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增值税改革;中小企业;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11-02
近几年,在国外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下行、物价上行的状况下,自2008年中国政府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它逐渐成为了中国宏观政策的工作重点。2012年度,结构性减税继续被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
一、结构性减税的内涵
减税,指通过调整税收法规制度而降低税负,即通过降低税率或减少税种或缩小征税范围等方式降低税负,从而达到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结构性减税,是指在“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下侧重于减税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以减为主,旨在通过一系列“减税”措施,对税制结构进行优化,整体上既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负,又符合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要求。为达到特种目标而针对特定全体、特定税种水平来削减税负水平,把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脚于针对性地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之上。
二、结构性减税的原因及背景
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是由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决定的。
从国际形势看,目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形势严峻。受欧债危机蔓延的影响,欧元区经济及其他经济体冲击较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13年第一、第二季度,虽然美国经济和就业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次贷危机的余波仍未平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市场前景仍不稳定。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度中国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改善融资平台风险等手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原有的快速推进重工业化进程及以廉价劳动力为主导的制造产业粗放式发展过程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发展税收负担沉重。2012年两会前的一份调查显示,有高达63%的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90%以上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率过重,积极性会比较差,活力会减弱,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受世界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影响,中国出口受到较大负面影响,而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提高,资源价格在上涨。这样的情势导致目前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未来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因此,需要依靠结构性减税,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实施结构性减税的进程
(一)阶段性减税措施
1.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 年1 月起,全面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允许企业抵扣购进设备所含增值税,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6%和4%统一降为3%。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自2013年8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2.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2008年4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2009年先后3次提高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产品作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重点,同时坚持对“两高一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政策。
3.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自2011年11月1日起大幅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5 000元~20 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5 000元~20 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300元~500元。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 000元~20 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元~500元。
4.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自2008年起中国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法定税率由33%下降到25%,规范了各类企业税前扣除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5.减轻小型微利企业税收负担。2010—2011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2012—2015年,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13年8月1日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
6.提高个税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将减除费用标准由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将现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减少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并对级距作了相应调整,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同时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扩大了税率的级距。
2009 年1 月20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购买1.6 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消费者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对个人购买住房实行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并适时放宽了个人转让住房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条件。自2009年1月1日起,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由0.2元提高到1元,净提高0.8元;柴油每升由0.1元提高到0.8元,净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在现行税制框架内,通过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额的方式,实行“价、税、费”联动,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多重减税政策,涉及投资与消费,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等方方面面,整体减税涉及税种多,受益人群广,减税程度深。减税措施在鼓励投资、扩大消费、稳定出口、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未来减税措施
改革个人所得税。短时期看来,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工薪阶层的的税收负担,调增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收入由目前的税前扣除标准;二是减少税率档次,降低边际税率,进一步提高中高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促进相关消费。
调整消费税和营业税。作为调节消费品的重要税种,针对中国目前的消费税,对属于重要生产资料的消费品如轮胎、酒精等征税,同时对一些低档化妆品以及在农村拥有广大市场的摩托车征税的税率偏高,另外对某些奢侈品如高档手表征收20% 的消费税,这样的征税方式会使得其价格高于国外,从而影响到国内的消费需求。
营业税调整的内容应体现对社会消费热点的支持,建议对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证券业这些行业征收的营业税税率适当降低,以降低成本价格,进一步刺激消费。同时为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调增营业税起征点。
四、完善中国结构性减税的建议
当前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中,把减税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刺激消费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上面。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
1.继续深化增值税的改革。2012年1月1日开始,上海在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领域启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有利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值税征收范围覆盖广泛的货物和劳务,与世界接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时,降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提高征收起征点,从总体上达到减少税收负担的目标。
2.调整消费税。消费税由于制度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未能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影响价格透明度,违背公开原则。对消费税的改革,一方面应着重调整征税范围;另一方面将价内征税改为价外征税,从而增加税收的透明度,更好地调节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需求。
3.改革个人所得税。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总量小,对整个税收收入和经济影响有限;二是目前仍实行分类征收,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仅仅减少工薪阶层的税负,对比重更大的低收入者和财产性、经营性、隐性收入多的高收入阶层没有作用;三是征管水平有限,不能实行综合征收。因此,研究和制定长期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税收征收制度优化的重要环节。
4.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在中国拥有强大的促进就业作用。订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具体包括: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继续提高中小企业的免征额标准,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者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除了经济支撑政策,还应该扶持社会政策,用复合型的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理达,周慧兰.结构性减税与税改之道[J].21 世纪经济报道,2011,(5).
