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产资源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关联度分析
根据投入产出理论,本文采用影响力系数来分析某一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用感应度系数来分析某一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这两个指标能够客观判断一个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程度,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及支撑作用。
(一)矿产资源型产业后向关联度分析
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常用影响力系数来描述某一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能力。通过比较影响力系数,可以分析不同的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作为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影响或带动作用。图1给出了内蒙古不同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越大,该部门的后向关联能力就越强,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拉动辐射作用也越大。当某一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小于) 1时,表示该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影响程度高于(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区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普遍偏低,其值多数小于1。表明矿产资源各部门对我区国民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并不强。其中,以煤炭和电力为代表的我区优势特色能源部门的表现尤为不尽人意,作为一次能源产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影响力系数处于全部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的末端,而由它转换而来的二次能源产业中的电力部门表现也差强人意。表明我区优势产业煤炭和电力部门作为最终产品对我区国民经济的实际总产出带动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论证了能源产业自身生产过程对全区国民经济带动的不可持续性,其主要是因为能源产业基本为其他部门提供原材料,产品具有初级产品性质,属于整个产业链中的后向部门,因而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辐射力较小,这与其在我区的基础产业地位是相适应的。相比较,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矿产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说明增加这些部门的需求对全区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及影响程度较为显著,主要是因为这些部门的技术含量较单纯的能矿开采部门高,产品具有中间产品和投资品的性质,因此附加值较大。它们的发展会引起整个生产的更快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部门,不但会对我区经济产生更大的辐射拉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区资源型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在我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类部门应是我区今后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发展的重点方向。
(二)矿产资源型产业前向关联度分析
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常用感应度系数来描述某一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能力,通过比较感应度系数,可以分析我区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型产业作为初始投入要素对国民经济的推动能力。图2给出了内蒙古不同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越大的部门,其前向关联能力越强,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越大。它反映了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当某一部门感应度系数大于(小于)1时,表示该部门的感应程度高于(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区矿产资源各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均很大,其值多数大于1,表明矿产资源各部门对我区国民经济的推动支撑能力普遍较强。这其中以煤炭、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我区支柱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其感应度系数均在2.0以上,而电力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位于矿产资源型产业之首,达到3.0以上,是社会平均值的3倍以上,表明这三个部门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推动支撑能力最强。尤其当经济处于增长过快时期时,这些部门对经济的支撑推动作用将更为凸显,但也最先受到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极易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部门,近年的油价上涨,油荒、电荒等现象,都充分说明了能源的紧缺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而在经济疲软萧条阶段,这些部门又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部门,极易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更为显著。这从金融危机对我区经济的影响就可看出,受其影响,我区电力、钢铁、煤炭产业受到的波及最早,对全区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最深。因此,一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越高,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越强,同时,其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作用也越凸显。这就要求我区在发展煤炭、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具有高感应度产业时,要以提高这类产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为着力点,着眼于消除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防止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其造成的大起大落现象,进一步减少对全区整体经济造成冲击程度,有效保证全区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三)矿产资源型产业关联交叉分析
通过交叉关联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区各类矿产资源型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效应。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1)对各部门进行分类,以社会平均值1.0为界,将“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分割为四个象限,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表1 内蒙古不同矿产资源型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表2是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大小对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关联进行的分类,共分4类。
表2 产业关联分类标准
根据表2显示,内蒙古9个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中,第一类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的部门(处于第二象限),具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主要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等资源性加工产业为主。这表明这些部门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通过供给推动和需求带动两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因此,上述部门是内蒙古国民体系中重要部门,同时也是制定产业政策和确定主导产业的重要对象。
