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的魅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岔口》故事源出于《杨家将演义》。情节很简单,写抗辽大将焦赞杀死奸臣王钦若的女婿谢金吾后,被发配充军沙门岛。途经三岔口,误宿黑店。店主刘利华夫妇欲加杀害,与暗地跟踪保护焦赞的任堂惠深夜展开搏斗。任终于杀死刘,救下了焦。解放前,这个戏一直是这样演出的。刘利华是个杀人越货的歹徒,终于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解放后,把刘利华改成了一个颇具肝胆的好汉,他敬爱抗辽名将,为了保护焦赞,同跟踪而来的任堂惠发生了误会,经过一场摸黑恶斗,误会冰释,言归于好。这样一改,戏剧冲突更集中在任、刘二人身上,主题思想明确为“爱国英雄人人爱护”。
《三岔口》的艺术成就主要在表演艺术方面,经过许多代杰出艺术家不断地加工锤炼,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根据文字记载,早在公元1824年(清道光四年)就有这个剧目,算算距今已有150多年了。1879年(光绪五年)京剧大师谭鑫培第一次到上海演出也演过这个戏,那时他还兼演老生和武生。再往后,这个戏在上海一带流行起来,人们称它为“南派武生戏”。著名武生演员盖叫天和张德俊都演得非常出色。盖叫天素有“江南活武松”的美名,但他岂止把武松演活了,从画家黄宾虹为盖老题写的一副对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就知道,这位表演艺术家在任堂惠身上付出的心血也是难以胜计的。
《三岔口》这出戏茁壮成长、芬芳远播中外,却是建国以后几位杰出艺术家苦心浇水施肥,在新的土壤上加以莳育的结果。以李少春、叶盛章为一组,以张云溪(张德俊的儿子)、张春华为一组。尽管两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不同,但总的方面却是一致的,就是要让这出武打戏打出生活来,打出人物来。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中美差异 启示
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之源,是现代社会核心资源之一。美国能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一流大国,其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并实行了具有竞争力的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加之特殊的国情和文化背景,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加快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探索步伐和改革力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无到有,从借鉴到创新,从全盘西化到中国特色,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前些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人事管理模式,我国企业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企业制度等级观念较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在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事行政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中的等级观念较为严重,上下级沟通不畅,下级对上级一般是服从,管理者给员工的感觉是“高高在上”。领导与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较少,员工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对企业的影响力。
2、招聘配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员工招聘过程中,重资历、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也缺乏规划,招聘人员由于缺乏企业对岗位的职务分析,导致所招聘的员工往往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不符,难免产生“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能力较弱,其职能多为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没有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作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因人设岗、人情安置的现象依然存在。
3、培训效率偏低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企业领导者们开始意识到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只注重思想意识教育。目前我国企业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思想意识的改造,要求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战略,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奉献和承诺,这样的结果使思想意识的培训流于形式和说教,效果不理想。二是只注重短期效益。由于培训是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企业往往只注重员工工作技能的提升,而忽略对现代企业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得一般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级员工按部就班、创造力不佳的现象成为常态。
4、薪酬及绩效考核激励作用不强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推行的是岗位工资制,员工薪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调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员工的薪酬成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尽可能降低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使得员工收入与企业业绩脱节,与国际水平严重脱轨,导致人才积极性差,流动性大。目前我国企业稀缺性人才流失严重与这种灵活性不高的薪酬模式不无关系。
现如今,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并逐渐将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绩效考核的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精力。然而,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仍存在很大误区,暴露出许多严重问题:过多关注员工现在是否遵守行为规范,是否实现既定目标,而忽略了未来的发展变化;考核结果不足以与员工晋升、提薪、奖励、调动、培训等挂钩,也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反馈及人员行为的激励及约束。
5、创新能力不强
作为在典型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中国企业,也呈现出高度的集体主义特征:重视人际关系、淡化个人的性格色彩和成就的重要性、个人与企业是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普通人对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不必参与意见、不用承担责任,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这样便导致企业内部看似表面非常和谐,实则整体效能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二、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更倾向于重视理性和个性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度个人主义文化的国度,崇尚个性和自由。在美国的企业中,也呈现出高度个人主义的特征:重视法制和契约精神,制度和管理是企业与个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崇个人奋斗、自由竞争和自我实现,企业内部则都致力于认同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有利于营造自由竞争的良好氛围,崇拜英雄,提倡冒尖,通过激发每一个职工的创造性来提高企业的活力。
