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产资源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澳矿产资源;投资;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013-03
1 中澳两国矿产资源态势
1.1 中国的矿产资源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不仅矿产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而且配套程度较高,中国矿产资源在全球矿产资源构成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优势矿产(指居世界第三或者以上位次,占世界储量基础15%以上的矿产)有:稀土矿、钽矿、铌矿、钴矿、钒矿、钨矿、锡矿、钼矿、锑矿、铍矿、锂矿、煤、芒硝、镁矿、重晶石、膨润土、耐火粘土、石棉、萤石、滑石、石膏、石墨共22种。
中国较丰富的矿产有:铁矿、铝土矿、铅矿、锌矿、汞矿、硫矿、硼矿、高岭土、珍珠岩、磷矿共10种。
中国资源潜力较好,但保有储量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铜矿、金矿、银矿、锰矿、镍矿7种。
中国短缺矿产有:铬铁矿、铂族金属、钾盐、天然碱、金刚石共5种[1]。
中国的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中国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但是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却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排名第53位,这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中国人口众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矿物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矿产资源与人口增长及经济增长供需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1.2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 澳大利亚因为其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成为世界上褐煤、矿砂(金红石和锆石)、镍、铅、银、铀和锌储量最大的国家;世界上矾土和钽储量第二大的国家;世界上黄铜储量第三大的国家;世界上银储量第四大的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占地2,525,500平方公里的西澳大利亚,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其中大多数资源的储量都可以保证今后几十年的生产供应。
澳大利亚地域辽阔,其国土面积7,682,300平方公里。该国共有六个州和两个地区,在资源分布上有其各自特点,其矿产资源在各州分布、勘探及开采情况如下:
①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简称新州,首府: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面积801,600平方公里,占澳大利亚总面积的10.4%。其矿产资源主要有亨特河谷、悉尼盆地、蓝山等处的优质烟煤和巴里尔山区的铅、锌、银矿,以及科巴的铜矿和沿海沙滩的金红石矿等,已大量开采,主要矿产品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产量丰富;在大蓝山山脉及伊拉瓦拉地区的猎人谷地下的大煤矿中采掘出的黑煤占澳大利亚黑煤产量的2/3。②维多利亚州(Victoria,VIC,简称维州或维省,首府:墨尔本),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端,总面积237,62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7,416平方公里),占澳大利亚国土总面积的3%,是澳洲大陆上面积最小的一个州。中部山区丰富的黄金矿藏经长期采掘,1998至1999年度,该州金产量为4.8吨,价值7千2百万澳元。主要地点位于斯达沃、福斯特维尔和塔那古拉,现已濒临枯竭;拉特罗布河谷的褐煤和吉普斯兰海岸外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③昆士兰州(Queensland,简称昆州,首府:布里斯班),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西与北澳大利亚州及南澳大利亚州相接,南邻新南威尔士州,北濒卡奔塔利亚湾,面积为172.72万平方公里,约占澳大利亚大陆面积的22.4%,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州。昆士兰州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煤炭、铝土、黄金、铜、白银、铅、锌、菱镁矿、磷酸盐及石灰石等矿藏,主要有铅、锌、铜、铀、铝矾土、锰、银、金、钼、煤、铁矿砂、石油、天然气、磷酸盐、红金石和蛋白石等。大量菱镁矿、石油、铀、锡、矿物沙、粘土及盐的资源尚未开采,产量达澳大利亚全国的24%。昆士兰是澳铜、含铜硫酸盐、银、铅、锌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不但是澳洲而且是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煤产品生产、出口地,炼焦煤出口和动力煤出口分别占全球总出口的45%和10%。④南澳大利亚州(South Australia,SA,简称南澳,首府:阿德莱德),位于澳洲大陆南部海岸线的中心位置,北领地和昆士兰州以南,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以西,南冰洋和大澳大利亚湾以北,是澳大利亚大陆唯一一个与所有的州和领地接壤的州,面积为1,043,514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为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1/8。南澳大利亚州的矿产资源相对澳大利亚其它州要少些,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铀等。蛋白石储量丰富,占全世界储量的50%,居首位。