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第1篇

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标准,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由于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要求学生掌握其特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在高等职业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确立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1]。目标是一切成功的动力,只有确立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管理体系以及实践保障体系进行专业性的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

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是依据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而完成的,因此,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以后,要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可以将实践内容分为课前实践训练、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一点一点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课前实践训练。

对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让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时有一个心里准备,以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图片说明、视频演示、案例分析、实践讨论等环节进行学习,对动物的器官以及动物的病史进行研究。例如:对宠物鼠进行教学时,由于宠物鼠比较小,因此,要通过视频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宠物鼠的内脏结构。

(三)实验室实践教学。

实验室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其特有的专业性,根据对各种实验仪器的实践能力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在实验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来认识细菌,同时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表皮的缝合工作[2]。

(四)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的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了牧场、兽医院等实践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教学目标,在基地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在课堂上以及实验室的实践技能。例如:为动物打疫苗的时候,学生应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的训练,了解相关仪器的用途,从而掌握为动物治病的要领。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考核,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表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分数的评定,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对动物进行解剖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肝、脾、淋巴结、肾等结构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教学评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物的疑难杂症进行专业的分析,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管理体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只有完善实践管理体系才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团队,因此,要设立专业的实践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就是对高等院校的实践要求的管理,通过专人专用的管理方式,有效的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践教学,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四、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地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保证实验教学器具的正确存放,以及对实验场所的安全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实验器具进行维护,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实验器具。同时,学校要准备充足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器材的建设[3]。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对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的培训,一是对动物解剖学的讲解,通过对动物的解剖,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内脏结构,在动物出现疾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找到病因。二是对动物的外科疾病的技术的讲解,近年来,由于虐待动物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的外科包扎技术,提高学生的缝合技能,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的技能。三是对动物的临床诊断技术的教学,在临床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技术,通过掌握先进的临床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院专业的发展。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改革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材专业性不强。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材多数是多个专业的通用教材,主要以系统的解剖为主,内容多而广,虽然这些内容为临床护理打下了知识基础,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充分反映和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教学内容专业性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知识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系统。(2)有限的知识面。现代诊治手段发展、科学进步,医疗设备更新,带动了解剖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和兴起,形成了多样的现代科学医学体系,这给解剖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然而课程的设置并没有跟随时展的步伐,因而,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需要进行改革。(3)教与学的突出矛盾。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名词结构多、实践性强是它的突出特点。目前,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注入式教学,学生强记硬背、死啃书本,知识与能力,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不仅不能掌握必须知识,还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解剖学失去了重视和兴趣。因而必须积极实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的改革。

1引入“新”思想,重设教学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知,只有思想的开放才能指导各项事业发展。可以发扬集体优势、开展集体备课、讨论适宜的教学方法;实行预讲、听课、评议制度,选派教师进行高校学习,把最新的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回来,让“新”充溢教学。

正确的教育活动方向,建立在树立了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这样才能让教学工作深入地展开。为了能够适应现代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需要改变树立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转变成树立培养“知识一素质一能力”的综合型的人才目标,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临床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在工作中也能将学习能力迁移,自觉地增加先进科学的护理知识理论的学习以及相应的动手操作技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2转变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材没有结合学生本身特点,内容多而全,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突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缺少趣味性,甚至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根本用不上,失去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无法满足以后护理课程学习的需要,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因此,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应适合该专业学生的特点,能体现出该专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教材的总体思路要有创新,内容要突出新亮点,教材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能帮助解决护理解剖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指导学生用专业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医学现象。可设置以下内容:(1)表面与生活中的护理解剖;(2)注射技术的应用解剖;(3) 穿刺和插管技术的应用解剖。使教学能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达到完善中职护理解剖学的课程设置,增强护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突破教学方法

(1)革新“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方法,变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参与自修、讨论,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学习;(2)加强实践教学。(3)重视应用辅助教学设备。(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5)建立师生沟通平台。

新教学方法可进行兴趣分组教学,用生活、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从自己感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解剖学知识学习,通过搜寻资料、观察标本和实践操作,思考问题的缘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如改变传统尸体标本的教学,疏通学生心理障碍,教学可以通过学习动静脉血管穿刺、肌肉注射部位,导尿术和灌肠的结构,运用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指压止血术、血压测量等相关技术,用干燥、无味、耐用的人体塑化代替尸体,引发学生学习乐趣。为了能使学生依序从浅到深观察到解剖的结构,可以利用录像, CAL技术重新构建三维立体图象,可以保证学生从不同角度和部位反复地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分析、记忆能力。课外,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尸体的解剖和防腐、活体动物解剖,达到以人影响人的目的。师生交流可以通过办公室信箱、QQ、互联网、举办师生联谊等增进师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通过以上改革,学生能真正将课程内容变成自己内部的知识,无形中不自主的转变成自己的技能。创造的这种主动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出学生合作的品质,为以后的交际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4结束语

种植护理专业解剖学要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目标,需要引入“新”思想,重设教学目标,转变教学内容,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建立师生良好互动,启动各种辅助教学设备,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卫校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真正为医学护理专业的发展做出更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自海.深入开展护理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1):24l―242.

