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滇西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丰富的休闲体育资源,但受到经济发达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限制,在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资源匮乏、体系不尽合理、培养途径单一等问题,需要结合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设置,实施休闲体育人才战略,为进一步开发滇西北休闲体育资源服务。
关键词 :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培养;高校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41—02
基金项目:2012年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Q11006) 。
收稿日期:2014—03—02
作者简介:孟欣欣(1979—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民族体育文化。
休闲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滇西北地区拥有发展休闲体育所必备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项目资源,然而,在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科学指导等方面尚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人才。因此,要想整合与开发滇西北地区的休闲体育资源,需要以人才资源开发与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一、休闲体育人才
休闲体育人才是指接受过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教育或受过专门休闲体育训练和培训的,能够推动休闲体育发展的体育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具有社会体育与休闲娱乐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从事社会体育、体育科研、体育经营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工作的能力,能在社会体育、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等部门从事健身培训、体育科研、体育管理、康复保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资源构成
当前,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资源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类是休闲体育管理人员,包括体育机关的管理人员、高校培养的休闲体育人才以及社区、俱乐部管理人员,另外一类是休闲体育的指导人员,包括休闲体育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
(二)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培养途径
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学校途径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二是通过社会渠道培养相关人才。
滇西北地区能够为休闲体育提供专业人才的主要有两所高校: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的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科)。受到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滇西北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能够为休闲体育提供人才的渠道相对单一,人才储备比较薄弱,两所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时间都比较晚,因此,人才输送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目前,滇西北地区休闲体育人才更多依托社会渠道进行培养,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开设的培训班和社会培训机构与俱乐部合作提供的培训服务课程为主,培训人员主要来自各地州、各县市体育部门、乡镇文化站、体育协会、全民健身指导站、学校、少体校。
(三)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休闲体育人才资源不能满足当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滇西北休闲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休闲体育参与人群越来越多,对休闲体育管理人员、培训人员、指导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现有的人才培养渠道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无论是人才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够满足当前休闲体育发展的需求。
2.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不尽合理
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培养渠道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要培养目标,培训课程中没有较为系统全面的、有针对性的、与休闲体育相关的内容。而在仅有的两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理论课程较多,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体育赛事运作、体育市场资源开发、体育广告与传媒、体育文化创意、体育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导致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不均衡。
3.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资源严重匮乏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以往传统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除了掌握体育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滇西北地区现有的休闲体育人才的能力层次、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还未能达到现代休闲体育的要求。
三、滇西北休闲体育人才战略的实施
社会渠道输送的休闲体育人才数量较多,覆盖面广,但其中大部分属于兼职人员,且受到学历、年龄、专业、职业等各方面条件所限,无法完成系统化的培训,也不能够适应当前休闲体育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想提升休闲体育人才资源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依托高校培养渠道,实施休闲体育人才战略。
实行休闲体育人才战略,需要从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入手。当地大专院校应努力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人才培养类型
实施休闲体育人才战略,需要着力培养四个类型的人才:
1.培养具有娱乐指导及保健康复能力的人才,其就业途径主要有:拓展训练机构、医疗康复机构、特殊人群服务机构、心理治疗机构等。
2.培养具有休闲娱乐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的人才,其就业途径主要有:营利性体育娱乐机构、体育文化传播企业、电视娱乐节目策划等。
3.培养具有休闲创意与规划能力的人才,其就业途径主要有:体育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
4.培养具有休闲体育教育与培训能力的人才,其就业途径主要有:商业型体育俱乐部、健身会所、培训与咨询机构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掌握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研究、健身康复指导、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户外拓展训练、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设置
1.要符合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休闲体育专业涉及休闲学、体育学、人体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心理学、康复保健等多门类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滇西北地区拥有开展户外运动的天然优势,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以此为依据,侧重于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适合当地资源的课程内容。
2.重视专业定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专业设置不仅仅要考虑招生,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取向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滇西北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招生时间较晚,毕业生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学校在进行专业方向定位时,应按照项目发展的具体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调整和纠正。
四、结语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是滇西北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基础,实施休闲体育人才战略必须以高校培养为主要渠道,科学定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专业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渠道,为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
参考文献]
[1]李相如.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
[2]陈琦,倪依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8(7).