⑤西澳大利亚州(Western Australia,简称西澳,首府:帕斯),位于澳洲大陆西部,濒临印度洋,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占澳洲总面积1/3,面积达2,525,500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亚最大一个州。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产资源居澳大利亚全国之冠,其中钽、石榴石、锂、氧化铝、钛铁矿产量居全球第一;锆、金红石产量位居世界第二;铁矿产量位居世界第三。镍、液化天然气、黄金等产量都排在世界前列。⑥塔斯马尼亚州(Tasmania,简称塔州,首府:霍巴特),澳大利亚联邦唯一的一个岛州,靠近本大陆的东南角。该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藏有铁、锌、铅、铜、锡和钨。⑦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首府:达尔文),位于澳洲大陆北部的中央部位,其面积为1,420,968平方公里。北领地主要以锰(世界最大锰矿)、铀(澳洲3大铀矿之一)、金(超大型矿)、铅锌(世界最大矿体之一)、铝(世界最大矿体之一)、石油为主。
2 中澳两国矿产资源投资情况
中澳两国都是亚太地区有影响的国家。自1972年12月21日中澳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两国经贸关系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中澳经贸关系是中澳关系中最具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与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2]。
澳大利亚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该国有800家资源型上市企业,占上市企业总数的43%,市值达5400亿澳元,占总市值的39%。2007年,资源型上市企业的交易额是5500亿澳元,占总交易额的34%。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作为储备,澳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
近年来,华菱钢铁集团收购了世界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FMG17.34%的股权,宝钢、首钢、武钢、鞍钢等也相继与澳大利亚矿产企业签署股权投资或战略合作协议;澳大利亚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吸引了中国企业家的目光,中国兖矿集团对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开发进行调研,并最终在2004 年全资收购了新南威尔士州因自然发火而关闭的南田煤矿,并将该矿更名为澳思达煤矿;中国五矿集团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墨尔本铜矿及矿商OZ矿业公司的大部分资产;2009年,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约3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菲力克斯资源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完成的最大一宗收购案;2010年,四川汉龙集团旗下在澳大利亚的汉龙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51%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最大收购项目[3]。
3 中澳两国经贸合作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转型对澳大利亚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推动了资源商品市场的繁荣,澳大利亚以较高的出口价格和数量受益。因此,在过去的20年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出口到中国的实际价值已经从1989年的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99亿美元。同期的,澳大利亚总商品出口到中国的实际价值已从12亿美元增加到649亿美元。
由于中国重新崛起,其强劲需求的资源和能源使得澳大利亚大量的出口和更多的投资,更高的收入和税收(见表1、图1)。
在1989年至2010年期间,澳大利亚出口给中国的铁矿石,从占其铁矿石出口总量的6%一直增长到69%;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冶金煤的份额也由1%增加到11%;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热煤份额由0.1%增加到12%(见图2)。
总之,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十分密切,互动十分频繁。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商品交换的种类不断扩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同时,从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来看,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澳两国在维护和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方面拥有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而中澳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不但造福于两国人民,而且对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必将发挥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利益的共同性和需求的互补性决定其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可成为21世纪中澳关系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刘文周.矿产资源经济学[M].第一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2]李科玲.中澳经贸关系影响因素研究(1972-1989)[D].湖南:湘潭大学,2009.
