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教育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解决措施。

一、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

《辞海》对“质量”释义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国际质量标准化组织则作如下表述:“实体满足顾客需要(明确的或隐含的)的能力特性总和。”前者着重于品质,后者着重于服务和顾客的体验。从产品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是学生,检验产品质量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从服务的角度看,学校服务的客体主要是政府、用人单位、学生。政府是学校首要的服务对象,政府需求代表着国家的根本需求。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用人单位是学校的最终服务对象,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最终要由用人单位来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是学校的服务主体,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教育要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高职教育质量的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二是所提供的服务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三是要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当前高职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有些办学单位教育观念不够正确,只追求当前功利、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一个长效的事业,不能只看当前,而更重要的是要看长远。有些学校对教育质量认识不够,不顾自己的教学资源情况,盲目地追求上专业,急于增加招生人数,使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另外,高职教育有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设定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以知识讲授为主,而没有从职业岗位分析的角度去开发课程,没有深层次地思考高职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情况,这样就不能适应培养满足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师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的师资有其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教师或是从普通高校毕业而未经过实践锻炼就走上了高职讲坛,或是由普通高校调过来的,他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知识欠缺,在高职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培养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改变师资中存在的理论水平高而动手能力差、学科知识丰富而职业知识欠缺的局面。

(三)高职教育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取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材跟不上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要求,使得高职教材严重缺乏,许多专业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不少高职专业只好选用普通高校相应的教材,学生学习无合适参考书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许多专业的高职教育出现时间较短,在教学的方式、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加上教学投入不足,高职教材的建设得不到有力支持,致使许多教材的内容陈旧,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缺乏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以致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校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

高职教育课堂进行教学时,多数学校仍然是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双向的交流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提升高职教育质里之对策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通常比较高,教师既要教授基础理论,又要贴近技能,还应负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数量适中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要根据专业建设制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高度重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实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行专业教师证书制度,对已经取得专业教师资格者,要实行定期轮训制度,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以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矛盾。

(二)加强专业和重点课程的建设。

抓专业建设主要是搞好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要按照高职的培养标准,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在社会用人部门的广泛参与下,设计好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训、教育与服务、德育与智育等方面的关系。

每一个专业教学计划中都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理论够用、强化技术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建设那些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提高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改革,在教学基础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精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相结合。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一种双向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过去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勤学和善学。二是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教授活动中应使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把握。三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及自尊心、自信心乃至人格的培养,让不同程度、层次和爱好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所成。四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为学生分析、交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常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五是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素质总体不高,尤其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想突飞猛进地发展,除了政策的配套之外,更需要广大的高等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共同探讨符合国情、校情以及专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制与机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近20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认真审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依然是当务之急。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高职院校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还不高,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学实践环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少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缺乏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但缺失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引领,也失去了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保障。教育评估是教育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评估可以发现偏离教育目标的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保证各项教育活动始终围绕并指向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活动的成效。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是规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软环境评估与硬环境评估相结合、重点评估与全面评估相结合、短期效应评估与长期效应评估相结合的思想,遵循评估主体多元性、数据资料客观准确性、评估内容科学全面性、评估时间动态持续性、评估指标可比操作性原则,设计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三十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支撑保障,包括培养方案、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资金支持、创业平台、文化氛围六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学校有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没有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有没有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咨询指导服务机构,有没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日常教学规范,有没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有没有建立学生创业基金以及创业平台经费、创业竞赛经费等支持。主要考察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等基地建设情况;另外考察学校有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级指标课程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渗透程度、创业教育的考核四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创新创业教育有没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实践有没有很好地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是否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没有融合的有效路径;创新创业教育有没有完善的考核方案。

一级指标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与课程实践、创业竞赛、课外活动三个二级指标。主要考查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和社团活动等情况。

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师资水平三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教师能否胜任创新创业教育。

一级指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从学生层面来看,包括学生创业意识与精神培养状况、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获得状况、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创业率、创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专利、往届毕业生中的杰出校友、毕业生创办企业在上缴利税、解决就业及创新方面的贡献等十一个二级指标;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看,主要考察学校支持参加各类创业教育专门培训并获得创业导师资格的教师数量,考察学校是否为国家级或省级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或试点院校,考察教师和学生发表的创业教育方面的文章、教师出版的教材或专著等,考察教师申报和立项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考察高校为社会提供的创新创业培训的人次,考察高校为解决企业的创新创业难题提供咨询服务的次数等五个二级指标。

三、结束语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需要各高职院校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金鹏,刘江雁.创业教育质量模糊评估体系设计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31-135.