[3]罗林.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休闲体育方向的设想[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 浅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体教结合视野下鞍山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足球强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法的研究 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浅谈全运会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考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与分析 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中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及训练差异 人文关怀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延边地区家长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 开远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浅谈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河北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1-05.
[2] 中国足球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全国13岁以下注册球员仅706人[OL]. http:///sport/20120414/105443.shtml,2012-10-20.
[3] 韩国足球协会. 运动员注册现状[EB/OL]. 韩国足球协会网站,http://kfa.or.kr/,2012-10-20.
[4] 方仁权. 韩国学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机制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56-59.
[5] 朱宁. 日本足协“三位一体”强化体制中青少年培养模式[J]. 体育与科学,2002,23(4):18-21.
[6] 孙一,梁永桥,毕海波. 中日足球青少年培养比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173-1176.
[7] 刘晓宇,张立军. 日本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对中国足球的启示[J].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2):129-131.
[8] 许荣奎,潘绍伟. 中德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2):34-36.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经贸;人才培养
1跨境电商蓬勃兴起的原因
1.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国际经贸带来了便利
传统的国际经贸活动,是人员、商品和服务、单据、资金等的沟通和交流,这些沟通和交流除了买卖双方外,还涉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如海关、商品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也涉及其它一些市场主体,如船代货代公司、银行等。这些沟通和交流的多类别和多层次意味着大量甚至海量信息的传输。在通信信息技术欠发达的时代,国际经贸活动更依赖于人员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方式成本很高,代价昂贵,不但制约了国际经贸活动的拓展,还延长了国际经贸活动的周期。但通信信息技术发展到3G,特别是4G时代,沟通和交流在网上进行极为方便,即使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很容易地通过即时网络视频等手段进行,而且信息传输的成本大幅减低,几乎可忽略不计。各种市场主体通过网络有效连接,信息共享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国际经贸活动可在网上进行,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大量的国际经贸活动由线下转到了线上,跨境电商应运而生。随着5G时代来临,预计跨境电商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1.2消费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柔性化
跨境电商主要分为两种模式,即B2B和B2C。B2B模式的特点是,在相应的跨境电商平台上,采购商和供货商分别原材料、大宗商品或大批量、大金额一般商品的供求信息,经信息甄别和匹配后,进出口双方达成外贸协议。达成协议后合同的履行、信用证的开立、进出口业务的流程由线上转向了线下。可见,B2B模式可视为跨境电商对传统进出口业务的一种替代。目前,B2B模式,从交易金额上看,占了跨境电商的大部分。但从跨境电商的交易频次和增长速度上看,无疑B2C模式是关注的重点。B2C模式是指商家对消费者,在传统的消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是有限的、被动的,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到了电商和跨境电商时代,由于网络空间的无限性,消费者搜寻商品的空间迅速扩大而搜寻成本急剧降低,消费的个性化或私人订制成为可能。另外,从商家角度看,通过分析消费者浏览和搜索习惯及大数据分析,商家可清楚了解消费者需求状况,进行零库存的柔性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在规模经济和私人订制之间找到了平衡。B2C模式对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都是有益的,代表跨境电商内生增长的部分,有着广阔的增长潜力。
2跨境电商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要求对外贸的诸多环节,如询盘、发盘、签订合同,开立信用证,生产、备货、仓储,商检、外贸运输,报关等熟悉和掌握外,对外语也有专门的要求,除要掌握公共英语外,还要掌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英语,对英语口语也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要能熟练应用办公室软件。除这些基本要求外,跨境电商对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2.1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跨境电商是由电子商务跨境演变而来,而电子商务是由商贸活动由实体转为虚拟,由线下转到线上而来,电子商务可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运行。网络空间不受一般时空的限制,移动通信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诉求于网络。跨境电商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关注和发掘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际经贸类专业一般都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也研究消费需求,但主要从偏宏观的角度来研究,掌握的商品知识也主要是大宗商品或大类商品,对普通消费者或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研究不够深入,要想更深入地研究,就要多学习和应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跨境电商的发展要求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应当是和管理学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2.2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掌握可远远不止是能熟练掌握办公软件那么简单。除对文字处理的能力,起码应具备图片编辑和处理的能力,商品的宣传、推广离不开更好视觉效果的实物图片。跨境电商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网络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很多环节要用到密码,虽然计算机密码技术很专业,国际经贸人才不需要掌握,但一些常识性和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否则有交易安全隐患。