【关键词】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资源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反哺机制
北京地区的中药产业基础雄厚,中药资源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来,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下降成为拖累北京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中成药新产品工业产值比重较低(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70%),而且对创新成果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相应地对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与“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规划拟定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的要求差距很大,也与已经形成的“四、三、二”产业格局不相称。时下,北京京郊正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几个中药重点区县已经形成了集中化规模种植的局面。北京中药产业的发展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挖掘中药资源除经济价值以外的生态、品种等价值,依托强大的医药产业基础,未雨绸缪、理清思路,构建中药产业反哺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及体系。
1 北京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状况
1.1 近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
近年来,北京地区医药产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但销售收入、尤其是销售利润增长趋缓,而且利润总额还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这种状况与全国相比较更为明显,其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在全国的地位呈现出下滑态势,利润总额由2001年的第4位下降到2006年的第6位。与上海、天津等医药重点省市比较,虽然利润对销售收入占比仍然较高,但利润总额绝对减少,尤其是新产品产值增长乏力,2006年仅为3.10%,而同期上海和天津增长的幅度分别为20.70%、57.10%。见表1。表1 2006年北京地区和全国、上海、天津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略)注:括号内为同比增长(%)
1.2 2006年北京地区医药各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
分行业来看,2006年北京医药工业领域的化学制药、生物医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四大子行业各有差异。化学制药工业销售稳定增长,但利润大幅下滑;而中药制药工业销售和利润均同步下降。化学制药工业和中药制药工业利润大幅下滑是2006年整个北京地区医药工业利润严重滑坡的最主要因素。生物生化制品和医疗器械这两个子行业经济运行良好,展现出销售、利润同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利润出现快速增长(达到29.5%和37.6%)。相比较而言,中药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成为整个北京市医药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见表2。表2 2006年北京地区医药各子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状况(略)
根据表2数据分析,北京市医药产业总体平稳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高附加值新药品的创新能力不足,这已经影响到现在的利润增长,而且还会制约将来长远的产业发展;二是制药工业利润下滑,说明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成为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联系近年来生物创新医药高速发展的趋势,中药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北京医药产业提升的关键。
2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状况
2.1 中成药产业状况
近年来,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经济总量提升较快,提升速度始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4.26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35.20亿元,提高1.5倍,平均年递增率为25.34%,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11.03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11位提高到第9位,稳定位于全国中上水平(第9~11位)。2005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中成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40亿元,与2004年基本持平。初步分析认为,占北京中药销售收入1/3左右的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在2005年销售出现负增长,影响了北京中药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
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工业效益不断提高,利润、利税总额持续增长,工业效益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利润总额由2000年的1.30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7.28亿元,提高4.60倍,平均年递增率为53.83%,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39.96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13位提高到第2位。2005年统计快报显示,北京地区中成药行业实现利润8.25亿元,同比增长26.20%。利税总额由2000年的2.7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0.80亿元,增加3.00倍,平均年递增率为31.28%,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年递增率17.41个百分点,全国排位由第14位提高到第3位。
2.2 中药制药工业状况
中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同步下降成为拖累北京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6年,中药制药工业(包括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完成销售收入42.60亿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1.70%,利润总额为6.900亿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19.20%。主要原因:一是主要中药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北京中药制药工业经营状况下滑主要受同仁堂集团影响较大,同仁堂股份及同仁堂科技销售收入和利润在北京中药制药工业中,占据近50%的份额。但在国内新兴中药企业的赶超下,出现业绩下滑和股价低迷。二是中药主打品种竞争地位下滑。长期稳居市场老大的主打品种六味地黄丸、鸟鸡白凤丸让出霸主之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2.3 中药企业状况