[2]李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型与评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64.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3篇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适合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双语教学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诚如学者黄宝强、唐丽娟指出:“评判双语教学实施到底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往往还停留在定性的层面,无法对不同课程的效果进行横向比较,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定量评判,无法对课程做出合理的评价,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推进。”可见,双语教学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进行教学、教学资料如何准备等具体操作上,而应注重加强纵深发展,加强内涵建设。诚如学者闵海燕指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规范双语教学管理,保证双语教学效果,而且对双语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在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充分利用现有其他课程的评价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本校的具体情况。其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并充分考虑接受教育对象具体情况等因素。

(一)系统全面、重点突出。

质量评价体系应是系统的、全面的,不能仅仅体现在某些方面,然而,整体评价体系的设计应保证核心内容突出,有主次之分,真正体现全而精,达到该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适用性强,延展性好。

会计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对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又能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需符合时代的要求,为该门课程后续发展提供空间。

(三)指标明确,操作性强。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简洁明确,与现实情况相符,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切记远离“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套好的指标体系,不但能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学生应有“双边”激励效果。学者闵海燕指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为教师提供更加明确的行为准则与行动方向。”

三、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施教群体。

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会直接作用于教学效果,目前,对高职院校来说,既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的“双质”教师相对较少,这是制约高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瓶颈。

(二)受教对象。

教学效果的高低应以受教对象为参考基数,高职学生由于整体英语水平较弱,因此在教学的实施环节中应准确定位学生的需求及市场的需要,力争两者完美融合。

(三)教学管理部门。

双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部门应当好“家长”的角色。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明确双语会计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在积极探索和调研的基础之上,从系统性、灵活性、适用性、促进性、科学性等方面出发,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评价指标体系,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再次,在教师评教、学生评教等教学效果的反馈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保障整体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能真实反映该门课程的教学情况;最后,在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考评中,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引入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同行教师参与其中。

(四)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资料既要符合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实际接受能力,又要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现有的课程体系相配套。故,学校应根据自身状况,参其也高校的资料建设情况及具体受教育对象,选择或自行开发相关教学资料。

(五)社会的认可程度。

以需定产,不再是企业的“专利”,它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会计专业双语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是促进双语教学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指导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该如何教?教什么?如何评?评什么?等的指南。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4篇

建立“七大体系”:建立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制度体系、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就业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本文将对构建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做具体阐释。

一、就业制度体系建设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就业指导中心拟制定以下制度,完成就业工作各项制度汇编。可包括就业政策法规篇、就业规章制度篇和就业工作管理制度篇。

二、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建设

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院人才选拔计划和培养计划。坚持“专兼职并进”和“校内外结合”的原则,促进在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构建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管理、研究于一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体系。授课老师持“两证”上岗。

(1)选聘:建立由辅导员、学生工作专职副书记和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组成的校内就业指导基本队伍。聘请优秀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担任创业就业指导兼职教师。建立“求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部门领导、成果创业者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和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职责:主要承担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新专业开发论证、课程设计与效果考核、分析评价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做到既是教学决策的智囊团,又是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的指导者、参与者。

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就业指导课是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涵建设

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说课,探讨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听取学生的评教意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科研活动方面,鼓励、支持老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组织编写校本就业指导课教材。申报就业研究课题,发表学生就业教育学术论文等。

2.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全程化

对学生实施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化指导。由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构成的完整就业指导体系。