[2] 胡健,陈舒扬,彭斐.结构性减税2012 财政政策掀开全新一页[J].每日经济新闻,2011,(3).
[3] 王克群,汪华祎.发挥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J].乌蒙论坛,2010,(6).
[4] 倪红日,靳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取向[J].税务研究,2011,(1).
[5] 高培勇.结构性减税要与税制改革相对接[J].税收征纳,2010,(2).
[6] 岳树民,刘方.新形势下的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11,(1).
[7] 安体富.结构性减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J].地方财政研究,2009,(3).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都深受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的影响,近年来,虽说有些缓解,但是仍未根本改善。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中、东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其特点是“短、小、频、急”,但是,目前,国有银行的县级区域网点和人员都在精简,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也大多是集中在城市,因此,受限于体制因素,小企业的根本很难得到满足;而对它们来说,仅凭自身力量寻求公开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也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国正在积极实行新型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也在逐渐兴起中,但是同问题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比,其作用微乎其微。
二、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若干策略
1.促进转变生产力。为根本改善现有居民,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金融业有必要积极调动要最优秀生产力的因素,并持续优化金融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妨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综合素质高的金融人才的引进;继续放开信贷政策,加大对创新企业以及创新人才的扶持和鼓励;持续促进金融及其相关产业升级再造,积极拓展能源、环境战略,促进国内经济的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金融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使各地区的特有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将知识技术充分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投资结构改善的根本目的。2.建立并完善金融宏观审慎体系。首先,在金融领域中,央行的职责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一是维护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保持金融稳定。为促进经济金融形势的有序发展,应对央行的这一职能加以重申和强化,并特别强调其宏观审慎作用。在加强宏观审慎方面,欧盟就比较创新地成立了宏观审慎管理委员会,其成员一是金融监管机构;二是财政部。我们也不妨对此进行效仿。可由央行扮演核心角色,下辖政、保、银等监管机构,共同推进宏观审慎体系的进程。其次,在充分选用审慎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的同时,一是加强会计标准集中清算,二是加强会计衍生品交易集中清算。最好,该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强化监管核心金融机构,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逐步加强金融监管的目的。3.逐步转变宏观金融管理模式。首先,平衡需求和供给二者之间的管理关系。未来,我国金融投入的核心将是生产力以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而解决我国经济金融的瓶颈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转变宏观金融管理模式。因此,有必要持续加强供给管理,以供给管理带动信贷结构的优化,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的宏愿。其次,提升金融资源利用率。实际上,我国货币信贷正逐渐实现宏观调控,然而,经济金融环境相对复杂,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颇多。2013年1月,商业银行信贷额为1.04万亿元;次月即下降5100万亿元,可见信贷明显紧缩。但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步伐势在必行,其核心应是稳定价格总水平,信贷资金应更多地投向“三农”、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中。4.缓解城乡二元金融,弱化城乡差距。首先,针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使其制度环境更适合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我国城乡金融结构发展的最终目标应是一元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转变战略先缓解二元金融结构,力求缩短城乡偏斜转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争取早日抹去城乡界限。为此,应给予科学发展观,着眼于长期战略并立足于客观实际,增强认识,制定不违背我国基本国情的可行性策略,脚踏实地地像城乡金融一元化迈进。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切忌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当前的发展实际。正确的做法应是按部就班地规划和计划,认真细致地推进。其次,缓解城乡金融二元结构,首要及核心的任务是夯实经济基础。任何时候,金融的生成及其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基石,作为城市经济的有效补充,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可谓不重要。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依靠坚实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丰富农村金融资源必须首先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合理化发展必须首先壮大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获得了发展的有利条件,才能根本缓解并最终解决城乡金融发展差距,以达成经济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
花旗银行创新管理经验
