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呼吸道感染;病变
现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1],护理专业也因逐渐增加的老年人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老年人群体本身就较为脆弱,老年患者在患上疾病之后,病情会表现的更加复杂,恢复时间长,在老年人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行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据相关统30%左右的老年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多病共存是老年群体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中的不会有典型的表现,但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给治疗和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5±5.2)岁,50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45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增高情况。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红蛋白下降情况。46例患者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情况,心电图出现改变的患者5例。50例患者入院后都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镇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2]。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度,病房室温保持在18℃~20℃为宜,并保证病房通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空气污染以及有害尘雾污染的预防是护理过程中注意的重点,以此避免患者呼吸道再次受到刺激50例患者入院之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和合并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要及时取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可采用3%的双氧水在患者咳痰前漱洗口腔,以此防止患者口腔以及咽喉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在取得患者痰液之后及时送检。抗生素的选取要根据患者的痰液培养出的细菌类型为选取依据,在为患者使用前要应该对抗生素的性质进行仔细了解,其中包括药物的半衰期以及溶解性能。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痰液进性状进行仔细观察,以此观察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记录患者每日的痰量。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重症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患者在吸氧之后意识逐渐恢复,设备显示患者的身体指标较为稳定则说明患者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若患者呼吸逐渐变浅,则患者可能出现CO2麻痹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加入呼吸兴奋剂并及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必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护理痰液较为粘稠且不易咳出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适当对患者补液,以此促使患者的痰液能更轻松的排除,同时对患者呼吸道通畅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帮助患者排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采用超声对患者气道进行雾化以及湿化,在雾化的过程中选取1~5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 促进痰液排出。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年老体弱情况以及悲观情绪改善,鼓励患者参与文体活动,引导患者锻炼,以此增强老年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得以增加,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50例患者及其家属多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①在辅助呼吸时要注意和患者的呼吸频率一致;②在为患者通气的过程中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必要时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在连接管道存在漏气情况以及痰液阻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不畅,患者气道的阻力也会因此明显增大;③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送气压力以及机器的运转情况也是主要观察对象,护理人员要防止通气过程中气管出现脱落以及漏气情况出现,并且对患者所吸取氧气的浓度进行控制;④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恶心、烦躁以及面色苍白的情况下要及时停止为患者供养,此情况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氧中毒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检查患者此种情况是否是因为吸入性酸中毒以及呼吸性碱中毒所导致。本研究中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5.
Key words Ulcer in child Predispoing factor Nursing
溃疡病可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由于纤维内窥镜技术日臻完善,确诊率不断提高。为提高小儿溃疡病的治愈率,作者对我院1995~1997年经胃镜确诊的157例患儿进行诱发因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7例,男104例,女53例,男女比为2:1;年龄3~15岁。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41例,7~15岁学龄期儿童116例;有独生子女101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89例,有饮酒习惯3例、有吸烟习惯5例。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5例,服用非甾体类药物20例;患有重症肺炎5例、大面积烧伤2例、脑挫伤2例、感染性休克1例;胃溃疡33例,十二指肠溃疡124例;病史最长6年,最短1天;有家族史49例;父母离异4例。全部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基本消失,其中92例患儿1~3月后胃镜复查结果提示已治愈。
1.2 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泛酸;31例学龄前患儿消瘦、发育迟缓;86例患儿有呕吐,其中16例为咖啡色液或暗红色血性液,其余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0例大便潜血呈阳性;26例有黑便史。
2 诱因分析(表1)
表1 157例儿童溃疡病的诱因分析
诱因
例数
百分率(%)
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
118
75.16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
89
56.69
药物因素
55
35.03
应激性溃疡
10
8.62
其他
55
35.03
溃疡病患儿常由某一诱因致病或几种诱因共同致病,几种诱因往往同时并存。
2.1 学习、精神紧张等因素:从表1可见达75.16%,学龄期患儿较学龄前显著增多,本组占73.89%,可能与此年龄段患儿学习任务重、竞争激烈、各方面压力大,长期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抑郁及部分患儿的父母期望高,经常打骂,教育方法粗暴或父母长期争吵、离异有关。因患儿长期受到心理应激可诱发溃疡。[1]
2.2 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表1达56.69%,本组中独生子女占64.33%,可能与独生子女普遍娇宠,养成挑食、偏食、喜吃零食、少吃主食、爱吃冷饮、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因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可使儿童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受刺激损伤而发生溃疡。[1]