第二类是影响力系数大于1而感应度系数小于1的部门(处于第一象限),具有强辐射力弱制约力的双重性质,图3显示我区没有矿产资源型产业部门处于该类。这类部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和拉动能力大,当这类部门快速发展时,能够带动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由于其感应度系数较小,该产业以最终产品为主。该产业与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属性均有一定距离,所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会对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三类是影响力系数小于平均值1而感应度系数大于平均值1的部门(处于第四象限),具有弱辐射力强制约性的双重性质,这类部门包括煤炭和电力产业,这两个部门主要为经济增长提供中间消耗服务,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支持较为显著,具有基础产业的性质,应获得优先发展,否则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
第四类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的部门(处于第三象限),具有弱辐射力弱制约性的双重性质,这类部门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类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偏小,其供给推动力和需求拉动力偏小,是关联效果较低的产业,这类部门不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不易受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体来看,内蒙古各类矿产资源型部门的前向关联效应要强于后向关联效应。其中冶金行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都较高,说明冶金行业与其它部门的关联效应都较强,对供需双方都起着较大的作用,其发展能够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类部门应成为我区今后着力重点优先发展的行业,以期最大限度地带动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和煤炭行业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弱,但前向关联效应较强,说明这些部门对我区国民经济的辐射能力并不强,但是这两个产业部门是其他产业的重要投入部门,极易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产业,对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应特别关注其发展, 这类行业应是我区今后经济发展中重点改造升级的部门。石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及燃气生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均较弱,是我区矿产资源型部门中的弱质产业,这类行业可以作为我区今后矿产资源部门的非重点产业。
二、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生产诱发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生产诱发系数测算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输出)对内蒙古矿产资源各部门生产的诱导作用程度。生产诱发系数表示增加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部门生产额,生产诱发系数越大,表明该项最终需求对产业部门的生产诱发效果越强。
图4给出了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及流出三大最终需求对我区各矿产资源型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出和固定资本形成是我区各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主要动力,而消费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并不明显。电力、煤炭及冶金产业即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部门,又属于典型的输出拉动型产业部门,其中尤以输出效应较为明显。当区外市场对这些部门的需求增加1元时,电力、煤炭及冶金产业的总产出将分别增加0.1377元、0.1575元和0.3328元。我区电力产业的消费效应最为突出,当社会消费增加1元,我区该产业的总产出将增加0.0869元。从最终需求对全区矿产资源型产业的生产诱发影响来看,电力、煤炭及冶金产业对于主要最终需求项目具有较高敏感度,说明这些产业部门受投资需求和输出需求的生产诱发作用较明显,加大投资和拓展区外市场需求可以有效加快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方面符合矿产资源型产业资本密集性的属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我区的矿产资源型产业普遍是以原材料输出或初级加工输出为主的特征,且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这虽使我区的这些部门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调动经济资源,但也极易受外部因素,尤其是国际经济气候、国家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金融危机时期对我区电力、煤炭、冶金产业的影响显著大于其它产业就是实证。这要求我区的矿产资源型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在延深产业链方向上做好文章,加强资源就地转化增值能力,同时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尤其是要提高最终消费品市场比重,努力使消费成为这些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点。
三、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策略
上述分析表明,从产业关联角度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总体上我区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在矿产资源使用上是以煤炭、电力、黑色金属(钢铁)使用为主,尤其对煤炭的依赖性很大。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区经济发展对能源中煤炭和电力已经表现出较强的依赖,综合考虑我区的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建议采用多元的能源发展战略。
一是对于矿产资源型产业中的不同分类的部门,应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总体上,我区矿产资源型产业9个部门中,主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冶金产业表现出相对于其他矿产资源型产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对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受最终需求及供给影响均明显的资源性加工业,应加大资本投入,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对于煤炭、电力等受最终需求影响较大的产业部门,应以产业化为导向、着力理顺价格机制和体制,加强供需管理,集约化发展;对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受最终需求及供给影响均不明显的单纯性资源开采业,应加强部门的改造升级,拓宽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增强发展潜力。
二是以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协调各类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着力于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效率和控制污染。煤炭作为我区的优势资源,其重要的能源战略地位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必须着重从技术角度提高整个矿产资源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及工艺,强化资源就近转化、深度加工降低污染和提高煤炭使用效率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最终形成一种多元的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经济体系。
三是要积极拓宽各类矿产资源的进口渠道,推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加快建立我区的战略性、支柱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矿产资源的安全储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资源市场供给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我区应未雨绸缪,加快实施矿产资源安全储备战略,探索建立矿产品储备(包括矿产品应用企业储备、矿山企业储备、政府储备三级储备体系)、矿山生产能力储备、矿产资源的地质储备、资源量储备、潜在资源储备五个层次。
关键词: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 ,协调建设
Abstract: China resources city industrial planning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necessary and urgent. Resources should be how to formulate industry town planning, in case with the exhaus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decline,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key problems of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words: industry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资源型城市或城镇随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石油工业城市、矿业城市、森林工业城市等多种类型。这些城镇由于其兴起条件和背景不同,规划建设有其鲜明的个性,“点多、线长、面广”往往是资源型城市或城镇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很容易造成缺少现代化城市应有的聚集效应,在形成城市精神生活氛围和城市设施建设与合理利用方面有很一定的难度。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类城镇应如何制订产业规划,以防随资源的枯竭而衰落,是关系区域发展乃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
