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霉菌吸入呼吸道症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在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特点: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到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超声雾化吸入法目的:
1.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帮助祛痰,改善通气功能。常用于气道切开术后、痰液黏稠等。
2.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以消除炎症。减轻整理呼吸道黏膜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呼吸道感染等。
3.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改善通气状况。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病人。
4.治疗肺癌,可间歇吸入抗癌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利用超声波功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雾状,随病人的呼吸而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等目的。超声雾化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神护理:对初次雾化吸入者,要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吸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其合作,并消除其紧张心理,对曾做过雾化吸入者,则要他们熟练掌握吸气、呼气及吸入面罩的放与按的联合动作。
二、护理:其目的是通畅气道,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减轻不适以及使药液到达就需部位。
1.肺底部炎症者,取健侧侧卧位,这样有利于气雾进入肺内至底部。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3.对身体虚弱、老年患者可取侧卧位。
4.气管切开者其分泌物较多,以及神志不清者,取头低脚高位,床尾抬高15℃,使呼吸道分泌物顺而接近咽喉部,便于咯出或易于抽吸。
三、操作前准备:
1.方盘内盛超声雾化器1台。导气管2根、面罩及口咀1个。备弯盘、插销板、冷水计、药液、砂轮、干毛巾2块。
2.检查雾化器各部件是否连接良好,将所有开关关好,水槽内加冷水250ml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罐内按医嘱放入30~50ml药液
3.病人准备
四、操作方法及观察护理:
1.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冬天8~10分钟),再开起雾化开关,这时药液呈白色雾状即冲入导管内,将雾化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或套管口,嘱病人作均匀的深呼吸运动。
2.在雾化过程中,药液多显苦味,由于气雾的吸入,苦味的刺激,使唾液量明显增加,口水不断流出,这时可嘱病人吐出口内分泌物,换气后再吸入。
3.老年、肺病及咳嗽严重的患者,在行雾化吸入的同时,为其拍背,有利于肺泡上的粘稠分泌物脱落排出,并使气雾弥散到肺泡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4.气管切开病人,应双侧卧位交替使用,取头低脚高位,抬高床尾15°,这样可使肺内分泌物顺而接近咽喉部而于咳出,亦有利于痰液的抽吸。
5.雾化完毕,整理用物及病床单位。
在超声雾化过程中,有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尽管其程度与类型各不相同,但一般于过敏、药物副作用、雾量调节技术、药液配制等因素有关。应给以预防及处理。
一、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在雾化吸入时和其它途径给药一样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以至过敏休克。因此对于首次吸入抗生素或含碘造影剂的患者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先进行过敏试验,治疗中及治疗后10分钟之内仔细密切地观察并备足急救药品,尤其是使用的雾化液一定要新鲜配制。
二、药物副作用:超声雾化装置能将药液雾化成2―7um的雾滴进入终末支气管和肺泡实现局部直接给药,较其它投药方法剂量可大大减少,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气血交换部分加快疗效的同时也增大了其副作用。所以掌握剂量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必要时口服或在雾化液中加入对抗其毒副作用的药物,对于保证疗效减低不良反应尤为重要。抗生素雾化吸入时有可能引起耐药菌株增加、霉菌感染和菌群失调,随便应用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支气管舒张剂、皮质激素的反复长期吸入常常引起恶心、头痛、心悸及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或者导致兴奋不安、失眠、幻觉等精神神经中毒症状,有时还发生口咽部霉菌感染等局部后果。粘液稀释剂如易咳净等甚至会出现支气管痉挛等症状而加重患者的缺氧和心脏负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果疗效不明显要作具体的分析,鼓励患者咯痰作缓细的呼吸配合治疗,而不能盲目地加大剂量或增加吸入次数。
【关键词】真菌性扁桃体炎;诊断;治疗;儿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科门诊最常见、就诊数最多的疾病。扁桃体炎常见的病原为病毒和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也可以引起扁桃体炎。但是,真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少见报道。2002-2007年我们共诊治真菌性扁桃体炎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1个月~7岁,其中~1岁1例,~3岁6例,~5岁3例,~7岁2例,平均(3.29±1.89)岁。其中5例为哮喘患儿,吸入激素治疗1个月~1年不等。本组病例,除外鹅口疮及重症监护下的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
1.2 临床表现 发热10例,咳嗽9例,咽痛4例,扁桃体充血、渗出物12例,渗出物呈白色、灰白色,点状、片状、膜状或脓苔样,位于扁桃体表面或隐窝。 合并气管炎1例,肺炎3例,哮喘患儿5例中,出现哮喘发作2例。
