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医学病历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早期预警评分;护士;急救

口腔专科医院在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专科医疗上具有较高水平,但在危急情况的处理和综合救治方面能力相对薄弱[1]。在手术或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术后或治疗后的应激状态下,患者常出现喉头水肿、突发心绞痛[2]、出血性休克等急症表现[3]。但非综合医院在急救设备及医护人员急救水平相对不足,患者无法在口腔专科医院得到立即有效的治疗,故口腔医院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病情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4-5]。早期预警评分量表(EWS)是国际上应用快捷方便的评分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识别水平[6-8],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关于口腔专科医院使用早期预警评分作为观察及呼叫医生的依据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早期预警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以期制定出提高其早期预警能力的对应措施,提高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急救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或口腔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具有护士执业证书且自愿参加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2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文化程度、从事本工作年限、护士层级、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相关培训经历、急诊科实习轮转进修经历、抢救经历、呼叫医生依据。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分为三部分:①危急预判能力:5个条目;②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共计6个条目;③访谈:2个条目,不计分,仅作为了解口腔专科护士评估危急病情现状的参考。单选题采用5、3、1评分法计分,根据评分将早期预警能力分为三个水平:低水平(11~25分),中水平(26~40分),高水平(41~55分),总分越高,早期预警能力越强。笔者对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结果进行分析,得出Cronbach'α系数为0.737,信效度可靠。

1.2.2资料收集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护士休息时间,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解释问卷相关内容,取得其知情同意,当场发放,现场回收,进行再次核对,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专科护士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50份,在文化程度中本科文化占86%,88%的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学习过急救理论知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详见表1。

2.2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标准化得分为59.89%,总体水平较低。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得分为12.38±7.93,仅占41.27%,见表2。

2.3多因素分析:口腔专科护士的基本资料在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层级较高的口腔专科护士的危急预判能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级为N3的护士在危急预判能力得分上高于其他层级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培训经历是影响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为(32.94±7.7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6%护士仅了解过或不知道早期预警评分,无人掌握早期预警评分的使用。访谈环节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在进行病情评估时主要以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数值为参考依据,部分护士会参考血糖、血钾等危急值、心电图波形[9]等,但在预警范围方面说法不一,普遍认为各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即为预警指标。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与急救应变能力较低,与其对口腔医院住院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风险意识不足有关。口腔专科医院对专科护理与急诊急救培训较为重视,但在临床工作中客观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能力尚有不足。统一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工具尚待制定。

3.2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3.2.1急救相关培训经历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影响:口腔专科医院在护士新入职时统一组织进行急诊急救课程的学习及急诊急救操作培训,很多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具有良好的急救知识,但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准确应用,建议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更为系统的急诊急救知识与操作培训[10],重点讲解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前期表现以及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各指标的意义,使护士将早期预警评分量表上的指标与临床上出现的体征及参考值进行对应,将早期预警评分量表应用于临床,准确预判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降低死亡率[11]。凭借早期预警评分分值呼叫医生查看患者,与医生在判断患者危急状况方面达成统一意见,便于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将患者的损失降到最小。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口腔门诊临床路径管理需求,广东省口腔医院开发口腔门诊临床路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临床医生运用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同时减少医务人员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经过一年多的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基本实现,达到对CP病例进行入、出径管理,对病例诊疗效果及费用分析,促进CP推广实施等目的,在协助临床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收到良好。

【关键词】口腔科 门诊临床路径 信息系统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58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模式,让病人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并依据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为规范实施口腔门诊临床路径,建立单病种或单项治疗项目质量管理的模式,广东省口腔医院院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门诊临床路径的实施,开发全新的《口腔门诊临床路径系统》,通过临床路径的执行与控制、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临床路径效果的评估,探索适合口腔门诊临床路径使用的系统。

1口腔门诊CP实施与管理现状

中华口腔医学会制定、原卫生部发布的口腔门诊CP分别是牙列缺损、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单纯疱疹、乳牙中龋、乳牙慢性牙髓炎和个别乳磨牙早失,共10个[1]。多数口腔专科医院均由所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专家,以中华口腔医学会制定的CP为蓝本,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修订形成临床应用的CP。

