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开展;职业道德;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4-01

一、要创新载体,注重在日常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

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必须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为此,我积极创新载体,坚持在管理中育人,在活动中渗透,扎实开展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我利用担任班主任有利条件,积极推行德育教育学分卡管理,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学习表现,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实习期间的敬业精神等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制成考核表格。考核设立基本分,违反者扣分,有突出表现者加分。具体考核由我牵头,学生科、实训科及家长配合,按月进行考核打分。在日常考核中,我积极为学生搭建表现平台,先后组织了如“怎样认识在校生打工现象”、“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等辩论赛,开展了“感恩母亲节”、“感恩教师节”、“技能大比武”、“诚信315”、“法制课堂”等活动。这些活动富于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形象生动,能有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提高。实践证明,这种考核办法把德育教育实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辱感,较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受到学校领导、家长和合作企业的好评。

二、要巩固阵地,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开展职业道德课程教育,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从业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有传授学生知识的任务,也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任务;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主要是要解决学生“知-信-行”的问题。让学生“知”,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知识原理等;让学生“信”,就是要让学生信仰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行”,就是要让学生认知能导行。针对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不准,缺乏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的信心等实际问题,我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坚持以打造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为目标,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如对一年级新生注重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所学的专业,制定专业学习目标,并对未来专业的发展及定位作一个清晰的把握;对二年级学生注重引导他们根据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来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三年级毕业生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让学生开展自我认识、职业定位,学习面试技巧、求职常识,还经常带领他们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制定好自己的就业设计。由于教学针对性比较强,我教的学生大多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划好自己职业生涯,较好地体现了就业指导对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三、要强化锻炼,注重在实践体验中开展德育教育

实践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参加招聘会等实践活动,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深化职业情感、磨炼职业意志,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如每年本地的人才招聘会,我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了解用人企业对应聘者技能素养的要求、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针对社会上一些毕业生为在竞争中取胜,虚假包装自荐材料,面试时自我拔高,在签约时“脚踩两只船”,盲目签约、随意毁约等现象,引导学生重点了解企业对违约责任的约定,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我常常与由企业政工领导、技术师傅、实习带队教师等组成企业实习生德育工作小组,制订实习生德育工作计划、德育考核指标、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及时给学生讲解实习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厂规厂纪,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企业的文明来熏陶、完善学生的人格素质和职业涵养。服装专业学生小黄专业技能过硬,但就是责任心不强,以前在学校时对老师的批评总是没引起重视。去年在一家服装制作公司实习时,前半个月的实习工资全部被罚掉。企业的技术师傅对他说,象他这种不负责任的人才,没有哪家公司愿意用。这件事对他教训很深刻,从那后他的敬业精神明显提高,还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加大改革力度,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如下趋势,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生源、经费等问题,发展后劲不足,举步维艰。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继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要性。而作为其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及职业纪律、作风等基本素质。

一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现在的德育教材,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理想、道德情操等,而对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首先要求有所忽视,忽视了“90后”职校生的主观需求、个性特征,教材内容条条框框较多、要求多,从而形成了“热衷于对这些职业道德知识与符号的记诵和逻辑演绎,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沉甸甸的生活智慧,而是枯萎的职业道德语言和知识气泡”的不良现象。

第二,在教学方式上,职业道德教育大多还采取过去教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听课的传统模式,只把职业道德看做是一门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及考试。教学中,像传授其他自然知识一样,学校把职业道德当做客观的职业世界的真理,要求学生去记忆和掌握一些抽象、僵化的职业道德概念、规范规则,而对现实的职业道德现象和问题弃而不理。

第三,很多中职学校对职业教育首先不够重视,普遍存在轻视德育工作,认为谁都可以上课的倾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青黄不接、捉襟见肘的窘境。

第四,由于目前中职学生招生问题较为突出,生源渐趋减少,这就使得不少中职学校不得不降低招生标准,甚至出现报名即可录取的现象,这也导致了不少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浓,职业道德教育更趋严峻的状况。