尽管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花旗银行遭受重挫,市值缩水近90%,但花旗银行能走过二百年的“风雨”,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世界金融霸主(金融危机之前),其创新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战略定位创新
制定战略对任何企业都极为重要,合适的战略是银行成长、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花旗银行之所以能实现近两百年的持续发展,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是它在不同时期能提出适时的、可行的战略,且具有一定超前性。
战略一:从小银行到全美最大银行。花旗银行的第一个宏伟战略是由当时的总裁史蒂尔曼在1891年提出的。为了实现全美最大银行的目标,史蒂尔曼采取了两项有效措施:一是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二是努力实现银行股本的扩张。史蒂尔曼利用他原有的投资银行业务资源,使花旗银行的资产组合中债券和短期贷款占了绝大部分,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为了降低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史蒂尔曼决定增加银行资本,降低杠杆比率。通过增发股票,花旗银行股本从1891年的350万美元增加到1908年的3.34亿美元,增加了95倍,同期利润由20万美元增加至520万美元,增加了约25倍。快速做大做强的政策使花旗成功度过了1893年和1907年的银行危机。
战略二:从专业性银行到全能性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法》的颁布为花旗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花旗银行高层提出了积极进取的战略:从一家专业性、批发性的银行转变成一家为国内外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机构。照此目标,花旗银行业务开始向全国性的公司银行业务、国际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方向发展。在客户定位上,上世纪早期,花旗主要争夺中等规模客户,因为J.P.摩根银行和科恩•伯伦银行在当时是大公司的首选,准确的客户定位使花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同时,花旗银行初步建立了世界网络的分支机构,到1917年,花旗已拥有35家国外分行。另外,花旗银行开始多元化经营,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完成:向新客户推销花旗已有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客户推销花旗新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地扩张服务的地域范围。花旗的转型是逐步完成的,每一项新业务都是从已有业务中派发出来的。通过向全能性银行转型,花旗总资产从1914年的3.25亿美元增长至1929年的26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5%,使其经受住了“大萧条”的考验。
战略三:从全美最大银行到全球最大银行。1959~1967年担任花旗总裁的摩尔曾表示,要把花旗打造成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并致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提供每一种有用的金融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花旗银行主要利用组织设计和创设发展计划,并在1929年撮合了一笔收购“农民贷款与信托公司”的交易,使花旗成功进入信托领域,保持了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瑞斯顿任花旗总裁期间,破除了银行业务不能跨越国界、银行不能与华尔街投资银行竞争、付给小型储蓄银行客户与富有的投资商一样高的市场利率等不合理规定。在业务方面,瑞斯顿提出了他的“5I战略”,即个人银行业务、机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和信息业务,后两项业务主要是瑞斯顿的战略思想,最终促使花旗银行实现了持续快速扩张。
战略四:从任何业务都最好到只在所选领域做得最好。上世纪80年代,里德执掌花旗之后开始战略调整,放弃花旗在任何方面都成为世界最大银行的战略,决定成为一家在其所选择业务领域里做得最好的银行。
按照这一思路,花旗当时突出发展两方面的业务: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和新兴市场上的批发银行业务,另外还有相对次要一点的业务,即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业务。里德认为,在全世界的消费者之间,相同点多于不同点。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花旗银行并不分形式、业务目标或其他东西,只是区别消费者的特征。花旗前总裁里德认为,要取得和保持消费者银行业务方面的优势,需要具备三方面条件:在全球范围内要有共同的目标和语言,要有把全球性规模转变成地方优势的机构,要有把地方的创新在全世界传递的能力。花旗已经把它如何在全世界开展业务的方法变成了一种制度,活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向统一化发展。1985年,花旗把它的私人银行业务联合成一体,形成了一项全球统一的业务,从而形成了花旗的全球竞争优势。
完善事业部制
1967年,花旗请麦肯锡对其组织架构进行全面改革,因为当时按照地区性的行政区域设置的总分行制无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经营所有业务的分行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经过麦肯锡与花旗机构调整委员会一年多的努力,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于1969年初被银行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采纳并生效。原来办理国内银行业务的部门(分行)根据客户的性质和行业的性质进行了重组,原来以地理范围划分业务的方式被彻底废弃。银行的干部和员工根据银行所服务的不同市场对专业知识的需要,以及个人所专长的市场领域和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
1998年,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形成新的花旗集团,使花旗成为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部金融业务于一身的“金融航母”。为了有效组织和运作集团业务,花旗从内部运作、业务推动角度对其组织架构进行了重组和精简,使全部业务部门调整为四大块:消费者金融部、新兴市场部、公司与投资银行业务部和全球投资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部。合并之后,花旗对组织结构不断调整,但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制基本没有改变,到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花旗一直保持着国际金融霸主的地位。
产品服务创新