在口腔门诊CP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路径病例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不符合路径治疗的病例不得纳入,并且允许已经进入路径但因某些理由而退出路径。一旦确定某病例适合按照CP实施真理,医务人员就应该按照CP的具体要求、准确地执行,不得随意和无故调整诊疗计划,确保患者诊疗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这样能通过对诊疗活动的记录与分析,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前馈、反馈和现场控制,助于弥补由于口腔医生诊疗水平差异导致不同的医疗质量,同时能发现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瓶颈,及时指导临床医务人员改进医疗服务流程,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口腔医生不愿接受CP。原因主要在于口腔医疗服务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患者个体间的需求、治疗计划、项目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实CP不是一种行为标准,它只适合大多数患者,并非适应所有患者,在实施CP时,它允许专业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偏离路径,自主做出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变异代表了个体间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可能都是有价值的,它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以及CP的修订。例如对下颌第一磨牙的根尖周炎行常规根管预备消毒,其中一位患者达到预期目标,根尖周炎症消失,根管内无明显渗出及异味,此为正性变异,意味着变异趋势朝正性方向发展,该患者的CP疗程可以缩短;另一位患者根管内仍有较多渗出,炎症未消失,此为负性变异,表明该患者未达到预期目标,需进行反馈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与结果,并提出改善措施。

口腔门诊患者的一个特点是不够重视自身口腔疾病,治疗中不按时复诊的占不少比例;成人口腔有牙齿28~32颗牙、乳牙期儿童有20颗牙,每颗牙或半口或全口、单颗或多颗都可同时进入CP,导致CP疗程效果和费用难以统计;且门诊CP系统在全国尚无成熟的产品可借鉴。这一切都提示设计符合实际临床需要的CP系统势在必行,无信息系统的支持,CP的实施举步维艰。

针对口腔门诊CP管理需求,广东省口腔医院以符合本院实际的最佳方式开发口腔门诊CP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临床医生运用CP指导临床诊疗,同时减少医务人员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开发效果报告如下。

2口腔门诊CP系统功能设计

口腔门诊CP系统如何在考虑众多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导临床医生执行CP程序,并进行CP病例诊疗效果分析,这些成为系统设计的主要难题。针对这些问题,系统设计了以下功能。

2.1CP入径、出径管理

入径:结合口腔门诊医生工作站使用,利用工作站中维护形成的国际疾病诊断代码(International Code of Disease,ICD)-10诊断码,系统自动匹配已维护好的符合CP的ICD-10。当符合CP入径标准相应诊断码的患者就诊,工作站依据已维护好的知识库[2]提示医生根据患者要求、配合治疗、无药物治疗禁忌证等项目筛选患者进入CP。由于人体有多颗牙齿,为避免同一患者同期有不同患牙疾病进入不同的CP,造成混乱,系统准确记录患牙位置,且患者不存在影响CP实施的其他疾病或因素,以保证其最终疗效和费用统计的正确性。

复诊:有CP患者复诊,在患者挂号进入医生工作站队列时,系统即以明显标识提示医生注意CP患者复诊,并确认本次就诊是否为CP相关治疗程序,是则调用CP表单并进行相应项目勾选,否则按照普通治疗程序进行诊疗。

出径:完成CP必选治疗项目,评估并填写治疗效果,达到出径标准的出径。因患者不能正常就诊影响治疗效果或不复诊的,变异出径,并填写发生变异的原因。

2.2CP表单嵌入电子病历,自动产生电子病历、收费项目

实现CP系统管理的前提是医院已经启用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将CP表单与门诊医生工作站及电子病历相结合。在临床工作中,如系统不能将CP表单和电子病历有效结合,将大大增加临床医生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医生实施CP的信心。在各CP实施小组的专家和物价管理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系统前期维护工作,实现通过在表单中勾选CP诊疗选项,生成对应的电子病历和收费项目的目标。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非CP相关的治疗,则不能自动生成对应的电子病历内容和收费项目,需医生自行添加,该费用不记入CP费用中。同时,建议临床医生不进行可能对CP相关疾病疗效产生影响的治疗,因为目前系统不能自动识别这些影响。