1 资源型城市产业规划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的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矛盾、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矛盾、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封闭与对外开放的矛盾、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职工下岗失业增加群众生活困难与社会稳定的矛盾等。对这些城市和地区积极实施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资源而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区位条件差,因而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使得城市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资源型城市兴起于地方资源的开采、开发,其主导产业、支柱性产业较为单一,城市的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发展依存度较大,这必然导致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资源的开发、开采一般都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承揽,几个巨型企业的建立支撑起整个城市的经济框架,而服务业、手工业和中小企业却得不到充分发展。资源企业吸纳了城市中的大部分劳动力就业,这又导致了人力资源结构的单一,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停留在较低层次,择业范围狭窄。世界上许多资源型城市都存在这种经济结构失衡问题,高附加值生产部门的缺乏和初级加工工业众多是资源型城市的共同特性。
3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1 政府在产业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成长,既取决于经济资源禀赋和现有的经济条件,也取决于适宜的产业政策。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并使产业结构成长摆脱资源短缺的束缚,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难以实现的,政府的力量也很重要。应由政府来规划产业结构,实现高效益的产业结构目标,确定带动整个经济起飞的“战略产业”,并通过政府的经济计划、经济立法和经济措施,扶持“战略产业”的起飞,诱导经济按既定的目标发展。
3.2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资源型城市凭借丰富的资源可以高速度地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并实现初期的资本积累。为了避免城市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实现资源产业的有序适度开发和集约经营,促进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其次要适当延长资源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同时鼓励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所衍生的灾害与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久远。长期过度和非科学开采会破坏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原始地层结构,致使水、气循环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产生了一系列资源型城市所特有的灾害,如大面积沉陷区变形、开裂及塌陷,水系变化及水质污染,大气环境恶化及爆炸,大型露天煤矿闭坑后灾害及矿井关闭后的矿震灾害等。这些灾害发生频繁,后果严重,极大制约了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经济规划中要考虑废矿的填充和大气环境治理等问题,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4资源型新城规划和搬迁建议
4.1 资源型城市一定条件下考虑城市搬迁或环保搬迁
4.1.1 城市搬迁
资源型城市在两种情况之一出现时可以考虑城市搬迁:
(1)资源枯竭,并且在原城市内找不到合适的接续产业;
(2)环境恶化,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恢复或者治理恢复成本过大。
城市搬迁需要注意的2个问题:
(1)考虑可以接受的搬迁成本。资源枯竭型城市本来财政就十分困难,国家也不可能拿出许多钱来支持搬迁,而搬迁需要巨额资金,所以轻易勿搬迁。
(2)通过化整为零,分散原城市不宜生存的居住环境,城市和职工生活基地各奔东西,背道而驰,会降低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减少就业岗位,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也不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4.1.2 环保搬迁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历史欠账多、产业布局不合理、工业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就业、环保和社会保障等压力集中在一起,交织成一个高难度的“问题复合体”。长期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污染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再发展已没有容量和空间,此时应考虑环保搬迁,就是通过城市环境容量和质量的改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采取相关措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2 资源型新城规划建议
4.2.1 产业结构影响之下的城市布局建设
城市布局与建设受到城市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政策的影响,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使资源型城市布局呈现过于分散的特征,并对城市建设造成很大因难,城市布局迫切需要进一步更新和优化组合。一方面要克服过于分散的城市布局造成了聚集效益较差;另一方面城镇体系建设要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与辐射力的地域中心,综合经济发展形成必要的优化组合空间。
4.2.2 资源新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建设
根据生态学家理斯提出的“生态脚印”理论,任何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城市的发展必须在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达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资源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生产和生活分区不十分明确的城市,因为在资源型城市中,工业生产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较大,工业用地在城市中若得不到合理规划,长远安排,所造成的空气、水质等方面污染必然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从而对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据此资源新城与环境之间一定保持协调建设。
4.2.3 不可急速城镇化
急速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城镇化率虚高;空间上建设布局出现无序乃至失控。耕地、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巨大浪费。有资源的地方可以设企业,但不一定要建城市。资源新城规划建设,一定考虑到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形势所提供的可能性;不可对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和蔓延式发展;更不能不考虑人与其生存条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作城市发展规划和确定用地规模时,一定要考虑后代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总之,资源型城市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对旧城改造、新城布局、城市搬迁、环保搬迁等,目的就是形成规模结构适宜、空间布局合理、分工联系密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框架和人、城、自然协调共处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
【2】王大悟;科学发展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旅游科学;2005.01.
【3】刘云刚;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0.05.