北京国有和股份制的中药企业担当了近几年北京地区中成药产业发展与贡献的主力军。不论从工业总产值还是从利税贡献方面看,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都是绝对主力,两者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已占北京中成药行业的90%以上。从企业规模方面看,大型企业在经济总量增长和提高工业效益方面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显示出企业规模效应。大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近70%,利税占全行业的90%以上。突出的体现出如下特点。
2.3.1 销售收入和利润向优势企业集中
北京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健康药业和北人维信等4家企业年销售占整个北京中药制药工业的56.00%,利润总额占61.00%。
2.3.2 企业体制创新的优势突出
如与同仁堂合资的同仁堂健康药业,因为体制差异、管理模式不同,经营一枝独秀,销售与利润同步快速增长,已进入北京医药工业企业前20强的地位。
2.3.3 兼并整合的趋向渐趋加强
2006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51.00%的股权以协议方式转让给“天坛生物”。此外,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还与大股东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三方共同出资组建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即“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拉开了疫苗产业整合序幕。华源生命2006年与华润股份签署协议,华润股份收购北药集团50.0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双鹤药业48.89%的股份和万东医疗51.51%的股份。
2.3.4 资金募集国际化趋势明显
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中生北控在香港上市。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到目前为止,北京医药类上市公司已达14家,共融资超过40亿元,市值近220亿元,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医药工业的1/4,利润总额占全市1/2以上。
2.3.5 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加快
2006年,同仁堂香港生产研发基地——同仁堂国药公司在香港大埔工业园落成,这是第一家在香港全资投资的内地企业。近年来,同仁堂已在英国、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港澳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建了22家药店,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中成药出口量方面,同仁堂已居首位。
3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北京中药产业经济总量提升较快,工业效益也不断提高,利润、利税总额持续增长,工业效益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研发机构人才多,科研实力基础雄厚
北京拥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构成的国家中医药创新体系的核心,所获政府经费占全国的40%;北京地区的中医药科技人员约占全国的30%,由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和优秀中青年专家为主构成了北京阵容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目前,“863”计划等重大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每年约有1/3以上投在北京;1997-2001年,北京地区每年平均“产出”新药证书117张(其中“二类”以上38张),持续稳定占据全国总数的1/10。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北京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基因组、生物芯片、转基因和干细胞等前沿技术平台的搭建已初具规模。
3.2 临床资源丰富,院内制剂市场广阔
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东直门医院是国家中药新药主要临床基地,院内中药制剂资源丰富。以广安门医院为例,院内中药制剂多达90种。院内中药制剂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市场规模已初步形成,是北京未来创新中药大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政府机构汇聚,地利优势显著
北京集中了国家药品管理体系中几乎全部的政府机构,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在北京市级以上的政府科研机构中,生命科学的科研机构有55家,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6个。
4 北京地区中药材资源产业化发展分析
4.1 中药材种植条件优越
4.1.1 发展速度较快
2000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 300 hm2, 2001年增幅超过150%,这几年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通州区和房山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4.1.2 种植区域相对集中
通州、房山和怀柔3个区(县)种植面积占全市85%以上,主要品种30个左右,初步形成了房山以甘草为主、通州以黄芪为主、怀柔以西洋参为主的品种布局。
4.1.3 主栽品种特色鲜明
北京郊区(县)生态环境优越,凡华北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在京郊均有分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主要有甘草、黄芪、西洋参、黄芩、丹参、柴胡、板蓝根等,主栽品种是甘草、黄芪、西洋参。
4.1.4 具有产业化生产特征
怀柔将西洋参经营企业和农民联系起来,签订药材购销合同,同时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通州和房山也依托当地的药材加工企业,发展本地药材生产。近年来,京郊还涌现出中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及销售服务。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中药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2 中药材产业基础良好
北京中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同仁堂现有24个剂型,800余个品种,无论从剂型数量还是品种数量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郊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我国原料药材重要流通市场,素有“国药”、“京药”等美誊。北京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市场,药品质量全国领先,医药流通市场的药品合格率近年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便利条件突出,既有形成规模的院内制剂需求市场,还有相邻地区河北安国药材市场。此外,京郊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在药材种植方面能够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持。
