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的关怀字字入心,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让健康扶贫的路线图更加明晰。

上下联动部署实

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44.1%,其中患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有240万,患长期慢性病的有960万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4月底,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单位和部门完成25个省、2129个县、36万个行政村、1996万贫困人口因病致贫情况摸底工作,包括发病率高、费用高、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能力的45个重点病种和48个次重点病种,为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群众的疾苦,时时挂在党和政府的心上。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随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多部门合力攻坚,精准施策:2016年6月21日,《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出台;7月5日,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到省市县三级,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有25个省份制定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有18个省份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如一声惊雷响彻大地,健康扶贫工程迅速覆盖全国贫困地区,一系列举措如及时雨,滋润了贫困群众的心田。

提高t疗保障水平、对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进行分类救治、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成为健康扶贫行动瞄准的焦点,成为这台为贫困群众所唱大戏的主角。紧锣密鼓、井然有序的动作,让一场轰轰烈烈的暖心行动拉开大幕。

为保障贫困群众能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政府长远规划,增添“双轮驱动”助力。服务体系建设上,《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取消了贫困地区县级和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的配套资金。2016年,包含贫困地区在内的400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200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196个县级疾控机构建设项目获得支持。

人才综合培养方面,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继续加大,招收名额较2015年增长8%;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启动并实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招收助理全科医生5000人。

要部署,更要落实。《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的出台,夯实了各地的责任要求:从2016年起,卫计委每年对中西部22个省份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目前,已对河北、山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省区开展了专项督导。

综合施策精准扶

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问计于民、惠及于民,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暖到了贫困群众的心里,成为贫困地区的福音。2016年全国累计实施医疗救助8720.4万人次,其中,住院救助和门诊救助3099.8万人次,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20.6万人,支出救助资金298.7亿元。

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新增筹资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支持力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覆盖贫困人口。

新农合、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提高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以上,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据统计,2016年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67.6%,比2015年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

贫困人口补充商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山东、江西、河南焦作、湖北红安、四川叙永等地建立贫困人口补充商业保险制度,由政府为贫困人口“买单”,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将贫困人口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

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2017年2月24日,卫计委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3月底前完成本省份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的工作方案,4月底前启动实施。

贫困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在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江西和宁夏8省(区)启动大病集中救治行动,选择儿童白血病、儿童心脏病等9种大病贫困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募集社会资金1.8亿元,拟为10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治。

分类分批救治工作强力推进。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进行长期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的,由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实施。2016年,全国分类救治贫困患者近100万人。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能力短板得到弥补。实施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使每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三个一”目标,即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

包括44家委属管医院在内的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所有贫困县的1149家县级医院,实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健康扶贫第一线。截至目前,已有92%的贫困县与三级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近万名城市三级医院医生在贫困县县级医院进行蹲点帮扶,开展门诊625万人次,开展手术11万台次。

遏制源头重预防

加强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固然重要,但治病要治根,“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在预防方面,健康扶贫工程同样作出了扎实有效的探索。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先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2016年签约服务已经覆盖贫困地区76%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等项目,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受益儿童分别达到423万人和438万人;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健康扶贫政策上宣传栏、进农户等形式开展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和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力争使其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

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将疾病防控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艾滋病、重点地方病、包虫病防控力度。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开展包虫病防治综合试点;协调17个省市援助70个县开展包虫病流调工作。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体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出发点,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逐步缩小城镇卫生差距,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在全市建成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市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健康需求。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按照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推进规范化建设。鼓励、引导城市二级医院通过上下联动、对口支援等方式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农村转移。加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镇卫生院。云阳人民医院纳入公立医院管理改革范畴。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以政府举办为主,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和站的建设必须符合《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全市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所,分别为:云阳镇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阳镇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云阳镇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丹凤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2.云阳镇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云阳镇横塘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开发区荆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云阳镇荆林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大泊分中心

4.开发区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练湖中心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河阳分中心

5.开发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选址:原埤城镇胡桥卫生院

(2)设置床位、服务范围及常住人口

(3)下设分中心:前艾分中心

(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由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组成,坚持政府举办,实行一体化管理。每个建制镇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村卫生室(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非建制镇卫生院,设置为卫生院分院。所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全市设建制镇卫生院12个、建制镇卫生院分院9个。