2.3 药物因素:表1达35.03%,本组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占22.29%,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占12.74%,可能与此有关。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抑制,胃肠黏膜的抵抗力降低,易使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形成,[2]短期内大量使用可以促使溃疡出血穿孔;非甾体类药物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抑制胃黏膜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引起溃疡。[2]据有关报道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引起上消化道溃疡者为正常人的2~7倍。[1]
2.4 应激性溃疡:表1达8.62%,本组中重症肺炎占3.18%,大面积烧伤、脑挫伤各占1.27%,感染性休克占0.64%,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因这些疾病可引起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黏膜缺血缺氧损伤致通透性改变,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阻碍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引起溃疡。[3]
2.5 其他:表1达35.03%,其中有家族史的占31.21%,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有文献报道7岁以下儿童Hp感染占35%,10岁占50%,且Hp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现象,通过接吻、口嚼喂食等传染[4]。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比胃溃疡大[5]。此外本组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为2:1[6];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124例)显著高于胃溃疡(33例),这些与有关文献相符[5]。
3 护理对策
3.1 针对患儿不同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施护,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本组典型病例1,女,13岁,该患儿年年是三好生,父母的期望很高,每天除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学钢琴、英语,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据此分析认为该患儿长期持续的学习负担过重、精神紧张是引起本病的诱因之一,入院后我们除常规护理外,详细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针对患儿的好胜心,耐心说教,正确引导患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克服易兴奋、易冲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与患儿交知心朋友,诱导其倾吐内心的担忧、顾虑,多鼓励、多表扬,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争取家长、老师的支持帮助,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切不可苛求孩子,应保证其足够的睡眠及玩耍时间,并将家长和老师的积极态度反馈,使患儿的紧张心理得到松弛和缓解,半月后症状缓解。
对患儿教育方法粗暴的父母,我们耐心说服其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应避免打骂,多进行循循善诱的说理开导,耐心教育患儿,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父母长期争吵甚至离异的孩子,我们根据情况做好其父母的工作,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心理创伤,主动关心、照顾患儿,并鼓励患儿专心学习,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利身心健康。
3.2 利用与患儿接触的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同时重视家长的配合,将预防及易导致溃疡病的正反面资料,编成活泼有趣的卡通片、科教片,每周2~3次定期在宣传室播放,请家长和患儿一起观看。让家长及患儿明白,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使家长懂得不能用溺爱代替理智的教育。
3.2.1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在家长的配合下,指导并督促患儿养成晚上按时睡觉、早晨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玩耍时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给患儿讲沉迷玩电子游戏机的危害、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耐心教育有饮酒、吸烟等坏习惯的患儿,讲明饮酒、吸烟的危害,劝其戒除。出院后随访证实5例吸烟患儿没有再吸烟现象;3例饮酒者已有2例戒酒。
3.2.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本组典型病例2,男,5岁,脾气执拗,夏天长期吃冰淇淋,每天6~8合,几乎不吃主食。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该患儿主要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入院后我们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向家长及患儿进行健康宣教:①转变观念。不是患儿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而是患儿应吃什么,保证各营养比例合理,品种齐全。②定时进餐。合理安排进餐时间,从小养成细嚼慢咽,专心进餐的吃饭习惯,纠正边吃边玩、边说、边看电视的不良习惯。③创造安静、舒适、轻松的进餐氛围。调节良好的进餐情绪,避免家长在吃饭时打骂训斥孩子。④重视早餐。早餐应吃饱、吃好,纠正不吃早餐、随便塞点食物或给钱让孩子自买的不良习惯。⑤家长以身作则,带头吃营养合理的各种 饮食。吃好主食,少吃零食、冷食、甜食,纠正偏食、暴饮暴食、喜食刺激性强的酸辣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⑥让孩子参与饮食安排。让孩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尽可能为患儿提供温、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通过我们反复耐心的宣教,逐渐使患儿改掉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其症状入院2周后就缓解了,1月后复查已痊愈。
3.3 精心护理易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儿,注意观察有关药物的副作用:对患易发生应激性溃疡疾病的患儿,除输液、吸氧等常规护理外,还合理掌握禁食时间,对食欲差的患儿,予以少量多餐,鼓励进米汤、豆浆等易消化的流质,切断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糖皮质激素,改善胃黏膜缺血缺氧。对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的患儿,重视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正确掌握其剂量、用药时间,予以饭后服用。同时注意观察此类患儿有无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必要时 按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胃舒平、硫糖铝、雷尼替丁等,以减少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3.4 加强科普知识宣传,阻断Hp传播途径,及时治疗Hp感染的患儿:我们通过广告栏、宣传室等各种途径,让患儿及家长了解有关饮食卫生知识。有家族史的实行分餐制,餐具予以严格消毒,不口嚼喂食、不接吻孩子,以切断人—人传播。对Hp感染的患儿实行消化道隔离,按医嘱服用灭滴灵、阿莫灵、三钾二橼酸铋等能杀灭Hp的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促进痊愈。
参考文献
1,杜嗣廉,郑明新主编.小儿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
2,江明性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1995.288.
