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子产品 外部破坏力 安全性 精度 可靠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电子产品结构的外部破坏力的不断降低可以让电子产品更加耐用,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使用精度更好。本文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电子产品的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减少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的有效方法:做好密封工作,保障结构完整,避免过多的受环境影响;做好减震缓冲工作,避免机械因素对电子产品结构外部造成破坏;做好屏蔽工作,避免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加装保险装置,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的结构设计,方便后续维修;尽量做好检测装备,有助于及时的发出警报。

二、子产品的特点分析

1、电子产品的组成相当复杂,密度非常大。电子产品比较精密,其结构组成复杂,密度大是其主要的特点。由于电子产品结构复杂密度大,所以在结构设计上要求更合理。2、工作环境变化多样,外部影响大。电子产品工作的环境大都为环境比较复杂,温度湿度要求比较高,电磁干扰等影响比较大等等。3、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电子产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各种精确的数据,所以对于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准确度要求比较精准。4、功能要求和精度要求都非常高。电子产品对操作控制的要求更高。将精密机械应用当中,也是其发展当中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三、减小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的方法

1、做好密封工作,保障结构完整,避免过多的受环境影响。电子产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温度和湿度对电子产品的影响都比较大。通过复杂的外部环境,容易影响电子产品的外部结构,对电子产品的使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此,为了减少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必须做好电子产品的密封工作。通过良好的密封工作,保障结构的完整性,这样让电子产品在受到温度和湿度影响时,受损情况不会太严重,对外部环境会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做好电子产品结构的密封工作非常关键。

2、做好减震缓冲工作,避免机械因素对电子产品结构外部造成破坏。电子产品除了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外,还容易受机械因素的影响。通过外部机械因素的影响,会对电子产品结构外部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要想降低机械因素的影响,减少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必须做好电子产品的减震缓冲工作。通过做好减震缓冲工作,对外部机械因素影响产生一定的抵抗,可以保障电子产品的有效使用,提升其结构完整性,保障其良好的使用寿命。

3、做好屏蔽工作,避免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也会对电子产品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会容易造成电子产品精度不准。为此,做好电子产品的屏蔽工作,是减小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设计人员,在其设计上,将屏蔽工作考虑进去。首先考虑设计的电子产品的使用环境,在使用环境下,会经常出现哪些电磁干扰信号,根据电磁干扰的特点,来加装屏蔽。在做好屏蔽工作后,尽量在实际环境下进行试运行,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4、加装保险装置,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险装置的合理使用,也可以有效的减小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在拥有保险装置后,在超负荷下,保险装置就会起到作用,对电子产品的整个部件起到保护,保障了电子产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后续正常环境下,只需要更换保险装置就可以再次使用,使用成本降低,使用寿命提升。

5、合理的结构设计,方便后续维修。整体结构便于维修,比如可以使用快速装拆结构,折叠式结构等。

6、尽量做好检测装备,有助于及时的发出警报。电子产品结构设计要想更加合理,必须加装检测装置,这样在拥有检测装置后,一旦遇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的发出警报,给操作人员警示,提前做好安全操作。尽可能的避免电子产品损坏。

总结:在以后的电子产品设计中,必须不断的完善其结构设计方案,优化其结构设计方案,规范生产步骤,尽量保障电子产品少受外部环境和气候等的影响,保障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保障电子产品的使用精度更灵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减少电子产品结构外部破坏力,才能让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加让用户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刘丽伟. 科技风. 关于创新电子产品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 2016(02)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智能控制;项目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Vocational"Intelligent Control and Programming"Course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Xia Guangwei

(Wuhan 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L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work to go,and ultimately the students'zero distance'posts,these are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concern.We are in the"Intelligent Control and Programming"cour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pproach,optimization and knowledge through the project of re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poi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to develop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kill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Curriculum;Intelligent control;Project-based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这些都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关注的问题。并且,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考察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实践经验,有没有参与过实际项目的开发。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表明:通过项目的优化和知识点的重构和整合,在提高实训的效率与效果,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等方面,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它使我们的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课程来源及定位