当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问题不少,但总体来说还在不断完善、发展,我们应继续加大研究力度,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不断锐意创新,探索新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理解思路,增强责任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成熟,取得成就。

二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绝不能远离学生或脱离学生,要提倡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要把学生作为平等主体,进行充分的交流及对话,一定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要以加强和改进职校生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实施职校生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引导职校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发展这基本目标,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个性特长、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等培养为重点”。笔者所在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四有一忠”素质教育(四有指有文化、有素养、有责任、有纪律,一忠指忠于企业)与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成才,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1.真正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

目前,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虽一再被提起、强调,但很多中职学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未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应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并加快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队伍,要不断选拔、培养、充实职业道德教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工作素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力度,提升从事职业道德教育人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改进教学方式,变单纯授课为互动式、体验式教学

针对“90后”中职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长期以来被冠以“差等生”的代名词,自尊心饱受伤害、学习兴趣不浓的实际状况,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关爱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在教学中,应广泛使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把枯燥的概念、知识融入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知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3.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生活为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楼阁,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胜曾指出:“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的‘无土栽培’”。我们在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中,要引导学生认知体验、感受生活,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真假、美丑、善恶,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更应强调向社会学习,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体验对现实生活中身边人和事的感受,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4.职业道德教育应贴近专业岗位,有的放矢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他们的专业又各不相同,而每个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有所侧重。因此,在首先教育中应学会取舍,针对不同专业及行业的特征,适时增删教学内容,反复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我国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自200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理清思路,锐意改革,求真务实,在不久的将来,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文献

[1]王浪.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职教论坛,2011(10):9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也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校逐步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以职业指导为基础,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已经逐渐成为广泛共识。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它是进一步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如何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取得实效呢?辅导员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要求辅导员以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使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辅导员在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个性特征和素质能力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就业服务,例如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在为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的同时,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贯彻落实了中央16号文件精神。

2.它是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

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需要。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逐步走出“在毕业前开展就业技巧辅导”的工作局限,转向构建“发展性生涯辅导”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具体来说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性、全程化、个性化”,真正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其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一线,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中是直接的参与者、实施者。在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是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所不能替代的。

综上所述,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学业规划、求职就业困惑的最理想人员,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较好地实现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但是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在大学学习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给予足够重视。很多大学生总是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而真正面临毕业、就业、择业时,却不知道该去哪里就业,也找不到职业发展的路径,这时才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即使是在大学学习期间有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仍不够强,未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

2.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不足,导致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

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只占16%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职业价值观、特长、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素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大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对许多职业的了解是片面的,只看到职业“光鲜”的一面,而忽视其背后艰辛的付出。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不足,导致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要么定位过高,好高骛远,要么定位过低,目光短浅。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不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乏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正确地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全面展开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目前在大学生自我分析的方法、内容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二,缺乏长期的个性化生涯指导。许多大学生没有对四年的大学时光做合理的规划,而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每个人情况都是不同的,需要学校对学生个人因材施教,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生涯设计和指导。第三,缺乏评估与反馈机制。目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较多仍停留在空想阶段或者书面报告上,缺少实践的检验,因此缺少对规划各个环节的评估与反馈,难以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三、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目前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角色定位不清的困惑,辅导员除了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外,还涉及心理辅导、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就业指导等工作,整天陷入各种学生事务当中,“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辅导员队伍里最常见的工作状态。这种“事务性工作忙碌”的状态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去研究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部分辅导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模糊的,从而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个性化指导。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舞蹈艺术鉴赏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通过舞蹈艺术鉴赏课程的实施使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1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将世界著名的舞蹈呈现给学生。观看舞蹈表演是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其中的舞蹈者所要表达的东西进行讲解,对于感性表现、感情流露、动作协调性,舞蹈动作所表达的意境等内容和学生一起研究及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去,使自身的精神形态能够随着舞者的动作变化随机改变,与此同时也会将自身的艺术细胞激发出来,在此鉴赏过程中,不断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操。

