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第1篇

1.明确定位。

所谓的明确定位即明确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市场。现阶段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常利用的两个市场。然而由于受到我国制造业发展本钱的影响,其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这是由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内需求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逐渐的增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逐渐出现萎缩现象,国内需求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我国具有良好的未来市场需求。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平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左右,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市场提供了更大的需求,若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一倍,对于制造业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外,政府可在启动国内消费市场中起到良好的作用。过去几年内,我国政府积极实施财政政策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有效的达到了拉近内需目的。今后政府则可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完善消费信贷来、支持创业等方式来逐渐启动消费市场。此外,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可有效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并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是造成存款、犯罪率增长、产品积压的主要原因。而若我们合理的将出口退税资金运用带社会保障中,则能有效的扩大内需,解决消费结构升级及就业问题。

2.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一种,技术是其发展进步的关键。而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研发缺乏创新性则是制约其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原因。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来源主要包含国外及国内两方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国内缺乏开发及创新内力,使得国外技术所占据的比例不断的上升。因此,现阶段我国必须要加强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视。第一,加强对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视,制定国家级大型高技术计划。该计划的制定是现阶段世界各国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近些年来,我国逐渐推出了“火炬计划”、“863”计划、“超级863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今后我国必须要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不仅要面向世界,制定大型战略计划,促进国家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同时还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型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率。同时要以少而精为宗旨,有效的发挥该计划的示范作用。第二,我国还要加强对技术引进及自我创新的重视。对于国际上的新兴产业、重要技术及基础技术要加以引用,从而有效的节约时间。同时还要加强对自主研发及创新的重视,在学习引用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逐渐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的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第三,还要加强对产官学研合力作用的重视,即加强对政府参与、企业发展需求、学校教育及研究所研究等各方面通力合作的重视。实施表明,产官学研的合力作用可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能有效的对创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政府不单单要在产官结合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要在产学研中发挥相应的组织效应,从而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对应用研究及基础研究的重视,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企业则可通过资本纽带的方式,加强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从而促进高新技术的研发。

3.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二十一世纪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有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该国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化操作及创新性脑力劳动已逐渐发展为更具价值的商品。所以,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有效的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第一,我国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逐渐普及高等教育,同时还要在高等院校设立和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从而为企业培养专门的高科技人员提供保障,从而对生产、科技、教育等合理的结合。第二,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从而有效的增强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第三,加强对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从而有效的对其知识技能进行更新,从而为技术人员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有效的保障。第四,加强对发达国家经验学习的重视,比如美国在教育委员会、劳工部、教育部等的共同作用下,设立了制造业虚拟大学及劳动力发展中心,其主要是以经济全球化对制造业的影响及高新技术为依据来对员工进行知识及技术培训,从而确保技术人员能有效的适应先进的知识技能。此外,美国还制定了劳动力优化计划,该技术是以培养、造就优秀制造企业团队为最终目的的。现阶段,该计划已逐渐在美国制造业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也要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学习的重视,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制造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4.加强对资金投资的重视。

资金不足或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同样也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还较为落后,民间资本启动不力,资本投资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视,第一,启动民间资本,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第二,合理的利用海外华人的优势,吸引海外华侨回国投资。第三,引导外资投资区域,使投资区域逐渐向中西部转移,从而有效的促进西部制造业的发展。

二、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经济知识化;国际贸易;素质培养

2012年,我国入世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我国经济全面较快发展,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人才的短缺是我国遇到的一个较大瓶颈,这是决定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人才的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此外,现有的国内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也远远低于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对外贸易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专业人才的素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目前,对外贸易人才的就业渠道较宽,包括国有外贸企业、生产自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条渠道。同时对对外贸易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国有外贸公司在巩固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的同时,还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寻求新的业务和经济增长点。一大批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式公司纷纷崛起,业务范围涉及金融、保险、钢铁、化工、纺织、机械、运输、餐饮、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甚至组建了上市公司。虽然,其对外名称还是原来的进出口公司或集团,但经营范围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贸易了。随着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仅仅懂得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和一门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大批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为对外贸易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跨国公司的门槛是很不容易跨的。据许多外企老板反映,应聘的高学历人才中符合他们要求的很少。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希望应聘人才具有的特征是:较好的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结合;必要的经验和眼光;无偏向观察问题和贯彻到底的能力;对本土市场的把握和较广的社会关系;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水准、守时高效的工作作风。

