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礼仪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言语交际是人们社会生活教育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往往渗透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越南人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讲究行为举止的礼节礼貌。这种长幼尊卑秩序观念在日常交际语言中体现出来,例如越南人用家族称谓词“anh”,“ch?”,“?ng”,“bà”,“c?”,“chú”……做人称代词使用随着身份、地位、情感的变换而变换,而应答允诺词和语气词也会随着称呼的变换而做相应的改变。
(一)家族称谓词做人称代词。把家族称谓词社会化是越南传统交际观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越南人注重宗族、注重集体,注重维持彼此时间的关系。越南人会把一个陌生人称呼为“?ng,bà,c?,chú,bác,anh,ch?”,家族称谓次社会化体现了越南人希望的把家族扩大,血缘不断延续的传统价值观。
(二)应答允诺词。越南俗语中有这样嘱咐小孩子的话语“B?o v?ng g?i d? con ?i,v?ng l?i sau tr??c con th?i ch? quen”教育小孩子要注意遵循“B?o v?ng g?i d?”的理解,应答长者时要用“d?”,长者有吩咐时要应答“v?ng”,人前人后都不可忘记这一点。现代越南语中,常用的应答允诺词有四个:v?ng,d?,?,?i。
当别人呼唤,应答别人的时有三个表示应答的词:d?,?,?i,相当于汉语中的“唉”。当别人吩咐时,表示允诺的词有三个:v?ng,d?,?,相当于汉语中的“好的”,“是的”。
(三)语气词。越南语中的语气词也是丰富多样的,随着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变化,体现说话人的语气和态度。如:à,?,nhé,c?,nh?等。社交中不可随意使用语气词,除了要强调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语气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交际的对象。如?用于受尊敬的交际对象,nhé表祈使、命令号召和邀约语气,但只能用于下级,晚辈或同辈之间。语气词虽然没有实际意思,但是它反映了说话人态度、心境、素质、思维等内心活动,一场成功的交际,与正确得体的语气词密不可分。
二、社交礼仪词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某一语言习惯的形成绝非偶然或随意,由于民族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观形成了某一特定的语言习惯,因此,社交礼仪词的形成与使用,正是越南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文化产物,反映了越南人的生活方式、道德理念、思维习惯等。
(一)传统稻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稻作业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整个红河平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古代越南(红河平原)是稻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水稻作为经济基础,导致了村社的长期存在,同时也巩固了村社文化。
因此,稻作业在越南上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了居民的文化性格,包括内在气质、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载体,既反应文化,也能反映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社交礼仪语言有长幼尊卑之别,正是稻作文化的长期存在和村社文化共同结合的产物。
越南人在村社中注重血缘,注重宗族的传统观念,崇拜英雄,习惯悼念家族祖先,尊重村社里对大家有功的人,因此把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词用作人称代词,把家族称谓词社会化,反映了越南人在村社集体生活方式下有着注重维护群里关系,重视邻里感情的思维。因此,越南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B?o v?ng g?i d?”的交际原则也不足为奇了。
(二)儒学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越南人自古以因受儒学的影响,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他们认为Con ??i cái mang(儿女愚笨,过在父母),因此越南人十分注意孩子的道德培养,要求儿女Tiên h?c l?,h?u h?c v?n(先学礼,后学文)。因此,越南人比较讲究行为举止的礼节礼貌,如果一个人在交际中不懂得使用正确的交际语言,会被看做是没文化,没教养,会被骂“?? m?t d?y”(没教养)。
10世纪以前的越南受中国封建王朝的影响。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开始,越南深受汉文化的影响。10世纪后,越南脱离中国封建王朝,但是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深受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三纲五常、仁义、孝悌、忠恕等伦理观念影响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传播与发展,已深深地扎根于越南社会生活中,对越南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1000多年的渗透,已经形成了儒学在越南自上而下的影响,10世纪后,越南封建王朝的统治依然需要儒学思想进行巩固和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儒家学说在越南的广泛传播与发展,渗透了儒学忠孝节义观念。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中,也无处不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影响。
(三)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òmò”的性格体现了越南人注重与他人的交往的性格特征,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越南文化,越南人民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吸取精华,在历史的发展中塑造了“礼孝为先、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越南人观念认为正是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推进了民族进步与发展,因此,即便到了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今天,越南人依旧延续了遵守长幼尊卑秩序的习惯,在交际中谦虚谨慎的性格也体现了越南人注重情感交流的思维方式。
三、结语
语言是表达物质、思维、思想的工具,同时是历史文化的“挖掘机”,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找回历史,还原历史进程中民族的生产、生活与交际方式。家族称谓词社会化、应答允诺词和语气词只是解答语言与历史文化关系的冰山一角。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透过语言才能看到光彩夺目的文化内涵。
作者:何艳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 礼仪课程;涉外礼仪;职业形象;文化内涵;群体形象
[基金项目]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1202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23-2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形象描绘与分析
历年来,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印象应该是用这些美好的词汇:天之骄子,出类拔萃,国之栋梁,志当存高远,他们应当是心志高洁,追求理想,崇尚科学,革新社会的一批人,他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人群,众人的行为表率。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高洁的道德素质。
然而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大学生各种事件的曝光使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急转直下,很多震惊社会大事件如:复旦投毒事件,清华虐熊事件等都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有什么能做要做并且必须要做的。据有关网络媒体调查:76.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作为大学生的自身形象并不满意,52.3%的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形象的树立选择了迷茫状态,32.7%的对自身的形象定位模糊。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明白社会对自己的形象期待,占调查大学生的37.5%,那么可以知道有62.5%的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概念。