4.3 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形成
“十一五”北京工业发展规划拟定,医药产业发展将重点发展中药产业,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无污染的医疗器械产业,加快扶持代表医药发展方向的生物制药,适度发展化学药,培育产业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发展方案”确定,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生物城、亦庄药谷、京西医药产业带、京东医药产业群这5个地区为中心(即 “一园、一城、一谷、一带、一群”),建成北京市的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并使生物工程与医药成为北京市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中关村注重发展生命科学的上游研发、中试与试生产以及企业的孵化等;大兴立足于产业化基地;亦庄药谷则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基地。由此,形成了生物医药三驾马车协力抢滩生物经济的战略布局。2002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白皮书”透露,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已基本形成“四、三、二”的格局,即创新、制造、流通和服务等4个产业环节,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等3个核心领域,共性和专业性2个服务体系。
4.4 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北京将重点支持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刘家窑-赵公口地区同仁堂科技园的发展,完善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北京将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市场和全国中医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吸引京外、海外投资,实现北京中药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现代中药将成为北京医药工业新亮点。在“北京市关于落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发展中药现代化、壮大中药产业的新思路——“促存量、抓增量、出大药”,即在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的基础上,依托北京丰富的中药创新资源、中医临床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培育中药大品种,以品种带动企业发展;支持现有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京区中药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以科技资源为手段,吸引京外、境外资本投资北京中药产业。
4.5 京郊地区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形势
药材种植是京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种植中药材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大田作物,现已成为京郊地区新的种植热点,而且有些地区还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延庆县农民种中药材可获生态补贴等。
5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思路
5.1 基本认识
中药产业发展要从北京地区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待。一个地方中药材资源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资源物品生成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这种物品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和产业化组织方式。可以说,诸如生态环境等是中药资源的外部环境,其中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中药资源的道地性。而对一种资源的利用方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表现,中药资源的产业化利用才是决定一定区域道地药材能否可持续生成的内在规定。这既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同时还取决于生产的组织方式。
5.2 视角转换
北京地区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要从产业化利用角度进行研究。从全国范围和市场化角度来看,中药产业化的核心并不取决于北京地区所拥有的道地药材,而是如何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产业化条件,包括技术优势和产业化组织方式。因此,要阐明道地药材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剖析道地药材资源产业化利用方式,揭示产业化对北京道地药材的影响作用,提出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5.3 建立医药产业发展与道地药材保护利用之间的反哺促进机制
中药资源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道地性延续的种质价值,还有与道地性相关的医疗安全道德价值,以及最为直接的生态环保价值和间接的中医文化价值。因此,要区分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把重要的价值增值环节留在北京,而不一定将全部产业环节都限制在北京区域范围。这就要求探索中医药产业对道地药材种植的反哺机制,换言之,北京地区中医药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产业化的基础并不能建立在道地药材种植基础之上,而且相反还要通过企业-基地、政府转移支付等形式,探索中药产业化资金反哺支持北京道地药材种植生产的适宜组织和方法。
6 北京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对策
6.1 树立一般化资源理念
相对于中药资源产业化,道地药材、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都是中药产业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要树立一般资源化理念,辨析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发挥科技、人才、管理、政策优势,促进北京中药产业化发展。
6.2 确立中药产业发展的全局视野
要利用全国中药资源,以减轻北京道地药材的负担;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6.3 鼓励支持产业组织创新
北京地区道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取决于产业化利用程度,包括产业化的技术、组织管理方式。因此,要对产业组织的创新加大扶持的力度。
6.4 加大道地药材保护力度
改变中药产业是资源型产业的认识,从整体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审视北京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区分医药产业与道地药材种植,突出道地药材保护的重要性。
6.5 建立中药产业反哺道地药材种植基金