(一)专业调研与岗位分析

组织专业教师走访多家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采取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和回访毕业生等形式,了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主要是电子产品生产、智能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技术服务3个方面。以上职业领域主要包括5个就业岗位――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电子元件采购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电子产品营销、电子产品售后服务。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电子产品制造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子材料采购,电子产品制造、检测、调试,工艺管理及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研发、维护、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电子技术领域的生产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分析、提炼,将专业能力中导线与电缆的识别与使用、微处理器的应用、电子产品性能的测试以及电子产品现场安装、调试、维修和应用等能力归纳为选、读、焊、写,测、装、调、检、编、设等10项职业能力,因此确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课程性质与定位

《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单片机技术进行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面向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调试等主要岗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主要作用,因此确定本课程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四)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智能电子产品的调试与应用等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确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2)了解单片机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3)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及指令系统。(4)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选取了人才培养目标10项职业能力中的6种。(1)测:会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2)编:会使用keil、proteus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运行及仿真。(3)装、调、设:会制作、调试、设计简单小型智能电子产品。(4)写:会规范撰写设计报告。

3.素质目标:(1)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2)培养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3)树立质量、成本的意识。(4)养成交流与协作的习惯。

(五)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取电动玩具开发为载体。与深圳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得实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蓝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考评标准的制定以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参考了电工、电子仪器仪表装调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员等工种对智能电子产品调试与应用技术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智能电子产品调试与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图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单片机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生活中常见的电动玩具、电子广告牌、电饭煲、汽车导航系统、数控机床设备等,均用到了单片机技术。经过对比,我们选择了电动玩具作为项目制作的载体。本课程具有注重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根据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项目设计,设置了基本训练项目和拓展训练项目,构建能对学生相应单片机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的工作任务,并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课外竞技训练项目,以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

(二)内容序化

项目及任务的设计遵循从运用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到控制外部设备,最后到设计实用产品的规律,前面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共40学时。课外竞技训练在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教师自主命题,学生课外完成,不占课内学时。本课程在大二上学期授课。

(三)表现形式

课程组教师与深圳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编写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与武汉天蓝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写了项目教材《智能控制-射频卡项目》,课程组还编写了《学生创新设计方案集》和《学生评价》等校内教材;制作了学生工作页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录制了教学视频;制作了精品课网站;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了智能控制-射频系统。为不断规范和完善《智能控制与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课程组教师与相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制定了课程标准,其内容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实施要求、标准说明及评价等方面。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和实物制作相结合,课内教学、课外二课活动、竞技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1)课内学习。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加实物制作的课内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简单程序的分析、设计、调试能力,培养学生单片机的基本应用能力。(2)二课活动。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加深和巩固单片机基本理论、强化基本应用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对单片机的技术应用能力。(3)竞技教育。通过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单片机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

2.考核反馈。(1)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3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方面;专业知识考核占30%,通过理论考试测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项目训练成绩占50%,包括专业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自测系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教学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交流、作品评价、课后作业等直接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通过教学系部、学院督导(查、听、评)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等途径,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程度和学生运用单片机知识、技能的水平,不断改善教学。

(二)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学过程按照5个步骤进行,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结合虚拟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实践场所实现教学。

2.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教学软件辅助监控课堂教学;利用keil、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的虚拟仿真;通过精品课网站实现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和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将教案、课件、授课进度计划等资料上传,实现网上辅助教学管理。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5个步骤进行,如图2。下面以显示系统的制作的项目5输入输出接口与红外线传感器应用――(4学时)为例具体说明。

图2:教学过程

任务布置(1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实物等途径展示产品效果,让学生明确产品功能,确定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

方案讨论(1学时):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讨论制定初步方案,填写制作过程记录卡。