1.2 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升方面

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静态的教学方法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度,注意力不能够集中,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有很好的记忆,因此就不能有更好投入学习的热情。以往学生掌握知识大多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后果通常都是当时会记住知识要点,但不能使之理解,导致遗忘。但是通过进行舞蹈鉴赏教育,这种感受性、灵活性、节奏性都较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中找到提升记忆力的方法,再把它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对知识内容进行记忆,使得学习效率能够不断进行提升。

1.3 学生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方面

通过对舞蹈艺术的鉴赏,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进行展示,教师也是乐意听到学生的想法,即使由于表达错误而产生了分歧,也是好的,因为学生通过自我的表现,使自己敢于发言,加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身在不断进行思想强化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创新的习惯,把创新改革当作是一种乐趣,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在对舞蹈表演进行细致的观赏、深入的探究的时候,其中会发现不可言说的艺术奥秘。这种奥秘就在于通过对舞蹈的鉴赏,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我参与能力,将自己不断进行融入,使自身的建设与舞蹈鉴赏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走出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怪圈,并将这种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渗透到起到教学课程中去,有益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1.4 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默契方面

教师通过对舞蹈鉴赏课程的深入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到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天鹅湖》、《千手观音》、《孔雀舞》等舞蹈作品,并且将这些作品一一进行细化分析,通过和学生对作品的探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与教师不断拉近距离,在进行艺术的交流的时候,互相进步、互相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以往的“上下级”关系打破,从而达到高度的默契。

2 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发展

2.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在进行舞蹈鉴赏教育课程实践的时候,要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主导的位置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将艺术气息不断带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意味着,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师来进行评价,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进行讨论或者自我研究,发现舞蹈艺术的灵活性,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比如,学生进行舞曲与舞步的结合阐释,将其中的节奏快慢和情节的流露进行详细阐述。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舞蹈中对细节的把握标准,这是不易的,这是他们通过深刻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还有其他学生也能够就其感性的东西进行阐述,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大胆地畅想,使之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2 将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

提到灵感,它并不是自始至终就有的,它会在某一瞬间迸发,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灵感会很多,但是真正把握住的人却不多。教师有责任进行对学生灵感的激发,将学生在舞蹈鉴赏学习中提升一个档次,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将新型的艺术构想说出来。

进行舞蹈鉴赏,了解到了舞蹈表演、编排、编剧等各个细节的注意事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学生就一定能进行更好的创新,但是现在的教学不注重创新,学生有一个好的想法,创作出新的舞蹈来了,教师通常不会放在眼中,这就使学生的信心受打击,无法得到鼓励,灵感也会随之消失。

笔者觉得,目前学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课程有很多做得很好的方面,但唯独在学生的灵感创新应用方面做得不好,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进行革新,善于发现学生新的思想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负起责任来。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范文第5篇

一、现状与不足

职业道德教育一贯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道德教育中,要传授道德规范、培养职业态度,及塑造职业行为。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更多大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企业勤工助学活动,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提出要求更为具体。企业希望高校在德育教育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并尽可能在低年级就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观念,掌握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在高校中占有很大比例,专业面向应用,其职业道德教育中既具有通用性的一般的职业道德内容,又有行业特殊性要求。

根据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高校普遍重视德育教育,但对于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内容比较宽泛,以一般德育代替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和具体企事业单位对接不够,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对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学生对工程类专业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掌握不充分,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并不了解,尤其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不能充分领会和内化,在爱岗敬业方面欠缺较大。