转变观念,从产业发展出发看待道地药材资源,产业发展资金要反哺道地药材保护。针对不同资源,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有色金属 矿产资源 勘查 物探 矿床
[中图分类号] P61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13-1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对国家地位的提升以及对外交往的拓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铁矿、石油以及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给运输、对外以及经济布局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方法对于缓解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压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转换找矿思路,以突破思维定式为前提利用综合信息挖掘出成矿、控矿以及找矿之间的联系才能切实提高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水平。
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勘查思路
1.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第一,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第二,大宗矿产的储量明显不足,但是用途较少矿产的储量则相对比较丰富;第三,富矿稀少,贫矿较多,并且开发与利用难度都比较大;第四,中小型矿床较多,但是超大型矿床比较稀缺,矿山规模普遍偏小;第五,矿石组分比较复杂,共生半生矿较多。
1.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思路
考虑到在老矿区找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寻找可接替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地质科学理论以及勘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方法进行整合,寻找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思路。第一在矿山深边部找矿,主要步骤为:分析成矿地质条件、配合地面进行地下物探、组合化探方法、利用工程进行验证。第二在矿山近找矿,主要步骤为: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提取蚀变矿化的遥感信息、地质踏查和矿产剖面性化探、地面物探、利用有机气体集成、点吸附等新方法进行化探、利用工程进行验证。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主要包括预查、普查、详查以及勘查等四个步骤。预查指的是将已有有色金属矿源存在区的资料进行综合对比以及研究等,预测出有色金属的大致位置,并辅以相应的观测和验证方法对有色金属矿产的分布和开采前景进行评估,为普查打下基础。普查指的是利用物探、化探、地质以及取样等方法对预测矿区的开采前景和开采范围进行确定。详查指的是利用取样分析来预计有色金属矿产的远景估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价值进行评估,列出开采区域的范围并制定详细的开采建议和开采规划。勘查指的是利用采样工程确定矿产储量级别,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矿源资源质量、建设规模、矿石冶炼工艺、开采方式以及矿区布置的确定提供有效依据。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阶段中,采用的勘查方法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坑道物探方法、遥感技术方法以及铅同位素找矿等,现将这五种勘查方法及其适用阶段介绍如下。
2.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指的将物理学原理作为矿产资源的勘查的基本方法,多用于普查阶段,主要是在有色金属矿产磁性、放射性、弹性、电性等物理性质的区别作为矿产勘查的基准点,利用不同的勘探器材以及物理方法来勘查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并将相关的实验研究作为参考依据来推测有色矿资源的分布位置以及矿区面积。地球物理勘查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性测量、电法、磁法、重力测量以及地震测量。
2.2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指的是通过对地球岩石圈、气圈、生物圈以及水圈等的系统性研究来分析其所包含化学元素的分布以及含量、分布等情况的变化,以此作为
矿产资源勘查的依据。地球化学勘查有着分析面广、元素多等特点,因此预查、普查、详查阶段均适用,其所提供的参考数据有着较强的灵敏度,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经济实用性较高。
2.3坑道物探方法
坑道物探指的是将地面电法引入到坑道中,较常使用的坑道物探方法主要有坑内激发极化法以及瞬变电磁法等,多用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的详查、勘探阶段。坑道物探方法在有色金属生产矿区的深边部找矿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克服地面物探时低阻盖层带来的阻碍,有效提高探测的精度和深度;第二,它可以将场源放置在坑道的不同位置上,确定坑井周边的盲矿体,扩大地质信息的空间范围;第三,它可以对矿体的平面展布范围进行追踪,得到深部异常体的相关信息,实现发现盲矿的目的。
2.4遥感技术方法
遥感技术指的是利用遥感技术的真实性与可视性等特点进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在大范围内找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并将成矿岩体、围岩蚀变、控矿断裂等矿田构造要素与遥感图像上的线、色、环等信息结合起来,预测出新矿源的位置分布。一般多用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早期预查阶段。
2.5铅同位素找矿方法
在地球的演变过程中,铅同位素的增长与演化与地质中铅同位素的初始比值以及钍、铀等同位素的衰变累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铅同位素初始比值相近的成矿物质,其矿床和矿化点都会成群出现在同一地质构造单元中,但是成矿流体中钍与铅、铀与铅的初始比值与周围的围岩会存在一定出入,因此可以帮助我们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早期阶段区分矿体、围岩以及异常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准确掌握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来源特征以及矿床规模,并对位置点进行评价,得到远景开采点的评估值,达到勘查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的探讨对于缓解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短缺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是保证国家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根本前提。在目前的技术基础上,要想切实提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效率,需要将各种矿产资源勘查方法进行整合,在找矿的过程中利用合适的勘查方法来确定矿床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开采率,利用最经济的方法开采出更多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参考文献
[1]胡文岭.成矿区带深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方法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1(12).