3,徐晓华,刘凤霖,高敏.儿童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急诊胃镜检查.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2):169.
4,黄爱芬,胡伟国,林冬女,等.溃疡病高发地区幽门螺旋杆菌与小儿胃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消化病杂志,1998,10(1):37.
5,彭孝伟,林棱,吴芳,等.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不同特点.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38.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81-01
急性左心衰并呼衰是临床常见危重综合症,患者呈严重的肺水肿,因肺泡通换气障碍,常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而威胁患者的生命,是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科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该类病人42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2~89岁,平均73.8±8.7岁,≥70岁者38例(90.5%)。急性心衰基础病因有: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并肺心病4例,退行性心脏病、心肌病、风心病各2例,甲亢性心脏病1例。诱因包括呼吸道等感染26例,占61.9%,余有肾功能不全、劳累、手术、输液过快、过多、能量摄入不足等。
1.2 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①重度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1],心功能均为NYHA分级Ⅳ级,严重程度Killip分级:Ⅱ级9例,Ⅲ级28例,Ⅳ级5例;②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严重呼吸困难,动脉血气分析PaO250 mmHg,最高PaC02>115mmHg;Ⅰ型呼衰24例,Ⅱ型呼衰18例。
2治疗措施
本组患者经常规鼻导管或高浓度面罩吸氧、利尿、扩血管、正性肌力药物等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入重症病房均予机械通气及药物综合治疗。
2.1 机械通气42例中23例予有创通气,19例行无创通气,其中8例经短期观察效差或病情恶化者,改有创通气。①无创正压通气:用BiPAP治疗,以吸气末压(IPAP)8cmH2O,呼气末压(EPAP)3cmH2O,呼吸频率接近患者自主频率的水平(20~30次/分)起始通气;每5min增加2.0cmH2O IPAP;若有支气管痉挛每5min增加2.0cmH2O EPAP,两者最大压力不宜超过12.5cmH2O,直至SaO2>90%[2];初1/2-1小时查血气,如效不佳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继续恶化或病情极危重;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0次/min或
2.2 药物治疗积极综合治疗为尽早脱机创造条件。①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稳定,如呋塞米、硝酸甘油、硝普钠、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运用,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者行血液净化;②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予胺碘酮或电复律。③降低机体消耗、加强营养治疗,有创通气患者烦躁不安、焦虑、恐惧予镇静,可选吗啡静注+咪达唑仑微泵静脉持续泵入防止人机对抗以降低机体氧耗。生命体征及内环境基本稳定后即予营养治疗,热卡20~30kcal/kg・d,首选消化道营养,不能耐受时给“全合一”静脉营养。
3 结果
42例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75±64)小时,最长274小时,治疗好转顺利脱机者33例,占78.6%。住院死亡4例占9.5%,5例因合并脑梗塞脑干梗塞、炎症性肠病、尿毒症等放弃抢救出院,占11.9%。
4 讨论