方案确定(2学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论证方案,完善并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学生汇报方案,老师讲解知识,答疑解惑。这个过程是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实物制作(3学时):学生根据最优方案,准备所需设备和元件,在单片机实训室进行实物制作和产品调试,老师在制作之前介绍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制作之中巡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调试故障。目的是教会学生规范制作。

任务考评(1学时):学生展示作品,参加答辩,老师量化评分。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布置下个任务及与本任务相关的拓展训练任务,如往届电子设计大赛题,以便学生能在创新工作室进行拓展训练,最后收取制作过程记录卡、任务考核评分卡、总结报告等资料。这个过程是检查学生做得怎么样。

五、特色与创新

(一)虚实结合、软硬兼修

利用单片机软件模拟仿真确定可行、合理的设计方案,结合方案制作出实物,一虚一实,培养学生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能力。

(二)以赛促练、以赛促改

课程教学,通过基本训练项目、拓展训练项目,训练学生的单片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课外通过组织校内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通过成果总结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波.高校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3:41-42

[2]王燕玲等.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类竞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微控制器

0 引言

电子类竞赛项目开展以来,一直充当着教学改革的“指挥棒”的角色,“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完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长效机制[1]P36-37。本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参与竞赛活动历经近十年,积累了众多大赛课题与成果,形成了多种赛项全面参与的形势。但是大赛受益学生仅限于若干优秀学生,推广面不够宽。近年来,国内各类电子大赛越来越倾向于将工作过程系统化融入大赛,大赛的评审指标与产业要求相接轨,这与高职高专最近几年将工作过程系统化融入专业与课程的改革正相稳合,本文在剖析电子类竞赛的基础上,对大赛成果进行升级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以期取得扩大受益人群的效果,使得以赛促建的优势得到真正的发挥。

1 电子类竞赛项目的透析

目前,全国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电子类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1.1 竞赛的主要技术体系

纵观浙江省和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制作竞赛,竞赛的技术体系主要包含理论知识测试、电路识图、元件选型与参数计算、原理图绘制、PCB设计、PCB板制作、电子工艺焊接、单片机软件程序编写、电路调试、软件调试、电子产品的结构与安装工艺、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编写、电子产品的技术文件编写、技术答辩等技术考核内容。整个竞赛过程贴近生产、工艺、注重质量,以企业实际要求出发。

1.2 原课程体系与竞赛的融合情况

通过参加各类电子竞赛,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电子竞赛的宗旨是一致的,竞赛促进了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以电子竞赛的实践来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传统的电子类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整合为《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单元电子电路分析与测试》和《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按照竞赛的要求,通过《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实训》专门训练学生的技能,并在后续的课程里不断反复应用,以促进学生掌握。

新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创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简易智能产品编程》、《微控制器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等课程的相辅相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技能的培养。

2 竞赛引领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

根据前面对竞赛的深度剖析,我们对原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组织做了相应调整。将竞赛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融入日常课程的教学,并重新梳理了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上下承接的关联部分的内容。参照企业中的技术开发部与生产部管理模式,课程中实训项目来自于竞赛题目、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实际产品等方面。

教学开展的具体步骤:

(1)在《简易智能产品编程》课程中,以竞赛项目为例,培养学生的C语言编程技巧,要求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2)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课程中,以《微控制器应用》课程教学案例为例,培养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Protel软件,遵循国际和行业规范,依据国家标准,完成原理图的设计与绘制,在符合PCB布局和布线要求的基础上完成PCB设计,并制作出相应PCB板。

(3)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中,以后续课程所选教学案例为例,培养学生常用电子元器件、基本材料和工具的使用知识、电子产品的装配准备工艺、线路基板焊接工艺、电子产品总装和调试工艺、电子产品检验和包装工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编制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企业实际条件决定生产工艺方案的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4)在《微控制器应用》课程中,以竞赛项目为例,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完整的、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从单片机选型、接口电路搭建、内部资源分配、程序编写以及下载调试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单片机应用的基础能力。

(5)《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制作》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的课程教学中,以竞赛项目及企业项目为例,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器,从设计方案、成本核算、电路设计、工艺设计、程序设计及系统联调、产品装配、工艺文件编写及使用说明书撰写到项目总结与创新,完整的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升。

(6)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一线,切身感受工作中的压力、努力和兴奋等感受,促进其快速成长。

3 结论

电子竞赛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开展,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启示,以电子竞赛为载体,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李天真, 崔立军. 竞赛引领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3):21-23.