大一年级推进“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大二年级推进“五模块一实践”指导,大三年级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大四年级(雕塑系大五年级)是全方位提高教育阶段。

四、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

为适应就业新形势,强化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建设采取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教育等五大措施。

1.巩固行业市场,促进行业互动

一是举办大型招聘会。每年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参加大型招聘会。二是重点推介行业一线单位。计划每年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单位负责人来校,重点推介知名企事业单位,鼓励毕业生到行业一线建功立业。

2.重点建设,规范基地依托

与基地单位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意向书》,加强互动交流。根据协议,学校及时向就业基地选拔推荐毕业生;就业基地优先向学校及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优先接收毕业生实习,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

3.有形与无形并重,拓展网络途径

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阵地,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

一是推进网络化管理。建设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集教育、管理于一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实现网络化。吸引实习生、毕业生成为网站会员,招揽企业单位注册来招聘实习生、毕业生上岗。通过网站就业信息,指导毕业生在网上投递电子求职材料。

二是举办网上招聘会。动员学生参加每年教育部主不能开展的“网上招聘周”活动,定期举办网上招聘会,使学生通过网络招聘顺利就业。

五、就业信息化建设

(1)引进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系统,实现了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数据统计、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的网络化。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个性,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促进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校友资料信息库,建立健全“校友资源信息系统”。利用学院各地的产学合作站,收集并建立校友信息库;在校园网上设立校友论坛, 构建一个在校生、校友、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

六、全程化就业指导实施方案

1.全程就业指导的总体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 “四高两低”目标:即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企业单位评价高、毕业生评价高、违约率低、改派率低。

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渔业经济 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078-03

一、渔业经济学发展及课程特点

渔业经济学科作为水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及时总结渔业生产活动、支撑渔业经济研究、分析与规划渔业发展战略、指导渔业发展实践行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涉渔高校组建渔业战略、渔业管理、渔业关系及渔民组织与经营研究等渔业经济研究团队,建设渔业经济学科。广东海洋大学依托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在渔民转产转业、捕捞产业结构调整、渔获物产量变动与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多年持续、深入的研究。自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以来,任课老师积极进行渔业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力求突出海洋渔业特色,提高授课质量,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中能学有所长。

通过近三年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渔业经济的课程教学更突出专业特色。学生们在学习生物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基本分析,但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解释数据规律方面还较欠缺。本课程着重将当前热点问题、现实问题作为经典案例,结合海洋渔业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经济学重要基础理论、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堂教学及课后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尝试发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解释渔业生产活动及变动规律,并尝试进行方案的最优化,从而为渔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经济学数据一般是多年的、多部门的大量数据,计算繁杂,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且耗时耗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在繁杂的计算、大量的数据方面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日常工作中往往亦会需要处理大量的经济统计数据、实验数据或其他类型的数据。很多人认为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如SPSS或Matlab、 Mathmatics等,而针对本科生来说,借助于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就完全可以实现一般的统计分析、图表绘制功能。随着Excel版本的不断更新,其处理功能越来越强大,早已不再是一个只能进行简单加减乘除运算的“电子表格”了。在统计等需要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任务中,若能采用Excel作为辅助工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讲授过程中,许多学生感慨,原来自以为已熟练掌握的Excel很简单,竟然也能这样使用!

本文就渔业经济中的简单的两个例子进行Excel应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渔业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并提高学生对渔业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利用课余时间更多地进行课下练习。

二、渔业经济学实例教学

(一)需求供给函数、曲线及意义讲解

(二)供给、需求数据表建立与供需曲线作图

为节省文章篇幅,假设罗非鱼的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分别为Qd=2000-150P、Qs=1000+50P。本文以新建Excel文档为例,在空白表单1中实现。