4.1 机械通气是急性心衰并呼衰抢救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尽早使用在急性心衰时,由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使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引起肺泡通换气障碍,易出现低氧血症和CO2潴留。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低氧血症最根本的措施是尽早施行机械通气,改善低氧血症。其机制有:①改善气体交换,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②增加肺泡内压,减轻肺水肿;③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④减轻呼吸肌负荷,减少呼吸作功;⑤缓解肾上腺素能的刺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2]。急性心衰伴呼衰时,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机体严重乏氧、酸血症,心、肾、肝、肌肉功能进一步下降,代偿能力极差,常规治疗反应极差难以见效。本人体会机械通气是常规治疗疗效无法比拟的改善机体缺氧及心功能的方法。本组有11例重度水肿及低氧血症处于濒死状态的患者,对药物治疗已无反应,予机械通气缺氧改善后即有大量尿液排出,尿液量最高达500ml/h左右。其机制考虑与随着缺氧及心功能的改善,肾缺氧及血供也随之改善有关。但应熟练掌握无创、有创通气的适应症[4],及时选择适合患者的通气方法,合理调节通气参数,密切观察和评估通气效果,一旦患者病情好转,每日应评估呼吸循环功能及全身状况,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渐降低呼吸支持参数的方法撤机,以避免撤机后心功能衰竭加重恶化的可能[2,3]。本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5±64)小时,较相关文献报道时间52±18小时明显要长[5],考虑与本组患者高龄及病情较复杂有关。
4.2 积极病因诱因治疗方能最终抢救成功机械通气显著改善了病人的缺氧及心功能状态。为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但诱因不去除、原发疾病不改善,缺氧改善多是短暂的。积极的诱因、病因治疗,创造条件尽早撤机防治并发症尤为重要。本组患者多因感染诱发,经积极控制感染,减轻心肺负荷,改善心肺循环等取得良好疗效。
4.3 综合救治对抢救成功十分重要急性心衰并呼衰患者病情多极复杂,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如下方面: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内环境稳定:合理使用利尿剂,及时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严格控制液体、钠盐入量及输注速度,量入为出以逐渐达到“干体重”,必要时血液净化治疗。②血管活性药物等运用采取微量泵“滴定”治疗,尽可能使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波动小。③营养治疗:急性心衰并呼衰患者机体消耗极大,常伴有食欲差、食纳呆,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营养缺乏,营养治疗必不可少,以利心脏及呼吸肌功能的改善及损伤的修复。给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低盐、20~30kcal/kg・d的营养饮食[6],少吃多餐,病重期每餐量不得超过平时的60%。如消化道不能耐受,予“全合一”静脉营养治疗。低蛋白血症,予人血白蛋白10g,每日1-2次输注,输注后予呋塞米静注。④重视镇静治疗,这对于保证通气效果、减少病人的氧耗量、减少病人痛苦、预防心律失常都有积极的作用。⑤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尤其是有创通气时间,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无创通气效差时需及时行有创通气,反之有创通气病情改善后亦可无创通气。通气时间越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采用可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加强呼吸道管理,注重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胃肠功能改善后尽早停用制酸药,尽可能经肠道营养等是防治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效方法。
总之,机械通气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和降低急性心衰并呼衰患者的病死率,应及早应用。同时,监护病房细致全面的综合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机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l]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149,165-181.
[2] 周京敏,蔡绳.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5-521.
[3] 周京敏,蔡绳.机械通气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3.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56-563.
[4]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72.