[2]薛金芳,王国峰.浅谈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601020.SH)主要从事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地质勘查及贸易业务,主要产品包括锌精矿、铅锑精矿(含银)、铜精矿等。公司是自治区内的大型矿业企业,拥有的矿权包括:扎西康采矿权、拉屋采矿权、拉屋探矿权、柯月探矿权、查个勒探矿权和桑日则探矿权。
资源储备丰富
对于矿业公司来说,资源储备是取得长期发展和市场份额的重要砝码,华钰矿业在这方面得天独厚。
在自治区内,铜、铅、锌、镁、镍、钨、锡、钼、汞、锑等十余种有色金属矿产均有分布。总体说来,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大比例尺区域调查几乎空白,未来新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前景及潜力巨大。
经过发展,华钰矿业已拥有扎西康矿山、拉屋矿山2座生产型矿山及4个探矿项目,目前控制铅、锌、铜、锑、白银资源储量分别达到83.04万金属吨、126.7万金属吨、2.80万金属吨、18.73万金属吨和2141.38金属吨,并已形成合计超过65万吨/年的矿山采矿能力和2800吨/日的选矿能力,成为自治区内生产规模较大和效益较好的矿山企业。
公司矿石中铅、锌、白银等金属的入选品位较高,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且公司所选出精矿产品中可以达到计价水平的元素品种较多,有利于公司相比同行业公司保持更高的毛利率水平。
自治区具备有色金属成矿条件优势,且勘探程度低,未来新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前景及潜力巨大。山南扎西康铅锌矿整装勘查区已被国土资源部设立为第二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勘查区面积1807平方公里。
公司主力矿山扎西康矿山位于该整装勘查区域范围内。“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扎西康探获超大型金属矿床”项目已被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为国内“2012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之一。公司在整装勘查范围内还拥有柯月探矿权、桑日则探矿权两张探矿权证。依托上述矿权,公司成为该整装勘查区内已探明资源量和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
此外,在拉萨市,公司拥有拉屋采矿权和拉屋探矿权;在日喀则地区,公司拥有查个勒探矿权。
立足于自治区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公司拥有乐观的资源增储前景,同时公司正在执行多个合作勘查项目,通过增加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的资金投入实现采选产能扩张的目标。
形成品牌效应
公司全部矿山采选项目、地质勘查项目均位于自治区内,公司经营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高海拔环境下的矿山采选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是国内少有的在海拔3500米以上具备矿业开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始终秉承资源先行的战略,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增加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并优化资源结构。公司将加大对扎西康矿山和拉屋矿山的开发力度,继续开展深边部资源勘探,增加后备资源储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获取优势矿产资源。
关键词:新疆兵团;矿产资源;制约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099-01
1 新疆兵团矿产资源现状
新疆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矿种齐全、储量丰富、矿石质量好等特点,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的少数地区之一。全区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 949 处(不包括石油、天然气、铀水气矿产),广泛分布于“三山两盆”中。截至 2003 年底新疆已发现矿产 138 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 171 种的 80.7%,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 79 种(亚种 98 种)。
2 新疆兵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新疆兵团土地确权范围内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地质矿产开发滞后,资金短缺
兵团土地确权范围内矿产资源家底不清,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新疆土地面积占全国1/ 6,生产建设兵团遍布新疆14个地、州、市,这些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普遍较低,甚至还存在一些空白区,因此很难说清兵团的矿产资源总量以及优势矿产的储量如何、开发前景如何;二是因为体制方面的原因,兵团矿产勘查开发两权证由自治区颁发,相关资料均由自治区掌握,这也造成了兵团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矿产资源摸不太清楚的原因之一。这些都很不利于兵团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同时也给规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地勘费长期依靠国家投入,新疆兵团未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致使资金投入不足,地质勘查工作较为滞后。
2.2 两权证的颁发与资源补偿费的收缴制度不够合理,地质勘探程度低,后备资源紧张
新疆兵团土地确权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和开采许可证均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兵团内审批完毕后还要交由自治区审批,多了一道关口,也就带来了许多复杂的问题;矿产资源补偿费也是由兵团矿山企业上交到自治区,但返还却是返到地方,而兵团企业却得不到补偿。这样,兵团对自己的矿山企业无法科学有效管理,自治区在有些方面又不好管理,成为矿业管理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兵团企业的办矿积极性,影响了整个兵团的经济效益。而新疆兵团矿产资源成矿远景好,找矿潜力大,开发前景广阔,但国土面积大,地质勘察范围广。虽然目前矿产储量能满足新疆兵团经济建设需求,但考虑到国家开发重点西移和全国市场的需求,现有矿产的资源储量保证年限将大大缩短。
2.3 兵团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信息化建设落后,矿产资源市场体系不健全
两权证的审批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补偿费也是上交到自治区,这使兵团矿管部门难以实现对矿山企业的有效监管和维护其合法利益。也正由于矿管人员较少,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所以造成矿产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管理部门自身有时也难以找到下属矿山企业的有关资料,这些都不利于对矿山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健全,市场法制化程度低,违法采矿、非法转让采矿权等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比较突出。