【4】孙淼,丁四保;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的体制原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5.02.
矿产开发时不注重开发方法,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威胁企业利益。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有着充足的矿产资源,但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企业在进行矿产开发时必须重视开发方法,减少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国矿产开发的强度越来越大,矿产开发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我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但很多矿产企业人只要求进度,不重视开发水平。在利益的驱逐下,企业强化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有很大的漏洞,很多矿产频发资源浪费的现象,损害企业效益,因此企业应提高矿产开发的质量,确保资源合理开发,提高企业效益[1]。
二、变频技术的应用
(一)变频技术的具体方法
科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变频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变频技术在实践中取得重大效果,不但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利于我国科学研究。变频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变频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机械行业和其他多个行业。在生产中,变频技术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因此受到各个业界的广泛应用。变频技术在矿产开发的过程中,节能效果更为显著。在矿产开发过程中良好利用变频技术,利于资源合理开发,从而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二)变频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排名居先,但人口压力过大,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排名落后,因此只有合理的矿产资源才能适应我国国情。近年来,矿产资源过度开采,致使矿产资源的总量飞速减少[2]。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用矿产资源的公司日益加大,企业间的竞争激烈,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但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忽视资源的合理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变频技术能实现节能,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使用变频技术,从而实现对矿产资源有效节约。变频技术还可以降低矿产开采时造成的污染,这不但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更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变频技术的使用意义
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是最严重的开采问题之一,资源浪费影响矿业发展,对能源可持续利用和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威胁国民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开采主要问题是资源浪费,通过变频技术降低矿产开发时造成的矿产资源浪费,保证开发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矿业生产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合理的矿业开发也有效提高开发质量,避免资源浪费。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关键。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在生产和生活中只有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科学的变频技术增强员工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热情,员工对工作的内容有认同感,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生产力。矿产资源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命脉,只有良好合理的矿产开发才能推动经济发展[3]。
三、结论
所谓“SCP”是“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简称。在这个范式中,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产生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分析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集中度、产品(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以及市场进入壁垒。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描述了产业内各企业的大致市场占有率状况,从而可知该产业的市场格局状态。在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介产业中,实力雄厚、技术相对领先的几家公司主要有:北京经纬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宇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商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对其中前四家和前八家的产值及资产总额进行计算后,两者的CR430%,CR8<40%,由此判定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介产业为竞争型的市场结构。
(二)服务的差别化程度分析。所谓服务差别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同类服务,由于在质量、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服务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状况。随着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矿产资源评估产业提供的服务类型越来越丰富。(表1)
(三)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进入壁垒是市场结构中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首先,矿产资源评估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矿产评估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其次,资源产业评估行业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兴行业,这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是知识或者说是技术密集型的;第三,国家现在正在对矿产评估行业进行整顿,进入这个行业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制度规定。由此可见,企业进入该领域会遇到资金、技术、政策层面的壁垒,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介产业的进入壁垒较高。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介市场是一个企业数目多、竞争激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各个企业在提供服务中差别不大,由于行业的技术性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所以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
二、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主要是指厂商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行动。下面主要从厂商的价格行为、广告策略和矿产评介企业发展状况来分析我国矿产资源评估行业的市场行为。
(一)价格行为。在市场结构中我们已经得出该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市场中竞争激烈。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在此产业中,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主要是非合作的定价行为。在目前的矿产资源评介市场上主要是以前两种定价方法为主。当然,在此行业中,兼并成本太高,因此较大型的矿产资源评介企业有时可能会采用掠夺性定价的手段。
(二)广告策略。矿产评估企业采用广告策略的目的是提高自身服务的差异化、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该市场。在多夫曼-斯泰纳模型中,厂商的最优广告费用支出占总收益的比率等于广告的需求弹性与价格需求弹性之比的绝对值。如果保持其他情况不变,广告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随着广告销售弹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减少。在达到市场均衡时,降低广告水平会增加社会福利,即市场提供了过多的广告,所以我们也要对企业广告策略予以适度关注。
(三)矿产评介企业发展状况。目前,该市场上现有的竞争者,主要是指市场评估企业、高校、社会科研单位、地质队等事业单位普查队等,它们的实力都很强。高校和社会科研单位拥有的是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地矿局、地质队拥有比较先进的大型设备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实力也很强大。但是,矿业权评估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诸如委托机制不规范、评估技术规范体系不健全、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责任风险意识不强、理论研究滞后于评估实践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自由竞争的矿产资源评介市场中,企业采取了一定的价格行为和广告策略来提高服务的差别化,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三、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的运行效率,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同时市场绩效的状况及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本文将主要采用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进步程度来衡量市场绩效。
(一)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用来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指标。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市场配置效率和内部管理效率。