[3]郭志俊, 赵玉铃, 徐伟杰.论电子类竞赛在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6):82-84.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1.1传统意义上的“三防”

    针对影响电子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诸如温度、湿度、盐等),在电子产品设计时提出了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的基本要求,合称为“三防”。其具体的定性理论如下:(1)防湿热:当空气湿度过大时,电子产品的材料构件易受潮而发生变形,从而加速金属腐蚀,并最终导致性能降低或破坏,为避免该类现象应进行防湿设计;(2)防盐雾:盐雾中的氯离子可以穿透产品的金属保护膜,形成的盐溶液能加速化学腐蚀和金属电蚀,降低绝缘性,常见的空气污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有害气体易导致该类现象;(3)防霉菌:电子产品运作时的产热量利于霉菌的繁殖,其所产生的分泌物不仅影响美观,也能引起腐蚀现象的产生,从而损坏电路功能。

    1.2新“三防”时代

    三防技术是针对电子产品开展的有关环境条件及其影响、耐环境设计、综合防护技术、效果评价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设备的三防性能已成为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常作为产品试验考核的基本内容以考察设备的可靠性。现阶段,其主要涉及对象包括材料、元器件、电路、结构、工艺等,而在现有的使用环境条件下,从上述各方面改变产品的性能已成为未来电子通信设备三防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已达到提高通信设备的环境适应性的目的。

    2三防设计的内容

    电子产品研究和设计,需根据其应具备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的环境条件进行相关的考量,因此,三防设计的基本内容有:(1)产品寿命期环境剖面及其对腐蚀的影响程度,电子产品的使用环境对产品的性能影响巨大,考察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是三防技术应用的前提,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依据。(2)三防技术保护措施。现有的三防保护主要从材料防护(主要体现为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结构防护(主要是避免腐蚀问题的结构设计)和工艺防护(技术工程化过程)。(3)三防试验及评价技术,试验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加速试验和大气暴露试验两类,同属于破坏性试验,旨在通过短时间的恶劣环境(自然环境条件、人为使用条件)得出破坏产品性能指标的参数,以便进行相应的改进。(4)三防管理技术,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拉伸大,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的生产验收,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首先可以方便整个过程的有序化执行,也有利于后续的反馈性查询。针对以上内容,戴柏林等人形象化地给予了其基本的结构层次,如下图所示。图中十分明确地描述了各层次的基本属性和协作属性,即:管理体系的作用;各层次可合并或拆分;低层次的内容条目更具体;第三、四层次可补充。

    3三防设计的强化

    3.1三防技术管理的提高

    三防技术管理体系,指为使电子产品达到三防技术标准而应具备的技术和管理条件,其应具备标准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基本特征,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框架、相关过程、工作程序及所需资源四个部分,三防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和约束设计师行为,避免设计的随意性。将三防问题纳入管理体系内,就必须要求在产品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检查相应的各个点的执行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方案的反馈:确立设计方案后,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的具体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工艺、结构总设计师,便于从整机防护的高度调整或改进其三防问题;(2)分工协作能力:要求各个部门明确职责,从生产的各个环节配合三防工作的良好展开;(3)流程监督、记录:针对生产流程中影响产品性能的特殊工艺过程,严格填写必要的生产记录,便于查找和分析问题;(4)产品的验收:零部件应进行相关专业、工序的自检、互检、专检过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破坏性模拟鉴定;在进一步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应严格执行产品验收标准,针对客户的反馈应进行及时的工艺技术修订。