[2]丁自海.护理应用解剖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职业素养;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37-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需求的提高,大众对医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中指出:“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医用机能实验学》是由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实验有机组合而成,是研究正常机体活动规律、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性学科[1]。不同于理论课堂,机能实验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为医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准职业教育环境。笔者结合数年的教学经验,简单介绍下在机能课堂中的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利用实验动物,培养医者仁心

机能实验学多数以活体动物为实验对象,如蟾蜍、家兔、小鼠。实验前,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生物、医学实验中动物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人类的替身,医学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种新药的研发都是大量实验动物的生命换来的。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让每一次实验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学生要在实验过程中怀着感恩的心,善待实验动物,明确实验目的和流程,严格操作规范,珍惜动手机会,这才是对牺牲奉献的动物的最大尊重。从关爱实验动物做起,从而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患者的“医者仁心”。

二、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医疗行为的实施很多时候是医护人员共同默契配合完成的,团队协作能力是一位医生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在机能实验实践过程中,学生每4―5人一组,实验中分工协作:一位主刀负责主要手术操作,一位助手协助主刀,一位记录员负责数据观察记录,一位实验总管统筹安排整个实验流程,大家轮流担当,既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动手机会,又锻炼了学生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每一次实验。每次实验顺利结束取得很好的实验结果时,从学生脸上洋溢着的兴奋、鼓舞的表情就能读出他们对自己团队热爱、肯定和对下一次实验跃跃欲试的期待。

三、抓住实验过程和细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思维、严谨规范的作风

机能实验演示了机体机能在神经、体液、药物作用下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使医学生认识到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基本过程,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应用。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备而来,提前预习好实验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过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实验中学生自然会有目的、认真的观察、思考,而不是盲目的看实验,甚至不知道看什么,昏头转向一节课。对整个病例全面的把握,提前在脑中形成有清晰逻辑指导操作步骤,这正是医生临床思维重要的一方面。

机能实验的许多操作与临床有相似之处,如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缝合打结的方法、注射等。在实验过程中,从点滴抓起,严格要求,规范学生操作。以抽取药物为例,从标签(名称、浓度)核对、取下的瓶盖向上放置,到无菌抽取、正确排气、定量、抽出的多余药液不能重新退回瓶内,等等,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实验结束后,提示同学用“三个问题”来评价反省自己的机能课堂:“这节课的操作我会做了吗?实验现象我看到了吗?对于实验现象我能理解并解释吗?”

“预习―思考―实操―反思”,学生一个一个过程下来,不仅仅提高了动手能力、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作风,还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四、利用实验事故,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机能实验过程中,由于动物个体差异、学生操作等多方面的原因,难免会出现“意外事故”,如麻醉意外、术中出血、插管窒息等。当出现意外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更有效的做法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经验与教训。例如,在一次麻醉过程中,家兔呼吸停止,笔者立即施行“抢救”,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进行胸外按压,家兔复苏成功。“太神奇了!”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趁机向学生介绍临床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也是如此的争分夺秒。患者能否成功复苏取决于很多方面,如发现是否及时、能否准确判断并解除病因、医生技术是否熟练等。相信这一次“麻醉意外”,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记得面对意外事件时要沉着冷静,记得要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本领,更会记得进行医疗行为时要有万全的准备、谨慎正规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2]。1998年7月美国医学院协会主办了一个集医学教育者、伦理道德研究者等专家的讨论会,使医学教育者达成共识:医学院应当向医学生提供旨在促进其职业素养发展的教育和经验的学习[3]。2002年,美国内科学基金,美国医师学院基金和欧洲内科学医学联盟发表了《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促进了医师职业素养的发展[4]。

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医学生必修的实践课,是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开端。很多学校的医学实验课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带教教师讲完实验目的、原理并示教完操作后就是学生“照葫芦画瓢”式的仿做,甚至有的教师示教完后就不见了“踪影”,学生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实践教学课堂的作用,尤其是其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笔者认为不同于理论教学,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师生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为医学生今后从事临床、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5,6]。当然这需要带教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技术等。笔者所在教研室教师利用寒暑假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更好的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提高自身的临床素养。机能带教教师还需要富有爱心、认真负责,在机能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教师极大的付出。

参考文献:

[1]马春蕾.机能实验学[M].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2]王玉,唐菲,王云峰.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方法与途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4):573-576.