1.3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咽拭子涂片、咽拭子培养,有肺部体征者检查胸部X线片,反复呼吸道感染者检查免疫球蛋白。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者6例,其中10.0 g/L~20.0 g/L 5例,>20.0 g/L 1例;红细胞沉降率:正常10例,轻度升高2例;C-反应蛋白:正常11例,轻度升高1例;咽拭子涂片镜检:发现真菌菌丝及孢子12例,革兰阳性球菌7例,革兰阳性链球菌4例,革兰阴性杆菌2例;咽拭子培养:白色念珠菌9例,热带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1例,白色葡萄球菌3例,链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拍胸片4例,肺炎3例,气管炎1例;检查免疫球蛋白3例,正常2例,低IgG血症1例。
2 结果
2.1 初诊诊断 12例中初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者10例,真菌感染者2例,合并气管炎2例,肺炎2例,哮喘发作2例。误诊率为83.3%。
2.2 治疗过程 10例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合并气管炎、肺炎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疗程3~12 d。治疗后肺炎、气管炎痊愈但发现扁桃体分泌物无好转,经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后纠正诊断为真菌性扁桃体炎,立即停用抗生素,予制霉菌素研碎涂口腔,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菌群失调,口服转移因子或者甘露聚糖肽调节免疫。
2.3 转归 2例初诊即做出正确诊断的患儿,在应用制霉菌素2~3 d后扁桃体分泌物消退。10例误诊者经综合治疗3~7 d后逐渐痊愈。其中2例哮喘患儿,之后有2~3次反复真菌性扁桃体炎发作,均经及时诊断、治疗,于3~5 d痊愈。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和喉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可见到,而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见到。搜索近年来的文献,黄有能和吴桂菊[1]于2005年报道1例。随着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不仅仅在下呼吸道,而在上呼吸道也有增多的趋势。扁桃体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屏障,因此除了病毒性扁桃体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外,理应有真菌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存在。但是,由于真菌属于口腔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微生物,加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极易造成本病漏诊误诊。本组12例患儿中,10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误诊率高达83.3%,2例正确做出初步诊断的真菌感染者为长期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年长患儿。
在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2]关于扁桃体咽炎的诊断中指出,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咽痛、咽扁桃体充血水肿和渗出等等,均不足以区分病毒性或细菌性。鉴别诊断必须早期进行咽试培养,标本取自扁桃体表面、隐窝或咽后壁,操作时不能接触悬雍垂和软腭,以免污染。以上关于病原学诊断的表述,同样适用于咽、扁桃体真菌感染的鉴别诊断。由于口腔、咽部正常情况下存在真菌,以前我们在咽拭子镜检找到真菌菌丝或者孢子时总是认为标本污染。但是,在机体受凉、疲劳特别是长期、大量应用激素或者抗生素的情况下,可以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和机体防御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
本组病例,5例为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皮质激素,占发病总数的41.7%,其中2例更是在以后反复扁桃体真菌感染。其余7例患者,1例合并低IgG血症,4例为气管、肺部感染应用抗生素超过10 d。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如果有以下表现,可作为真菌性扁桃体炎诊断的参考依据:①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或者长期应用激素或抗生素,特别是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皮质激素者;②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乏力、精神萎靡;③扁桃体表面、隐窝可见白色、灰白色点状、片状、膜状或者脓苔样物附着;④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或C-反应蛋白正常;⑤咽拭子发现真菌菌丝或者孢子,培养见到真菌生长;⑥抗生素治疗无效甚至加重。
真菌性扁桃体炎一般不需口服或者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制霉菌素3~5 d即可痊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以纠正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以口服调节免疫的药物。预防应该注意口腔卫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避免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是防止真菌感染的关键。哮喘患儿吸入药物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残留的激素可防止反复真菌感染。
参 考 文 献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的六至七月,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许多地方,都可能经历一种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时段,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梅雨季节。
梅雨天气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首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量的水汽使体表汗液蒸发困难,妨碍人体的散热过程,使体内积存热量过多,皮肤调节体温功能失常,从而产生头晕、胃疼、胸痛、抽筋、视力模糊等症状,人的心情忧郁、情绪低落、烦躁、易疲倦、记忆力下降、事故率增加、自杀事件增多,自然死亡率也会随之上升。