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从事涉外工作的过程中,或者是唯唯诺诺,显得自惭形秽,或者是在没有了解国际涉外礼仪通则的情况下,言语不当,影响了自身工作进一步展开,甚至影响了国家形象。
对于自身的身份不认同,人际交往意识差,交际技巧不够,不能正确看待群体合作和个体价值体现之间的关系,道德价值标准模糊,自私自利,常常与大学生的行为相伴,在某些情况下会触犯法律,挑战公众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也影响了国家形象,如若不加以重视引导教育必然也会影响他们自己职业形象的建立和职业前途。
二、对高校礼仪文化课程设置现状的思考
礼仪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甚至是物质文化水平在社会交往层面上的显现。也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表现。作为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培养注重礼仪,注重自身形象,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是责无旁贷的。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的成功=15%的人际关系加上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作为大多数即将大学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讲,参加礼仪教育课程,建立自身形象意识也是走向社会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经之路。
在礼仪课程的设置方面,各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设置方式,一般采取开设共选课,举办讲座,班级入学教育的方法,在涉外专业的范畴内设置礼仪专业的必修课等等。但是,这些课程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行为分析环节。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根据该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一角, 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的那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底部支撑着人类的行为。因此,高校礼仪的培养应扩充礼仪冰山文化的下层,通过讲解,实践,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通过实践之后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接触到礼仪文化的冰山下层,使礼仪所附着的文化带动礼仪素养的提高,让冰山底层的文化作为礼仪教育强有力的支撑,这包括礼仪文化思想的摄入,礼仪文化认同和文化包容。
从“冰山理论”进行分析,高校的礼仪课程效果不理想,除了非学校所能控制的社会因素以外,不可否认的一些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如:高校对礼仪文化教育和其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开设的礼仪讲座多是随机性质的。而所开设的课程例如:《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礼仪》多为公选课程,并且课时比较少,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实践环节。再有,高校对礼仪课程和礼仪教育缺乏客观理性的思索,涉外专业的学生当然应该在学习好传统礼仪的同时加入涉外礼仪的诸多内容,然而礼仪课程分类不完善,没有做到细化到每个涉外专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效果不好。而且,高校没有把礼仪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素养的教育这两个最应该完成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社交课程变成了学生完成学分目标的任务,教师教授课程时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而礼仪教育可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素养等多种优势也成为空谈。
三、高校在礼仪文化教育实践方面应做出的改善
(一)高校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重新定义礼仪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根据“冰山理论”,个人的礼仪教养只是冰山露在外面的一角,事实上礼仪教养是内在素质及修养的外化反应,其核心是夯实冰山的下部,即强化人的道德修养。因此礼仪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应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一般的文明礼貌教育。应从培养有理想,对生活有设想,拥有健全人格和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方向努力。从尊重自己到尊重他人,从职业设想出发到达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工作。引导学生理解礼仪文化在中国及其它国家由古到今的历史,了解礼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从而教与学双方都能真正注重礼仪教育。
(二)高校应系统设置礼仪教育体系。认真系统规划设置课程,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始,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建立不同专业学生的礼仪课程实习分类。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制度。
高校应该杜绝几节公外课程和几次讲座就完成大学礼仪教育的做法,把礼仪教育分阶段安排到大学的八个学期当中去,如: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可以进行大学校园礼仪,自律礼仪,成人礼仪,道德修养等适合刚刚进入大学且十八九的青年学习的礼仪,而对于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应该开设职业形象礼仪,服饰礼仪,社交礼等课程。对于涉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礼仪分为国家礼仪和涉外礼仪两部分,缺一不可。要根据涉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礼仪课程细化分类。
(三)利用高校的多种教学手段,探讨礼仪教育课程的实践化。应该在礼仪课程上打破传统以教授为主的陈旧模式,结合不同专业的礼仪培养目标,采取授课,讲座,座谈,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讲授,模拟情景教学,微电影展示,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每个人手上的手机拍照功能和大学校园美丽的校园场地设置场景,让学生从身边的情景评析礼仪文化现象。
(四)多元化复合式考察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礼仪教学效果如何考察,应该不仅仅靠试卷分数或者论文这些单一的方式。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析之外,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到每学期的礼仪课,要合理解构分数,平时成绩必须占相当的比重,包括课堂情景表演,随堂测验,讨论小组递交的讨论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和思考价值。每个学期的礼仪课程成绩应累计,在大四即毕业前夕。给每一个学生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最好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关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的评估,应培养在礼仪教学方面有研究并能具备良好礼仪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每个学期中和学期结束前,应通过师生座谈,探讨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通过督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学生给授课教师量化打分,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反省和提升礼仪教学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形象树立,不仅代表着大学生本人,也代表着他所受的高等教育院校所具备的教育水平,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展现,更是一个国家形象的展现。因此,高校礼仪教育必须内外兼修,与时俱进,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个人形象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胡清华.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汕头大学教育文汇,1994,(2).
