿江统一策划的原则,加强城市功能的延续性,共生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兼顾的原则,积极保护滨江岸线的自然生态环境。打破岸线利用的条块分割,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增加生活岸线和中央商务岸线长度,增加滨江公共空间。对重点地段编制相应的规划,并在土地利用规划上加以落实。

2.2.2详细规划策略

2.2.2.1道路结构规划

①两纵十横:跨湘江的10处城市道路桥梁以及沿岸的滨江大道构成湘潭湘江经济带的核心道路交通系统。加强城市主要道路,过江桥梁与城市铁路站场,城市快速路的联系,将外部交通利用最大化,建立起城市快速交通系统。②增加雨湖大桥:在一桥与三桥之间增加一座桥梁(雨湖大桥),疏解一桥交通压力,连通旧城旅游区、火车站和新城行政中心区。远期预留壶山过江隧道位置。③沿江大道分段控制:九华片区沿江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50-60米宽,车行道为双向8车道;万楼片区到一桥,沿江大道控制红线40米宽,双向6车道;湘江三桥至望衡亭东侧附近道路控制红线为30米宽,双向4车道。

2.2.2.2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区域整体公共设施布置原则为:商贸入城,休闲临江。由现在的“双城记”走向“复合中心”将人流量大、商贸性强的商业活动布置在远离江边用地条件更适合的中心区域,而休闲、文化、娱乐生态等优雅闲逸的活动沿江布置,打造诗意湘江的生活。湘潭的城市规模和发展趋势,应该由两岸“双城”式的分离发展,走向以文化休闲为中心的复合式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湘潭市的核心区,从而提升城市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规划形成“一主三副”公共设施系统:一主:河东河西复合中心,城市的主中心;三副:万搂、板塘城市副中心;九华滨江新城副中心易俗河新城副中心。同时,在各社区的中心规划相应的商业公共设施,满足社区发展需要。

2.2.2.3生态绿地系统

湘江要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生态基础是前提条件,生态安全,尤其是水生态安全。重点防治水污染,在湘江综合水利枢纽建设后,由于水流速降低,自净能力下降,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沿江截污管网,将污水排放至于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湘江生态带是区域生态的核心,在确保湘江水生态的基础上以间隔渗透绿地的形式楔入两岸,将生态“带”延伸为生态“网”构建更全面的生态绿化体系。结合长株潭绿心的背景山体,形成外有群山环抱,内有碧水蜿蜒的依山傍水,交织渗透的生态网络体系,也是“山水湖南、诗意湘江”的基本保障。

2.2.2.4滨水岸线规划

1)景观规划:以自然柔性植被缓坡岸线为主,以人工块石驳岸为辅,局部点缀人工亲水平台硬质岸线,同时充分利用湿地本身自净功能,过滤水中杂质。水域种植莲藕、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并养殖一定数量的水生动物(鱼类),将自然景观与经济作物结合起来,争取获得双丰收。

2)功能规划:根据功能规划,沿湘江由北往南,功能带组合依次为九华北段生态公共岸线、九华金沙滩开放岸线、昭山自然岸线、九华生产岸线、易家湾生态岸线等18段滨江岸线。

2.2.2.5防洪排涝规划

湘潭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季节性较强,春夏之间,降水量集中,秋季多旱,暑热期长。结合道路以及排水管道的走向。43米以上区域的排水直接排入湘江,43米以下区域的就近排入河道水体,日常直接排入湘江,洪水期由排渍站排出。

为确保防汛安全。拟建的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将会起到调蓄作用,减少湘江水患的发生。湘江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降低洪水爆发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