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商情,要掌握较多的专业软件的应用,有时还需自己编程。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经贸人才最好还具备制作网站和网页的能力,自己开发App的能力,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应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又应当是和计算机科技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3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严实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早期开设国际经贸类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是重点院校,重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理论素养的培养,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就有所不足,这种现象延续至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国际经贸类专业,特别是众多的高职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了增强专业的就业率和竞争力,高考录取批次相对较后的院校在国际经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上相对更重视实践环节教学,主要表现在课时和学分的倾斜上,但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包括:学校对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较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的期望值也较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国际经贸业务环节多、流程复杂,实践教学只涉及有限的几个步骤和环节,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的很多环节在室内实验室进行,过度依赖实训软件和沙盒平台,缺乏真实性。总之,各层次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院校一般都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不严实的问题。
3.2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存在滞后性
一般而言,各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生入学前就已制订完毕,在整个大学期间严格遵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各项教学。这样,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的时候,很可能不能详细考察到今后实践领域的重大变化,而国际经贸类专业是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顾名思义有很强的应用性,而近些年,国际经贸领域内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观念和新的实践层出不穷,这样国际经贸类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虽然在特殊情况下,培养方案也可作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临时调整和寻找合适的师资可能碰到现实的问题。国际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存在的时间差带来的问题不容小觑,在第一阶段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措施
4.1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导向
国际经贸类专业历史悠久,社会影响深远,专家众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结合实践变化,形成了深厚的国际经贸理论基础,单是国际贸易理论,就已发展演进了五代。国际经贸类专业一般是非常重视理论教学的,作为大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既是专业要求,也是大学教育厚基础的精髓所在。然而“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国际经贸类专业越来越强调应用的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应越来越贴近实际。相对而言,跨境电商是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在实践上和传统国际贸易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在客户寻找和商品推广上更依赖跨境电商平台;在相互交流和沟通方面更强调实效,客套和僵化的沟通模式会淡化;在货款支付方面对银行的依赖减少,部分交易支付方式直接和跨境电商平台的支付系统对接;报关方面也更灵活,部分进出口商品可能利用对跨境电商的支持政策,按行邮物品报关,关税可享受优惠;货物运输方面,也有多种物流方式可供选择,如国际邮政小包、E邮宝、国际快递公司、专线运输、外贸仓等形式。所有这些实践方面的变化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2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和其它人才培养体系一样,毫无疑问,师资是重中之重。鉴于国际经贸领域的复杂多变和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国际经贸专业师资的培训应常态化、制度化,这样师资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地专业学习和剖析新的变化形势,适应跨境电商的崛起。国际经贸领域师资培训方式可包括:参加国际师资交流、参加国内专家会议、参加专题培训、师资进企业挂职锻炼、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人才等。
4.3网络语境下学生相关知识的强化
跨境电商也属于“互联网+”的一种,离不开互联网络,网络相关知识和应用向国际经贸领域渗透非常明显和深入,国际经贸类专业学生必须充分适应,并强化相关网络应用知识的储备。国际经贸类专业在计算机公共课方面一般开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但在针对跨境电商方面是不够的。跨境电商的部分核心工作包括商品的销售和推广,如前文所述,可能涉及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网店,甚至制作独立的网站和网页,虽然这些工作可以外包给相关公司,但这不但会增加费用成本,还可能无法突出网站的特色,而且网站的维护和更新也较为麻烦,如果学生能通过培训和自学相关网络知识,能够懂得和掌握制造网站的技能,则今后从事跨境电商就更能得心应手了。
同样的好心情也来源于即将见到本次要采访的李印杲先生。他毕业于东北大学,扎根于东北教育,现任东软控股副总裁、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东软睿道)总裁。在东软十余年的工作中,李印杲始终坚持学习和自我完善,从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这些优秀品质在记者的采访中也深有体会,正是这样持续性的学习,以及丰富的工作实践使李印杲练就了出色的业务水平,在学术与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面对如今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尴尬局势,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后,迅速、顺利地完成从“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换,是李印杲一直思考的问题。
特色教育培训
跨越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鸿沟,就要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合作,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高度地符合企业需要,进而促使企业用人效率的提高,
中国信息化周报:我们知道,东软睿道是东软基于20年来对IT产业实践的理解和对IT教育实践的洞察而创办的,请悠简单介绍下东软睿道的特色业务.