[3]wick H M,Szenas P,Danoff D,et al.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JAMA,1999,282(9):830-832.

[4]辛哲梅,赵伟琪,孔祥怡,等.中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的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5,36(520):80-84.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对学习临床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基础医学学科中,病理学知识为临床正确认识疾病本质、解释临床症状及判断预后等提供理论依据,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会用病理学知识诊断多发病、常见病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但是,由于它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基本不能离开光学显微镜。病理学理解内容相对较少,而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由于学生兴趣低、积极性差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增强学科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1],进而更好地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病理学普通实验教学的缺点

1、一般的病理学教学,只是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注重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实验内容单一,更新速度较慢,缺乏设计性实验,难以有创新。

2、教学模式固定,过程单一,总固定在标本和切片观察室。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与本次实验教学有关的理论内容,再由教师讲解已有的大体标本,接着教师运用影碟机播放或手工绘制组织图片并讲解备好的组织切片,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随时向教师提问咨询,最后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方式反馈本次实验的教学效果。

3、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但教师有时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整个病理过程,实验的标本均是来自某一个典型阶段,状态局限,不能展示疾病的全部过程,容易使学生对某种疾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4、学生人数多,病理实验资源少,近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频率增多,病理切片损坏较多,而典型标本却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补充,最终导致实验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实验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差,问题多,教师难以监控所有的学生,导致教师工作强度大,而效率低下。

二、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1、加快病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增强管理工作

实验教学的必备场所实验室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首先,实验室布局要合理,要有病理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陈列室、切片观察室,努力为实验教学提供便利的场地;其次,要定期检查显微镜,保证其性能完好,各种标本必须完好无损、典型,确保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再次,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由专职实验教师做好日常管理,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保证每项实验的均能顺利开展;最后,因实验课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每次实验都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标本,所以实验室要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随时有实验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自学时间和空间。

2、数码互动实验的引进

近年来,随着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引进和运用,极大的改善了病理实验的教学条件,它集图文声貌及即时为一体,教学生动,有效的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实验效率提高,“互动”功能是其最大的优势,使“教”与“学”的成绩及时而灵活地反映出来。第一,有利于教师实时监控和动态观测,教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为学生动态演示如何观察切片,将镜下的图像即刻传输给学生电脑,并通过多媒体系统投影到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能直观的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同时数码互动系统能将每位学生的视野连传输给教师,教师可以实时监控每位学生如何调试切片,实现全程实时监控;第二,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语音问答系统可以提供师生对讲、分组讨论、示范、全通话四种通话模式;第三,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对于稀缺的病理切片,通过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共享,使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第四,简化了实验课考核过程,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3、动物实验的运用

学生在以往的病理实验课程中,并没有接触到动物实验,只是利用已有的静态标本,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差,通过其他课程机能实验发现,如果将动物引入实验,通过好奇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课堂气氛明显高于形态学课程。不难说明动物实验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血栓形成、肿瘤、肺炎等实验中,动物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动态了解疾病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念。

4、利用网络建立交流平台

受某些原因所致资料不完备或实验课时所限,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病理学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建立与实验教学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创建广阔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将网络资源与平面资料相结合[2],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为学生提供大量病例、图片、视频资料等,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巩固,有机地将实验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

总之,在病理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其质量的高低极大程度影响着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实验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情操,进一步增强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临床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静艳.浅谈病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75.

[2] 蔡小夫.多媒体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卫生职业教,2004(22)51.

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未来乡村医生;医疗安全教育

随着患者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服务引发的纠纷呈上升趋势。乡村医生在从医过程中也要直接面对这样的状况,因而,如何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也成为医学成人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未来的乡村医生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受传统的成人教学模式的影响,接受安全教育甚少,这与医疗市场明显脱节。所以成人医学教育必须加强对未来乡村医生的医疗安全教育,让其逐渐形成明确的医疗风险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安全行医,更好的为乡村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加强未来乡村医生的法制教育

未来的乡村医生虽然都是来自乡村第一线,具有一定的从医经历,但确存在着懂法不多,职业法律意识淡薄的倾向。这种倾向势必会造成今后行医中的忽视客观环境条件,忽视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有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