[2]林华坤.多途径进行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J].太原城市事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胡芳萍.浅谈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黑河学刊,2010,(3).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育 教育理念 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营造社会的和谐文化氛围,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教育应重视培育人的和谐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理念上,要认真研究和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重视人文教育、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办学品位。外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摆脱了各种功利性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外语教育应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体现和谐文化的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外语教育应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而积淀的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包含经过合理扬弃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别于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和而不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差别,很早就认为“不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其根本特征就是“和而不同”,即承认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差异,在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追求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达到和谐的统一、全面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我国高等外语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和谐发展。借鉴和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要遵循和谐文化的理念,运用“和而不同”的发展策略。将和谐理念运用于外语与外语文化的学习,就是既不丢弃民族文化,也不拒绝外来文化。学习借鉴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更不是以取代本民族文化为代价,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自觉保持我国文化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外国文化,进而促进本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和谐发展。外语教学要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对外来文化做具体分析,大胆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快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能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不断繁荣发展。
二、外语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育需要培养与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外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是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但是,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中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倾向,结果导致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得不到提高,文化素质的浅薄日益显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教育首先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外语教育应与人文教育相互结合,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身体与灵魂、智力与情感、创造力与敏感性、自主与责任、社会良知与契约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等各个方面”。学习者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同时,还要学会与人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因为一个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无人文素质的人,就像一个工具,始终还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只有具备了必要人文素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外语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不是纯粹的工具课程。外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上,而要把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放在首要的位置,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正如许国璋先生所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生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因此,外语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外语教育应树立文化自觉意识
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费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自觉就是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确认自己文化价值中与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高永晨教授认为,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在认识上主要表现为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能自觉反思和调整民族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差距。因此,外语教育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要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继承的基础上,并且要把追求文化自觉意识,作为外语教育重要的重要价值目标,让多样文明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我们就很难完成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消化和传播。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类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和教学内容上一直未将本民族文化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没有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文化。