2、美国企业劳资关系紧张
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属于技术型,劳资关系被视作一种纯粹的经济契约关系,认为企业管理是管理者的事,员工的职责就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其劳动贡献通过工资就可以补偿,员工没必要也不应该参加管理,更无权过问企业的经营情况。由于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上与管理层收入的悬殊差距,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感和归属感,对管理者怀有对立情绪,劳资关系比较紧张。此外,由于可以随时招聘员工,对于那些罢工、对公司有不满情绪的员工也可以随时解雇,如果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期,这种频繁的劳资纠纷以及罢工,会给公司带来经营上的风险。
3、人力资源招聘配置灵活
在美国,企业和劳动者之间能进行充分自由的选择,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灵活地实现个人与岗位的最优化配置,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市场化机制给予凭个人能力实现职业流动或工作转换的员工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美国企业在管理上实现了制度化和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非常完善,对个人素质的技术要求、工作职责和突发性问题的处理都有具体的规章可循,职务分工明确细腻。这种细腻的职务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美国公司高度的专业化打下了基础,也为员工的录用、考评、工资制度、奖金发放以及职务提升等都提供了依据。
4、开展广泛的人力资源培训
美国企业认为学校的普通教育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实际经营具体、多元、多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在美国企业,员工一经录用,首先需要接受系统的职前培训,以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在正式进入岗位之前完成自身的“社会化”教育。之后员工一般都需要接受在职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技术再培训和职业意识再教育。除常规的教学和辅导外,还开展诸如研讨会、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文件筛选、管理游戏、工作转换等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培训。
5、薪酬及激励方式较为灵活
欧美国家工资一般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员工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施行基于能力的薪酬模式,能力薪酬是以人才本身具有的知识、技能及素质水平作为基础,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以提高任职技能和能力。它的基本假设是员工能力越高,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越多,即相信“有好的能力,就有好的结果”,鼓励员工自觉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
美国企业的奖励制度名目繁多,优秀员工与落后员工之间的工资福利差别相当大,总裁的年收入(包括奖金)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是普通员工工资的几百倍。这种高奖励、强刺激的薪酬手段,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素质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在中高层领导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不断增加公司的收入和价值的激励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其特点和优势,对我国企业有可借鉴之处。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尊重人才,员工是直接生产产品的人,如果不把员工的地位认识清楚,就不可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和提供最佳的服务,因此企业应该将员工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将企业作为人类群体,首先要为这一群体的人员服务,包括自己的职工、管理人员和公众。现代管理理论找回了“人”原本应有的位置,企业不仅要谋求自身的发展,还应高度重视员工的发展,使二者达到有机的统一。
2、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机制
劳动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心理契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国企业应注重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机制。诚信是人才交流与管理的基础,是控制契约的最佳机制,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机制,应视员工为客户,实施新兴的企业与员工模式,从而赢得员工忠诚度。
3、加强现代化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的直接目标是提升员工的技能,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终方式则是提升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培训应该建立“全员素质提升”的理念,加强管理理念、工作方式、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培训,鼓励员工共享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建立技能培训、思维培训等多系统并行的人才开发培训体系,将课堂价值理念培训融入到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政策中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激励方式要与时俱进
激励是建立在员工需要的基础之上,需要不同,激励的方式或手段自然就不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型员工的比例逐渐增加,员工的需要层次逐步提高并趋向多元化,其精神需求也逐步成为主导需求。在激励方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要求而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引入一些长期物质激励手段,如设计核心员工持股、经营者年薪制及股权激励等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企业应建立员工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制度,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还应注重增加优秀员工的培训机会,设置职业发展多条通道,给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舞台。通过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苗小洛: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09(5).