3 合理开发利用兵团矿产资源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深化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
多渠道增加对新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投入,重点安排矿产资源集中区、国家紧缺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加大新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地质灾区、严重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加大对新疆兵团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投入力度,重点开展基础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遥感地质等区域性地质调查工作,扫除地质空白区,提高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程度。坚持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矿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吸引区内外资金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鼓励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融合型、规模型矿业经济。
3.2 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
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将兵团土地确权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和开采许可证交由兵团国土资源局颁发,矿产资源补偿费由兵团自己收缴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矿山企业适当的返还,切实理顺兵团国土资源局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关系。兵团师级及以下部门要尽快将矿管职能由经委系统移交到国土资源系统,成立国土资源局,理顺关系。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享受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同等优惠政策,其中,占用非农业耕地、非人工草地应免征使用费,占用耕地、 草场、 林木等也应按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各地、各部门应本着“只求所在,不争所有”的开放原则,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管理。
3.3 把握市场的有效需求,积极培育矿业生产要素市场,创造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
矿产资源是属全球性范围配置的资源,若干有色金属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竞争资源,在国际资源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己提出“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的构想。因此,新疆兵团矿业开发与发展,要在国家开放市场中进行定位,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决定矿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地区的资源禀赋。矿业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最大化。积极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矿业中介市场、矿业技术市场、矿业信息市场等矿业生产要素市场,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与新疆以外地区及国外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合作开发优势矿产如膨润土矿、石母矿等,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产业的附加值,使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开发天然沥青、蛋白土矿的用途,提高资源转化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开发。
在新疆兵团实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的同时,要注意矿业结构的优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建设要立足于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以煤炭消费需求和环境保护政策为导向,提高优质煤比重,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材行业要推广新技术,发展高标号和特种水泥,淘汰小水泥厂;引进先进成熟技术,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重点从开发膨润土系列产品,建设全国最大的膨润土生产基地。对天然沥青、蛋白土等产品要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新型用途,开拓市场,将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首先,要对重要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原则上凡是能够从国际市场上低价进口的资源品,尽可能不在国内开采,降低开采强度;其次,要避免以往把“大开发”等同于无政府的“大拓荒”的荒谬做法。矿产开发具有两面性,在获得所需矿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森林、草原、水源、土地及大气等人类生存环境重要因素的破坏。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新的资源开发观,实行矿床开采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重视矿床开采的环境效应,实现无破坏或将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生态矿业”。
众所周知,新疆兵团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广阔,但荒漠化严重;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但生态环境恶劣。这诸多矛盾决定了新疆兵团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长期不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只有这样,新疆兵团矿业经济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梅,金晶.浅议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J].资源•产业,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