1、市场配置效率。狭义的资源配置效率仅仅指企业或产业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而广义的配置效率还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根据西方价格理论的观点,资源的最佳配置状况应是社会总效用或社会总剩余最大。矿产资源评介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市场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因此市场的配置效率较高。
2、内部管理效率。内部管理效率,通常又称“X效率”,如果企业管理能使厂商在每一产出水平下都达到低成本,就实现了X效率。在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产业,X效率均较低,即存在X非效率现象。我国的矿产评介行业就存在X效率低的情况,因为在该市场中的众多企业的机构设置小而全,单位产品管理费用高于大型企业;小而全、非专业化,企业之间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导致了管理费用上升;集中度较低,过度竞争现象突出,价格下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销售规模增长缓慢,但企业管理费用刚性,使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
(二)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渗透于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各个方面。技术进步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效率,所以也成为衡量经济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矿产资源评介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技术扩散机制不健全等。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评介产业的SCP范式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评介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进入壁垒都很高。目前,该产业市场发展初具规模,探矿权市场也正在形成和建设中,市场供不应求。但我国评估市场发展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监督制度和评估理论、方法的不完善,自律意识薄弱等。针对上述分析,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在促进矿产评介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行业法律法规建设。矿产资源评介行业是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力渠道。因此,加强对该行业的法律规范,能够使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有序进行。
2、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矿产资源评介产业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矿产评估市场的发展,广大的地矿单位和高等学校应联合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生态环保;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
1前言
现阶段,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变过去的矿产资源管理模式,使其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着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向演变,是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提质增效转型的关键,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立场,对生态环保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进而寻找到一条能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促进作用的资源管理机制。
2当前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提升明显,但因为受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重工业和第二产业的占比优势还是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就决定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还依然是重点。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说,我国的矿产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很多地方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依然比较粗放,高消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现象非常严重,由此带来的直接恶果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低效上,而且还体现为矿山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第二,众多小规模矿山的采选技术落后,存在只重视产量却忽视生态环保的现象,一些企业更是存在只采矿不回填等问题,而这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自然灾害隐患;第三,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优质、易采的矿区都陆续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这些矿区的资源贫化问题逐渐暴漏,再加上新矿的勘探和开采难度不断提高,进而都造成了矿山的生产成本增高、资源的紧缺形势日益严峻。
3矿产资源管理不注重生态环保的原因及表现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态环保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矿产资源的过度利用,具体则表现为矿产资源管理不注重生态环保,体现为:第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有些甚至还在沿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段,这种粗放的管理机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评价,乱采滥挖、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破坏生态等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对矿产资源加强管理和整合,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矿山企业进行治理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第二,很多矿山企业缺乏基本的生态环保意识,存在只重视产量而忽视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的问题,至于实际应用中的环境修复和治理措施更是非常缺乏,导致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可能会遭到严重破坏,如图1所示。例如金属矿山开发中形成的废石、废水、废气和尾砂等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注入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当中,各种露采小矿山毁坏、压占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理。
4生态环保视角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途径
(1)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生态化,明确生态环保目标。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尤其要重点突出生态环保的内容,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必须加以明确。其次,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种单独的法律责任,而是需要借助多种法律手段来实现,例如可以加入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监督、环境保护保证金等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生态环保体制。最后,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立法,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为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2)健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制度,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要统筹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还要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配套监督机制,对依生态环保理念制定的规划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
(3)矿产资源税费管理制度生态化,突出税收对生态的调节作用。首先,在矿产资源的税费法律体系中,要体现诸如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重视对环境的修复等理念;其次,对当前的矿产资源税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税费应主要用于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上;最后,构建矿产资源生态税费体系,设立诸如生态环境保护税、矿山环境修复保证金等税费制度。
(4)重视资源环境监督,完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首先,根据生态环保的要求和当前的开发技术水平制定新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考核制度,从而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绿色发展;其次,矿产资源监督要进一步强化对矿业权人履行生态环保义务的监督,督促其在开发利用中就采取措施减少生态破坏和加强环境修复;最后,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制止各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开采行为,做到及时识别和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5结语
新时期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实现提质增效转型,而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物质基础的矿产资源也必须进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更加突出生态环保的理念,才能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而也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民.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226~231.
[2]李建功.转型综改《总体方案》解读之二: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促进资源持续利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2):22~23
[3]陈从喜.构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2(6):1~5.