[2] 闫晓萍:文化背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借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 高巍:浅析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08(11).
关键词:中美教育;理念;启示
2013年暑假,我参加了“中美暑期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为期25天,共计91个课时。该项目由美国英语学会提供师资和部分资助,经教育部批准作为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资格必修课程。通过参加培训项目,对中美教育的理念、方法差异有了直观了解,感触颇深。
一、不同的教育理念
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教材Teaching Resource Handbook I,着眼于学习语言背后的北美文化根基,感受异国文化和理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舞、地理、教育、家庭、健康、庆典、英雄、休闲时刻等15个板块;主要形式是不同外教依据教材轮流展示北美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庆典活动,如:北美婚礼,圣诞节和耶稣降生,让我们在活动中体会地道的北美文化,有了这样厚实的文化储备,我们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与研究上发挥得更好。
通过培训发现,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各州自行制定教育标准,着重于满足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对教育的不同需求。美国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学以致用,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每门课程自身的特色。而中国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仕”,通过应试教育选拔人才,学生需要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和练习,大量枯燥无味地死记硬背。
二、不同的教学模式
中外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外教上课比较灵活,多以游戏的方式,在活动中交流、学习,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这些外教很善于运用小游戏、小纸条、小东西等小玩意儿吸引我们的注意,灵活安排教学和组织课堂,以我们为主体,充分调动我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及时给予鼓励。我们经常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参与到她们所涉及的话题当中来,充分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实现了师生之间或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互相关心、合作的团队精神。我觉得很值得借鉴到我们日后的英语教学中来,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英语课堂用语,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有效地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发展。
三、教学启示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建议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奠定学生的人文底蕴,构筑学生的内在精神是语言教育的本质,要通过一些好的素材,使学生对事物的了解由浅入深,由语言知识的学习到文化的渗透。二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努力。三是创新教学风格,让学生在乐趣中快乐学英语。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分角色扮演、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美两国;教育理念;差异化
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与方法这两个方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两国的教育传统以及对于基础教育理解上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当前为了提高国内教育行业人才培养素质的教育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而改革的参考就是两国之间在教育理念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对国内教育制度进行创新的源泉。下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化进行了总结。
一、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对比
(一)美国的教育理念
美国独有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其形成当今教育格局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美国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美国的教育追求的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以及教育公平,这是美国的开国者留下的民主、自由、公平、平等等思想的最真实写照。就像为了消除对于黑人的歧视一样,其实美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来推进教育的公平,像如老布什以及后来的克林顿总统,他们对美国的教育质量都非常关心。在他们的任期内,对于美国教育的改革出台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方案,这些的着眼点是要实现教育的总体改进。再者纵观美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为了保障教育公平他们出台了各种形形的法律,虽然这些法律在今天看来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之下这些法律为促进美国教育公平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其次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人文精神是其教育之魂。在美国教育从业者的理解中,人文精神是一种宽容、自由、合作的精神,在这种精神之中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也包含着对善恶、美丑的判断。最终要的一点,在美国人的理解中,质疑是创造的起点,同样也是教育的根基。经过传承,这种观点已经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所以说在美国的孩童刚刚进入学校之后,老师就会在这方面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形成独立思考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这在美国的社会中营造出了一种不断自我否定,推陈出新的氛围,进而也同样使得美国的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敢于质疑与创造性的培养,是国内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借鉴的内容。