花旗银行在从单一传统的商业银行朝着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花旗集团――发展的历程中,金融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创新是花旗向全能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花旗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规避金融监管的法律和法规的限制。1961年,花旗推出了第一张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吸收更多的公司存款,使之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发明了大额可转让存单(简称CD)。最初CD的面额为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由于大额存单可以转让,解决了定期存款流动性不强的问题和活期存款拒付利息的规定。
花旗银行重视金融技术的创新。花旗银行在金融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巨额资本,不断的保持着金融技术领域的创新及技术创新的活力。花旗技术创新主要是依靠业务集中来不断完成的,业务集中是花旗向全能经营模式迈进的首要步骤。业务集中不仅为花旗技术创新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且为花旗技术创新降低了成本及缩短了创新时间。
花旗银行产品营销实行矩形组织管理方式为产品开发和销售提供了有效机制。花旗采用以客户和产品共为基础的“弹性”组织管理框架,以此来指导整个银行的营销行动。矩形组织管理方式中的横向指市场经理,这些经理分别负责不同区域下的客户;纵向指产品经理,他们则对应一类或几类产品。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产品经理与市场经理充分合作,银行则采取“内部记账”的方式。在考核评价方面,较好地平衡了产品部门与营销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将银行及员工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长期激励机制创新
为了解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带来的可能利益冲突,1923年,花旗推出了一个名为“管理人基金”的奖金计划,将银行的几位关键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银行的实际盈利挂钩,计划规定,银行每年的净利润在留成利润、股东现金分红和管理人基金之间分配,管理人基金约占每年净利润的20%。管理人基金为花旗的高管把所有精力、经验献给银行提供了动力。之后,花旗又实现了股票期权计划。
1998年,花期实施了一项五年期的限制性股票计划,要求股价达到特定条件之后高管才可以变现股票。从本轮金融危机之前花旗的业绩来看,其激励机制基本获得了成功。
中国工商银行创新管理经验
国际化战略定位
中国工商银行目前已成为全球市值和规模最大的银行,自从股份制改革以来,工商银行就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工商银行国际化战略实施策略为:国际化发展方式由新设境外机构为主转变为兼并购和新设机构并举,将重点关注新兴市场,实现国际化必须坚持稳步发展的原则。2008年以来,工商银行陆续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印尼Halim银行,2011年4月又成功收购泰国ACL银行97.24%的股份,基本实施了其以并购方式向新兴市场扩张的国际化战略。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境外机构设置也在加速,截至今年一季度,工商银行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机构162家,再加上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3家行,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金融网络服务平台。
推进综合化发展战略
2007年,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指出:“要本着风险可控、业务协同、盈利较强的原则,考虑利用战略并购进入证券、保险、信托市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搭建起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跨市场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一家业务门类、服务功能基本与国际大银行相匹敌的大型金融集团。”于是,综合化经营成为工行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工行积极发展证券、投行和保险业务。
早在2002年,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工行就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业务范围涉及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重组并购、资产证券化、市场资信及资产管理等各类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了商业银行从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到提供深层次综合金融服务的重大突破。工行在上市后的一年中,通过申请牌照、组建机构、并购、合资和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继2005年在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后,2007年9月19日,银监会批准工商银行筹建金融租赁公司。
成立专职产品创新管理机构
在培育创新机制方面,工商银行积极探索先进的商业银行新型产品创新管理体制,2007年在总行成立了国内商业银行中的首个产品创新管理部,大胆探索并引入了产品平台化、客户体验、产品设计规范化等先进的产品开发和设计理念,有效地提升了产品创新能力。2009年,工商银行又加快了建立健全产品创新管理体系的步伐,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7家分行设立了产品创新部,充分发挥重点分行区域产品研发中心和产品创新示范行作用。在产品创新中,工商银行从市场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引进、研发新产品和设计适应客户综合服务需要的产品组合,投产了一大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品,仅2009年上半年工行就新推出320个金融新产品,使工商银行的金融产品数量增加到2375个,比上年末增长15%。
激励机制创新,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在上市前,工商银行激励机制的不足和问题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收入差距主要依据职务纵向拉开,不能反应岗位价值和个人绩效贡献的差异;绩效考核难以落实到个人;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界定和激励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影响骨干员工队伍稳定;员工晋升通道狭窄,更多员工难以获得职务晋升等。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2007年,工商银行启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项目”,该项目在总结、整合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工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整体方案,并在全行推广实施。项目分为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三个模块,按照“方案设计――实施准备――全面实施”三个阶段进行。该项目的主体工作集中在总行完成,同时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分行设计具体的改革模版,以提高方案的可实施性。通过全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项目,以岗位管理体系为核心,整合职务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启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核心目标是在重构职位管理体系基础上优化员工晋升机制,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基础上强化薪酬激励机制,从而建立起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应对同业竞争的要求。