现代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反过来,要适应竞争,一个人也应有相应的健全素质。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以下三种最根本的素质: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即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背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即“国际人”或国际型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与人共处。即通常所说的,不仅有很高的智商,还有很高的情商;既有创新能力,还有与人共处的能力,即团队型人才。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以上素质的人,这也是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途径

国际性和开放性是体现大学一流化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的这种本质更加凸现出来。因此,从增强专业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入手,提出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思路。

(一)采取多种形式改进办学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一些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例如,互换教师,互换学生,互换教学计划和图书资料,互相承认学分,联合进行教学、科研和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实行联合培养、授予学位,开展学生暑期课程和文化之旅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把外贸专业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做短期交换生,也可以搞联合办学、联合授予学位。通过这些形式的合作,使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和内部管理能尽快与国际规范接轨。同时还可聘任国内外专家任教或讲学,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内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二)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都必须通过教师来付诸实施。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借助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质量观念的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转贴于

可采取将本校内部教师定期轮训,派他们到国内外重点学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以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新知识。特别是应该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帮助他们提高,既要留住他们又要培养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考取博士或者出国进修,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打破过去那种教师备一次课讲好多年,知识陈旧的现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汲取国内外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让学生学到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与国际接轨,同国外同行竞争。

(三)要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应用学科,又不断淘汰了一些陈旧学科。因此,应对学科建设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哪些是要发展的,哪些是要压缩的,哪些是要淘汰的,研究清楚与之相关的动态,不要把别人要压缩或者要淘汰的东西当成宝贝拿过来加以学习,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空白,想办法去弥补和赶超,这样才能站在前沿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厚”,即基础理论宽厚;“精”,即精选少开;“实”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即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各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背景,开设一二门专业特色课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选择部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道德规范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容易导致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包括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既是国际人才又是爱国者的优秀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球化;对外汉语传播;经济;价值

我国大学设有对外汉语专业,注重培养汉英双语,具备可以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职位工作的能力。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可以较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在中国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对外汉语传播概述

(一)分析对外汉语传播的主体和传播方式

对外汉语传播的主体具有多样性,既包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同时也包括政府组织、人民群众等等,可以简单来说,我国人民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汉语,任何一个以汉语作为母语就是传播者,通过使用汉语进行活动就可以成为汉语的传播过程。

对外汉语的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彼此之间存在不同。其中最为主要的传播渠道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组织的对外汉语教学。以海外为主要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身在国内的国外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二者表面上看大致相同,但要是从传播方式来看,二者存在巨大的差异。海外的汉语教学内容以较为抽象的孔子学院为主,国内的汉语教学在包含抽象孔子教学的同时,也可以联系中国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可以起到一定的验证作用。

(二)对外汉语传播的特点分析

1、复杂性

对外汉语传播涵盖的内容数量多,而且较为复杂。汉语传播不仅包括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还包括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仅仅是汉语中的听、说、读、写就已经让人难以理解,其中对特定语境下的汉语认知也就会更为麻烦,汉语是中古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要想全面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2、动态性

对外汉语的传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变化,以便符合时代的发展进程,对外汉语传播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尤其是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对外汉语必须有所突破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3、交互性

对外汉语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行为,主要体现的就是传播者与接收者二者之间的传播互动,从而促进二者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传播者和接收者往往不是处在同一个文化背景和交流环境之中,所以对彼此的理解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二者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加强彼此理解和认知才是重中之重。

4、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对外汉语在传播过程中不单单依靠一个特定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渠道是多样的,它包括组织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同时还可以依靠不同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比如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等。对外汉语的传播文本也会存在不同,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还可以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对外汉语传播还具有逆流性的特点,传播者的互动行为有可能直接会影响到接收者之后的行为习惯,也有可能会改变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二、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汉语传播的经济价值

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各个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传播适应时代所需,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一)体现着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对外汉语是中国向外传播中国思想的主要途径,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对外汉语不仅包含中国的文化意义,同时也蕴含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对外汉语可以向国际宣传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可以满足国际上日益增长的汉语要求,从而帮助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发展势必会带动经济的进步,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我国经济形势呈现多元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从而赢得地位,所以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产业应运而生。进行对外汉语传播可以为赢得汉语教学产业这样的无形资产,增加我国的经济收入,创设的汉语语言学校也可以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增加我国的汉语教育的对外收入。