关键词: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
疼痛是骨科临床中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反应,术后固定、手术操作以及创伤等诸多因素均会产生疼痛[1]。在临床疼痛强度的评估中,一般骨科疼痛的强度级别比较高。有效、合理的镇痛能避免或降低疼痛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机体的及早康复。现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进一步了解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的现况及应用进展,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4例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3例。年龄均在14~63岁,平均年龄(44.63±4.32)岁。并与2012年5月~2013年5月未接受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干预的44例患者进行对比,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均在13~61岁,平均年龄(45.29±5.18)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基本资料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备可比性。我院骨科病床共设45张,护理人员16名。
1.2方法
1.2.1职责分工 无痛病房的护理工作一般由骨科主任、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以及其家属共同协调管理[2]。①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疼痛的知识,评估的方法,同时定期对临床疼痛理念、知识开展学习培训,以便及时更新。②主管护理人员把疼痛评估的结果,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关治疗方法及效果切实记录在疼痛评估表中。治疗疼痛前,提前告诉鹿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时尽量考虑、结合患者或其家属的要求。③没有得到注册资格的护理人员可以作为助理护士,帮助主管护理人员完成临床基础护理工作。
1.2.2组织培训及考核 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应该贯穿整个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应用实践过程中。①开展前明确医护人员对手术治疗后疼痛的认知情况、态度。②结合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需求之间差异,强化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每个月开展有计划的学习疾病观察及处理的新方法或知识。理论知识学习讲座可邀请疼痛治疗护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了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围术期镇痛的有效方法,疼痛的评价,患者或其家属教育、咨询,疼痛控制理论,及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有关内容。③通过多种形式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实践能力,可采取情景模拟演练、病例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实践指导等。护理人员考核一定要把定期考核与日常工作督导相结合,全方位评价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的控制能力。
1.2.3无痛病房的工作内容 在患者入院开始填写疼痛评分记录单,具体内容包括评估时间、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镇痛不良反应、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签名。医生按照护理人员评估的结果数据,调整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将疼痛情况、用药方法如实记录在病历中。每周护士长应对疼痛护理工作管理进行统计总结及信息反馈,主要是护理人员执行无痛护理工作行为是否满足工作程序的标准化,组织管理方面,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通过均数±平均数(x±s)表示计量数据,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运用t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对比差异P
2结果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护理人员在药物镇痛知识、疼痛评估能力、一般知识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等方面均显著性优于未实施前,差异P
3讨论
骨科无痛病房反映了新时代医务工作人员更加完善的技术水平[3],及对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本次研究结果体现了,开展骨科无痛病房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技能、知识。现阶段,因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技术方面仍有很多不足,致使我国护理人员疼痛知识水平、实践工作欠缺,还需进一步改善。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对疼痛治疗的评价方法,增强国内疼痛护理的基础教育,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储备专业创新型人才,促进疼痛专业护理的发展前行,制定统一化、规范化的国家标准,以便医疗卫生的发展、技术改进,从而使疼痛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
【关键词】冠心病 系统性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59-01
良好的冠心病护理方式对于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将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到医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共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的区别。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从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到医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共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纳入标准为心功能不低于两级,心律不齐情况不严重,文化水平在小学以上,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无不良病史无遗传性严重疾病。
1.2系统护理干预方式
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包括对病人进行疾病护理宣传教育,让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了解,生活护理方式,在面对疾病发作的时候病人和病人家属应该怎么做,生活中对心率血压的检测方式,老年患者应该怎么进行锻炼,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针对病人当天的身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锻炼方式,冠心病人的心理健康,和病人及时沟通为病人减少心理负担,告知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等。
1.3观察和评判
对两组病人进行SAS表和SDS表进行评价判断护理效果SAS表:自评表。SDS表:焦虑自评表。两个表都分为四个等级。患者评分分为两个部分,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使用的是SPSS17.0统计学软件,P
2 结果
2.1护理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都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详情见表1.
2.2护理干预半年后生活质量评估
经过统计治疗组SAQ的各项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比较
分组 例数 SAS SDS
对照组 30
干预前 52.26±9.26 52.28±8.56
干预后 45.36±8.36 48.32±8.14
治疗组 30
干预前 53.25±9.97 52.47±8.46
干预后 43.59±5.15 42.87±7.25
注:p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后SAQ评分表
分组 例数 身体状况 心绞痛 心绞痛 治疗 发病
稳定状态 发作状况 满意度 认知能力
治疗组 30 29.13±2.34 3.41±0.52 6.95±0.59 15.01±2.46 11.02±1.31
对照组 30 24.56±2.65 2.36±0.26 6.28±2.45 11.95±2.36 8.23±0.9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和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饮食和作息[2],尤其是吸烟对于冠心病的影响很大,有研究统计,吸烟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0%,而戒烟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发病率[3].所以在系统性护理中应该注重对患者身体调理和精神调理两方面的护理,对患者身体护理要注意监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忌烟忌酒,对精神方面应该平常和患者多沟通,取得患者信任之后再进行护理,效果会更好,由于患者平均年龄偏大,需要找到适合患者的沟通方式来进行护理,可以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患者病情有好转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应该给予适当鼓励,通过对80例患者进行研究之后的结果显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琳,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