启示
全面创新是银行创新管理的趋势,也是未来管理的一个重点。花旗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创新管理经验表明,创新管理需要全流程、全业务、全时空进行,即进行全面创新管理。国际银行和国内银行的发展趋势表明,国际性、综合性、流程化的金融集团是银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方向。因此,中国银行业未来需要在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持续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目标。
由于监管制度、市场环境的不同,各银行全面创新管理的内容有所差别。目前,中国金融业仍实行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平安保险收购深发展银行预示着中国正迈向综合化经营。但是,中国商业银行向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的扩张仍受到银监会较严格的限制,然而,商业银行积极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创新仍不能止步,而积极进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是国内商业银行未来优化收入结构的必由之路。
(一)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居高不下。已经爆发了一年多来的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未结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股市持续低迷,高度的信用风险出现在各国金融系统。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手大力干预金融市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巨额注资金融系统,力争挽救脆弱的金融系统,降低系统性风险。随着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再次引发全球股市、期货市场的全面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次债危机对于全球金融系统的冲击,增加了次债影响和金融市场调整的时间、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原油、粮食价格震荡回落,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低,暂时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但未来走势不明朗。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在突破每桶145美元后,受沙特增产、世界经济疲软对石油需求减少、美元汇率较稳定的影响,油价一路走低,于10月16日盘中跌破70美元大关。受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增加、中国和印度大豆产量创下新高、泰国和越南大米丰收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回落。短期看来,受全球经济放缓和供给增加的影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回调,输入型通胀压力暂时减缓,但初级产品价格未来走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虽然增长减缓,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仍存在较强劲的需求;如果价格持续下跌,原油供给可能出现下降;而飓风等自然灾害以及大国利益权衡等政治因素也为油价走势增加了变数。
(三)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发达经济体增长集体放缓,部分国家或地区面临衰退风险:2008年二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2.4%,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出历史新低。欧盟主要成员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地区GDP环比都出现下降,二季度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GDP萎缩0.5%,法国GDP环比下降0.3%,意大利GDP初值环比下降0.3%;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双双大幅下降,通胀率创出16年来新高,英国GFK、法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创出历史新低。美国8月份失业率达6.1%,创4年来新高。新兴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加大:越南几乎陷入经济危机;印度卢比、泰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贬值;泰国政局变动更加剧了经济下滑;二季度俄罗斯GDP增幅7.5%,低于经济学家预计和一季度增长,对2008年通胀预期也由此前的10.5%上调至11.8%。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出口下降、通胀率高、金融风险加剧等问题。
2008年10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值概览中,将其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3.9%。
二、国内经济持续调整,改革、调控双管齐下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进入下半年,国内经济增长持续回落,随着CPI的回落,预期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将会适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推出“减税让民”等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一)三大需求集体调整,国内经济增长将持续回落。工业和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带来了投资的下滑,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名义投资增速也将会向实际投资量增长回归;股市和楼市的持续低迷、居民收入增速的放缓、物价涨幅回落将影响下半年消费的稳定增长;虽然国家已出台促进出口的相关政策,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但外需的疲软、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等因素导致出口增长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三大需求同时面临调整,国内经济将持续回落。