据美国专家的调查,相对湿度达80%或更高时,事故会增加33%;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速记错误增加十倍。其次,梅雨天气潮湿条件下产生的霉菌及其代谢物,经呼吸道吸入或摄食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即可引起呼吸道过敏症状,轻者鼻塞、流涕、打喷嚏,重者呼吸困难,喘息不止,并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此外,梅雨天气下,也极易诱发人体其他病症。例如,一些风湿病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难忍、四肢无力的症状,同时还易引起旧伤复发,出现神经痛。
梅雨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源于“高温高湿”,因而调整居室温湿条件,便成了梅雨天保健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有空调的用户,可采取降温、抽湿的方式,将气温降至18℃~20℃、相对湿度降为50%~60%。如没有空调,则可通过采光、关启门窗(适时通风)等手段,调节居室温度和湿度。同时,梅雨期间,要经常晒被褥,勤洗澡,勤换衣,多进行热水淋浴,同时注意饮食结构和卫生,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饮水,少饮咖啡和酒,尤其不要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以防中毒。
在我国江南许多地方,都流行着“梅雨时节点炷香”的保健习俗。梅雨时节在室内焚香,确实有防病健身之功效。如焚些芳香中药制成的炷香,不仅可驱虫除霉,清净空气,且能抑制病毒、病菌和各类小虫的繁殖生长,使人免遭病患和虫扰。此外,焚燃的芳香气味,淡而不薄,散而不走,经人的嗅觉吸入后,能使人的生理与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人都会进入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的状态,逐渐使气血平衡,病痛不生。如之香可防治感冒、眩晕,薰衣草的香味可使咳止喘定,紫薇与茉莉的香味能杀灭白喉菌、痢疾杆菌,葵花香味可镇静安神等。不过,少数对芳香气味过敏者要慎用,以免生理和心理受到太多的负面影响。
鸡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属的真菌引起的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呼吸道(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和形成肉芽肿结节,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和哺乳类动物均可感染,主要发生于幼禽,呈急性暴发,发病率极高,死亡率很大,给养禽业造成很大损失。了解和掌握鸡曲霉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防治该病,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流行病学调查
曲霉菌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存在于禽舍的土壤、垫草和发霉的饲料以及墙壁、地面、用具和空气等。人和畜禽均可从自然界受到感染。霉菌孢子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120℃加热或煮沸5rain才能杀死,一般消毒药液须1~3h才能杀死。
通过对抚顺城郊李石的四方台、大南的四家子、河北的施家、新太河等10家养鸡场的调查发现幼鸡对曲霉菌最易感染,1月龄以下的雏鸡常见急性暴发,成年鸡个别散发。出壳幼鸡在进入育雏室或被装入污染的用具而感染,多数在50h内发病或死亡。5~23日龄是该病流行的最高峰。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表1)。污染的垫草、树木、土壤、空气及发霉的饲料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媒介。幼雏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感染,或通过吃进发霉的饲料经消化道而感染。污染严重的孵化室,曲霉菌的孢子穿过蛋壳侵入蛋内使鸡胚感染。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该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育雏室内温差大,通风换气不好,过分拥挤,阴暗潮湿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可导致该病发生和死亡。
2 临床症状
感官检查可见病雏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次数增加、喘气、体温升高、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有时摇头打喷嚏。少数病鸡眼、鼻流液、下痢等症状。一般病程在7d左右,长的可达半月。一般在症状发作后呈抽搐、麻痹、昏迷状态。24~48h死亡。病死率达50%以上。
3 剖检变化
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有炎症。肺、气囊和胸腹腔浆膜上有小米粒大的结节,呈白色或灰白色,气囊膜变厚、浑浊。结节有的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有的结节可互相融合成大的团块。在病肺、气囊或腹腔浆膜上用肉眼即可见到成团的霉菌斑。
4 诊断
(1)曲霉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育雏室及孵化器被污染、育雏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占用空间小、拥挤、阴雨潮湿、鸡舍通风不当和简陋、饲料变质发霉、舍内异味大、鸡舍没有消毒、饮水浑浊等并结合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时见到肺部和气囊上霉菌阶级结节特征的病原体直接检查的结果作综合判定,初步确诊为鸡曲霉菌病。
(2)化验室检验:采取病鸡的肺或气囊上的结节病灶,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一滴或20%苛性钠少许,用针拉碎病料,加盖玻片后用显微镜检查,见到特征性的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检测见不到霉菌,就必须采取结节病灶的内容物接种到沙堡弱氏培养基上,作霉菌分离培养,才能确诊。
5 治疗