2.3建立CP患者一览表

除了医生的技术,口腔门诊CP患者能否准时复诊也是影响CP正常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患者的复诊率,系统首先在预约复诊处理上提供了支持,其次增设了CP一览表,医生可全面了解每一个CP病例的进展情况,对尚未完成CP的病例标注CP名称、CP进度,对正常和非正常的(两次就诊时间超过自定义时间记为非正常CP进度)CP进度进行区别显示,以便对非正常CP进度患者进行跟踪。医务人员定期通过一览表筛选出患者,即在治疗有效时间内偏离CP、不按时回院复诊治疗的患者,主动联系,提醒并促使患者复诊,以达到CP良好治疗效果。如果是属严重偏离,且拒不复诊患者,标识退出路径。在这项系统功能辅助下,CP退出率明显降低。

2.4CP实施效果统计功能

2.4.1疗效分析

医生在CP病例结束时,CP表单有治疗效果选项/需要医生填写。填写结果将形成该CP病例疗效汇总表,医生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调用效果汇总表,观察该组病例的治疗效果。按照同样的原理,可以与同种诊断(ICD-10相同)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入路径的病例进行效果比较。

2.4.2费用分析对进入路径的病例,每次按照CP程序进行的诊疗项目,系统将自动记录其相应的诊疗费用,当医生勾选“路径结束”,系统可以汇总该路径实施过程总的费用。当医生勾选若干同种CP病例,系统可计算每个病例平均诊疗费用,以与同种诊断的非路径病例进行比较。

2.4.3变异分析CP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变异病例,当有个案因变异以致不能继续进行CP治疗时,系统要考虑变异因素的影响,并记录变异及相应的原因说明[3-4]。系统设计了常见的变异因素以选项方式供医生选择,从而缩短医生在系统的操作时间,同时方便对变异原因的统计分析。当然也有些变异不影响治疗效果,系统将这些变异详细记录,供各CP专家参考,分析变异原因,以期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门诊CP及其表单。

2.4.4CP进展分析系统具备CP表单汇总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医生勾选的各项,统计分析每个CP的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及退出率等,有利于CP间进行横向比较,作为促进CP实施的有效措施。

3口腔门诊CP系统实施

3.1CP表单的维护

原始系统CP表单经过CP系统一段时间的实践,临床提出修改表单中的医嘱。经各CP管理小组论证同意后,可在系统内修改CP表单,如果CP表单修改变动大,建议生成新CP。

3.2系统上线前的培训

临床医生是实施CP的主体,也是CP系统的直接操作人员,因此对医生进行操作系统培训尤为重要。在完成系统调试后,由医务科和信息部门合作,对医生进行实施CP重要性的宣讲、CP入径病例的ICD-10诊断编码、CP系统操作要领、CP系统报表的阅读与使用等等。

3.3阶段性总结

每个CP设置一名CP管理员,在系统实施上线后,定期召集CP管理员系统总结会议,分析实施CP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是否需要调整修订CP及其表单等。同时,讨论CP实施中变异、退出的病例情况及相关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等,以利于进一步优化门诊CP系统。

4CP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各次CP总结分析,门诊CP系统管理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临床诊断准确性与CP病例筛选标准掌握不统一,导致入径病例诊断不准确,影响实际的CP分析结果。其次,系统对非入径病例尚未形成路径病例类的统计分析平台,影响两组病例相关指标比较。第三,医生掌握病例退出路径的标准不统一,需要进一步规范各CP小组的标准,同时提示必要时应修订CP表单,以提高实施CP的可行性。第四,系统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护理在CP中的作用,如何将护理工作嵌入到CP系统中是系统下一步完善的目标。

5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基本实现。虽然系统中各CP病例的完成量并不多,但总体趋势在不断推进。CP是现代医疗管理的一种手段,依靠信息化管理CP势在必行。医院将对口腔门诊CP系统管理继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完善各CP评价体系、完成系统功能,真正实现实施CP的意义——疗效好、费用低、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文.