二、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很多职业道德领域的专家,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各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这些理论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美国德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人的道德水平分为三种,依序分别为前常规水平、常规水平和有原则水平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的道德水平会不断提升。从儿童时代为了避免惩罚追求奖赏的第一种水平,慢慢成长到追求“好人定向”和“内心规则”的第二种水平,其内在线索是依赖外界的赞同到追求内心原则。而到了第三种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个体更注重秩序和公平,是更加稳定与成熟的表现。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发掘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求,顺应道德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这也解释了在干预较少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还是保持了良好的道德水准,得到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与好评。同时也说明了在没有良好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能够按照更好的成长规律发展起来。这也说明了大学阶段及时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意义。

道德发展阶段论也启发了我们对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构建,应当立足于公民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即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内容,包括行业道德规范特点,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职业道德教育应到覆盖大学整个阶段,结合四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实践教育,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全程化。

美国心理学家瑞斯特(JAMES REST)提出了道德心理四成分模型(FOUR COMPONENT MODEL),即个人的道德心理包括道德敏感性、道德推理和判断、道德动机和道德执行力等四个成分,分别对应解释情境、做出判断、道德抉择和实施行为等四个道德心理过程。个体在这四个道德心理成分方面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这一理论在我们探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上给我们启发。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大学生对于灌输式的道德理论教育并不喜欢,相反的,实践活动却非常受欢迎。根据道德心理四成分模型理论,人的道德能力,从道德心理到道德行为,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情境的反应。因此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特性,结合职业道德实例,通过情境式的教育,通过体验和互动的方式,渗透到学生成长中的德育教育、生涯教育等环节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执行力。

同时,道德心理四成分模型也解释了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工程类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道德情境,是具有行业特点的,因此在大学阶段提前开展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习得。

三、探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根据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特征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我们探索全程化、渗透性和体验式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全程化,指在大学四年期间,在每个年度均安排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均安排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性,指的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应当与大学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本文化和大学精神、及生涯发展教育相互融合,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德育教育工作、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中去,使学生能将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体验式,指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实践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体验式教育的优势,使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体验职业道德的有关规范,更好地通过互动与实践,将职业道德概念外化于行。

1、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在大学四年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德育工作贯穿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浸润在大学教育全过程。要达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成效,必须通过持续性、连贯性地学习刺激,通过外在的和潜在的学习,建立职业道德规范的外显记忆,从而逐步建立围绕职业道德核心概念的内隐记忆。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本科四年的时间,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全过程。高校应当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工程类工作的性质、工作要求、行业特点、相关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概念、职业是非观和职业价值观。并在各个学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教育实际情况,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合到学生德育教育和第二课堂中,如校内社会工作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要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和教育出发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

2、渗透性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实践证明,除了课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要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去。根据目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安排,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开展结合校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二年级安排结合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校友经历分享的职业道德教育;三年级实施结合职业生涯教育、简历撰写与模拟求职等实践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四年级结合企业实习实践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体验式地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一年级时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期,以学校校本文化和校训精神为抓手,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各高校的校训不尽相同,但其中却包含同样的特质,即鼓励学生家国情怀,诚信为人,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坚持创新等,这些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如出一辙,甚至可认为也是职业道德教义的核心要义。在新生适应教育中,引导学生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刻苦的精神,引导学生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年级期间,高校一般均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教育和生涯启蒙教育,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其相结合。在生涯启蒙教育中包含介绍各类生涯理论和发展实例。在实例运用过程中,应当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道德相关概念。在三年级时,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当与个人就业准备相结合,与学生生涯规划、简历撰写和求职能力训练提高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落实、调整个人生涯规划,反思个人的能力欠缺,并抓紧时间进行个人知识能力拾遗补缺。提升学生真实撰写个人简历,在面试中准确表达等客观展示个人知识能力的水平。在四年级期间,学生陆续进入企业实习实践阶段。通过组织企业专家、校友等开设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和底线教育,使学生自觉结合个人在企业的实践体验,掌握行业职业道德要求,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帮助学生增强个人职业道德素质。

3、体验式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