    3.2三防技术材料的选择

    针对电子通信结构部件特性,正确、合理地选择相应材料(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是进行三防设计的第一步,只有从原料上保证质量可靠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因此,选材至关重要。在材料的选择上,为了使电子通信设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应尽量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诸如铝合金、钛合金、奥氏体型不锈钢等)和耐老化、不长霉菌的非金属材料。在材料选用前,应对其基本性能十分了解。21世纪进入纳米材料时代,纳米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究其原因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常规状态下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良好的耐受紫外线功能、抗菌性能、颗粒度小(可制作无色材料)等,目前已有应用的纳米材料有二氧化钛。

    3.3三防技术结构设计的提高

    三防结构的设计应具有简便性和实用性两大特征,同时也应满足其基本的力学要求和性能要求:(1)对所选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电镀、涂漆、喷塑等),提高性能指标。(2)暴露件应进行防雨、沥水性设计,大容积构件应避免气密式设计,而需进行气密设计的部件应严格执行密封标准。(3)后续加工处理工序(电镀、胶粘、灌封等)对尺寸的要求应作提前考量。(4)应考虑加工的可行性,诸如重量限制、死角、残留等。(5)外观指标:主要体现为零件的光洁度和色彩统一。

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一、模拟真实工作岗位下达工作任务

将全班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研发小组,每个研发小组由三到五个学生组成,组员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工。教师下达研发工作任务,对研发任务作适当的解释说明和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期间教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讲授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提供必要的有关技术背景资料。如在我系电子信息专业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就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研发岗位环境来开发一个智能数字温度报警器,要求学生在两个星期时间内完成样机的安装调试工作,写出比较完善的使用说明书。

二、接受研发工作任务

学生在充分理解研发工作任务之后,积极收集、整理、理解相关产品的技术资料,写出功能需求说明书。在上述智能数字温度报警器的设计工作任务中,要求根据设计的温度计使用领域写出相应的功能需求说明,包括测试的温度极限、测试温度的精度、报警温度的上限和下限等。

三、提出研发任务的设计方案

学生研发小组根据功能需求说明书和已有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在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和评估之后,提出研发任务的设计方案,例出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计划。期间教师要充分与学生研发小组沟通和交流,指出设计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采取应对措施的解决方法,协助学生研发小组自主完善设计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在上述智能数字温度报警器的设计工作任务中,决定把温度计应用在家庭环境温度的测试。因此在设计方案中选择STC12C20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用线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检测环境温度,通过一个四位的数码管来显示温度,采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报警当前环境温度处在温限范围。这种设计方案在硬件上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在软件上实现从温度传感器DS18B20读出检测的温度值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仿真环境下验证设计方案

学生研发小组根据具体实施计划开始设计硬件电路和编写软件,在仿真环境下对总体设计按功能分成功能模块,并对每一个功能模块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验证、修改和完善,然后合并所有功能模块,直至总体验证达到了设计目标要求为止。可以把系统分成测温功能模块、报警功能模块和显示功能模块三个部分在Protus仿真环境中仿真。智能数字温度报警器在仿真环境下的电路原理图如1所示。期间学生研发小组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发扬相互帮助的精神,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对个别的学生或普遍性的技术难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在上述智能数字温度报警器的设计方案中。

五、样机的制作及测试

由于仿真环境与实际应用环境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根据仿真结果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并在进行样机制作时,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做适当的修改,调整样机有关工作参数使样机工作在最佳状态。样机制作完成后,要对制作的样机按照功能需求说明书的功能指标在各种使用环境下进行功能测试,并记录这些功能测试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测试数据来确定样机性能的稳定性。这是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融合,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应用系统专业知识逐步解决问题。

六、整理设计文档

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回顾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对设计方案和任务完成过程的优缺点展开讨论,特别在技术创新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学生总结专业知识的应用经验,为将来在适应职业岗位的基础上激发技术创新能力奠定厚实的基础。其中整理工作项目设计的技术文档,撰写样品使用说明书,是总结专业知识的应用经验最有效的方法。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