(二)中国的教育理念
其实中国的教育理念应该分为古代与现代两部分来讨论。尊师重教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古代更是如此,汉朝时期统治者就已经开始重视教育,他们兴办太学,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统治,能够为中央集权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在《贾谊・大政》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者,政之本也”,意思就是教育才是政治统治的根本所在。不仅如此孟子对于教育的评价更是与天子并提,荀子认为“君师者,治之本也”,因此后世才有了程门立雪等尊师重教的历史佳话。
中国当下的教育除了向学生们传授了基础的理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做人的道理,例如在知识中会涉及到人与人或是人与社会之间真实存在的问题,让人们能够思考其中的关系。这一点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尤其是随着与其他国家交流的不断加深,我们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也开始向权威性和功利性的方向倾斜。所谓的权威性是学生要服从于老师的要求,这一点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体现。但是从现在来看这并不适合当下教育的发展,权威性使得学生们丧失了发言权,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功利性是指的从当前的现象中获取到知识或者价值的教育理念,古代是因为受等级差异的影响,而现在主要体现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差别。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使得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改进,只会让我国教育停滞不前。
二、中美两国教育差异对国内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学校要培养起学生的自我效能
我们可以简单把学生的自我效能理解为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相比较于美国的学校,国内的学校在班级组建,教学氛围、学生互动以及对学生的优差评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所以说今后各级学校应该重视起这部分的工作,要拓展现有的渠道,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困境以及逆境的训练,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起一个强大的内心。最后要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氛围,通过学习目标的树立来鼓励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这种方式也能够帮助他们探寻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学校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美国的学校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教学才能够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今后国内的学校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由老师来教学生的上课方式,用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还应该在教学中加入实践以及应用性的内容,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强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与独立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够不再一味的迷信老师的答案,这就代表我们这部分工作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三、结语
中美两国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异化是由来已久的,虽然说一个国家的教育与其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其中很多内容对于当前国内的教育改革都能够带来一定思考。值此国内教育大幅度改革的契机,对两国间教育理念的差异化进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化进行了总结,并且对国内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
2000年5月,原国内贸易部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美容服务管理的通知”,将美容界定为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两大类。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是截然不同的行业,生活美容也可以称为化妆美容,就是采用生活化妆品和服装饰品等对皮肤和形体进行护理与美化,从而达到容貌和形体更美貌的效果,简言之就是美化容貌。生活美容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到美容院(国外称美容沙龙)去做。美容院通过对人的毛发、皮肤、指甲、形体等进行美化或对皮肤和形体进行护理达到更靓丽、更美貌的效果,但他们不能动针,不能用麻药,更不能动刀。美容工作由美容师来操作,场所是美容院。