这使许多青年学生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盲目地“与国际接轨”,导致一些青年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实际上,国际化并不是完全西方化,并不是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来思考问题和看待事务,而是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要有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否则就会食洋不化。外语课程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自觉性。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因此,在多元化环境中,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证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还肩负有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侵扰、解构我们的国家意识形态、民族认同和价值观念。外语教育处在文化交流的前沿,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为我国建设和谐文化把好关。教学中在学习与借鉴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还要引导人们摒弃一切外来的腐朽文化和一切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的思想。以文化安全的警觉对待世界文化。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大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尤其是美国运用经济、文化教育等手段向我国渗透其文化、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制度理念等,千方百计地推行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我们在学习外语和外来文化的同时,要把确保民族传统文化摆到重要的位置。在文化交流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抵制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四、外语教育应树立平等的语言文化观
外语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民族的语言与文化。贾玉新教授提出“文化相对主义”,即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作为其他文化的评价参数,一种文化的言行应该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来理解和评判。王宗炎先生说:“对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人家的文化、语言该怎么看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强国或强大民族倾向于自高自大,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不如自己,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弱国或弱小民族自卑,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比自己好,这是惧外心理。”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有着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们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优劣之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不同民族的文化看做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并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比较和学习。
一、直接推动和参与社会慈善与公益行动
1.每年推动和参与数百个爱心慈善活动
在中国直销行业推动公益文化与实践的集体行为中,首先值得我们充分关注和肯定的就是直接推动和参与社会慈善与公益活动。在这些参与的活动中,第一方面就是每年中国直销行业各个企业都会参与数百个爱心慈善活动。其次,直销企业涉猎社会公益领域之广,参与项目之多,在众多行业中名列前茅,既有常态化的捐建学校、敬老爱幼,也有建立英烈基金、高考交通问题等。再者,更多的直销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公益慈善基金,每年对相关公益慈善项目进行投放,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流程。总之,在今天中国每一个年度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即哪里有公益慈善活动哪里就会有直销企业和直销从业人员的身影,直销与公益事业已经成为每个年度中国公益事业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2. 每年推动和参与国家重大民生公益项目
根据公众传播信息和诸多直销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每一个年度,许多直销企业都要参与和推动国家一些重大民生公益项目。在这些重大公益项目中,涉及内容也非常广泛。其中,如环保公益项目,安利公司十多年始终在该领域内进行公益投入与发展,曾经参与组织的“登峰造极”公益项目在中国环境保护方面就产生了巨大反响;如参与西部救助项目,完美公司多年如一日,始终不遗余力推动“母亲水窖”项目,成为西部公益项目中一个标志;如在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公益项目中,三生公司、安利公司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积极参与“放心午餐”“安全校车”等专门公益项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充分展示中国直销行业参与中国公益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3. 自然灾害慈善与公益项目的常态明星
在中国直销行业所直接参与和推动的慈善公益活动中,它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在我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直销企业总是行动快捷。不仅企业参与,更加重要的是,每个企业的直销从业人员都能够积极跟进。在此过程中,他们或者捐钱,或者捐物,或者自动组成志愿者队伍深入灾区,在一线参与各种救灾活动和灾后的各种重建工作。在我们关注到的感人事迹里,天狮集团、新时代公司、隆力奇公司每次灾后一到两天装满救灾物资的专车都是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完美公司、富迪公司、中脉公司的企业负责人胡瑞连、陈怀德、周希俭等每次都是在灾后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赶往灾区进行一线慰问。可以说,在每次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每一个直销企业的管理总部和全国的分支机构都是捐赠现场,每一个直销从业人员都是一股救助力量,中国直销行业整个社会责任的正能量在祖国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比其他行业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让人充满敬意。
二、启蒙公益思想,培育公益习惯
1. 把爱心教育作为所有从业者的必修课
中国的公益文化大规模启动比较晚,在走向成年、独立承担家庭与生活的压力时,我们很少有机会接受纯净的“公益与爱心教育”。公益与关爱等崇高思想教育正逐渐被湮灭在高速运转的现实生活之中。但是,中国直销行业却在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在直销进行的社会化教育中,一直将“关爱他人健康、生命与生活品质”基础上的爱心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其次,在所有直销企业中,它们每年都要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各种公益和爱心实践活动,直销企业不仅自己带头,更是每次都呼吁、倡导自己的直销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再次,很多直销企业在企业文化乃至核心价值观方面都把“爱心奉献”作为主要内容,这使直销企业的所有从业人员自然成为这种“爱心与公益文化”的长期接受者和传播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战略任务,它是涉及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构架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探讨 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D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