(二)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体制改革时机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的“一保一控”政策初见成效,CPI实现稳步回落。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央行于9月15日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接着又于10月8日再将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了0.27个百分点,并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开始向市场注入资金,这些调整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在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减小、CPI呈现稳步回调以及PPI和CPI倒挂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的情况下,预期国家将会加快资源价格改革步伐,适当放松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和管制,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在经济下行周期,为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刺激经济保持稳步增长,预期国家将实施灵活的财政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政策的出台。同时,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地方政府纷纷出手,通过上大项目、加快生产自救等方式扩大投资,甚至以行政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这些措施的推出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京津一体化,加速京津冀地区发展
随着京津城际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京津“半小时交通圈”成功建成,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大城市作为双核的都市圈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京津两地联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共享、配置,双核的极化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省市的辐射作用,加速了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今年,在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重要经济增长区生产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经济圈的稳定发展就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充分发挥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借助国家给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改革试点的机会,抓住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全球化契机;加快经济圈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京津冀经济圈势必将成为今年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后奥运时代,北京将面临新起点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室内设计 设计对策
检 索:.cn
经济型酒店属于有限服务酒店,英文称作Economy or Budget hotel,是相对于传统的全面服务酒店而存在的一种酒店业态。服务模式多为B&B,即住宿加早餐的模式,减缩或取消了诸如购物、娱乐等功能,由此保证投入的运营成本降为最低,具有清洁、舒适、实惠、方便、安全等特点,客户群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商务人士、休闲及自助游客等群体,多采用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的形式拓展市场、巩固品牌。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速增长,旅游业方兴未艾,国民消费观念日趋理性,酒店业发展尚不均衡等诸多原因为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目前,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国内酒店市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以如家、汉庭、锦江之星、7天等最具代表性(表1)。据《2009年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统计,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已经超过4000家,但仍不及全国所有星级酒店总数的三分之一。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可以推断,经济型酒店相对于传统酒店有着很明显的市场优势,其发展潜力巨大,在未来10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将达到10000家以上,届时将占据所有类型酒店市场的七成左右,必将成为中国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
一、中国经济型酒店室内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由于发展态势迅猛,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型酒店普遍注意通过标准化设计树立统一形象,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这种格式化的设计方式也因其便于无限复制而有助于将室内设计、装饰装修的投资降至最低。降低成本一方面可以惠及受众,另一方面肯定是投资与经营方受益,这是经济型酒店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一味降低有关设计的投资也容易导致室内设计水平良莠不齐,事实也正是这样,在经济型酒店的室内设计中经常见到抄袭、模仿、雷同现象,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也常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这对于经济型酒店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经济型酒店基于经营趋利、迎合受众等需要,选址多为交通便利、社区建设成熟,拥有便利的配套服务,可以弥补经济型酒店的有限服务,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等所在,由长期租赁房或旧房改造而成。目前,经济型酒店改造对象主要为老厂房、旧教学楼、旧住宅、旧办公楼、旧星级酒店等:如家酒店上海斜土路店就是旧居民楼改造而成;锦江之星上海徐家汇龙山新村体育场店的前身则是一家技校的工厂。各种旧房往往拥有诸多不太适合酒店建设标准的内部空间,酒店室内空间的设计由此受限,难以确保系统化、整体化、专业化、特色化,故而制约颇多,隐患与优势并存。