(1)制霉菌素:每100只雏鸡每次用50万U,混于饲料中喂给,每日2次,连用2~3d。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096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它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 在外界不利因素刺激下, 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或胸闷等症状,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缓解, 少数可自行缓解。支气管哮喘以往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氨茶碱及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 副作用较大, 许多患者不能耐受, 近年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已经作为一线用药。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0~2012年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临床疗效满意, 不良反应少,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讨论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共91例, 其中男51例, 占56%, 女40例, 占44%, 年龄13~65岁, 平均年龄33岁, 病程4~50年。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选择 所选患者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1]:①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胸闷或咳嗽、喘息、气急, 多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冷空气、变应原、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散性的哮鸣音, 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实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 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 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诊断后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期及分级, 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 如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炎、止咳、化痰、吸氧及对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沙丁胺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早晚各1次。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0.5~1.0 ml, 雾化吸入2次/d, 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系统用药治疗后,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 FEV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炎症反应以及气道黏膜损害为主要的病理改变, 表现以速发型变态反应及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病理机制, 临床上主要表现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种多病因性疾病[2]。抗炎和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手段。近年许多研究表明[3],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各种炎症细胞和上皮细胞及炎症介质的合成、活化及其功能:①能增加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分泌, 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 并能抑制IL-1的活性;②糖皮质激素还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的活化抑制气道上皮内皮素(ET-1)的合成。③能增加抗炎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 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减少人白三烯D4(LTD4)的合成;④活化和提高气道平滑肌β2受体的反应性, 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的合成。⑤还可以直接抑制哮喘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 包括上述直接参与气道重塑的IL-1β、IL-4、IL-5、IL-6、IL-11、TNF-α等;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氧气驱动吸入型支气管舒张剂常用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β2受体, 减少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介质的释放, 舒张气道平滑肌、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 从而缓解哮喘的症状。沙丁胺醇为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 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气道痉挛症状。临床研究表明, 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两种药物联用后疗效好、副作用少、不良反应较少, 临床上多能耐受;常见的副作用有咽部轻度刺激感, 咳嗽, 声音嘶哑, 口腔内、咽部霉菌感染, 骨骼肌震颤, 心悸, 心律失常等, 但目前未见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吸入引起重度哮喘的报道。
综上所述, 吸入给药是哮喘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起效快, 所需药物剂量小, 吸入治疗时间短, 避免及减少了全身给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吸气配合要求不高, 效果好, 适用于哮喘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42(3):132-138.
[2] 陈灏珠 . 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