1.1 加强入学时的法制教育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都是土生土长,为了弥补不足而进入医学院校进行再教育,所以他们入学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努力学习医疗专业技术。而至于医疗安全意识、医疗风险那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状况极容易导致他们将来行医中忽视或无视行业风险的存在,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后患,在他们一入学时就加进法律教育的内容,重点是与医疗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他们依法行医和医疗安全意识。

1.2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活动来强化他们的法律观念,使他们懂得在未来的行医中必须依法行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请医学法律专家走进课堂,给未来的医学生讲述因医疗操作违规而形成的法律诉讼案件,以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尊重、保护患者;利用板报宣传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件,重大的违反医疗法规事件,时刻警醒他们如何应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组织讨论,有针对性地就一些医疗事故案例作分析讨论,加深未来乡村医生对医疗安全内容理解,以预防和减少将来因违规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将来的工作责任心和爱心。

1.3 将法制教育融入医学教育过程中

作为医学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医疗纠纷和高额的医疗赔偿不能仅仅仃留在过去的思维定势上,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要将法制教育潜移默化于医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案例,有目的、有重点地传授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操作规范和医疗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目的是为了减少未来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我国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乡村医生不但要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医德。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人开展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德应该具有更深厚的理性内涵,如对生命和健康的理解,对患者主体性的认识,对疾病与心理、社会的关系的了解等。所以医学教育工作者为了使未来的乡村医生能够践行医德义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他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

2.1 将医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

“医德教育,当先授医德”,[1]而目前的成人类医学教育只是把医学理论和医学技能作为必修课,而对医德教育相对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大多乡村医生生长在农村,是农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但他们的专业思想还不十分牢固,从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必须把它作为主干课程来开设,它可以使未来的乡村医生系统地接受专业思想教育。明白“德为医之本”,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的道理。

2.2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医德教育

医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利用专业课教学全方位的渗透医德内容,具有其它教育方式所无法代替的作用。教师认真寻找与专业课知识相关或隐含于其中的教育结合点,巧妙实施医德教育,授医学之业,传医德之道,能够帮助未来的乡村医生准确理解医德中所倡导的“义、仁、礼、和、公”。在解剖课中介绍前人捐献遗体的崇高行为,培养未来的乡村医生献身医学的决心;在实验课中,培养他们对实验课中的动物的仁爱之心;在临床教学中结合病例分析培养教育他们一视同仁、精益求精,认真负责,践行“性命相托”等等。专业教学与医德教育有机融合,容易使医德教育“入耳、入心、入脑”,使他们树立起救死扶伤、廉洁清正、乐于奉献的思想道德品格和忠于职守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弟兄服务的敬业精神。

2.3 典型示范引路

典型示范导向是医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德高医粹”的典范历来为从医者们所敬仰,用他们的品格行为来滋养和灌溉未来乡村医生,将会大的影响他们的医德行为。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王清任等古代名医,留下的不仅是医术,其崇高的医学思想对我们影响至深。当今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专家教授等医德典范,思想和行为十分真切、具体、感人,对我们未来的乡村医生更具感染力,易于他们仿效和践行。

3.要加强未来乡村医生的病历规范书写教育

目前有相当多的乡村医生不太注重为病人书写病历。他们认为乡医看的大多数都是“小病小痛”,病人都是乡邻乡里,只要自己非常清楚对方患了什么病、有什么症状和体征,自己作为他的“家庭医生”,给他用过什么药物,心里都清楚就行了,所以认为没有必要书写病历,甚至认为书写病历是“多此一举”。针对这种现状,在他们接受医学成人教育期间,就要补上规范书写病历这一课。可利用因为病历书写不规范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案件回放形式,教育他们医学无小事,不按临床程序书写病历,轻则忘记病人以前(几天产、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和用药等情况(因为仅凭记忆不可靠),而使本次诊疗缺乏依据;重则容易出现前后不连惯,甚至造成误诊、误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而且,一旦出现医疗意外或差错事故,将无法证明自己的用药情况,当然无法为自己开脱,因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生必须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病历则是为自己证明的主要依据。因此按要求书写病历,也是行医中自我保护的需要。此外,病历还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医学科研的原始资料,必须保存起来。

卫生部要求从2011年3月1日起实施修订完善后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这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可采取讲座或情景模拟的教学形式,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条文内涵准确地传授给未来的乡村医生。教学中多举病历书写范文。要让他们形象、直观的接受,最终能够准确书写病历。要让他们充分的意识到平时注意规范操作,坚持书写门诊病历,既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小结,又能锻炼严密的临床思维,开阔视野,长此以往,一定能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