(三)经济型酒店品牌繁杂,除国际连锁品牌(速8、宜必思等)、国内知名连锁品牌(汉庭、如家等)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地区品牌,但整体来看品牌差异模糊现象明显,常导致城市或地域特点缺失,容易给人以走遍大江南北却千店一面的感觉,熟悉中总觉得缺少一点新鲜感,“差异创造价值”更无从谈起。
(四)室内设计表面化严重,空间弹性不足,观者缺少视线回旋余地。比如,通常所说的商务大床房,听起来气魄宏大,实际上床侧边离外墙窗户处多不足500mm,受众往往一打开客房门立刻就会看到客房床,真正是一览无余。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型酒店的原建筑空间相对促狭,加之室内设计时又需兼顾投入产出比的要求,设计师往往须在空间利用方面锱铢必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于室内设计中的各种艺术或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导致而成。以室内照明为例,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的客房只保证满足基本的照度要求,灯具也尽量选择简单且低廉的款型,很少考虑辅助照明、装饰照明、绿色照明以及灯具的造型与材质和空间的关系等问题。
(五)家具、灯具、陈设等后期配套设施因陋就简,多以仅满足基本需求为主,明显缺乏整体设计和全面考量。家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大打折扣,室内照明所具备的使用功能和艺术功能得不到高质量发挥,部分经济型酒店的室内陈设品粗制滥造,品位低劣,多数情况下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二、经济型酒店室内设计对策
(一)强化设计的重要性。优秀的设计不仅不会徒增经济型酒店的运行成本,反而有利于控制成本和提高其性价比,有利于明确酒店的规模和功能需求,有利于为酒店设计提供符合市场定位的空间模式,有利于推动品牌建设,增强酒店竞争力。锦江之星的设计师叶铮为此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由他设计的锦江之星上海世博店获得了年度室内设计大奖,这对于低成本为主导的经济型酒店的室内设计来说难能可贵。叶铮将其针对锦江之星的设计心得编辑成书――《室内设计纲要――概念思考与过程表述》,并积极推广,是有建设意义的举措。锦江之星的经验值得其他经济型酒店借鉴。
(二)区位和交通优势是经济型酒店选择老旧建筑进行改造的原因之一。室内设计难度由此增加,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几个原则:
1.经济性原则
2.地域性原则
3.以人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结合旧建筑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提倡结合实际需求,兼顾环保、历史意义的延续、适宜技术的运用等方面。
由上海如恩设计研究室设计的位于上海南外滩的精品酒店――水舍,虽不属经济型酒店,但是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却非常值得经济型酒店借鉴。水舍在设计时按需保留原老旧建筑的部分界面及其深具沧桑感的建筑材料,结合精心设计的新造型和新材料,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结合,让顾客在新与旧的融合中体验一种时空穿梭的时代感,成本不高却趣味横生。
(三)在品牌整体规划的制约之下,强化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满足多样性需求,即为受众营造宾至如归之感,又能让受众在满怀期待的走进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品牌连锁店时,发现不同,感受惊喜,体验被尊重。这一点,快餐行业的KFC可以为经济型酒店带来启示:位于北方城市西安和位于南方城市海口的KFC在VIS系统等方面有着强烈的一致性,但同时,在室内设计的空间组合、交通流线组织、装饰材料选用、家具与陈设品配套等方面又均细心地做了地域性处理,深灰色的内墙砖与近乎棕色的木作索色造型相得益彰,巧妙地呼应着西安市厚重的文化与历史,鲜艳的海滨风光装饰画与遍布空洞的淡灰色火山岩共同烘托休闲度假岛的轻松与惬意。
强化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1.更新观念,丰富内涵。在酒店空间设计中大胆进行文化性介入。主题性、叙事性、象征性、历史文脉切入等都是文化性介入的常见方式,巧妙利用可以有效提升酒店空间的内涵,凸显地域与民族特色。
2.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室内设计中尽量多采用当地装饰材料,既可以降低运费,实现低碳环保,又可以给异地来的消费者以新鲜感。
3.重视设计,主次有序。在日趋大同的当今社会不要企图面面俱到地展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通过设计凝练最为核心的部分并加以发扬广大,往往事半功倍。
(四)小空间同样可以展现大设计。众所周知,日本有众多优秀的设计师擅长在狭小空间中施展大作为,良好的空间感、出人意料的大储藏空间、清晰鲜明的民族气息、简约精致的设计语言、大道至简的材料选用、精益求精的施工工艺常常令人叹为观止。经济型酒店的室内设计有必要向日本的优秀设计师学习。汉庭酒店在标准客房的卫生间设计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门两用的做法就与日本设计师的节约空间设计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卫生间和淋浴间公用一个磨砂玻璃门,既符合房客的生活常规,又节约物料,减少工序,节省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五)经济型酒店的内部装修多不复杂,相比之下,家具及其他陈设品的设计与选配便显得愈发重要。家具及其他陈设品可以加强空间涵义,创造及烘托环境气氛,强化室内环境风格,柔化空间,调节环境色彩,反映民族与地域特征,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型酒店室内空间的家具与陈设品的选择可以少但一定要精,价格可以便宜,但是一定要与空间格调保持一致。以汉庭为例,与其选择绘画技巧生涩粗劣、装裱俗不可耐的仿制油画,不如考虑在恰当位置以适当形式展示房客旅途中的摄影佳作,室内设计即刻便与受众产生互动,增强空间艺术品位的同时,加强了受众对于酒店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留住了回头客。
结语
由于经济型酒店的低成本要求和其初期扩张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限制,具有利用城市现有各类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和建设的特点,其室内设计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面问题,本着打破专业壁垒、积极创新、精耕细作、准确定位的创作原则,完全可以打造出高品位低消费,功能优化空间舒适,能够反映时尚信息,与时展同步的专业化、市场化、多样化、国际化的经济型酒店。
参考文献
1 赵静:《浅谈经济型酒店设计》,48~49页,《山西建筑》,2008(11)。
2 夏华丽:《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创新发展》,227~231页,《经济论丛》,2009(8)。
3 卢峰、龙健:《国内基于旧建筑改造的经济型酒店设计》,12~14页,《城市建筑》,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