(6)绘制供求曲线 选中A3:C17作数据源,点击标题栏“插入“”散点图”,选择“带平滑线的数据散点图”,单击,直接显示出散点图,由表1知,供需平衡点为(5,1250);(7)通过添加数据源的方法添加线条,以明确供需平衡点的位置。具体方法如下:选择图表,单击右键选择数据,“添加”序列3,在x轴系列值中输入“={0,5}”,在Y轴系列值中输入“={1250,1250}”;类似,再次添加序列4,在x轴系列值中输入“={5,5}”,在Y轴系列值中输入“={0,1250}”。最终得到图1。图表修改与美观等操作属计算机基础,大多数本科生已掌握,限于篇幅,本文不赘述。

(三)渔业企业投资策略最优化分析

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例,假设其销售收入一定,若该企业拟扩大生产规模,分析其以何种规模投资是最优的。该企业拟投资建设年加工量为1000万吨水产品加工厂,备选的方案有4个:(1)集中建厂,建成1个年产量为1000万吨的工厂;(2)多处建厂,建成2个500万吨级工厂;(3)多处建厂,建成4个250万吨级工厂;(4)多处建厂,建成10个100万吨级工厂。不同方案水平下,根据现行的水产品加工成员价格销售水平稳定,因此销售总收入相同。

由于投资规模的差异,单位原材料成本、单位原材料运费、单位产品加工处理费、单位产品销售运费亦存在一定差异,多项目指标的综合较难直接断定哪种方案最优,可利用成本分析法,综合成本最低的为最优化投资方案。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一)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论、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供给曲线绘制的操作讲解完成后,基于图1,重点介绍经济学中“平衡”的重要概念,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不同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加深学生对需求法则的理解,同样,结合供给曲线,加深学生对供给法则的理解。结合图1中供需的平衡点向学生讲解“经济学均衡”的相关知识点,供需平衡点表示某一商品(罗非鱼)的价格和数量的均衡。而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总和。以罗非鱼为例,当价格为5元,供给量为1250个单位时达到的平衡,表示在此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销售,同时消费者乐意购买,商品的价格和生产量趋于稳定。均衡在其他价格下难以实现,更高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大于消费者乐意购买的数量;反之亦然。价格上涨,供给旺盛,需求数量减少,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而价格下降又会促进需求数量的上升,再引起供给增加,最终价格又恢复;这些变化导致商品价格和数量达到原来的平衡点,亦可形成新的平衡点。

(二)例证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渔业经济学中2个典型示例,通过细致的讲解,向学生生动展示了Excel的应用技巧,将一些经常困扰学生的Excel函数的用法进行了剖析,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Excel技能培训与渔业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有机结合,使渔业经济学的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许多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理论时总是疑惑,我学了这些知识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渔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将综合学生的生物数理统计知识、渔业资源属性和渔业管理决策制定和渔业经济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海洋与渔业专业知识体系构架的系统性。

(三)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供给法则与需求法则讲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经济现象,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如此?通常来讲是较符合现实的,比如说如果一种商品(不仅仅是罗非鱼)如果价格过高,人们感觉购买有压力时,通常会选择持币观望或减少购买量;价格下降时,购买的顾客与购买量会增加,许多商场的低价风暴,价格促销、商场间的价格战等都与此法则有关;但又不全然相同,比说苹果手机上市时,其价格相比其他手机要高很多,但很多顾客选择购买?背后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给予点评和指导,让学生明白我们的供给曲线是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变情况下的一种简化,而实际中,供给关系及其与价格的关系受到人们的消费习惯、综合偏好、收入分配、其他同类商品的价格、购买力、从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样,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并努力用其解决经济现象的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渔业基础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用于分析渔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现象,并探索其中规律。

(四)课程内容为主线,Excel为辅助工具

应当指出,许多高校开设了Excel实用技能培训,计算机基础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作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生,已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渔业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切勿舍本逐末,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渔业经济中的应用是本课程的授课核心内容,EXCEL及其他统计软件、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只是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辅助教学工具。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光纪.渔业经济学科的前沿与现实[J].福建水产,2011,33(3):68-72.

[2] 安德森,孙琛.渔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 孙志刚,杨聪.Excel在经济与数理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Excel Home.Excel应用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