医学美容是遵循医学与美容原则,结合各种医学手段和美容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以增进人们生命活动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科学。他们需要用麻药、打针、动刀,从事这种职业的是医师,而且是医学美容医师,工作场所在医院。
那么,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之间的关系如何疏通,如何形成共同体呢?我认为北京田永成经典美容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台手术、双通双赢、三方获益、四大欢喜的举措可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台手术――在玉渊潭医院,美容整形科汇集了包括“海归派”在内的国内外著名美容整形外科专家;双通双赢――美容院有客户需要做美容整形手术,为贯彻19号令把客户转到美容整形医院,术后有需护理者再到美容院。美容整形医院收了费,又分一部分利益给美容院而达到双赢目的;三方获益――美容整形医院获益,美容院获益,病人得到了最好的美容手术也获益;四大欢喜――美容整形医院欢喜,美容院欢喜,病人欢喜,政府职能部门能使19号令得到落实也欢喜。在目前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好方式,而等将来真正需要做美容整形手术的人都知道找美容整形医院了,那此种共同体也就不存在了。
美容师与美容医师的区别
美容师与美容医师粗看起来只差一个字,但差的却是非常重要的“医”字。它们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职业。
在所有大学中,医学生是最苦的,他们既要学基础科学如数、理、化和外文,又要学基础医学科学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药理学、生化学等,还要学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等。4年理论学完之后,还要经过临床实习。医科大学学制是8年,5年大学、3年学研(硕士、博士),在所有大学中学制最长、学科最多。而对从事医学美容的医师和护士则要求更高、更严,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对从事医学美容的护士有3条要求: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注册机关注册;具有2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经过医学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合格,或已从事医学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可见对从事医学美容工作的准入标准是非常严的,不是学过医就能当医学美容医师的。
相比之下美容师就容易多了,只要经过3~6个月短期培训,发给一张结业证书就可以当美容师、开美容院。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医学教育,因此不能用麻药、打针、动刀,否则就是犯法。
大夫与美容师的区别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美容界都有许多××大夫开的美容院、××大夫研制开发的化妆品、××大夫创办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例如,国内×大夫把针灸针扎在自己的头上和脸上展示他的专长为针灸美容、××大夫拥有署名化妆品、以××大夫名字命名的美容化妆品公司及美容院在全国搞营销。这些大夫原本确实是医生,有的还有教授头衔,但当他们“下海”从事美容化妆品行业就不再是大夫,更不是美容医师,而是从事生活美容的美容师。此种情况国外也有,例如有“果酸之父”美称的Van Scott教授,他后来创办了妮傲丝翠公司销售各种果酸化妆品,他的身份就成了化妆品公司经理;另一著名公司的创办者MDFormulation原先是医学博士,现在是化妆品公司的总裁;而有“毛囊虫之父”美称的曲魁遵教授以开发治疗长囊虫化妆品驰名中外,现在他的身份是董事长。从这些事例来看,医师改行当美容师是可以的,在美容化妆品行业中有许多人做得很成功,但反过来美容师改行当美容医师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医学的学问是很深奥的。
药物、中药与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区别
现在,在各种美容化妆品展览会、博览会上悄然出现了药物、中药的影子,有的公司公开叫药物化妆品或中药化妆品,殊不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品,怎么能混为一谈?
药品是一种攸关生命的特殊商品,它要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审批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只有证明确实有效、无副作用才能批准上市。而化妆品只要不含违禁成分、细菌数不超标、对皮肤没有刺激性就可以上市销售。所以,药品与化妆品绝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在化妆品中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包括西药或中药)也不能称为药物化妆品或中药化妆品。国家明文规定有功能性成分的化妆品称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口头上称为功能性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共有9类:脱毛化妆品、染发化妆品、烫发化妆品、养发化妆品、化妆品、健美化妆品、除臭化妆品、祛斑化妆品和防晒化妆品。当然,特殊用途化妆品还是化妆品,在宣传上不能夸大其词,不能宣传治疗效果。因此,在特殊用途化妆品中添加了一些西药叫药物化妆品、添加了一些中药叫中药化妆品是错误的。反过来讲,外用药改造后就可以成为化妆品,最明显的例子是2%酮康唑香波是非处方外用药,如果把它改成0.5%酮康唑,再加些护发素和香料就是去屑止痒香波;又如2%吡硫锌香波是外用药,低浓度0.5%吡硫锌去屑止痒香波就是化妆品。在国外,高档化妆品可以在药店销售,但它还是化妆品而不是药品。
文身与彩绘
19号令公布后反响最大、争论最多的是“三文”技术。文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生活美容手段,由专职文身师文刺称为职业性文身。去年我在西班牙参观了职业文身师做文身,它确实是渊源于文身师,起源于美容界。19号令中明确提出美容界不能做“三文”,因为时代不同了,当今爱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与传播,已经夺走了亿万人的生命。而“三文”技术要扎破皮肤,且深达真皮层,还要刺入颜料,这就有可能传播上爱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其他疾病。因此, 19号令规定“三文”由医学美容来做、生活美容不能做是正确的。其次,“三文”技术由医学美容医师来做肯定要比美容师来做效果更好,因为医师学过解剖学,也更懂得美学。我们临床医学工作者手上都有数百张美容师做“三文”而毁容的幻灯片和相片,这正好说明美容师缺乏整体审美观念、缺乏解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