三、服务功能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卫生信息收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残疾人康复指导和恢复训练、精神病人管理和心理健康指导、计划生育技术宣传和指导、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助处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慢性病治疗,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

(二)镇卫生院: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开展基本医疗、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综合卫生服务,同时负责辖区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对乡村医生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

四、人员编制

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2人的标准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8人的标准核定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数,原则上镇卫生院一般配备院长1名,副院长1~2名。卫技人员所占编制不低于总编制的90%。

五、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一)严格准入制度。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服务,维护其公益性质。

(二)转变服务方式。全面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对区域内居民家庭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双向联系,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着重开展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和妇幼保健服务等工作,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降低收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三)建立分级医疗和转诊制度。制定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标准。加大二级医院对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力度,通过采取临床服务、人员进修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对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临床诊疗技术等进行帮扶,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二级医院医生申报临床、口腔、中医、预防类别的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一年。

(四)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严格人员准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以事设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完善人员考核及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导向、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技术能力、工作绩效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一、县域健康需求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我国的医疗体系是医院网络和基层医疗网络构成的二元结构。负责大病医疗的医院体系,自上而下分为部属、省属、地市属、县市属和县属,其中县市属和县属医院统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是国家医院网络的底部,同时,县级医院又是国家基层医疗网络的顶层。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工作安排”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主要为县级公立医院,并于次年出台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意见”,公共卫生资源及相关政策向基层倾斜,县域居民卫生健康有望获得空前的提升。

1、县域医疗机构投入及就诊人次处于历史新高

国家历来重视县级医院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领域的财政投人持续增加,特别是加强了对县级医疗体系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旨在保障地区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日前,国家发改委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要求2017年起中央财政不再安排对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建设的投资,并明确提出支持县级医院建设将会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重c:要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至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允许在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分院,或在医疗资源短缺、覆盖人口多、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地区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县级医院分院。这意味一大波乡镇卫生院将要被提升到县级医院的档次。

2、县域居民医保体系升级

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表示要整合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两保合一”。

此前,县级居民医保体系以新农合为主,新农合可报销药品目录普遍低于城镇居民。两保合一政策促使医保基金由县级统筹改为市级统筹,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农村和城市居民在参保缴费保障待遇上同城同待遇,从而实现县域居民在药品获取与城市同步。

(数据来源:根据各地新闻报道整理,广东、宁夏为已执行情况,山东、内蒙、河北为2017年预期变化)

二、县域医疗健康的挑战

1、老年化及空巢化加重带来的应对压力

据统计只有5%不到的年轻人会选择回到县级城市发展,这导致县级城市老龄化比一、二线城市来得要快,县域人口结构及家庭结构具有明显特殊性。2014年,全国老龄办选定天津市、重庆市、兰州市等12城市开展第二期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其中兰州市公布了详实的调研结果。数据显示:超过8成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患有慢性病比例相对高的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关节炎、患有颈/腰椎病、糖尿病、耳聋、胃肠炎、脑血管病(含中风)、慢性支气管炎等。

根据此前一项对县级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调研发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全方面的。初诊患者对健康教育需要比例明显高于复诊患者;不同疾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均渴望获得健康咨询服务,特别是老年人相关的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相对安静的诊疗环境和非疾病急性发作时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而伴随诊疗全过程则可取得最好效果。

可以认为,县域医疗体系的建设应以基础医疗保障及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并重,并且针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空巢化家庭心理状态,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及更为分散化的慢病管理站。

2、药品可及性问题

现阶段新医改政策着力于降低药价,调整医疗收费。2016、2017年相继实施的“两票制”、“医保控费”、“招标政策”改革等。药品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的价格虚高得到了控制。因全国“两票制”的限制,生产企业可选择的分销商大幅缩减,品牌、新特药企业产品优先保障城市经销商的供应。这衍生出的问题则是县级机构难以获取优质高效药品。

三、县域药店在医疗健康服务的补充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县域药店数量接近24万家,占全国总数的51.2%,作为医疗机构的有力补充,县域零售药店在提升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用药依从性方面都有更大的价值发挥空间。