李印杲:东软睿道基于东软多年来在IT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的经验,整合东软在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等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用于IT人才培养的实践,形成面向IT人才的学习、成长、发展所构筑的业务。我们所提供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合高校的、联合合作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是为社会IT人才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们为企业IT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展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基于培训提供IT人才服务。有的企业希望我们所培养的人有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与他们做人才对接,所以我们也开展相应的人才服务。
中国信息化周报:东软睿道本质也是人才的教育培训机构,它与一般培训学校的核心区别是什么?学生培训结束后,东软睿道最终是如何进行考核呢。
李印杲:首先,我们为IT人才的学习和发展所提供的是基于企业不断成长过程中的一套生态体系。所谓的生态体系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课程体系或者是单一的项目,更主要的是动态更新。我们的后台项目是不断更新的,项目环境会不断变化,项目本身也会变化,根据企业的实践过程来更新。另外,我们的培养方向、技术体系都会围绕其发展,每年做两次以上的更新,而这种更新来源就是来自东软的实践。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其次,我们所构造的是一种文化氛围,虽然我们是020的形式,但是我们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机会――真正的走到企业中来,而不是每天坐在教室里。因为在教室里是永远也体会不到这种文化的,工作上班与上学是有区别的。只有走到岗位才能体会职业魅力。学生不可能在教室里、在培训室中体验到一个企业多年沉淀的文化。
我认为在培训学生的问题上存在一种误区,比如培训时给学生提供所谓的真实环境、真实项目,这些是无用之功,只有这些是达不到培训目的和效果的。唯有走到企业里,他才能体会。比如做软件开发的学生,他和工程师在一起生活工作,体验工程师生活的喜怒哀乐、体验工程师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这个过程很重要,我管这叫文化的熏陶。
最后,规范。所谓的规范就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磨合摸索出来的规则示范。因为学生在学校里所做的东西,与企业所做的东西存在差距。所有的应用都有其配套流程和工作过程,在大型企业构筑的业务过程中,在规范的运行环境下,学生才能学到应用的规范流程。
整个培养体系实际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一方面是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综合素质。就像是人的成长不仅需要智商,同时也需要情商,甚至有的时候情商比智商还重要。在培养过程中,拓展训练、实践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职业生涯规划等都会包含在课程中,帮助学生在多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培训结束后,我们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评估,然后给出相应的评价,为学生的就业增加一个很大的砝码。
规范培训体系
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面向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模式的组合,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实现交互式与实践式学习的教育培训体系。
中国信息化周报: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代人才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形成一套体系,东软睿道作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平台和机构,它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什么,这种方式的优势特点有哪些。
李印杲: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更新鲜的血液加入企业。国民教育的大体系也需要完善调整,一定要适合生产、适合发展、适合行业。东软睿道将国内外众多优秀合作伙伴的教育资源和产品进行整合,依托信息与通信技术,面向大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模式的组合,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实现交互式与实践式的学习教育与人才服务。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实打实的、负责任的、面向大学生的培训公司。这就是说我们一定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来实现学生成长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模式构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意。教育本身就是责任,而我们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负责任的培训。
东软睿道自成立至今,一直秉承着围绕IT人才技能的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构筑业务生态链为核心。多年来,东软睿道一直围绕这一核心,稳定持续的推进业务。东软睿道是东软体系里IT人才培养和线上线下教育的结合,是围绕教育资源构建所形成的公司,是IT教育里的领先者。这些年,我们围绕企业人才、移动互联网人才,以及IT人才培养做了很多布局。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优秀的软件人才应具备哪些特质,在教育中应重点培养哪些方面?