[2]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及知识管理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现代医院,2010,10(8):141-144.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牙科分量表;儿童牙科恐惧;调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86

牙科恐惧症(DF)又可称为牙科畏惧症、口腔焦虑症等, 指接受口腔科治疗时出现的恐惧感, 常伴随应激反应对正常治疗造成影响, 儿童体现在不同程度的惧怕牙科治疗, 治疗依从性较低,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配合行为, 为临床治疗带来不便[1]。目前结合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其发病率约为5%~80%, 同时集中发病于儿童[2]。为了解儿童牙科恐惧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评估:①牙科就诊行为量表, 具有代表性的是Frankl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②以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评估;③利用children’s dental fear pirture test等投影技术;④儿童恐惧调查表之CFSS-DS等其他心理测量量表,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 CFSS-DS较其他众多评估方式更为有效[3], 故本次研究通过CFSS-DS量表对儿童恐惧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便于今后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120例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1例, 女59例;居住农村25例, 城市95例;47例为独生子女, 73例非独生子女;66例有直接牙科经历, 54例为无直接牙科经历。上述患儿及其家长均知情同意, 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精神病、心脏病患儿, 排除拒绝配合治疗患儿。

1. 2 方法 采用CFSS-DS表进行评估, 以全面预测儿童对牙科治疗的恐惧程度。量表包括进行口腔检查、器械放入嘴中、躺在牙椅上、诊治过程中有旁人、嘴里味道、张口、看见医师白大衣、牙钻声音、注射物、不得不去医院、口腔内有水、就诊前情绪、就诊环境、家长态度、看到牙医共计15个指标, 每个指标根据程度分4级, 非常害怕、有点害怕、没感觉、无任何害怕, 分别对应4、3、2、1分, 最低15分, 满分60分, >30分视为存在DF, 其他为正常。医生指导家长使患儿完成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下次治疗开始前由家长上交, 本次研究共发放120份问卷, 均全部收回, 回收率100%。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年龄、居住地、是否独生、是否直接牙科经历与DF患儿的分布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对不同牙科恐惧事件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出OR及各指标95%可信区间, 以分析各指标的危险程度。P

2 结果

2. 1 年龄、居住地、是否独生、是否直接牙科经历与DF患儿分布 性别及居住地对DF发病率无显著影响(P>0.05), 而独生子女及有直接牙科经历患儿的发病率更高, 与非独生子女和无直接牙科经历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DF相关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对量表各个指标进行观察, 将非常害怕、有点害怕、没感觉、无任何害怕整合为害怕与不怕, 赋值分别1、0分, 最终躺在牙椅上、听到牙钻声、父母态度三个因素引入模型中, 躺在牙椅上OR=2.755, 95%可信区间(1.970, 4.538), 听到牙钻声OR=2.603, 95%可信区间(1.211, 3.702), 家长态度OR=2.139, 95%可信区间(1.381, 3.209), 独生子女OR=1.416, 95%可信区间(1.647, 2.088), 直接牙科经历OR=0.788, 95%可信区间(0.648, 1.024)。见表2。

3 讨论

目前DF发生率约为5%~80%, 其发病特征明显, 有研究显示女性患儿牙科恐惧高于男性, 且年龄与恐惧程度呈负相关, 儿童为此病高发群体[4]。儿童牙科恐惧即儿童在接受牙科治疗时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障碍, 对患儿治疗带来心理恐慌, 同时需要医务人员用更多的经历进行引导和解释, 增加了工作强度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牙科恐惧的发生因素进行研究, 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本次研究应用国际常用CFSS-DS量表对本院牙科治疗儿童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120例共65例发生DF, 发病率54.17%, 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偏高[5], 表明仍需提高本地区DF的关注度, 群众对口腔预防的重视度不足, 故当牙科疾病出现明显不适采取就诊, 导致患儿所受折磨较多, 使其本身对口腔治疗就存在恐惧心理。

目前针对其具体影响因素, 临床还无统一定论, 外国有研究表示儿童因恐惧产生的紧张、恐慌心理会导致其对治疗产生逃避心理[6]。另有研究认为DF是因为家庭态度、不良牙科治疗经历和面部创伤性经历等众多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结果[7]。本次研究显示, 独生子女出现牙科恐惧的几率明显较高, 表明家庭成长环境对患儿耐受度有重要影响。同时有直接牙科治疗经历的患儿出现DF几率更高, 考虑是不良经历对其身心造成负面影响。除以上方面外, CFSS-DS量表的其他指标均需临床重视, 例如家长态度、儿童看到医疗器械、听到牙钻声等, 对此可以采取遮盖仪器、转移儿童注意力等众多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