1、药品可及性的转移处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药品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县级市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药店必将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数据显示,近3年,公立医院终端药品使用陷入弱增长,零售市场,特别是县域市场已然成为了重启增长的发力点,渠道下沉精耕县域成为行业共识。而因公立医疗机构执行“两票制”的规定,生产企业难以完成县域医疗机构的覆盖,遵循市场化的县域药店则为其首选。

新医改政策着力于降低药价,调整医疗收费。患者在公立医疗机构的费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医疗服务费用上涨。这对于只需配少量药品或长期慢病患者,因门诊挂号诊疗费及等待时间的增加而转移至社会药房购买,药品的可及性决定了购药者的渠道选择是药店还是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两票制”、“一致性评价”、药房托管、医院的用药目录数量的限制等政策逐渐将过去医疗机构依靠以药养医的局面打破,降低了过度医疗的冲动。而越来越多的药品会转向药品零售市场,这意味着药店的药品结构更丰富,更能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级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消费成熟度的提高,购药者普遍希望健康类产品能有更多的选择,在这种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进入县级市场,以大健康的市场营销理念来引导当地的消费理念的发展,促使购药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逐渐成熟成为可能,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在当前阶段进入县级市场,也是市场中目标顾客群拓展消费多样化的选择。

2、县域患者教育的重要落脚点

县级药店的患者教育更有可行性。众所周知,健康教育能有助于患者认识药品,促进患者整体治疗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对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县级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受限于人口密度较低、目标县级患者对健康管理观念滞后等因素,县级公立医疗机构难以较好承担健康教育功能。而县级药店分布广,长期服务于周边社区,店员影响力远远高于城市药店的影响力,更适合做患者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市场对县级药店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县级药店没有建立专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也缺乏体系化培训,能够负责患者教育的执业药师人才更是稀缺,以上种种都制约县级药店提供更好的服务。

患者教育的关键点在于改变患者行为,以慢性病糖尿病为例,糖尿病管理中行为习惯管理占80%,医学治疗占20%。而慢病顾客要调整行为习惯,则需要进行长期的顾客教育。有证据表明,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培训可增进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使空腹血糖、HbAlc和收缩压水平降低,还有助于减轻体重。在这个过程中,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在慢病防控中负有最重要的责任并积极参与,这对提高顾客依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理论政策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全市卫生系统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热潮,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领会医改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调整工作思路,联系实际解决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卫生发展基础

持续抓好农村卫生工作。继续探索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城市卫生支农,完成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免费培训计划,对全市所有在岗注册乡村医生免费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优势和特点,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

三、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群众健康素质

抓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提高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加强基础免疫常规接种,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认真做好人禽流感、霍乱、肝炎、麻疹、手足口病等疾病预防控制。抓好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预警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有害因素厂矿监测覆盖率≥80%,职业性健康体检率≥50%。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妇幼保健管理,规范技术服务,全面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面,确保全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8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0%,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99%,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1‰以内。抓好免费婚检工作,全市免费婚检率达到95%以上;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和全市血液管理“三统一”,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医院管理,稳步推进医疗机构改革继续广泛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逐步解决新形势下在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扎实开展医院评价和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完成第二周期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和二级中医院评审,并进行每年一次的医院评价活动,促进医院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各种诊疗技术规范和核心制度,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继续控制医药费用增长,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务院新的医改方案总体框架下,逐步在有条件的公立医院中进行改革试点,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

五、加强新农合工作,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

继续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全市平均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0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80元,农民个人缴费20元。加快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启动异地结算工作,改善工作流程,进一步方便农民就诊报销。加强基金运行监管,开展新农合基金审计工作,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优化补偿方案,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确保当年基金使用率达85%以上,使参合农民获得更多实惠。强化新农合经办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执法能力

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探索农村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加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执业资格、技术准入等依法执业情况的监管,有效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执法监督;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净化医疗市场,确保群众就医安全。继续开展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我市群众食品卫生安全。继续加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工作。

七、加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良好形象

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继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使卫生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医德医风和行业作风得到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