李印杲:不同企业有不同要求,从整个IT行业讲,第一要具备创新性,创意产生生产力,有创新才有发展;第二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IT行业知识变化迅速,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第三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做IT行业很累很烦躁,高薪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第四是团队合作,IT行业本身是团队的战场,自己单打独斗是做不成什么的。
从教育培养方面来讲,第一重任是知识传授。系统化、针对性的传授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是最好的导师,兴趣会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第二技能培养。就是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所谓学以致用,在应用中知识才会转化成技能。学会与学好是不同的层次。第三心态教育。这是一种社会素质,包括了情商、智商、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
我们选择教师的标准是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热爱教育、将学生成长作为己任,并且善于沟通,积极参与学生成长与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东软睿道倡导的是“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未来”的经营理念,那么具体是如何为教育服务的呢?
李印杲:首先,我们培养的是信息技术人才;其次,我们培养手段是运用信息技术。现在做的是020的方式,有线上教育,也有线下培训。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将新的方式、方法、渠道、理念、行动,投入到教育服务中。第三方面,我们服务于信息技术行业。我们人才的服务和供应都是面向信息技术行业。这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教育要顺势而行
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特性,善于引导和启发,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特定人群要有针对性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潮流实物激发学生积极性.
中国信息化周报:现在流行一个词语,叫做“人性”,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一辈人,很任性,比如因为一点小问题或者是个人心情便贸然辞职之类事件时有发生,您怎么看待这种“任性”。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呢?对员工的状态和情绪管理是否应予以重视?
李印杲:应该说90后人才是一个大趋势,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如果你与大趋势相逆、相斗争,那必然不会成功。所以你要看到90后身上的优势,如何融入其中是关键,因为未来90后就是主宰,所以不要试图去强硬的摆正其身上的缺点或者说是个性,而是要融入、适应、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例如,90后的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他们希望那些他们所崇拜尊敬的人物在他们身边,所以你一定要用你的能力展现出90后真正不如你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差距,让他们尊重你。
另外,90后也会面临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比如玩手机,从早晨到晚上,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甚至上厕所也要玩,有人说是要玩到手机没电为止,其实不是,他们是要玩到充电宝没电为止。那么,这是你就要思考如何用手机的方式增强与他们的互动,比如说上课时用手机点名、课堂微信提问、课后手机留作业、利用手机等终端进行答疑,甚至将讲课的部分内容或者精髓编辑视频分享到手机端等方式,既方便学生,产生互动,也利用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培养良好习惯。
重视学生的状态和情绪,年轻人的特立独行,想迅速成功等心态都是可以引导的,现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也鼓励大学生创业,东软正在构筑一个大学生创业平台,这个平台将大学生想法、创意和技能相结合,在我们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创业。当然也有创业不成功的,那么我们还有就业平台,给大家一个提升的空间。
同时也要增加课堂吸引力。比如,我们可以开发微信版的IT技能测评-5道题目测试就可以提交一个小报告。简短又不占用太长时间,适合年轻人碎片化时间管理。也可以提供基于手机端的简短学习视频。学生可以在视屏上进行简单学习,避免学生对长时间的授课模式产生厌烦。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后,教育会变得很简单。
中国信息化周报:刚刚毕业的学生往往会面对工作经验这样的问题,请问如何使毕业生快速融入产业,提升他们对行业的理解,缩短和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加符合产业的发展?