大多患儿惧怕打针, 为了降低注射疼痛感, 应在注射前对皮肤进行表面麻醉, 后用细针缓慢将物注射达到降低疼痛的目的, 而针对钻牙过程中出现的噪音, 可采取拟人化解释提高患儿的兴趣, 例如给牙齿洗澡等, 条件允许的同时还可在治疗中让患儿观看电视以转移注意力。在治疗过程中如患儿出现哭闹、避医等应激反应时, 医生应保持足够的耐心, 用和蔼的语气沟通, 掌握其心理特点, 建立儿童对自己的信任, 从而保证诊治过程的顺利进行。另部分研究显示女性发生DF的几率高于男性[8], 但本次研究未见男女性别之间DF分布出现明显差异, 故今后应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 独生子女及直接的牙科经历是导致儿童出现牙科恐惧症的高危因素, 今后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

参考文献

[1] 赵鑫, 秦满.儿童患者牙科恐惧症原因分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4):531-533.

[2] 马林, 景泉, 万阔, 等.口服咪达唑仑治疗牙科恐惧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观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3):271-274.

[3] 阳婵, 邹红梅, 邹静, 等.初诊儿童牙科不合作行为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9(5):501-504, 508.

[4] 徐秀敏, 梅陵宣, 任重鸿, 等.两种行为管理方式下牙科恐惧症患儿的心率变化.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3, 23(12):782, 795-797.

[5] 孙琴洲, 宋光保, 李叶青, 等.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7):4099-4100.

[6] Vermaire JH. Treatment of dental phobia and quality of life. Ned Tijdschr Tandheelkd , 2011, 118(4):187-189.

[7] 刘艳军, 卜涛, 燕清娟, 等.七氟烷吸入麻醉在牙科恐惧症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3, 48(z1):107-110.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修复科 进修医师 教育质量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统一教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口腔医学病历分析范文第5篇

乳牙因龋缺失牙(mt)的记录参照WHO调查标准: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牙齿,如乳尖牙和乳磨牙,记为因龋丧失;9岁以上儿童不区分失牙原因,均按未萌牙记录[7]。调查问卷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问卷来设计,根据以往研究证实的龋病相关因素以及大连开发区社会经济状况来确定问卷内容[1-5],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基本信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近期出现的口腔症状,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态度和社会经济因素。问卷调查在学校进行,由工作人员统一说明,学生和家长填写后回收。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出生日期、性别、户口类别等。

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刷牙习惯,家长是否帮助过孩子刷牙及检查刷牙效果,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通过调查点心、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三类甜食的饮食频率来评估饮食习惯,频率分3个等级:少于1次/d、1次/d、2次/d或以上,分别记0、1、2分。将三类甜食得分相加,得分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表明吃甜食越频繁。口腔卫生知识调查了对龋病和刷牙出血的认识情况,选项有“正确、不知道、不正确”3种,分别记1、0、-1分;口腔卫生态度调查了对口腔健康的重视情况,选项为“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记2、1、0、-1、-2分。将各题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表明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越值得肯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和儿童生活地。父、母学历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3种(低、中、高),分别计1、2、3分。家庭月收入分为5000元及以下,5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3类。儿童生活地按户口所在地分为大连本地和外地2类。本次调查共有检查者和记录者各2名,均为口腔医学院毕业、临床工作经验2年以上的医生。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和检查者之间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调查过程中每天从受检者中随机抽取5%儿童进行复查,检查者自身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调查数据由专人核查录入。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分别计算乳、恒牙的龋病患病率和龋均(龋、失、补牙数之和)。龋病患病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龋均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全牙列龋均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各因素对龋病患病程度的影响。显著性水平设为0.05。2结果2.1人口统计学资料本次抽样调查入选的3所小学二、三年级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样本量为1160人,其中男生占53.7%,女生46.3%,城市户口48.9%,农村户口51.1%,男女、城乡构成比与总体相似(表1)。

调查人群乳牙龋病患病率84.9%。不同年龄组之间患龋率不同,9岁组最高(χ2=6.923,P<0.05),7、8岁年龄组患龋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5)。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人群平均乳牙数10.5颗,龋均4.44。不同年龄组、城乡、性别间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调查人群平均恒牙数13.5颗,患龋率19.7%,龋均0.33。不同年龄组、城乡、性别间患龋率、龋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龋补充填比为充填无龋牙数(ft)占患龋牙数(dt)与充填无龋牙数(ft)之和的比例ft/(dt+ft)。城、乡乳牙龋补充填比分别为9.4%、2.6%,城市高于农村(χ2=103.643,P<0.05)。城、乡恒牙龋补充填比分别为28.1%,3.3%,城市高于农村(χ2=155.496,P<0.05)(表4)。