(三)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全球化趋势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各国之间都离不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对外汉语传播使各国改变了以往对中国的认识,也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通过对外汉语传播使人们真正地了解了中国,也增加了对中国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使各国在和睦共处的环境下取得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传播是我国得以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为我国创造了更大的经济财富,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更为密切,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进步。我国应当重视对外汉语传播的发展,发挥其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与挑战 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状

(一)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贸易体制也变得更加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规模与范围不断发展扩大。从总量与规模来看,短短几年间,货物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均有明显增长,而且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贸易范围也有较为明显的扩大,不但传统产品与货物贸易持续增加,虚拟贸易与服务贸易等新兴贸易也快速发展。贸易的深度也不断加深,包括基于产业间分工与基于产业内分工的国际贸易。

(二)技术全球化迅速发展。

技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内涵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自从其出现之后发展就一直十分迅速。首先,技术转让与贸易空前提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进几十年来平均每5年都会翻一番,其发展速度不仅比货物贸易快很多,而且与其他服务贸易相比也快很多。其次,研发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近年来,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主导者,为了更好地整合全球化的各种研发资源,不断扩大其海外机构的研发投入,纷纷在外广泛建立研发机构。

(三)金融全球化快速推进。

金融全球化,指金融活动已经超越国界,从传统的局部地区性业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创新性的、全球性的业务活动。金融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金融收益、金融业务、金融政策、法律制度全球化等诸多方面。与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相比,金融全球化虽然在时间上出现较晚,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规模、速度与范围就十分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的经济国家逐渐融入到资本市场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也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鲜明特征。另外,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更大的风险,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在跨国公司以及发达国家的主导下,金融全球化还是将会伴随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逐步转变成主导生产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拥有了更多的引进与利用外资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外国投资迅速增加,早在1997年就已经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已经位居世界第二,超过英国与法国。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吸引的外资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中所占比例达到30%。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更广泛的利用外资,进而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引进更多的新技术,并进一步消化吸收。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内我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缩短与世界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甚至有些技术应用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再者,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够引进更多的世界先进管理经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落后。最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不但要加快产业方面的改造与更新,还要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总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是我国面临很大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的现代化启动发展较晚,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发达国家在金融、科技、管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强势,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全球化会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发达国家也把更多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这必然会增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各种产业项目,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第三,经济全球化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性规律,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民族意识教育。

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方面还十分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民族创新力,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民族意识教育,强化国民的忧患意识,积极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完善制度安排。

我们不但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要加快本国的发展速度,所以需要作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保证。国家的科技能力决定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而科技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竞争的实质,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挑战,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力求实现一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三)加快高新技术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代表,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不但要积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知识服务业的展开,还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促进其高新技术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相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小,需要尽快加快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政府;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首推者是西方发达国家,但这是否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是依赖经济全球化而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其实也不尽然是如此,发达国家之所以积极倡导并推进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利用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尽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主动权,以实现国家利益极大化的目标。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要客观全面,毕竟经济全球化这种制度在全球已经运行了两个世纪,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带来风险与动荡的同时,也带来高效、利润与发展的机会。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 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渗透,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上的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化问题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上。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 80% 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 的国际直接投资,60% 的世界贸易。 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这主要体现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有选择地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直接将物质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对输出资本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对称的依赖性。 高度的风险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开放战略是成功的。可是鉴于全球化经济的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与动荡,为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目标,中国政府采取如下几策略:

1.立足国本,面向世界:进一步树立全球意识,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努力地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努力推进建立公正、合理、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新秩序。 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的周边环境,加快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倡导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结构合理,基础稳健国民经济,并操持足够的即期支付能力。对内,即设计稳健的产业结构,清除经济泡沫,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外,即合理利用外资,控制债务规模,保持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和足够的即期支付能力。倡导世界各国提高国际资金流动的透明度,建议各国货币当局彼此间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监管信息系统。 坚持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力推进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经济越是成熟,政府干预就应当适时收回,让市场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断加大制度建设方面调整和改革力度,促使政府的角度由直接引导改变为间接诱导型转化。不断完善政府主导机制的前提下,加速各种形式市场机制、制度工具的培育工作,特别是要健全各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职能并规范其运行。加强民主监管机制, 防止和克服出现官商不分和政治****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公平。大力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物质文明的程度,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步伐,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外开放,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迅速发展自己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争得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要注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作用,规避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当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年代,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远去,因此只有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科技人才,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坚持以“人”以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力开发人力资源,走“人才兴国”之路,把满足人的全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并达到长治久安,这是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和运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的发展规律,把中国社会推向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和文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