李印杲: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构筑了相应的训练体系。
一是行为训练体系。每个学生“入学”都有一套行为训练体系,比如拓展训练、就业技能可视化训练等。在求职中,你在面试官眼中的第一个影象就是简历。要学会针对性投递简历,不是简单的复制网上简历模板,要看清自身条件与求职岗位的相符合之处,提高简历含金量,争取一击即中。如何介绍自我也是面试时的一大问题。我们高考时可以为了一个勾股定律而做大量习题,那么求职也同样需要训练,我们为何不能为了一个自我介绍儿而训练一百次呢?自信流利、对未来充满激情的自我介绍会增加许多印象分。我相信一百次之后你的自我介绍一定非常精彩。
二是技术能力强化过程。学生学习很博杂,其中又很多对于求职岗位来说没有作用,因为职场需要的往往只是其中一些点――需要精通并熟练掌握这些点。所以走向职场时,一定要有一个梳理的过程,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三是过程能力训练。包括写文档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四是工程能力训练。学生在培训之前不会做项目,那么在培训中你可以充分了解、参与项目各个环节,并在项目中担任一定角色。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工作经验,一定会让学生有所收获。我相信不论学习好与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创业经验最宝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要想清楚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正在构筑的是以专业为基础,融合跨专业的创业,创业的过程才是人生的宝贵经历。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东软睿道如何看待大学生创业热?对此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吗?
李印杲:创业毋庸置疑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在此一定要明确,大学生要想清楚为什么创业,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追求的不是创业的结果,而是追求创业的过程,重要的是人生的经历。我们现在正在构筑的是以自己的专业学习为基础,实现跨专业的融合,进行更好的创业。这种情况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越学越爱,得到家长支持、老师鼓励,甚至可以将学校的实验室变成你的创客空间、把学校的图书馆,甚至是自己的寝室都可以变成创客空间,这样一个过程的创业,是大家所支持所鼓励的。这个氛围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过程。
另一个问题是要利用别人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不要将创业想象成一个造就成功又伟大的公司,而是要让自己参与到过程中去。东软的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工具,比如移动可穿戴设备后台开发工具、新媒体开发工具及蛙页开发工具,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开发,我们为其对接市场,甚至可以顺利孵化产品,带来利益。这也是一种创业。有付出就有收获,合理利用平台创业,而后再进行深度整合开发,成为经典创业项目。
大学生要将创业回归本质,体验创业的经历,利用创业的平台,使自己参与到创业中,在创业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积极的创业规划,为未来的成功做铺垫。
记者手记
在与李印果的交流中,感觉最深刻的是他的自信和气势。对于记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且生动形象的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同时李印果的回答总是条理清晰,表现出一种自在掌控的随和。
生活中的李印果有一个”雷打不动”的好习惯。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都要外出走路四十分钟,风雨无阻,偶尔还会打一打羽毛球,就算工作再忙碌,也要尽力锻炼,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2011年9月一2013年l月连续三学期,试验组采用农村卫生院定向医生培养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对照组采用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我院结合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教、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12.1第一阶段(2011年5月一2011年8月)①确定特色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修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大纲;②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原有教师基础上,引进1一2名博士充实教师队伍;③修订和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完善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1.22第二阶段(2011年9月一2013年l月)运行修订后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继续投入100万建立临床综合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增建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拓展教学功能。以学校建设临床技能综合楼为契机,按照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对临床医学专业模拟教学实验室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建设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临床技能实验实训基地;按照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和全新实践技能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运行全新实践教学模式。1.3评价标准主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评,同时考察学生人文素养包括奉献精神、职业操守等。
2结果
三个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试验组学生在实践能力的测试中平均分为84.6分,而对照组学生为7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同时,试验组学生实训的时间长,有强烈的同情心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