饮食习惯的应答率为91.7%,38.8%的人饮食得分为0,即吃甜食频率少于1次/d。3分以上者占7.5%,不同饮食习惯的儿童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8,P>0.05)。刷牙习惯和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的应答率均为100%,14.0%的儿童不是每天都刷牙,不同刷牙习惯的儿童龋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3,P>0.05)。37%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与不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相比,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9,P>0.05)(表5)。

口腔卫生知识包含6个问题,有16.9%的人全部回答正确,平均得分为3.5。正确率最低的是含氟牙膏的作用,只有37.5%的人认为使用含氟牙膏有好处。其余问题的正确率均在65%以上,88.2%的人认为吃糖可以导致龋齿,正确率最高。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卫生态度包含4个问题,正确率均在90%左右,平均得分为5.3。口腔卫生态度得分不同的儿童龋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6)。有32.8%的学生曾在吃饭或刷牙时有过牙龈出血。45.1%的学生在最近1年内有过牙痛症状。低收入家庭(月收入<5000元)占74.4%,儿童龋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降低(F=5.717,P<0.05)。大连本地儿童龋均高于外地儿童(F=5.717,P<0.05)。父亲学历高的儿童龋均高于另外2组(F=7.226,P<0.05),母亲学历不同的儿童龋均无显著差异(F=2.518,P>0.05)(表5)。

对全牙列龋均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城乡、饮食习惯、刷牙习惯、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儿童生活地、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10个因变量放入方程,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最终有3个变量进入方程,户口所在地(P<0.05),家庭月收入(P<0.05)和父亲学历水平(P<0.05)。各因素对龋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儿童生活地,家庭月收入,父亲学历水平。结果显示,大连本地、家庭月收入低、父亲学历水平高的儿童比外地的、家庭收入高、父亲学历水平低的儿童龋病患病程度更为严重(表7)。

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89.5%,龋均6.7,居全国最高[8]。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省乳牙患龋率73.9%,龋均4.4,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目前国内关于7~9岁年龄组患龋状况的文献较少,计艳等[10]2009年对南京市7~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其中7~9岁学生873人,乳牙患龋率7岁组56.1%,8岁组73.8%,9岁组72.6%,龋均分别为2.46,2.95,2.33;恒牙患龋率7岁组4.4%,8岁组11.8%,9岁组13.4%。龋均分别为0.08,0.20,0.22;乳、恒牙患龋率和龋均都低于本次调查的同年龄组人群。石四箴等[11]1981年调查了上海市1~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7~9岁组样本量3260人,患龋率和龋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患龋率分别为7岁组86.6%,8岁组84.2%,9岁组83.7%,龋均分别为4.84,4.36,3.76。大连开发区7、8岁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与石四箴等的调查结果相似,但9岁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高于后者。束陈斌等[12]1996年也对上海市1~14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量较少,7~9岁儿童共186人,患龋率分别为7岁组83.3%,8岁组78.7%,9岁组72.3%,龋均分别为3.78、3.10、2.33;患龋率和龋均都低于大连开发区同年龄组儿童。可见大连开发区学龄儿童龋病患病状况较严重,应予以重视。7~9岁儿童恒牙刚萌出不久,主要为切牙和第一恒磨牙。调查人群恒牙龋病患病率和龋均较低。第一恒磨牙龋均构成比为97.5%,可能原因如下:第一恒磨牙最早萌出,在口腔中存留时间长;窝沟点隙多,位置靠后,不利于清洁;邻牙为患龋率高的第二乳磨牙,易形成局部菌斑堆积。因此早期保护第一恒磨牙是降低恒牙患龋率的关键。乳、恒牙龋充填率城市好于农村,但均处在较低水平,尤其是乳牙,仅为6.4%。表明大连开发区儿童的龋齿充填情况差,一方面应提高家长对龋病,尤其是乳牙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需加强口腔健康宣教,平衡医疗资源,加强农村地区的口腔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